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大米粥

2019-10-25 │ 冬季养生大米粥 年轻女性养生小米粥

中医如何养胃?效果如何? 大米粥与小米粥哪个更养胃?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积极而有效的养生常识是如何进行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医如何养胃?效果如何? 大米粥与小米粥哪个更养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喝粥,在我们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了,它简单易做又不失为一道美味。而如今在这个关注健康的时代,喝粥又有了它新的意义——养胃。在这里我们就来关注一下大米粥与小米粥对于养胃的功效。大米粥、小米粥谁才是养胃达人

小刘可谓是大饱口福啊!不过这个胃也是承受了不小的折磨,这不这两天胃疼了!小刘就琢磨着还是每天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边喝粥吧!不是都说这小米粥养胃么,那我就天天喝吧!再就那么点儿咸菜,总会让人想起小时候生病了,妈妈在家照顾的场景,多么熟悉温暖!

不过喝了两天感觉着这胃也没怎么好,这是怎么回事呀?小刘就想:我都这么老实了,天天喝粥!难道还是不行么?于是小刘就开始查阅资料,突然发现原来喝粥是这么有学问的一件事!这到底是有什么学问呢?让咱们来看一看吧!

营养价值对比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

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适用人群对比

大米:相较于小米来说性偏凉,所以胃暖的人比较适合喝大米粥用来养胃。

小米: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但小米属热性食品,如果胃热就不要多喝,但多数人喝小米粥是有养胃作用的。

热量对比(每100克的热量)

大米:346.00千卡

小米:358.00千卡

从热量上说小米粥要高一些,所以想要减肥的人可以适当的喝一些大米粥。

主要营养物质对比

食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大米12.30 克23.50 克 0.10克

小米76.70克8.80 克1.20克

大米粥: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小米粥: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粥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尤其是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另外,在中国还有四大名米,分别为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和山西的沁县的沁州黄。看呀,喝粥都有这么多的学问,要讲究因人而异,所以为了您的胃好还是不要盲目的喝粥啦!

中医如何养胃?胃口不好俗称没有食欲,简单的说就是看着满桌子好吃的却吃不下。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胃口不好的人群不再是孕妇、小孩、老人这类人群了,很多年轻人胃口不好的现象常常出现。那么胃口不好怎么办?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

下面介绍一些养胃护胃的食物:

yS630.COm

红薯——红薯性平,味甘,补脾益气。淀粉含量很高,吃完后会转为葡萄糖,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菠菜——味甘性凉,能润燥养肝,益肠胃,通便秘。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碍钙质吸收,应避免与豆腐、紫菜等高钙食物同吃。

甘蓝——性平味甘,无毒,入胃、肾二经。可混合蜂蜜食用,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胡萝卜——性味甘平,中国医学认为它“下气补中,利脾膈,润肠胃,安五脏,有健食之效”。

中医养胃的方式有很多:

1, 饮食疗法,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要定时定量,宜食清淡温软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令大便通畅健脾养胃。

2,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健脾养胃的功效,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增加肠胃的蠕动,促进消化。

3, 按摩疗法,适当的自我按摩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经常按摩胃部和足三里,能增加肠胃动力,促进消化。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养胃的方法,专家建议如果有胃病除了注意以上几点,最好通过中医来治疗。目前国内有款养胃效果很好的中医茶疗——汉方养胃茶,纯天然中草药制成,安全无副作用,纯天然中草药制成。它是依据中医学原理从身体内部对胃进行全面调理和养护,安全健康,无任何毒副作用,并且以茶泡袋形式包装,就如平时喝茶一样简单,很受广大患者喜欢和信赖。

精选阅读

都说小米粥养胃, 你喝对了吗


小米养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说法,但是在医疗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的有人在挑战这个说法的正确性,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小米粥真的养胃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们通过今日说法带出问题。我们消化科室的老主任说:胃病病人喝小米粥,会出现灼心的感觉,说不出来的难受,我一个同事说:我只要是喝小米,必定烧心泛酸,一部分病人说:喝过小米,胃里面特别难受,还有一个朋友,他的说法更是奇特:我在单位喝小米粥,胃没有事,但是在家里喝小米粥,胃就很难受.也有人说:我的胃病很多年了,就是喝小米粥喝好的.正方反方都有,说法也千差万别,我们来看看网络怎么说?网络中一部分人说:小米是碱性的,可以中和胃酸,治疗胃病,但是对于萎缩性胃炎,碱性的小米则是有害的,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出现胃胀,立即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小米中淀粉的含量还是很高的,在胃中是表现出来的是酸性,是刺激胃粘膜的,尤其是空腹喝小米粥,影响更大.通过说法,引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小米究竟是酸性还是碱性?第二个问题是胃病病人究竟应该不应该喝小米粥?

