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饮食养生法

2019-10-11 │ 糖尿病病人饮食养生法 糖尿病人群夏季养生

太可怕,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如何避开有关养生常识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太可怕,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知道见效快,不知道风险

“1991年7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故事,一位在美国中国人因流感发烧就诊,医生只开了一个处方让他自己买了一瓶布洛芬;该病人找医生辩论要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处理,医生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但一些人过于迷恋消炎药抗生素,这是国内医疗体制的长期误导所致。”

输液将药物直接送进血液,满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口服药物起效缓慢。此外,由于肌肉针又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对青少年来说其臀肌发育不成熟,如果打针次数越多就越导致肌纤维坏死,挛缩严重,严重者将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输液之所以快,就是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但也就是这种优势成了病人并不知道的风险。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中国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输液兴盛推手

而且跟注射的药物多为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做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加输液带来了一时的快速和少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吃药、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甚至在医院就医时会直接指定医生开抗生素输液用药,这往往让医生陷入容易被误解的处境。

▊输液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 (恐怖!!!!)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美国没有“退烧针”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这在国内应该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美国严守“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美国医生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国医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患者打针或打点滴。

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严重缺水时才考虑输液

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很多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之后表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当病人的体温在38.5℃以下,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结语:显然,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绝大多数没必要通过输液来解决。中国人治病对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实是建立在一种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的背景下。如今误导已经造成,而且“医”和“药”之间的利益同盟使让种输液迷信依然在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国家用药分级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延伸阅读

这些食物用保鲜膜 后果太可怕


这些食物用保鲜膜 后果太可怕

保鲜膜在现代家庭中的使用非常广泛,除了包裹食物之外,很多人还会利用保鲜膜进行减肥。那么保鲜膜你真的用对了吗?其实很多食物是不适合用保鲜膜保存的,不仅不适合甚至还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下面我们将和大家一同来了解保鲜膜包裹食物的后果,以及保鲜膜该如何挑选、使用。

保鲜膜带来的负面危害

厂家在生产保鲜膜的时候为了增加产品的黏性、弹性和透明度,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增塑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塑化剂,这样也就造成了保鲜膜的危害。塑化剂如果进入食物会对人体的内分泌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威胁男性的生殖器发育及生殖能力,同时会促使女性出现早熟。如果长期大量的进入食物,易导致肝癌。同时,还会增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除此之外,保鲜膜在生产的时候还添加了稳定剂、润滑剂等一系列辅料,同样对人体存在威胁。

这些食物不宜用保鲜膜

1.熟食

一般熟食、热食和含高油脂的食物不宜用保鲜膜,尤其是动物肉一类的食物更不适宜用保鲜膜。因为保鲜膜在包裹这些食物的时候,油脂、高温等条件会导致保鲜膜中有害物质溶解到食物中,与使用普通的塑料袋没有太多区别。

2.不打算放入冰箱的食物

一些食物如西瓜、剩菜剩饭等,如果不打算放入冰箱,则不适宜包裹保鲜膜。因为这一类食物表面已经存在大量的细菌,如果包裹上保鲜膜之后虽然隔绝了空气。但是容易导致食物温度下降慢,这样导致了其中的微生物、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大量的繁殖,加速食物腐败变质。除此之外,平时超市中带有保鲜膜的食物尽量不购买。

3.散发催熟剂的食物

一些食物自身会释放出催熟剂,如香蕉、西红柿、芒果等,这一类食物如果用保鲜膜包裹,反而会到导致催熟剂不宜散发。缩短食物保存期限的同时,还加速食物腐败,滋生细菌。

4.容易丧失营养的食物

一些食物如豆角、黄瓜、萝卜等食物,如果包裹上保鲜膜,其中的维生素C会大量的损失。

适宜用保鲜膜的食物

保鲜膜适用于一些水分含量大,并没有切开的蔬果。如苹果、梨子、油菜等。这些果蔬经过长时间保鲜的保存,不但营养流失少,还会适量的增加其中的营养物质。所以,保鲜膜的使用也是有一定注意事项和技巧的。

