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行业

2019-10-12 │ 老人养生行业 关于男性养生的行业

河北发布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乳品行业全面回暖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保健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河北发布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乳品行业全面回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食品医药网FDA消息:河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近日公布了2009年河北省房产、钢铁、食品等十五大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并发布2010年行业市场预测预警信息。其中乳品行业全面回暖成河北食品工业亮点。食品工业乳品行业全面回暖2009年,河北省食品工业呈现U字形发展态势。而乳制品行业全面回暖成年度最大亮点。据统计,去年全省乳制品产量为196.63万吨,位居全国第3位。但在行业回暖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附加值较低;如河北的产量是上海的4.89倍,但对方的利润却是河北的1.5倍。而鲜奶等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乳制品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另外,全省一半以上的乳制品企业未能正常开工。据了解,全省现有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81家,但40多家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非正常状态。消费品行业春节前粮油价格将小幅上涨据省商业联合会预测,201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9%左右,增速高于去年,但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社会通胀预期增强,要完成控制市场物价上涨3%的目标仍有较大压力。食品类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粮油肉蛋价格仍将有小幅震荡。春节前是肉类、蔬菜的消费旺季,价格会有小幅上涨,但不会产生大的波动。

ys630.COm精选阅读

IT行业者怎样拯救双眼


眼睛疲劳、近视、老化;肩酸腰痛;头痛、食欲不振就像我们离不开电脑一样,这些疾病几乎是所有常用电脑者无法摆脱的麻烦。一项调查显示,常用电脑的人群中,感到眼睛疲劳的占83%,肩酸腰痛的占63.9%,头痛和食欲不振的则占56.1%和54.4%,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动脉硬化性精神病等等。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刷新自己的饮食菜单,是电脑一族抵御这些疾病侵害而不得不抓牢的救生圈.

拯救双眼:胡萝卜、菠菜

长时间注视电脑荧光屏,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消耗加快,若未能及时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营养素,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等。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有助于补肝明目,缓解眼睛疲劳。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蛋黄中,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等蔬果中。

维生素C对眼睛也十分有益。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高出数倍。随着年龄增长,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晶状体营养不良,久而久之会引起晶状体变性。所以要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

胡萝卜富含蔗糖、葡萄糖、淀粉等,其中以维生素A原的含量最多,其作用和鱼肝油相似。此外,胡萝卜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维护眼睛和皮肤的健康。

菠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它不仅是营养价值高的蔬菜,也是护眼佳品。

其他明目食品:西红柿、韭菜、枸杞子、青椒、杏、枣、红薯。

拯救骨骼:含钙量高的食物

使用电脑,往往长期处于强迫体位(指身体的某个部分处于非自然状态时的体位),易导致腰、颈、肩、肘、腕等肌肉骨骼系统的疾患。

减轻电脑操作对肌肤骨骼的伤害,在营养方面,要多吃含钙量高、有益骨骼的食物。

牛奶、酸奶不仅含钙量高,而且牛奶中的乳酸能促进钙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钙源。

油菜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食疗价值可称得上蔬菜中的佼佼者。其钙、铁含量十分丰富,常吃油菜有清血降压、强健骨骼、清热解毒的作用。

黑芝麻是很好的补钙来源,其补钙、养生效果优于白芝麻数倍。不爱喝牛奶的人,可以一天吃三匙黑芝麻替代。

黄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钙量很高,且富含赖氨酸和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铁。其他豆制品也是补钙良品,150克豆腐含钙高达500毫克。

十大猝死行业


有很多爱岗敬业的人,最后因为工作的原因失去了生命,任何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于那些高强度的工作,是非常容易使人猝死的,有很多医生会因为长时间连续手术而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所以在工作之余还是应该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那么十大猝死行业都有哪些呢?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其定义为: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猝死的两个高峰期:1、出生后至6个月;2、30-50岁。

