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要诀

2019-10-12 │ 夏季养生要诀 春季养生要诀

苦夏养生 以清为要诀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关于养生保健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苦夏养生 以清为要诀”,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炎炎夏天真是恼人,不仅闷得让人心烦气躁,就连食欲都大大减退,吃不下又睡不好,艳阳下走没几步路就开始挥汗如雨,烦躁、疲乏无力,甚至头晕、胸闷,中医讲是“暑伤气”,民间则说是“苦夏”。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师和营养保健师都认为如果能做好饮食调理,以清养为主,就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人人难免“夏季少食症”

夏天为何吃不下饭?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温度高日本营养师手冢文荣在《大口吃出健康》中指出,气温每增高10℃,身体平均就会减少70卡的需要量,夏天身体所需热量降低,使人不觉得饥饿。

脱水现象夏天,人们在空调房里感受不到水分蒸发,因此水分摄取少,可是肠胃组织已经轻微脱水,从而影响食欲。

喝太多含糖饮料夏天容易口渴,有些人习惯猛灌含糖饮料,偏偏糖是天然的食欲抑制剂,糖分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会让人一下子觉得饱了,因此吃不下,形成恶性循环。

夏天清养粥最好

精诠中医诊所主任医师高立铭介绍,从中医角度讲夏天以“清”为主。清心以安神,夏天炎热,假使又心情烦躁,无异于火上浇油,古语说“心静自然凉”,以防止心火内生。饮食也如此,应以清淡为主,清淡的饮食能清热解暑、生津补液,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所以夏季只要掌握清热利湿、消暑解毒、养气滋阴的调理原则,就可以达到夏日养生的效果。

谈到夏季的饮食方法,高立铭首推以药粥来滋补身体,据他介绍李时珍就特别推崇药粥养生。李时珍曾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适合夏日的药膳粥,如清热莲子冬瓜粥,莲子性平,具清热、降火、利尿、治水肿的功效,且能提升食欲,适合夏日食欲不振的体虚之人,而冬瓜又是夏日中最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代表性蔬菜。红豆薏仁粥,红豆性平,能去水利湿,于水肿、脚气病、黄疸等均有疗效,对于生理期间的女性更具调理作用;薏仁性微寒,具健脾、补肺,清热、利水的功效,因此红豆薏仁粥可健脾除湿、降低胆固醇、美肤、解毒,更可促进排便,预防便秘或胃肠道的疾病。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可治嗓子痛。

酷夏,“清”食菜

中医认为“长夏多湿”,夏天酷热气温高,湿气重,而且天热人们喜冷饮,饮水多,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运化功能产生障碍,积水为患。因此,高立铭建议清热的食物在盛夏时吃,而利湿的食物整个夏天都要吃。

西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海带:表面上有一层略带甜味儿的白色粉末,是极具医疗价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疗药物中毒、浮肿等症。

丝瓜:味甘,性凉,无毒,有清热利肠、凉血解毒、活络通经、解暑热、消烦渴、祛风化痰、行血脉、下乳汁、杀虫等功效,是夏日保健的佳品。

苦瓜:苦瓜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作用。苦瓜维生素C含量很高,还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等。草莓:具有清暑、解热、润肺化痰、利尿止泻、助消化等功效。果实中的维生素及果胶,对治疗痔疮、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均有显著效果。

黄瓜:气味甘寒,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百分之九十六至九十八,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

具有这方面功效的食物还有,黄豆、绿豆、荠菜、冬瓜子、芹菜、茼蒿、茭白、竹笋、荸荠、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等。

ys630.COm精选阅读

秋季养生要点以“和”为贵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对中老年人来说,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证。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注重预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而祸及生命。因此,人人都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以食养颜 女性皮肤保养要诀


15岁到25岁:以足够蛋白质防止皮肤干燥

这一时期的女孩子其实蛮辛苦的,读书、考试、求职、谈恋爱,可又偏偏是月经来潮、卵巢发育、激素大量产生的时期,皮脂腺分泌物也会增加,这个时候要使皮肤保持光洁、红润而富有弹性,就必须摄取足够量的蛋白质、脂肪酸,还有多种维生素。可以多吃白菜、韭菜、豆芽、瘦肉及各种豆类食品,同时要注意少吃咸、甜,多喝水。

