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养生

2019-10-12 │ 三伏天艾灸养生 三伏天艾灸养生知识

小孩可以三伏天艾灸吗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孩可以三伏天艾灸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孩可以三伏天艾灸吗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的功能还不够健全,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历代医家对儿童保健都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提出了许多保健方法,其中之一为艾灸。对儿童实施艾灸疗法,可起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儿童因为身体防御功能较差而容易感染生病,并主要以与肺、脾、肾有关的疾病居多,所以小孩可以三伏天艾灸的,尤其是下面三种孩子,更是需要:

1、有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宝宝。

2、跟人体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虚寒性胃痛、结肠炎等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宝宝。

3、免疫力低下,或者是经常性感冒的宝宝,有属于过敏性的疾病,如鼻炎等的宝宝都可以进行三伏天灸。

哪些小孩不能三伏天艾灸

虽然三伏天灸好处多多,但并不是谁都可以做,以下两类宝宝则不宜做三伏天灸。

2岁以下宝宝:林主任解释说,因为天灸的药物是有刺激性的,婴儿皮肤比较嫩,比较容易起水泡,甚至灼伤,而且天灸药方并无专门针对小孩子的,因此建议宝宝两岁以下不要做天灸。

疾病发作期宝宝:有发烧或者感染症状的儿童不宜做,此外,有严重心肺功能疾、对药物过敏的宝宝也不宜做三伏天灸。

儿童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1、儿童保健艾灸效果极好,而且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儿童没有痛苦,无副作用,非常适用于家庭推广使用。

2、儿童保健艾灸可根据小孩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施灸方法,一般要坚持1-6个月,直至儿童健壮为止。

3、儿童皮肤对温热疼痛感觉敏感度较差,加上小孩好动,不能配合,故在施灸时要格外小心,大人要将自己的手放在小孩施灸部位,以感知小孩灸温的强弱,谨防烫伤。

4、最好在空气流通,清洁干燥的房间中进行。

5、对不会说话的儿童要密切观察,隔姜、蒜灸时,要轻轻移动姜片、蒜片,谨防烫伤。

6、2岁以上宝宝如果有适应症可做天灸,但在做天灸前应该带孩子去正规中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做出判断。另外,小孩皮肤稚嫩,因此贴药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2个小时以内,如果皮肤特别敏感,时间应更加缩短。

7、贴药后一般会有水泡,属于正常现象,水泡小的可以自己涂抹万花油,如果水泡过大应到医院进行处理。

8、天灸治疗后,皮肤均有轻微烧灼感、刺痛感,揭开胶布后可见皮肤有红晕。局部皮肤红肿而没有明显不适,可以不予处理,但儿童一般耐受力差,一定要时刻关注状况,防止抓破后感染。

9、决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医院问诊,询问医生是否适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对应症,主要贴哪些部位,这样在贴药当天可使医生迅速完成贴药,节约问诊时间。

10、贴药的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食物,还有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贴药10小时内不能洗澡。

11、治疗的同时应戒食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12、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13、天灸疗法又称“发泡灸”,贴药后起水泡是正常现象。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但瘢痕体质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14、一般来说,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别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强。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并不是治疗疾病。一个天灸的疗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废,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哪些人不适合做艾灸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相关推荐

三伏天的艾灸疗法


三伏天的艾灸疗法

1、三伏天的艾灸疗法

艾灸讲究细工慢活,调理时间长,疗程多,不是一两日可以解决问题的(急症,浅症除外)。很多人做艾灸就是为了养生,增强体质,可是去美容院、养生馆做艾灸费用很高,去医院的话,还要预约排队,不能到了马上就做,因此,很多人开始尝试自己在家做灸。

这里,记者将提供简单的家用养生艾灸法——温和艾灸法。首先,沐浴更衣;其次,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最后,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专家提醒说,“穴位很重要,在家艾灸前,一定要找专业人员进行穴位的指导。”

2、什么是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3、艾灸疗法的常用穴位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的好方法。你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要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即可温补脾肾,补益肾气,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早衰。

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三伏天的艾灸疗法的好处

辅助祛病,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身体辅助祛病。艾灸的过程中艾火的纯阳和三伏天身体散发的阳气一起作用于身体的病灶,将体内的风、寒、湿、毒、燥等等驱逐出体外,帮助打通身体静脉,祛病强身。

温肾补阳,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温肾补阳。艾灸可以通过局部作用身体的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等穴位,通过温热刺激作用帮助补虚易损,增强身体的阳气,补肾壮阳

行气活血,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行气活血,气血运行能够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帮助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毒。

缓解炎症,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缓解身体炎症。三伏天天气炎热,身上有创口的容易感染炎症,通过进行艾灸能够帮助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共鞥以及胸腺细胞的活力,增强人体细胞、体液的免疫力,防止炎症的发生同时也能缓解炎症。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1、解暑

