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保健养生

2022-02-10 │ 艾灸保健养生 艾灸养生保健

不要把艾灸就当成保健养生,其实是拔除病根!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您是否正在关注养生保健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不要把艾灸就当成保健养生,其实是拔除病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人世间的疾病千奇百怪,常见病就有几百种,而真正能说清病因的疾病却寥寥无几。中医里有一句精华叫“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了产生疾病的本源,那么不管它如何变化多端,如何纷繁复杂,皆是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控之中。

艾灸疗法是通过给身体一定部位强制性的输入热能,临时提高人体局部温度,从而使人体局部增强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达到疗养局部影响全身的作用。

艾草是百草之王是纯阳之物,对风、湿、火、寒、燥、所引发的疾病都有去除的效果。艾灸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达到养生调病影响全身的目的。

也可以说艾灸养生其实是拔除病根,延年益寿!

01

艾灸病变部位皮肤,短时间提高艾灸点周边及深层温度。可杀灭局部病菌,使局部堆积的垃圾在高温下发生形态变化,容易排出。

高温也能提高生物酶对垃圾的分解、合成,易于排出。高温也加速了局部的血液和体液流动,通过血液和经络运走局部垃圾。如癣症、脚气、毛囊炎、嘴角炎、中耳炎、青春痘、等等表皮病的艾灸治疗,艾灸局部先是高温杀灭了致病菌,再消融了皮下垃圾,症状慢慢就消除了。不吃药不打针,立竿见影,疗效又快又好。

02

艾灸治深度或内脏疾病,要灸相关的穴位,好好艾的热度由穴位进入,通过相关的经络传输到深层或内脏,使深层或内脏临时升温,达到与艾灸表皮一样的效果。

如膝关节的灸疗,选血海、梁丘、阴陵泉、膝阳关等穴艾灸,热能通过穴位进入经络直达膝关节腔,临时提高长期阴冷的关节腔的温度,杀菌,消融垃圾,促进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组织,达到调理关节炎的目的。ys630.cOM

03

人体组织器官除先天功能不足、外力损伤和老化外,本身一般不会功能衰竭,绝大多数疾病都是气血不足引起的。

人体气血不足首先引起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大打折扣,再是使体内代谢废物的清理排出进程打折扣。体内废物,也就是垃圾的逐渐积存会堵塞经络,填充组织器官,反过来进一步恶化组织器官和经络的运行以及人体气血的生成。如果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先患糖尿病,再各大器官衰竭,直至癌变。所以养生重在养气血,治病重在清除体内垃圾。体内垃圾的清除靠心血管和经络,因而治病先养气血,再养心血管和肾,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艾灸治病最直接,杀菌、消融垃圾、通经络立竿见影,几乎无任何副作用。

04

人们日常没病并不表示身体没毛病,只是体内垃圾没有积存到生病的量。

所以平时经常艾灸中诸穴可协助身体通经络、排垃圾,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05

艾灸调养要想拔除病根延年益寿,必须在短时间内心力、药力、灸的频率火力多管齐下,内服外调、内呼外应,一鼓作气一举成功,灸通灸透。

灸通灸透之后让五脏各司其职回归本位,心身和谐,阴阳自然平衡,身心自然健康。这期间,身体排毒的通道一起打开,明显的病痛部位会加重,最先修复好的部位开始呈现,让人悲喜交加,疼并快乐着!一旦经络通畅气血充盈的时候,康体自来!

艾灸就是这么神奇!

