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祛湿茶饮

2019-10-20 │ 夏季养生祛湿茶饮 春季祛湿养生茶

化湿消暑的香薷荷茶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湿消暑的香薷荷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炎炎夏日到了,身体中的湿邪如果没有祛除,就会导致疾病出现,因而在暑日去除湿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祛除湿邪,小编今天带来的便是一款能够去除湿邪的茶饮,以及在夏日中消暑的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季哦。

香薷荷茶

原料

香薷5g、荷叶3g、绿茶3g、白糖10g。

用法

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

化湿消暑。

用途

暑日湿邪所致全身重滞不适。

消暑的方法

最佳消暑对策:心静

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就显得烦躁,所以,消暑首先就是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乐观愉快,不要焦虑、紧张、急躁、激动,让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的状态。

最佳消暑食品:绿豆

绿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之效。绿豆汤是民间最常用的消暑与解毒良药,夏季常吃绿豆粥消暑养胃最佳。绿豆常用于治疗暑热烦渴,心、胃热盛及痈肿、丹毒等证,对砒石、巴豆、附子等一切草木金石及酒食中毒,大量饮服绿豆,均有解救作用。

最佳消暑药物:荷叶

荷叶味苦性平,其气清香,新鲜者善清夏日暑邪以化秽浊,清热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鲜荷叶包《六一散》煎服,鲜荷叶包粳米蒸饭,或以鲜荷叶泡茶,均有清暑利湿之良效。

最佳消暑水果:西瓜

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烦、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凡暑热烦渴、口渴心烦、小便不利、暑热伤津及伤酒等证,均适合食用。但暑证内有寒湿者不宜进食。

最佳消暑蔬菜:苦瓜

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压之功,对中暑、痢疾、恶疮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苦瓜还含有一种叫多肽-p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降糖功效,是防治糖尿病的佳品。苦瓜如烹调得法,淡淡苦味中带有清香,别有一番风味,是夏季大众喜欢的蔬菜。

最佳营养肉食:鸭肉

鸭为水禽,其性寒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炎热的夏季,若体内有热,容易上火,表现为低热、虚弱、食少或水肿者,吃鸭肉不但能补充优质蛋白质,还有清与补的功效。

最佳调味用品:姜、醋

俗话说,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醋不但能够调味,还有杀菌功效。此外,姜还有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等作用。醋能帮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欲。夏季吃凉菜时,适当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还能预防痢疾、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最佳消暑饮料:热茶

茶(绿茶或花茶最适合夏季饮用)能清心利尿、解热除烦、止渴消暑。实践证明,热茶的消暑降温功效明显超过各种冷饮。

最佳降温方法:摇扇

扇子获得的风柔和宜人,不会伤身。摇扇还是一种运动,可锻炼肢体,对防治上肢麻木疼痛、肩周炎、高血压等有一定功效。特别是有意识地多用左手摇扇,还可收到活化右脑、开发右脑潜能、预防中风之功效。

最佳保健措施:午睡

中午休息能补充夜间因炎热而睡眠不足,保证下午精力充沛。

结语:暑期湿邪很常见,对于身体危害也很大,因此想要保护身体,祛除湿邪刻不容缓,而通过上述的茶饮,便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祛除,并且使用上述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因此大家如果觉得夏日十分难熬,不妨试一试上述的方法哦。

扩展阅读

化湿通络的木瓜桑枝茶


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身边的老人们经常会得此病,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很多,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习惯还是要多注意。还可以喝茶来帮助调理一下,木瓜桑枝茶的功效就是能帮助治疗此病的。来看木瓜桑枝茶的用法!