因为艾灸补充的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犹如艾榕俐灸法之双龙戏珠灸法。寒湿之邪如小戏珠,玩弄于股掌中。排出寒湿之邪易如反掌。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2、尽管天气炎热,灸后身心却是舒畅无比

这就是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空调、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火力充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抗打击力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3、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配以艾榕俐灸法之双龙戏珠灸法,病邪犹如小毛贼遇到天罗地网的兵将,无从逃串。

4、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5、修心养性,也是最有收效时机

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理解力逐渐增强,智慧越来越多,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人体是小乾坤,清净的身心与天地感通。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三伏天艾灸要注意什么

1、治疗不系统将影响疗效

三伏天灸是一个系统治疗。一般来说,穴位艾灸至少要坚持三次,若要加强效果,最多可艾灸五次。而每次艾灸所选用的穴位都不一样。以支气管哮喘为例,中医认为哮喘发病主要与肺、脾、肾相关,初伏时所选穴位重在从肺论治,中伏所选穴位重在从脾论治,末伏所选穴位重在从肾论治,只有肺、脾、肾三脏同调,才能共收止哮平喘之效。“由此来看,如果只是治疗一两次,缺乏系统,疗效都会大打折扣。

2、三伏天次日施灸效果也不错

有人可能会问,我不是不想去治疗,但三伏天当天确实忙不过来,稍微迟一两天再艾灸有没有问题呢?辛日施灸是三伏天庚日施灸的很好补充。

所谓庚日,即三伏天当天,所谓辛日,即三伏天的次日。临床的观察结果表明,在三伏天次日进行天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不亚于庚日。

即使在三伏天当天或次日都无法按时治疗,还可以考虑在日常的时间里进行天灸治疗,这种日常灸的做法和取穴跟三伏灸是完全一样的。缺少了三伏天时自然界旺盛阳气的辅助,日常灸的疗效稍逊于三伏天灸。但通过各种辛温走窜的药物和穴位的作用,协同增效,日常灸同样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3、不是所有人都适宜三伏天灸

三伏天做艾灸可以预防多种冬病,但主要是对与肠、肺有关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与虚寒有关的关节痛的疗效比较的显着,比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胃痛、结肠炎、由肺气虚引起的感冒等。没有明显疾病的白领阶层做三伏天灸也能补阳驱寒、预防疾病,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有些肝硬化的患者到医院要求做三伏天艾灸,是没有什么疗效的。贴敷的药膏中含有麝香等芳香辛窜药物,有损胎儿生长发育,对孕妇更是禁忌。另外,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如副鼻窦炎患者、肺炎急性期患者等)、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部位皮肤可能有破损者、皮肤对药物极度敏感者也不适宜三伏天艾灸治疗。

即使是符合三伏天灸的人群,若处于急性发病期,如哮喘发作、感冒发烧、皮肤起皮疹等,也不能再进行穴位贴敷。因为三伏天灸重在预防复发,并不能起到即时缓解症状的作用。患者应到医院相应科室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


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还有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可以按摩、艾灸疗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是藏真火之穴。临床上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和)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1、解暑,祛湿,祛寒,降火。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寒邪不祛,炎症不愈。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2、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

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打击力强,这也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大德医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3、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三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要记住

“三伏灸”起源于秦汉、被称世界上最早预防医学手段,系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药制成的药饼,在相应穴位进行贴敷湿热,促进血脉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养身调理的效果。

进行三伏灸时间短暂,为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三天。今年的初伏为7月18日,二伏为7月28日,三伏为8月7日,加强伏为8月17日。

2、隔姜灸最正宗

“三伏灸”中,“隔姜灸+贴药”是最传统疗法。隔姜可使贴的药容易渗透,激发穴位功效使疗效叠加,才能发挥三伏灸的真正疗效。

隔姜灸加药贴一般需要30-40分钟。之前要事先准备,精选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隔上姜片点燃艾灸,待灸燃尽再敷贴上药,只有这样才是正规定义的三伏灸。

3、哪些病适合“三伏灸”

传统上,三伏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

“三伏天”是什么 “三伏天”怎么计算


养生导读: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那么你知道三伏天具体是什么时候吗?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计算方法: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内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贴心提示:知道了三伏天的计算方法,那么在三伏天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调整好心情,积极应对酷暑天气。

三伏天吃什么 三伏天练什么


养生导读: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那么你知道三伏天该吃什么?三伏天又该怎么锻炼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三伏天,吃什么

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三伏天,天气炎热,除了要注意饮食和身体的锻炼外,还要精心、安神、戒躁、息怒,内外兼修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