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养生

2019-10-12 │ 针灸养生 养生针灸

针灸具有补泻效应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针灸具有补泻效应”,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针灸治病,用的只是一颗颗经过严格消毒过的不锈钢针,针上绝对不带什么补药或泻药。那么,它又是怎样产生补与泻的效应呢?

原来,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的。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后可以通过经络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机体功能,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气旺盛而呈实证时,针刺后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利脏腑, 抑制机体功能,起到祛邪泻实的作用。也就是说,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其补与泻,是根据针刺时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来决定的。

另外,穴位的主治作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些穴位性质偏补,有些穴位性质偏泻,比如神阙、关元、气海、膏盲、足三里等穴,针刺或艾灸后,大多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虚损病证;而井穴、十宣、八邪、人中、委中等穴,又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邪实病证



此外,医生针刺时所采用的于法,剌激量的轻重,也能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产生或补或湾的作用。古代针灸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创造出十数种针刺补泻手法。临床疾病中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针灸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M.YS630.CoM

扩展阅读

针灸为何具有补泻效应?


针灸治病,用的只是一颗颗经过严格消毒过的不锈钢针,针上绝对不带什么补药或泻药。那么,它又是怎样产生补与泻的效应呢?

原来,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的。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后可以通过经络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机体功能,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气旺盛而呈实证时,针刺后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利脏腑, 抑制机体功能,起到祛邪泻实的作用。也就是说,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其补与泻,是根据针刺时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来决定的。

另外,穴位的主治作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些穴位性质偏补,有些穴位性质偏泻,比如神阙、关元、气海、膏盲、足三里等穴,针刺或艾灸后,大多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虚损病证;而井穴、十宣、八邪、人中、委中等穴,又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邪实病证

此外,医生针刺时所采用的于法,剌激量的轻重,也能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产生或补或湾的作用。古代针灸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创造出十数种针刺补泻手法。临床疾病中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针灸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针灸施治讲究补或泻


导语: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还有两种特殊的复式补泻方法--烧天火和透心凉,因为操作比较复杂而临床应用较少。

另外,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者必须细致观察客观指征,以疗效为主要依据。正如《灵枢小针解第三》指出: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言补者必若有所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还有两种特殊的复式补泻方法--烧天火和透心凉,因为操作比较复杂而临床应用较少。

另外,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者必须细致观察客观指征,以疗效为主要依据。正如《灵枢小针解第三》指出: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言补者必若有所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


补或泻,是中医学施治的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正治的常法。

很多人以为,补或泻只是药物治疗的法则,其实,药物与针灸治病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施治原则是一致的。针灸时施用补泻手法的准则,必须建立在明确的辨证施治前提下,离开这个准则而抽象地谈补泻,是不现实的。

针灸是一种治疗手段,是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的重要外在因素。但要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还必须通过脏腑的气化功能(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合理的补泻手法,除了根据不同病情、体质、年龄、情志、气候、环境等因素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用于各种虚证。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提插时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进针慢,出针快;针尖随经脉循行方向,顺经而刺;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出针后按闭针孔。这些都是对患者进行补法针刺时需要注意的。

泻法适用于各种实证。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时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进针快而出针要慢;针尖应迎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而刺;患者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出针时不必按闭针孔,还可以摇大针孔。这些操作手法对实证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还有两种特殊的复式补泻方法--烧天火和透心凉,因为操作比较复杂而临床应用较少。

另外,对于虚实不太显著或虚实兼有的病证,临床上多采用平补平泻,针灸得气后施用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昏迷等),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操作者必须细致观察客观指征,以疗效为主要依据。正如《灵枢小针解第三》指出: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言补者必若有所得也,泻则恍然若有所失也。

泻圆补方


刺法用语。为补泻法的要领。

①《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圆),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入)而徐出,邪气乃出,伸而迎之,摇大其穴,气出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令当其门,左引其枢,右推其肤,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静,坚心无解(懈),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推其皮,盖其外门,真气乃存。

