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运动养生

2019-10-20 │ 肿瘤运动养生 肿瘤患者养生知识

颞叶肿瘤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颞叶肿瘤”,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概述】

颞叶肿瘤的发生率在大脑半球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额叶肿瘤的发生率。常见肿瘤为胶质瘤,约占颅内胶质瘤总数的17.96%,其次为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5.42%,另外转移瘤等亦常在此部位发生。成年人多见,性别差异不明显。颞叶功能甚为复杂,有些部位的功能尚不完全明确,颞叶肿瘤的病程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较困难,尤其肿瘤位于右侧者,多数仅表现为颅压增高症状,它位症状和体征很少出现,因此临床上亦曾称为静区或哑区,故早期诊断更为困难。

【临床表现】

颞叶肿瘤的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常出现颞叶癫痫发作。根据癫痫发作的频繁程度,伴随出现幻觉。局限性癫痫发作逐渐发展成全身性大发作,发作间歇期有视野改变,如上1/4象限视野缺损发展至同向性偏盲,Todd麻痹持续时间变长,失语及精神等症状加重,最后导致颅内压增高。精神运动型发作逐渐进展多系肿瘤向皮质下溶部发展。其主要临床症状分述如下:

1.视野改变 视野的变化常为颞叶肿瘤的早期症状之一,有定位意义。在解剖上,视放射环绕侧脑室下角经过颞叶。当肿瘤位于颞叶深部时,由于影响或破坏视束或视放射,病初可出现对侧同向性上象限1/4的视野缺损。肿瘤继续增大时,象限性缺损即可发展成为同向性偏盲,这种偏盲可能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如在颞叶后部肿瘤时偏盲多是对称的。

2.感觉性失语 位于优势半球的肿瘤损害颞上回41区、42区时,可出现感觉性失语。损害颞叶后部时,可出现命名性失语。这是诊断颞叶肿瘤最可靠的症状之一。此类病人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和命名物品的能力均丧失,但保存说话能力,虽然如此,但常常用错字、讲错词、甚至有多言谗舌的特点。严重时病人的谈话完全不能被人理解,同时病人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健忘性失语也常为颞叶失语症的一种表现,病人对物品命名困难,而只能用描述该物品之特征或用途来代替。当说明物品名称时,病人能知是否正确,临床证实健忘性失语症常常是感觉性失语早期表现的一部分。另外,颞叶肿瘤向顶枕发展,还往往出现失读、失写、计算不能及视觉失知等症状。

3.癫痫发作 颞叶肿瘤所致的癫痫大发作的发生率仅次于额叶肿瘤。部分病人还可出现局限性癫痫发作,多因肿瘤向上侵犯运动区所致。颞叶癫痫发作的特点是先兆多样,症状复杂,可有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和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记忆力缺损等。而基本症状为记忆力障碍。记忆力为远记忆力、近记忆力与现在记忆力。肿瘤较大脑组织损害广泛时,常表现为对时间、人物、地点的定向力障碍。双侧颞叶内侧肿瘤影响海马回时表现为现在记忆障碍明显。有些颞叶癫痫病人,表现对未曾到过的地方有熟悉感 (环境熟悉感)或本来很熟的场所感到很生疏(环境生疏感)。有的病人表现视物变形(变视症)和视物变大(巨视症)等视幻觉。听觉的皮质代表区在颞横回,病人幻听时,可听到声音的变大或变小、钟表声、歌声、鼓声、噪音等。幻听常伴有前庭皮质性眩晕发作和发作性耳鸣。味觉代表区在中央前回最下部,该部受损很少造成味觉障碍,但受到刺激可能出现幻味觉。

颞叶癫痫发作前可有各种的先兆,其中以嗅觉先兆最多见,发作时病人突然闻到一种极不愉快的怪味或恶臭。颞叶内侧肿瘤影响海马回的钩回时,常出现此种先兆,故称为钩回发作。患者感到上腹部先由胃向胸部上升的一种特殊感觉,也见于颞叶癫痫,一般癫痫也有此先兆,故无特殊意义。

自动症也是颞叶癫痫的一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症状,是一种发作性不受意识支配的活动,其中以伤人、毁物、自伤、冲动、****等精神兴奋者较多见,少数病人常表现有咀嚼、咂嘴、吸吮、手摸索,头、眼发作扭转等无目的动作。颞叶深部肿瘤时,可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并常伴有梦幻觉,病人有梦幻感,犹如梦中奇异感,常与幻视并发,似回到童年时代,或惊恐等。

4.精神症状 颞叶肿瘤精神障碍也是常见的症状,仅次于额叶肿瘤。主要症状是人格的改变、情绪异常(如焦虑、忧郁、恐慌、愤怒)、类偏狂、记忆力障碍、精神迟钝、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较多发生于优势半球颞叶广泛而迅速生长的肿瘤。

5.共济失调 颞中回及颞下回的后部,通过颞叶桥脑小脑纤维而与小脑发生联系,因此,一侧颞叶损害也可以发生对侧半身共济失调,故也可发生平衡失调,常向病变对侧倾倒。

6.锥体束征 颞叶上部的肿瘤,可以压迫额叶及顶叶的下部而出现面部及上肢的运动或感觉障碍,压迫对侧大脑脚、内囊,可致肿瘤同侧的锥体束征,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偏瘫。

7.其它症状 颞叶内侧肿瘤,可以压迫中脑而发生动眼神经麻痹。颞叶肿瘤压迫颅度颈动脉交感神经丛时,可出现霍纳综合征。基底节受累时出现对侧肢体震颤、舞蹈症、手足徐动症、麻痹性震颤综合征。侵犯岛叶时可有自发性内脏痛等。

【辅助检查】

1.颅骨平片 颞叶肿瘤与其它部位的肿瘤一样,根据肿瘤的性质、生长速度、肿瘤在颅内所在的位置不同,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出现颅压增高表现(颅缝裂开、脑回压迹增多、蝶鞍骨质的改变)。肿瘤钙化(常见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和室管膜瘤等),出现于颞叶肿瘤的相应部位;颅骨局部破坏和增生等,也常于肿瘤所在部位一致。上述颅骨平片的检查,常是诊断颞叶肿瘤的可靠证据。

2.脑室造影 颞叶肿瘤时脑室造影主要是确定肿瘤所在的位置,其表现特点如下:

(1)前后位像:侧脑室向健侧移位。透明隔与第三脑室呈弧线形移向对侧。前角之上外角变尖,指向外方或上外方。侧脑室外侧壁凹陷,横径变小。

(2)侧位像:在侧位像和前后像上,下角的变化明显。肿瘤位于下角上方,则下角移位,移位可为全部或一部分;位于下角下方,则下角上移;肿瘤居于外侧,下角内移;居内侧,则外移。下角上移位,则下角与体部间距离变小。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可出现下角顶部或底部的平直或弧形压迹,常与移位及室腔变窄同时出现。肿瘤突入脑室腔中即可出现充盈缺损,其形状取决于肿瘤表面的形态,如下角变细,易发生狭窄或封闭,下角全部狭窄,常同时出现僵直。肿瘤侵及脑室壁,可引起室壁轮廓的不规则。肿瘤深居颞叶内侧,可压迫第三脑室后部引起两侧脑室和第在脑室扩大,侧移位则不明显。在侧位像上第三脑室可有轻度移位,移位方向与肿瘤位置有关。

(3)脑血管造影 颞叶肿瘤的颈动脉造影,主要是以血管移位的情况而作肿瘤的定位,颞叶各部肿瘤的血管移位特点如下:

(1)颞叶前部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动脉纵行段呈直线向对侧移位,下部移位较明显。大脑中动脉膝段及相连水平段和侧裂段变直,向内上方移位,严重者三段可联成一直线指向上外,使大脑前、中两动脉呈V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变直,向内移位。分支抬高。

2)侧位像: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变直,且向前下方移位。胼胝体膝段曲度张开。中动脉侧裂段变直,向上移位,可在床顶线上1cm以上。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变直、升高与侧裂段呈对角线向上后方走行。侧裂三角前部抬高。额顶升动脉分支变直、分离,也可向上移位。虹吸段可开大。脉络膜前动脉常变直、增粗且向上移位。基底静脉前段可向上向内移位。

(2)颞叶中部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动脉纵行段呈直线状向对侧移位,移位程度不定,有时较轻。大脑中动脉膝段变直,向内上方移位。轻者只有同对侧比较才能查出,重者则水平段与侧裂段形成一条直线从颈内动脉分支斜向外上,致使与大脑前动脉呈V形。严重时可呈向上内突之弧状。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拉直变长,且向内移位,分支也可抬高。

2)侧位像:虹吸弯开大,甚至可使床突上段呈直线状垂直上升。大脑中动脉侧裂段中部明显上移。侧裂三角抬高。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可被抬高、拉直与颈内动脉成一直线垂直上升,而与此段相连之侧裂段突然成直角转向后,并呈水平向走行。向上移位的大脑中动脉相当明显,能到达胼周或缘动脉的平面。有时因肿瘤压迫血管可部分闭塞。额顶升动脉也可向上移位。脉络膜前动脉变直、增粗,向内并向上移位。肿瘤如侵犯钩回或其附近,脉络膜前动脉可呈圆弧形突向上。基底静脉向内向上移位。大脑内静脉向对侧移位。

(3)颞叶后部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动脉纵行段呈直线状向对侧移位,有时移位较轻。侧裂动脉分支向内侧移位,侧裂点向内向上移行,中动脉膝段多无变化,除非肿瘤累及颞叶中部。颈内动脉床突然上段与大脑前、中两动脉主干多无变形及移位。

2)侧拉像:大脑中动脉脑凸面分支(M4、M5)升高,在床顶线上1cm以上,且可呈现弓状向上突出。侧裂点抬高。肿瘤近颞叶表面,可使角回动脉与颞后动脉及其分支拉直并分离。胼周动脉曲度可增加。额顶升动脉被压向前。脉络膜动脉因受压而迂曲,后段可因海马回下疝而向下移位。颈内动脉主干与大脑前动脉多无明显变化。基底动脉向内、向上移位,也可向下移位。大脑内静脉向对侧移位。

(4)颞叶深部肿瘤

1)前后位像:血管多无明显变化。

2)侧位像:大脑中动脉上移轻微。脉络膜前动脉可升高变形,曲度加大且向内侧移位。大脑后动脉可能向下移位并形成弓状向下突出。基底静脉可成角变形或扭曲。

4.脑电图 颞叶肿瘤脑电图检查,局限性波发现率很高,约90%以上,波频率较慢(0.5~2次/秒)并为持续性。背景波多异常。颞叶各部位肿瘤脑电图的特点表现如下:

(1)颞前肿瘤:多形性波比较局限于颞前导联。背景波一般不受影响。棘波发现率较高。在早期与额颞部肿瘤不易区别,因为两者都可引起额外侧、额前、顶下部的脑电图改变;①额颞肿瘤的慢波主要出现在额外侧、额前、颞前部,有时波及额后、顶部;②颞前肿瘤的慢波主要在颞前,可扩散到颞后、额前部和额外侧;③懒波(一侧性、快波减弱或波频率变慢)在肿瘤周围较明显。

(2)颞后肿瘤:多形性波主要出现在颞后部和颞前部,可波及到顶下部、顶部和枕部。肿瘤周围有快波减弱和波。病侧背景的波常有节律紊乱,频率变慢,波幅变低或消失等改变,这些特点可以用来与颞前肿瘤作鉴别。

(3)颞顶枕部肿瘤:在颞后、顶下、顶和枕部均可出现明显的波,但一般以顶下部为著。两侧特别是病侧波有明显的紊乱并混有散在性波、波。

5.脑超声波 颞叶肿瘤的超声波检查,其定位阳性率最高。除出现肿瘤波外,中线波向对侧移位最明显。脑室扩大或脑积水时,侧脑室波的振幅增大,侧脑室波和中线波的距离变大。

6.同位素脑扫描 颞叶肿瘤同位素扫描,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及供瘤血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一般说来,颞叶肿瘤的扫描阳性率较高。

7.脑CT检查 CT诊断颅内肿瘤主要是根据肿瘤组织的密度改变和肿瘤对脑室系统的压迫移位来判断。有些肿瘤显示密度高,CT图像清晰;有的肿瘤因有钙化沉着,对比清楚;有些肿瘤或因瘤组织坏死,或因病灶周围水肿等变化而显示为均匀或不均匀之低密度区。颞叶肿瘤多为胶质瘤和脑膜瘤,CT检查多显示为高密度区,亦有少数肿瘤有钙化,囊变、坏死、水肿等显示其不同的密度变化。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常见受压、变形、移位等。

【鉴别诊断】

颞叶肿瘤同额叶肿瘤一样,病情发展比较缓慢。临床上很少出现典型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有时肿瘤长到相当大时,才可出现癫痫发作,伴随出现各种幻觉、精神症状、视野的改变等。最后产生颅压增高症状。颞叶肿瘤常与下列颞叶疾病鉴别。

(一)颞叶脓肿 颞叶脓肿大多数继发于颅外细菌性感染,以继发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的耳源性脑脓肿最为常见,其次为外伤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引起的脓肿。颞叶脑脓肿,特别是颞叶慢性脑脓肿的临床表现与颞叶肿瘤的临床表现很相似,有时难以鉴别。但脑脓肿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全身感染症状多发生在早期,绝大多数有感染病灶或近期感染史,常有脉缓,体温虽有时增高,但大多数正常,血像白细胞及血沉可增高,脑脊液蛋白增高常较白细胞增高明显。脑超声波检查可出现中线波向对侧移位和脓肿波。脑血管造影有特征性的表现。CT检查可显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检查,容易与肿瘤鉴别。少数难以鉴别的病人手术探查时才能确定诊断。

(二)硬膜下血肿 颞叶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并不少见,仅次于额叶,见于任何年龄,多有明显外伤史,多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临床症状,其症状与颞叶凸面肿瘤相似。特别是受伤轻微而受伤当时无意识障碍,且时间较长的硬膜下血肿与肿瘤难以鉴别,可借助脑超声波、同位素脑扫描、脑CT等检查以助诊断,特别是脑血管造影检查,在前后位像上见到梭形无血管区时可确定诊断。

(三)脑血管意外及高血压脑病 某些颞叶肿瘤,特别是多形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可以产生瘤内出血、坏死、囊性变而突然昏迷,有如卒中,特别是当病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就更容易被认为是脑血管意外而忽略颅内肿瘤的诊断。但其临床表现与脑血管意外出血比较,仍较缓慢些,且大多数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情逐渐加重。另外,严重高血压时,可发生急性脑水肿,也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及各种局灶性脑症状,因此,也需与颅内肿瘤特别是颞叶肿瘤鉴别。但其发病一般较急,血压异常升高,或同时患有其它心血管、肾脏疾病。眼底检查可见动脉变细,有出血或渗出。并经降血压、脱水治疗,症状多可好转,有助于鉴别诊断。对于鉴别困难者,可借助脑血管造影和CT检查来确定诊断。

