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

2019-10-15 │ 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 夏季养生原则有哪些

中医治病原则有哪些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中医治病原则有哪些”,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凡事都有原则,中医治病也有自己的原则,中医讲究的是从整体出发,不能仅重视局部,这样就不能更全面和整体的帮助人们诊断疾病,不仅要帮助人们去除局部的病灶,还要从里到外的调节,从而进行整体的医治,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医学留下的宝贵文化,后人应该好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继承中医就给我们的财富,学习中医精神,那么,中医治病有什么原则呢?我们一起好好学习一下。

   

   一.调整阴阳

  《内经》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阴阳从广义来说适用于治疗一切疾病。在具体运用上则有“盛则泻其有余、虚则补其不足”两个方面:

   “盛则泻其有余”,主要适用于因邪气实引起人体的阴阳偏胜。如阴邪盛,可出现“阴盛则寒”的寒证,其治则应是“寒则热之”,“治寒以热”,此时宜用温热性的阳药,来纠正阴之偏胜。反之,阳邪盛,可出现“阳盛则热"的热证,其治则应是”热则寒之“,”治热以寒“,此时宜用阴药纠正其阳之偏胜。

   “虚则补其不足”,主要适用予因正气虚引起人体的阴阳偏衰。如阴虚阳盛,常是由于机体的阴分不足,引起虚火上炎而致的虚热证,治则应是滋阴清热,常用六昧地黄丸之类;阳虚阴盛,常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引起阴寒过盛而致的虚寒证,治则应是益阳消阴,常用金匮肾气丸之类。中医常把前者叫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后者叫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二.表里互治(赃腑互治)

   脏与腑相表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脏病可以影响腑,腑病也可以影响脏,故脏病可以从腑治,腑病也可以从脏治,脏腑同病,也可以脏腑同治。如里热证引起大便秘结致肺气壅塞时,可见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此时单治肺效果不佳,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采取表里互治法,用凉膈散泻大肠之热而清宣肺气。又如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可根据心与小肠相表里的关系,用导赤散清心火而泻小肠之热,效果很好。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介绍我们知道,中医是从内到外,从表及里的医治,帮助人们进行阴阳调整,从表面的现象帮助你调整到整个身体的系统,从而达到阴阳和谐的效果,这样人们才能健康,才能不被外界的细菌侵入,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Ys630.com相关知识

西医治病原理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感冒的经历吧!当然病情不严重的就靠自身抵抗力就能让病情得到很好的缓解,可是病情加重了很多朋友都会选择吃西药,因为西药的治病效果速度比较快,这样才不会影响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那么西医治病原理是什么呢?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讨论一下。

我们先说大多数人熟悉的西医的治病原理,西医治病大多是直接对抗型的。例如:一个人得了胃病,西医就会检查致病原因是何种细菌或病毒,然后用口服、注射及其它形式,用抗生素等,直接杀灭致病细菌或病毒。这样效果当然快,但这些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就如:A国在遭受B国侵略时,向C国求救,C国直接派兵去参战,C国在帮助A国的同时,也对A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这也是为什么用西医治病的人,病好了,还需休养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康复的原因。

而中医的治病原理相对于西医来说,则是间接对抗型的。中医是通过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治病的。同样是一个胃病患者,中医则不去考虑它的致病原因是何种细菌或病毒,只是考虑是寒症还是热症,然后再对症施治。同样也会治好胃病。那么,中医不考虑它的致病原因是何种细菌或病毒,又是怎么治好胃病的呢?我们且不说胃寒、胃热的开方不同,只拿前面讲西医时作的那个比喻来说:A国在遭受B国侵略时,向C国求救,西医的做法是直接派兵去参战,而中医则不这样做,中医的做法是根据B国对A国的侵略情况,向A国提供武器弹药,让A国自己武装自己,去打败B国的侵略,这样虽然慢,但却不会对A国造成太大的伤害。

从以上两个比喻中,相信即便没有一点医学知识的人,也不难看出:A国指的是一个健康的人,B国指的是疾病,C国指的是治疗手段。大家看,同样是治疗手段,因其治疗原理不同,西医在治疗时虽快,但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中医虽慢,却几乎不会给人体造成太大的伤害。就拿儿童感冒来说,若用抗生素治疗,当时感冒的症状是没有了或减轻了,但要真正康复却需14天的时间,且每注射一支抗生素,儿童的大脑的发育会停止半个月左右。中医就不同了,用中医治疗,虽然症状不会当时就没有或减轻,但只需1-3天就会康复,且不会阻止儿童大脑的发育

通过上述我们大家的讨论,相信广大朋友们对于西医治病原理,心中也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更熟练的掌握。但是我还想再告诫大家的是,毕竟是药三分毒,所以长期吃西药对我们的身体是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的。因此我还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多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这样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治病的好处有哪些


中医治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而且很多人也都应该知道中医治病的情况下还需要讲究忌口的。其实往往有些病一旦患上了之后就是需要忌口了不是说因为看了中医,所以要忌口。患有痛风的人是必须要忌口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中医治病有什么好处?