②《太素》杨上善注:员谓之规,法天而动,写气者也;方谓之矩,法地而静,补气者也。意指泻法有如圆规,多用旋转,有利于祛邪;补法有如角尺,端端正正,不多转动,有利于扶正。

③《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针,乃复候其方吸而转针,乃复候其方呼而徐引针,故曰泻必用方,其气而行焉。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故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荣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补泻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药材的认识不足,现在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补品越来越多,补泻丸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补泻丸。

【处方】黄耆1两,木通5钱,甘草5钱,黑丑5钱,斑蝥7个(去翅,炒黑,去斑蝥)。

【制法】上锉,用斑蝥7枚,去翅,同药炒焦黑,去斑蝥,余为末,蒸饼糊为丸。

【功能主治】肾脏风,指缝白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疡科选粹》卷四

【处方】南木香3两,川芎3两,槟榔3两,大黄3两,大麻仁(去皮,研如泥)3两,牛膝(酒浸)3两,枳壳(麸炒)3两,官桂2两,黑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萆薢2两,续断2两,杜仲(姜汁制)2两,五加皮2两,防风2两,山茱萸2两,生姜(屑)1两半,羚羊角(屑)1两半,诃子皮(炮,去皮)1两半。

【制法】除槟榔、附子不见火,同为细末,次将大麻仁研如泥,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干脚气及腿膝无力,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注意】忌鱼、面、生果,热物。如常服无忌。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二引《余居士选奇方》

关于补泻丸的相关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在现在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剂层出不穷,而且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养生的时代了。

针灸后如何补元气


针灸后如何补元气

1、针灸后如何补元气之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具有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多重作用。

2、针灸后如何补元气之何首乌

何首乌能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能力。何首乌还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乌发补肾。

3、针灸后如何补元气之灵芝

《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能“补肝气,安魂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灵芝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调节作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平衡代谢。

4、针灸后如何补元气之枸杞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能补肝肾、益精明目、养血,增强免疫力,有很好的抗疲劳功效。同时还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疗效。

5、针灸后如何补元气之打哈欠

大脑劳累过度,氧气供给不足,人常出现头胀、思维下降,如张开嘴打哈欠,就等于进行了深呼吸,这有助于促进脑细胞重新活跃起来,打哈欠后再施以头部按摩,效果会更佳。

6、针灸后如何补元气之穴位按揉抗瞌睡

当你出现打瞌睡时,可反复揉摩中冲穴中指尖正中,左右手交替按揉,出现疼痛感时,便可逐渐摆脱瞌睡的纠缠。另一方法是:当昏昏欲睡时,用中指或铅笔端扣打左右眉毛中间处,连扣2-3分钟,也有上述效果,还可消除眼睛疲劳。

7、针灸后如何补元气之全身摇摆

身体直立,向上举起双臂也可以两臂自然下垂,然后双肩放松,使全身瘫软般地左右摇摆,可以站着做,也可以坐着做,每次3-5分钟,做时双目轻闭,口自然微张,自我感觉舒适为好,可解除周身疲劳和减轻腰背疼痛。

针灸的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4、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针灸后的减肥食谱