其次,我们通过纵贯古今来解决问题。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讲,小米中含有众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并且含有胡萝卜素,其中的色氨酸能够改善睡眠,不足之处就是人体必须的赖氨酸缺乏,需要和大米配合使用,从营养价值的角度讲,小米当之无愧为营养佳品。中医学中讲: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更确切的可以认为是人体的营养消化状态,从这个角度讲,小米一物而兼有众多的营养成分,养胃气效果是不错的。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讲小米的,新小米性淡、微寒,陈小米则是苦寒,新小米益气清胃热,养肾气,陈小米则治疗胃热消渴、利小便。并引述说食用陈小米会产生滞气、隔食作用,且告诫脾胃寒凉者不宜使用小米,尤其是陈小米。可以这样讲,古代是不提酸碱之性的,现代讲酸碱之性也对临床治疗胃病没有指导意义,所以小米的酸碱之性说法可以不去考虑,这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小米可以治疗以胃热为表现的胃部疾病,对于胃寒病人,食用小米,尤其是陈小米,则是有害的。

第三,也是最后,我们讲实操,也就是胃病病人食用小米的实际操作。第一点,食用小米,尤其是长期食用小米,最好适当配入一点大米,以弥补其营养不足;第二点,胃酸分泌过多病人食用小米,在煮粥时,适量放入碱,以中和及对抗胃酸,萎缩性胃炎则不能放入碱;第三点,胃热明显病人,可以食用陈小米,胃热不明显病人,一定要食用新小米,胃寒病人食用小米,只能配一些偏热性的食物了,如桂圆、枸杞;第四,对于胃部胀满明显的病人,尽量不要过多食用小米粥,尤其是小米粥温度不能过低,总体来讲,小米作为粗粮之一,具有的一些特殊的支链和直链淀粉成分,是不利于消化的。第五点,就是最好不要空腹食用小米粥,而是应该在进食或者进水之后再服用小米粥。

关于小米粥的是是非非,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但是实践出真知,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好的小米粥的食用方法。

小米粥的功效 喝小米粥的好处


小米粥是比较受欢迎的养生粥,不仅营养丰富,其养生保健价值更是受人的欢迎,那么小米粥的功效具体都有哪些呢?喝小米粥的好处有哪些?一起来详细了解下。

【小米粥的功效】

养胃助消化:小米粥有防止胃酸泛滥的功效,还能滋阴养血,非常适合身体虚弱的人饮用,比如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补肾:所谓“人食五谷而化精”也就是说,五谷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在我们常见的五谷食物类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

美容保健:小米粥中的米油,去滋补力非常好,其滋补效果堪比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常喝小米粥可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有美容护肤之功效。

小米搭配什么熬粥较好?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也可以搭配其它食材进行烹饪,像大枣、红豆、花生、淮山、红薯、莲子、百合等,和小米搭配熬制成不同的小米粥,营养和风味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小米其实还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不过要注意的是,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所以小米粥并不能完全替代大米成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熬小米粥的小贴士】

1、要选择新鲜的小米熬粥,不能是陈米,不然其粥的口感差很多。

2、小米熬粥的时间一定要够,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

3、用砂锅熬制小米粥的时候随时搅一下锅,防止糊底。

小米粥,需要熬不出米油才养生,你知道如何熬小米粥吗?


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是种子,数量越多,能量也就越大,生发的力量也就越强,谷物中数小米的生命力最强,又是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最养脾胃。

所以谷物首选小米。这也是从南到北女人生孩子都要喝小米粥养身体,小婴儿辅食首选小米汤的原因。

小米以养脾胃来补虚损,是元气补法。无论是手术后特别虚弱的人,还是日常的体质偏颇,它都能应对。

一碗小米汤里那么多的种子,就是用它们的生命力来强化你的生命力。

小米最精华的部分,是熬好后那层米油

米油是小米力量最足的地方,它最主要作用是养胃气,健脾胃,温肾阳。

真正好小米熬好以后,稍微凉一些,米油会在表面结成一层皮。米油越厚,小米的能量越足。米油,也是检验小米质量的最直观标准。

煮粥时千万别把那层粥油给熬洒了,不然粥就没什么作用了。

小孩子腹泻先别吃药,喝点小米粥油

曾经看到一个中医小儿专家的采访,他说对小儿腹泻,小米油就特别管用。

小孩子如果是因为脾胃虚寒,消化能力弱导致的腹泻,热热的连着粥油这层皮喝下去,喝几次就能好。

因为孩子消化能力弱,脾胃的生发力量就弱。小米本身就是温性的,它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它具有极强的生发之力,所以气往上提了,腹泻就会慢慢止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经常有胃灼热,反胃,呕吐的话,也适合喝小米粥油,润养脾胃。

