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为什么要贴福字
1、除夕为什么要贴福字
福字在中国民间不是一般的字,它几乎囊括了一切好事,既是丰衣足食,富贵兴旺,又是健康平安,和谐美满,更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平时,人们把这些美好的期望揣在心里,待到新的一年开始,人们就会把心中的祈愿化为一个福字,端端正正、浓笔重墨写在大红纸上,贴在门板、照壁和屋里屋外最显眼的地方,倒贴福字,是人们最常用的呈现方式。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2、贴福字有什么讲究
2.1、在水缸和垃圾箱上倒贴福字。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
2.2、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2.3、还有下面机种情况下需要将福字倒贴:如果一年中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灾难出现。如:失火,车祸等。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2.4、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着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必须是正贴。
3、除夕吃什么
3.1、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3.2、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3、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除夕的由来
据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怪兽,经常出来祸害百姓。因为夕非常厉害,没人能制服得了他,百姓非常希望有人能除掉他。一天夜里夕又来祸害百姓。大家一见夕来了都四处奔逃,这时一个叫年的人站了出来,他让大家不要慌。齐心协力对付夕。年让大家点起火把。大家就用竹子,木柴点起了火把。夕见很多人在这里,他并没有害怕。因为他已经习惯了称王称霸。可就在这时,一个竹子做的火把突然爆裂:啪的一声,夕吓了一跳,赶紧往后一躲,抱住了头。
年一见夕怕爆竹声,就让大伙把竹子架在火把上烤。就听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成一片,吓得夕到处躲藏。年一见来了机会,冲上去几下就杀死了夕。大家一见除掉了这个怪兽,都欢呼起来,以后可以过安稳的日子了。
第二天大家都奔走相告:年杀死了夕,大家以后不用害怕了,夕被除掉了。大家听了都非常高兴,都来拜访年。从此后每年到这个时候夜里大家都用火烤竹子,听竹子噼里啪啦的响声。来纪念除夕的胜利。
在那以后这一天就被大家叫做除夕,第二天大家就叫过年。
除夕有哪些禁忌
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說人不团圆,财不完整。
守岁前,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一年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来,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可化解灾难。
导读: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子,上面写一副寓意吉祥的对子。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一片喜气。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呢?这可是有典故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过年贴春联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二、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三、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过年贴春联的意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四、过年贴春联要有讲究:
过年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导读:春节到,北方很多地方要贴窗花,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吗?过年贴窗花由来已久,有人说此俗始于远古,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一起来看看春节贴窗花的来历是什么!
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
窗花俗称剪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
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西民间的剪纸,尤其是窗花剪纸,充满山西民间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土风味。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种花、卉、虫、鱼、鸟的图案,表示了农民对未来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
过年为什么要贴窗花?剪纸,与立春这个节令有着密切关系,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胜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诗中的荆俗、晋风就点明了这种风气。而且明确言明了晋人的风俗。宋、元以后,剪贴窗花迎春的时间便由立春改为春节,人们用剪纸表达自己庆贺春来人间的欢乐心情。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多以当年生肖为主,也剪梅兰竹菊贴在明亮的窗子上,让厅堂、卧室增添几分新春喜庆的色彩。
春节贴窗花的传说
我国民间有春节贴窗花的习俗,此俗始于远古,是由一个古代传说演变而成的。
相传,尧在位7年,有一种属于凤凰一类的吉祥而后罕见之鸟叫鸾鹘鸟,年年飞到都邑栖息生活。由于鸾鹘的到来,吓得麒麟跑到大泽的草丛里,不敢出来;鸱枭逃到了荒无人烟的森林中,瑟瑟发抖。从此,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后来,不知为什么,鸾鹘不再飞来了,为害黎民百姓的凶禽猛兽重又出现在都邑,到处横行无忌了。人民感到很失望。
当时有个折支国,听了尧民十分崇敬鸾鹘鸟,鸾鹘鸟又不知飞往哪里去了,就主动献来一种重明鸾鸟。因为这种鸟每一只眼内都有两个瞳孔,所以又叫重睛。重明的形体很像公鸡,鸣叫的声音又十分像凤凰,人们都认为它是一种吉祥的神鸟。刚献来的时候,羽毛已经全部脱掉,但它用肉翮照样飞翔。重明十分凶猛,能够追赶猛虎,并勇敢的进行搏斗,老虎也常常成为重明的美味佳肴。自从有了重明,凶禽猛兽和妖魔鬼怪都不敢危害百姓了。
因而百姓十分崇敬重明,对它爱护有加,每天都用美玉磨成细粉,做成流质饲料喂它。重明有时一年几次飞临,有时几年也不飞来。为吸引重明能经常飞来为民除害辟邪,广大的黎民百姓都把门户打扫得干干净净,为它准备停落栖息的场所。
但是,月月等,年年盼,重明一次也不飞来了,老百姓为此十分忧虑,怕那些凶禽猛兽邪魔外祟重新为害,各家各户都在动脑筋想办法,有的铸金鸟,有的刻木鸡,都放到窗户上。说来也真灵验,凶禽猛兽和妖魔鬼怪见了这些木鸡金鸟,以为是重明又飞回来了,因而都吓得魂飞魄散,飞快地逃往远方,躲藏起来了。于是,黎民百姓都在妖魔鬼怪集中出来作恶的新年期间,在窗户上普遍悬挂着栩栩如生的金鸟木鸡。
时间一长,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或刻或画金鸟木鸡,贴挂在窗上。至隋唐时代,剪纸雄鸡取代了古代的金鸟木鸡,贴在窗上,就是后来的窗花了。
春节贴窗花还有一个传说,姜太公封神时,最后已经没有地方可封,只能将自己封为窗神。有的人家过年时在窗户上贴上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红纸条,以图吉祥。
剪窗花有什么讲究?
