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祛湿

2019-10-12 │ 夏季养生祛湿 春季养生祛湿

大暑养生重在解热祛湿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做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大暑养生重在解热祛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年的7月22日正值大暑,此后,潮湿炎热的天气必将随之而来,防暑祛湿刻不容缓到底应该如何安然度过暑伏天气呢?为大家指点一二

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相比其他季节会大很多,再加上日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这时,就会抵抗力下降,平时体质较弱的更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低热头晕胸闷恶心汗出不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疰夏,俗称苦夏

度苦夏,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现推荐几款食疗方子,您不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1.薏米红小豆粥:薏米50克红小豆25克,二者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浸泡34小时后同煮至熟,冷却后食用此粥具有清热利尿解毒的作用尿频尿急尿痛的患者可经常食用

2.橘皮茶: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

3.荷叶冬瓜汤:鲜荷叶一张(洗净切碎),鲜冬瓜500克,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具有清热解暑,利尿除湿,生津止渴的功效,特别适合暑天口渴心烦,咳嗽,痰黄稠,小便量少色黄,口腔溃疡者服用

4.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白糖15克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水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防止中暑

5.苦瓜瘦肉汤:鲜苦瓜200克左右,去瓤切块,猪瘦肉100克,切丁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可清热祛暑,明目解毒,特别适合因暑热所致的烦渴,牙龈肿痛,眼睛分泌物增多者食用。

相关阅读

大暑养生食谱:清热祛湿为主


导读:大暑到,你准备好大暑养生食谱了吗?大暑时节的气候是高温多雨,饮食要清热祛湿。所以大暑养生食谱要以清热祛湿为主,不妨试试小编推荐的几道菜谱。

大暑养生食谱

时下正是大暑节气,暑热中还夹杂着湿气,容易出现燥热上火、暑湿困脾、津液损伤等状况。人们要少食煎炸、辛辣、温补的食物,饮食要以清热祛湿为主。下面小编推荐几款大暑养生食谱,帮你清热祛湿。

1、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暑湿的保健。

2、淮山赤小豆冬瓜猪腱汤

材料:赤小豆50克,淮山药25克,猪腱肉500克,冬瓜60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将赤小豆、淮山、陈皮洗净、浸泡,陈皮去瓤;冬瓜刮皮,洗净,切块状;猪腱肉洗净,整块不刀切;将材料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煮沸;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油、盐即可。

功效: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那必是赤小豆莫属!冬瓜不寒不热,很正气,有清热、清暑、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而淮山药的营养元素也十分丰富,其性平,有健强脾胃、益气祛湿的功效。

3、薏米陈皮鲤鱼汤

材料:薏米50克、陈皮5克、冬瓜150克、鲤鱼1条、瘦肉5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药材浸软;冬瓜去皮、切块;鲤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热水。一起与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便可。

功效:薏米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泻的功效,陈皮能润燥祛湿、健脾理气。合而煲鲤鱼,能健脾祛湿、清热化痰。适合于脾阳虚导致水湿不化、水肿、小便不利、倦乏等症状的调理。

4、虾仁炒丝瓜

材料:丝瓜100克、虾200克、食用油20毫升、盐2克、料酒少许、生抽少许、水淀粉适量、姜丝适量、蒜片适量。

做法:丝瓜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虾洗净后,去头去壳,剥成虾仁。将虾仁放入碗中,加入料酒5毫升和水淀粉5毫升,拌匀腌制10分钟。炒锅置火上烧热,倒入油10毫升,待油温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虾仁翻炒至虾肉变红,捞出待用。将炒锅再次置于火上烧热,倒入剩余的油,放入鲜姜丝和大蒜片大火爆香,加入丝瓜块翻炒片刻,放入虾仁,调入适量的料酒、生抽、盐、水淀粉,拌炒均匀即可。

功效:丝瓜性味甘平,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等功效。虾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A、氨茶碱等成分,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

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四款大暑养生食谱,它们清热祛湿的功效也不赖哦!

