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今天就教大家按摩中府穴,对于身体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哦!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
【定位】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穴区浅层有头静脉和锁骨上神经中间支与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有胸前神经内侧支、外侧支和胸肩峰动脉与胸外侧动脉搏分布。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功能作用】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
【治法】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功能】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配穴举例】配意舍治胸满噎 (《百症赋》);配阳交治喉痹;配定喘、内关治哮喘;配少冲治心痛、胸痛 (《针灸资生经》);配间使、合谷治面肿、腹肿 (《千金要方》)。
配肺俞,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
配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
配意舍,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99健康网推荐阅读:
按摩天池穴位的作用
按摩玉堂穴位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中府穴这个穴位的一些相关知识,大家如果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在网上搜索其他的资料看看。
导读:中府穴如何定位?按揉中府穴治疗支气管炎,那么中府穴如何定位?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府穴如何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出处
《素问水热穴论》中膺俞,王冰注膺中之俞也,名中府。《脉经》:肺募在中府。
中府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中指中气,府指经脉之气聚集处。本穴为手足太阴经脉气所会;乃指中焦之气,上归人肺,聚结于此,而朝百脉,故名中府。
取穴方法
距前中线旁开6寸,当锁骨外端下方,凹陷中取穴。
简易取法
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处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有胸大肌、胸小肌,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脉、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的中间支、第1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胸神经外侧支。
功用
利肺气,止咳喘,清上焦。
主治
肺胀满,咳喘,肩背痛。
穴位配伍
配定喘、内关、膻中,治哮喘;配肺俞、列缺、孔最,治咳嗽。
操作方法
剌法:
1、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2、向外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注意事项:针尖不可向内斜刺,以免误入胸腔,刺伤肺脏。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有人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可改善肝的血液循环。
穴位养生
本穴是肺募,故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病人,此外常有异常反应,又因其为手、足太阴之会穴,故又能健脾理气而治疗腹胀。
用双手手指指端按、揉此穴,做环状运动。方向可以由上往下,也可以由下往上。力度适中。
文献摘要
1、《甲乙经》:手足太阴之会。
2、《千金方》:中府、阳交,主喉痹,胃满塞,寒热。
3、《千金翼》:身体烦热针中府,又灸绝骨五十壮。
以上就是中府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北京市东城区张晨问:冬天我这个老支气管炎又要哮喘了。听说按摩锁骨下方可以预防哮喘,真的吗?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答:锁骨下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和云门穴。云门穴位于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当双手叉腰时,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其中心即是云门穴。云门穴的主要作用是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能肃降肺气,清肺理气,泻四肢热,治疗咳嗽,气喘,胸痛。云门穴下一寸便是中府穴,中府穴为肺经募穴,其功能是募集其他脏腑传来的气血物质再输送给肺经,能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治疗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等。
每天早起后、晚睡前,端坐,以大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摩中府穴、云门穴各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由中府穴向上直推至云门穴10分钟,力度以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宜,每天23次,坚持规律按摩,方可收到效果。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胀满等;
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其他:提高兴欲、丰胸、治疗高血压、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等。
温馨提示
按摩中府穴的手法: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楠粲胂部议不要使太大的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就行。 养兴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绺从萦米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绞痛。有心绞痛的人按这里肯定很敏感,因为有淤阻,所以要经常通通中府穴。
临床上很多慢性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的特点是守方治疗,有方还要守方。首先是认识疾病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病理特点,把握疾病证候本质,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缓治法,守方治疗。缓治法顾名思义,一是针对疾病发病病势、病程变化特点等是缓慢的、渐进性的慢性病,二是在因势利导治疗原则指导下,用药轻灵,不可重剂,循序渐进,达到调节阴阳气血、激发人体正气、邪去正复的治疗效果。笔者在诊余,看到《岳美中论医集》中记载了一段跟师学习经历,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治疗慢性病守方为第一要,略谈一二。
我在旁留心看蒲辅周先生治疗慢性病,疗效很好。一年以后,我请他传授给我一些秘诀奇方,他笑了接着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奇方,您不是经常看到我临证的处方吗?
我听了猛然觉悟过来说:是的,您老先生治疗慢性病的处方,除掉一般的调气理血、滋阴温阳的几个寻常方剂外,并未见到什么奇方妙药,那么,怎么就会有那样多那样高的疗效呢?
他又笑着说:治疗慢性病,除掉先认识到疾病的本质,再辨证准确、遣方恰当以外,守方要算是第一要者。你曾见过一个患肺痨病的青年吗?他五七日一来,一年未间断,现在已经痊愈不来了。他的病是肺痨更兼脾虚泄泻,你见到他吃的是什么药方吗?我说:恍惚记得在一个阶段中是六君子汤加味。他说:不错,但不是一个阶段中,而是一年中,始终坚持服那一个方,除了元旦停服药,共服了三百六十四剂而基本痊愈了。
我很诧异地问:怎么见那人五七日一来,都是欣欣然持新方而去呢?他说:那是应付病人要求改方的一措施,有时把方中的白术换成扁豆、薏苡仁,有时把陈皮换成橘红,有时把砂仁换成蔻仁等,几个星期又换回来,归根到底,基本上还是加味六君子汤。在一年中,培中治肺,脾胃健旺了,营养得以充足,肺痨就慢慢好转痊愈了。十二个月治疗肺痨收到全功,在疗程上不算迟缓。十数日一改方,月余一易法,蹉跎失时,一回首二三年已成过去,而病情如故,或有因杂药滥投,更使病情加重,孰得孰失,孰迟孰速,不待辨析可以知道的。
我自此以后,才明白了有方还要守方,对慢性病的治疗,比较能掌握分寸,获得一些成绩。近年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曾见到蒲辅周老医生治疗习惯性感冒的病人,患者一触风寒,即鼻流清涕,打喷嚏,周身渐渐恶风,翕翕发热,兼有其他慢性疾患,在治疗上,一受感冒,即碍手治其他的病。蒲老医生决定先为他治疗习惯性感冒,开玉屏风散,共量270克,碾成粗末,分作三十包,每服一包,水煎,作一日量分二次服下。一月后患者感觉好大半,又为开一料继服。两月后虽冒风触寒,亦毫不再发。因回忆到我也曾用玉屏风散预防过习惯性感冒,大剂服用二三剂,服后胸闷鼻干,感冒虽暂止,五七日又复如初。常思索这里的缘故,是不是习惯性感冒,属于卫气无力捍御外邪,要想改变体质,必须有量变积累才能达到质变,绝非一二剂所能收功?这里蒲老医生小量长期使用玉屏风散,看来虽平易,可是不细心虚心学习,是做不来的。
从中我们可以不断地体会先贤名医临床用药的各种经验,指导着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例如治疗反复感冒病人,临床主要表现是每因气候变化、感受寒凉、劳累等因素诱发出现鼻塞流清涕,咽痒痛,周身倦怠,舌质淡,舌苔白,脉象沉,临床没有热象,治疗以益气固表法,方剂用玉屏风散,药物用白术、生黄芪、防风,一般药量比例是1.5:1:0.5,若见便溏等脾虚明显者,则药物用量白术倍生黄芪,药物剂量宜小,白术用量10~15克,根据患病特点,随证加一味或二味药,服用2~3个月,临床疗效良好。现代治疗肺结核病,在专科规范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辨证论治,运用清肺补肺敛肺等治法,谴方用药,在相当时期内也都需要守方治疗。在某种意义上说,慢性病守方治疗为第一要。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