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健康养生五

2021-08-14 │ 饮食健康养生五 五谷健康养生

中医“五劳”要当心 解“五劳”健康养生习惯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医“五劳”要当心 解“五劳”健康养生习惯”,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我们都知道如果长时间的处于疲劳的状态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的,那么对于我们身体疲劳应该怎么做呢?中医上面讲的五劳就是我们疲劳情况的反正,那么中医又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五劳的情况非常常见,如果我们不好好的调理的话就会出现身体状况下降的,不利于健康的。

中医“五劳”要当心

久视伤血

中医讲,肝主藏血,开窍于两目,肝得血而目能视。反之,如果用眼过度,长久视物(如棋盘、电视、书籍等),就会损伤肝目,使体内精血减少,从而出现视物不清、眩晕等不适。

因此老年人好看书看报约三十分钟就要适当休息,远眺或按摩眼部可大大缓解眼部的疲劳,也可防止眩晕的出现。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就要多吃些补血、补脑的食物,如桂圆、黑豆、莴笋、红枣、花生、核桃、枸杞等。

尤其是每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们更好好好的调理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养好肝的,久视伤肝的情况要不得的。

久卧伤气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中医讲“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气滞血瘀、气血亏虚。

因此,正常的卧床休息或睡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体内气血充盈、精力旺盛,但是,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长,缺乏适当的外出行走、锻炼,就会使气血衰退,五脏元真之气循环受损,进而造成身体懒散、精力不济的状况。

因而,我们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睡眠的习惯。当然,对于久病卧床的老人,就应当多吃些补气的食物,如人参、太子参、蜂王浆、桃等。

久坐伤肉

人体中皮、肉、筋、骨、脉各有所主,其中,脾主肌肉四肢,如果久坐而不活动,会使脾脏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许多人在久坐后会感觉身体困倦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如果你经常加班在办公室久坐的话,好多吃一些莲子、山药、薏苡仁等食物,安坐三四十分钟后起来走动走动更好。

久立伤骨

许多老年人在长久站立后,会感觉骨关节疼痛。他们对久立的危害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也就是说,骨骼由肾脏主管,长久站立不仅会使骨骼的运动、屈伸功能产生障碍,出现关节疼痛、变形、骨折,还会造成肾脏的损伤。中医说“缺啥补啥”,因此可多吃些排骨,喝点儿骨头汤。

久行伤筋

中医讲,肝主筋,其华在爪。意思是说,筋附于骨节,营养来源于肝脏。由于筋的收缩舒张,全身的肌肉关节活动自如。如果长时间行走,就会使筋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进而损伤筋骨及肝脏。因此久行后可多吃些鸡肉、鸭血、菠菜等补一补。

ys630.COm精选阅读

好习惯胜进补 冬季必学“五劳”养生法


导读:中医养生建立在人们的平常生活习惯之上,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五劳更是要求我们日常要养成好的习惯。很多人都会问什么是五劳?如何做好五劳养生?预防五劳又要注意什么?除了五劳之外,中医养生还应该注意哪些情志上的事呢?


男性冬季养生

好习惯胜进补 冬季必学五劳养生法

自古中医就有五劳所伤的说法,也就是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只要合理安排五劳,并养成良好习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

以卧养气

冬季睡眠讲究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护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是多养阴气,待日出而作。使人体阴平阳秘,以防外感并发他病,或引发宿疾咳喘。

冬季睡眠还要注意封藏,做到暮卧不覆首,以利呼吸通畅,以防鼾证;卧勿大语,损人气力,以防散神耗气,影响睡眠与精力。由此可见,冬季睡眠养生重保暖。减少慢性疾病的发作。注意身暖头凉,睡眠才安。

漫长的冬季寒凝大地,人们外出机会减少。许多人不自觉地贪睡。有的因旧病复发而出现睡眠障碍。眼见万物凋零,易触景生情,产生抑郁情绪适当增加室外活动、散散步、多晒太阳都是消除冬季郁闷、增强活力的良药。

同时也应注意饮食调适。冬季的饮食宜用熟食,忌生冷黏腻。以防内受风寒,出现胃脘饱胀、大便稀薄,进而影响睡眠。桂圆莲子汤、莲子芡实汤等。最适宜冬季食疗调养睡眠。

以坐养神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坐姿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

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立养骨

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适当的站立还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适当休息,使全身舒适。立姿对人的活动与精神状态都有重要影响。

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以看养血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以行养筋

冬季寒冷,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逐渐盛极。而正午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一天中相对较旺盛的状态,此时在阳光下散步,也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老年人如果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预防五劳症状 让你更健康