相关阅读

胃疼其实是心脏死亡


胃疼其实是心脏死亡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也没有那么严重。胃疼一般主要是因为胃病引起的,而心脏病也同样会有胃痛的感觉,但两种有着很大的不同,心脏病所引发的胃痛很少会有剧痛和绞痛感,即便是出现也是偶然性的。因此,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必须要搞清楚状况,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

有20%~60%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之初就出现征兆,但其中有一半病例在征兆出现时却没能及时就医。

现在正是急性心梗的多发季节,建议心脏病人或心脏病高危人群要做好以下这些事: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过度激动;

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要吃得太饱,特别是不能大吃大喝高脂肪食物,戒烟限酒;

长期服用药物不能马上停服,不要服用过量降压药;

预防多出血和严重感染;

不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劳动。

老人、肥胖人群以及压力大的群体饮食上要少食多餐,以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膳食为主,少吃动物性内脏和脂肪、海鲜等。

初期救治勿搬动患者

有些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之后几小时就死亡,主要是发病初期救治不当所致,比如家属盲目地搬动病人,一路波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首先,对倒地者进行拍打和大声呼唤,假如倒地者没有任何明显反应,基本可判断其丧失了意识。

其次,辨别患者是否有脉搏跳动——摸颈动脉。

一旦倒地者没有意识,脉搏也停了,就能判断是心脏骤停。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要呼救并且拨打120。

人体其实是排毒机器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几乎随处可见宣传“排毒”的广告,那些打着“排毒”幌子的产品或“疗法”,从几元的饮料到几百元的药丸,从足部按摩到头发护理,应有尽有。“排毒”真如其所说,“排除毒素,一身健康”吗?据英国广播公司日前报道,一群英国青年科学家给所谓的“排毒”生活大浇冷水。

“排毒”理论无科学依据

这一调查报告是英国一个名为“青年科学之声”的组织发布的,该组织由300多名年轻的科学家和药剂师组成。该报告说,仅在英国,人们每年花在各种“排毒”产品和服务上的钱就高达上千万英镑。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青年科学之声”对“排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出了几点质疑:首先,所有“排毒”产品的宣传对“排毒”一词的表述各异,绝大部分“排毒”产品的生产商和批发商被问及产品的功效和原理时,都以“进行身体内部的清洁”来解释,再具体一点就只能含糊其辞;其次,几乎没有一个病例能支持“排毒”的理论,也没有任何一项科学实验和数据支持这些理论。

人体其实就是“排毒”机器

市面上“排毒”产品的功能有如下几种:“减肥”、“去除橘皮组织”、“清宿便”、“光泽皮肤”,有的甚至宣称可以提高免疫力、减痛、排出体内毒素和加速血液循环等。研究人员认为,一些使用“排毒”产品的人有时感觉自己从中受益,只是一种错觉。

他们之所以很少发生腹胀,是因为吃得较少;肤质变好,是因为喝水多了,吃的蔬菜水果也多了;头痛缓解,是因为喝酒少了……总之,身体感觉好,“不是因为体内毒素被排了出去,而是因为改变了过去不良的饮食习惯。”

该报告还说,任何排毒餐的效果都比不上人体自带的“排毒”系统。排便、出汗、月经等就属于“排毒”。肾脏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废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肝脏把各种毒素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只要人体组织正常运转,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排毒”机能,把毒素排出体外,维持生理平衡。

令人担忧的是,对许多人来说,“排毒”产品会带来不小的副作用。研究人员表示,有些人在“排毒”时容易疲倦、暴躁。过量摄入促进代谢的食物或营养补充剂,会导致心跳过快、缺水、矿物质代谢紊乱等诸多麻烦。

有一些“排毒”餐要求禁食或只吃热量极低的食物,对身体的伤害更大。研究人员表示,不少人因禁食或只吃极低热量的食物而导致严重休克、急性肾衰竭甚至猝死。

由于摄入热量过低,人体会过度燃烧自身脂肪,导致长期积累在脂肪中的脂溶性毒素,如农药残留等再度释放,导致“中毒”。另外,禁食时身体无法分泌胆汁,更可能加重毒素对身体的伤害。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只要坚持健康生活,适量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充足睡眠,“排毒”就不再是问题。

耳屎其实是耳朵的防护线


小时候喜欢扒在妈妈的脚上,让她给我掏耳屎,长大了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回想起来很是温馨。现在才知道原来耳屎还是不掏的好。经常掏耳朵会使我们的耳朵掏出很多毛病来。其实耳朵也需要保健。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送长辈孝亲网的专家说。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 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 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专家说,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医生提醒,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喜欢掏耳朵,结果掏出了外耳道炎