原料

木瓜5g、桑枝3g、花茶3g。

用法

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

化湿通络。

用途

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伴有四肢风湿痹痛、浮肿、蛋白尿者。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风湿性关节炎广义上应该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

病因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2.肌肉疼痛

肌肉也会出现疼痛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肌无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损害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等。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战现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还会出现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成人still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4.皮肤黏膜症状

皮肌炎、干燥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脂膜炎等会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网状青紫、眼部症状等。

5.雷诺征

指端会遇冷或情绪变化时会发白,然后转变成紫色,最后转变成红色并伴有麻木、疼痛和严重的皮肤溃疡,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6.自身抗体血液指标异常

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结语:有关木瓜桑枝茶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木瓜桑枝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多喝木瓜桑枝茶能帮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对于此疾病的症状,上述已经详细介绍了。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和了解一下!

祛痰熄风的清胃化湿茶


多喝茶对身体好,尤其是花茶或者药茶。不知道大家对脾虚湿困证了解多少?得过的人应该都了解,治疗脾虚湿困证是个复杂的过程。这里推荐大家喝清胃化湿茶,清胃化湿茶的功效是健脾化湿的,来看清胃化湿茶的用法!

原料

厚朴1.5g、白术1.5g、天麻1g、半夏1.5g、茯苓2g、花茶5g。

用法

用350ml水煎煮厚朴、白术、天麻、半夏、茯苓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

健脾化湿,祛痰熄风。

用途

脾虚湿困证,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致头晕目眩、心烦、肢软无力。

脾虚湿困证

脾虚湿困证是指因饮食不节或者劳累过度,思虑伤脾,或年老体弱,久病耗伤脾胃,引起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出现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纳呆便溏,头身困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短黄,大便溏稀或者泄泻,妇女黄白带下等症。

病因

因饮食不节或者劳累过度,思虑伤脾,或年老体弱,久病耗伤脾胃,引起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失常。

临床表现

常见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纳呆便溏,头身困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短黄,大便溏稀或者泄泻,妇女黄白带下等症。

辨证施治

1.脾虚湿困引起的痞满

因饮食不节或者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引起脾气不足,脾阳不振,脾失运化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胸脘痞满,恶心欲吐,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舌体胖大,质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治则是健脾除湿化痰,理气宽中。方药为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2.脾虚湿困引起的呕吐

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者病后体虚,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受纳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上逆为呕。

呕吐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胸脘痞满,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治则是温化痰饮,健脾和胃降逆。方药有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3.脾虚湿困引起的泄泻

多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脾气亏虚,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水谷清浊不分从而导致泄泻。

大便时溏时泄泻,反复发作,略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可增多,夹见不化水谷,饮食减少,脘腹胀满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治则是健脾淡渗,利湿止泻。方药有参苓白术散加减。

4.脾虚湿困引起的水肿

因久病缠绵,或素体脾胃虚弱导致的脾健运失司,不能制水,致水湿停聚泛滥,出现的水肿等症状。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四肢重,小便少,伴见面色不华,纳少便溏,少气神疲,脘腹胀闷,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濡滑。治法是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方药为黄芪补中汤加减。

结语:有关清胃化湿茶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清胃化湿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清胃化湿茶的功效挺多的,在治疗脾虚湿困证方面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对于脾虚湿困证的病因还有治疗方法,上述也解释了。

温化脾肾水湿的沉香茯苓茶


治疗咳嗽的方法很多,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很多偏方。相信大家从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总结不少了。这里小编推荐沉香茯苓茶给大家,沉香茯苓茶的功效是帮助治疗咳嗽、短气等症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喝些,来看沉香茯苓茶的用法!

配料

沉香5g、茯苓3g、香附2g、陈皮2g、泽泻2g、花茶3g。

用法

用上药的煎煮液350ml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

温化脾肾水湿。

用途

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于肺,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

预防咳嗽的方法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

正确区分一般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防止误诊。治疗咳嗽应区分咳嗽类型,西药、中药皆可,但以食疗为最佳。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1.加强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过冷或过热。

3.少带小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家人有感冒时,室内可用醋熏蒸消毒,防止病毒感染。

