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增加肌肉,必须先增加饮食中的蔬菜的摄入量。低卡路里的蔬菜,能够提供许多日常饮食中所缺乏的营养成分,如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成分。
事实上,大部分健美运动员都知道蔬菜在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实际应用中,蔬菜的食用量依然大大不足。
首先,健美运动员只对蛋白质非常重视,以至于别的营养成分都忽视了。一旦锻炼者按照要求每天每磅体重摄入一克蛋白质,再加上足量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他很难再吃下别的东西了。其次,蔬菜烹调起来相对比较麻烦,使得锻炼者时常忽视它们,还自我安慰吃的已经足够好了。
我们的最新结论是:如果你想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并在锻炼中取得最大进步,至少每天要吃两杯蔬菜(约等于两小碗)。这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改善消化,以及稳定体内的能量水平,所有这些好处都在身体的恢复和生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个高强度锻炼的健美运动员,都需要摄入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遗憾的是,许多人相信,单纯依靠复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质补剂,就能满足身体的需求。这些补剂确实有一定作用,但是它们无法取代天然食物在整个饮食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你需要补充足够的蔬菜,它们中所含有的复杂成分有助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这些复杂成分还能促进肉类、谷类,甚至运动补剂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健美营养并不只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并不是简单的卡路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叠加。好的营养计划不会把目光单纯地盯在主要营养成分上。在进一步提高肌肉恢复和生长状态时,一些次要的成分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从蔬菜中获得纤维素
所有蔬菜几乎都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很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也是一种常被忽视的健美必须营养素。它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卡路里,而且对肌肉生长有着很大好处。它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使碳水化合物以更慢的速度进入体内,将体内的血糖水平保持在一定程度。如果血糖水平不稳定,身体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皮质激素,这是一种新陈代谢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增加恢复的难度。其次,纤维素能帮助氨基酸的吸收。它能保持肠壁的清洁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这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
从蔬菜中获得其他好处
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蔬菜中含有番茄红素、植物素、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以及对包括免疫支持在内的、众多新陈代谢过程有重要作用的含硫化合物。肌肉的恢复,离不开免疫系统的强有力支持。如果免疫功能减退,不但恢复会受到影响,肌肉生长也会缓慢下来,卡路里和蛋白质摄入再高也无济于事。所以,为了已知的和未知的原因,你都要足量补充蔬菜。
必须满足最小摄入量
每天至少要吃两杯蔬菜,可以将总量分为三顿或者更多。将蔬菜和肉类一起搭配是个好主意。
举个例子,你可以先吃一顿椰菜,下一顿吃卷心菜,最后换成绿豆芽。提前在冰箱里保存一些蔬菜以备用,你也可以将几种不同的蔬菜混在一起食用,或者买预先混好的冷冻包装。这样有助于减少烹调的时间,并且增加蔬菜的种类。
吃多种蔬菜
许多健美运动员只吃一两种蔬菜上,通常不是菠菜就是椰菜花。这比不吃或只吃一点要好得多,但是如果进一步增加种类,效果会更好。把所有你喜欢的蔬菜种类、甚至一些你了解不多的蔬菜种类都添加到你的食谱中去。如:芦笋、椰菜、卷心菜、绿豆芽、蘑菇、洋葱、胡椒(各种颜色的)、菠菜和南瓜。
让蔬菜变得更美味
