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三月身体养生

2019-10-17 │ 春季三月身体养生 养生与季节的变化

禁食三天身体的变化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怎么才能作好养生保健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禁食三天身体的变化”,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要说减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都会说不吃饭,饿一饿,体重就会下来。是的,不吃饭可以在短期之内让你的体重下降,但是人肯定没办法长期不吃饭,时间一长还是需要进食的。现在流行一种科学的减肥方法叫做断食。这种断食是有计划,并不是完全不进食。那么断食开始后禁食三天身体的变化有哪些呢?

在中国古代或印度,经常有修行的高人采用断食的方法来修炼身心。通过禁食可以帮助身体肠胃排空、缓解便秘、减轻体重,同时重启免疫系统,预防癌症的发生,减轻化疗的危害。

禁食只是三天可以增强你的免疫系统

研究发现,每年只需要禁食3天,不仅能增强你的免疫系统,还能让免疫系统完全再生,有助于保证身体的健康长寿。研究人员普遍认为,人体在禁食的状态下,会发出一种信号,要求身体中的干细胞再造白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禁食有益于癌症患者

禁食72小时,也将有助于保护癌症患者免受化疗毒性的干扰。化疗会频繁的攻击我们的免疫系统,而通过禁食可以帮助减轻一些化疗的伤害。有实验发现,禁食能够减少化疗药物对实验鼠的副作用和死亡率,同时还能提高老鼠的免疫力。

有一位50多岁的减肥者在坚持禁食之后,他的体重下降了6公斤。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体内有一种致癌因子(IGF-1)的含量也下降了接近一半。IGF-1因子是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重要因素。禁食能够刺激胰岛素敏感度,降低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那么,禁食是不是什么都不吃呢?

完全断食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是一种不太适合的做法,对身体可能会有危害。我们这里提到的禁食是“轻断食”,也就是用低能量的食物来代替正常的三餐,重启免疫系统。

在这三天中,除了适量饮水之外,可以用少量蔬菜、水果、菌类等来代替高能量的食物。禁食期间要注意在低脂、低糖、低蛋白的基础上,尽量保持食物多样化,尽量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

特别提醒: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禁食方法。比如贫血、低血压、低血糖患者等体质虚弱的人,不适宜禁食。这种禁食法比较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超重或肥胖、便秘患者。如果你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身体感到不适,请及时补充食物。

相关阅读

体温一天的变化规律


人类属于恒温动物,身体的温度总是恒定在36.3-37.5摄氏度之间,如果身体体温出现异常,一般就是身体发生了疾病。那么体温一天的变化规律是怎样呢?实际上在健康状态时,男性和女性,幼儿和成年人体温状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幼儿体温较成年人高,女性体温较男性高,只要身体温度在正常范围内浮动,都没有问题。要判断自身体温是否正常,掌握好相关知识非常重要。下面一起来了解。

正常体温情况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3-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0℃(范围36.0℃-37.0℃)。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

正常体温特点

正常体温是一个温度范围,口腔舌下范围36.3-37.2℃直 肠37.5℃腋 下36.5(范围36.0℃-37℃)。每日早晚、人体各个部位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2℃~0.5℃,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5℃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在健康状态时,如饮食正常,衣着适宜,人体的体温一般是比较恒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于36.2℃~37.2℃),而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7.3_38℃是低热,38.1_41℃是高热。

测量体温的位置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1、儿童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

2、儿童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

3、儿童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

通过测量后,儿童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泡脚20天皮肤变化


我们都知道泡脚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益处,脚上有很多穴位和人体反射区,泡脚除了能加速腿脚部血液循环,还能帮助我们身体更好地排毒。所以说坚持泡脚的人,血液循环好,皮肤排毒就会好,排毒好了,皮肤肤质自然不会差。20天算是比较长的了,如果能坚持泡脚20天,那么你的皮肤就会呈现很大变化。