(四)蝶骨嵴肿瘤 蝶骨嵴部位最常见的肿瘤是脑膜瘤。依肿瘤所在的部位分蝶骨嵴外1/3、中1/3和内1/3三个部位。蝶骨嵴肿瘤的临床表现因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异。外1/3肿瘤多出现病例颞骨隆起伴眼球突出,病侧中枢性面瘫和癫痫发作(以颞叶癫痫和局限性癫痫为主)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多在后期出现。内1/3肿瘤表现为病侧视神经萎缩和健侧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edy综合征)、嗅觉丧失、病眼鼻侧偏盲和中心盲点扩大。因眶上裂和海绵窦受累而出现眶上综合征,少数病例有眼球突出。中1/3肿瘤视其生长方向可兼有部分内、外1/3肿瘤的表现,中1/3肿瘤最多见,当肿瘤巨大时,可压迫颞极和影响额极,出现相应的局限性体征,如对侧中枢性面瘫或精神症状等。颅骨平片可见到相应部位的骨质破坏或增生,脑血管造影和CT检查,都有特征性的改变,易与颞叶肿瘤鉴别。

(五)颅中窝肿瘤 此部位最常见的是脑膜瘤。其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三叉神经刺激和损害症状,部分病人表现为病侧颜面部感觉减退和三叉神经痛。病侧眼球运动障碍,可出现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等。累及视神经或视束时可出现视力减退、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同向性偏盲等。肿瘤晚期可压迫颞叶内侧出现幻嗅和钩回发作等。颅底片可见颅中窝骨质破坏或增生,卵圆孔和棘孔扩大,岩骨及蝶骨可有破坏。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虹吸段明显张开,大脑中动脉抬高,颅由窝可见肿瘤病理血管,较易与颞叶肿瘤鉴别。

(六)丘脑肿瘤 此部位肿瘤最常见为胶质瘤。临床症状表现复杂,主要的是丘脑(Djerine-Roussy)综合征,包括病变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尤其以深感觉障碍较显著;病变对侧肢体轻瘫;病变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病侧肢体共济失调;病侧肢体有舞蹈或指划样运动。丘脑肿瘤通常起病隐袭。肿瘤向内发展时精神症状较为明显;向丘脑下部发展可出现内分泌症状;向丘脑外侧发展影响内囊时可有两偏(偏瘫、半身感觉障碍)或三偏(两偏加同向性偏盲)症状,有时偶可出现锥体系受累症状;向丘脑枕部发展除出现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外,还可累及四叠体,表现有双眼上视不能、瞳孔不等大、耳鸣、听力障碍等。概括上述,对颅压增高病人,如出现两偏或三偏症状、精神症状或基底节症状等,应首先考虑丘脑瘤之可能。然后再通过脑电图检查、同位素扫描、脑室造影或CT等检查,不难与颞叶肿瘤鉴别。

扩展阅读

间叶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肿瘤患者,但肿瘤患者一般都只是一个部位发生肿瘤,也就是一种病变引起的肿瘤,很少有患者会两个部位发生肿瘤,如果是这两种病,原体的情况下,同时发生肿瘤枪作为间叶源性恶性肿瘤,这种肿瘤在治疗起来是相当麻烦的,那么得了间叶源性恶性肿瘤该怎么办呢?

恶性间叶瘤(MalignantMesenchymoma)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间叶成分构成的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可发生在四肢、腹膜后、骨、胃肠道、胸膜、肺等处。本例发生在股骨下段内,由横纹肌肉瘤、分化良好的软骨肉瘤和滑膜肉瘤等恶性间胚叶成分构成,肿瘤严重破坏骨组织。本病临床及X光片较难与骨肉瘤区分。形态学主要与良性间叶瘤鉴别:后者虽也有多种间胚叶成分存在,但各种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形,无核分裂相,无恶性形态学证据。

诊断

肉眼检查:

送检不规则灰白灰红一堆,带有小块软骨组织,共4×3×2.5cm,切面灰白,质脆。

病理显微镜观察:切片大部分呈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和分化性软骨肉瘤。肿瘤中的横纹肌肉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偏位,圆形或短梭形,核深染,有多核瘤巨细胞,并可见核分裂。肌红蛋白(+);滑膜肉瘤见不规则裂隙并有上皮衬覆和轻度乳头突

起,在裂隙边缘部见滑膜表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混杂有胶原纤维,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和小梭形,有细胞过渡区(卵圆形向梭形过渡),核深染,波形蛋白(+);分化好的软骨肉瘤:软骨岛分叶状有纤维间隔,软骨细胞有双核或巨核,核大异型,可见个别核分裂相。

额颞痴呆的症状


额颞痴呆在中老年中是很常见的疾病,患者在语言行为,人格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在60岁的时候是最高的发病阶段,而且是在女性中很常见的,出现了这一疾病对患者和家人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一定要能够及时的去治疗,避免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大家应该去了解额颞痴呆的症状。

额颞痴呆是在老年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了,这样的疾病虽然老年患者不会感到什么,但是对家人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大家应该及时的去了解额颞痴呆的症状,尽早的去治疗,康复的几率也会增大。

临床表现

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早期出现人格和情感改变,如易激惹、暴怒、固执、淡漠和抑郁等;逐渐出现行为异常,如举止不当、对事物漠然和冲动行为等,可出现Kluver-Bucy综合征,表现迟钝、淡漠、视认和思维快速变换,口部过度活动、贪食、肥胖,把任何东西都放入口中试探,伴健忘、失语等。不能思考,言语少,词汇贫乏,刻板和模仿语言以至缄默,躯体异常感和片断妄想等。

在病程早期可见吸吮反射、强握反射,晚期出现肌阵挛、锥体束征及帕金森综合征。

诊断

目前额颞叶痴呆和pick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下标准可作参考:

1.中老年人(通常50~60岁)早期缓慢出现人格改变、情感变化和举止不当,逐渐出现行为异常,如Klüver-Bucy综合征。

2.言语障碍,早期出现如言语减少、词汇贫乏、刻板语言和模仿语言,随后出现明显失语症,早期计算力保存,记忆力障碍较轻,视空间定向力相对保留。

3.晚期出现智能衰退、遗忘、尿便失禁和缄默症等。

4.CT和MRI显示额和(或)颞叶不对称性萎缩。

5.病理检查发现pick小体和pick细胞。

具备1~4项,排除其他痴呆疾病,临床可诊断为额颞叶痴呆,如有家族史遗传学检查发现Tau蛋白基因突变可确诊;具备1~5项可确诊为pick病。无pick小体和pick细胞是额颞叶痴呆与pick病的主要病理鉴别点。

了解额颞痴呆的症状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到了中老年阶段大家都要能够及时的去预防一些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是很容易出现痴呆的,如果发现了有痴呆的预兆就要能够及时的去治疗,避免严重的痴呆对患者以及整个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

颞下颌关节炎


人体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在对人体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也是很关键的,不同的疾病在症状、病因、治疗方法,都是有着很大不同,因此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选择适当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炎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疾病,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在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很好方法。

很多人对颞下颌关节炎并不是很了解,治疗这类疾病前,需要对它的各方面进行很好认识,不过要注意的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炎过程中,在饮食上也是要合理安排。