25岁到30岁:饮食清淡可以帮助减少皱纹

这个时期的女性皮下油脂腺分泌减少,加上大都工作辛苦,育儿操劳,皮肤光泽感减弱,额部和眼角部会逐渐出现皱纹。专家奶奶们建议,在饮食方面除了坚持吃淡食多饮水外,还要特别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品,如芥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豌豆、木耳、牛奶等。

30岁到40岁:用白开水和瓜果肉食充盈皮肤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内分泌和卵巢功能逐渐减弱,皮肤易干燥,眼尾部分开始出现鱼尾纹。这一时期要注意多喝水,最好是在早上起床后,饮200—300毫升的凉开水。饮食中除坚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瓜果外,还要注意补充胶原蛋白的动物蛋白质,比如猪蹄、肉皮、瘦肉、鱼等,以促进皮肤吸收水分和储存水分,可以让皮肤显得丰满滋润。

40岁到50岁:多吃粗粮可防黑眼圈和皮肤干燥

这时的女性逐步进入更年期,卵巢功能减退,因脑垂体前叶功能一时亢进致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易于激动或忧郁,眼睑容易出现黑色的晕圈,皮肤干燥而少光泽。

专家奶奶提出在饮食上的补救方法是:多吃一些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和补气、养血、延缓面部皮肤衰老的食品,比如玉米、红薯、蘑菇、柠檬、核桃和富含维生素E的卷心菜、花菜、花生油等。

以“和”为贵的中医文化


编者按: 近年来,中医学术界对于和的探讨逐渐增多,诸如《中医和论》、《从之和解读人文理念》、《和合是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和思想探析》等文章,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笔者认为, 和确是中医学界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问题。

和是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理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征性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贯穿于万物中,许多古籍中都已有论述,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理念,渗透于我国百姓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处世乃至国家政事等各个方面。其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天人和谐;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和睦相处、君子和而不同;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和群济众;表现在国家的关系上协和万邦等方面。

万物和谐

和在古代哲学中可上溯到《周易》和《尚书》。《周易》用和来解释自然界的和谐,认为世界和天地万物是有序的;阴阳和谐是万物生成发展的原因,如果阴阳互补、和谐,则万物协调兴旺;反之,则丘峦崩摧、地震海啸会招灾致祸;阴阳和谐并非静止不变,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动态过程。

《周易》以其独特的思辨哲学阐明宇宙是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和谐的生命统一体,而和就是核心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哲学流派,均将和注入自己的思想理念中。老子的《道德经》以和为核心内涵,阐述了宇宙的自然哲学。由道产生的万物存在于阴阳二气之中,虽然体、用有异,然阴阳互相融合,处在和的统一状态中,即使二气不断运动和转化,这种相对应、相反的性质,也表现为一种和的境界。

社会与人际和谐

古人早已认识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为适应和改善生存环境,聚族而居,和谐相处。孔子强调人际相处应礼之用,和为贵。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古代和谐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至关重要。

道家同样主张社会安和,强调人道应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通过公正和知足来建立和谐,从而达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人类理想社会。老子意识到和字乃亲情之本:六亲不和,安有孝慈?持和高过亲情,这个提法是深意内寓。

心身和谐

道家重视人体自我调适和内心和谐,认为修道者要做到致虚极,守静笃,主张清静无为以达到人体心身和谐。和谐,方能以豁达的心胸与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诚则自然,自然则无为,无为则无欲,无欲则身心平和,强调诚、静、无欲是导致人体心身平和的前提,宋儒参以道家无为之治的哲理,然其核心和归宿仍在和上。

数千年来和的哲理深入人心,并逐渐积淀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甚至浸淫于世俗文化之中,其对国人的思维、行为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