五劳就是指《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视伤血是指长时间使用眼睛的人容易近视或某种眼病。中医认为形诸外必本于内,所以眼睛的损害并不单纯是眼睛有病。如果老年人习惯于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看书读报,而且又不配合适当的休息与活动,或没有得到睡眠等因素的调节,久而久之,则会出现面白无华或自觉头晕目眩,两眼干涩,视物不清等血虚症。

久卧伤气

久卧伤气是指人长时间卧床,老躺着不动,会导致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引起气的散乱,得不到凝聚,久之则气散,无力化神,则人的精神更是萎靡不振,神疲乏力,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坐伤肉是指人长时间坐着不动,会损伤人体的颈、腰等部位的肌肉组织,引起局部疲劳。由于人体呈坐姿时,颈、腰等部位的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身体平衡,如果久坐的话,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则颈、腰等局部肌肉必然疲劳。再者,人体呈坐姿时,被身体压迫的肌肉以及位于心脏下的肢体,由于体位的关系,其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会影响肌肉等组织的代谢活动,长此以往,肌肉的功能便会出现退化,并且可能会出现肌肉组织的萎缩现象,所以说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立伤骨是指人如果老站着不动,骨骼就会因长时间支撑身体而劳损。一般来说,适当站立有利于增大骨骼密度,增强骨骼硬度。如果人体没有一定的站立活动,骨骼得不到支撑力量的剌激,反而会导致骨质疏松。但长时间站立会导致支撑骨骼的肌肉疲劳,引起骨或骨关节的发育畸形和活动障碍,所以说久坐伤骨。

该怎么利用“五劳”来养生


以坐养神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毛发光泽度增加、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等,有防病、延年的良好作用。坐姿可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和身体状况而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立养骨

适当的站立,可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的缩张运动,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适当的站立还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适当休息,使全身舒适。立姿对老年人的活动与精神状态都有重要影响。老年人在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老年人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以看养血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另外还应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膳食的营养搭配,保持气血充足。

以卧养气

卧姿一般以向右侧卧、双腿微弯为最合理。因为这种双腿微屈、脊椎向前弯的姿势,可使全身自然放松,此时心脏不致受压,有利于心脏泵血,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大有益处。老年人有效睡眠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床上休息的时间则长得多。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注意卫生,经常翻身,以防发生褥疮。老年人的床不宜太软,以硬板床加较软而厚的褥垫为宜。

以行养筋

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一般地说,年纪越大,行走的速度应当越慢,持续的时间应当越短,但年纪再大也应坚持每天走动走动。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若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什么是中医“五劳七伤”


中医认为,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中医药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疲劳问题,中医称疲劳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认为疲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有以劳倦,形气衰少。虚指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精气夺则虚。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情况,疲劳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等,疲劳既可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是很多疾病中出现的某一个症状。因此,长久的疲劳既是一些疾患的原因,其本身也可能是某种疾患的一种情况,换言之,疲劳可能蕴藏着某种疾患。

疲劳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将疲劳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1、五劳

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对体力性疲劳归纳为五劳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用眼会引起视疲劳;过分懒散会使精神不振;坐的时间太长或是保持静态的时间太长而不运动,肌肉就会松软而不坚实;持续站立、行走而得不到休息,就会引起筋骨肌肉疲乏、酸软。

2、六极

六极指疲劳引起的六种较为严重的机体病理变化,包括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严用和《济生方论五劳六极证治》称:盖劳力谋虑成肝劳,应乎筋极;曲运神机成心劳,应乎脉极;意外过思成脾劳,应乎肉极;预事而忧成肺劳,应乎气极;持志节成肾劳,应乎骨极。

3、七伤

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

发生过程

中医认为疲劳损害身体是按以下过程进行变化的: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积劳成疾。过劳、情志、外邪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引起的疲劳,多以肝、脾、肾三脏的损伤为主。肝主疏泄,有疏通气血、条达情绪的作用。肝郁气滞则引起脾胃失和。脾主运化,主肌肉,脾运失常则不能生化营养精微物质,可使肌肉四肢无力。肝主筋,肝的精气衰则筋不能动。肾藏精,主骨,肾气伤则精力不济,筋骨酸软,未老先衰,特别易引起性功能阻碍。

1、劳伤肌筋专家说: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疲极。从事体力劳动过度,容易劳损肌肉筋骨,肝主筋,间接地影响肝气,使气机郁滞,脾气虚,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精神疲乏。

2、忧思伤脾《灵枢大惑论》认为过度用脑会引起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情绪变化无常,则易损及脾胃功能,使水谷精华失运,中气升降失常,食欲差。