5.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6.感冒流行期间可服中药预防。配方是:贯众12克,防风12克,荆芥10克,每日一帖,连服23天。对经常易感冒的小儿,可每天以黄芪15克,红枣7只,煎汁代茶,长期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7.防咳先防感。防止咳嗽预防感冒非常关键,所以孩子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

8.生活要调理。对孩子要加强生活调理,饮食适宜,保证睡眠,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

9.少去公共场所。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少与咳嗽患者接触。

10.食用梨和萝卜。平时适当食用梨和萝卜,对咳嗽有一定的预防之效。

结语:有关沉香茯苓茶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沉香茯苓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沉香茯苓茶能帮助治疗咳嗽,对于咳嗽的预防方法,上述也提到了一些。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在生活中多多注意!

消除水肿的香薷运水茶


身体水肿是很麻烦的情况,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想要保护好身体的健康,对于水肿这一情况就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消除身体水肿,才可以保护好身体的健康,减少疾病出现的几率,因此在生活中消除水肿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便是一款能够帮助我们对消除水肿的茶饮,以及在生活中消除水肿的方法。

香薷运水茶

原料

香薷5g、白术3g、绿茶3g。

用法

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

运湿消肿。

用途

风水所致水肿、小便不畅。

如何消除水肿

一、每天泡澡20分钟

泡澡可使末梢血管扩张,增加挤压血管的力道,增强静脉回送血液的力量,使多余水份不易堆积在四肢末端。泡澡时能促进循环系统,强化肾脏、肝脏等内脏机能,并让全身放松,血管扩张,弹力增加,让血液更加顺畅地循环全身,代谢血液中堆积的疲劳物质乳酸,改善浮肿问题。另外,泡澡还可以刺激心脏的右心房分泌能改善浮肿的缩氨酸,进一步消除水肿。当然,泡澡更有助四肢末端的淋巴回流,增加代谢,避免淤滞。每天以38-42℃的温热水,泡澡20分钟,还可燃烧脂肪喔!

晚上泡脚20分钟如果你不方便进行全身泡澡,你也可以改成泡脚。以40-42℃的热水泡20分钟,也可利用渗透压原理,刺激末梢神经,改善下半身循环不良的问题,消除浮肿。泡脚时,因为脚踝是人体经脉运行到脚掌的枢纽,水深起码要高过脚踝,最好到达小腿肚。晚上泡脚时,你可在泡脚盆内放些光滑的小石头,边泡脚边踩,顺便做脚底按摩。也能帮助疏通人体各个经脉。或是将生姜磨成泥,放在泡脚盆里,帮助发汗,也可以让体内排出多余水份,避免堆积。

二、每日抬脚20分钟

询问演艺圈许多美腿女星,每日抬脚似乎是保持腿部纤细线条的不二法门,而现在的年轻美眉们,也渐渐将抬脚当成每日必做功课。每天晚上睡觉前,靠墙将脚抬高,使上半身与双腿呈90,抬脚20分钟。可帮助淤滞在脚尖的血液、淋巴液往心脏方向回流,解除站立1天造成的水肿。如果觉得这样太辛苦,晚上睡觉时,你也可以在双脚下垫1个枕头略微垫高脚部,也不失为1个懒人绝招喔!

三、按摩下半身5分钟

泡完澡后,用乳液涂抹全身,锁住水份,帮助肌肤保湿外。涂抹乳液时,边按摩四肢,可消除工作一整天累积的疲累及水肿。

1、坐下后,将腿抬高,以双手包覆住大腿根处,轻压到膝盖,进行5次后,再从小腿轻压到脚踝5次,再轻轻按压回到大腿根处。

2、以手指轻压脚踝,再慢慢压到小腿肚,共5次。

3、用手掌包裹住脚底,来回按压5次。

4、以双手虎口包围住小腿肚,慢慢按压到大腿上方,共做5次。

四、姜水泡脚除水肿

我们都知道泡脚可加速下半身血流速度,促进发汗、消除水肿,但如果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更可增添温热效果喔!生姜的成份就算是从体外也能吸收,可以温暖身体,帮助消除水肿。一边泡脚时,一边用生姜按摩腿部,更可提高消水肿的功效,将滞留在腿部的水份运回心脏。另外,在进行生姜足浴前,喝杯热姜茶,无论是体内或体外同时被生姜温暖,效果更高昂!