颞下颌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炎,这是下颌与耳连接处的关节的病症,也是常见的疼痛源。将手指放在两边的耳道前,张大嘴,就能听到类似裂开的声音。颞下颌关节炎的症状是很常见的。包括局部关节疼痛、耳部疼痛、头痛、噪声和咀嚼时的疼痛,而且伴随各种肌肉的疼痛。张开嘴的程度有限,有时吞咽食物也有困难。

治疗方法

蛋白水解酶药糖

从番木瓜中提取的番木瓜酶和从菠萝中提取的菠萝蛋白酶就是两种可使用的蛋白水解酶,将其在嘴中面颊和牙龈之间含化有消肿的作用。如Clearease糖,每天含化服用三到四次会起到一定效果。

消炎药

萘普生钠、阿斯匹林和其它非类固醇类药物都有疗效。

类固醇

这类药物无论是直接向关节注射还是口服,都应当遵从医生或牙医的意见使用,MRI(核磁共振)检查能提供关节情况的最详细信息,可做为治疗的参考。

让下颌休息

使用丝巾或帽带来支撑下颌,减轻下颌关节承担的重量。

以上就是对颞下颌关节炎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在对它治疗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但是这类疾病治疗,也是需要长时间,所以治疗的时候,患者和家属也是需要耐心进行,而且对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也是要全面的照顾。

颞颌关节炎吃什么药


颞颌关节炎吃什么药

1、颞颌关节炎吃什么药

有颞颌关节炎的病人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的,而且病人可以服用下消炎药物的,可以用萘普生钠来治疗,而且可以服用阿斯匹林的药物,当然了其它非类固醇类药物都有效果。

2、颞颌关节炎的症状

颞颌关节炎症状是很常见的。颞颌关节炎的病人会有局部关节疼痛的症状,甚至有颞颌关节炎的病人还会感觉到自己的耳部疼痛,会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的症状出现,再有噪声的时候和咀嚼东西时会疼痛。

3、颞颌关节炎的病因

牙齿不正,下颌难以轻松的上下活动可能是由于牙齿位置“不正”(牙科医生称为咬合不好)造成的。所以治疗方法是使牙齿能做正确的咬合。如果牙齿不能正确的合在一起,就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炎。但这不是绝对的,许多人虽然有较好的咬合却患上了颞下颌关节炎,而许多人虽然牙齿位置不正却没有颞下颌关节炎。

肌肉失衡,另一种导致TMJ的原因是肌肉失衡。进行咬合的矫正有助于病情缓解,使用镜子和生物反馈也能够缓解症状。

肌肉失衡也可能有其它原因。通常患有TMJ的患者在紧张时会咬合用力或咬牙,就像有些人在紧张时会摩拳擦掌和手心出汗。越感到不舒适,他们的咬合越紧;咬合越紧,疼痛越严重;疼痛越严重,越感到焦虑,神经越紧张,反过来使咬合更紧,形成恶性循环。TMJ的患者还有在睡眠中磨牙的现象。

颞颌关节炎怎么护理

1、避免开口过大造成关节扭伤,如打哈欠。大笑。受寒冷刺激后,防止突然进行咀嚼运动,以免引起肌痉挛。关节韧带的损伤。纠正不良咀嚼习惯,如单侧咀嚼,夜间咬牙。

2、应每日进行张口练习,如张口受限时。消除有害刺激,如治疗牙周炎,拔除阻生智齿,修复缺牙,矫正错合等。改变单侧咀嚼习惯,忌食硬物,治疗夜间磨牙等。

3、治疗间勿进行过度开闭口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以及实验有无弹响或疼痛的存在:勿咀嚼坚硬食物。

4、如果颞颌关节器质性破坏,并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去医院可手术治疗。

5、红外线。超短波。激光。腊疗。按摩及局部热敷等,也有一定疗效。

6、平时补充一些健康营养补充剂,如氨糖、二甲基砜、omega-3鱼油(或必需脂肪酸)等,达到促进关节之间软骨生产,止疼和消炎的效果。

针灸治疗颞颌关节炎如何

针灸治疗颞颌关节针通里穴。

通里,心经之络穴。通里穴通于手太阳,必有路以通之,故曰通里。《经穴解》云:穴在掌后一寸陷中,手少阴心脉之络,别走太阳小肠经。《铜人》:针三分,灸三壮。《神农》:治目眩头痛,可灸七壮。

通里穴可宽胸舒络,鸣金开音。《灵枢》云:“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外台》云:“臂臑肘痛,苦呕,喉痹,少气。”

临床常用通里治疗心悸,头晕,失语,咽炎,下颌关节炎,肘臂疼痛。用通里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效果理想。

操作技法:

治疗时取双侧通里穴,病侧下关穴,选用32号1.5寸毫针,患者取坐位,先针刺双侧通里穴,得气后,边捻转针体,边让患者做张口动作,至张口自如后,再针刺病侧下关穴,留针30分,每天1次,5天为1疗程,间歇2日后,再进行下1疗程。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药酒


透骨伸筋酒
[药物组成] 透骨草15g 伸筋草15g 木瓜15g 赤芍12g 穿山龙15g 川芎6g 当归9g 细辛6g 维生素B1注射液500ml
[功能主治] 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主治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用法用量] 选无底青霉素小瓶,纳入上述浸泡液5ml,保留其原有铝封口,仅暴露穿刺抽吸用的小块橡皮盖,在小瓶底的边缘涂少许凡士林,以便与皮肤密切接触,小瓶的无底边缘应紧贴于所需的治疗穴位,如颊车、下关、合谷等,再用注射针从瓶口抽出瓶内的空气,形成负压而吸附于皮肤上,使药液与皮肤完全接触,留罐20分钟,再注入少许空气于小瓶内,即可将小瓶取下。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
[制备方法] 将上药浸入白酒lkg,二月后备用。
[资料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2):75 按:共治疗本病34例,结果:痊愈25例,好转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

顶叶肿瘤


【概述】

顶叶肿瘤发生率较额、颞叶者低,肿瘤多为胶质瘤,约占颅内胶质瘤的8.52%;其次为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6.50%;再其次为转移瘤。好发于成年人。顶叶功能甚为复杂,它主要是分析、综合各种感觉信息,借以分辨和确定刺激性质和部位。因此,顶叶肿瘤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对侧半身的感觉障碍,多数病人均可出现肯定的症状和体征,尤其伴有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则更有定位诊断价值。经过几十年来对顶叶的失结构症、偏瘫感觉无知症、失定向症、Gerstmann综合征等的研究,人们对顶叶症状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均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但确有少数病例,特别是生长缓慢的脑膜瘤,即使累及大部顶叶,也可无明显的症状出现。

【临床表现】

顶叶肿瘤时引起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的感觉障碍,并累及视觉和语言等功能。

1.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分一般感觉障碍和皮层感觉障碍。顶叶肿瘤所致的一般痛、温觉障碍多不明显,即使出现,也都发生在肢体远端,呈非常轻微的手套或袜子型的感觉障碍。这是由于丘脑也接受部分痛、温觉的冲动所造成的。皮层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位置觉、两点分辨觉、触觉定位及图型觉的障碍。如病人在闭眼情况下,对手里所握持的物体,虽然能感觉到,但不能判断该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质地等,甚至在皮肤上写简单的数字也不能认知,因此,不能完成对物体的综合分析,称为实体觉丧失,这是中央后回顶上小叶广泛破坏而引起的结果。皮质感觉障碍还可表现为感觉忽略症,当刺激患侧肢体时,感觉可完全正常或稍减退,如同时刺激两侧肢体,则只引起健侧肢体的感受,而患侧肢体全然被忽略。当触觉刺激患侧肢体的因素已经除去之后,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仍感到有受该刺激的感觉继续存在,称为触觉滞留现象。