一、安全、副作用少: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对胃肠道无损伤: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痉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三、对肝肾刺激小: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针对中医看病有什么好处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有一定的了解,其实不论是哪种疾病,应该要中西医结合这样治疗的效果才会好一些,在吃中药或者是吃西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吃,千万不要自己随意的用药,以免给身体带来伤害。

老年保健原则有哪些


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都已经关注于养生的,也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但是并不知道养生要从什么方面下手,所以经常的会将错误的方法用在自己的身上的,这样的话反而就达不到养生的目的,其实老年人的保健是有非常多的原则需要去注意的,尤其是最好不要用补品来进行养生的,适当的在饮食方面进行养生,比如说做一些提高食欲的食物。

1、勾芡淋汁好味道

众所周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低脂、低盐、低糖。做菜时,用葱、姜、蒜炝锅后,不单独使用调味品,而是选择将调味品融入汤汁或淀粉溶液中,然后再通过淋汁或勾芡的方法调味。这样调味品只浅浅铺在食物表面,不但可以满足舌头的欲望,也不必担心摄取过量的盐和糖。

2、代糖、代盐保健康

代糖、代盐,顾名思义就是在味觉上可以代替糖、盐,产生甜味和咸味,但同时不会提供大量糖分和钠离子的物质。代糖可以用木糖醇或甜菊糖等,代盐往往用低钠盐比较多。这样既可满足食欲,又不会威胁身体健康,尤其适用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老年人。

3、趁热食用味正香

食物香味的控制也很重要,因为香味有刺激食欲的作用,能加速身体消化液的分泌。控制食物的温度是锁住香味的重要步骤,所以食物最好趁热吃。大家都知道餐馆里的食物往往都特别注重菜品的温度,就连盘子在盛菜前都要经过加热,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当然,趁热吃不是鼓励趁烫吃,经常吃太烫的食物损伤食道,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因此总的原则是不要太烫,但也不要放凉。

另一种做法是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天然的调香食物。如葱、姜、蒜、花椒、大料、茴香、香菜等,既天然健康,又能调动食欲。

基本上来说,老年人的饮食一定要低糖低盐的,这样的话才会让他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如果是吃太多盐的食物的话就会对他们的肾脏是有一定的伤害的,甚至是会导致肾脏的代谢变得慢,从而就会引起毒素没办法排出去,就算是要放调味料的话也只能放一点点的,不能够太过量。

中医治病慢吗


经常有人在选择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疗,中医治疗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治疗效果比较缓慢的治疗方法,所以说大多数的人一感冒或者是不舒服就不会选择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在目前这个时代,中医的治疗已经广泛的传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传入了市场,这样的治疗方法简单,那么中医治疗疾病真的慢吗?

所谓中药治病慢,完全是广告商不负责的宣传。

辨证用药准确,对于急性病,很多时候可以一剂而止其病。比如少阳症之于小柴胡汤。 如果你留心看中医的病人,很多时候你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老师,你这个药好,我回去吃了一次,就觉得怎么怎么样。 这就是辩证准确。 清·吴鞠通: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圆法括,去邪务尽,善后务细,盖早平一日,则少受一日之害。 兵之神速,就要体现一个快字。

不过话说回来。 现在想遇一个真正的中医很难,95%的打着中医旗号的“中医”实则中医之门都没入,看病用药完全是西医的思维方式,概不知中医和西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下,如此用药完全是庸医之举。疗效速度上不去,所谓的慢慢调理实际就是他们的借口了。

补充一句,中医在内科疾病方面,保守的说80%比西医更有效迅捷。现在的医院中医之所以发展不好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人材断档,真正懂中医的医生没多少了。最关键的我认为是:有很好的疗效,而没有经济效益。