今年28岁的傅小姐是位时尚白领,她每次洗头都上美发店,洗完请美发师吹一吹,头发能保持得很有型。有时候,一个星期要去上两三次。她喜欢上美发店 还有个原因,那里有按摩和掏耳朵的服务。一个星期洗三次头,就掏三次耳朵,每次都要洗头小姐把耳屎全掏空了,她才觉得干净。可最近,她发现耳朵有些不对劲 了,外耳道很痛,还有黄黄的液体往外头渗。她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诊断,外耳道发炎了。“就是掏耳朵掏坏了。”耳鼻喉科专家说,现在,在理发店掏耳朵掏出 问题的患者很多,几乎每天都有。

这些睡眠小习惯其实是错误的


夫妻面对面睡觉,有碍睡眠健康。恩爱夫妻,尤其是年轻的新婚夫妇,往往是面对面相拥而睡。岂不知,这种睡眠法对双方身体都是有害的。


大家知道,在人体内,以脑组织的耗氧量最大。一般情况下,成人脑组织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l/5左右。两个人面对面睡觉时,双方长时间吸入的气体大部分是对方呼出来的“废气”。这样,由于氧气吸入不足,易使睡眠中枢的兴奋性受到抑制而出现疲劳,从而容易产生睡不深或多梦等现象,使人第二天醒后易感到昏沉、精神委靡不振。

夫妻经常面对面睡觉,还有可能引起大脑的睡眠中枢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障碍,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分析能力下降,甚至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因此,夫妻面对面睡觉不可取。


床铺太柔软,不利于睡眠的质量提高。柔软的铺盖不利于人体翻身,同时还会影响睡眠。翻身,对于舒服的睡眠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晚上通常会翻身20一30次。当进入梦乡4小时以后,差不多每隔数十分钟就会轻轻地翻一次身。那么,翻身与安定的睡眠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脑波的测定,人们在刚睡觉或者浅睡眠期的时候,翻身次数最多,在中度睡眠与深度睡眠期间,翻身次数会明显的减少,总之,翻身才是诱使我们进入深度睡眠的“前奏曲”。在睡眠中,翻身是一种健康的象征,但是柔软的铺盖会使身体翻动不便,因此,会妨碍睡眠。


那么,入睡时,怎么做才能更好的进入深度睡眠呢?其实,只要一个小方法就可以。睡觉时,请关灯。因为适当的暗度是愉快睡眠不可缺少的条件。

人在睡眠的时候,会很自然地闭眼,以避免所有的光线刺激。当睡眠者的脸上被明亮的灯光照射时,强烈的亮光会通过眼而刺激视觉神经,睡眠者会立刻睁开眼睛,在这种状况下,一个人即使能够睡觉,也不能进入深睡眠。因此,躺在床上的时候,最好能熄灭枕边和室内的灯光,为自己创选更好的睡眠环境。

粗茶淡饭其实是最健康的食品


“素食为主、荤素搭配”是人类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食宜清淡

清淡的饮食指油少爽口之物,主要指素食。即俗称“粗茶淡饭”。具体地说:就是以五谷杂粮,玉米、高粱、荞麦、小米等粗粮为主食,辅以豆类、蔬菜、瓜果、植物油之类。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大米、玉米为主,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一般较低,冠心病发病率较低。

我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讲到一名童养媳受公婆虐待,全家人都吃精米细面,唯有童养媳终曰以粗米粗面和米汤为生。后来全家人都患了现代所讲的维生素B缺乏症,腹泻、舌炎,消化不良。唯有这位童养媳非常健壮。这个故事说明了粗米粗面营养丰富,尤其是维生素B族在粮食的外壳中存在极多。所以,过分地淘大米,吃精面反而会造成营养缺乏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期食用蔬菜对人体有很大好处,因为蔬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特别是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促进人体肠蠕动,防止便秘,增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蔬菜有健脾开胃之功,助脾运化,促进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蔬菜还有疏通血脉的作用,所以对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患者尤宜。