2.体象障碍 病人对自体结构的认识发生困难,这种现象尤其右侧顶叶病变多见,产生的机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了解。临床表现甚多,如病人对自己的偏瘫漠不关心,不注意,好象与已无关,毫无焦虑之意,称为偏瘫失注症。病人对自己的偏瘫全然否认,甚至当将瘫痪的肢体提示给病人时,坚决否认是自己的肢体,有时认为是别人的手或脚,或以无关的理由来解释肢体不能活动的原因,此种现象称偏瘫不识症。有的病人出现失去肢体的感觉,认为自己的肢体已不复存在,瘫痪的肢体并非是自己的,自己的肢本已丢失。另一种表现是感觉到肢体多出了一个或数个,这种表现称为幻多肢症。另外还有病人出现手指失认症,身体左右定向障碍、自体遗忘症等。

3.失结构症 失结构症也叫作结构失用症。系指对空间物体结构排列、建筑、绘画、图案等涉及空间的关系,不能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辨别,不能组合,不能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使用工具进行工作,致使生活感到困难。临床可用绘画、搭积木等方法进行检查,病人虽然可模仿,且各个构成部分似尚在,但缺乏布局能力及比例关系,或上下左右倒置,排列过于拥挤或分散,失去原物的形状,没有空间的概念,缺乏立体的关系。失结构症产生的机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4.Gerstmann综合征 见于顶叶后下部的角回、缘上回以及顶叶移行于枕叶部位的病变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以手指失认症、左右失定向症、失写、失算为主。手指失认症最多见,常为两侧性,嘱病人出示指定的手指,则手指辨认不能,对手指使用混乱,尤其以拇指、小指、中指最为严重,手指失认症是Gerstmann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失定向症不仅对自体而在辨认他人肢体时也不能分辨左右,但对周围环境的左右定向却不一定有影响。失写症,主要表现为写字发生困难,但阅读或抄写时可以不出现障碍。失算症以笔算障碍明显。

5.失读症 左侧大脑半球顶枕叶病变时常致失读症,即阅读能力丧失,同时伴有书写能力障碍。失读症可分为两种:

(1)皮质下失读症:病人不能读懂书写或印刷的文字和不能读音,但自发的书写和抄写不受障碍。病人可依靠书写表达自己的思维,但不能读懂自己所写的文章或书信。皮质下失读症常伴有偏盲。

(2)皮质性失读症:病人除不认识和不能读懂文字外,还常伴有失写,且不能听写、抄写和自发性书写。

6.癫痫发作 顶叶肿瘤所致之癫痫发作多为局限性发作,且常为感觉性,表现为病灶对侧发作性感觉异常,首发部位以拇指和食指多见,但足部开始者也并非少见,以阵发性麻木、触电样感觉或疼痛为主,向固定方向扩展,但也可为运动性呈局限性肌痉挛或阵挛,或先以感觉症状开始继以运动性症状发作,甚至演变为癫痫大发作。发作后常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位置觉等一过性感觉障碍。

7.偏瘫或单瘫 顶叶肿瘤时常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偏瘫或单瘫。瘫痪并非顶叶本身的症状,是肿瘤向前侵及运动区所致。与瘫痪症状出现的同时,可以见到深层反射亢进,但肌张力增高却不明显。

8.其它 顶叶肿瘤时,有时还可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肌萎缩、视物变形产生的视错觉、对侧下1/4盲或同位性偏盲,以及对地理环境关系认识方面的障碍等。

【辅助检查】

1.颅骨平片 顶叶肿瘤与大脑半球其它部位的肿瘤一样,根据肿瘤性质的不同,有些肿瘤也可引起颅骨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脑膜瘤可引起小范围的颅骨内板的骨质增生或破坏等。

2.超声波 顶叶肿瘤的超声波检查多见有中线波向对侧移位。

3.脑电图 顶叶肿瘤的脑电图检查表现特点是:局限性波或波的出现范围较广,一般以病侧顶部为主,扩散到枕、颞后、颞前、额后、顶下等部位,特别是顶部大脑镰旁肿瘤时,慢波的出现范围更广,往往不易与颞枕肿瘤区别。波局限于顶部或顶枕时,有顶叶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顶叶深部肿瘤,局限性波一般不明显,多显示5~7次/秒局限性散在性或连续性波和懒波。顶叶肿瘤容易引起病侧半球(约30%)或两侧半球(约10%)的广泛性散在性慢波,有时显示广泛性棘慢波,且病例或两侧背景波常有紊乱。

4.脑血管造影 顶叶肿瘤的脑血管造影特点是:在前后位像上大脑前动脉呈平行侧移位,大脑中动脉凸面分支向下移或部分分开。侧位像上中动脉主干下压,肿瘤所在部位的血管受压。

(1)顶叶大脑镰旁肿瘤:前后位像示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为直线形,远端移位显著。侧位像示肿瘤偏前时,胼周动脉及其分支呈弧形;肿瘤偏后时胼周动脉末端被压向前下或胼周动脉被推挤向前弯曲,末端分支变直或呈弧形。中动脉组向前推挤稍下移,或其末梢分散等现象。

(2)顶叶矢状窦旁肿瘤:前后位像示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上端明显,胼周动脉分支下压呈弧形,大脑镰征阳性。大脑中动脉组均受压变低。侧位像见中动脉组向下移位,胼周动脉略下移或平直,因此处多为脑膜瘤,故常示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纡曲增粗。

(3)额顶肿瘤:前后位像示大脑前动脉呈弧线形向对侧移位。大脑中动脉组轻度压低移位。整个血管变化无○字型表现。侧位像示大脑中动脉主干受压变平较明显,额顶升支动脉改变较其它部位肿瘤显著,表现为受挤压、拉直、分支相互分开等现象。

5.脑室造影 因侧脑室体后部及三角区与顶叶相对应,故顶叶肿瘤多示侧脑室体下压,透明隔、第三脑室呈斜线向对侧移位。肿瘤偏后接近枕部,即顶枕区肿瘤,可致三角区及枕角皆下移。

6.脑CT检查 CT对颅内肿瘤,特别是幕上肿瘤的诊断,比其它辅助诊断技术有更多的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查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

(一)慢性硬膜下血肿 顶叶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中、青年多见。其临床经过与脑瘤相似,但都有头部外伤史,其伤情多较轻微,故常被病人所遗忘而不主动诉说,甚至追问病史时也记不清。经数月甚至年余才逐渐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多为头痛、头晕,亦可查出局限性感觉性癫痫或偏身感觉障碍,仔细检查可以发现一些顶叶损害的症状和体征。颅骨平片检查可有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通常无骨折线。超声波检查发现中线波移位(双侧性可能无移位)。脑电图检查可有局限性慢波出现。颈动脉造影常示无血管区可明确诊断。

(二)脑脓肿 顶叶脑脓肿的发生率较颞、额叶不见,多为血源性感染,急性期多有全身性表现(高热、周围血像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和急性颅内压增等,腰穿显示脑脊液有化脓性改变,很容易与脑瘤鉴别诊断。但顶叶慢性脑脓肿,病程较长,其临床症状与顶叶肿瘤相似,多数难以鉴别,只有手术探查时才能明确诊断。

