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面对的人群

2019-11-06 │ 中医养生面对的人群 中医季节养生观

中医养生面面观 看中医如何养生有道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医养生面面观 看中医如何养生有道”,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中医的是许多人所推崇的养生方式,但是多数人其实不知道中医的养生方法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中医的养生观念,供大家了解。


你所不知道的中医养生观念

平衡观

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

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辩证观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很重要,虽然没看见,但是人体的每个细胞都是在运动着的,只有保持经常运动,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才能预防疾病。

预防观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里面记载了 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句话。就是意思人们要注意平时的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来养生,这样能防患于未然。

整体观

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日常生活养生建议

食不过饱

吃饭不要过饱,粗细都吃,荤素相兼。

衣不过暖

穿衣戴帽不要过于暖和,也不可过于单薄,过暖容易感冒,过冷容易受寒。

住不过奢

要随遇而安,居室富丽堂皇易夺心志而变质。

行不过富

身体健康允许,尽量以步代车。如出门必乘车,日久腿脚就要失去灵便。

劳不过累

劳动的强度是有限的,超过负荷量容易造成身体伤害。每日工作8小时,8小时外适当地休闲,劳逸结合很必要。

逸不过安


终日无所事事,会丧失对生活的情趣而心灰意懒,所以即使退休在家,也应勤于动脑,散步聊天、写字作画、下棋看戏等,心情由此舒畅,益于延年增寿。

怒不可暴

有不顺心和烦恼的事,不要生气恼怒。怒则伤肝,伤肝就要发病。要有涵养,乐观处世。

ys630.COm精选阅读

对于 中医养生防病的面面观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养生小漏洞

在日常生活中,健身不一定需要多少投资,也无需太多的时间,只要我们加以留意,便有许多简便易行的方法乃至日常的习惯动作,可以作为良好的健身手段。

中医保健养生食疗 看中医如何养生


我国的中医文化是非常悠久的,而且中医注重的就是养生,那么大家知道中医保健养生食疗方法有哪些吗,保健养生药膳大全是什么呢,保健养生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莲藕

莲藕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医比较注重的一种食物,而且是比较受到中医师的青睐的,也是我们历代医家所比较推崇的哦。

80高寿的清代饮食专家爱吃莲藕,在《随园食单》曾提到,最喜欢嫩藕的爽脆口感。

有的人,则爱在微凉的秋冬季节,来碗润肺安神的莲藕排骨汤。

莲花有多种治疗作用。现代科学分析,莲花根含有大量的铁,具有血液的作用。

丰富的维生素C、抗氧化物、多醣和多酚类则可达到抗癌效果。

以中医来说,生熟藕各具不同效果,莲藕生吃性味甘寒,可清热凉血;煮熟后性味温平,有助健脾胃,《本草纲目》称为“灵根”。

莲藕生食可清热、止血、散瘀,适用于经常口干舌燥和火气大的人。

中国著名五果汁(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藕汁、麦东至组成),是用来清除体热,止渴,除烦滋阴润肺,可以迅速补充体力。

生藕并有清肺止血效果,早期常用来治疗肺结核;且对于经常流鼻血的人,也有止血效果。

时常不明原因流鼻血,直到中医师建议她喝甘蔗汁和莲藕汁,症状才获得改善。

对情绪不稳定、焦虑、失眠或神经紧张,生藕汁也有安神作用。

但生藕有类似收缩血管效果,如有妇女痛经、经期不顺或手脚冰冷的人,不建议经常吃;产后需等恶露排净再用。

莲藕煮熟则有健脾胃功效,很适合老人、小孩补养。

贴心提醒

◎莲藕属淀粉类,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莲藕含高纤,会促进肠蠕动,建议有溃疡、胀气和大肠激躁症的人不要吃多。