和贯穿于中医学思想的始终

孕育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理论,都渗透了和的理念。和已成为中医学的思想原则之一。《内经》实际是先秦时期医学的精华,其中关于和的论述与传统文化思想一脉相承,更是和的思想在医学方面的具体体现。《素问》中和出现79次;《灵枢》中和出现74次,如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将和提高到圣度的地位。认为凡病皆由不和致之,治疗当和以所宜,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最终令人体达到和谐、和合、中和,从而确立中医学的思想原则。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和字约出现81次,不仅概括了张仲景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也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核心之一。《金匮要略》提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说明人体正气充盛,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相互协调,就能维持稳定的内环境而处于安和状态。

人与天地自然之和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其基点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人必须亲和自然规律,不违背,不逆转,从中体现和义。《内经》重视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四时寒来暑往,其气的变化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然。

人必须与天地自然、四时节气相和,并据此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历代医家颇多秉循经旨者,如刘完素用药强调顺时令而调阴阳;李东垣认为必须考虑到四时的生长化收藏;清医家程钟龄则提出:用药而失四时寒热温凉之宜,乃医家之大误等。

和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产生了对健康服务的高需求,而当代医学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现象,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某些疑难病的治疗上,长期未能摆脱在某些方面的供不应求,而在另外方面供大于求的矛盾。因此,应对医学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课题研究,医学模式也应转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的新医学模式。

传统中医学符合当前医学的目的和医学模式,《内经》所论上工治未病,体现了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价值。《内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汲取了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的理念,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并强调在疾病发作之先,了解倾向,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治未病是《内经》的核心理念之一,未病是表象,本质是不和而将病、欲病,透过表象审视本质,则仍然体现了和的精义,最终目的在于令人不病而保持健康和谐状态。

营养补品以天然的为宜


当我们患营养不良症的时候,医生会开处方,配一些营养补品给我们。当我们因重病而虚弱,在康复期医生也会开给营养补充剂,便于我们修复虚弱的组织器官。



医生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患者,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多想一想,这些药品是否真正适合我们?


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营养补品都是化学合成的,这些化学合成的营养素与天然的营养素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例如维生素E,天然维生素E的生理活性和吸收率,分别是化学合成维生索E的8倍和3.5倍,这一点我们只要到药店去问问价格就消楚,天然的维生素E售价30多元,而人工合成的只售1.8元。

临床经验表明,因缺乏核黄素引起的口腔溃疡,服人工合成的核黄素片的效果,远远不及吃蛋黄来得好。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单纯的价格上,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将化学合成品放入口中时,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它真的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吗?我们拒绝化学药品,是因为它们会损伤身体,如对肝、胃肠、造血功能等的损伤--且不论有的人还是长期服用,营养补品务必要选择天然,慎用化合。

小细节:

现代技术能合成与天然一模一样的物质,但是它的生理活性差,吸收率。正如海上航行,人们愿带绿色叶菜,那是因为它的抗坏血病作用远较维生素C片药强。药补不如食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夏季养生“苦夏”有妙方


导读:夏季时节,人因身体与气候不相适应,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经常会感到头昏脑

夏季时节,人因身体与气候不相适应,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经常会感到头昏脑涨、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四肢沉重、倦怠嗜睡、胸闷气短,有的人甚至低热不退,并且伴有口淡无味、食欲不佳等不良症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李学武告诉记者,从医学的角度讲,苦夏虽然不是一种疾病,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它是一种亚健康现象。在临床上,对这种现象还没有根治办法,必须从自我调治入手。

防1:热伤风

感冒一年四季都有,夏天的感冒热伤风,尤其让人烦恼。一身是汗可还是周身烫得厉害,胸闷、泛恶、胃口也差,嘴里淡淡地不知滋味,口干却不想喝水。

应对方案:夏天人体代谢旺盛,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使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贪凉导致的伤风感冒,中医上称做暑阴。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工作要避免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能量消耗大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类,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防2:睡眠不足

夏季白天相对较长,晚上又常常闷热使人难以入眠,人们经常睡眠不足。有句俗语证实了这个情况,春困秋乏夏打盹,所以,人们经常会采用午休的方式来缓解睡眠不足。

应对方案:夏天炎热的高温和日照时间长,导致了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到我们的起居作息。如果每天的睡眠质量不好,就会直接使人浑身乏力、烦躁不安。