吃忌厚味

所谓“厚味”,是指油多腻人之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少吃酒肉甘肥之物。

《黄帝内经》上说:“膏梁(粱)之变,足生大丁(疔)”,意思是说吃肥厚甜腻的食物,易引起痈疽毒疡等疾病。

元代名医朱丹溪在《饮食箴》中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作如下描述:“倦彼睐者,因纵口味,五味之故,疾病蜂起......山野贫贱,淡薄是谱,动作不衰,此身亦安。”可见,花天酒地的淫逸生活,恰恰成了剥削阶级易罹患疾病的原因之一。而劳动人民的饮食是“淡薄是谱”,加之“动作不衰”,则成为健康的源泉。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有人一讲营养,就认为是大鱼大肉,这种看法太片面。吃的过量,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吕氏春秋》中指出:“凡食无疆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谓之疾首。”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湿生痰,助热动风,诱发疾病。

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与血中胆固醇关系极为密切,而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又与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有关。当人食入胆固醇超过人体的需要时,胆固醇就沉积在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等便由此而生。

所以,像蛋黄、动物脂肪、脑髓一类的东西宜适量少吃,尤其不能经常吃,过量吃。

日本人一味追求欧美生活方式,认为“贫困人家才以五谷杂粮为食”;还认为“以杂粮食招待客人有失礼貌”。在日本1977年出版的《长寿的研究》一书中就对以上看法进行了自我批判。作者指出,生活水平上升,对肉食和糖分摄取过剩,食入的五谷杂粮和野菜不足,使血液酸性化。其结果是产生肥胖病、癌、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溢血、冠心病以及关节痛、痛风病和许多奇病、难病、怪病。

美国有两亿人口,每年有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患心血管病致死的原因是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成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硬化,高血压发展成脑出血。死亡年龄常在45~50岁,又多是上层社会的中上层人士,他们多以肉食为主,而且运动不足。

美国参议院“营养及人类需要精选委员会”的报告表明,肉食品和十大死亡原因中的6种疾病(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肝硬化)有关。

再者由于肉食品会产生阻塞动脉的胆固醇,因而,近年来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肉蛋类食品被冷落,而以土豆为主的蔬菜和纤维素丰富、特别是有防癌和避免动脉阻塞作用的食品被列为最佳食品并成为抢手货。

这类被称为素食也称蔬食的食品,主要指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其实,提倡素食,自古有之,如高濂《饮服食谱》中说:“蔬食菜羹,欢然一饱,可以延年。”

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是谬误


新千年之初的数场大雪,将国人高发的骨质疏松症的隐疾暴露出来。据北京友谊医院统计,1月初两场大雪后,该院骨科门诊3天内接诊骨折病人50余例。其中大都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

专家告诫人们:一次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所以,在今年冬季来临之时,骨折病人需痛定思痛,为防止骨折的再次发生,要治疗骨折易发的内在病因--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病人,骨量减少,骨结构变得稀疏,骨脆性增加。这些病变在骨折发生前,人们从体表根本看不到,大都为人们所忽视。疏松的骨质如同一个易碎的玻璃杯,一遇跌倒、摔跤等意外很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及其并发症已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和死亡的重要疾病。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人们长期的低钙饮食有重要的关系。另外,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也造成骨量的加速丢失。如过度饮酒、抽烟、喝咖啡,乱用药物,特别是过量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镇静剂,缺少运动及负重劳动。骨钙不断丢失造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三大症状便是骨痛、骨骼变形、骨折。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补充钙和维生素D,提高骨量,避免骨折发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骨量。目前,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钙和维生素D是基本药物,应与各种药物同时使用。

2.绝经后的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重要的作用。

3.双磷酸钠不仅能减少骨丢失,而且能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

4.降钙素如密钙息、益钙宁也能抑制骨丢失。其它还有依普拉封、特乐定等。如何增加钙的摄入量呢?对于已经发生过骨折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原则上以药物为主,以调整饮食即“食补”为辅。

特别要澄清一个传统食补方法的错误:喝骨头汤补钙。骨头汤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它做为物美价廉的一般食物,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单纯靠喝骨头汤则绝对达不到补钙的目的。经检测证明: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切莫为骨头汤补钙的传言所误。