许多人并不喜欢吃蔬菜,除非有一种烹调方法能使它们变得更美味。赛季外,你可以用橄榄油煎炒,加一些调味汁,放几片低脂奶酪,或者加沙拉酱。在控制饮食期间,你可以加一些低卡路里的调味品。
让蔬菜帮助你塑形
如果你正在限制饮食,减少卡路里的摄入量的同时还要吃下足够的食物,蔬菜能够助你一臂之力。在此期间,将蔬菜食用量提高到每天6杯。当卡路里大幅度减少的时候,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很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这时,低脂的蔬菜能解决你的燃眉之急。它们能免除你的饥饿感,防止你控制不住自己去吃那些不该吃的食物。
让蔬菜促进锻炼
某些蔬菜,如椰菜和卷心菜等,由于含有植物素成分,能发挥抗雌激素作用。这对健美运动员非常有用,因为低雌激素水平有助于减少身体脂肪和水分潴留,提高睾丸酮水平。因此在日常锻炼时,要有规律地食用蔬菜,当过度锻炼或者感到疲劳时,应相应加大摄入量。
绿色饮食
如果你的锻炼计划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考虑一下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是常用的调整方法之一。与蛋白质相比,蔬菜对健美的作用也许没有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那么显著,但是却能起到一些蛋白质无法起到的作用。
很多朋友问我说“你怎么能做到又有肌肉,又不肥胖的?”确实,增肥又增肌很难顾,我酷爱健身,尤其对自由重量情有独钟。肌肉体积增加的同时,脂肪的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今天我就把我的增肌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吃饭:低油、低盐、低糖。总之一句话,吃得清淡。
早餐一杯无糖咖啡 四个鸡蛋清 全麦面包两片或麦片 一个苹果
早餐和午餐之间 一杯橙汁
午餐清蒸鱼或水煮鸡胸肉米饭大量的青菜
午餐和晚餐之间 吃很多的杏仁、山竹之类的水果
晚餐吃杏仁的结果就是到了晚上也不会饿,杏仁不仅能造成饱腹感,更能够提供很多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氨基酸。晚餐我一般会热中午的剩菜吃。我对剩菜情有独钟,热过的菜更入味。
睡觉前我会喝一杯脱脂奶
吃东西要注意两点,第一,摄入量小于消耗量就不会肥胖。第二:少吃多餐。
健身:我每周锻炼四次三次器械 一次有氧。每次练器械我只练习一个部位 每个部位四个动作每个动作三组快放慢起时间控制在四十五分钟以内。有氧我选择登山车每次一小时。
我比较着重练习胸和背,男人倒三角看起来比较帅气。从来不练斜方肌,因为会显得脖子短。有氧一定要保证达到四十五分钟以上,因为四十五分钟前是脱水,四十五分钟之后才能减脂。跑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瘦脸效果相当好。
记住,要想有好身材,毅力最重要。
瘦人们想增肥,吃增肥食物吧。奶茶就是一种增肥食物,能让你14天胖1公斤。瘦人们不妨试试喝奶茶增肥。
手摇饮料盛行,不但人手一杯,还成为台湾享誉国际的名产,但这种饮料内含高糖分与高热量,饮用过多不仅会造成身材走样,更可能容易罹患心血管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消基会董事长程仁宏表示,一杯珍奶比一碗白饭的热量还高,若消费者每天饮用一杯又缺乏运动,最快14天,多摄取的热量就会使体重增加1公斤。
消基会3月曾调查发现,有28%的消费者最少每星期会喝1杯杯饮,而有16%的消费者每天会喝1杯,换算起来,国人一年要喝93万1500杯,比例相当惊人。
消基会因此进一步抽查饮料含量,采样地点为大台北地区知名的连锁饮料专卖店或复合式餐饮店,珍珠奶茶的甜度与冰块量,均为各店的正常标准量,共计20杯样品。
测量脂肪含量,以珍珠奶茶的脂肪最高,每100公克的脂肪含量介于3至4公克之间,以一杯435.8公克计算,喝下一杯就摄取13至17公克的脂肪,相当于每日脂肪摄取量准备值55公克的24%到31%。
根据卫生署建议的每日摄取量,饱和脂肪不应超过18公克,摄取过多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珍珠奶茶又以每100公克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介于3至4公克最高,夺得第一。
其实珍珠奶茶仅有少数以鲜奶制成,大部分奶香来源都是奶精,无牛奶成分,奶精多由植物油经氢化而成,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若摄取过量也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
本次检测20件珍珠奶茶,有9件样品检出含反式脂肪酸,其中以「COCO都可」检出每100公克所含反式脂肪酸量介于0.6至0.8公克为最高,「歇脚亭」次之。另外,「清心福全」每100公克样品含有20至25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为最高。