结语:在生活中想要避免水肿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上面所说的事情便可以轻松消除水肿,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所以还在为水肿而头疼的朋友们,还在因为去除水肿而毫无门路的朋友们,在生活中不妨试一试上述的这些方法哦。

清利湿热的茵陈荷茶


我们的皮肤健康问题应该多多关注,不少人的皮肤属于敏感型的,稍微有些过敏原就会发痒,甚至过敏。这里小编推荐大家喝茵陈荷茶,茵陈荷茶的功效是清利湿热,有辅助治疗皮肤瘙痒的作用。来看茵陈荷茶的用法!

原料

茵陈5g、荷叶3g、绿茶3g。

用法

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

清利湿热。

用途

风瘙瘾疹;皮肤肿痒。

风瘙瘾疹

风瘙瘾疹是一种疾病,主要特征是皮肤瘙痒等。

皮肤瘙痒 警惕身体有这些疾病

1.单纯皮肤问题

因为皮肤自身问题而感觉到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伤,多半是由于皮肤缺少水分而引起的。就像现在处在干燥的冬季,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干痒、脱皮。

另一种是皮肤本身就“病”了,皮炎、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疾病大多都伴随着瘙痒。

2.妇科炎症

女性如果发现外阴部瘙痒,要特别检查是否有滴虫、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妇科炎症。调查显示,73%的女性在经期会觉得局部皮肤瘙痒,可能与卫生巾质量不佳或衣物过于紧身有关。

3.过敏

临床上来变态反应科就诊的病人,1/3有皮肤痒的症状。对饮食、花粉、尘螨等过敏,接触某些化学制剂,都有可能引起过敏,从而使皮肤感觉到痒。这类痒,一般在停止接触过敏原后就会好转。

4.中老年人皮肤退化

中老年人因为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失去润滑保护作用而显得干燥。在寒冷的季节,干燥的气候又使皮肤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老年人身体痒多是这个原因。

5.情绪紧张

抑郁、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造成局部或全身皮肤痒。B族维生素缺乏也容易引起皮肤瘙痒。

6.肝胆疾病

许多系统性疾病也会引起皮肤瘙痒。有研究显示,大约有40%—60%的肝胆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适、肝功能异常以及黄疸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皮肤瘙痒。

7.糖尿病

糖尿病人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达15%—35%,约有10%的早期患者会出现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肤瘙痒,而且比较顽固,外阴或肛门部症状最严重。

8.甲状腺功能异常

不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出现皮肤痒的情况,但甲亢所致的瘙痒多发展缓慢,皮肤多干燥。

结语:有关茵陈荷茶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茵陈荷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对于皮肤容易发痒,总是不明原因瘙痒难耐的情况,建议大家多喝些茵陈荷茶帮助调理调理。如果很严重的话,一定要及时检查治疗哟!

清心化湿汤


药物组成 川黄连4.5g 生地15g 地肤子12g 白僵蚕9g 白鲜皮9g 野菊花9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头煎加水400ml煮取150ml,二煎加水300ml煎取l00ml,两煎混合,分3次温服。 适应病证 脂溢性皮炎,湿性,心火炽盛证。 病案举隅 王某,男,16岁。面部红斑、结痂、瘙痒1月。曾用西药治疗无效,病渐加重。诊见:面部(尤以眉弓部为甚),弥漫红斑,轻糜略水肿,上覆淡黄色脂痂,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诊断:脂溢性皮炎。投上方7剂后,明显好转,水肿消,轻糜愈,脂痂少。原方减黄连至3g,增生地至20g,继服7剂,皮损消退,偶作痒,继予川连15g、生地l00g,烘干共研细末,混匀装入胶囊,每服3g,日2次,药尽病愈。1年后随访,未曾复发。 资料来源 曹彦.江苏中医,1997,(1):8 评 按 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之白屑风,是发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此病往往白头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其他脂溢部位。临床表现为干、湿性两型。前者红斑,干燥,覆糠秕状鳞屑;后者为黄红色或淡红色斑,上覆油腻性鳞屑或轻糜,易反复发作,日久累及至发,导致脂溢性脱发。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或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有关。本方为自拟方,具有清心滋水、化湿止痒之功。方中川黄连苦寒清心泻火,生地滋肾水而助黄连泻火,地肤子、野菊花、白僵蚕、白鲜皮祛风化湿止痒。六药合用,表里兼顾而收奇功。