排毒养颜:而用中药泡脚则能促进血液循环,能把体内堆积的湿气排出体外,在调理身体的同时,也排毒养颜了。其一,皮肤是人体的器官之一,有屏障和吸收、分泌与排泄、体温调节、感觉、呼吸等作用。由于它本身就能够吸收药物,如借助热水,则更利于药效在人体发挥作用。其二,脚是人体经脉会聚处之一。人体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多达60多个。通过中药浸泡,刺激这些穴位,就可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故有人说“天天泡足,等于吃药”。泡脚建议:一般来说,有慢性病的老人更适合于采用中药足浴。配置好的足浴器,(狮傲康按摩器产品大全)效果更佳出众。如高血压的头痛眩晕、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风后遗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脉管炎、更年期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炎、神经官能症、冻疮、皲裂等多种疾病症状都可以通过这种泡脚方式得到缓解。泡脚时,可以加一些红松精华素,苦参,百部,蛇床子,红花,薄荷等纯中药的产品。对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眼目干涩,腰膝酸软,大便秘结者,有疗效。如因高血压常出现头痛眩晕感,可加夏枯草、桑叶、菊花、钩藤等;腰腿冷痛的,可加威灵仙、当归、桂枝、川芎等;冻疮加当归、桂枝、生姜、麻黄等;皲裂则可加白芨、甘草、地骨皮、刘寄奴等。中药泡脚注意事项:中药泡脚虽然好,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药物需在煎好后,加入热水中,为防烫伤皮肤,温度应以42―45摄氏度,时间以半小时为宜;第二,饭后不宜马上足浴,易影响消化;第三,中药足浴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毕竟有限,且吸收速度慢,需要你长期坚持下去。上面介绍的就是每天泡脚对皮肤好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在平常的时候如果能保持良好的泡脚习惯。那么身体就会比较的健康。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持健康状态。那么身体就会可能出现一些疾病的症状。在泡脚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进行。

一天中血压变化


血压是人体的重要健康指标。当然,血压也是会根据人们的身体情况发生一定的变化的,这种变化也有着一定的规律。如果自己的血压变化很规律的话,那么说明自己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如果血压变化不规律的话,那么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血压的变化规律等知识!

一、血压每天的变化规律

生理状态下血压有节律性的变化。典型血压的节律变化呈“双峰一谷”,即清晨醒后血压逐渐升高,在上午8 点到10 点左右出现第1 个高峰,此后血压趋于平稳,下午3 点到5 点左右出现第2 个高峰;夜间进入睡眠后,血压逐渐下降,夜间3 点到4 点降至最低。以上所说是一般规律,实际上每个人的血压波动都有其个性。

有的人清晨起床血压特别高,有的人却是傍晚高。一般来说,白天的血压比夜间的血压高,这样的血压曲线被称之为杓型血压。说得更精确一些,杓型血压指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下降10 %~20 %。如果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 %为非杓型;如果夜间血压不下降反而上升则是反杓型;夜间血压下降如果超过20 %为极度杓型。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较多,老年患者极度杓型的比例也较高。

二、血压升高的标准及原因

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等。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三、血压降低的标准及原因

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患者自诉一贯血压偏低,患者口唇黏膜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地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禁食一天皮肤会变得水嫩嫩


不停地吃吃睡睡,饺子、春卷、麻花、油茶……似乎肚子从来没有饿过,嘴巴也从来没有闲过,无论是打扑克还是看电视或者朋友一块出去逛街,怎么能没有小吃作陪呢?可是,可是,一时的快意换来的却是--满脸豆豆,小小肚腩,胖嘟嘟的脸蛋加上严重超负荷的消化系统。那么,我们的第一步就是--禁食。

第一天 禁食

听上去是不是很吓人呢?会不会饿死啊?当然不会,现代医学证实,人类3~5天不吃东西都不会造成太大问题。所以头一天的晚上,记得别睡得太晚,也别做太激烈的运动,总之,不要让自己的体能消耗得太厉害或者令自己处于过于疲惫的状态,更别给第二天安排什么特别的活动。放轻松就好。

OK,早晨8点,起床。

阳光真好,洗脸刷牙再深呼吸,然后,喝下第一杯白开水,再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做,看看电视啊,读读书啊,听听歌啊,补补没做完的作业啊,都不错,总之别太辛苦。

然后,很快你就会觉得饿了,那么,继续喝水,忍一忍,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可以试试瑜珈的冥想,就是什么也不想,安安静静坐着或者躺着,让自己慢慢放松下来,但别睡着了。