(三)脑血管病变 在脑中动脉病变时,如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瘤、动脉硬化等,可出现顶叶征候群。大脑中动脉供血的顶、颞、枕叶接合部容易发生缺血性软化。优势半球角回软化时有失写、失读与Gerstmann综合征出现,应注意仔细检查与肿瘤鉴别。

额叶肿瘤


【概述】

额叶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肿瘤的首位,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5。常以胶质瘤为最多,约占颅内胶质瘤总数的25.57%;其次是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11.45%;另外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也常在此部位发生。额叶肿瘤多见于成年人,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此肿瘤虽属常见,但对额叶的解剖结构、神经生理功能了解的还不够完善。在最近20多年以来,随着神经外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精神病学的不断进展,对额叶的神经生理功能及额叶病变引起的症状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仍缺乏更深入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右额叶常被认为是哑区或静区。这类病人在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很少出现显著的功能障碍,因此给早期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对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临床表现】

额叶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病史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在病程发展过程中,除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压高症状外,其主要临床症状与精神、情感、运动、言语、小脑协调运动等方面有关。

1.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可见于颅内其它部位的肿瘤,但额叶肿瘤所致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且出现较早,发生率也较高,尤其当两侧额叶受损时更为明显。额叶肿瘤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和人格的改变,此类情况更常见于额叶前部及额叶底部肿瘤。病人早期症状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力的减退明显,而远记忆力保存。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思维和综合能力明显丧失,远近记忆力均渐消失,丧失自知力和判断力,出现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障碍,病人逐渐变为痴呆。人格的改变亦甚多见,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不知整洁,生活懒散。有些病人表现抑制能力的丧失,易激动,脾气暴躁,情绪欣快,诙谐,行为幼稚,童样痴呆,轻浮、愚蠢,令人生厌的开玩笑,甚至强哭强笑,有时表现热情奔放甚或狂怒发作,如毛发竖立、血压上升、瞳孔散大并伴有攻击动作等。

额叶肿瘤所致的精神症状常为缓慢发展,明显的精神症状较易检查出,但在疾病的早期,轻微的精神改变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被忽略,多仅在详细追问病人亲属时始能发现,额叶肿瘤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一般在60%左右。颅内各部位肿瘤在病程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均可发生精神症状,精神症状除可见于大脑半球各叶病变外,幕下病变以及颅压增高病人也可以出现,因此对额叶肿瘤的诊断,单凭精神症状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2.癫痫发作 额叶肿瘤时,癫痫发作常是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为33.3%,其中4/5属于无先兆的癫痫大发作,1/5为局限性癫痫。肿瘤侵及额叶前部大脑皮质6区和8区时,癫痫发作多有意识丧失,头与眼转向病灶的对侧,病灶对侧上下肢抽动,上肢明显,少数病人的发作仅至此为止,但多数继之发展为全身性大发作。额底部肿瘤,尤其靠近底部中线附近时,由于肿瘤向两侧发展,可出现全身性痉挛发作,多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肿瘤侵及中央前回时也可出现局限性癫痫发作,依中央前回受累部位不同,而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抽动,如果先从拇指或食指开始出现抽动,则证明病变位于中央前回的下部;如自口角开始者,则病变位于中央前回的最下方,相当于外侧裂的附近,从足部或 趾开始者极为罕见,如果出现则应考虑病变位于旁矢状窦内侧部。仔细观察局限性癫痫的进展过程,对肿瘤的定位诊断有很大帮助。另外应注意,如果从局限性癫痫最后导致全身性发作者,多为器质性病变,如果病人在癫痫发作之前就已有瘫痪,癫痫发作后可以暂时性的使瘫痪加重;以前没有瘫痪而在癫痫发作之后出现瘫痪且为一过性暂时瘫痪者称为Todd麻痹,这种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此外,个别病人还可表现为某些肌群的反复动作,如连续眨眼、躯体扭转等特殊发作。

3.锥体束损害症状 额叶肿瘤时病灶对侧腹壁和提睾反射的减弱消失以及同时出现强直性跖屈反射,常为早期症状,随着肿瘤的继续增大及对运动区的侵犯程度,病灶对侧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同时往往伴有踝阵挛、膑阵挛和腕阵挛等,最后可出现病灶对侧的不同程度的瘫痪,Babinski征是皮质脊髓束病变的一种有代表性的重要体征,额叶皮质运动区任何部位的肿瘤都可以出现。解剖上由于面部的皮质运动投影区斜向前突出,极易受损,故额叶肿瘤时常有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发生率达44.8%,这一体征尤其在谈笑时更为明显,因此,被认为是额叶肿瘤的重要体征之一。另外由于额叶肿瘤容易通过大脑镰压迫或侵犯对侧半球,因此可以出现双侧锥体束征或病灶同侧锥体束征。

4.运动性失语 右侧半球优势病人如肿瘤侵及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时,可致远动性失语。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唇和舌能自由运动,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不能用言语与人对话,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损害较轻的病人常为不完全性的运动性失语,病人尚能发出个别的语音,但不能从语音构成词名,也不能把它们排成必要的次序,说话缓慢,常说错字或出现语言停顿、口吃现象,因而这些能发出的个别语音也是杂乱无章,不能令人理解。严重时完全失去说话能力。

肿瘤累及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时,可致书写不能,病人能说话,能听懂,能看懂,但丧失书写能力。临床上常遇到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病人,不但丧失说话能力,同时还伴有书定不能。

5.额叶性共济失语 额叶肿瘤所致的共济失调,系由于额-桥脑-小脑束受损而引起的。解剖上额叶纤维到达桥脑后,经桥脑横行纤维到对侧小脑中脚,达小脑齿状核,由此发出纤维,多数止于红核,少数由红核到丘脑腹外侧核再抵达运动区,此即所谓皮质小脑-皮质回路,因此额叶肿瘤时可以出现类似小脑源性的共济失调。额叶肿瘤的早期,特别是额极肿瘤,如果不伴有颅压增高,并不产生运动障碍,也不会出现瘫痪。但可出现复杂的精巧的高级运动障碍,如绣花、穿针和连续从事一种动作时,出现笨拙而不协调,言语与动作矛盾,如嘱病人去拿一件物品时,病人嘴里可以清楚地说出,但行动却相反,或笨拙或错误等语言和行动脱节现象。病灶对侧手部出现震颤,下肢有轻微的共济失调,一般观察不易发现,当嘱病人作快步行走或作快速转弯动作时可以出现。有人认为额叶受损病人约半数可发生共济失调,当两侧额叶明显受损时,病人步态摇晃蹒跚,一侧明显受损时,病变对侧下肢表现显著的笨拙,走路时常过度地向外踏下,但这类病人辨距不良和连续运动功能不良常不显著,且多无眼球震颤。

6.强握反射的摸索运动 额叶肿瘤损害额后部尤其是额上回靠近中央前回时,由于对随意运动失去控制能力,当物体触及病灶对侧手指及手的掌面时,引起手指及手掌的屈曲并抓住物体紧握不放的现象,称为强握反射;病人手掌被物体接触时,手和上肢皆移向该物体,如连续接触其手掌,即可使其上肢向各方探索,直至其触及此物而握住此物,称为摸索运动。强握反射和摸索运动同时发生在一侧,常是诊断额叶肿瘤的重要依据。