运化水湿和中止呕的半茯茶


头晕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会站不住走不动,严重时还会引发呕吐、摔倒等现象。眩晕的症状当然也是如此,那么生活中治疗眩晕的方法有哪些比较好呢?这里推荐半茯茶给大家,半茯茶的功效是运化水湿、和中止呕,对于治疗眩晕很有帮助,来看半茯茶的用法。

原料

半夏5g、茯苓3g、生姜3g、花茶3g。

用法

用350ml水煎煮半夏、茯苓、生姜至水沸后,泡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

运化水湿,和中止呕。

用途

卒呕叶、心下痞、眩晕心悸。

眩晕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假性眩晕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觉飘飘荡荡,没有明确转动感。

常见的眩晕症

1.耳石症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有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短暂缺血发作型,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进展性卒中型,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完全性卒中型,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预防

由于眩晕症状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疾病,所以在疾病预防方面较为困难。往往眩晕的发作并无先兆,有些诱因尚不确切,如周围性眩晕前庭神经炎,30%有前期感冒病史,推测病毒性感染是其发病因素。但大多数感冒不一定引起前庭神经炎,所以发病前期并无良好的干预手段。中枢性眩晕应早期检查MRI、DSA,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治。

结语:有关半茯茶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茯茶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了。多喝半茯茶能帮助我们治疗眩晕心悸等情况,有相应情况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制作些半茯茶来喝。对于眩晕症的知识,上述也有提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导读:化湿的中药有哪些?化湿是利用药物的芳香温燥之性化散湿浊的治法,那么化湿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化湿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化湿的中药有哪些

化湿药主要作用为化湿运脾。化湿药多具芳香之气,也称为芳香化湿药。化湿药性味辛温,主归脾胃二经,具有醒脾化湿、燥湿健脾等功效。湿证有寒湿与湿热之分,故在使用化湿药时,应根据不同的湿证进行适当的配伍,寒湿者当配温里散寒药,湿热者当配清热燥湿药。又湿性粘滞,湿阻每可滞气,行气有助于化湿,故使用化湿药时常配行气药。湿生每因脾虚,若为脾虚生湿者,当配补脾药等。化湿药物包括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豆蔻等,具体来看看:

1、藿香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剂。夏季用藿香煮粥或泡茶饮服,对暑湿重症,脾胃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常配佩兰、苏叶、厚朴等,效果更好。

2、佩兰

本品辛香宣化,性平偏凉,入脾胃肺经,善醒脾而除中洲陈腐秽浊之气,与藿香相似,亦为化湿和中之要药。

本品有良好的化湿、解暑之功,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治暑湿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治湿温初起,常与藿香、滑石、薏苡仁等同用。

3、苍术

本品辛苦性温燥散,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健脾之功,为湿滞中焦证之常用药,又可用于水湿、痰饮内停或湿热内蕴所致诸证。

治寒湿阻滞中焦证,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治痰饮或湿溢水肿,常与陈皮、茯苓、生姜皮等同用。治湿热水肿或湿温,常与黄芩、黄连、滑石等同用。治湿浊带下,与白术、茯苓、芡实等同用。