1、早餐

鸡蛋1~2个,加豆浆300ml。或者鸡蛋1~2个,加牛奶250ml。

2、中餐

瘦肉:兔、牛、羊、鸡肉等150g或鱼肉、海鲜200g。

豆腐250g加瘦肉100g。

黄豆芽100g加瘦肉100g。

以上任选一份当午餐蛋白质食物。加上蔬菜150g。

3、晚餐

晚餐主要吃蔬菜300~400g。

可开水焯后拌用:豆芽菜、芹菜、菠菜、花菜、油菜、圆白菜等。

可蒸熟用:茄子等。

可生食:胡罗卜、黄瓜、西红柿、萝卜、梨、桔子、桃等。

注:对减肥有益的蔬菜类有:冬瓜、芹菜、茄子、黄瓜、西红柿、胡萝卜、圆白菜、菠菜、韭菜、大白菜、香菜、豆芽菜、花菜、油菜、蘑菇等。

减肥禁食:苹果、香蕉、枣、柿子、瓜子、花生、葡萄、土豆、面包、巧克力、蛋糕、饼干等含糖、含淀粉多的食品。戒酒及各种饮料。

每日饮水2000~3000ml。

早晚坚持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肥。

试试中医针灸减肥具有的独特效果


大街上随处可见打着针灸减肥招牌的中医美容馆。那么中医减肥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遇到了平台期又该怎么办?中医减肥如何不反弹?减肥机构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掌握中医针灸减肥具有的独特效果。

大街上随处可见打着针灸减肥招牌的中医美容馆。那么中医减肥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遇到了平台期又该怎么办?中医减肥如何不反弹?减肥机构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针灸减肥两个疗程以上效果最好

中医减肥需要两个疗程以上才有效。初期要求每天都去扎针一次,一周后可调整为隔天一次。经期不能操作。基本上一个疗程两个月,两个疗程四到五个月。减肥效果看个人体质而定,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开始看到减肥效果了。值得注意的是经期是一个特殊生理期,不宜进行太多的治疗,要保持一种身体平衡的状态。

平台期可以休息一个月再继续减肥

减肥是有一个较长的体重变化的过程,比如说早期有一个速减期、缓减期,然后还有一个平台期,也就是会有一个疲劳期。任何事情做时间长了,都会有一个疲劳期,身体会产生一一种抵抗性的反应。就像你吃一种食物,虽然你很喜欢吃,但你每天都吃。一段时间你就厌烦了。同样的道理,针灸减肥也会有一个穴位疲劳期,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遭遇疲劳期,一般建议暂时停止扎针,休息大约一个月后可继续减肥,只要饮食得当,就不会影响减肥效果。

针灸减肥也需要通过控制饮食来预防反弹

很多人减肥成功后,都有一个误区,以为自己可以吃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女人要想美丽,是一辈子的事情。女人这一生,要保住美丽,需要时刻要抗拒衰老和肥胖。所以无论是美容还是减肥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肥胖主要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人都会做加减法,你吃进得多了,出得少了,那么你的身体自然就把这部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变成脂肪。脂肪是过剩能量的一种主要的储存形式,所以你吃得多自然就会长胖。

减肥成功后也要保持和医生沟通

一般好的中医减肥机构都会提供一些后续的跟踪指导服务,疗程结束后,消费者可以定期抽空回访,一个星期一两次,由医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以养成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会再暴饮暴食。

消费者该如何选择正规中医减肥机构

(1)一般消费者选择减肥机构,首先要有一些常识性的判断力。外面很多广告的,什么日日瘦,夜夜瘦等等这类,一听就知道是噱头,不可能的;

(2)到现场去看一下,了解一下其是否有执业资格证。正规的中医减肥机构都要有医疗执业资格证。一般的大型连锁机构都有统一的标识和装修风格。有很多山寨的减肥机构,名称上换了一个字或者是调整一下词语的顺序,不小心就会让人上当了。

(3)还要了解从业人员的素质:比如说咨询的时候,服务人员要讲得有道理,而不是夸夸其谈的,不是用一种特别诱惑性的语言,他要实实在在的讲。正规的机构的咨询人员,一般都很推心置腹的告诉你,减肥不是马上就能成功的。可以先去试一些比较容易见到效果的方法,给自己减肥的信心。此外,还要查看执行减肥的医师是否正规的医师职业资格证,特别是针灸等医疗项目,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扎的。

补与泻 中医一针见效


针灸治病,用的只是一颗颗经过严格消毒过的不锈钢针,针上绝对不带什么补药或泻药。那么,它又是怎样产生补与泻的效应呢?

