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运动养生法

2019-11-06 │ 西医运动养生法 西医养生小知识

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3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研究中西医的互补性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这一阶段还有三个体会:(1)不能一味追求单一的特异性指标,若“证”能找到单一的特异性指标来体现,那说明已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而进入到“病”的范畴。肾阳虚证所见异常指标的阳性率为60%~85%,内分泌轴上也是散在的隐潜性变化。(2)证是一种综合的功能态,它是动态的,可以发展,可以转化,人体生理有强大的调节能力,不断通过反馈机制使机体达到自稳态(homeostasis),其病理表现则是调节控制能力失常。(3)从脏腑辨证思路进行研究虽然推论到病理发源地,但还不能找到具体的与证相对应的实体以及调控中心。80年代中期起从方剂辨证思路着手,中医传统一向着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的正确与否,张仲景的“有是证用是方”显示证的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脏腑辨证必须从人体表现的证候外象入手,因此研究对象都是人,人体研究在取材上有所限制,第一阶段的研究认为肾阳虚证的病理发源地在下丘脑亦只能是推论而已。为要验证调控中心是否定位在下丘脑,第二阶段的药物验证需取材下丘脑,这就不得不以动物模型为对象,选用生理性肾虚的老龄鼠以及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皮质酮)造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模拟肾阳虚两种模型,以其病因明确、条件可控、随意取标本,并可用不同的经典方剂进行对比研究,这为阐明病位、找到药物作用于肾阳虚证的调控中心,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986年观察到补肾益寿片对老年人的血清睾酮有明显提高作用,而用四君子汤则无作用。故将24月龄的老年大鼠分补肾(用补肾益寿片)与对照组,并与4月龄成年大鼠作比较,特取材于下丘脑,结果老年大鼠下丘脑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比成年大鼠明显下降,补肾益寿方药有效改善老年大鼠下丘脑双氢睾酮受体亲和力,说明补肾药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2),并成为肾阳虚证定位研究依据之一。1990年在补肾与健脾药物验证对比研究中,发现老龄大鼠下丘脑trh、lrh及下丘脑单胺类递质ne、da、5-ht、5-hiaa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补肾方药“寿而康”能有效改善老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健脾方药作用不明显,说明补肾药能改善下丘脑儿茶酚胺类神经元机能的老化,而健脾药则不明显(3),是为肾阳虚证定位研究依据之二。<YS630.coM/p>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西医汇通派


中国传统医学因受西洋医学影响而出现的融合中、西两种医学的流派。所谓西医学模式是西方(欧洲)传统医学向近代科学尤其生物科学汇通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实应称之为近代医学,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尤其系统科学、生物信息技术等进展,现代医学又形成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接近中医学的综合思维模式,从而诞生了汇通中西医学的现代系统医学与个体化、转化医学等。

历史事件

早在明末清初,西洋医学已在中国传播,西方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带来一些西方医药知识,如邓玉函编译的《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已出现。这时中医界已有一些医家开始接受西医学说,如毕拱辰、金正希等接受记忆在脑说,王宏翰认为西人所谓水、风、火、土四元素说,与中国五行学说相似,便拿来与中医的太极阴阳之说加以汇通,还以胎生学阐发命门学说。王学权则认为《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著作中介绍的解剖学知识,可补中医学之不足,但也有不足之处,要信其可信,阙其可疑。

19世纪中叶以后 ,西医大量传入中国 ,传教士的到来,西医书籍的翻译、建立西医学校、医院、吸收留学生,迅猛地冲击了中国的传统医学。面临这一严峻局面,中医界中出现了分化,一些人认为中医学已尽善尽美,毋须向别人学习;另一些人认为中医学一无是处 ,要全 盘 接受 西医学的内容。中西汇通学派则认为中西 医各 有所长 ,必须吸 取西医之长,为中医所用。但中西汇通派在具体认识和方法上也很不一致。

