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法

2019-10-20 │ 节气养生法 夏季养生法

旋转屈伸法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旋转屈伸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西医结合正骨八法之一。该法用于矫正骨折断端所形成的旋转成角畸形。具体方法为:如骨折发生 旋转移位时,可将肢体之远折段绕着肢体的近折段按纵轴方向进行逆向旋转,使之复位;对一些近关节骨折所发生之移位,可将该点节屈曲或伸直,使之复位。

主治疾病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这种手法弥补了单纯拔牵引的不足。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手握其远段,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屈伸时,术者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时应首先纠正骨折的旋转畸形,在牵引下屈曲肘关节,才可使骨折远端与近端会合。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在胫骨结节处穿针,在膝牵引;反之,屈曲型股骨髁上骨折,则需要在股骨髁上处穿针,将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牵引,骨折才能复位。

对多轴性关节附件的骨折也是如此。如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复位时,宜先在内收、内旋位牵引,而后外展,再前屈、上举过头,最后内旋扣紧骨折面,把上举的肢体慢慢放下来。总之,骨折断端的四种移位(重叠、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们)通常是同时存在的,采用拔伸牵引与旋转屈伸手法相结合,才可使远近骨折端轴线一致重叠移位才能得到纠正。

ys630.COm精选阅读

骨盆旋转怎么矫正?


骨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因为外力或者是意外导致骨盆旋转,骨盆旋转之后是需要进行复位的,如果不及时将骨盆复位,是会给人身体带来很大伤害的,如果是骨盆骨折了,大多数都是保守治疗,平时主要就是躺在床上慢慢的等待骨盆的愈合,那如果骨盆旋转怎么来矫正呢?

一、骨盆的运动

要想针对骨盆歪斜进行矫正,首先要清楚的是你的骨盆是怎么动的。骨盆本身并不会动,让它产生不同方位运动的是肌肉,既然你的骨盆向前运动是肌肉带动的,那么相对应的,骨盆前倾也会离不开这几块肌肉。下面来讲讲你的骨盆是如何完成不同方向的运动的。

①骨盆的前后倾斜

骨盆的前后倾,是视觉上最容易辨别出来的,同时也是很多女生会面临的问题。当骨盆想要完成向前的运动时,腹部会向前突出,而耻骨联合则会向下。这一个动作完成所需要的肌群主要为:竖脊肌群以及髂腰肌。如果你是站姿的话,股骨以及脊椎处于固定状态,这时竖脊肌群将骶骨往上拉,腰椎呈现向前弯曲,同时髂腰肌协同,让骨盆发生向前的运动。此外,你身体两侧的多裂肌会收缩,髋关节的外旋肌群、上腹肌群等会伸展出力,为了方便骨盆可以顺利的进行前倾。想要让骨盆出现后倾的动作时,主要的肌群为臀大肌、腘旁肌。动作开始,这两个肌群开始收缩,使得坐骨向下移动,同时髋关节外旋肌群以及外展肌群协同,髂腰肌则会对臀大肌的动作产生相对的力量伸展,骨盆得以后倾。

②骨盆的上下倾斜

对于骨盆而言,上升与下降是相对的动作,如果你的骨盆一侧发生上升,那么另外一侧肯定会相对的进行下降。当你的骨盆某一侧想要抬升,主要的肌肉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以及腰方肌。同时你的腰大肌、竖脊肌群也会协同运动,使得你的侧腹弯曲,同时将同侧的骨盆往上拉。在一侧上升的同时,另一侧发生下降,这里会涉及到臀中肌以及臀小肌等,同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侧腹肌也会伸展,让骨盆向下。

③骨盆的旋转

这里讲的旋转,主要是在水平的角度,骨盆以脊椎为轴心进行旋转。想要骨盆进行旋转,需要以下的步骤:腹外斜肌收缩的一侧使得骨盆往后方移动,同一侧的多裂肌、臀大肌、腘旁肌以及另一侧的髂腰肌进行协同。最终使得骨盆发生水平旋转。

二、摆脱骨盆歪斜的方法

在说完骨盆的运动后,我们再来看看骨盆的歪斜,是什么导致的。也是按照上面的顺序来讲。不过在开始前,还是要强调一下生活习惯的改善。生活中注意坐姿,坐在椅子上,两脚和双膝并拢,收紧臀部。坐下后,臀部放松,两脚并拢落地。抬头,腰挺直,双肩自然放松。走路姿势也重要,行走时重心在前脚掌。第一步跨出时,将脚尖微微朝外,两脚脚掌处于同一直线上,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走。挺胸抬头,目视前方,走路时不要晃动肩膀,保持放松状态,手臂自然在身体两侧摆动。步幅大约与肩同宽左右两侧膝盖微微相互摩擦。髋关节向上提升,会使得走路时臀部产生自然动感的曲线。站姿的话,就是自然站立收紧臀部肌肉,大腿间夹一本薄杂志,双腿内侧用力,不让杂质落地。肩部放松脸向前看。挺直上半身,双腿并拢,大脚趾和二脚趾用力。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