心血管疾病猝死 40-50%,呼吸系统疾病猝死16-22%,神经系统疾病猝死15-18%,消化系统疾病猝死 8-10%, 泌尿生殖疾病猝死5-10% ,其他疾病猝死 5- 8%。

猝死的发病征兆

并不多,特别是有特异性和有价值的征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年轻人大多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太在意健康状况,有点儿难受的感觉,通常不会立即就医,而一旦出现恶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1、疼痛

相比较而言,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2、潜在病因

除了疼痛,还要警惕可能导致猝死的潜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例如一位骨折病人,他曾在一段时期内被限制运动,那么他就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而静脉血栓一旦掉下来,则可能发生肺梗死。

3、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如果工作性质是久坐或长期站立,血液循环不好,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4、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5、胸痛

大家都知道,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包括在冠心病里面的,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典型的冠心病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整个边界不是很明确,它的面积会适当大一点儿(跟手掌面积差不多),或者说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闷痛的感觉。心绞痛服药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症状就会缓解。而针扎的刺痛或者是“按着疼”的感觉往往跟心脏关系不大。

美甲行业对身体有害吗


美甲时尚漂亮,而且又非常新意,想要什么样的美甲都有,但是现在有的人都知道,过多的去做美甲对身体是有害的,美甲行业的一些元素和涂料对身体也会有影响,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美甲除了是自己去做的时候会有危害,很多在美甲行业工作的人经常会接触这些美甲的用品,是不是对身体也有害处呢?

美甲好看,但也会带给女性以下4大要命危害,你防好了吗?

危害一:水晶甲生出霉花

水晶美甲时下非常流行,就是在原有的指甲上再接一段,采用立体三维镶嵌甲的方式"镶钻"。水晶粉的质地有好有坏,如果采用透气性差的水晶粉,美甲师技术又不太熟练的话,在指甲上形成的气泡和空隙就变成了细菌的温床,做了水晶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消费者的手指甲很容易发炎,轻则瘙痒,重则红肿,做过水晶甲很有可能生出霉花。

危害二:引发皮肤炎症

美甲的第一个步骤通常是去指甲小皮,锉指甲,这样使甲面看起来更加整洁,双手也比原来秀气了许多。其实,会破坏指甲小皮的生理功能,失去了指甲小皮的保护,指甲会变得极为脆弱,就很容易使皮下组织发红,发炎,肿痛,容易感染状况严重,会迅速化脓,形成甲沟炎,若反复发作,最后会变成慢性甲沟炎,而为了使仿真指甲更加逼真,往往要把指甲表层锉掉,手指甲就失去了保护层,多酸性或碱性物质的腐蚀失去抵抗能力,经常美甲会引起指甲易断折,颜色发黄或发黑,影响健康。

危害三:劣质产品易中毒

现在很多的美甲店和小摊位所使用的指甲油,水精粉等产品都不合格,专家称在锉薄的指甲上长期使用铅、砷、汞等重金属超标的指甲油,其中的有害成分透过指甲被人体吸收,不仅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更会严重影响女性内分泌,增加女性乳腺癌的概率。

危害四:用具不消毒易交叉感染

如今许多美甲店都非常简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加上一套美甲用的指甲油,画笔等工具,就可以开张营业了。这些美甲店给顾客提供的美家用具不洁,使用的毛巾、镊子、剪子等用具,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操作场所及美甲用具没有经过消毒,卫生不达标,美甲用具未按要求进行消毒,很容易被传染上手癣,灰指甲,甲沟炎等疾病,尤其是***皮的环节,尖利的工具很容易被破坏皮肤组织。如果不消毒,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医药行业市场:仿制药市场趋势分析