宋代李杲在《脾胃论》中也说:少气,不足以息,倦怠无力,默默不语,寝不寐,食不知味,恶热,动则烦扰

3、精气劳损 肾藏精,房事太过,肾气受损,则出现腰膝酸软,遗精。

4、疾病引发中医对疾病导致的疲劳也有认识,《黄帝内经》认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肾所生病,嗜卧。

总之,由长期疲劳而演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个多组织器官虚损、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由多种原因引起,仅靠单一的治法难以奏效,中医药介入疲劳的调养,独具优势。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中医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合理组织训练和劳动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重要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恰当安排工间暂歇和工间休息。其他措施如改善训练或劳动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宣传训练、劳动、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加强医学监督,改善伙食,搞好卫生保障。

“五劳七伤” 中医话疲劳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疲劳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个别器官疲劳,常发生在仅需个别器官或肢体参与的紧张作业,如打键盘等。

②全身性疲劳,繁重体力劳动所致,常有特殊的感觉与行为,如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疲乏和嗜睡等。

③智力性疲劳,持续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引起,其特点为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嗜睡或失眠、易激动、肌肉松弛。

④技术性疲劳,多见于脑体并重,且神经精神相当紧张的作业,如驾驶。疲劳还可以分为精神疲劳和神经疲劳,也可分为肌肉的、代谢的、情感的、环绕的疲劳以及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还有所谓心脏疲劳、视疲劳等。

中医学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人身体的疲劳现象,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称谓。如:疲乏、无力、倦怠、脱力、解亦、五劳、七绝等等。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情况,疲劳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等,疲劳既可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是很多疾病中出现的某一个症状。因此,长久的疲劳既是一些疾患的原因,其本身也可能是某种疾患的一种情况,换言之,疲劳可能蕴藏着某种疾患。

疲劳如长期得不到完全恢复,如频繁的过度紧张训练、不适当的提高训练要求和劳逸安排不当等,使大脑皮层机能受到破坏,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发生异常变化,从而使疲劳转入过度疲劳,即从心理状态转入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训练成绩下降、食欲不良、体重减轻、困倦而失眠、头昏脑胀,久之则可引起神经衰弱、安静时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脏扩大、病理杂音等。

中医认为,疲劳现象的出现,与五脏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如四肢无力多与脾胃有关,腰酸腿软多与肾脏有关,气力不足多与肺脏有关,头脑不清多与心脏有关,不耐疲劳多与肝脏有关。同时,中医又认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全赖于元气,元气禀赋于先天而滋养于后天,是人体能量的源泉,与不同的脏器结合就产生不同的功用,所以元气虚弱,就会使人体的各个功能处于低迷抑制状态,也就构成了产生疲劳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人之初元气来自于父母之精,既生以后,主要来自于饮食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同时还要借助自然界的清气(氧气),而水谷精微的化生主要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在这里,脾胃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转输、提供造血原料、参与水液代谢等多方面,因此,古人把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壮则元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耳聪目明,精力旺盛,防病抗病能力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合理组织训练和劳动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重要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恰当安排工间暂歇和工间休息。其他措施如改善训练或劳动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宣传训练、劳动、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加强医学监督,改善伙食,搞好卫生保障。

中医药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疲劳问题,现在仅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

概念及致病因素 中医称疲劳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认为疲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有以劳倦,形气衰少。虚指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精气夺则虚。

疲劳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论虚损病源》中分析到: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或劳于名利或劳于色欲或劳于疾病。但最常见的原由还是过劳,即过度劳累。《济生方诸虚门》认为:五劳六伤之证多由不能摄生,始于过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劳伤是因为不能保养好身体,过度消耗体能引起的。

分类:中医将疲劳分为五劳、六极、七伤

1.五劳

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素问宣明五气篇》对体力性疲劳归纳为五劳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用眼会引起视疲劳;过分懒散会使精神不振;坐的时间太长或是保持静态的时间太长而不运动,肌肉就会松软而不坚实;持续站立、行走而得不到休息,就会引起筋骨肌肉疲乏、酸软。

2.六极

六极指疲劳引起的六种较为严重的机体病理变化,包括筋极、脉极、肉极、气极、骨极、精极。严用和《济生方论五劳六极证治》称:盖劳力谋虑成肝劳,应乎筋极;曲运神机成心劳,应乎脉极;意外过思成脾劳,应乎肉极;预事而忧成肺劳,应乎气极;持志节成肾劳,应乎骨极。