7.其它症状 额叶肿瘤位于或靠近额底部时,可影响或压迫嗅神经,导致嗅觉丧失,肿瘤向后压迫一侧视神经可出现病侧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对侧神经则因颅压增高而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Foster-Kennedy综合征)。额叶内侧肿瘤病人有时出现尿失禁或排尿紧迫感,以致出现不择地点的慌张排尿,甚至大便失禁。双额叶肿瘤或肿瘤侵及中央前回,有时可出现吸吮反射或咂嘴反射。额叶深部肿瘤偶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可见有对侧肢体轻微震颤。另外额叶肿瘤偶可出现木僵状态,病人可较长时间维持于固定状态而不疲劳;少数病人可出现贫食、性功能亢进等。

8.额叶各部位肿瘤的临床特点

(1)额叶前部肿瘤 头痛或精神症状常为首发症状,颅内压高症状及精神症状明显,而肢体运动障碍很少见,癫痫常为无先兆的全身大发作。当肿瘤侵犯两侧额叶时,则精神智力障碍尤为明显。病人可仅有颅压增高,而无定位体证。

(2)额叶中部肿瘤 临床表现介于额前部及后部之间。颅内压增高较明显,精神症状常见。癫痫发作具有全身性和局限性发作两种形式。运动障碍及锥体束征较前额部为多,而较额后肿瘤少见。

(3)额叶后部肿瘤 首发症状常为局限性癫痫或肢体力弱。肢体运动障碍及锥体束征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较额前、中部肿瘤为轻,精神症状较少见,左额后肿瘤还常伴有运动性失语症。

(4)额叶底部肿瘤 胶质瘤少见,多为脑膜病。病人除颅压增高症状常见外,多伴有定位体征,如嗅觉障碍、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病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Foster-Kennedy)综合征。

【辅助检查】

1.颅骨平片 颅骨平征检查,对某些额叶肿瘤可以作定位或定性诊断,如少突胶质细胞瘤有时可出现钙化斑,其特点多呈索带状、斑点状或团状,相互交错的钙斑;星形细胞瘤,钙化多发生于肿瘤的囊壁或瘤体,钙化影多呈弧形、索条状、片状或斑点状;室管膜瘤好发于侧脑室,常见有斑点状钙化影。脑膜瘤钙化多呈现较大团块,密度较高,轮廓清楚,以砂粒型脑膜瘤钙化最为常见。额叶脑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靠近颅骨时,可以颅骨吸收、变薄、破坏和缺损,另外脑膜瘤亦常见有颅骨增生者。额叶肿瘤导致颅压增高时,可见有脑回压迹增多,颅缝裂开,蝶鞍部骨质的改变形和移位。

其主要特点如下:

(1)额叶底部肿瘤

1)前后位像:可见侧脑室向健侧移位,移位多不显著;病侧脑室分野不清,前角底被压上升。

2)侧位像:可见前角向后上方或上方移位;变窄、底部变平出现弧形压迹或团块;侧脑室前端变平或呈弧形压迹。第三脑室充盈良好,可见其下部变扁并向后下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无异常。

(2)额极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病侧脑室分野不清,乃因肿瘤导致前角封闭或狭窄所致;侧脑室向健侧移位;透明隔与第三脑室呈直线状移向对侧;肿瘤侵及两侧则移位轻或无异位。

2)侧位像:侧位像上,可见前角封闭,侧脑室前端有弧形压迫或充盈缺损,并向后下方移位,压迹于上方重下部轻,前角变短、变窄并向后移位。第三脑室前下部常变扁平并向后下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异常。

(3)额叶矢状窦旁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见同侧侧脑室顶受压明显下移且变平,外上角变钝亦下移;透明隔和第三脑室亦多呈上多下少的斜形移向对侧。同侧胼胝体沟和扣带回沟亦变扁、下移并随之向对侧移位。

2)侧位像:侧位像上可见前角及体前部向下移位,顶部被压变平,出现弧形压迹或有块状影突入;变窄或封闭。第三脑室下前部变扁并向下后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变化。

(4)额叶下部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见同侧侧脑室变小,常明显向对侧移位。透明隔和第三脑室多呈弧形移向对侧。

2)侧位像:侧位像上侧脑室前角及体前部一致向下移位;前角底部与下角尖端之顶可被压变平。如向后生长,则下角变窄,并向后下移位。第三脑室前下部可变扁并向后下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变化。

3.颈内动脉造影 额叶肿瘤时主要导致颈内动脉突上段、大脑前动脉前2/3及中动脉起始段。与额顶升动脉发生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移位和变形。

其主要表现特点如下:

(1)额叶底部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和上行段近侧向外上明显移位,呈凹弧形抬高,此弧形轮廓可示肿瘤的上界。因前动脉垂直段下部已向外上移位,故见其相对上移和缩短。肿瘤偏于一侧者,向对侧位较明显;位于中线或累及两侧者,可无中线移位或移位较轻微。

2)侧位像: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下向后移位,使虹吸弯受压变扁。颈内动脉分支向后移位。肿瘤靠近中线,则前动脉垂直段及膝段牵直,向后上移位。脑外肿瘤多呈弧形,可描绘出肿瘤轮廓。肿瘤偏外,则前动脉无上述变化,可使中动脉侧裂段向下移位,额顶升动脉牵直且向后下方移位。肿瘤居中线或累及两侧,可影响两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

3)静脉期:可见视丘纹状静脉和隔静脉牵直并向上后方移位。大脑内静脉前段向后上移位且弯曲度增大,静脉角亦向上移位。这些改变的出现与肿瘤大小有关。

(2)额极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中两动脉水平段牵直、变长、轻度下移。前动脉垂直段呈弧形向对侧移位,与中动脉间距加大,侧裂段稍回外移,以上血管改变形成一上边开口的圆环状。额极动脉常被牵直。

2)侧位像: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及膝段向后移位,且弧度变钝;肿瘤愈大,愈靠后,则此种变化愈明显。额顶升动脉变直、且向后下方移位;肿瘤愈接近中线,则中动脉侧裂段前部向下移位变化愈小、愈轻。

视丘纹状体静脉与透明隔静脉可下移,静脉角变锐后移。大脑内静脉变短后移,曲度增大,呈驼峰状。

(3)额叶矢状窦旁及镰旁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以上段较明显。胼周动脉下移。矢状窦旁肿瘤多见大脑镰征阳性。大脑镰旁肿瘤大脑镰征为阴性。胼周动脉上行分支移向对侧且牵直或呈弧形向同侧外下方移位。起于大脑镰游离缘的肿瘤可使同侧胼周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上行段向同侧外下移位,或两侧胼周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上行段彼此分离和下移。

2)侧位像:胼周动脉和胼缘动脉前段下移,走向变直,而胼胝体膝段曲度变锐。肿瘤偏前者,前动脉上行段膝部受压下移。胼缘动脉及其分支受压向下或向后移位,各分支呈弧形或牵直。肿瘤偏后者,胼周动脉近段和中段下移,胼缘动脉和胼周动脉分支各向前、后方移位,常呈弧形包绕肿瘤。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曲管上臂以及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侧裂段和额顶升动脉可向后下或下方轻度移位。静脉角变小和大脑内静脉向后下或下方移位。

(4)额叶中部和后部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动脉大多数呈轻度圆弧形或方形向对侧移位。额极征可为阳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下移。中动脉水平段呈伸展状也向下移。侧裂段可向下外侧移位。肿瘤向内侵犯基底节时,豆纹动脉变直并向内侧移位。