到现在为止,你可能明白了这个饮食计划是恢复和增长肌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令人吃惊的是,把这个计划发挥到极致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当你每周暴食一次时,摄入两倍于平时摄入量的卡路里,你的身体并不能感知这些卡路里是应该被作为脂肪贮存起来的。当你的身体突然接受了罕见的、大量的卡路里时,它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为体内提供了一个代谢环境,防止脂肪的囤积。另外,这为你提供了增加肌肉所需的额外的卡路里。
这种饮食计划是很简单的。在最初的五周里,每个星期有一天要摄入平时正常摄入量两倍的卡路里。随着身体逐渐对此适应了,增进暴食的频率,每五天进行一次。这会使你的身体得到额外的能量,可以使你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增加好几磅的纯肌肉。
满足需要
首先,你需要知道为了保持肌肉,你日常所需的卡路里的量:一个体重99公斤的人一般需要4000卡来保持他的体重和肌肉。你可以做饮食日记(持续4-5天,得到你每日摄入卡路里平均量的准确值)或者尽最大努力去估计。如果你记饮食日记,记录下你吃的所有食物和数量,并用食物热量表来计算你每天摄入的卡路里的量。然后,加倍你的日摄入量,由此来决定你需要暴食多少食物。在我们的例子中,这个重99公斤的健美者需要在他的暴食日里摄入8000卡。
每周一次摄入双倍量的卡路里可以让你在增加肌肉的同时又不增肥。
超级进食日
每个星期选择一天开始暴食。无论是选择工作日还是周末,要确保挑选一个你有足够时间的日子,因为做准备工作和吃下更多的食物都需要花费时间。如果你还在担心会增加脂肪,那么就在训练日里实施这个计划。在这个饮食计划的前五周里,进食日中你要吃两倍于平时的食物。起初在进食日里你会觉得很痛苦,就好像会把所吃进去的全部食物都吐出来一样,但是你的身体会很快适应的。到了第三个暴食日,你的身体应该已经对此适应了,你就不会感到那么难受了。
这也是你需要在第二个月里增加暴食频率的原因。一个月之后,由于身体的适应性,你需要比一周一次更频繁的进行暴食,以保证继续增长肌肉。因此,你要开始每五天暴食一次,但是在其他日子里你仍需要继续摄入维持体重所需的食物量。在这个99公斤的健美者的例子中,他要确保在平时每天摄入4000卡路里,吃得太多会让你的脂肪囤积,吃得太少又会影响饮食计划所带来的效果,甚至使你出现卡路里摄入不足的情况,导致你减重。在你暴食之后的日子里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那时你有可能会食欲不振。
超级饮食计划
下面是一个一日暴食计划的例子,你可以用类似的食物来取代这些;每天变换不同的食物会比每天吃相同的食物效果更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你的食用量,以达到摄入日常饭量两倍的要求。
早上7点
早餐:五只鸡蛋,一碗燕麦粥,火鸡咸肉,一片水果
上午10点
上午零食:增重奶昔(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
中午12点
午餐:烤鸡,用橄榄油做的意大利面,蔬菜
下午2点
下午零食:全麦面包夹肉三明治,半只鳄梨,一把坚果
下午4点
锻炼之前: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和乳清蛋白质奶昔
晚上6点
锻炼之后: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和乳清蛋白质奶昔
晚上7点
晚餐:大块牛排,一只小的烤土豆,蔬菜
晚上10点
夜宵:花生黄油,蛋白质奶昔或者煮鸡蛋或者肉,一大碗燕麦粥
不少人知道酵素能减肥,确不知道酵素也能增肥。
什么是酵素?酵素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它存在于所有活的动植物体内,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消化食物,修复组织等生命活动的一种必需物质。
对于想要增肥的人,在餐后吃酵素,能达到增肥的效果。有许多过瘦的人都有肠胃不健康的问题,导致所吃下的食物及营养都不能被充分吸收。在饭后吃酵素,能增进肠胃对食物的消化,也能促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身体各机能的运作恢复正常。这样,身体自然会健康,也会渐渐拥有健康的体格,不致过瘦。
酵素是完全消化的、干净的食物。
因生病而不能进食的人、食欲不振的人、还有吃了也难以消化的人,只要喝了酵素,就大致一样都能进食了,也获得了生命的活力。对于没时间吃饭的人,这个更是最理想的代食品。
我们来看一下酵素怎么样解决饮食消化问题。酵素中的消化功能酵素不仅能加快肠、胃消化液与食物之间的消化反应,而且还能加快和促进消化器官消化液的分泌,使的有足够的消化液来进行食物消化。这样,消化系统消化食物的速度和量都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就缓解了消化压力,也就不存在消化系统的“加班”问题了。酵素把吃入的食物分解、消化,使成为容易被吸收的物质,促进体力迅速复原。
对瘦弱者来说,增肥是很有必要的。增肥不只是适当增加机体的皮下脂肪,主要在于使肌肉和体魄更加强健。那就是不仅要纠正“瘦”而且要纠正“弱”,那么,瘦弱者该如何正确增肥呢?