2016年,制药行迎来新突破的同时,过去一年行业的热点仍将继续。也因此许多制药公司的产品管线为了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而有所调整,这已成为公司在药品供应链过程中所实施的多样化战略。作为仿制药行业的上游产业原料药领域也随之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本文将浅析仿制药行业未来几年中的变革---仿制药企业为求生发展而展开的相应举措,并讨论在这些变化中原料药企业受到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未来几年,全球仿制药乃至整个制药行业的增长将来源于新兴市场和生物药物领域。随着治疗越来越专业化,多数分析师预期最大的治疗支出也将集中于专科领域,比如肿瘤。当发达国家还在从停滞的经济中复苏并努力减少医疗支出的时候,新兴市场正在加大医疗保健体系和基础建设的投资。

在药政市场中,美国仍然是药品生产和药品消耗费用最高的国家。仿制药数量约占90%的市场份额,并将持续高居。但是,FDA大量ANDA工作的积压,使研发管线中小分子药物的机会变小。尽管还没有看到药房并购合资对于市场的影响,但是很多仿制药生产商和分销商都表示关注。

受近期监管立法的影响,仿制药公司以及美国保健品将面临成本增加的压力。欧洲市场也在面临相似趋势的影响。尽管仿制药数量不及美国多,但是INN(国际非专利药)的推动促进了仿制药处方数量增加。欧洲也同样面临来自支付方的压力和小分子药物机会减少的压力。继续整合分销商并通过招标制度限制了大公司之间的竞争。但是,欧洲的制药厂商和行业组织联合推动立法,允许生产并出口药物到没有专利保护政策的国家,并允许提前生产药物为专利到期后立刻上市备货。

通过收购,能够获得市场准入和加强多元化投资组合的机会。许多仿制药公司愿意通过合作和收购进入新兴市场,主要会考虑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对当地市场的了解。总部设在药政市场的公司为了应对合规和成本的增加,会在其他区域改进工艺、投资设施或者选择特定能力公司。一些大型的仿制药公司通过合并工厂提高效率。

仿制药公司也在研发方面投入创新,除了特殊制剂,还包括注射剂和经皮给药技术。我们看到许多产品剂型改进,比如长效注射剂。脂质体剂型的开发在改进,具有技术壁垒的新制剂药物具有独特优势,并促进制剂技术提高。随着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也引起关注。一些公司通过连续过程和分离技术实现了原料药成本降低和废物流失减少,监管部门将全过程QbD作为一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除了让外来投资进入专业化生产,很多公司还与具有利基(niche)产品生产能力的公司建立合作。

2010年度中国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一系列新法规与新标准的出台,2009年的食品包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食品用塑料袋、保鲜膜、密胺餐具、快餐盒、纸杯等食品包装产品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劣质餐盒、有毒仿瓷餐具等危害消费者安全的食品包装依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于政策、标准还不够完善,执法部门相互交叉,某些违法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仍在生产、销售、使用这些对消费者健康有危害的“隐忧产品”。为了更好的规范行业,维护消费者健康,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根据中国食品包装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特评出2010年度我国食品包装行业的“十大隐忧产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早在2006年9月8日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有980余家一次性餐饮具生产企业取得了生产许可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上仍有部分未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的产品在大量流通。有些企业只取得了一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却在多种产品上印制许可信息,欺骗消费者;有些企业获证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量使用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甚至添加了不明的废塑料,将不合格甚至有毒有害的产品推向了市场。如果长期使用这类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有毒有害物质将渗入食物内,将可能导致消费者慢性中毒。

另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因火灾隐患大、遇热易中毒、回收利用难、腐烂降解难和填埋焚烧难,被列为产业政策的淘汰类产品。但是,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仍有许多企业不能遵守这一政策,继续生产和销售。有的产品中加入有致癌作用的荧光增白剂掩盖杂质;有的加入有毒色母料把产品染成黄色,还堂而皇之地标上“可降解”字样蒙骗消费者;有的企业甚至大量使用从国外进口的废塑料进行生产。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并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18006.1-2009)中将该标准限定范围为“以各种热塑性材料制作的一次性餐饮具”,剔除了原标准中适用于该标准的纸质餐饮具及光生物降解材料餐饮具,明确了淀粉基餐饮具的淀粉含量不得小于40%,生物降解餐盒的降解率不得小于60%。但在市场上,假冒的降解餐具依然存在,消费者需瞪大眼睛,小心使用。