关于保鲜膜的选购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保鲜膜是既不健康也不环保的行为,所以尽量不使用或用保鲜盒、陶瓷餐盒等代替,如果有需求也应当尽量挑选合格的保鲜膜。

1.选择食品用保鲜膜

保鲜膜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选购时候一定要选择有“食品用”标识的产品。

2.根据需求选择保鲜膜

保鲜膜一般分为pE、pVE、pVC三类,其中首先pE材料,对健康最安全。而pVC材料的保鲜膜因为透明度高、粘度和弹性好,同时价格便宜。所以常常被大家所选择。但是其中容易添加塑化剂,不适宜包裹脂肪类食物,以及经高温加热。

3.看温度选择保鲜膜

保鲜膜也有适用的温度范围,在包装上没有注明微波用的保鲜膜,一般为普通保鲜膜,是不能送入微波炉加热的。而即使注明微波用的保鲜膜也要注意最高耐热温度,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引起融化。

保鲜膜使用注意事项

1.刚出锅的热菜不适用保鲜膜

当菜还保持高温时,覆盖保鲜膜,即使不接触食物,温度也会让保鲜膜中的塑化剂释放。同时,食物在高温闷热的情况下,其中的维生素会大量流失。

2.避免携带保鲜膜加热食物

不少人会在食物上覆盖保鲜膜之后再进行加热,但是保鲜膜在加热时候容易融化和释放出有害物质,此时如果接触食物,也会污染食物。另外,各种保鲜膜的耐热温度不同,长时间加热食物也可能导致保鲜膜融化附着在食物表面。所以尽量不携带保鲜膜加热食物,即使有需要,也避免保鲜膜和食物直接接触。

这些食物用保鲜膜后果太可怕


保鲜膜在现代家庭中的使用非常广泛,除了包裹食物之外,很多人还会利用保鲜膜进行减肥。那么保鲜膜你真的用对了吗?其实很多食物是不适合用保鲜膜保存的,不仅不适合甚至还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下面我们将和大家一同来了解保鲜膜包裹食物的后果,以及保鲜膜该如何挑选、使用。

保鲜膜带来的负面危害

厂家在生产保鲜膜的时候为了增加产品的黏性、弹性和透明度,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增塑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塑化剂,这样也就造成了保鲜膜的危害。

塑化剂如果进入食物会对人体的内分泌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威胁男性的生殖器发育及生殖能力,同时会促使女性出现早熟。如果长期大量的进入食物,易导致肝癌。同时,还会增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此之外,保鲜膜在生产的时候还添加了稳定剂、润滑剂等一系列辅料,同样对人体存在威胁。

这些食物不宜用保鲜膜

1.熟食

一般熟食、热食和含高油脂的食物不宜用保鲜膜,尤其是动物肉一类的食物更不适宜用保鲜膜。

因为保鲜膜在包裹这些食物的时候,油脂、高温等条件会导致保鲜膜中有害物质溶解到食物中,与使用普通的塑料袋没有太多区别。

2.不打算放入冰箱的食物

一些食物如西瓜、剩菜剩饭等,如果不打算放入冰箱,则不适宜包裹保鲜膜。因为这一类食物表面已经存在大量的细菌,如果包裹上保鲜膜之后虽然隔绝了空气。但是容易导致食物温度下降慢,这样导致了其中的微生物、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大量的繁殖,加速食物腐败变质。

除此之外,平时超市中带有保鲜膜的食物尽量不购买。

3.散发催熟剂的食物

一些食物自身会释放出催熟剂,如香蕉、西红柿、芒果等,这一类食物如果用保鲜膜包裹,反而会到导致催熟剂不宜散发。缩短食物保存期限的同时,还加速食物腐败,滋生细菌。

4.容易丧失营养的食物

一些食物如豆角、黄瓜、萝卜等食物,如果包裹上保鲜膜,其中的维生素C会大量的损失。

一天吃多少个粽子才适度?