4、厚朴

本品苦能下气,辛以散结,温可燥湿,主入脾胃经,功善燥湿、行气,为消除湿滞痞满之要药。

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痞腹满、不思饮食、呕恶吞酸、倦怠便溏等症,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5、砂仁

古人称之为醒脾调胃要药的药是砂仁。本品辛香温散,入脾胃经,有良好的为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

证属寒湿气滞者,常与厚朴、陈皮、枳实等同用;证兼脾气虚弱者。常与木香、人参、白术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砂仁除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功能外,尚可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其止泻作用适宜中焦虚寒的泄泻。

有化湿功效的其它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6、豆蔻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用于治疗湿温初起,胸闷不饥:与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用于治疗胃寒湿阻气滞之哎吐:与藿香、半夏等药同用。

7、草豆蔻

本品辛香温燥,入脾胃经,有燥湿化浊,温中止呕,行气消胀之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

治疗脾胃寒湿偏胜,气机不畅,与干姜、厚朴、陈皮等温中行气之品同用。治疗寒湿内盛,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与肉桂、高良姜、陈皮等同用,如草豆蔻散。

8、草果

本品辛散温燥,有特异的香味,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散寒之功。善治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常与砂仁、厚朴、苍术等配伍。

寒热痰饮,草果仁四两,甘草二两,生姜五两。上药细锉,用水浸,文武火熬,以干为度,取出焙碾为末。每服一钱,入盐沸汤点服。用于治疗疟疾寒热往来,与常山、知母、槟榔等同用。

化湿类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又因其芳香,大多含挥发油,而挥发油又为其有效成分,故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药效降低。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_香薷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草药香薷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香薷的功效与作用、香薷图片、香薷的药用价值、香薷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香薷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香薷简介香薷怎么读香薷图片香薷的功效与作用香薷的药用价值香薷的药用附方香薷的配伍应用香薷的副作用香薷的栽培技术

香薷简介

香薷,中药名,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棱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3400米。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香薷怎么读

香【拼音】:xiāng;薷【拼音】:r。

香薷图片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暑,和中结湿,行水消肿。主夏月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脘腹疼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水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1、《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2、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3、《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4、《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5、《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6、《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7、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8、《纲目》:主脚气寒热。

香薷的药用价值

【药名】香薷

【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江香薷或华荠苎的带根全草或地上部分。

【药材炮制】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即得。《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香薷),去根留叶,细锉,暴干,勿令犯火。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煎服,3~9g。

【禁忌】表虚者忌服。

香薷的药用附方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

2、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圣济总录》香薷汤)

3、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救急方》香薷汤)

4、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夏取花、叶合用亦佳。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术丸)

5、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6、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7、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8、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9、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香薷的配伍应用

1、配白术

本品辛而微温,上能宣肺气、开腠理、达皮毛,下能通三焦、利水道,有彻上彻下之力;白术甘温,功专健脾运湿,安定中州,二者相伍配对,以香薷宣上导下。通利水湿为主,辅之以白术燥湿行水,合为宣散安中,利水消肿之良剂。用于脾虚兼挟风邪犯肺所致的通身悉肿、小便不利之病症。多用治急性肾炎浮肿。

2、配藿香

本品辛温芳香,为发汗解表之上品,又能化湿和中,故有夏月麻黄之称;藿香辛温而不燥,化湿又能发表,善治暑湿为患,兼有醒脾之功。二药配用,治夏令感冒挟湿,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呕吐、腹痛等证。

3、配杏仁

本品发汗解表,入肺、胃经,佐杏仁之苦降,助香薷开泄肺气,以逐暑湿之邪,香薷性刚强,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刚柔相济,尤宜治夏季风寒感冒表实证。

4、配白扁豆

本品辛微温而芳香,有发汗解暑之功;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有消暑之效。二药配用。治暑令感寒吐泻,外感内湿,症见身热无汗、头痛、口渴、吐泻腹痛的夏令伤暑症。