2、燕麦

近来当红的健康食品燕麦,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的中医师巫水生,天天当午餐吃。

有“中医大掌柜”称谓的百岁人,每日必有一餐燕麦片,里头混合黑木耳、蘑菇、香菇和芹菜,用来维持血压和血糖稳定。

燕麦含水溶性纤维β聚葡萄糖(葡萄糖聚合物,吃起来黏黏的胶状物质)可增加胆固醇代谢,很适合高血脂的人。

燕麦的营养价值在麸皮上,麸皮含丰富维生素B群,有助胎儿发展,孕妇可以多吃;燕麦的维生素E则可增加记忆力;叶酸、矿物质及铁质,可抗癌、预防贫血并帮助伤口愈合。

燕麦纤维含量高,易有饱足感且帮助排便,不但延缓血糖升高速度,减少脂肪堆积,且热量比米饭、面条低,很适合做为减重食物。

贴心提醒

燕麦属于高纤食物,胀气及对麸质过敏的人不适合吃。

3、黑芝麻

爱运动的人,每天早晨必吃一碗黑芝麻麦片。

黑芝麻在中医里有健脑乌发的养血功效,很适合大量消耗体力的人。

现代科学证实,黑芝麻中含有九成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油酸,是很好的护心食物。

其中芝麻素可预防皮肤癌、降低胆固醇,对肝脏及脑神经具有保健效果。

但专家建议一定要咬破或碾碎吃,不然芝麻素无法被身体消化吸收。

黑芝麻虽养生,但油脂含量不容小觑,2汤匙黑芝麻=1份油脂。专家建议,除冲泡芝麻糊外,也可把黑芝麻加入牛奶和优格中,或是在青菜或饭上撒些芝麻替代油脂沾酱。

黑芝麻容易氧化,买回后要放在冰箱保存,若有油耗味产生,表示已经氧化产生变质,最好丢掉以免吃坏肚子。

贴心提醒

黑芝麻在中医里属发物,有些人吃了会产生疹子或引发旧疾,若有这类体质的人要忌口。

4、白木耳、莲子

白木耳莲子汤含大量胶质并可安定心神,有美白回春功效。

有专家经常相邀朋友学生吃饭,其红润气色总让人羡慕,女儿为他花费三、四个小时炖煮到软烂的银耳莲子汤,功不可没。

白木耳含胶质、多醣体和果胶,可润肠通便、降低胆固醇。

以中医来说,白木耳有润肺生津效果,可缓解秋天的燥咳,所以有“平民燕窝”之称。

莲子健脾胃、清心安神,某专家初来台湾时,遵从中医师嘱咐,每日含糖莲子10枚,生津健胃。

肝病权威专家提到,多喝四神汤可养脾胃固肝气。

四神汤含莲子、芡实、茯苓和山药,可健脾胃、去除体内湿气,是很好的养肝食物。

贴心提醒

莲子属淀粉类,糖尿病患者要适量摄取。另外,胀气、大便干的人,也不要吃太多。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中医养生保健食疗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吧,我们很多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而中医中的养生食疗的方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

春季防病养生 成人腮腺炎患者面面观


导读:春季是疾病高发的季节,腮腺炎就是其中一种,多发于儿童身上,但是近来发现,成人患腮腺炎比例也相当的高,成人患腮腺炎比较严重,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那么如何治疗治疗腮腺炎呢?如何预防腮腺炎?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治疗方法与腮腺炎饮食调理方法。

春季防病养生 成人腮腺炎患者面面观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春季多发,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腮不仅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一般患儿治疗期短、效果较好,而成人患流行性腮腺炎时比较严重,且易出现并发症,应引起家人和自身的高度重视。

成人腮腺炎的特征是什么

主要是发热伴腮腺肿痛。腮肿的特点:通常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颔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

潜伏期多长?病程大概需要多久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腮腺肿胀大多于发病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病程约10~ 14天。