如果大人是虚寒性的腹泻,煮小米粥的时候加一些生姜、红糖进去,驱寒的效果也很好,红糖能益气补血,小米健脾胃补虚损,总比吃药来的舒服些。

消受不了大补之药的肾阳虚(多表现为精力不济,腰痛畏寒等),日常多喝一些小米粥油也可以温补肾阳。

脾胃、肾阳双补,所以小米很养人。农村有很多孩子吃得没城里孩子好,但是他们吃的都是新鲜的谷物,没有陈粮,所以长得很结实。

儿童版八珍糕,健脾开胃,从小就养好脾胃。适合脾胃虚

问题来了,如何熬出浓浓的米油?

《清朝医家王士雄赞云:米油可代参汤。小米为谷中之良米,蒸食最益力,煮食最益人》。小米煮粥,待几沸之后,上面浮一层酽滑的膏油,即为米油,俗谓米汤油,性味甘平,滋阴养力,营养丰富。

另外一位清代的中医也称赞小米油的功效,说小米油胜过熟地黄,正因为米油有如此棒的功效,所以小米在北方一直被称小米为月子米,养生米、宝宝米,坐月子补身体、小孩辅食、食疗养生常喝。

下面为大家介绍熬小米粥的办法?怎么才能熬出小米的米油?

1,小米米淘一遍就可以了,容器最好是砂锅,不要再多淘,米要多放煮的时候一定要急火、猛火煮,而且有一定的时间,注意多加水。

2、水烧开后再倒入免洗小米,大火烧开后,撇净表面的浮沫,开水下米,这样米不粘锅,而且小米容易开花容易熟,并且有助于增加粥的粘稠度。

3、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熬,整个过程最好不少于30分钟,小火保持水沸而不滚,稍微冒气泡的状态,这样可以让粥很快粘稠。

4、点几滴食用油,然后转小火,盖锅盖留缝隙煮25分钟,滴油的原因第一是为了防溢,第二是为了增香增稠。

5、敞锅不停搅动锅内的粥,小火继续煮10分钟关火,你会发现锅里的粥是越搅越稠。

其实,可以熬出米有并不需要很复杂的烹饪技巧,米油的多少和煮的时间,以及煮的米的多少成正比,单纯的米油味道很淡,米油最适合,没有粗纤维刺激肠胃,而且是滋养身体的美食。

小米粥营养流失的原因,熬小米粥的诀窍是什么?


小米也是谷类的一种,它的作用很广,营养也很丰富,平时熬小米粥来喝就可以,但是小米粥的做法不对,小米中的营养没有了,那还谈什么养生作用呢?小米粥营养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米熬粥

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 小米,它不仅供食用,入药有清热、清渴,滋阴,补脾肾和肠胃,利小便、治水泻等功效。

小米,含有丰厚的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微量元素。据相关数据显现,一般粮食中少见的胡萝卜素,在小米中,每100克就含0.12毫克,其维生素B1的含量更是位居所有粮食之首。此外,其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类粮食高,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比大米等略低些,所以比较合适老年人的消化吸收,特别是对避免老年人便秘有帮助。故常常食用小米,可起到控制体重、瘦身、下降血糖和血脂、补脾肾和肠胃等效果。

小米粥营养流失的原因,熬小米粥的诀窍是什么?