中午很快就到了,实在是饿啦,怎么办?嗯,看在你大鱼大肉吃得太多的份上,还是可怜一下你的肠胃吧,吃个苹果或者柚子都很不错,一下子就饱了。当然不吃更好,可是有的MM可能会承受不住,就不要太委屈自己啦。

然后,小小的午睡一会,睡不着的话就告诉自己什么也别想,一旦睡着了就别让别人打扰你,到自然醒为止。下午记得去晒晒太阳,记住千万别走到卖小吃的摊上去,你会受不了的。另外记得不停地喝水以补充必要的能量。

好了,终于捱到了晚上,继续喝水、洗澡、洗头发、做面膜,总之,找点事情做做,不要被家人的丰盛晚餐磨灭了意志。明天早起,你就会发现一张光彩照人的脸。

第二天 改善饮食

现在,最饥饿的一天已经过去了,既然什么都不吃都能过,那么少吃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从今天开始,改善你的饮食习惯,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你很快就会发现偶尔的饥饿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细节1:一日三餐按时进行(注意啦,是早中晚三餐,不是午餐晚餐加夜宵啊);

细节2:坚决摒弃一切油炸食品,不管它看起来多么香多么诱人;

细节3:严格执行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其实晚上少吃点不会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饿,如果实在饿得难受就早点睡觉吧!)

细节4:每次正餐前先喝一碗清汤,如果特别好喝的话,两碗或者三碗也可以,不过一定要清汤哦,像那种飘着厚厚一层油的浓汤,不是不能喝,而是它已经是正餐啦;

细节5:学会以粥代饭,比如青菜粥啊、绿豆粥啊、红枣莲子粥啊什么的,很容易就饱了,还不油腻,对于吃了太久大鱼大肉的肠胃有太多好处了;

细节6:咽下每一口饭或者菜之前,都认真数数--据说咀嚼20下是最有利于消化的,赶快试试吧;

细节7:如果你总是觉得饿,就把你的目光转移到水果上吧!苹果、香蕉、橙子、柚子……太多啦,尤其是柚子,很撑肚子并且有利于消化,含有丰富维生素,实在是极力推荐啊。

细节8:抛弃所有的有色和有泡泡的饮料,喝点绿茶啊矿泉水啊鲜炸果汁什么的,习惯了一样好喝,相信我;

细节9:吃完晚餐后至少散步半小时,你会发现冬天的晚上其实很美,尤其是回家发现身轻如燕的时候。

三种鸡蛋要禁食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呢,就是超市促销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比较便宜的鸡蛋,其实是因为运输的过程中或者是放时间比较长了卖不出去搞促销,这样很多贪便宜的人们就会多买一些储存。不要因为小便宜而吃大亏哦。鸡蛋固然有营养,但是误食了不好的鸡蛋反而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下面小编说的这三种鸡蛋是一定不要买也不要吃的哦,会影响身体健康。

1、死胎蛋: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因受到细菌或寄生虫污染,加上温度、湿度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蛋称死胎蛋。这样的鸡蛋营养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而且死亡的时间越长,它的蛋白质会分解有毒的物质就会越多,而且是一定不能吃的。会摄入比较多的有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

2、臭鸡蛋:

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这样的话就会是鸡蛋内的混合的物质变颜色,会出现绿色或者是暗黄色,并有恶臭的味道,所以这样的鸡蛋是最好不要吃的,会引起细菌性的中毒,引起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所以臭鸡蛋一定不要吃。

3、裂纹蛋:

鸡蛋在运输、储运及包装等过程中,由于振动、挤压等原因,会让鸡蛋的外壳出现裂痕或者是裂纹,很容易出现细菌侵入的情况,如果是放置的时间比较长的话最好不要食用,如果是及时的食用会减少细菌的发生。

这些鸡蛋都是不能购买的,不要因为超市里比较便宜而选择一些臭鸡蛋,或者是有裂纹的鸡蛋,这样受了常时间的搁置,就会导致细菌很容易进入鸡蛋里,造成很不健康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健康的问题,如果身体出了问题,再多的金钱都换不回来的,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些常识对健康有帮助。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