首先,每天尽量保持正常的睡眠和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时最好保持平静的心情,力求心静。一般夏季每天晚上要睡8个小时左右,午睡1小时左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工作和学习。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谷维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族,以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防3:情绪波动

天气太热,人的情绪也经常处于易激怒状态,很容易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跟身边的人发生争执;还有对平常很喜欢的事情毫无兴趣,对亲人朋友感情变淡;经常处于烦躁中,无缘无故生闷气,不愿意跟人沟通等都属于情绪波动的范畴。

应对方案:在炎热天气的刺激下,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游泳、慢跑或者打打羽毛球,适当运动可促进大脑产生令人愉快的多肽。

防4:浑身倦怠

早上醒着不肯起床,粘上沙发就难动地方,这是不少人在夏天最常见的一种状况。

应对方案:苦味食物有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尤其是苦瓜、苦菜、莴笋、芹菜 、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蔬菜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消暑提神的作用。

防5:食欲不振

旺盛的食欲突然像股市一样直线下降,以往看着都眼馋的大盆香辣龙虾,现在摆在面前都睁只眼闭只眼。

应对方案:夏季,人体出汗多,饮水多,消化功能减弱,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瘦肉、鸡蛋、豆制品

鱼类等食物;食物要多样化,适当增加凉食,如凉面、凉粉、凉皮等。多做一些凉拌菜,如凉拌黄瓜、西红柿等;同时要注意维生素的摄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豆类食品、苦瓜、冬瓜;滋补可采取清补,以清热降暑为原则,多吃一些清淡滋阴的食品。如鸭肉、鲫鱼、豆类、百合等,也可多喝一些绿豆汤、西红柿鸡蛋汤、排骨汤;蒜泥、姜末、食醋等调味品,不仅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

防6:低血压

明明睡得香,吃得香,每天还不忘补充维生素,可还是觉得容易疲劳,哈欠连天。一蹲下站起身来就头晕目眩

应对方案:试试量个血压吧。夏天女性最易产生的低血压,这可能就是让你失去活力的罪魁祸首。避免久坐或久站,多做下肢运动,肌肉收缩能协助静脉的血液回流,而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量,使血压上升。适量摄取咖啡因或适当加重咸味食物,均有促进血压升高的作用。

防7:尿道感染

进入夏天以后,尿频、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也会时不时袭来,有的时候还会小便剧痛且出血。

应对方案:夏天高温多湿使泌尿系统受到细菌侵袭的几率比冬季增加50%。以毒攻毒是关键,越上厕所越要多喝水,充分发挥水的利尿作用,冲洗掉尿道中的寄生细菌,消除感染隐患。清晨起床后、上午十点左右、下午三四点都是最佳饮水时间。

深睡眠养生要诀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

养生的第一补品是深睡眠。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免疫细胞和各种受损细胞(尤其是脑细胞)可进行快速修复,机体可进行营养吸收、能量储存、消除疲劳等生命活动,有益身心;反之,若睡眠太浅,有早醒或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则可诱发或加重原有躯体疾病,无益于健康长寿。

灵芝自古就被认为是养心安神之灵药,对于神经衰弱、机体虚弱、心神不安所致心悸、头昏、健忘、失眠等症有显著疗效。现代研究发现,灵芝相关化学成分能平衡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提高睡眠质量,使失眠、神经衰弱、头痛、头昏等症状得到缓解。此外,其三萜类成分还能改变过敏体质,天然有机锗能增强人体血液携氧的能力。因此,灵芝制剂能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细胞老化、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细胞供氧量等,从而改善脑细胞疲劳状态、防止衰老。

现代中成药制剂复方灵芝健脑胶囊由灵芝、枸杞子、当归等9味益智健脑、调肝补肾、养血安神之药组成。以灵芝、当归为补气养血之君药,调节机体代谢、养血安神;刺五加、酸枣仁、枸杞、远志能改善智力、补肝益肾,为臣药;制何首乌、淫羊藿滋阴补肾、疏肝健脾,为佐药;以怀山药为使药,可益精固肾,协调诸药调补功效。遵医嘱服用可缓解精神紧张、增强体质、延长深睡眠时间、改善精神衰弱状态。