中医的独特之处

1.中医是自然疗法

中医治疗主张顺应人体的阳气,主张按自然规律治病。中医治病是增进机体的生机活力,让机体以自身的能力去消灭疾病。比如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明显的症状时,西方现代医学主张用西药停止月经,月经一停,不适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但这样一来,病人的生机也丧失了。因为妇女有月经说明肾气足,人为地毁灭月经,也就是毁灭肾气,是一种愚蠢的治疗行为。

2.中医重视人体的正气

中医治病为什么效果非常好,因为中医是治疗病的人,而西医是在治疗人的病。正因为如此,中医更重视病人的身体状况,也就是重视正气的状况。不管是什么病,如果此时人体自身的正气仍旧充足,只要把邪气赶出去,病就痊愈了。

有些人说的中医治疗疾病慢是因为疾病比较严重吧,治疗疾病的效果是快还是慢还得根据疾病的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而中医治疗疾病虽然说有时候是比较缓慢,但是慢的过程中效果很好,通过慢慢的调节,中医治疗可以治本,不要贪图快就选择其他的方法治疗,而质疑这个中医治疗。

老中医治病配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知道,许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老中医几乎可以治疗。虽然老中医的治疗方法不是特别的科学而且都是一些偏方或者是秘方,但是对于一些疾病来讲的确有治疗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一旦生病了之后都会选择用老中医的配方来治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姜就是一种比较好的中医配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感冒、头痛:1、把双脚泡在温热的姜水中,姜水最好漫过脚面,以水浸到脚踝为适宜。泡脚的时候还可以往姜水中放少许的食盐和醋,然后不断往里面加入热水,一直泡到脚面变成红色为止。2、此法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治疗效果显著。

偏头痛:1、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2、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面部暗疮: 1、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2、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腰肩疼痛:1、在热姜水里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2、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脚臭:1、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2、抹干,擦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牙周炎:1、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2、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

口腔溃疡:1、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2至3次;2、一般6至9次溃疡面即可收敛。

头皮屑:1、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2、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

醉酒:1、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2、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醉酒。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针对老中医治病配方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生姜,除了正常的食用之外,生姜是一个比较好的药用材料。而生姜煮出来的姜汤水也有很好的药用效果,让大家能够正确的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帮助。

冬季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冬季养生的话一般是要注意这样几件事情,首先就是要少出大汗,要知道冬天不比夏天,不仅不要大汗连突然的暴暖也是不可取的。还有就是要学会预防疾病,冬天是一些慢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这段时间要格外注意。还有就是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有些人因为怕冷总是整个冬天都不喜欢开窗户,这是很不好的,要经常开窗换气,或者不想开窗那就买一台能够清洁空气的机器。

一要少出大汗

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要健脚板

健脚即健身。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还应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要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还有建议多泡脚,平常出门或是在家也要多注意脚部的保暖。还有就是冬天要注意早睡,起床可以稍微晚一些,这样于调理身体很有用处,不过要注意,晚起不意味着赖床,不要睡得太多,时间自己把握好,睡得太少或者太多都对身体不好。

黄斑裂孔中医治疗原则


黄斑裂在中医治疗上主要是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因为要根据患者的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还有病理以及病状的特点对症治疗用药,同时也要补血养血清心泻火。

1、黄斑裂孔(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内九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多数病人有近视性屈光不正。视网膜裂孔形成与玻璃体液化、浓缩是引起本病的两个互相联系着的必要条件。病者有闪光幻觉及飞蚊症。眼压显著降低。视野相应缺损。如视网膜全部脱离,则视力可仅存光 感或眼前手动;晚期病例可完全失明。

2、 黄斑裂孔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疾病,历来重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但同时也包含辩病论治的内容。辨病是根据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病状特点,以辨析诊断疾病,故辨病论治就是针对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症状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即辨病反映疾病的全过程的综合诊断,具有相对稳定性。辨证论治是反映疾病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临床诊断,针对该阶段的诊断,确定治疗。

3、 在临床治疗中,五轮五脏综合疗法注重五轮与五脏的紧密结合,风轮目疾,多从肝治,针对肝气、肝火太旺、肝阴、肝血不足,治以平肝、泻肝、柔肝、补肝之法以明目。血轮目疾,以心为主,对于心不生血、血不养肝、水不制火上攻眼目、热血不止、刺痛难开、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而治以补血、养血、凉血、止血、清心泻火明目之品。肉轮目疾,以脾虚胃弱为主,或因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或脾不运水、湿聚成痰,或脾运衰退、胞睑下垂。治以健脾利水、消痰散结、益气升阳、健运脾胃之法。