什么时候传染性最强

腮肿前6天至后9天有高度传染性。

常可见哪些并发症

①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②睪丸炎:这种并发症多发生在腮腺肿大后1个星期左右,患者可出现睾丸肿胀,通常为单侧受累。轻度肿大如核桃,明显肿大如鸡蛋大小,疼痛剧烈,阴囊也可有红肿。③胰腺炎:多发生在腮腺肿胀后37天,表现为突然出现体温升高、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痛常很剧烈,腹壁比较紧张,患者不让摸或压。④其他:腮腺炎还可以引起女性患者卵巢炎或乳腺炎,但较少见。

饮食方面注意什么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故应给患者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不要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多喝水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若并发胰腺炎需立即禁食。

发病中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日常如何预防

最有效的是做好隔离或接种疫苗。隔离患者要至腮腺完全消肿为止,同时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患者的居室经常通风换气,这样既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但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惟免疫低下者以及蛋白过敏者。

病愈后是否会复发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治愈后不会复发,极个别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复发。此外临床上见到的反复发作的腮腺炎应认真查明原因,因腮腺炎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细菌引起的腮腺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性腮腺肿大等。

如果并发症治愈,是否留下后遗症

通常并发症治愈后不会遗留后遗症。但如出现听神经受累,可出现永久性耳聋,发病率极低。如双侧睾丸均受累且治愈后出现明显萎缩,极个别可出现不育。

春季成人宝宝谨防腮腺炎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麻疹、腮腺炎是小孩子才会患的病。可最近陕西省传染病院接诊的很多患者却是成年人。医生提醒,随着天气转暖,细菌的繁殖能力也越来越旺盛,成年人也要防小儿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为发病高峰期,患者多是6个月至5岁的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也是春季流行的疾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最近来就诊的麻疹腮腺炎患者基本都是20到30岁的成人,省传染病院(西安市第八医院)一病区许荣放主任介绍说,还有妈妈和宝宝一起患上麻疹、腮腺炎的,一起治疗。

成年人怎么会患上小儿病?许荣放分析说,麻疹、腮腺炎、水痘都有疫苗,一种情况是患者小时候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农村,没有接种疫苗,长大后来到城市打工,由于人口密集,接触病毒的几率加大,因此成年后发病;还有一种情况是小时候接种了疫苗,随着年龄增长,疫苗保护水平在降低,遇上病毒无法抵御,出现发病。但这几种疾病的病毒比较稳定,一般来说感染以后很少再次发病。

中医健康观养生指导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到诊法、辨证,再到养生防治,以及脏象、经络等各种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医学对健康观念的认识而次第展开的。了解中医学的健康观,将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日常保健和调养。

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是指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有自己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还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就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养生防病。

形神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这种理论始终都是建立在客观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首先从生命起源来看,是形俱而神生,即认为先有生命、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形神合一观认为: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其中,形是指躯体、身体,神是指思想、思维。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只有当人的身体与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与促进健康。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绪焦躁、心态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这与中医的形神合一观不谋而合。

正气为本的健康观

中医学中的正气是相对邪气而言的,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虚衰。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能抵抗外邪,免于生病。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当邪气侵袭时,若邪气弱不足以与人体正气相抗衡时,则邪气被正气驱逐、消灭或暂时潜伏在体内,均不会发病;只有当邪气较重而能同正气抗争以引起较强的反应时,人体才出现证候(症状、体征等),即为发病。

阴平阳秘的健康观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分别代表一定属性的物质和功能,如人体内的气为阳,血为阴,兴奋为阳,抑郁为阴。平是正常的意思,秘是固守、固密的意思。阴平阳秘表示阴阳既各自处于正常状态,也具有相互协调、配合关系。阴平阳秘作为人的健康态,体现在生命活动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如酸碱平衡、血糖平衡、代谢平衡等。此外,阴平阳秘还体现在人体活动的一种有序稳态上,这类似于现代科学所指的内稳态。内稳态是指人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如人体的体温、血压、血液内的酸碱度、血糖浓度等均为内稳态所调控,如果我们的身体达到这种稳态的话那就是健康的状态。