人物代表

唐容川是中西医汇通派较早的代表,他认为中西医原理是相通的,中西汇通主要是用西医印证中医,从而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即使西医的生理解剖学有自己的特点,但也超不出《内经》范围。 因此虽然唐氏也说 : 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中西汇通。朱沛文认为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医专于格物,而短于穷理。中医的弊病是玄虚,西医的弊病是僵固。在具体方法上他主张中西汇通要通其可通,存其互异。恽铁樵认为西医重视生理、解剖、细菌、病理、病灶的研究,中医则重形能、气化及四时五行等自然界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中医可以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但结合的基点是以中医为主。他还认为中医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囿于《内经》,必须超过古人,不以《内经》为止境,才能超过古人,吸收西医之长,继续发展。张锡纯以中西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其特点是中西药物并用。他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其重在治标,中医用药求其因,重在治本,二者结合,必获良效。他的探索,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消亡的原因

由于时代和个人认识的局限,汇通学派虽然方向是正确的,成就却不明显。

1992年中国曾邦哲提出了经络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功能整合(经络宽带效应是三体互动的混沌现象)与五脏六腑相生相克是器官系统代谢稳态的系统医学模型,并于1995年发表医药科学从实证到综合发展简述了中、西医学汇通系统医药学的医学发展史,1996年于北京举办国际转基因动物会议到1999年在德国建立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网等,促进了系统生物学及其工程应用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21世纪伊始系统生物学与系统医学、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迅速兴起,有称将可能导致21世纪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等产业革命。

中医能治哪些病?中西医优势互补对治疗有益


生活中有些人一旦患上某种疾病总喜欢采用西医来治疗,见效快,其实中医的治疗效果也不错,只是过程比较长。中医在调整亚健康、治未病方面中医有着强大的优势,在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治未病等领域中医均有特色优势,如针灸、刮痧、推拿、整脊、食疗药膳、太极拳、五禽戏、气功、心理冥想等治疗及养生方法。

一、亚健康、治未病中医有优势

中医在调整亚健康、治未病方面中医有着强大的优势,在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治未病等领域中医均有特色优势,如针灸、刮痧、推拿、整脊、食疗药膳、太极拳、五禽戏、气功、心理冥想等治疗及养生方法。

西医暂时没有好的治法或疗效,而中医擅长的疾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功能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带状疱疹、慢性肝炎等,这些均是西医治疗病情反复,而中医临床证实收效良好的疾病。此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风湿、类风湿、过敏性紫癜、白塞氏病等,中医在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抑制免疫反应上均有突出的疗效。

西医能够治疗但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或医源性疾病,而中医亦能治疗却并无上述弊端的疾病包括:肾病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风湿免疫性疾病,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治疗有一定疗效,且避免药源性副作用及激素反跳现象。

检查不清,诊断不明的疾病,中医在疾病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环节能显示出有利作用的疾病包括:一些疑难杂症、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热待查性疾病,西药退热常常反弹,中医治疗多从根本上得到治疗。此外,中医完全可以介入危重疾病的辅助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有优势。另外,中医擅长的领域还包括月经病、不孕症、乳腺疾病等妇科病,对皮肤科常见病(湿疹,痤疮)也收效良好。肥胖、胰岛素抵抗、抑郁症等现代文明病中西医治疗疗效突出。

二、中西医优势互补对治疗有益

西医在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及手术介入治疗上的优势明显,是中医所不及的,而且,当今现代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也是西方科学和医学发展的结果,给疾病诊查带来诸多便利。但中医的优势也是西医所不具备的。中医是一种“平衡疗法”,即“扶正祛邪,阴平阳秘”,治疗上具有宏观性、灵动性、时空性、多靶点性、个体化等优点。而西医是一种“对症、对抗治疗”,有着微观性、机械性、局部性、单靶点性、普遍化等特点。中医重视病机,西医重视病理,两种医学对同一种疾病的治疗视角是大相径庭的。那么,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过程,如果同时具备和掌握两种医学的优势和长处,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裨益。

中西医的结合、互补其实是一个“整合医学”的过程。二者必须优势互补,方能取长补短,合理运用医疗资源,最终才能全面科学地提高治疗疾病的疗效。

肾的作用,中西医看法不同


肾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的,从西医角度来说肾能帮助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等;从中医角度来讲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

一、西医角度

肾脏有三大基本功能:

(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废物通过肾小球血滤过、肾小管的分泌,随尿液排出体外。

(2)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内分泌功能。

①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

统来调节血压。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③ 活性VitD3 。调节钙磷代谢。

④ 许多内分泌激素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胃肠激素等。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T1/2明显延长,