5、五豆粥

材料:黄豆25g,绿豆25g,赤小豆25g,黑豆25g,炒扁豆25g,紫米50g,大米100g

做法:把豆子洗净,用清水浸泡至少4小时。泡好的豆子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熬,1小时之后关火。不要打开盖子,在锅里焖15到20分钟,这样五豆粥就煮好了。

功效: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五豆粥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A等物质。绿豆清暑热生津,赤小豆消肿利水,炒扁豆健脾止泻,黑豆除烦解毒。五豆粥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等功效。

6、扁豆苡仁粥

材料:扁豆20克,薏苡仁30克,木棉花30克,猪瘦肉20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片,扁豆、薏苡仁、木棉花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

功效: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

7、冬瓜薏米老鸭汤

材料:冬瓜500g;老鸭500g;薏米一把;姜4片;料酒15Ml;盐。

做法:冬瓜切大块、薏米提前30分钟泡好,鸭切块。锅里下清水烧开,把洗净的鸭放入沸水焯烫至水再次沸腾,捞出冲净去浮沫沥干水备用。锅里重新下清水烧开,开后放入姜、料酒、鸭、薏米,烧开后煲10分钟,改小火煲1个小时;然后放进冬瓜,小火再煲1个小时;最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鸭肉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滋补之功效,夏季食用,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冬瓜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美容减肥之功效,特别适合夏季食用。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美白养颜的功效。

8、清蒸青头鸭

材料:青头鸭1只,香菇20克,枸杞、党参、红枣、姜丝适量。油、盐、生粉、料酒等适量。

做法:青头鸭宰杀后,去除内脏、清洗干净,切成小块、装盘备用。香菇20克,枸杞、党参、红枣稍浸泡后清洗干净,放入鸭肉盆中。在鸭肉中加入适量油、盐、生粉和料酒,用筷子轻轻搅拌均匀。锅中烧开热水,将鸭肉放入锅中大火蒸20分钟左右,即可起锅。

功效:民间素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因为鸭子常年在水中生活,性凉味甘,中医认为鸭肉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止血痢和滋补之功效,暑热之时食用,既能补充身体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

提醒,大暑时节暑湿之气易入侵人体,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山药、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传统方法帮助大暑季节祛湿


夏季由于是雨水偏多的季节,加上大多人在夏季都贪凉,这样湿气很容易停留在体内,容易引起头部沉重、四肢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等,对健康有影响,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在夏季非常适用的祛湿方法。


祛湿法1:喝碗薏米红豆粥

薏米红豆粥是一个很好的祛湿方法,用薏米、红豆各30克,熬粥喝,每日1次,具有很好的健脾祛湿功效。另外在祛湿期间除了要少吃油腻、甜食、冷饮。多吃点辛辣食物,以祛除体内的湿气。

祛湿法2:出汗

是很好的祛湿方法,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非常有益尤其是对湿气重的人来说,湿气重的人可尝试跑步、健步走、游泳、瑜伽等。除了运动出汗外,很多养生项目也可以帮助出汗,如汗蒸、桑拿等,不仅能促进身体内的湿气排出,还能排出身体内的毒素。

祛湿法3:泡脚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用温水泡脚有利于健康,其实,夏天用温水泡脚对养生也有重要的作用,对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脾胃功能不好,容易被湿邪侵犯,用藿香煎汁泡脚,是夏季祛除湿气、消解暑热的好方法。

泡脚方法:取藿香30~50克,加水2000毫升用大火煎煮至沸后改用小火煮至1000毫升左右,滤出汁液,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混合2次所煎汁液,倒入盆中,待水温40℃左右时浸泡双脚,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



大暑养生推荐去湿药膳


大暑过后,天气更加闷热,暑湿天气加重。这时如果人体湿气过重,湿气停滞在脏器,就会食欲减退,不思饮食;如果湿气停滞在经络,就容易造成关节疼痛;如果截滞在清窍,就会感到头昏脑胀。甚至有些人会因此出现腹泻、呕吐的症状。

