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人养生

2019-10-28 │ 中老人养生 中艾堂养生

耳垢旅行中,棉签勿打扰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耳垢旅行中,棉签勿打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沐浴、游泳、耳朵入水,拿根小棉签小心翼翼地深入到耳朵内吸吸水,这是很多人常见的做法。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彭向东说,掏耳朵纯属多此一举,你只需耐心地等待它自动剥落就行。

彭向东说,耳垢,医学学名耵聍,是我们耳朵的外耳道皮肤分泌物。这种分泌物有两种形态:一种油油状,有朱古力般的颜色。另一种呈糠状,是淡黄色的细屑。有些人的油状分泌物更多,耳朵内油溜溜的称为油耳。有些人淡黄色的糠状耳屎碎片多,称为干耳。

耳垢会“旅行”,从内走向外

无论干耳垢也好油耳垢也好,平常都不用自行清理。因为不用你请,耳垢自己会进行一场长途旅行。原理是这样的:外耳道内壁的皮肤向外生长,黏附在皮肤上的耳垢也会随之被送到外耳道口。只不过,这是名副其实的“蜗行”。有研究者做过实验,滴了一小滴墨水到外耳道,最终,那滴墨水大约花了6个月到达外耳道口。

彭向东说,自己拿棉签、掏耳器掏耳垢的不良后果很多。比如,太用劲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旁人不小心推下你的胳膊,你的手臂不受控制把小棒子用力推向里面,戳穿耳膜的个案也发生过。

再说,就算你操作完全正确,说不定又把在往外爬的耳垢又推回去了呢。只是有少量耳垢被粘上棉签、掏耳棒而带出来。

推耳垢回笼,耳垢涨大堵听力

此外,现在有耳机器里有个品种叫做入耳式耳机,可以嵌入耳道较深的位置,使听众获得更好的听觉效果。但却可能把耳垢推向深处,经常使用还会令耳垢堆积。

除了这种耳垢被硬推进去塞住的情况,如果沾了粉尘等,耳垢也会涨大,厚厚的耳垢还会影响听力。这时又该怎么处理呢?彭向东说,如果塞住了一大半,可以请医师用镊子钩出来。如果完全塞住了,还得在医院滴入耵聍水,把耳垢泡软,用仪器吸出来。

耳朵入水,歪头蹦蹦跳

现在天热游泳的人增多,耳朵进水了该怎么办呢?彭向东说,耳朵进水,即使暂时听不到也别用棉签。你可以这样处理:把头歪向一边,跳几下,让水自动流出来。甚至如果水太少,重力不够倒不出,你得再往耳朵里灌点水,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把水倒出。完成这个动作后,只要用拿点纸巾吸干外耳道口的水份就可以了。

如果还有水分残留,就只能用购买双氧水,滴入耳朵吸干耳道水份了。

相关阅读

使用棉签清理耳垢真的安全吗


耳垢实际上就是耳朵的分泌物,只有不定期的清理才能保证正常的听力,但是经常使用耳匙清理耳屎的时候,会造成耳壁的损伤,因此有的人会采用棉签进行清理,认为这样既不会损伤耳壁以及耳道,但这样的做法真的正确吗?


耳垢是什么?

耳垢医学上叫做耵聍,一般耳垢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油状,朱古力原色。第二种呈糠状,有淡黄色细屑。如果的人表现为淡黄色的糠状的耳垢时,这被称为干耳。

实际上无论是干耳垢还是油耳垢,都不需要自己进行清理。一般情况下,耳垢是由外耳道内壁中的皮肤向外生长的,并且不断的被推送到外耳道口的部位。实际上这样的活动是非常缓慢的。据数据显示,一般耳垢从内移动到外的时间为6个月左右。

棉签掏耳朵不可取

一般食用免签或者掏耳匙进行清理耳屎时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很多,因为只要是稍微不注意用力,造成耳膜受损的案例非常多,也有的情况会出现在掏耳屎的时候,又会把耳屎推回到耳朵里面。实际上能够通过免签或者是掏耳匙清理出来的耳屎是少之又少的。


另外,生活中如果有耳朵进水的情况,最好也不要使用棉签进行清理,而是要把头偏向一边,让水自己流出来并且用纸吸走耳朵边缘的水才是最安全的。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在掏耳朵的时候,尽量用棉棍在外耳廓的周围转动几周,然后将耳朵自然的朝下,耳屎就会自己掉出来。尽量不要使用手指以及利器来掏耳朵。

2.清理耳朵的周期最好是一周一次,如果是油耳屎的人可以适量缩短一下时间,如果长期不清理耳屎就会造成耳朵堵塞,如果经常掏耳朵会引发耳炎的情况。


耳朵是我们重要的器官,它可以帮助我们听到世界的任何声音,因此对他的防护我们也要格外的小心。除了不要过于频繁以及使用利器清理耳朵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要注意耳朵的安全防护,不要到声音过于嘈杂的地方,否则会造成耳膜的损伤。

耳垢怎么清理?用棉签就完事了吗?