4、气轮目疾,其病在肺。病机多为冷热不调、肺不生水、火无水制、上攻眼目,治以滋阴润肺、养阴清热、清泻肺火之法。水轮目疾,其治在肾。多由房劳过度、忧思积虑、肾水不足或肾阳虚衰所致,治以滋阴补肾、滋阴降火、温补肾阳、滋补肾阴之法以明目。同时,由于病变的多样性、复杂性,一轮病变可能是多个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种疾病也可能引起多个轮脏的病变,故在临证治疗时,我们注重从多个脏腑出发,既注重五轮的变化,也不忘与五脏及五行相结合,辨病辨证,综合治疗疾病。

中医治病以“和”为贵


谈到病,相信现代人头脑里很快就会浮现出:感冒、发烧、咳嗽、口腔炎、扁桃腺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脑中风、肝炎、尿毒症甚至癌症等等。近现代医学自从明确了这些病名,很自然地走向了一条对症下药治病定式,如感冒者,投以阿斯匹林;高血压者,马上使用降压剂;狭心症或心肌梗塞者,随时准备一粒硝基甘油锭;长了癌肿则以手术割除,再用化疗放疗以希望能对癌细胞斩尽杀绝,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对症治疗,满足了患者希望看到的立竿见影效果的心理需求,在一定情形下,临床也确实有急则治其标的必要性,但同时留下的药源病和医源病也成为当今社会难题之一。

美国狄恩?博威尔医师曾感慨说:我们将传授于你的知识中,有一半是错误的。不幸的是,我们并不知道是哪一半。这话其实并不夸张,让我们回头去重审一段历史也许会有所悟:1676年荷兰人吕文胡克创制出第一架可放大200倍左右的显微镜,从此人们知道在自然界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存在。再后来放大几百倍甚至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问世,人们又知道了在自然界还有一类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比细菌还要小的微生物病毒的存在。此后,人们对病毒、细菌等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致病机理以及种类等认识突飞猛进,相应的抗生素也不断被发现,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人们也确实体会到了杀死病毒细菌那种立竿见影疗效的快感。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逐渐显现,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逐年增加,这种情况不但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额外增加抗生素的消耗量,而且尤为严重的是,抗生素对人类的负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突出的危害表现在导致人体内稳态失调。在抗生素代代升级却赶不上致病微生物变异繁殖速度的今天,人类面临的是诸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毒、手足口病毒(肠道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在向人类疯狂地报复,人类处于手忙脚乱地疲于应对状态中。

我们知道,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的自我发育而产生的生物圈是来之不易的,有人比喻,一幢富丽堂皇的大厦并不比一方貌似混乱的丛林更有秩序,因为前者是人为因素的产物,称为他组织,他组织的秩序是一种死秩序,后者称自组织,而自组织的秩序则是一种活秩序。当遭到外来冲击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自组织的秩序有自我修复能力。如人体消化道是个微生态环境,其中有100多种细菌,总量可达100兆个。这些细菌必须达到生态平衡,人体才会健康。人类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严重破坏了人的内稳态,也就是自组织秩序,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类药。

世界上所有事物之间都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在生物界,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它们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盛衰依存,祸福倚伏,共同形成一张环环互扣、丝丝相连的大网。每一种生物都是它所在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通过食和被食的关系和其他生物相连。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对待自然的智慧和伦理原则极具环保意识。中庸这个范畴,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是儒家处世的美德规范。中庸也叫中和,基本涵义是和谐、平衡、恰到好处。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得其位,一切都会走上正确的轨道,万物也会发育成长和繁荣。中医的治病观,正是立足于这种观念之上的治病方法,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和同于道是最佳安身立命之道,立足阴阳失调谓之病及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的认识高度,治疗方面给予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毒药攻邪,五谷为养,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调理,强调主体的自我控制与整体把握,而不是分析中了什么细菌病毒。我们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饭,所以我们的生存是离不开细菌微生物的。大自然给人生存的权利,也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存权利。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就是说你如果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你就不会得病,你就可以和这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如果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危害你了,你就病了。

中医治疗一切以养为主,以治为辅,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一切养生和诊治方法都是为了回到主体自身,调动内在的生命因素,靠机体自身的内在功能,去适应自然,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所以无论是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还是清热解毒的银翘散,还是辛温解表的麻黄汤等等历代名方,其根本都是为了提高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能力,以提高健康指数为要旨。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伤寒论》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让致病因子赖以生存的条件被打破,改善人体的内环境,让你的内环境得到自我修复,这是中医对治病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用两千年前的麻杏石甘汤治疗今天的肺炎依然有效的原因。中医这种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中庸达观治病观,不仅与西医短兵相接、针锋相对治病观相辅相成,更是在努力追求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药物配伍原则有哪些呢


药物之间也是有一些配伍的,其实很多的药物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配药,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的,药物配伍也是需要遵照一定的原则的,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才能够更好的搭配药物,才能够发挥药效的,首先要了解一下药物配伍原则问题,那么有哪些方面的配伍原则呢?