目前钙剂市场比较混乱。人们在选择钙剂时,常常会为缤纷的广告迷花眼。众多的钙制剂和钙强化食品,哪种为人体吸收率高呢?这是商家大做文章之所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成年人对钙的吸收率为20-40%。营养学家做的一个著名的人体钙吸收实验,结果证明: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四者虽然在人体外溶解度不同,但在人体内吸收率基本相同。各商家打出的钙吸收率试验没有一个是以人体为实验对象。其过高的吸收率数字,对于选用补钙剂的人们来讲,很可能是个失去大前提的毫无意义的招牌。

人体补钙,应以满足每日需要量为限,做细水长流式补充。因此必须考虑费用与效果的比。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专家,比较多种市售钙剂产品,考虑到价格、效果及其它因素,认为碳酸钙仍是目前最佳钙来源。诸多因素能影响人体钙吸收。进入人体的钙,主要在酸度较高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吸收。肠道对钙的吸收受到体内钙总量、肠道环境、维生素D、食物品种的影响。植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草酸和植酸。它们与钙剂同服,可同钙离子结合,并被带出体外。所以,不主张菠菜、豆腐同吃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脂肪,其中的脂肪酸能与钙离子结成“钙皂”,从而不能为人体所利用。所以在进餐时,服钙剂是不适当的。补钙强调两餐之间用白开水送服,忌与其它食品和饮料参合。

钙剂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以钙离子的形式吸收。患有胃酸缺乏性胃病的人,可选择经过柠檬酸、苹果酸调整过口味的补钙品,或在服钙剂前,喝一杯酸性果汁。

为从饮食中加大钙的含量,人们每天要定量食用高钙食品。如牛奶、豆类、豆制品、海产品、鱼、鸡蛋等。验测资料表明:牛奶、奶酪、酸奶的含钙量很高。如果人们每天能保证喝1公升牛奶,也就保证了每天的钙摄入量。但每天喝1公升牛奶很难做得到,那么就得加服钙剂了。

中国医科大学从事骨质疏松症研治工作的刘英敏教授以自己为例,按每天喝250毫升的牛奶、适量的副食和主食来计算,乃需每天加服600毫克的元素钙,来补充食物钙量的不足。此外,少饮酒和咖啡,不抽烟,避免长期服用激素和镇静药,多做户外活动,坚持运动,加强骨骼和肌肉的锻炼,也是有效而重要的防治方法。就在本文既将完稿之时,我的邻居李大婶突然手臂骨折。在送她去医院时,我还看到了其他老年骨折患者。我多么想让他们和他们因对父母关照不周深感内疚的子女们明白,这不是偶然的过失所致。治疗骨折更要防治骨质疏松症。

“超级食物”能治百病?真相其实是这样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食物,经常吃它们可以起到食疗强身的作用,但是这些超级食物真能治百病吗?

1、洋葱泡葡萄酒--能提高免疫力 但不能治百病

洋葱泡葡萄酒是保健的食疗,但绝对不是药物,也不能取代药物。

网络上广泛流传的各种疗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临床试验,根本不能得知是否对所有的人群都有效果,很可能我喝了能改善睡眠,但却不是每个人喝了都有作用。

洋葱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人食用的,患有眼疾的人群、肠胃容易积气和消化系统溃疡的患者都不宜吃洋葱。

日本、德国甚至不少国内的科学家研究都有发现,适量饮用红葡萄酒有防治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抑制脂肪吸收从而减肥等等的功效,对女性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美容养颜佳品。

但红酒毕竟是酒,对人体的伤害还是不能忽视的。过量饮酒会引起肝脏疾病、记忆力减退、痛风、高血压等问题,到底是保健功能强还是对身体的损害大,还有待衡量。

没有饮酒的习惯,最好保持滴酒不沾;喜爱喝酒的人也不妨尝试洋葱泡葡萄酒,但一定要注意节制酒量。洋葱葡萄酒并没有包治百病的功效,长期饮用或许能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不能盲目相信其治疗疾病的功效而取代药物。