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⑤ 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可影响及调节肾脏功能。

二、中医角度

中医对肾的认识,内涵比现代医学解剖之"肾"广泛。 它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涵多种功能的脏器

;内藏元阴元阳(肾之阴阳的别称),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中医的肾与膀胱、骨髓、脑、头发、耳、二阴等构成系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先天之本是指人立身之本,“人始生,先成精”,而肾藏精,故肾为先天之本。元阴是指阴精,元阳是指元气,元阴元阳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从孕育成形到发育壮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主藏精,以气为用,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乃至衰老的全过程,也关系着人的生殖能力。

脑梗塞的中西医治疗


脑梗塞的中西医治疗

1、脑梗塞的中医治疗方法

1.1、制豨莶草50克,干地黄15克,盐知母20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炒赤芍29克,龟板10克,牛膝10克,菊花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黄柏5克。用水煎服,每天用药一剂,每日服用2次。可以养阴清热,通经活血。

1.2、把橘叶180克(新鲜的),鲜生姜120克,鲜大葱80克这三味一起捣烂成泥,加水,放到锅中蒸熟,取适量贴于头顶,每日一次,连续使用1-2个月。

1.4、制当归、白附子、僵蚕、全蝎各30克。放在一起研成细末,然后用热黄酒送服,每次3克,一日3次。

1.5、钩藤15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生石决明30克,生川军4.5克(后下),枳实12克,茯苓12克,黄芩9克,天竺黄9克,丹皮9克,炒槐花9克。用水煎服,每天用药一剂,每日服用2次。

2、脑梗塞的浴血栓疗法

常用链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每分钟50滴,每日1次,l0天为l疗程。

曾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般在发病后24小时之内应用。取尿激酶2万单位加人生理盐水l00毫升中,颈动脉加压滴人,每分钟5-20滴,1-3次治疗即可。

还有用蝮蛇抗栓酶颈动脉内给药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溶栓疗法,无论是静脉给药还是动脉给药,都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3、脑梗塞的外科手术治疗

选择适应证较严格。其适应证如下:颈内动脉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或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者,作血栓摘除以及动脉内膜切除术。如果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选择狭窄严重的一侧,先作血栓摘除术,使血流量增加。

颈椎病变压迫推动脉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手术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偏方

1、三味粟米粥: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脑梗塞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2、羊脂葱白粥: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3、五汁童便饮: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4、大枣粳米粥: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治脑梗塞后遗症。

5、豆淋酒: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用治脑梗塞后遗症以及产后脑梗塞、四肢麻木等。

脑梗塞的高发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脑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病例。在经过各国的病例分析后,发现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家族史。因此如果家族长辈中有患脑梗塞的话,应当引起注意和警惕,在生活起居和饮食上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高血压易与脑梗塞相伴,在许多诱发脑梗塞的因素中具有独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一步观察表明,高血压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成为构成脑梗塞的病理基础。为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和减少脑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

3、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除造成血管病变外,还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因而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脑梗塞。

4、脑动脉硬化病病人

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常见小疾病选择中西医的方法


本文导读:中西医对疾病的治疗会有所区别,那么,哪些疾病适合看中医,哪些疾病适合看西医呢?看看下面常见小疾病选择中西医的方法。


中医和西医都是我们治疗疾病的选择,中西医治疾病的方法不同,有人喜欢看中医、有人喜欢看西医,其实,我们可以根据疾病来选择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那么,哪些疾病适合看中医,哪些疾病适合看西医呢?

首先、亚健康类疾病

偏头痛:看中医。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失眠:看中医。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其他亚健康状态:西医生化检查等指标没有异常的状态,如体质虚弱、心情烦躁、食欲不振等亚健康症状,都可通过中医进行调理。

其次、常见病

消化不良:首选中医。通过调理脾胃整体辨证治疗,效果更为巩固。

面瘫恢复:首选中医。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比较可靠。

腰椎间盘突出:中西医皆可。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便秘:首选中医。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鼻出血:中西医皆可。首先检查明确病因,排除器质性问题(比如外伤、肿瘤、畸形、血液病等)后,可用中药调养。