中医养生 这些疾病看中医效果更好


我们都知道看病分中医和西医,如今医疗发达,所以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西医来治病,这样更快更方便。事实上,中医治病的优势在如今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些疾病甚至通过中医治疗效果会更好。那么,应该如何通过中医养生?下面一起看看吧。

中医养生

以下的这些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或许能够更好的治疗。别看西医治疗速度快,但有些时候可能只是治标未治本。所以,从根源上治疗我们还是需要通过中医诊断,然后进行调理治疗。

偏头痛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失眠

绝大多数的失眠属于功能性紊乱。往往中医会从气血、阴阳等角度出发,加以辨证的治疗,经过调理后通常患者能够有很不错的改善效果。西医通常会给患者开镇静类的安眠药物,这些药物会形成依赖,只能短期服用。

便秘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面瘫

西医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中医针灸配合理疗效果比较可靠。

颈椎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现如今推拿、按摩等养生方式受到欢迎。很多颈椎病患者也会通过这些理疗形式,配上敷药,来缓解疼痛。但我们还是建议大家治疗应选择正规的中医院,不要去没有资格认证的小诊所。

特发性脱发、斑秃

这类疾病一般病因不明,西医不易治疗。中医从气血不足、脏腑虚损、痰湿瘀热等角度出发辨证治疗,有一定疗效。

原发性痛经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麻辣中医”徐文兵养生有道


徐文兵1966年生于山西大同,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90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赴美讲学。1998年回国后辞去公职,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从事传统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著有《字里藏医》等。

徐文兵经常对人说,你别喝绿茶了,越喝脸越黑,寒气太重;以亚洲人的体质喝牛奶,那就是伤身体。他还强烈抨击某些吃法,对人来说就是只求速死。每周他都在电台中和梁冬一起做一档叫中医太美的节目,普及中医知识。

据说,他是北京诊金最高的中医。找他看病,要提前许久预约不说,单挂号就要400元。有人说,徐文兵,你收这么高的诊金,不是让穷人看不起病吗?他却说,真是搞不懂,为什么有人愿意花十几块挂号,买上百块的药,却不愿意花几百块挂号,只买几十块有效的药。最近他也出了一本书,名叫《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名字有些随大流的俗气,但是内容却集中了他节目的精华。

1、饮食有节。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4、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中医学健康观指导养生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到诊法、辨证,再到养生防治,以及脏象、经络等各种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医学对健康观念的认识而次第展开的。了解中医学的健康观,将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日常保健和调养。

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是指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有自己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还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就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养生防病。

形神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这种理论始终都是建立在客观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首先从生命起源来看,是形俱而神生,即认为先有生命、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形神合一观认为: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其中,形是指躯体、身体,神是指思想、思维。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只有当人的身体与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与促进健康。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绪焦躁、心态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这与中医的形神合一观不谋而合。

阴平阳秘的健康观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分别代表一定属性的物质和功能,如人体内的气为阳,血为阴,兴奋为阳,抑郁为阴。平是正常的意思,秘是固守、固密的意思。阴平阳秘表示阴阳既各自处于正常状态,也具有相互协调、配合关系。阴平阳秘作为人的健康态,体现在生命活动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如酸碱平衡、血糖平衡、代谢平衡等。此外,阴平阳秘还体现在人体活动的一种有序稳态上,这类似于现代科学所指的内稳态。内稳态是指人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如人体的体温、血压、血液内的酸碱度、血糖浓度等均为内稳态所调控,如果我们的身体达到这种稳态的话那就是健康的状态。

正气为本的健康观

中医学中的正气是相对邪气而言的,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虚衰。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能抵抗外邪,免于生病。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当邪气侵袭时,若邪气弱不足以与人体正气相抗衡时,则邪气被正气驱逐、消灭或暂时潜伏在体内,均不会发病;只有当邪气较重而能同正气抗争以引起较强的反应时,人体才出现证候(症状、体征等),即为发病。