小米饭营养丰富,但熬起来并非易事。熬得好的小米饭米与水充分混合,浓滑香稠;熬不好的小米饭,米是米,汤是汤,清汤寡水,淡然无味。

熬小米粥的诀窍:

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1.煮的时分必须要用热水不要用冷水,这样的米才不会粘锅,并且小米更容易开花,有助于增加粥的粘稠度,注意中途不建议再加水。2.首先清洗的时候建议不要淘洗超过三次,避免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比如b族维生素会很多丢失。

3.切忌用力的搓,这样的搓洗米表层的养分也会丢失。其次一定要提早浸泡,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这样会让小米充分与水触摸,做出来的粥会口感更好。4.别的煮粥的过程中可不要偷闲,要随时拌和一下锅,这样小米粥才浓稠。

温馨提示:小米粥的口感和新米、陈米有直接关系,陈小米煮的粥不香,细胞壁硬化,淀粉结构难改变,煮熟后黏度和糯性都会下降,小米和汤不融合会感到稀汤挂水的。所以购买时要辨别一下,避免买到陈小米,陈小米色泽昏暗、缺少天然光泽、色彩灰白,新小米不只有亮丽的光泽,一起仍是浓浓的米香味。

安神助眠喝点小米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眠,浑身疲惫。睡眠,占据了我们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一个人能活80岁,那么睡觉就用掉了大约27年。据报道,中国内地成年人中失眠患病率高达57%.

其实古人非常重视睡眠的养生作用。老子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致使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因此,人体的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节律性,而睡眠则是阴阳交错的结果。古人不仅重视睡眠的保健作用,也提出了饮食促眠的好方法。

小米,古称稷或粟,是安神助眠的健康食品。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具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健脾安神等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小米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其所含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每100克小米中含色氨酸高达202毫克。因此晚餐主食中加些小米(如小米粥、小米杂粮饼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将小米熬成稍稠的粥,睡前半小时喝,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然入睡。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撤药后产生睡眠紊乱或反跳现象者,晚餐和临睡前常食小米粥,可调节睡眠,帮助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小米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赤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小米营养粥。

小米鸡蛋粥:小米50克、鸡蛋1个。先以小米煮粥,再打入鸡蛋稍煮即可食用。本方可养心安神、补益机体,可用于心血亏虚、烦躁失眠者,对于因长期失眠并伴有食欲欠佳,营养不足者,可搭配点心,作为晚餐常食,或者睡前1小时左右食用1小碗,能让你安然睡个好觉。

红枣桂圆小米粥:小米50克、红枣5枚、龙眼肉10克。小米洗净,红枣洗净去核备用。将小米倒入砂锅,放入去核的红枣,加入龙眼肉,倒入足量冷水,熬至浓稠成粥即可食用。小米、红枣、龙眼都是安眠佳品,三者共煮食,可以晚餐后2小时后服食1小碗,想睡不着都难,本品对于体虚者,都可常食。

山药小米安眠粥:山药20克、红枣6枚、小米50克、粳米50克。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红枣洗净去核,小米和粳米洗净。将小米、粳米、山药和红枣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熬粥即可。山药补气健脾,红枣养血安神,几味合用,对于因失眠出现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气血不足者,可常食。

小米粥开胃又滋补 搭配哪些食物更营养


小米粥不仅味道好,还会有很多功效,可以帮助我们开胃和滋补,适合各个人群食用。那么,小米粥和哪些食材相搭配最好呢?在这里,不如就来一起了解了解小米粥的功效都有哪些吧。

小米粥的功效与作用

小米即粟米,能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适于产妇乳少、产后虚损而引起的乏力倦怠、饮食不香,可作早餐食用。冬春季小米粥更适于产妇。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而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小米含糖也很高,每百克含糖72.8克,产热量比大米高许多。另外,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因此,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在工作压力之下,现代人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帮助消化、增加胃动力的各种药物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样健胃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

小米能够解除口臭,减少口中细菌的滋生。小米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抗菌和防止女性阴道炎。小米中营养含量丰富,其中色氨酸的含量为谷类的首位,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睡前服用小米粥可使人安然入睡。

小米粥的最佳搭配有哪些

小米宜与莜麦同食,二者搭配可增强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取量,有益于肥胖型糖尿病着减肥。

小米宜与大豆同食,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与大豆的异黄酮作用,对并发眼病的糖尿病患者有益。

小米宜与燕麦同食,二者同食可增加各类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取量,既有利于减肥,有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食用。

小米宜与黄豆同食,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与黄豆中的异黄酮作用,起到保护眼睛、滋润皮肤的功用。

小米宜与胡萝卜同食,二者都含类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眼睛、滋养皮肤、延缓衰老。

小米宜与桂圆同食,二者同食,再稍加些红糖可补血养颜、安神益智,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症。

小米宜与香菇同食,二者搭配煮粥,可大益胃气,适合于气虚食少者,有开胃助食的作用。

由此看来,小米粥的功效很多,是不能错过的美食哦。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2养生常识频道《中医如何养胃?效果如何? 大米粥与小米粥哪个更养胃?》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冬季养生大米粥”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