2)侧位像: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下移位,虹吸弯变扁。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下移。侧裂段明显向后下或下移位。肿瘤位于额中部者,额顶升动脉前组分支,即眶额支和中央前回支明显向下或下后移位;后组分支,即中央回支和顶前支可拉直。肿瘤位于额叶后部者,前组和后组分支分别向前下和后下移位。侧裂动脉三角变扁且下移。肿瘤侵及基底节时,豆纹动脉各枝僵直。大脑内静脉向对侧移位,其前段及静脉角可向后上移位。基底静脉向下向内移位。

4.超声波 额叶肿瘤超声检查时,中线波可见有中等度向健侧移位。额极、额底肿瘤及双额肿瘤时,中线波无移位,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病理波。肿瘤压迫空间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可显示脑室波幅增大,侧脑室波与中线波间距离变大,可以此推测脑积水的程度。

5.脑电图 额叶肿瘤脑电图检查表现有下列特点:(1)局限性波的出现率较高约83%;(2)40%的呈现一侧性或双侧性阵发性单一节律性波,特别是额叶内侧面或基底面肿瘤较多;(3)单侧额叶肿瘤约有1/3对侧额部也有传播性波,但一般波幅较低,往往成为混合性波;背景的波,在1/3的病例中表现正常,一般情况下,肿瘤位置愈靠前,的异常就愈轻;(4)双侧额叶肿瘤,在双侧额部出现相互独立的多形性波为特点,肿瘤较大的一侧更明显。波、懒波出现范围较广。

6.脑CT检查 CT主要通过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对比和正常结构(如脑室)的移位和变形诊断颅内肿瘤。额叶肿瘤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一般显示密度较高;侧脑室前角常见受压变形。

【鉴别诊断】

额叶肿瘤一般病情发展比较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轻微,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其临床状逐渐增多加重,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应注意同其能引起与额叶肿瘤类似症状的其它颅内疾病相鉴别。

(一)硬膜下血肿 额叶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多有明显的外伤史,在伤后不久或数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限性体征不明显,但精神症状较明显,少数病人可有癫痫发作。特别是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根据临床表现较难与肿瘤鉴别,常需借助于造影检查和CT检查方能明确诊断。额叶硬膜下血肿作颈动脉造影时,在前后位像上,大脑前动脉向对侧弧形移位,大脑中动脉下压并向内侧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并可见血管与颅骨内板间常有一半月状无血管区。CT对血肿的定位十分有用。

(二)额叶脓肿 额叶脓肿与肿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同,但脑脓肿多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病灶,起病急,多有发热史,周围血像和脑脊液多形核白细胞增高。颈动脉造影的微血管-静脉期约有50%的脑脓肿可显示其壁呈现一均匀的不透光区,可视为脑脓肿的特征性改变。脑脓肿CT检查显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而肿瘤一般为高密度区,容易鉴别。但确有少数脑脓肿术前难以与肿瘤相鉴别,到手术探查时才能确诊。

(三)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多见于学龄儿童和20岁以前的青年,很少见于成年人。而额叶肿瘤多见于成年人。颅咽管瘤首发症状多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儿童常见于生长发育迟缓,成年人多见于性功能减退。而额叶肿瘤无上述症状,其早期症状多为精神障碍,而颅咽管瘤病人精神症状少见且表现较轻。额叶肿瘤多引起视乳头水肿,早期无视力障碍,晚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时,则出现视力障碍。而颅咽管瘤多见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而较早期则伴有视力障碍。颅咽管瘤在鞍上或鞍内常有蛋壳样钙化并伴有蝶鞍形状及骨质的改变,而额叶肿瘤很少有钙化,而少数有钙化的肿瘤,其钙化斑的部位及表现形状没有颅咽管那样典型。

(四)垂体肿瘤 垂体腺瘤多见于成年人,其主要症状是垂体功能障碍,双颞侧偏盲,头痛、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有的病人表现肢端肥大症,蝶鞍多呈球形扩大,诊断不难。但当肿瘤巨大向鞍部发展时,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当肿瘤影响内囊、大脑脚或压迫大脑前动脉、大脑右动脉影响其血液循环时,可出现偏瘫。应注意与额叶肿瘤相鉴别。另外额底部肿瘤常有视力、视野变化,亦应注意与垂体肿瘤鉴别。

(五)嗅沟脑膜瘤 嗅觉障碍和精神异常是嗅沟脑膜瘤的主要临床特征,另外头痛、视力减退、癫痫发作也是常见的症状。额叶肿瘤除少数额叶底部肿瘤外,很少出现嗅觉障碍和视力障碍。嗅沟脑膜瘤的颅骨平片常发现颅前窝骨质异常或肿瘤钙化,双侧颈动脉造影,血管移位双大脑前动脉为主。侧位像上大脑前动脉呈弧形向上方移位,血管与颅前窝底线距离加宽,额极动脉呈弓背向上为弧形。大脑中动脉移位不明显,甚至接近正常。颈内动脉鞍上段稍向后倾,有时可向后下移位,致使虹吸段变偏。在侧拉像上常见到眶顶动脉受压向下移位。根据上述特点不难与额叶肿瘤相鉴别。

(六)鞍结节脑膜瘤 其首发症状多为视力障碍,次为头痛。晚期可出现内分泌障碍,亦可出现嗜睡、幻嗅、嗅觉丧失等症状。凡成年人出现单眼或双眼颞侧偏盲,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蝶鞍无明显改变,皆应怀疑鞍结节脑膜瘤,应注意与额叶底部肿瘤鉴别。

(七)侧脑室肿瘤 侧脑室肿瘤比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因肿瘤位置和大小而异。其首发症状多为头痛,性质为间歇性或阵发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病人亦常有癫痫发作和肢体运动障碍。颅脑超声波检查和脑电图检查90%有一侧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表现,脑室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有定位、定性价值,易于额叶肿瘤鉴别。

(八)额叶结核瘤 额叶是结核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其临床症状与额叶肿瘤极相似。结核瘤多有结核病史,低热,血沉加快,少数病人因伴发结核性脑膜炎而使脑脊液有特征性改变。但仍有不少额叶结核瘤在手术探查时才能确定其性质。

(九)脑血管疾病 额叶血管性疾病常见有脑血管畸形和颅内动脉瘤。

1.额叶脑血管畸形 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供应区。出血和癫痫发作常为脑血管畸形的首发症状,头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和智力减退亦常见,少数病人在眼部或前额部可听到颅内血管杂音。CT检查,普通扫描病变常为等密度,周围有低密度区。有颅内出血可见到相应的高密度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亦可显示。造影剂加强后,病变血管区可呈高密度,有时可见到其供应动脉及引流静脉。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畸形和颅内肿瘤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2.颅内动脉瘤 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位于前半环颈内动脉系统的占85%。约有90%的动脉瘤的病人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颈项强直、克匿格氏征阳性等。严重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另一些病人则由于出血深入到一侧半球,而出现一侧的轻瘫,且逐渐加重。有些患者由于出血量较大而使蛛网膜粒的再吸收障碍,于出血后颅内压慢慢上升,头痛长期不缓解,视乳头水肿逐渐明显。这些病人都应该作进一步检查(脑电图、超声波、甚至脑血管造影或CT扫描),以排除肿瘤出血或血肿形成之可能。

(十)颅内寄生虫病 额叶寄生虫病常致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临床上类似肿瘤,但根据流行病学、寄生虫接触史、身体其它部位有寄生虫存在、阳性皮肤试验及血和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等检查,不难与额叶肿瘤鉴别。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