从苏轼看中医梳头养生方


本文导读:梳头是中医的一大养生方法,中医认为经常梳头能疏通经络、通畅血脉,预防白发,苏轼也通过梳头的方法让自己身体变得更健康,下面我们从苏轼看中医梳头养生方。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作为一代文豪,他的文学被后代人推崇,苏轼一生坎坷,还没60岁就已经老态龙钟了,后台他接受名医的劝告,每天坚持梳头,这样的养生方法让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下面我们来看看梳头养生方法的介绍。

北宋年间的大文学家苏轼,一生坎坷,特别是当年被贬到广东惠州边远地区后,由于严重的精神创伤和生活骤变,使他形容憔悴,陡见衰老,未满60岁已须发变白、牙根动摇、老态龙钟了。为了健身,他接受一位名医劝告,坚持早晚梳头三四百遍。仅半年多时间,就逐渐从精神压抑和体能衰弱中恢复过来,身健心朗,面色红润,前后判若两人。因此,他在诗中写道: 羽虫见月争翩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大意是:在皎洁的月光下,秋虫翩翩起舞,我站在空旷的轩阁上,散开长发频频梳理,梳得头脑清醒,筋骨越来越强健,头发也长得更茂密。

发宜常梳有道理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遍布人的全身,机体内外从头到脚、脏腑器官的相互联系以及气血的调和,都要依靠这些经络起传导作用。人的气血需由经络而通达整个身体,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入侵、保卫机体各项正常生理功能等。而人的头是 诸阳所会与百脉相通 之处。《黄帝内经》称: 头者,精明之府 ,不但穴位丰富(多达几十个),还是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汇集的重要部位,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 。在人的头顶上布有百会、四神聪、上星,两鬓有太阳、率谷,枕部有风池、哑门、玉枕、翳风,额前有印堂等数十个穴位。用梳子梳头,梳齿在头皮上来回刮动,可使头部众多穴位和经络受到反复摩擦和刺激,能有效地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等效果。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针灸甲乙经》《灵枢 热病》《素问 气穴论》等重要古代医学文献还介绍说:如果长期按摩或刺激百会、风池、玉枕、哑门诸穴,能医治中风、耳鸣、梦游、头疼、头晕、腰背酸痛、神经衰弱、失声耳聋、性功能衰退等疑难杂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头为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皮的适度摩擦和刺激,会在局部产生生物电感应,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和颅内供氧情况,促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不仅使头发得到滋养、柔软亮泽、不易脱落,而且能增强记忆力、聪耳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等。同时,梳头可提高头部神经兴奋性,促进血管扩张,淋巴液回流加快,有助于降低血压,尤其是对脑中风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俗话说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 就是这个道理。梳头是一种积极的按摩活动,还可增加脑细胞的营养供给,能起到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的作用,对促进健康长寿大有好处。临睡前适当梳抓头皮至微微发热,可以很好地松弛神经,改善现代人因生活节奏快及工作紧张造成的睡眠不良,有利提高睡眠质量。有学者甚至认为:女人之所以比男人寿命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经常梳头之故。可见,古语云 发宜常梳 是很有道理的。

常梳头强身祛病

三国魏末时期的玄学家嵇康在《养生论》则说: 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也就是告诉人们,在春季三个月里,每天清晨起来,应养成梳理头发的习惯,有利健体养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春天梳头?这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张开,循环系统功能加强,机体新陈代谢旺盛,组织骨骼生长迅速。故而人们在春天养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须顺应天时和人体的生理,一定要使肢体舒展,调和气血,疏通经脉,以增强身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春天梳头正是符合春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和疏利气血,当然也能壮健身体了。