原来,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的。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后可以通过经络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机体功能,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气旺盛而呈实证时,针刺后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利脏腑, 抑制机体功能,起到祛邪泻实的作用。也就是说,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其补与泻,是根据针刺时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来决定的。

另外,穴位的主治作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些穴位性质偏补,有些穴位性质偏泻,比如神阙、关元、气海、膏盲、足三里等穴,针刺或艾灸后,大多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虚损病证;而井穴、十宣、八邪、人中、委中等穴,又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邪实病证

此外,医生针刺时所采用的于法,剌激量的轻重,也能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产生或补或湾的作用。古代针灸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创造出十数种针刺补泻手法。临床疾病中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针灸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夏季哪些荤食具有清补作用


本文导读:夏季高温人容易上火,需要吃些清补的东西,而清补的东西不是只有素食才有清补作用的,有些荤食也有清补作用。


许多人对夏季饮食的清补原则存在着片面的理解,甚至认为清补就等于只吃蔬菜果瓜,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其实,清补还是强调补养,只不过饮食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解热消暑的功用,以对抗酷热的气候。这一点对于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人到老年以后,舌面上的味蕾减少,萎缩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炎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就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如果饮食过于清素、清淡,哪里还会有胃口进食呢?再说,一味进食蔬菜,人体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就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也就达不到补养的目的。那么,夏季哪些荤食和补品同样具有清补的作用呢?

鱼: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是普通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肉中还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维生素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对骨骼生长十分有利,而且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鱼肉中虽然脂肪含量低,但其中的特殊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功不可没,具有降糖、护心、抗癌等多种功效。尽管祖国医学认为不同种类的鱼的


鸭:其性味甘咸、平、微寒,入胃、肾经。鸭肉具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虚劳、脾虚湿热等症。现代学认为,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成分。凡体内有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适合吃鸭肉,特别是有低热虚弱、食欲不振、咽燥口干、便秘少尿、脾虚水肿、自汗虚汗、遗精早泄及女子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患者更为适宜。

西洋参:性凉而补,能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酷暑盛夏,炎热多汗会损耗正气,损耗人体的阴津,伤阴生虚火,出现疲乏休怠、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可取西洋参1 2克,泡开水代茶饮。

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据分析,每百克食肉中含蛋白质9.6克,脂肪8.7克,钙28毫克,磷2毫克,铁0.9毫克,并含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物质,因而有人将它称为 水中人参 。祖国医学认为,泥鳅有补中益气、解渴醒酒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渴饮无度、温病热盛口干、阳痿不举,以及传染型肝炎、、疥癣等症。此外,泥鳅皮肤上分泌的粘液,也是一种药,药名叫 泥鳅滑液 ,可用来治疗小便不通、热淋、痈肿等症。

刮痧的操作方法及补泻手法


操作时手持刮痧板,蘸上润滑剂,在患者体表的被刮部位按一定方向用力均匀地进行刮拭。一般使用腕力,同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反应调整刮拭的力量,直至皮下呈现痧痕为止。

(一)操作方法

有平刮、竖刮、斜刮及角刮。

(1)平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2)竖刮 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竖直上下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3)斜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进行斜向刮拭。本法主要适用某些不能进行平、斜刮的部位。

(4)角刮 用刮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

(二)补泻手法

刮痧疗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补和泻是相互对立、作用相反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手法,其与刮拭力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刮拭的长短、刮拭的方向等诸多因素有关。

1.补法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补法。

(1)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

(2)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能活跃器官的生理机能;

(3)刮拭速度较慢;

(4)选择痧痕点数少;

(5)刮拭顺经脉循行方向;

(6)刮拭后加温灸。

2.泻法

具有以下特点的刮法为泻法。

(1)刺激时问长、作用深,对皮肤、肌肉、细胞有抑制作用;

(2)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能抑制器官的生理机能;

(3)刮拭速度较快;

(4)选择痧痕点数多;