3.七伤

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

发生过程 中医认为疲劳损害身体是按以下过程进行变化的: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积劳成疾。过劳、情志、外邪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引起的疲劳,多以肝、脾、肾三脏的损伤为主。肝主疏泄,有疏通气血、条达情绪的作用。肝郁气滞则引起脾胃失和。脾主运化,主肌肉,脾运失常则不能生化营养精微物质,可使肌肉四肢无力。肝主筋,肝的精气衰则筋不能动。肾藏精,主骨,肾气伤则精力不济,筋骨酸软,未老先衰,特别易引起性功能阻碍。

1.劳伤肌筋 张介宾说: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疲极。从事体力劳动过度,容易劳损肌肉筋骨,肝主筋,间接地影响肝气,使气机郁滞,脾气虚,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精神疲乏。

2.忧思伤脾 《灵枢大惑论》认为过度用脑会引起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情绪变化无常,则易损及脾胃功能,使水谷精华失运,中气升降失常,食欲差。

宋代李杲在《脾胃论》中也说:少气,不足以息,倦怠无力,默默不语,寝不寐,食不知味,恶热,动则烦扰

3.精气劳损 肾藏精,房事太过,肾气受损,则出现腰膝酸软,遗精。

4.疾病引发 中医对疾病导致的疲劳也有认识,《黄帝内经》认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肾所生病,嗜卧。

总之,由长期疲劳而演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个多组织器官虚损、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由多种原因引起,仅靠单一的治法难以奏效,中医药介入疲劳的调养,独具优势。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中医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养生:如何避免“房劳”发生


一要高度重视房事过度对健康的严重损害。

所谓房事过度,即指纵欲。常言道:“纵欲摧人老”、“房劳促短命”,这些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寓有科 学道理。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恣意情欲,则命同朝霞也”。据现代研究认为,性生活过度,会导致内分 泌失调,免疫防御功能减退,对各种疾病抵抗力减弱,致使代谢功能反常,易引起各种疾病,肿瘤发病率增高。

所以,古人说:“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设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或贵族大臣,妻妾 成群,生活放荡糜烂,虽然他们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到头来多是恶病缠身,过早夭折。

目前,一些青年 人盲目追求所谓“性的解放”,放纵性生活,甚至性生活紊乱,这都是极为有害的。”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节制 房劳,这是由于他们的肾精已经亏少,再“纵欲贪欢”,肾精耗竭,则促其衰亡。因此,中医养生学主张节欲保 精,保得一分,多延一分寿命。

二是掌握避免“房劳”发生的具体措施。

避免房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应当从青年时就开始做起,直至老年,始终如一。

首先,要行房有度。度,就是适度,即不能恣其情欲,漫无节制。不少养生家都主张成年之后当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渐减少,至老年宜断欲。如《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 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不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对书中所述的入房次 数,历代养生家多持赞同态度,不过有人主张“其人弱者,更宜慎之”。由于年龄不同,精力和性的要求有差 异,因此,不能超脱年龄和实际精力而恣意行事,否则就易戕伐身体、折人寿命。  

其次,要合房有术。从医学和养生角度来讲,夫妻合房要讲究适当的方法。在这方面,过去一直被视为禁 区,搞得神秘莫测,稍作议论被视为淫乱。

其实,夫妻间行房事,顺应自然,合乎法规,讲究科学的方法,既能 使双方得到性的满足,增进感情,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彼此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在竹简《天下至道谈》中,明 确提出夫妇性生活应与气功导引结合起来,以收积气全神、延年益寿之效。其中一段谈到:“气有八益,有七 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竭,阴气不 用,涕泣俱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抵其病,用八益以补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不衰。”意思是说,夫妻 性生活应做到八种有益的保持精气的导引动作,而避免七种有害的动作。如果不按这么做,则四十岁时精气已耗 损一半,五十岁生活起居已感衰弱,六十岁耳不聪,七十岁体质虚损已极,阳痿、涕泪难自控。如果做好八益, 避免七损,可使壮年人抗衰延年,老年人亦可恢复健康。八益是与气功导引相接合的两接方法。

其主要精神 是:导引精气,使阴液分泌、掌握适当时机、阴阳协调,积聚气血、保持精气充盈,防止阳痿等。七损是七种有 损身体健康的两接活动。其主要精神是:闭精难出、过急、过久汗出伤津、精气短竭,阳痿强用,交合时心 烦躁郁、精血耗绝,交合过频、耗费精气等,如此等等,皆可引起废损之病。

避免房劳的主要措施还有一些,如晚婚少育等,但关键是上述几条。在这里,我们再重复一句:为了您和您 的后代健康,一定要避免“房劳”!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