根据这种情况,周大夫特别为您推荐了以下几种具有去湿功效的食材帮您调理身体状态:

白鱼:具有补气去湿的功效。

大麦:具有清暑热的功效。用大麦酿制的啤酒能够降压利尿,正常人每天饮用量最好在300ml以内,病人每天的饮用量控制在100ml以内。

苦瓜:具有清热生津、降心火、降血糖的功效。

推荐药膳(一):啤酒鸭

制作方法:鸭子切块、焯水,炖制时加入半瓶啤酒。

药膳功效:清热解毒、滋阴补中、沥水消肿。

推荐药膳(二):蜂蜜拌苦瓜

制作方法:苦瓜洗净、切片后,用蜂蜜水腌制,然后放在冰箱里冷藏。

药膳功效:降血压、降血糖、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大暑养生有讲究 祛湿养心吃苦三管齐下


今日大暑,天气炎热,养生工作刻不容缓,这个时候的天气连风都没有了,让人很是烦躁。那么在如此燥热的天气下我们该如何养生呢?大暑节气养生工作应该注意什么呢?大暑是夏天的后一个季节,正值中伏,也是一年当中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闷热好似桑拿天,大雨来的也更多更快,所以大暑养生还是有讲究的。

 大暑养生宜养心

在炎热的夏天,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的负担也会大增,所以说夏季我们应该确保心脏机能旺盛。

夏日高温,人们容易情绪烦躁和坐立不安,这是非常影响心情的,所以夏季的睡眠质量也会严重下降,影响我们的心脏功能。

而且夏天出汗也很多,这样是很容易造成脱水的从而使血液浓度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了就会加重心脏的符合,从而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养心

所以说,夏季我们要注意保养好心,首先在夏天我们要心静,因为心静自然凉,天越热我们的心就越要静,其次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好了也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夏季我们可以多喝点茶,尤其是清心茶,比如用金银花、金莲花、百合花这三种花来一起泡茶喝,就能起到清心火和清热解毒的作用,是夏季非常简单并且实用的养心茶。

 大暑养生要祛湿

大暑前后的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是达到顶峰的,中医理论上认为,这个时候是湿气重的时候了,人们非常容易受到湿热邪毒的侵袭,并且还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祛湿。

如何祛湿

首先,我们要避开生冷的食物,比如各种各样的冷饮等,因为这些冰品会让我们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滞,其次,我们再热也不要打地铺睡在地板上,因为空气当中的水分会下降至地板,湿气很容易入侵我们的身体造成四肢酸痛。

大暑节气该如何祛湿除烦清热消暑


明天就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节气,在这闷热难耐的蒸笼天里,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以度过这样闷热的天气。比如浙江台州沿海的人们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因此在暑湿时节食用姜汁调蛋很滋养。山东南部地区有“喝暑羊”的习俗,即调配着辣椒油、醋和蒜的羊肉汤。喝罢全身大汗淋漓,既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又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针对大暑酷热与湿重的特点,此时节养生的重点在于化气生津以消暑热、化湿除烦缓解憋闷感。


1、祛湿除烦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气大,多出现闷热桑拿天。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阻遏气机。胸中气机不展,人就容易心生烦满,此时可以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艾叶等微微水煎,并用它来泡澡。这些都是气味芳香的植物,不仅可以醒神除烦,还可祛湿解表(过敏体质的人慎用)。同时,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不仅可以开胃,还可醒脑,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从而起到祛湿除烦的作用。

2、化气生津

炎热天气容易消耗人体的气津,因此有“暑天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更难以抵御酷暑,容易出现头晕、心悸、胸闷、大量出汗等症状。此时十分需要适时地化气生津,补充身体气津的亏耗,以改善症状。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意思是说喝粥能健脾益气、生发胃津以补虚损。大暑适宜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不仅益气生津还可清热消暑。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健脾胃的效果会更好。日常饮食应注意多食用清淡滋阴的食物,如莲藕、蜂蜜、大枣、鸡蛋、木耳、豆浆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