剪窗花是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每逢过年,巧手的女人就会挥舞着剪刀,在红纸上作画,那时候有功底的女子不需要画图样,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强。而现在的剪纸,也是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品,还可以在剪纸中获得乐趣。
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由于适应一般的窗格,和避免影响照明,其尺寸都不太大,且要注意镂空透亮。
为了增强艺术效果,创造浓烈的气氛,一个窗子往往贴许多窗花,或在内容上配套,或在形式上呼应。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
立春为什么要贴春字
1、立春为什么要贴春字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2、立春是什么意思
2018年立春时间:2018年2月4日,农历2017年十二月(大)十九。
立春最直接的意思其实就是春天的开始,而立春结束后就将迎来立夏,也就是夏天的开始。立春也代表着新的开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立春节、打春,有流行鞭春牛的风俗,也有吃春饼和春卷的习俗,所以立春还可以叫做“咬春”。
3、立春节气的意义
节气是我国古时后农民伯伯们用来务农的提醒,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立春吃什么好
1、红枣
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2、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菠”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
3、春芽
春日食春芽,春季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4、萝卜
在许多地方,立春又叫“咬春”。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是萝卜,吃萝卜可分为啃、切片、切丝、做馅等多种形式。吃萝卜不仅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立春养生要注意护肝
根据中医理念,春季属肝。肝在人体内负责调节血液流量、消化食物、吸收和供给营养,而立春时节人的血液循环加快、营养消耗增加,因而造成肝脏功能旺盛,肝脏负担较重。所以在立春时分,养肝护肝就显得格外重要。
肝脏具有化解细菌、酒精和其他毒素的功能,同时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素有“肝藏血”之说;肝又主管情志,而人体的消化吸收与情绪有直接关系。因此,肝脏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的作用。
春季天气变化快,是肝病的高发期,很多肝病患者此时往往会病情加重或者复发。我们要想适应春季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就必须注意养肝护肝,以保持肝脏正常的生理机能。
春季护肝要讲究方法。第一,要尽量多吃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物;第二,为了减轻肝脏负担,要做到少饮酒、多喝水;第三,怒气最易伤肝,所以平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豁达的心态;另外,运动也是很有必要的,矢量的运动可以保持气血通畅,还能陶冶性戸,从而达到养肝疏肝的效果。
为什么要贴春联
1、为什么要贴春联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2、贴春联的正确方式
2.1、正确的贴法
对联的贴法,众所周知,一般是贴在大门两旁,这个绝对是千古不变的习俗和正确做法。但这个习俗做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有些人却偏偏会贴错。因为平时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将对联贴在出入阳台左右的两侧墙上。这肯定不正确,这与有些人认为,一间屋以阳台为朝向有关。如果贴在阳台,而大门没有贴,风水学上叫“主次不分”。在平时的生活中,工作容易被人叼难!并且,很多机会出现了,往往把握不住,都和类似的这些细节有关。
2.2、正确分清上联和下联
对联的博大精深之处,就是因为对联本身的原则和规律。所以,贴对联时,最重要的事除了贴的位置相当重要之外,这个上联和下联不能贴错和调乱,也是要注意的步骤。如果你一不小心,将上联和下联贴错了。那么,你极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容易做错事,容易与人发生争执,甚至家庭内部矛盾口舌不断,类似“贴错门神”的意思。
3、贴春联有何忌讳
3.1、左右联勿贴错
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春联有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正确的贴法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其中入声字的判别方法是用国语发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两幅的最后一字都是第一、二声,就必须多念看看是否为入声字。
3.2、贴春联的时间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3.3、春联倒贴有学问
从民俗上讲,古代只在水缸、酒缸等存放东西的缸上贴“倒福”,寓意福倒不出来,表达福满之愿。像家里大门或公共场所,福字是不能倒贴的,否则会把福气倒光。
3.4、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福字,记的要贴单数,单数象徵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门神等,因为古代,只有怡红院会在门口贴“春”字。
春联的特点
1、内容特点:
春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
在我国,无论塞北、江南,乡村、城市,机关、军营,都有贴春联的习惯。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喜庆联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比如:一元复始; 万像更新。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2、形式特点:
2.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2.2、对仗,即词性相同。
上联某一处用了某一类词,下联同一处也要用同一类词。但词语门类有大小之分,如名词,有表示天文、地理、自然、动物、植物、器具等的,上下联相对的词性只用一个大门类的,叫“宽对”,难度就小;用小门类的,如上句用花卉名,下句也要用同一花卉名的,这样用对叫“工对”。
2.3、平仄相对。
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如对联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便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读起来便感到悦耳和谐。但现代撰联已不太拘泥平仄了。
如何挑选春联
1、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
2、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