粽子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肉粽和含猪油的豆沙粽中所含脂肪多。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左右,热量约为400至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可以避免引起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也别同时吃西瓜等寒性瓜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另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最好别吃肉粽和豆沙粽;老人和儿童应尽量少吃,以免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胃肠道疾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可改吃无糖的杂粮粽。

通常认为保鲜膜能够减肥的原理是,它能够提高人体局部的温度,促进局部出汗,而让脂肪燃烧,起到减肥作用。

但是事实情况是保鲜膜会让人体的局部大量出汗的,但这些汗水只是因为高温,皮肤为了散热为释放出的水分,并不是脂肪燃烧的水分,保鲜膜能够减肥只是一种错觉。

相反利用保鲜膜包裹身体的局部,会影响皮肤的局部排汗功能,引起电解质丢失、疲乏。同时,皮肤容易出现过敏、湿疹、毛囊炎等皮肤疾病。

塑料制品对人体的危害

保鲜膜也属于塑料制品,一般情况下塑料制品有两大特点,即怕高温和怕油脂。高温会导致塑料制品融化、释放出有害物质。而油脂也会导致塑料制品中的小分子物质溶出,进入身体。

有色的塑料制品其实危害更大,有色塑料制品中所添加的颜料可能含有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另外,在购买塑料制品时候,有塑料味的危害更大。说明塑料分子更容易进入体内。而一些非“非食品用”塑料袋更不能冷藏或加热食物。

来自双酚A的危害

除了塑化剂的危害之外,双酚A有类似于雌激素作用,同样容易导致女性早熟和男性的前列腺问题。而同时有资料提示双酚A对胎儿有致畸性,动物实验证明会增加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风险。

一些保鲜膜除了注明使用材质之外,还会会注明是否含有双酚A。如果有家庭需要,购买不含双酚A的产品更佳。

结语:保鲜膜在现代家庭、超市、餐厅等地方的使用非常频繁,常被用来保鲜食物,减少水分流失。但并不是所有食物都适用保鲜膜进行保存。一些食物如果使用保鲜膜保存不仅起不到保鲜效果,还容易导致其中的细菌、病毒滋生。而且,高脂肪或肉类食物用保鲜膜保存,还容易导致其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本篇文章版权归三九养生堂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适宜用保鲜膜的食物

保鲜膜适用于一些水分含量大,并没有切开的蔬果。如苹果、梨子、油菜等。这些果蔬经过长时间保鲜的保存,不但营养流失少,还会适量的增加其中的营养物质。

所以,保鲜膜的使用也是有一定注意事项和技巧的。

保鲜膜使用注意事项

1.刚出锅的热菜不适用保鲜膜

当菜还保持高温时,覆盖保鲜膜,即使不接触食物,温度也会让保鲜膜中的塑化剂释放。同时,食物在高温闷热的情况下,其中的维生素会大量流失。

2.避免携带保鲜膜加热食物

不少人会在食物上覆盖保鲜膜之后再进行加热,但是保鲜膜在加热时候容易融化和释放出有害物质,此时如果接触食物,也会污染食物。另外,各种保鲜膜的耐热温度不同,长时间加热食物也可能导致保鲜膜融化附着在食物表面。

所以尽量不携带保鲜膜加热食物,即使有需要,也避免保鲜膜和食物直接接触。

关于保鲜膜的选购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保鲜膜是既不健康也不环保的行为,所以尽量不使用或用保鲜盒、陶瓷餐盒等代替,如果有需求也应当尽量挑选合格的保鲜膜。

1.选择食品用保鲜膜

保鲜膜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选购时候一定要选择有“食品用”标识的产品。

2.根据需求选择保鲜膜

保鲜膜一般分为pE、pVE、pVC三类,其中首先pE材料,对健康最安全。而pVC材料的保鲜膜因为透明度高、粘度和弹性好,同时价格便宜。所以常常被大家所选择。但是其中容易添加塑化剂,不适宜包裹脂肪类食物,以及经高温加热。

3.看温度选择保鲜膜

保鲜膜也有适用的温度范围,在包装上没有注明微波用的保鲜膜,一般为普通保鲜膜,是不能送入微波炉加热的。

而即使注明微波用的保鲜膜也要注意最高耐热温度,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引起融化。

保鲜膜能不能减肥

保鲜膜减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认为它能够达到局部瘦身的作用,那么真相是什么呢?

