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一天。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会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而中医学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夏季养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养心神。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的郁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调畅、心神和缓。夏季自然界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爱的景色在户外,应该多到室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美景。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则伤心,就会损伤心气,秋冬季节容易患病。夏季养神,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二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宜清静养神,静心宁神,摒除杂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
少汗养心。夏季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调畅。如不顾养护,因天气炎热,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均水谷精微。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过多,不仅容易耗津伤血,而且也能伤及阳气,导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在起居饮食上,夏季昼长夜短,人们顺应自然,应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会略显不足。同时白天天气炎热,体力消耗较大。午睡格外重要,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午睡要在餐后半小时开始,睡眠时间以半小时为宜。夜间失眠者,不宜午睡。饮食宜温和、苦而清淡、饮食有节。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季饮食宜温。过于辛热,助阳生热,耗伤气津。过于寒凉,助湿生痰,困脾伤阳。苦味入心,清解暑热降心火。清淡饮食可促进食欲,利于消化。
药茶宁心。结合夏季气候特点与个人体质情况,可适当选用中药泡服,调整阴阳平衡。对素体虚弱、热伤气津而神疲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可选用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对于肝火偏盛而烦躁、目红、眼花、头痛、头昏、口苦口干者,可用菊花10朵、决明子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对于心火上炎而出现心烦、口渴、睡眠不实、口腔溃疡等症者,可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的作用。
在夏季注重养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合理使用空调。一般来说,室内外温差不能过大,好在5摄氏度之内,否则容易感冒。使用空调时间过长,腠理闭合,汗液排出不畅,影响正常代谢。汗后不宜马上吹空调,因为古人讲汗后当风。睡眠时尽量不用空调,受凉后容易感冒或腹泻。
无论在哪个季节,养生都是很重要的,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人们常常会感到身心不宁和心心烦气躁,这多半是因气候因素所致,炎热的天气使得人们陷入一种“病态”的亚健康状态中,因此在夏季里养生,讲究的是养心,养生重点也应放在养心这一点上。那么,夏季养心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1.饮食养心
夏季养心可以从饮食上做起。因为夏季容易心气旺,出汗多,伤气阴,所以夏季养心在饮食上不宜过于油腻,反而可以食用清淡少油的食物。如是食用谷物、豆类、蔬菜等。另外,中医认为苦味入心,夏季多吃苦菜也是不失为养心方法,如苦瓜、苦苣、莴苣等。
2.运动养心
在夏天,很多人由于气候因素而疏于运动,其实在中医看来心主汗液,汗为心之液,所以夏季大量出汗容易加重心气不足现象。但是完全的不运动反而会伤心气。所以,夏季晚上的运动要适可而止,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如可以选择瑜伽、散步、打太极等运动方式。
3.静养心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静心打坐以修身养性的说法,而在《医钞类编》中也有提到“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情绪起伏,也是夏季养心的一种方法。而且,情绪稳定,还有助于内分泌平衡,血压稳定,避免诱发心脏疾病。另外,夏季晚上过于激动也不利于入睡和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以上就是有关“夏季如何养心”的详细介绍了,相信大家在看过后都知道应该如何养心了吧!由于夏季是最湿热的季节,因此在养生方面的禁忌也比其他季节要更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度饱食,以免加重肠胃笑话的负担,此外,还应避免愤怒,以免急火攻心,不利于自身健康。
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都可通过养护阳气、祛除湿邪来防治。因此,培养阳气可有效增强抵抗力。
少食冷饮: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食冷饮等寒性食物,这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夏季要少吃冷饮;应以喝温开水为宜;多吃温补食物,如红枣、枸杞、当归等。
适当运动:夏季外界阳气最旺,应多到户外活动,可补充身体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不宜运动过度,出门应做到防晒。走路可固护阳气。
保暖避寒:夏季,使用空调和风扇的人越来越多,这要会使寒气从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的入侵。
按摩涌泉穴: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在空闲时经常按摩涌泉穴。
导读:立春节气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了。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立春在2月4日至2月17日那么要如何做好立春前后的养生保健呢?
起居: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来。故在此时,保健养生应防风御寒。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春风于温暖之中暗藏杀机,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春节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有效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多看喜剧
春天肝气生发,肝在情绪主怒,所以很多女士会在近期出现火气渐长,爆发指数增加,应注意调控情绪,多听笑话,多看喜剧,保持情绪通畅,让今年有一个好的开头,并顺势保持下去。
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绳等,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使之获得更多氧气,以使脑组织得到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从而使脑组织能适应季节性血液循环的变化。故运动切忌过分活动,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有悖于春夏养阳之旨。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夏季养生要注意下面的重要原则。
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炎炎的夏日,带给人烦躁的心情。夏季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些护心的食物,如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桃子、黄瓜、西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夏季养生大家应该多吃这四种养心瓜果。
西瓜:除烦止渴、清热解暑。适用于热盛伤津、暑热烦渴、小便不利、喉痹、口疮等症。
黄瓜:皮绿汁多脆嫩鲜美,含水量约为97%,是生津解渴的佳品。鲜黄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除湿、滑肠、镇痛也有明显效果,夏季便秘者宜多吃。
桃子: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适用于烦渴、血淤、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胀满等症。每日午、晚饭后食用两个。
苦瓜:苦瓜味甘苦性寒,老瓜逐渐变黄红色,味甘性平。它能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工作劳累的人可以多吃些。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