自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9月8日发布《关于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公告》以来,生产食品用塑料袋的企业,必须在申办QS生产许可证后才可以生产,并且应在食品袋上注明“食品用”字样。然而,却仍有部分企业不能遵守这一政策,生产、销售无证食品用塑料袋。甚至,某些不法企业使用废塑料等违规原、辅材料,采用加入色母料进行染色的办法,生产食品用塑料袋,并伪造或冒用他人QS生产许可证企图欺骗消费者,对食品用塑料袋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还有部分企业生产的食品用塑料袋厚度不足0.015毫米。厚度过薄的塑料包装在废弃后,很难回收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规定:厚度低于0.015毫米的塑料袋属于淘汰类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设备、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另外,由于宣传力度不足,许多消费者都不了解应如何区分非食品用与食品用塑料袋,使用非食品用塑料袋盛装食品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因此,将食品用塑料袋列为2010年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之一。

密胺餐具又称仿瓷餐具,因其使用范围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该产品实施市场准入(QS)制度,于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行为。截止2010年1月中旬,全国上千家密胺餐具生产企业只有90余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获证比例仅一成。

2009年掀起的仿瓷餐具风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劣质仿瓷餐具进行了围剿,但“毒餐具披新皮照样卖”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有些企业将贴有生产许可标签的使用有毒尿素甲醛树脂生产的仿瓷餐具,再穿“置物盘”新衣,放在正规仿瓷餐具旁销售,并在产品上印制盛装水果等食品的图案,误导消费者将“置物盘”当作可以盛装食品的器具进行购买。

合格的仿瓷餐具具有耐摔、耐用、耐蒸煮,以及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不少人便把它当成了万能餐具。然而密胺餐具不仅对使用条件有要求,尤其是不能微波加热的。合格密胺餐具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150℃,而使用脲醛树脂生产的不合格餐具耐温只到80℃。因为高温下(80℃以上)使用脲醛树脂生产的仿瓷餐具会挥发刺鼻、熏眼睛的有害物质甲醛(甲醛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将甲醛列为第1类致癌物质),所以在使用时应避免高温加热。建议消费者一定要去大型商场和超市购买碗底标有QS标志和编号的密胺餐具,小心置物盘的安全隐患。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959个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该标准中明确要求“没有列入标准的物质不得用于加工食品用容器、包装材料”。但标准中对于限量值的测定方法及检测机构均没有明确的说明,没有列入到该标准中但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到的物质,该如何继续使用,均没有明确。

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规范食品包装材料及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单体、树脂、涂层等(以下简称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促进食品包装材料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食品安全,2009年11月6日,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7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在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包装材料相关标准(133个国家标准和126个行业标准)范围的产品,均需向卫生部门进行审批。但该通知中并未明确审批的具体申报程序。

自2009年9月1日开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始对食品包装用纸制品进行无证查处。“未获得生产许可证(QS)的企业,不得生产、销售各种与食品接触的纸制品”。截止2009年底,我国纸杯获证企业共280余家。

但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中,依然充斥着大量未获得生产许可证(QS)的企业的产品,有些纸杯不仅没有生产许可标识(QS),甚至连生产日期和厂家信息都没有。主要原因是劣质纸杯的生产厂家为了减少成本,使用回收的废纸、废塑料进行生产。为了增白,更是将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用于食品包装生产的荧光剂等有害物质用于生产纸杯。为了使印制的图案更为鲜艳,生产厂家选择劣质含苯型油墨,这类油墨含有大量有害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苯超标就会引起癌症,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此外,劣质油墨中的重金属如汞、铅、砷等含量也对人体存在极大的危害。

因纸杯目前执行的标准为轻工部的行业标准《纸杯》(QB2294-2006),标准中并没有对油墨提供要求,有关专家呼吁,应尽快出台纸杯的国家标准,确保纸杯的质量安全。