对于“配伍”的含义,有着重从配伍目的来定义的。如:配伍是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有 目的地按证机需要和药用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以增强或改变 其原有的部分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其各具特性 的药物发挥整体综合效能;亦有从强调药物组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方面来定义 的,如:配伍是指两味或两味以上的中药有规律、有制度地配合、搭配。

各类方剂的组成具有一定规律。解表药与止咳化痰药配伍:肺与皮毛相表里,外邪侵犯皮毛,必然会影响肺气宣降而出现喘 咳、痰多。止咳化痰药有镇咳祛痰作 用,能改善肺功能,而肺气宣降正常,又能更好地通过“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以增强 皮毛防御功能而利于表证的解除,所以解表剂中常以解表药配伍止咳化痰药。

解表药与清热药配伍:体现在辛凉解表剂中。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清 肃而见口渴咽痛、咳喘,当以“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意 而用辛凉解表药配伍清热药,成辛凉解表剂。

解表药与补益或助阳药配伍:虚人感受外邪,邪正交争,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虚人外感常 用解表药与补益或助阳药配伍,既可借助药势以鼓邪外出,又可防解表药祛邪伤正,使表证 得解,正虚不受影响。

药物时间的配伍原则内容有很多,比如要知道药物和什么药物进行搭配好一些,只有按照这样的规律配药物的话,才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功效的,因此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多关注药物的配伍作用,只有这样在临床上才能正确的服用药物,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之间的功效的。

中医治病大全是什么


生活中治疗疾病的时候可以选择西医治病,也可以选择中医治病,在治病的疾病的时候如果选择用中医的话,那么大家想到的就是因为这个药物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中医治疗疾病也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所以说大家治病的时候会选择中医治病,中医治病是有很多原则的,治病的规则必须要搞清楚,而治病疾病的时候选择中医来治病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那么这个中医治病大全是哪些?

中医治病重在“疏导”,原则上是采用各种方法(如汗法,吐法,泻法等,刮痧,刺血,拔罐,针灸等方法),将身体上的病邪驱除到体外(即中医的“驱邪外出,给邪出路”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疾病康复的目的。诚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所言:“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这些方法无不体现了中医以“疏导”为主要的治疗精要。

举例来说,就如解决城市的排水和交通系统,西医的治疗方法是这边的问题解决了那边的问题又出现了,甚至更严重了;或者东边管道堵塞疏通了,西边又有问题了,也就是细菌是给杀了,但脏器却也伤得不轻。中医则是以疏导为主,全局考虑,在解决东边交通堵塞的同时,不忘疏通好西边的交通。比如用桂枝汤治疗伤寒病时,一方面是通过发汗将风寒之邪驱除出体内,同时,还采用加喝热稀粥的方法,既助药力发汗以解表邪,又可维护人体之“卫气”(“正气”之一),所以,服桂枝汤治疗感冒,一般只服一付汤剂的第一煎就能“药到病除”。笔者治疗风寒感冒多数只需要一付药,次日即可康复,多者亦不过3付而已。这些治疗均得益于中医另一部经典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中有关桂枝汤的用法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执执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大家对号入座,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体会有类似的异常现象,那么就可以选择这些中药来治疗各种疾病,其实这些都是治疗疾病的偏方,大家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知道世界万物都是宝,而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也是需要做中医辨证的,同时辨证我们才能够知道什么药物治疗什么疾病,对什么疾病治疗效果好。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有哪些


所谓的中成药就是以中草药为主要的原料,经过特殊的方法加工制作成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中成药一般有膏剂、药丸、散剂等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中成药都是经过反复使用,已经被证明安全有效等。虽然说中成药经过了千百年医疗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是临床上也不是可以随便胡乱使用的。下面来看一下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分、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

在应用中成药的时候,需要注意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地选用药物,还要注意药物的组成和功效,对于一些挚友补益功效的中成药一定要正确合理的应用,禁止滥用补益功效的中成药,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