【概述】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为旋转脱位。寰枢椎关节转脱位与固定是以特发性斜颈、头颈僵直与旋转受限为临床表现,以齿状突与寰椎侧块的对应关节改变为X线特征的一种病变。常因临床上忽视而被误诊。

【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依据病变情况而定。急性期均宜采用牵引复位及石膏固定。枕颌带牵引足以能达到复位目的,只有失败者方考虑颅骨牵引,经牵引复位而又稳定者施行寰枢椎固定术。

【病因学】

感染学说

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寰枢关节充血性脱钙导致所联系的韧带自其附着处松脱,并造成脱位。

创伤学说

多数轻微创伤,并不引起骨性损伤而致寰椎横韧带、翼状韧带撕裂,形成寰枢关节不稳定。

不管是创伤,还是感染,关节囊有滑液渗出、肿胀和肌肉挛缩,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解剖对位,导致韧带和关节囊发生挛缩形成了旋转脱位与固定。

【临床表现】

1.特发性斜颈:斜颈的特征是向一侧倾斜20并呈轻度屈曲,为雄性知更鸟姿势,长期的斜颈致头面部发育不对称。

2.颈部僵硬:患者头颈旋转功能受限明显。

3.疼痛:枕颈部有疼痛。

4.活动受限:头颈固定。

本病极少伴有脊髓和神经根压迫情况。

X线片征象及分型

X线平片提示齿状突与寰椎侧块解剖关系破坏,寰齿距离变化。Fielding将寰枢椎关节旋转与固定分为四型:

Ⅰ型 不伴有枢椎前脱位的旋转与固定(移位距离不超过3mm),表示寰椎横韧带无损伤,寰枢椎旋转运动范围正常。

Ⅱ型 旋转固定移位在3mm~5mm,可能合并横韧带损伤。一侧的侧块有移位,而对应的侧块无变化。寰枢运动超出正常范围。

Ⅲ型 严重移位,寰椎向前移位超过5mm,ADI超过正常范围。

Ⅳ型 寰椎后移位,可能仅一侧侧块有移位,临床少见。X线平片可能对其变化在识别上有困难,尤其侧位片更不易判断。开口位片能显示侧块向前放置及靠向中线,棘突偏向一侧,开口位还可能显示小关节在无损伤侧呈眨眼征及颈1~3受伤关节部分重叠交锁。

旋转程度和方向可以从前后断层片和CT扫描中判断。

旋转性眩晕怎么治疗


旋转性眩晕很多人不是特别的了解,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眩晕症,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引起旋转型眩晕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内分泌方面的疾病,患者出现贫血或者是药物中毒等等,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平时要保持充分的休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适度的运动锻炼等等。

眩晕症周围性的病因是什么?

梅尼埃症,贫血,迷路炎,内分泌疾病,前庭神经炎,药物中毒等;而中枢性的病因有:脑血管疾病,比如供血不足的椎基底动脉,桥脑和延脑的坏死,颈椎病,内占位病变,如听神经瘤,脑干肿瘤,大脑肿瘤和小脑肿瘤等等。

怎样去对待眩晕症患者?

对于眩晕症患者有如下的处理方法。首先有一般的处理方式,有眩晕症的患者必须要在床上休息,如果是呕吐明显的眩晕症患者必须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性;如果是精神紧张焦虑的患者可以考虑用适量镇静的药物进行对症性的处理,然后是对症性的处理,对于这种对症性的用药有血管扩张剂、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等等。还有针对病因的治疗:针对于不同病因可能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

怎么去缓解眩晕症?

