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灸养生

2019-10-12 │ 泥灸养生 冬季养生三九灸

要控血压 不妨灸曲池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要控血压 不妨灸曲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日本有老年时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的习俗。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曹小织介绍,药灸曲池穴对血压确实有良性的调节作用。血压异常者进行曲池穴保健灸后,明显提高每分钟心搏出量,平均收缩压,同时明显降低总外周阻力,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主治中风。灸疗的方法有很多种,普通人用直接灸的方法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患者首先端身正坐,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用红药水点个点,打好记号。取极细的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柱,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第一支燃至一半,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第二支仍在原处,燃至大半,有痛感即去掉或按灭。每次一般灸9次,至发红或起小水疱即可。还可根据病情选辅穴,头痛、头晕、耳鸣取太阳、合谷、三阴交;心悸、失眠取神门;还可辨证选取内关、列缺等。血压降至正常后再巩固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患者使用艾灸,应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yS630.Com相关推荐

曲池-上肢外侧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

曲池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方例: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

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

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直刺 l~1.5寸。

其它: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低血压 不妨按按合谷穴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毫米汞柱,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者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一般来说,低血压患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但需注意日常生活调护。经常按揉点压合谷穴,对低血压患者的短暂升压大有裨益。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的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或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临床研究发现,经常按揉点压合谷穴,有一定的升压作用;若按揉点压的次数多、时间长,血压的上升幅度也就大且平稳,即使停止按揉了,其血压下降速度也较缓慢。

具体操作如下: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按揉点压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每天可进行2~3次甚至更多。按压此穴不仅可升提血压,且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明目等功效,可缓解办公一族因为久坐以及看电脑所引起的头痛、头昏、颈肩背酸痛、眼睛干涩、便秘、失眠等症状。

另外,若能同时配合按揉百会穴,升压的效果将更明显。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具体做法是:每天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以及空腹饥饿时一般不要按压此穴。


艾灸灸什么穴位治疗高血压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三、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艾灸灸什么穴位治疗高血压

1、艾灸灸百会穴治疗高血压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两个耳尖连线中点位置就是百会穴。艾灸百会穴可以预治头昏头痛、阳气不足、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但由于百会穴在头顶,有头发,用艾炷直接灸会很不方便,隔姜灸也不是特别方便,于是我们可在百会穴用艾条做温和灸。用手拿着艾条,在离头皮3厘米左右的位置来进行艾灸,时间为5~15分钟,以灸后感到舒适为度。

2、艾灸灸关元穴治疗高血压

关元穴在脐下3寸的位置,用手量4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功效,凡元气亏损导致的疾病均可使用。用艾灸关元穴治疗虚证高血压的办法,灸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用艾条做温和灸,可以用灸架做温和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还可以做艾炷灸。

3、艾灸灸足三里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足三里不仅仅是调理脾胃的要穴,它最突出的作用是大补气血,强壮身心,增强免疫力,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所以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现代医学试验证明,艾灸足三里,能够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净化血液,起到显着的降血脂、降血压作用。

4、艾灸灸绝骨穴治疗高血压

绝骨穴是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肝胆之气郁结逆冲,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艾灸绝骨,可以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使血压恢复正常。

5、艾灸灸涌泉穴治疗高血压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要穴,艾灸涌泉能够滋肾阴,促进气血畅通,引气下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偏方

1、桑叶菊花汁:霜桑叶30克,黄菊花10克。

用法:桑叶、菊花洗净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口服,每日2次。

功效:可治高血压、头昏、

2、枸杞汁:枸杞的茎、叶500克。

用法:将枸杞茎、叶加适量的水煮,煮好后喝其汁液。

功效:枸杞能镇定肝风,又能补精益气,是高血压患者的食疗佳品,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为适用。

3、葛粉菊花茶:菊花茶25克,葛粉50克,蜂蜜适量。

用法:菊花茶焙干研末加入沸葛根粉糊中,再调入蜂蜜,每日1次,常服。

4、鬼针草汤:鬼针草适量。

用法:夏秋季采收全草(连根),洗净泥沙杂质,晾干备用或鲜用。干品每次20-30克,砂罐加水浸泡15-20分钟,文火煎熬,沸后立即离开炉火,冷却,每日午饭前服一大口(50-70毫升)。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1、降压枕疗法: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其性大寒,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雅疼等功能,及袪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2、石膏降压枕: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

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曲池穴怎么找?