此外,梳头对一些神经性或精神性的慢性疾病也有良好的作用。如患偏头痛,用梳子反复梳头,并轻轻叩打头皮3~5分钟,症状可得到缓解;要是有神经衰弱或失眠,以及思考过度而引起神经性头痛的人,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每次用梳子梳3~5分钟,再用梳子刮几下头皮,使之有酸胀感,就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梳子梳头还可以治三叉神经痛:每天晨起后和睡觉前,从前额过头顶梳至后颈部,开始时每分钟梳25次左右,5分钟后逐渐加快速度,但用力要均匀,不能过猛,以免伤着头皮,每次梳10分钟,疼痛可逐渐减轻。若是梳头与气功相结合,健身效果则更好。方法是:早、中、晚到室外空气新鲜的地方,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略屈,头正直,两眼平视,舌抵上腭,全身放松,两掌心轻按前额,向下经鼻、嘴擦至下颌,再转向后颈部,往上擦过头顶,回到前额,共做36次。接着用梳子自前发际经头顶向后至颈,再从后颈部经头顶至前发际,反复轻梳头皮;然后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经头顶向各自相反方向(即右、左耳)进行梳理;最后用梳子从两鬓发际(可两个梳子同时进行),经两耳上部梳至后颈部,也各做36次。

总之,勤于梳头(尤其在春天)确实对身心健康有很多好处,但平时许多人却苦于没有充足时间来进行。其实,大家每天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时间来完成梳头健身:1、在劳作一天之后,尤其是每晚睡眠之前,利用5~10分钟,梳一梳头(以头表能产生微热最好),既可放松神经、消除疲劳,又能安然入睡、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2、在早晨起床后,同样用5~10分钟,梳一梳头,既可使精神焕发,又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一天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去。

小贴士:


市场上梳子的类型多种多样,用什么梳子对健康最有益呢?按照梳子的材质,常见的梳子可分为角梳、檀木梳、桃木梳、塑料梳及钢梳等。专家推荐角梳和桃木梳,既方便实用,又无静电产生。尤其是角梳,通常为天然牛角制成,是比较理想的养发梳子。平时喜欢香气芬芳、造型美观的人,可考虑选用檀木梳。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塑料梳子和钢梳,因它们在梳发时容易产生静电,会损伤头发。同时,梳齿不宜过密(刺激效果差),更不能过尖,以防梳头时不慎伤及头皮。

还要注意的是,日常用的梳子要勤洗,以保持清洁卫生。不然的话,污垢留在梳子上时间一久,容易生长细菌,甚至会成为某些头皮病的传染媒介。梳子洗法很简单:先在肥皂水里浸上十分钟,然后用旧牙刷擦洗梳齿;洗过再用流动自来水冲干净,然后插在筒子里或杯子中,最好放到通风处及时晾干。如果发现梳齿弯曲不直,应当另换一把。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梳头养生的方法,每天早晚坚持梳头对养生十分有益,当然梳头也有度,过度梳头还是会损害头皮健康的,同时梳子的选择也很重要。

中医养生面诊知识有哪些呢


有的疾病是可以通过面色来进行表现的,而且可以通过面色的一些特点进行诊断,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看看面色的颜色,如果感觉颜色不是那么正常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的,这样才能够预防身体纪斌搞得发生的,那么中医养生面诊知识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几种面色知识。

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富有光泽。

不论是红黄隐隐、红白隐隐,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面色明润含蓄、富有光泽,那就是健康的面色。红色是透着白色或者黄色隐隐约约的透显出来的。

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种属于特的特有肤色,我们会说:这个人真白,或这个人真黑。这说的是这个人本身的颜色,也就是主色,与生俱来的颜色。

还有一种颜色,是因为出现了某些疾病或身体症状才会出现的颜色,譬如,老年人多面色比较憔悴苍白、医院住院的病人尤其是肾脏病人,都面色乌黑,这种颜色叫做客色。

备注:面色诊断,不能单凭颜色武断的做定论,需要跟客户的身体状况想结合,因为初学的人,很难分清客户的主色跟客色的关系。也就不能准确的进行诊断。但,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一个人的时候,这个是比较准确的,可以多跟客户询问,了解的情况多了,自然也就诊断的准确了。