很多人觉得耳垢是耳朵分泌出来的多余垃圾,应该要时时清理干净,但事实上,耳垢不但不脏,而且会维持一定的量,具有抗菌、保护耳道的作用,经常清理反而不利于耳朵的保护。

耳垢是什么?

耳垢医学学名称耵聍,是我们耳朵的外耳道皮肤分泌物。这种分泌物有两种形态:一种油油状,有朱古力般的颜色。另一种呈糠状,是淡黄色的细屑。有些人的油状分泌物更多,耳朵内油溜溜的称为油耳。有些人淡黄色的糠状耳屎碎片多,称为干耳。

其实无论干耳垢也好油耳垢也好,平常都不用自行清理。因为不用你请,耳垢自己会进行一场长途旅行。原理是这样的:外耳道内壁的皮肤向外生长,黏附在皮肤上的耳垢也会随之被送到外耳道口。只不过,这是名副其实的“蜗行”。有研究者做过实验,滴了一小滴墨水到外耳道,最终,那滴墨水大约花了6个月到达外耳道口。

棉签掏耳朵不可取

自己拿棉签、掏耳器掏耳垢的不良后果很多。比如,太用劲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旁人不小心推下你的胳膊,你的手臂不受控制把小棒子用力推向里面,戳穿耳膜的个案也发生过。而且就算操作完全正确,可能会把在往外爬的耳垢又推回去了,事实上只会有少量耳垢被粘上棉签、掏耳棒而带出来。

平时游泳或是洗澡时耳朵进水,即使暂时听不到也别用棉签。建议把头歪向一边,跳几下,让水自动流出来,完成这个动作后,只要用拿点纸巾吸干外耳道口的水份就可以了。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但是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旅行中需谨防的突发疾病


旅行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旅行中若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引发突发疾病要如何正确的及时应对呢?

晕倒昏厥

千万不可随意搬动患者,应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心跳、呼吸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患者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严重,应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取后仰头姿势,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方法进行急救。

关节扭伤

切忌立即搓揉按摩,应马上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瘀、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

急性肠胃炎

旅游中由于食物或饮水不洁,极易引起各种急性胃肠道疾病。如出现呕吐、腹泻和剧烈腹痛等症状,可口服痢特灵、黄连素等药物,或将大蒜拍碎服下。

心绞痛

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出外游玩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遇到有人发生心绞痛,先不可搬动患者,要迅速给予硝酸甘油让其含于舌下。

胆绞痛

旅游途中若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容易诱发急性胆绞痛。患者发病后应静卧于床,并用热水袋在其右上腹热敷,也可用拇指压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缓解疼痛。

心源性哮喘

奔波劳累,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旅游者的心源性哮喘。病人首先应采取半卧位,并用布带轮流扎紧患者四肢中的三肢,每隔5分钟1次,这样可减少进入心脏的血流量,减轻心脏的负担。

胰腺炎

有些人在旅游时由于暴饮暴食而诱发胰腺炎。发病后患者应严格禁止饮水和饮食。可用拇指或食指压迫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缓解疼痛,减轻病情并及时送医院救治。

耳垢怎么清理


耳朵是用来听各种声音的。为了保护耳朵不被侵害,耳朵会自动分泌出耳垢,也就是耵聍。但是如果时间长不对这一层耳垢进行清理的话,也是会对自己的听力以及耳部卫生造成一定的影响的。那么,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很好的去除耳垢呢?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比较有效且快捷的方法!