按揉曲池穴,可以治疗鼠标手。那么曲池穴怎么找?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曲池穴怎么找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侧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简易取法

仰掌屈肘成45度角,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即是本穴。

功用

疏热去湿,通利关节。

主治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

6、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7、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症。

穴位配伍

1、配合谷穴、外关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2、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3、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昆仑穴、太溪穴、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配合谷、血海、三阴交穴,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操作方法

直刺0.5—1.0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穴位养生

若是你被鼠标手困扰,不妨试试按摩曲池穴。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余四指放在肘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灸之要 气至而有效


以陈日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经过近20年的深入研究,在灸疗上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课题组发现了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6种奇特的灸疗现象,总结出了5条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灸疗新规律:有关灸疗现象的普遍性、腧穴部位的动态性、分布证候的相关性、发动感传的高效性、红外特征的客观性。

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腧穴存在开放与关闭状态,在开放时施灸疗效突出,并由此确立了辨敏施灸的新治则。课题组还创立了腧穴热敏悬灸新疗法,提出与验证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的新理论,大大丰富了传统灸疗理论的内涵,并大幅提高了临床疗效。

课题组研究的新灸法通过辨识腧穴开放程度,以特定的艾灸方法高效激发经脉感传,力求达到气至病所,从而开通经络治疗疾病,同时,做到施灸部位科学化、施灸剂量个体化。新灸法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阳痿、便秘、痛经、盆腔炎、面瘫、颈椎病、偏头疼、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辨敏施灸,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降低了费用。

目前,课题组已基本掌握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的20余种疾病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规律。目前,新灸法已被列为江西省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27个省市的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与此同时,课题组的新灸法研究还在逐步深入,近期又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治未病相关科研课题艾灸预防中风。艾灸可以阻断中风过程!陈日新肯定地说。他介绍,这样说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古文献对此已有记载,如《金匮要略》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等。

临床上已有小样本报告,艾灸对中风高危人群有逆转作用。另外,课题组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发现,采用热敏灸对中风先兆症进行干预,能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对此类患者进行红外热断层扫描即能发现,患者督脉区及相关经脉和特定穴位有特征性的早期功能改变,而及时介入针灸干预措施,即可有效逆转这种病理改变,从而达到中风病不发、少发、轻发、缓发的目的。

艾灸曲池穴的功效


艾灸曲池穴的功效

1、艾灸曲池穴的功效

艾灸曲池穴有清热和营,除疹止痒,降逆活络,祛风解表的作用。

艾灸曲池穴主治肩关节疼痛,肘关节疼痛,高血压,上肢瘫痪,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肠胃炎,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手臂肿痛,腹痛呕吐,癫狂等症,此外,此穴对皮肤病,疮疡疖肿治疗有奇效。

2、艾灸曲池穴方法

患者首先端身正坐,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用红药水点个点,打好记号。取极细的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柱,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第一支燃至一半,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第二支仍在原处,燃至大半,有痛感即去掉或按灭。每次一般灸9次,至发红或起小水疱即可。还可根据病情选辅穴,头痛、头晕、耳鸣取太阳、合谷、三阴交;心悸、失眠取神门;还可辨证选取内关、列缺等。血压降至正常后再巩固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患者使用艾灸,应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艾灸的禁忌

3.1、忌讳冷

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2、喝温水

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3.3、要封穴

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

3.4、常温水

艾灸后如果先马上洗手,希望你用热水,高于体温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常温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艾灸的养生作用有哪些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我们在施灸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千万不要在施灸的时候分散注意力,这样很容易会使艾条移位,一旦艾灸不在穴位上很容易会伤到皮肤,而且时间也被浪费掉了,对于养生保健灸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偶尔做一下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

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由于施灸时会让自己的身体部位暴露在外面,因此,在冬季做艾灸一定要记得多穿衣服保暖,而夏天高温则要防止中暑,此外,在做艾灸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和开窗换气,这样可以让空气保持新鲜度。

4、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曲池痛是什么病症


曲池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如果大家平时感觉到自己上火的话,就可以通过针灸曲池穴来进行缓解。针灸曲池穴的话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治疗风湿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而如果曲池穴疼痛的话,可能是由于人体内风湿比较严重而导致的,可以艾灸来进行治疗。那么,曲池痛是什么症状呢?