因为面色通常与其他疾病相连,这里不做处方搭配建议,此章内容,供大家参考,可以利用此章节内容,更多的跟客户沟通,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中医养生看中的就是面色变化,特别是对于面诊知识一定要详细的了解一下,面色知识有很多,只有知道什么样的面色才是正常的,一旦感觉哪里不对劲了,就需要重视起来,正确的掌握一些中医养生的面诊知识,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养生,从而预防身体疾病。

中医美容小偏方 看中医如何美容


中医美容在现代的社会里,不是有很多人能够接受的了的。但是,中医美容的效果着实是不错的。所以,今天小编在这里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用中医美容的偏方,看看如何用中医进行美容,赶紧来看看吧!

(一)滋润五脏,补益气血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人体脏腑器官、四肢九窍、皮毛盘骨均是以五脏为中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脏气血盛衰,直接关系到面容的荣枯五脏通过经络、阳气阴血及津液的运送和散布达体箐,以滋补润养皮肤,抗御外邪侵袭,从而保持面部润泽,容貌不枯气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气血对人体各脏腋组织起着温煦、防御、营养、滋润作用,以维持各器官的正常性理功能,气血旺盛表现在面色红活,肌肉丰满,皮肤、毛发润泽等。

可以说,五脏强盛,是整体美容的保证,气血充盈,是整体美容的物质基础,故中医美容学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过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壮,容颜长驻。

(二)疏通经络,活血行瘀

经络广布人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均由经络系统支行到全身每个部位,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肌肤皮毛得不到濡养,则可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而影响美容,如痤疮、雀斑、酒渣鼻、黄褐斑、瘢痕等都是与气血失和、瘀血阴滞有关,故中医美容方法中,无论内服、外用或针灸、按摩、气菌等均要遵循疏经通络,活血行瘀的原则,以求得到较好的美容效果。

(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皮毛颜面与外界接触最为密切,外邪入侵人体首先殃及皮毛。中医认为外感邪气首推六淫。

六淫之中以风邪、热邪对美容损害最大,且易化毒人血,使血分炽热,导致许多损容疾病的发生,因此,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是中医美容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四)消肿散结,燥湿止痒

某些有损美容的疾病,如痤疮、酒渣鼻等,多因风热湿毒所致,往往局部又肿又痒,时重时轻,且缠绵不愈。

因此,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同时,党政军应适当配入消肿散热,燥湿止痒之品,如蛇床子、夏枯草、贝母、地肤子等。

(五)嫩肤增白,美颜减皱

皮肤白皙,红润有泽,富有弹性不仅是健康的樗,更是美的魅力所在。

中医美容除了通过益气补血,调理阴阳,活血通络等方法达到增白嫩肤,悦泽容颜的目的餐,常可在一些美容方中加入直接滋养肌肤,增白除皱之药品,如杏仁、桃仁、鸡蛋清、玉容粉、红玉膜等。

(六)舒肝解郁,理气和解

有些头面疾病,如白癜风、黄褐斑、头发早白等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气血失和所致。故治疗时多选取用柴胡疏肝散,消遥丸等疏肝理气之方。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很多人都对这里推荐的几种偏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如果你还在用化妆品进行美容的话,完全可以尝试用一下这里推荐的几种偏方。最后祝你越来越美丽哦!

体质分九种 中医养生各有道


平和质

该体质人群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平时患病少。

养生法: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气虚质

该体质人群声音低弱,易感气不够用,易累,容易感冒,发病后难以痊愈。

养生法:宜食益气健脾的食物。平时注意保暖。可做一些柔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阳虚质

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喜静,易大便稀溏。

养生法: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出汗过多,运动时要避风寒。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

阴虚质

体形多瘦长,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易失眠,性情急躁,舌质偏红,苔少。

儒道思想怎么看中医养生文化


如今,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最关注的是健康,是养生。你或走进书店,或打开电视,或与人交谈,各种各样的养生知识扑面而来。由此可见,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