太可怕了,久坐是离死亡最近的方式


久坐时,人体的重量会较集中地压在腰骶部,这种压力分布不均衡易引起腰背肌肉劳损并疼痛,长期如此甚至可致椎间盘组织弹性减退和脊柱骨质增生。而对于肠胃而言,久坐引起肠胃蠕动减慢,除了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外,还会引起和加剧腹胀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病症,而且对身材也不好,容易起小肚子,也容易胖腿。办公室工作人员最容易坐不正、站不直,因此也最容易因久坐而引发颈椎病等各种疾病。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而死亡,预计到2020年,70%的疾病都将由坐得太久引起,久坐因此被列为十大致死、致病的杀手之一。

器官损害

1.心脏病

长时间坐着,肌肉燃烧脂肪更少,血液流动的更加缓慢,使脂肪酸更容易堵塞于心脏。长时间坐着与高血压、胆固醇提高有关,而且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会倍增。

2.胰脏过度活动

胰脏产生胰岛素,这是一种激素,携带葡萄糖给细胞,做为能量之用。但细胞处在閒置的肌肉时,对于胰岛素的反应不是那么迅速,因此胰脏会产生愈来愈多的胰岛素,这可能导致糖尿病及其它疾病。

2011年研究发现,只一天长时间的久坐,胰岛素的反应就会下降了。

3.大肠癌

此外,坐会增加大肠癌、乳癌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理论依据是〝过多的胰岛素会促使细胞生长。〞而规律的运动能增强天然的抗氧化剂,杀死潜在导致癌症的细胞〝自由基〞。

肌肉退化

1.软塌的腹部

当你站立、移动甚至是坐挺,腹部肌肉会让你保持直挺。但当你塌在椅子上,他们就不被使用了。紧绷的背部肌肉及无力的腹部,使得脊椎原有的曲线被加倍放大了。

2.僵紧的髋关节

柔软的髋关节有助你平持平衡,但长期的久坐你鲜少在伸展髋关节前侧的髋屈肌群,导致他们变的短而紧,使得活动范围受限,你的步伐缩短。研究发现,髋关节活动性的减少是老人发生跌倒的主要原因。

3.虚弱无力的臀部

坐姿时,你的臀部什么工作都不用做,而臀肌也就习惯了。软趴趴的臀肌会伤害你的稳定度。没有稳定度的能力,你就无法产生出大而有力的步伐。

下肢功能失调

1.腿部的血液循环不良坐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血液循环就减慢,进而导致在腿中形成一个池。问题的范围从脚踝肿震、静脉曲张到危险的血块(称为深部静脉栓塞)。

2.骨头松软

负重活动如走路、跑步,可以刺激髋关节及下半身骨头长的更厚、更密及更强。科学家将近来骨质疏松激增的情况,部分原因归究在缺乏活动。

头颈的问题

1.模糊的大脑

新鲜的血液及氧气流经大脑并且触发产生各种大脑及情绪的化学物质。当我们久坐一段时间之后,一切都缓慢了下来,也包括大脑功能。

2.颈部僵紧

如果你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久坐在办公桌,你的动作应该就跟最上图是一样的。这会拉紧你的颈椎,并导致永久性的结构失衡。

3.肩膀和背部的疼痛

坐姿不良(最上图),除了脖子出问题,驼背或圆肩也会造成肩部与下背出现状况,特别是连接颈部和肩膀的肌肉〝斜方肌〞。

背部损伤

1.脊柱不够柔软

当我们四处走动时,脊椎之间的〝盘〞就像海绵一样进行伸展及收缩,吸收新鲜的血液及营养。但当我们久坐一段时间之后,〝盘〞被不均匀的挤压。肌腱和韧带周围的胶原蛋白变硬。

2.椎间盘的损坏

坐的愈长,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就更高。有一个肌肉称为〝腰肌〞穿过腹腔。当它紧绷时,会将腰椎的上半部向前拉。而上身的重量则落在坐骨(坐骨粗隆)上,而不是沿着脊椎进行分布。

我们能做什么呢?