眼科疾病:西医为主。西医在检查、手术矫正、眼科制剂等方面有较强优势,中医在改善症状比如眼干、眼睛肿痛等方面有辅助作用。

口腔疾病:首选西医。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西医为主。西医在控制血压、改善血管梗阻方面有可靠的疗效证据。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具体症状方面发挥作用,可配合治疗。

颈椎病:首选中医。中医推拿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推拿不当易造成危险,一定要选正规的中医医院,不能随便去不明底细的小诊所看病。


感冒:中西医皆可。绝大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但有时会伴有细菌感染。在抗病毒治疗方面,中药较西药更有优势,而在细菌感染方面,西药的抗菌治疗针对性更强。如果高热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比较重的,首先应该查查血常规、胸片等,明确病因,有利于指导用药。

虽然我们在治疗疾病上中西医的疗效都是相近的,想要让身体保持最原始的健康状态,但是中西医在治疗疾病的病理确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首先要根绝疾病的病因,其实是按照疾病的发展状况来综合判断适合用什么方法中医还是西医来治疗疾病。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疾病治疗选择中西医的方法,如果出现上面的疾病,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中医、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方法


心衰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得了心衰对患者的影响是特别明显的,不但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且还会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有得心衰了后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要进行积极的检查和治疗,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的方法有什么?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来进行一下了解。

心衰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改变生活方式

医生可能会建议您改变生活方式,譬如戒烟、限制钠摄入量、减轻体重或缓解压力水平。这些改变会帮助您缓解某些与心衰有关的症状,减轻您的心脏疲劳度。

2、心脏药物

有许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心衰。您的医生可能会开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液稀释剂和利尿剂等等药物。一般来说,患者会同时使用几种心脏药物。

3、心脏再同步治疗

您可能适合使用植入式心衰起搏器,即“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这种治疗方式已在临床上证明可以治疗某些心衰患者。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心衰起搏器向心室发送微弱的电脉冲,帮助它们有节律的搏动,并改善心脏的泵血效率。

4、心脏外科手术

当心衰由存在缺陷的心瓣膜引起或因之加重时,进行心脏手术对心瓣膜进行修复或替换有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心衰严重且无可挽回,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中成药

①柏子养心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心神不安者)。

②天王补心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肾不足,阴虚血少而心悸者)。

③归脾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心悸者)。

④朱砂安神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火上炎而致心神不安者)。

⑤安神温胆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心虚胆怯者)。

⑥养血安神片,每服5片,日服3次(适用于阴亏血虚而心悸不安者)。

⑦安神补心片,每服4片,日服3次(适用于阴血不足,肝阳上亢者)。

(2)简便验方

①柏子仁、龙眼肉、五味子各18克。水煎服(适用于心血不足者)。

②人参10克,酸枣仁20克,茯神15克,白芍1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③琥珀粉0.5克,水冲服,日服2次(适用于心虚胆怯者)。

④石菖蒲、朱茯神各10克,远志6克。水煎服(各型均可使用)

(3)饮食疗法

①龙眼肉、鸡血藤各30克,生鸡500克。煮熟后调味食用(适用于心血不足者)。

②朱砂10克,人参30克,远志、石菖蒲各40克,茯苓、柏子仁各20克,黄酒1500毫升。同煮数沸,再浸1周去渣,每服25毫升,日服2~3次(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③茯苓、柏子仁、当归各30克,生地45克,麦冬、龙眼肉各60克,酸枣仁15克,黄酒3000毫升。加工与用法同上(适用于阳虚血少者)。

④朱砂1克,猪心1具。将猪心割数个小口,把朱砂细末装入,加水煮熟后吃肉喝汤。

⑤炒枣仁为细末,每次3克水冲服,日服2~3次(上方适用于各型心悸患者)。

(4)针灸疗法

①体穴:神门、内关、心俞、巨阙、膈俞、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照海。每次取2~3穴针刺,根据病机远用补泻手法或配用艾灸。

②耳穴:心、皮质下、交感、神门、脑点、内分泌。每次取2~3穴针刺,或埋针。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什么,得了心衰的疾病后,我们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当中的调理,不但要有合理的生活习惯,而且还要有充足的睡眠,另外病人要注意自己情绪的变化。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