冬季进补当以食补为上


冬季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补冬的习俗。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季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汤可以加一些沙参、黄芪、麦冬,但量不需要很多,因为毕竟是食补而非药补。

菜品可首选羊肉炖萝卜,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其次是炒双菇(香菇和平菇),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寒潮到!吃什么东西能御寒

养生以睡眠为先


导读:清代养生家李渔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他说出了深

清代养生家李渔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他说出了深奥的养生道理。因为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为生命积蓄能量。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们就明确提出来了。如《内经》说: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能者,能量也。人之目视、足步、掌握、指摄等生命活动的能量,都是通过睡眠源源不断地积蓄起来,通过肝的作用不断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常言道:吃得好不如睡得好。睡能养血,睡能益气,睡能健脾强胃,睡能强筋壮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人在夜晚熟睡时,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5~7倍,对儿童和青少年可促进生长发育,对中老年人可激活体内各种活性酶加速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人在熟睡的状态下,脉搏减慢,收缩压降低,呼吸变深,基础代谢率下降,脑血流量减少,有助于大脑能量的积蓄。体内也会发生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如协调大脑皮质的功能,有利于增强记忆力,使人思维敏捷,反应灵活,这便是美美地睡个好觉后,感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道理。有专家指出:夜间1~3时,是皮肤代谢的高峰期,这时源源不断的血液供给皮肤以之充分的营养,吐故纳新,使皮肤保持健康和弹性,经常睡眠好的人会容光焕发,面色红润,这就是其中的奥妙。更为神奇的是,睡眠可防癌。澳大利亚的专家通过研究发现,正常细胞在裂变过程中之所以变为癌细胞,大多是在夜晚中进行的。而高质量的睡眠,可防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睡眠的好处如此之多,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科学睡眠。

睡眠姿势的选择

睡眠的姿势,因人习惯有多种多样,但基本姿势有三种,即仰卧、俯卧和侧卧。一般认为,仰卧有利于血液循环,但应注意不要将手放在胸部,以免有压抑感,易引起噩梦。侧卧可使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肠胃的蠕动,侧卧时腿要自然弯曲,枕头不宜过低。许多人提倡睡时要卧如弓,以右侧卧位为佳,头足的朝向,以东西向为宜,避免头北脚南。睡眠的环境要求宁静清爽,光线幽暗柔和,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床铺平坦,硬度适中。枕头的高度,一般以相当于自己的一拳半为宜。这样就有利于进入甜蜜的梦乡。总之,睡眠姿势的选择,应有利于迅速入睡,以睡得舒适为宜。

合理的睡眠时间

睡眠的时间有很大个体差异。般来讲,青少年每天需睡8~9个小时;中年人要睡8个小时;老年人睡7个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看睡眠质量好与不好,除时间长短因素外,关键在于睡眠程度的深浅以及醒后的感觉。睡眠程度深也就是睡得实,醒后疲乏消失,全身舒适轻松,头脑清晰,精神焕发,说明睡眠质量好。如果睡眠程度很浅,特别是夹杂一些噩梦,睡眠中途被惊醒,那么既使睡眠时间很长,也得不到很好地休息,起床后仍感到头昏脑涨、疲乏无力,说明没有休息好。

重视午睡

午睡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中医学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极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医学认为,老年入睡好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午睡是中国人的习惯,然而近来西方科学家发现,西欧和北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似乎与不睡午觉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有关。对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试验,结果证明,如果能保证午睡,西方人的冠心病发病率可降低三分之一左右。

午睡醒后,可先睁眼静卧一会,使大脑完全清醒,然后起床,用温热水洗洗脸,喝点茶水,再开始活动。这样,就能使人体从睡眠状态转入清醒状态的过程比较平和舒缓地进行,感到精神倍增。