1.坐在不稳定的东西上,像是抗力球上或是背可以撑的凳子,强迫你的核心肌群进行工作。姿势保持直立,脚掌贴于地面。

2.伸展髋屈肌群。

3.当你在看电视时,广告时间起身走一走。即使只是很慢的速度,也比起坐姿来的好。而从事运动会是更好的选择。

4.当你在工作时,交替坐着与站着。若你没办法这样做,每半个小时站起来一下,或是走走。?

为了你的身心健康,不要久坐下棋,玩麻将,老年人更不可久坐家中闭门不出。凡工作需要久坐的人,不但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而且一次最好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工作中每2小时中间最少应进行10分钟的工作操,或伸伸懒腰,或自由走动走动,以舒展四肢,缓解疲劳。

不要认为只有胖人才得脂肪肝,瘦人也免不了!


相信有一些朋友对脂肪肝这个词并不陌生,脂肪肝,似乎是长得肥胖的人才会得的一种疾病,因为很多朋友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多年不见的兄弟或者是朋友,再见面的时候,没有想到已经发福到一定程度了,然后就会听这位朋友自己说已经得了脂肪肝了,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困惑,觉得只有胖的人才会得脂肪肝。那么这样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今天就来跟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

其实说胖人会才会得脂肪肝有一定的道理,长得胖一些的人的确是更容易得脂肪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瘦的人就不会得脂肪肝,其实瘦的人也是有可能得脂肪肝的。接下来就给大家举一些例子。

1、比如那些过度节食的人就有可能得脂肪肝。有很多女性为了美貌可能会想要变得瘦一些,这个时候,有些人就有可能会用节食的办法,但是过度节食,其实是很伤身体的,这一点相信很多人心里也都知道。人在过度节食的情况下,不吃主食的话,人的身体就无法从食物中获取一些人身体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此时为了获取能量,就会从其他部位调动出脂肪以及蛋白质。

人的肝脏是转化这些物质的一个场所,所以就会产生很多的脂肪酸,但是这些脂肪酸又不能够完全的被消化或者被消耗,就会留在人们的肝脏中,时间长了其实是瘦的人也有可能会患上脂肪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脂肪肝,瘦的人也是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的。

2、同样的道理,那些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特别瘦弱的人,也是有可能患上脂肪肝的,其原理和那些因为过度节食而患脂肪肝的人是差不多的。毕竟肝脏是人体内的脂肪转换器,那些长期营养不良的人们,一般体内会缺少蛋白质这种物质,所以这些蛋白质有可能就会被脂肪代替,从而堆积在肝脏中,所以这样的话,也是容易患上脂肪肝的。

如果是胖的人,当然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因为如果被检查出有脂肪肝的话,那么患者可能还要多注意下自己的血压等问题。除了肥胖的人,酗酒人群也是患脂肪肝的一个高发人群,所以说,不管怎么样,酗酒都是对身体很不好的一种行为,甚至说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炭疽病太可怕,炭疽病的对症治疗方法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及食用病畜的肉类而发生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发败血症。自然条件下,食草兽最易感,人类中等敏感,主要发生于与动物及畜产品加工接触较多及误食病畜肉的人员。炭疽病太可怕,炭疽病的对症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俩了解一下。

病因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亚洲及非洲等牧区较多见,呈地方性流行,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皮毛加工等集中于城镇,炭疽也暴发于城市,成为重要职业病之一。