(5)刮拭逆经脉循行方向;

(6)刮拭后加拔罐。

3.平补平泻法

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问,具体有3种。

(1)刮拭按压力大,速度慢;

(2)刮拭按压力小,速度快;

(3)刮拭按压力及速度适中。


①外流,排泻。《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

②治法。指消减,攻逐的方法。《素问阴阳应象论》:中满者,泻之于内。

③指针刺泻法。《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④满溢,《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⑤流失。《灵枢五音五味》:伤其冲脉,血泻不复。

⑥腹泻,泻泄。大便稀。《奇效良方泄泻》:泻者,时水去如注。

12款食疗方止腹泻

腹泻属中医注下、后泄、飧泄、下利、泄泻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腹泻主要由于湿盛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寒湿腹泻、湿热腹泻、伤食腹泻、脾虚腹泻、肾虚腹泻、肝郁腹泻等证型。

乌梅粥

配方:乌梅15~2o克,粳米1o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净乌梅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汁浓时,去渣取汁,加入淘净的粳米煮粥,至米烂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泻肝补脾,涩肠止泻。

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可作早晚餐服食。

三色奶

配方:韭菜250克,生姜25克,牛奶250克。

制法:将韭菜、生姜切碎,捣烂,绞汁,放锅内兑入牛奶煮沸。

功效:抑肝扶脾止泻。

用法:每日1剂,趁热1次服完。

三花防风茶

配方:扁豆花24克,莱莉花12克,玫瑰花12克,防风12克。

制法:将上四味水煎取液,加入红糖调味代茶饮。

功效:抑肝扶脾止泻。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荔核大米粥

配方:干荔核15枚,山药15克,莲子肉15克,粳米50克。

制法: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后下米煮成粥。

功效:补肾健脾,温阳散寒止痛。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补骨脂蛋

配方:鸡蛋3枚,补骨脂30克,肉豆蔻15克。

制法:先将鸡蛋用清水煮一沸,捞出打破外皮,与补骨脂、肉豆蔻同煮15分钟即可。

功效: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用法:每日1剂,趁热将鸡蛋食完。

荔枝山药粥

配方:干荔枝肉50克,山药、莲子各10克,粳米50克。

制法:将前三味加水煮至酥,再加入淘净的粳米,煮成粥。

功效: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用法:每日1次,临睡前食用。

芡实点心

配方:芡实、莲子、淮山药、白扁豆各等份,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四味共磨成细粉,加白糖、清水少许拌匀蒸熟即可。

功效:补肾温脾,固涩止泻。

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食50~100克,连服数日。

茯苓粉粥

配方:茯苓细粉30克,粳米30克,红枣7枚。

制法:先将粳米、红枣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搅匀煮沸,加少许白糖调味。

功效:健脾渗湿,调中止泻。

用法: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薯蓣汤

配方:淮山药30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红糖10克。

制法:上药水煎顿服。

功效:补脾渗湿止泻。

用法:每日1剂,顿服。

八宝饭

配方:薰米50克,白扁豆50克,莲子肉(去心)50克,红枣20个,胡桃仁50克,龙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

制法:将前三味泡发煮熟,红枣泡发,胡桃仁炒熟,糯米蒸熟备用,在大碗内涂抹一层猪油,放入青梅、龙眼肉、枣、核桃面、莲子、白扁豆、薏仁米,最后放熟糯米饭,再上蒸锅蒸10分钟,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浇在饭上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补肾化湿。

用法:可作点心服食,一次不宜多食。

黄芪山药莲子粥

配方:黄芪100克,山药100克,莲子肉(去心)100克。

制法:将上三味洗净共煮粥。

功效:健脾益胃止泻。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莱菔鸡金粥

配方:莱菔子9克,鸡内金6克,淮山药粉50克。

制法:莱菔子与鸡内金先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淮山药粉煮沸成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顺气消食,健脾止泻。

用法:每日1剂,趁热服食。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