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几种时尚行为


导读:现代,很多人因为追求时尚,去打耳洞,染头发等。但其实,这些看似时尚的行为却影响到了我们的健康,因此在追求这些所谓的时尚之……

现代,很多人因为追求时尚,去打耳洞,染头发等。但其实,这些看似时尚的行为却影响到了我们的健康,因此在追求这些所谓的时尚之时,我们也要多考虑考虑下自己的身体。

烫发染发、打耳洞、连体紧身胸衣、时尚内衣内裤,是很多女性追求的时尚穿着。着装得当,可使女性更漂亮、更健康;如果着装不当,就有可能受到伤害甚至引起疾病。有些时尚装扮长时间下去,可能会给你的健康带来麻烦。

1、打耳洞

如今,很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都热衷打耳洞,传统的耳洞也由耳垂扩展到耳廓、耳道等软骨密布的地方。为图便宜,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商场或是路边发廊打耳洞。然而隐患也由此产生。打耳洞时会刺破皮肤,如果工具不卫生,就有可能被传染艾滋病和乙肝等。在耳廓、耳屏等有软骨组织的地方打洞,极易造成感染,严重者会导致软骨坏死、变形,耳朵萎缩,甚至诱发面部神经瘫痪。

2、烫发染发

染头发用的不管是哪一种染发剂或其相应制品,一般都含有毒的芳香化学物质,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身体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孕妇甚至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胎儿畸形,轻者会导致皮炎、瘙痒、皮肤红肿、溃烂等。所以,为了健康,应尽量减少染发次数或不染发,自然的才是最美丽的。还有一些人对用于染发和烫发的化学药水会有过敏反应,可能会引起疹斑、头晕等症状的发生。

而且,不论是烫发药水还是染发剂,清理不当的话都极易阻塞毛囊,造成脱发现象的发生的,烫发药水和染发剂残留在头皮上还会对头皮造成直接的伤害。由此可见,烫发、染发不仅仅能伤害头发,还容易损伤毛囊,造成头发的大量脱落,引起脱发现象的发生。

3、塑身内衣

希望拥有好身材但是又没时间去健身房,害怕体重增加却难拒绝眼前的美食,不少女同胞往往有此烦恼。于是穿塑身内衣保持好身材。塑身内衣紧绷绷地绑在身上,既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汗液排泄,又会导致外阴潮湿,细菌繁殖。尤其是少女长期穿着,不仅有碍发育,还会诱发乳腺增生或囊肿等疾病。如果一天有8个小时塑身,致使腹腔处在缺氧的状态下,那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4、紧窄胸罩

女性如果每天长时间地穿着又紧又窄的胸罩,会影响乳房及其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有毒物质滞留在乳房组织内,增加患乳癌的可能。

5、太紧的内裤

有些身材不完美的女性片面追求束身效果,经常穿着又小又紧的内裤,这样不仅会感到浑身不舒服,且那些勒在身上的橡皮筋、弹力纤维也会影响到血液流通,并会使局部肌肉因为不透气、有汗渍而发炎。

6、长时间穿高跟鞋

女性长时间地穿着高跟鞋走较远路程时,会引发脚部疾病。发育期少女穿高跟鞋会影响正常发育与身高增长。

7、时尚美甲

普通指甲油的溶剂成分基本都是有毒或者有害的物质,劣质指甲油中有的含高达80%的致癌物质苯二甲酸酯,有的含酞酸酯,这些物质若长期被人体吸收,不仅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害,而且最容易引起孕妇流产及生出畸形儿。这小小的指甲油真不简单,在使你美丽表面的背后,还隐藏着大的玄机,对你的健康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在此,劝那些爱美的人们,在使用指甲油时一定要谨慎。

8、洗肠排毒

许多女性都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体内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不习惯这种方法的人则选择节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饮用蜂蜜水,以为这样可以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中医也讲排毒,主要通过人体正常的大便、小便及出汗三种排毒通路。洗肠容易让肠管变粗,长时间反复刺激还会使机能麻痹,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引发的疾病。节食排毒法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脾胃虚寒,吃水果等凉性的东西胃里会胀气。如果是超负荷工作者,但却常常到时不就餐,身体便会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不利。