1.传染源

患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是人类炭疽的主要传染源。猪可因吞食染菌青饲料;狗、狼等食肉动物可因吞食病畜肉类而感染得病,成为次要传染源。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传染性。

2.传播途径

人感染炭疽杆菌主要通过工业和农业两种方式,接触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皮肤直接接触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带大量炭疽芽胞的尘埃、气溶胶或进食染菌肉类,可分别发生肺炭疽或肠炭疽。应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带菌的昆虫叮咬,偶也可致病。

3.易感者人群

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频率。青壮年因职业(农民、牧民、兽医、屠宰场和皮毛加工厂工人等)关系与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带芽胞的尘埃等的接触机会较多,其发病率也较高。

临床表现潜伏期1~5日,最短仅12小时,最长12日。临床可分以下五型。

1.皮肤炭疽

最为多见,可分炭疽痈和恶性水肿两型。炭疽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疹或斑疹,第2日顶部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4日中心区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炭疽痈。

周围组织有非凹陷性水肿。黑痂坏死区的直径大小不等,自1~2cm至5~6cm,水肿区直径可达5~20cm,坚实、疼痛不著、溃疡不化脓等为其特点。继之水肿渐退,黑痂在1~2周内脱落,再过1~2周愈合成疤。发病1~2日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及脾肿大等。

少数病例局部无黑痂形成而呈现大块状水肿,累及部位大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患处肿胀透明而坚韧,扩展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全身毒血症明显,病情危重,若治疗贻误,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如病原菌进入血液,可产生败血症,并继发肺炎及脑膜炎。

2.肺炭疽

大多为原发性,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起病多急骤,但一般先有2~4日的感冒样症状,且在缓解后再突然起病,呈双相型。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气急、呼吸困难、喘鸣、发绀、血样痰、胸痛等,有时在颈、胸部出现皮下水肿。肺部仅闻及散在的细湿啰音,或有脑膜炎体征,体征与病情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患者病情大多危重,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偶也可继发脑膜炎。若不及时诊断与抢救,则常在急性症状出现后24~48小时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肠炭疽

可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型和急腹症型。前者潜伏期12~18小时,同食者可同时或相继出现严重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多于数日内迅速康复。后者起病急骤,有严重毒血症症状、持续性呕吐、腹泻、血水样便、腹胀、腹痛等,腹部有压痛或呈腹膜炎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常并发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而于起病后3~4日内死亡。

4.脑膜型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明显脑膜刺激征。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患者可于起病2~4日内死亡。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5.败血型炭疽

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可伴高热、头痛、出血、呕吐、毒血症、感染性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治疗

1.对症治疗

对患者应严格隔离,对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于静脉内补液,出血严重者应适当输血。皮肤恶性水肿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局部水肿的发展及减轻毒血症有效,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短期静滴,但必须在青霉素的保护下采用。有DIC者,应及时应用肝素、双嘧达莫(潘生丁)等。

2.局部治疗

对皮肤局部病灶除取标本作诊断外,切忌挤压,也不宜切开引流,以防感染扩散而发生败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锰酸钾液洗涤,敷以四环素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

3.病原治疗

对皮肤炭疽,青霉素分次肌注,疗程7~10日。对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炎型及败血症型炭疽应作静脉滴注,并同时合用氨基糖苷类,疗程需延长至2~3周以上。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采用环丙沙星、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及氯霉素等抗生素。抗炭疽血清治疗目前已少用。对毒血症严重者除抗生素治疗外,可同时应用抗炭疽血清肌注或静脉注射,应用前需作皮试。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

应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二)切断传播途径必要时封锁疫区

对病人的衣服,用具,废敷料,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别采取煮沸,漂白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高压蒸气等消毒灭菌措施,用Ascoli沉淀试验检验皮毛,骨粉等样品,对染菌及可疑染菌者应予严格消毒,畜产品加工厂须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设施,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