应该体内有湿气,然后经络堵塞到,积聚在这个穴位,建议自己按摩该穴位,开始可能会疼,之后会舒服一些。也可以使用艾灸,针对该穴位效果应该好。或者看医生也行。尽量排除神经痛或者其他疾玻

曲池穴的功效与作用

可治疗内风湿。

可清热解毒。

疏风清热 调和营卫、 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缓解治疗外感发热,咳嗽,气喘,腹痛,吐泻,齿痛,湿疹,痤疮,手臂肿痛,半身不遂,白癜风等。

对于肠炎、腹部绞痛、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皮肤瘙痒、结膜炎、眼睑炎、荨麻疹、高血压,齿槽出血、甲状腺肿、上肢瘫痪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按摩效果。

曲池穴的配伍功效

曲池穴配合谷穴、外关穴,适用于感冒、咽喉炎、目赤等

高血压配伍穴位:人迎穴、大椎穴、太冲穴、曲池穴

流行性感冒配伍穴位:迎香穴、少商穴、曲池穴

荨麻疹配伍穴位:章门穴、足三里穴、曲池穴

曲池穴的疗法注意事项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曲池穴3—5分钟,可缓解治疗便秘、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肘痛、上肢痹痛等。

曲池穴的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弹拨曲池穴,可防治肩臂肘疼痛。(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穴,每次1—3分钟)。

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按揉曲池穴,可以治疗鼠标手。那么曲池穴怎么找?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曲池穴怎么找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出处

《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

穴名解析

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侧腕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简易取法

仰掌屈肘成45度角,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功用

疏热去湿,通利关节。

主治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2、热病。

3、高血压。

4、癫狂。

5、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

6、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7、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症。

穴位配伍

1、配合谷穴、外关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

2、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3、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昆仑穴、太溪穴、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配合谷、血海、三阴交穴,有扶正解毒作用,主治冬眠灵药物反应。

操作方法

直刺0.51.0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穴位养生

若是你被鼠标手困扰,不妨试试按摩曲池穴。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余四指放在肘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胸中满,耳前痛,齿痛,目赤痛,颈肿,寒热,渴饮辄汗出,不饮则皮干热。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躄痿痹重,瘈疭,癫疾吐舌,曲池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耳痛。举体痛痒如虫噬,痒而搔之,皮便脱落作疮,灸曲池二穴,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

以上就是曲池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曲池穴位准确穴位图及作用


曲池穴位描述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备l穴)。

曲池穴位准确位置图

曲池穴位的作用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

②热 病

③高血压

④癫狂

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

⑥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患

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证。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髑、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晕灸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

关于晕灸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其实,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1.原因

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 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 临床表现 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

3. 预防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其实同样适于晕灸。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1)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 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4.处理方法

(1)轻度晕灸 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 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太阳灸腰痛灸的作用


针灸是中国一项非常古老的医学,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先人们用针灸穴位的方法治疗疾病、解除病痛。针灸治病的方法,是采用金针或者艾灸的方法,来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太阳灸腰痛灸,则是由针灸治病的方法细化而来,是专门用于治疗某项特定疾病的方法。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中国传统医学讲究阴阳相和,阴阳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太阳灸腰痛灸的针灸方法,也采用的传统中医学说,通过刺激不同的穴位,来达到采阴补阳的效果,让人体保持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通过太阳灸腰痛灸的使用,可以使到那些体质较寒的患者的体质不那么具有寒性,还可以改善肾脏的功能。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