9、经常吃海鲜

怕体重升高,于是大吃海鲜。海鲜富含营养、高蛋白,味道鲜美,但多食无益。它容易带给人们一种现代富贵病痛风,根源在于海鲜中含有大量嘌呤,易在体内蓄积,最终导致痛风。现代人的疾病有情致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工作紧张、焦虑以及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带来的烦闷、抑郁等。但多数人还是由于饮食不合理、生活起居没有规律。所以,海鲜味道虽美,还是少吃为宜。

秋季养生要点以和为贵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对中老年人来说,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证。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注重预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而祸及生命。因此,人人都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以德为要”的回族饮食之道(二)


我们回族穆斯林很懂得自我约束、自我节制,主张不贪吃,不饮酒,不赌博,不过分消费,体会斋戒的饥渴。这些行为既是对伊斯兰教规的恪守,又是良好的自身修养的体现。

在我们回族穆斯林看来,饮食只是为了充饥度命。所以,应该只求洁净与适度,不可过分。回族穆斯林都不喝酒。

对身心有毒害之物也属伊斯兰教禁忌之物,教法上也严禁穆斯林吸食令人致醉之物,如鸦片、大麻、吗啡等麻醉品。此类毒品危害人类、祸国殃民,扰乱社会,故禁吸食.禁敝禁买卖、禁窝藏,禁运输。

斋戒也能充分体现回民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斋戒的过程是主动体验饥渴的过程。在斋戒的曰子里,饥渴而又不能饮食的滋味令人刻骨铭心,使每一个斋戒者都能感受到贫困者缺粮缺水饥渴度日的滋味,从而引起自身对粮食及水源的珍惜和对贫苦人家应有的同情,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品质。因此,每年一次的斋戒对回族穆斯林来说也是一次关于“食德”的洗礼。

回族穆斯林在做小净时,也是一个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的过程。比如洗小净,洗脸,就是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人;洗耳朵,就是不听坏话;洗嘴巴,就是不说脏话;洗脚,就是走正路……整个仪式都包含着净化心灵的意义。以德为先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于此。试想,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不断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限制中,能少做多少荒唐与错误之事?穆斯林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并不会苛求他人。他们待人真诚,待客煦睛,每当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都会为其准备最好吃的东西,不会有丝毫心疼。

以花养生 功效非凡


花是天然的养生圣品,不同的季节出现不一样的花朵,不同的花朵给人的审美视觉也不同,不仅如此,不同花的养生功效也不尽相同。

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荷花备受人们的喜欢,因为荷花除了有较强的观赏性之外,还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能够除了能够活血止血、去湿消风的作用。

还可以清热解毒的功效。

荷花消尽后的莲子,是高级滋补营养品,用它来煮粥,对于孕妇、老人都很好的滋补作用。

荷花水下的莲藕,开胃清热,滋补养性,是一种众人喜爱的蔬菜,凉拌、清炖都会给人脆美的口感,特别适合秋季食用,去秋燥。

牡丹

“国色天香”的花中富贵者牡丹,盛开之时,朵大色艳,异丽无比。它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彩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牡丹作为一种可观赏的花木,除了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之外,还有较强的药用价值。闭经后的妇女,会出现塞经和血淤的状况,用牡丹做配料来煮牡丹花粥,对于通经祛瘀有很好的功效。

功效:

牡丹的根皮谓之“丹皮”,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若和其它的中药一起使用的话,功效就会更加的广泛。和野菊花一起使用,可以消去肝热,还有就是祛除淤血的症状。

栀子花

对于学生来说,6月份洁白的栀子花盛开,清香的空气中就会弥漫着一些伤感的味道,它的盛开预示着朋友的离别,自己的长大。

栀子花寓意的伤感遮盖不了浓浓的清香,离别的愁丝阻挡不了它的食疗作用。栀子花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栀子花的显著功效:化痰止咳的作用。因其成分内含有可抑制细菌生长的元素,对化痰止咳和通畅气道有一定的功效,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把栀子花作为一种佐料来入汤,发挥栀子花的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