寻根溯源,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儒道两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在构筑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医、中国人与中国社会。

目前,这股传统养生新旋风的掀起,深刻说明儒道智慧不仅符合现代社会人的生命之所需,而且在科学养生方面更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催生整体观念

现在,我们说得最多的词是和谐,这正是《周易》的核心思想。它把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天地人之道,即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天道推知人事,从自然发展中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效法自然,并寻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术。

基于这种和谐思想,中医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作为中医养生文化开山之作的《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应该与自然、与万物同生共存,和平共处。人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饮食起居、工作运动,并随着四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调整。那么,顺其自然、融入自然,可以少生疾病、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制约和报应,将会引起疾病,损害机体。

中医的经络养生,把人的脏腑经络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时节养生以及中医饮食养生和中医情志养生,也是儒道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调节优势。如孩子脾胃弱,不能多吃冰淇淋,老人肠胃功能差,晚上应该多喝粥。按此自然规律养生,同时,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也就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有了病,中医不是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注重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用针灸、按摩、贴敷、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以及天然药物养心神,补气血,调脾胃,使五脏六腑处在和谐、顺畅、平衡之中,病的症状自然而然就缓解了,消失了。

化干戈为玉帛。中医提出的与病毒共存、与肿瘤共舞等观点,不仅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顺应自然、注重整体和谐的重要性。

阴阳学说孕育辨证论治

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不仅把宇宙、社会、人类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是阴阳规律支配的一个系统。这两两相对的事物,行为必然相反,会出现摩擦、矛盾、冲突、对抗等状况。同时,阴阳有相互消长、互根、转化、对立的特点,不同的方法,会向不同的方面转化、发展、变化。人类可根据这个规律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阴阳是《黄帝内经》的基本学说之一,认为自然界有阴阳,人本身也有阴阳。有知道者,发于阴阳。人之所以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是因为体内阴阳失衡所造成的。解决此类问题,辨证论治是其治疗大法。

中医治病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因人、因时、因地、因病不同而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诊治、调摄,如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等,目的是使阴阳适中、适度、处于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否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养生也同样。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加上环境、遗传、年龄、性别、体质等差异,给予 审因施养、辨体施养和辨证施食。

我们只要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寻求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和保健方法。比如说,脾胃虚寒之人,应多食性味辛辣的葱、姜、蒜、胡椒等;脾胃虚弱之人,应多食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胃热素盛之人,宜食梨、藕、蜂蜜、甘蔗等;气机阻滞之人,吃些萝卜、佛手、金橘等。选择可食之物是如此,选择运动以及其他养生之道,也是如此。

以人为本引出治未病思想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突出生命的价值,由此提出以人为本、贵生重养的观点,说明既要重视肉体生命,也要重视精神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的定义,与其不谋而合。

道家以和、以啬、保精、爱气、守神等养生主张,追求精神生活的养生之道直接影响了中医。《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既是对以人为本的诠释,也突出了中医对生命的关爱情结。

未病先防,未雨绸缪。从生理层面看,防患于未然的养生理念已深入民心。春节前家家户户扫房子,春天开窗通气,端午插艾叶,重阳登高以及对葱姜蒜、醋酒茶等的运用等,足以说明人们在饮食、卫生防疫、锻炼等多方面的重视程度。病后对补养、锻炼、劳动量的限制、饮食禁忌等,强调既病防变、愈后慎保养,防复发,也是中医康复养生的见证。

在一切的养生之道中,心理健康是最为重要的。仁者多寿的儒家思想,就是要求外无贪,内虚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而养身。道家则以淡然无为和恬淡虚无达到修身养性,保存生命。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说明心主宰全身,心理健康有利于人体各生理机能的健康。这其中,贪婪是人生大敌,心理平衡是长寿秘诀告诫人们年轻时不要相互争斗,中年时不要感情用事,老年时不要贪财,平时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摄,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安静、平和之中,才能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