自我按摩

耳朵里的耵聍俗称耳屎,是自然分泌的保护耳道的物质,能吸附灰尘和阻挡虫子等异物。如果耳朵耵聍不是很多,通过自己按摩一般是可以清理的。即每天用手指指肚夹着耳朵转一转,或者轻轻把手掌放到耳朵上揉一揉,试试效果如何。

慎重使用挖耳勺

如果感觉耵聍比较多,要谨慎使用挖耳勺,避免伤到耳道。应该使用细小的棉棒或者圆润的挖耳勺,可以找家人在太阳底下帮忙掏一掏。

耵聍很硬的解决办法

如果耳朵里的耵聍很硬,自己不要硬掏了,你是无法清理干净的,过分用力只会伤到耳朵耳道。这时应该去正规的二级以上医院耳科检查检查,用一些例如碳酸氢钠滴耳液,以软化耵聍后再进行冲洗耳道。

滴耳朵要注意

在滴滴耳液时,要注意必须要经常性的滴,应充分的浸透耵聍,一般要连续的滴三天,每天大约隔两小时滴一次,每次滴2--3滴。滴完后,最好侧躺一会儿,让滴液慢慢渗入耳内,以免淌出来浪费了。

注意听力会暂时减弱

当耳朵里滴碳酸氢钠滴耳液后,耵聍因为膨胀会影响听力的,不用担心,过一段时间后,取出耵聍就会完全恢复听力的。

冲洗耳朵

耳朵按时滴了药物后,再按时到医院冲洗即可,冲洗时要把托盘托好了,医生冲洗时不要乱动,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时会疼一些,但一会儿就没事了。如果耳朵内有充血,说明有炎症,需要多吃几天消炎药才行。

碘酒棉签怎么用


碘酒棉签是一种家庭常备的消毒产品。在我们皮肤出现挫伤或者是其他比较小的伤口的时候,使用碘酒棉签可以有效的防治伤口中细菌的滋生。那么,碘酒棉签怎么使用呢?其实非常简单。大家只需要使用碘酒棉签在伤口处擦拭即可。患处会出现轻微的刺痛,这都是很正常的。

碘酒属于卤素类消毒防腐药物。它是碘与碘化钾的乙醇溶液,又名碘酊。

因它具有氧化破坏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沉淀,故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也有杀灭作用,就连最不容易杀死的细菌芽孢,碘酊都能起到消毒作用,常见的如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它。因此,碘酒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碘酒杀菌力大小与溶液的浓度及对人体组织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强弱成正比。其中0.5%一1%碘酒可涂于皮肤粘膜,2%碘酒用于一般皮肤消毒及感染,如小疖疮等;3.5%一5%碘酒用于手术或打针前皮肤消毒。因此,建议读者在药店买药时,一定注意碘酒的浓度。此外,涂擦碘酒对皮肤红肿还有消肿治疗作用,但注意只需涂红肿部位,范围不要扩大;对小外伤、扭伤及碰伤皮肤尚未破者不仅活血消淤,还能防止细菌感染。

由于碘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刺激性,若使用浓度过高时可引起皮肤起泡、脱皮及皮炎,故用碘酒皮肤做消毒时,待稍干后再用70%酒精进行脱碘。正因为刺激性大,若伤口涂上可产生强烈的烧灼疼痛,所以碘酒不能用于皮肤已破损处及眼、口腔、会阴和其他粘膜等处的消毒。

耳垢不清理,耳朵更健康


在小小的耳朵上,聚集有一百二十个穴道,你一定很诧异。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穴道因与全身的经络相连,故和五脏六腑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身上部位发生异常时,耳穴的对应穴道,即会产生疼痛或硬块。如果适时地加以处置,把这些异常的现象消除,身体的状况自然就可改善。古老医术中的耳针疗法,就是运用这个原理。

在现今繁忙的生活中,很多人忽略这个重要的部位。每天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去搓揉,让耳朵上所有的穴道都能活络畅通,对健康有莫大的助益。

避免到太嘈杂的地方,如歌厅、迪厅。在高噪声的环境下工作,要配戴适当的护耳罩及耳塞。耳朵发炎或耳鸣,要立刻看医生。用耳机听CD、MD、Mp3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大。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较佳的洁耳工具,其实这只会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入耳孔,形成嵌塞,而棉花球也可能遗留在耳道内。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棉签掏耳 可引起听力下降


“耳蝉”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人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即使掏耳时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另外,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因此,严格来讲,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于“耳蝉”生成速度比较快,特别是那些腺体分泌旺盛、俗称“油耳”生成速度更快,专门到医院掏耳太麻烦,也不太现实。因此,可以自己掏耳,但应做到如下两点: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