1.多吃碳水化合物
1克碳水化合物或1克蛋白质只产生4千卡热量,而1克脂肪能产9千卡热量,所以多吃一点脂肪等于多吃很多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植物油比同等重量的肥肉所含的脂肪要多,因为肥肉中除了脂肪外还含有水分、蛋白质、纤维组织。有人说:“我不吃肥肉,只吃素油,可以避免肥胖。”实质上是一种误解,瓜子、花生、核桃、松子、榛子、夏果等这些硬果类食物的成分几乎一半是脂肪。有人爱吃这些零食也等于吃了很多脂肪。有些素菜馆,做菜的油越来越大,炒菜出锅时为了好看还要洒明油,各种素“水煮鱼”、“水煮肉”、“香辣蟹”实质上是“油煮”,吃进的油不可能不超量。
碳水化合物经肠道消化变成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后被吸收入血,一部分被组织直接利用产生能量供人体需要,一部分储存在细胞里,如果还有多余的单糖,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机体中。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粮食、豆类、奶、水果、干果、蔬菜。
以前生活水平低的时候副食差,一般人每顿饭吃主食四两半斤是很平常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副食好了,主食还吃四两半斤就超量了。有人吃水果太多,尤其吃含糖高的水果(香蕉、柿子、葡萄、荔枝),也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2.多吃“油”类食品
因脂肪是减肥的大忌,而为了防止发胖,就要少涉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但是对于要增肥的人来说当然是应该多吃了,油用医学术语称之为“脂肪”,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脂肪,植物油是纯脂肪,肥肉的主要成分脂肪,脂肪还存在于瘦肉、内脏、蛋、奶、豆制品、甚至粮食里、某些蔬菜里。
3.多吃含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也是一种产能量的物质,如果吃多了,食入的能量超过了人体需要量,储存起来的还是脂肪。含蛋白质的食物多为肉类、蛋类、奶类、黄豆类、粮食,蔬菜和水果也有少量的蛋白质。
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肉、蛋、奶、黄豆)都含高脂肪,这些食物吃多了脂肪也会随着吃多了。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要从肾脏排泄,蛋白质吃多了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代谢产物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会造成“氮质血症”,对身体有害。
4.多吃零食+甜品
有些人喜欢吃零食,喝甜饮料,尤其是感到生活乏味或看电视时吃过多的零食。零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成分几乎都有。
吃零食等于吃能量,有些零食的能量还很高,比如硬果类食物含油多,香蕉、开心果、腰果、薯片、膨化食品含淀粉多,糖果、干果、果脯、甜饮料含糖多,牛肉干、鱼片含蛋白质多,产生的能量消耗不了,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5.多喝啤酒
酒是产生高热量的饮料,1克酒精能产7千卡热量,仅次于脂肪产的热量,啤酒中的酒精度数虽然只有3%左右,但还有11%的含糖度数,而且喝啤酒的量要大得多。
一瓶啤酒产的热量相当于100克粮食产的热量,酒喝得多就等于多吃很多食物,多余的能量还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