5、配厚朴

香薷辛温苦,有和中化湿之功;厚朴辛苦温,有除湿宽肠之用,二药配用,性味从辛、从燥、从苦组成,而能消食积、散痰湿,对有湿有滞有积者适宜,可治夏季暑湿泄泻、霍乱腹痛吐利。

香薷的副作用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1、《本草从新》:无表邪者戒之。

2、《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香薷的栽培技术

1、选地

香薷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谷类、豆类、蔬菜为好。

2、整地

翻地20厘米,翻前施入农家肥,垄作行距40厘米一50厘米,或作成平畦。由于种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细。

3、播种

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宜播方式有条播或撒播。具体播种时间由香蕉上新时间来决定。春季播种在终霜结束前6天8天为好,为了市场均衡供应,可以每10天一15天播种一批;为了冬季上市,播种时间应在初霜期前80天一90天。为了一次出全苗,播种的要保征土壤一定的湿度,覆土要淡,要镇压。

4、田间管理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株距2厘米一5厘米;垄作的要及时中耕除草;撒播的、小行距条播的要及的人工拔草,也可用拿扑净或禾草克化学除草剂防治禾本科染草;地力较高的地块可以不追肥,地力差的在苗高15厘米造硝酸被一次。干旱适当灌水。

5、种子采收

采种可以没采种田;也可以在生产田中选穗大健壮的母株,当上部花序的下那种子已经成熟开始落地的,在早晨轻轻割掉,放在塑料上晾晒3天一5天即可脱粒。采种时间很重要,割早了种子没成熟,割晚了种子都落地了。每亩可产籽24公斤。

以上就是一些香薷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健脾化湿开胃的药茶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注意健康的饮食,会使得脾胃不好,经常胃痛胃难受。那么,这健脾化湿开胃的方法有哪些呢?健脾化湿开胃的药茶方是什么?健脾化湿开胃的偏方又有什么?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车前米仁茶

炒车前子、炒薏米仁各9克,红茶1克,白糖或葡萄糖少许。

用法一

前3味共研细未,以白开水调服。

用法二

前3味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滤汁,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调味即可,也可将3味研末,以沸水冲泡15分钟,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即成。

粉剂

每日2次,每次用药末3克,用白开水调服,3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汤剂

每日2剂,不拘时温服,3岁以下者酌减。

功能

健脾化湿、止泻。

健脾化湿开胃偏方

金沙山药条

原料:山药500克、咸蛋黄3只、红菜椒1个、蒜末、鸡精、糖、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条状,放入水中浸泡着,防止变黑;咸蛋黄蒸熟,凉透后捏成末;红菜椒切小丁备用。炒锅加油烧五成热,放入山药条炸透,捞出,待油温升热,再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平底锅加适量香油烧热,放咸蛋黄炒散炒透,加红菜椒丁、蒜末炒香,关火把炸好的山药条放进去翻炒均匀,使山腰条沾满蛋黄后。加少许鸡精、糖开火翻炒片刻便可以出锅装盘。

扁豆薏米汤

原料:扁豆10克,薏米10克,淮山15克,半斤瘦肉。

做法:煲汤。

扁豆海带汤

原料:扁豆10克,薏米10克,海带一条,半斤瘦肉。

做法:煲汤。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应该对这个健脾化湿开胃的药茶的配方有了一个自己独到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没错,这种茶饮是比较养胃的,如果想要更好的养胃请仔细阅读以上的文章哦!

夏天湿困中焦按摩可助化湿


在夏天,一些人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恶心、大便稀溏、全身乏力、舌苔白腻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属中焦湿困,治疗应从脾胃入手。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的理论,按摩手足阳明经有清热健脾作用,足太阴脾经有化湿健脾作用,因此不妨自行按摩这些经络上的足三里、阴陵泉、曲池等穴位,既健脾又去湿清热,能改善以上症状,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它是治疗消化系统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说,它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进食欲,经常按摩它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a方凹陷。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有清热作用。夏天按摩能清暑热,可预防与治疗中暑。

以上穴位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可以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