1、注意休息。眩晕者患者应该要保持身心愉悦,进行静养。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防止过度用脑,神经紧张,精神疲惫,精神不振,心情烦闷等。

2、体育锻炼。饮食应该要清淡,要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体质。

3、注意保暖。眩晕主要是由颈椎病而引起的,睡眠时应该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避免要进行长时间低头的工作,要注意采取保暖措施。

4、控制血脂。眩晕由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引起的患者,要经常测性量血压,维持血压的稳定,合理控制饮食及血脂,饮食适宜清淡,情绪应该保持稳定。

5、加强营养。眩晕由于贫血而引起的患者应适当加强营养,可采取食物疗法及辅助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关节屈伸运动的做法


      常做关节屈伸运动可以有效的预防关节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人体的骨骼营养会随着年龄流失这个时候就要常常做关节屈伸运动和饮食上的调理才能补充骨关节处的营养和骨膜才能预防关节疾病的发生,使骨骼更加健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节屈伸运动。

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的形态结构有关。每一种运动都是围绕某个运动轴在一定的基本平面进行的。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伸、外展与内收、回旋、环转和水平屈伸。

关节的运动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做的运动。一般来说,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则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做的运动。运动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向身体正中面靠近为内收。

(3)回旋:运动环节绕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由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转为外旋(或旋后)。

   

(4)环转:运动环节以近侧端为支点,绕额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的圆周运动。此运动可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图形的运动,故又称圆锥运动。如上肢在肩关节处做向前或向后的绕环运动。

   

(5)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生活中少见,如上肢(或下肢)在肩关节(或髋关节)处,外展90度后再向前运动称水平屈,如向后运动则称水平伸。

使患者关节做生理活动范围内的屈伸、旋转、内收或外展等被动活动的手法,称之为运动关节类手法。本类手法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是临床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其具有很好的理筋整复、松解粘连的作用,对某些疾病常能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

以上文章中所讲述的便是关节屈伸运动的具体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些关节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多做关节运动可以有效的预防骨关节疾病,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多食用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对于预防骨关节疾病有非常大的好处,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身直不得屈伸者药酒方


这身直不得屈伸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身不遂。这种病症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半身不遂的药酒治疗方以及半身不遂的中医基本方,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肘急备急方》。

【配方】

枳树皮一升。

【制法】

刮枳树皮取一升,以酒一升渍一宿。

【主治】

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半身不遂。

【用法】

服五合至一升,酒尽更作。

治半身不遂的中医基本方

半夏、胆南星、地龙、羚羊角、穿山甲、黄芪、丹参、当归、红花、鸡血藤、地龙、全蝎、乌蛸蛇、蜈蚣、天麻、白附子、千年健等。

功效

补气活血,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适用于

一、中经络出现的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利,气短乏力,动则汗出,患侧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舌有瘀点。脉沉涩无力。或见昏迷不醒,痰多不利,头晕耳鸣,肢体麻木等症。西医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等所致的偏瘫。

二、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软瘫无力,患肢枯痿,肢体瘫软无力,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或见上、下肢瘫软无力,手足浮肿,肢体麻木,大便不畅,痰涎多而不利等症。西医诊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半身不遂等症。

三、口眼喎斜,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淡苔白,脉浮。西医诊为面神经麻痹患者。

四、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神志模糊,半身麻木,偏瘫失语,甚侧痉厥,舌红苔薄黄,脉象弦数。可兼见口眼喎斜;西医诊为高血压脑病患者。

用法

以上药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共为末,绢布包,每天一包,入保温瓶内,以滚开水泡1小时后分二到三次服。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半身不遂的药酒的治疗方法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治疗的话,请及时的就医哦!以免耽误病情。

道家旋转是经络养生基本法


旋转养生功来源于道家基本功法,简单易学,其作用在于吐故纳新、归顺内脏、畅通气血、祛邪扶正、增元气、顺天水,老年人坚持练习大有好处。下面就来看看旋转养生功的练习要点。

预备式

取站立姿势,两腿并拢,吸气时,两臂从身体侧前方(手心朝上)慢慢抬起至头前上方合掌,呼气时手从面前降落至胸前,默念思想静、头脑空、肌肉松、气血通。反复默念三次,两手转而手指尖朝下降至小腹,两手分开,恢复松静自然站立式。

旋颈

松静站立,手心手背重叠,男子左手在下,女子右手在下。先将头脸向右转,目视右肩,吸气时低头向左旋转至左肩,小腹隆起;呼气时,仰头将头向右旋转,至右肩,同时小腹内收提肛,一吸一呼旋转一圈为一次,可连续做8?64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旋转8?64次。

旋肩

松静站立后,当吸气时两肩向前扣,小腹隆起;呼气时,两肩向后旋转,扩胸、身体下蹲,收腹提肛缩肾。再吸气时,两肩向前扣,身体立起;呼气时,两肩向后旋转,身体下蹲,女口止匕反复做8~64次。

外关穴主治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


【穴位释义】

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定位】

手背腕横纹上 2 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取穴方法】

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主治】

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胸胁痛

【养生保健】

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关穴 100-200 次,可治疗头痛、耳鸣、便秘。

火罐法


一、闪火法:

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排气方法。先准备一头缠有小团纱布或脱脂棉的铁丝一根(如无,可用长镊子夹脱脂棉团),95%酒精一瓶,酒精灯一盏。拔罐时,左手执罐,右手执铁丝或镊子,先在95%酒精中将棉团浸湿,于酒精灯上点燃后,迅速在罐内绕2~3圈,即将火退出,把罐扣在选择好的部位上。本法因无火在罐内,较之其他火罐法更为安全,且操作简单,可连续进行,特别适宜于拔闪罐、排罐。但应该注意以下几条:

(一)棉团蘸酒精时不可过多,以免火随酒精滴燃,烫伤肌肤。

(二)棉团在罐内加热时,不可过于靠罐口,造成罐口过烫,灼伤肌肤。

(三)手执罐具,要始终保持罐口朝下的方向,不可向上倾斜,以防热气上溢,影响吸拔效果。

(四)闪火法要求动作迅速熟练,充分掌握吸拔时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投火法:

系传统拔罐法之一。方法为一手执罐,一手执一张易于燃烧的纸条,将纸条燃者后,趁其燃得最旺盛时,迅即投入罐内,将罐扣于穴位之上。此法简便易行,吸拔力也较强。亦须注意:(一)因罐内有正燃着的物质,要采取横扣或侧扣的方式,以免燃物跌落,损伤肌肤。

(二)因纸条燃烧产生纸灰烟尘,易发生污染,故刺络拔罐或皮肤有破溃之处,最好不用此法。

三、架火法:

其传统方法是用易燃的软布,裹一枚硬币,将布的四角折转向上约一寸许,置于待拔的部位。拔罐时,只须把布角点燃,然后速扣罐在其上。目前,此法已很少采用。较常用之法是:先选圆形不易燃且隔热性好的物件,如青霉素的橡皮盖,姜片等,将其置于应拔的部位,上按一个浸有95%酒精的棉球。点燃,趁火势旺盛迅速扣罐。如在留针部位拔罐(即针罐),则可在针尾上套一酒精棉球,点燃拔罐。



此法吸力强,也较安全,但操作比较麻烦。同时,要注意扣罐正确,以免碰倒棉球,造成灼伤。

四、贴棉法:

亦称为贴火法。方法为:将脱脂棉撕成薄薄一片,浸润95%酒精后,粘贴于罐身凸出部内壁上,点燃后速吸拔于穴区。此法吸力强,操作也简便。但须注意:

(一)棉片上酒精不可浸涤过多,以免滴落燃烧灼伤肌肤。

(二)棉片不可贴于罐顶,以免拔罐因粘著不牢,脱落下来损伤肌肤。

五、滴酒法:

亦称滴酒精法。系在拔罐前,预先将95%的酒粗滴少许于罐内腰部,并加以滚动,使酒精均匀地附著于壁,然后将燃著的火柴投入罐内,迅速拔在穴区上。此法十分简便易行,但须注意:

(一)酒精不可滴得太多,亦不可滴在靠口边处,以免酒精流至罐口,在点燃时烫伤肌肤。

(二)燃着的火柴须向罐腰部斜投,避免吸拔时火柴脱落烧灼肌肤。

水罐法


目前有二类方法。

一、煮罐法:

系通过蒸煮排气,形成罐内负压,使之吸拔于皮肤上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将若干个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数分钟。使用时,令病人坐卧于一旁,以长柄镊子将竹罐挟出。挟出时必须使罐口朝下,把水甩干抹净,或用折叠之毛巾紧扪住罐口,乘热迅速扣在选好的部位。此法适于拔排罐、煮药罐等,其操作较为繁复,现代临床应用不多。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把罐内的水甩干净,否则沸水可能会损伤皮肤。

二、水火罐法:

是一种罐内盛水,以火力排气的拔罐方法。具体操作为:选用大号玻璃罐,先在罐内放入适量的温热水,以稍高于人体温度为宜。水量一般不要超过罐容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将罐口略倾向水平,在罐内腰部上方,帖一浸有95%酒精棉片,点燃棉片即可吸拔(此为前述之贴棉法)。注意拔罐时,所拔位置宜斜向罐口,待拔好后,方可摆正体位,使罐口向下,罐内的水对穴区产生刺激。起罐时,因罐内有水,须将罐具慢慢滑向一侧,令罐口向上,一翻掌取罐,这样罐内的水不会倾出而弄湿衣衫。

本法可起到机械和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求术者操作熟练,病者主动配合。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