(三)保护易感者

1.如有皮肤破损,立即涂搽3%~5%碘酒,以免感染。

2.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要进行减毒活疫苗接种。

3.对从事畜牧业,畜产品收购,加工,屠宰业等工作人员和疫区人群,每年要接种炭疽杆菌减毒活菌苗1次,目前采用皮上划痕法,每次用菌苗0.1ml,滴于上臂外侧皮肤,划一“井”字即可,四联菌苗(炭疽杆菌,土拉杆菌,鼠疫杆菌和布氏杆菌)也已证明有效。皮肤炭疽预后良好,在适当治疗下病死率<1%,若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可达15%~25%;肺炭疽常并发菌血症、休克和脑膜炎,可在呼吸衰竭后1~2天内死亡。虽经积极治疗,病死率仍高达80%~100%;肠炭疽易并发感染性休克,于起病后3~4天内死亡,病死率为25%~75%;炭疽菌血症的病死率高达90%以上,如及时诊治,有可能提高治愈率。

海带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这些搭配太可怕


海带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海产品,而且它的价格很低,吃起来的方法也比较多变。但其实看起来平易近人的海带也有一些食用禁忌,海带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吃海带有什么好处?想知道答案的话就请继续看下面的文章内容吧。

海带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茶

海带跟茶水不应该一起吃,否则会造成身体不适。因为茶叶当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成分,而海带中有丰富的铁元素,当这两种物质同时摄入的时候会造成铁元素无法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这两样东西一起吃,一定要记住。

2、猪血

海带和猪血相克,两者同吃不利于消化吸收,导致便秘。

3、甘草

海带不宜同甘草同食。海带属于咸寒冷滑的食品,并含有丰富的碘,容易与甘草中的某些成分发生不良反应。甘草补气健脾,当配甘温之品为好,而海带咸冷,故服用甘草时,一定要禁食海菜。

4、柿子

海带和柿子也不能一起吃。海带当中的铁很多,柿子当中则是鞣酸含量非常高的,当这两样食物一起吃的时候会在人体内形成一些难以消化吸收的物质,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因此这两样东西不要放在一起吃,应该要分开食用。

海带哪些人不能吃

第一类人:患有甲亢的人

患有甲亢的人是不适合吃海带的,因为甲亢患者体内本身就存在着过量的碘元素,而海带也是属于高碘的食物,这个时候吃海带会造成患者体内的碘更多。因此患有甲亢的人也是不应该吃海带的,甲减的患者比较适合吃。

第二类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海带中的碘含量极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食用后,海带中的碘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胎儿和婴儿体内,这可能会引起胎儿或婴儿的甲状腺功能障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建议食用海带。

第三类人:患有不孕症的男子

据研究表明,男性过量食用海鲜,其生育能力会被削弱。而海带中的汞含量极高,一旦进入人体,汞元素可直接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进而阻碍生殖细胞的运作。因此患有不孕症的男性好少吃海带。

吃海带的好处

1、防治甲状腺肿

海带含碘和碘化物,有防治缺碘性甲状腺肿的作用。

2、降压

海带氨酸及钾盐、钙元素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压。

3、降脂

海带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食物纤维,能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调顺肠胃,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4、抑制肿瘤

热水提取物对于体外的人体KB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S180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海带还富含抗癌明星_硒,具有防癌的作用。

5、提高免疫力

海带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调节免疫力的食物还有很多,香菇就是其中之一。

6、降糖

海带中含有60%的岩藻多糖,是极好的食物纤维,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能延缓胃排空和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如此,即使在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的情况下,血糖含量也不会上升,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7、利尿、消肿

海带上常附着一层白霜似的白粉--甘露醇,它是一种贵重的药用物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压、利尿和消肿的作用。

总结:关于海带的食用禁忌,你现在应该都非常清楚了吧,海带不能跟茶水、柿子一起吃,而且患有甲亢的人也不应该吃海带。平时建议大家可以一周吃两次海带,这样可以有效地补碘,对于我们的身体是很有益处的。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太可怕,只有快要死去的病人才打吊瓶》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糖尿病病人饮食养生法”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