2、大蒜--能杀菌 但还不是万能药

大蒜的气味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但它确实是值得我们信赖的杀菌抗菌能手。自从大蒜素的功效被宣传开来,蒜价一路走高,还日渐流传着各种大蒜治病的消息,俨然成为一味家常的万能药。

不过很可惜,网络上流传的大蒜素抗击流感病毒等等的消息,是有些夸大了。多吃大蒜的确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指望它为我们治疗感冒甚至是癌症仍言之尚早。

多吃大蒜有助杀灭口腔细菌,还能有效预防流感、抗过敏和预防癌症。但大蒜不是万能药,治疗流感和癌症的流言可不要相信。

3、柠檬水--能补充维C 但不是治病神药

不少爱美人士都会每天一杯柠檬水,信服它的理由很简单,它可以帮助我们排毒养颜,保持肌肤的光泽,还可以减少皱纹。

网络上流传多种柠檬水配方,其中有称把柠檬或其他水果加上糖密封发酵,就能制造出可以美容瘦身而且有营养的水果酵素.更有甚者,有人说柠檬的抗癌效果竟然比化疗药物高效10000倍,在家里泡柠檬水饮用就能防癌?这就太离谱了。

所谓的水果酵素只是自然发酵后复杂的混合物,有养生效果,但并没有特别的保健作用。如果发酵的过程被霉菌污染了,还很可能带来食物中毒的风险。柠檬泡水热量低,风味独特,比起其他含糖、碳酸饮料更为健康,却也并没有传说中这般神奇,保护我们不得癌症。

此外,柠檬是感光食品,白天喝柠檬水会令皮肤起斑变黑也是流言,喝柠檬水后晒太阳会变黑的罪魁祸首可不是维生素C,日常做好防晒措施就不怕晒黑了。

柠檬泡水代替含糖或碳酸饮料是健康生活的选择,但它不能防治癌症,不宜轻信水果酵素的神奇疗效。想要减肥控制食欲的女性,不妨餐前饮用柠檬水一杯,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弱食欲。

你造吗?女人冬季怕冷其实是一种病


导读:女人冬季为什么怕冷呢?每逢寒冷冬季,不少女人都有这样的称号,如冷血动物、冰美人

女人冬季为什么怕冷呢?每逢寒冷冬季,不少女人都有这样的称号,如冷血动物、冰美人等等,这些称号都是因女人冬季手脚冰凉而得的。为什么女人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呢?现在医学证明,冬季女人冬季怕冷其实是一种病,需要及时根治保健康。那现在就来看女人冬季怕冷的三大原因吧。

女人冬季为什么怕冷

1、甲状腺分泌不足

导致女人冬季怕冷的一大原因就是甲状腺分泌不足,问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是因为甲状腺素有生热的作用,在不知不觉间加快人体的代谢活动,同时能促进皮肤血液的循环,进而使热量增加。如果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那产生的热量就少,所以就比较怕冷。

对策:

要想弥补甲状腺分泌的不足,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补充富含铁质的食物、补充维生素B12,如动物肝脏,必要时还要供给叶酸、肝制剂等。

2、雌激素降低

年轻女性因为体内雌激素的含量高,体内的热量容易转化成脂肪储存在皮下,新陈代谢较慢,热量的合成作用大于分解作用,使体内热量释放较少,体温下降,进而更容易怕冷。

对策:

豆浆中富含大豆异黄酮,更年期女性食用豆浆有益。可通过运动、饮食以及药物等调理,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更年期,缓解不适症状。

3、雷诺氏综合征

雷诺氏病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在寒冷季节发作较重。如果双手在遇到冷空气或者用冷水泡一下的时候出现变白,然后变红或者変紫的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是雷诺综合征的表现。

对策:

发现雷诺现象,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早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同时,秋冬出门,做好保暖措施。

以上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女人冬季怕冷的三个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怕冷的应对措施,希望女性同胞们能在寒冬季摆脱怕冷这一不好的习惯,让自己时刻都暖暖和和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