美国众议院2009年7月30日通过的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规定:如果FDA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不能提出确切证据证明食品和饮料包装中的双酚A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美国将禁止在食品包装和容器上使用双酚A。随即,以法国为首的欧盟各国也逐渐对有机化工原料双酚A下达禁令。经过试验证明,人体长期使用含有双酚A的食品包装,有可能导致前列腺癌、乳腺癌、糖尿病以及心脏、肝脏等器官的病变。因此,生产中习惯加入双酚A的太空杯与婴儿奶瓶也被列为2010年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之一。

保鲜膜新标准《食品用自粘保鲜膜》(GB10457-2009)于2009年4月1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并决定于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然而,在2009年11月27日新标准即将实施之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网站上却发出公告,称同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之要求,将该标准延期至2010年9月1日起实施。这一公告的发布,致使我国pVC保鲜膜的市场规范管理工作止步不前。

一直以来,由于标准制定部门没有将标准的制定进程公开化,标准制定部门与产品生产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检测机构没有充分沟通,盲目制定产品标准,从而导致了这次保鲜膜新标准的推迟执行。事实证明,标准的制定与审核,应该由政府部门、生产企业、行业专家与检测机构共同组成审核组进行审核,这样制定出的标准,才能够更加贴近行业的实际情况。

由于新标准未能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因此,pVC保鲜膜生产企业目前仍在执行各自企业标准。新标准中规定对于pVC保鲜膜必须标注“不能接触带油脂食品”、“不得微波加热”、“不得高温使用”等警示性语言,可大部分pVC保鲜膜生产企业并没有做到。由于pVC保鲜膜内含较多增塑剂,所以使用pVC保鲜膜包装肉食、熟食、油脂食品或用微波加热,有可能导致增塑剂与氯乙烯单体溶出,迁移到食物中。有些消费者用pVC保鲜膜包裹身体减肥,也会导致增塑剂和氯乙烯单体溶出,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因此,将pVC保鲜膜列为2010年食品包装行业“十大隐忧产品”之一。

热收缩膜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VC热收缩膜以其防水性、阻燃性、成本相对较低及产量高等特点,受到了生产企业、销售商以及使用企业的青睐。但是,由于pVC热收缩膜成型困难,需要加入大量增塑剂。在高温和油脂的环境下,热收缩膜内的增塑剂与氯乙烯单体会溶出,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隐患。另外,由于pVC热收缩膜在废弃后难于回收,又不能焚烧处理。因此,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角度上考虑,也不鼓励使用pVC热收缩膜。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双向拉伸聚苯乙烯(BOpS)、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以及pET热收缩膜正逐渐成为主导产品,也标志着热收缩膜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2009年11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刊发《销售270亿包利乐包装回收仅一成》一文以来,以利乐包装袋为代表的奶制品包装袋的回收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由于奶制品包装袋需要很好的阻隔性能,因此常采用多层复合的方法生产。但是,这种多层复合的包装袋回收利用价值低,回收工作难以开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生产企业应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其产品的最终处理负有主要责任。同时,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也呼吁: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缺乏的操作细则支撑,除了企业与消费者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有待提高之外,尽快出台《包装回收管理办法》是当务之急。

“四斤重月饼,三斤不能吃”。尽管政府部门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坚持“将过度包装进行到底”。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已于2009年3月31日发布,并将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然而,该标准中对过度包装的定义以及包装空隙率的计算,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标准规定“除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应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但是,作为消费者又如何得知包装的成本呢?

另外,除食品与化妆品外,电器、礼品以及药品等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也很严重。

早在2008年9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就针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管理条例》举行过听证会,但时至该《条例》仍未正式出台。董金狮等有关专家呼吁,包装生产企业应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商品包装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中,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单一化”的四化原则。从包装的数量、重量,循环再利用,废弃后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减少使用复合材料等四个方面解决过度包装问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