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禁忌事项有哪些

2019-10-12 │ 老人养生禁忌事项有哪些 有哪些健康养生的禁忌

刮痧疗法有哪些禁忌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刮痧疗法有哪些禁忌,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刮痧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而有许多禁忌症。下列人员和出现下列情况的人不能刮痧。

●饱食、空腹、过度疲劳时不宜刮。 ●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 ●避免在眉心到嘴角的三角部位刮痧,因为一旦刮破皮,感染容易祸延至脑部。 ●避免在血管、神经丰富的区域刮痧,例如颈部腹面,或是缺乏皮下组织,肌肉与骨骼非常接近的部位,如锁骨、胫前骨等等。因为一旦方法错误,用力不当,可能刮伤表浅神经或微血管。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白血病,血小板、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病患者。 ●患有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骨伤患者禁刮。 ●不可在皮损处或炎症部位直接刮拭。 ●老年人血管中的硬化粥状斑块可能因过度用力刮痧而破裂,衍变成中风。 有些人员要采用其他刮法 ●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泻刮法,而且要轻刮,如出现皮损的,则不能刮。 ●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要轻刮。 ●下肢静脉曲张,宜由下而上补刮或平补平泻。 刮痧应注意的事项 ●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品等。 ●刮完痧后保持部位的清洁,避免刮破皮肤造成感染。 ●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不可连续大面积刮痧,以保护正气。 ●发热性疾病一般先刮大椎,再刮其余不适的部位。

m.ys630.Com

yS630.Com相关推荐

刮痧时间多长时间合适?刮痧疗法禁忌有哪些


一般来讲,人们在刮痧的时候,对于刮痧的时间掌握是要有所控制的。那么,刮痧时间安排多长最为合适呢?下面本文就为大家进行分析。

刮痧时间多长时间合适?

每次治疗刮痧不应超过30-40分钟(指用速度缓慢的平补平泻法刮拭)。初次治疗刮痧时间应适当缩短。体质弱或形体瘦弱者总体刮痧时间应当少于20分钟。同一部位两次治疗刮痧时间应间隔5-7天,原侧是皮肤无痧斑、被刮处用手轻触无痛感时方可进行第二次治疗刮痧。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

痧消退的时间快慢与被刮者体质、病情、出痧部位、痧的颜色和深浅,以及刮痧次数有直接的关系。

刮痧疗法禁忌:

1、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禁用本疗法。

2、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均不能用本疗法,如初愈也不宜采用。

3、饱食后或饥饿时,以及对刮痧有恐惧者忌用本疗法

4、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5、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刮痧禁忌部位有哪些?


刮痧是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是特别的好,而且刮痧对于人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刮痧的,也并不是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可以刮痧的,刮痧是不可以随便进行的,可能是会破坏人体健康,那么,刮痧禁忌部位有哪些?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的刮痧手法

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刮痧疗法


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瓷匙、滑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杼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

(3)刮痧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补卧床休息。

3、护理

(1)行刮痧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

(3)操作时,应取单向刮动,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背部、胸腹部刮痧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暴露病人,以免受凉。

(4)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脉象、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5)刮痧后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并观察病情有无好转,作好记录。

(6)体弱病重,皮肤病患处,禁用此法。

4、在护理中的应用

夏日感冒、恶心呕吐、中暑急诊、腹痛腹泻、头痛胸闷,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均可采用此疗法。

刮痧禁忌症有哪些


虽然刮痧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极易,但是刮痧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身体,甚至有的人因为刮痧而出现身体被伤害的现象,因此,正确的了解刮痧的作用和其他异常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能够反映问题的就是关于刮痧禁忌症有哪些,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来看看讲解吧。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刮法。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2、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3、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    

4、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注意事项  

1、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2、每次只治疗一种病症。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  

3、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4、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一般约3小时左右即可洗浴。  

刮痧这种传统技艺虽然功效非常的不错,甚至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但是刮痧由于其特殊的治疗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有的人身体皮肤较为脆弱,这个时候使用刮痧的方法就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伤害,让人们得不偿失。

白癜风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治疗白癜风,是以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刮痧治疗,达到疏经通络、活血祛瘀、行气补氧的作用。使白斑病灶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从而恢复人体自身的愈病能力。

刮痧疗法除对白癜风局部病灶有直接治疗作用外,还可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因肺为肾之母,主皮毛和白色;肾为膀胱相表里,所以刮痧治疗时,取肺俞、大肠俞、肾俞、膀胱俞,以及肺经的侠白穴;肾经的复溜穴;大肠经的上廉、下廉穴;膀胱经的合阳穴。

一、适应证

刮痧疗法适宜治疗Ⅳ度瓷白色的白癜风。色度Ⅳ度白癜风,一般病程长久,白斑皮肤增厚,梅花针较难叩打到治疗深度,更难叩打到轻轻出血程度,外涂药也较难渗透。用刮痧治疗,可改善白斑局部的血液循环,可使白斑处增厚的皮肤999皮肤网变薄或变柔软,黑色素也可获得再生。

二、刮痧药液的配制

刮痧时需用滑而不腻的刮痧液,其目的是,保护皮肤、渗透药液等。治疗白癜风所用的刮痧液一般常用活血化瘀、行气祛风的药物,如红花、当归、姜虫、全虫等。将其浸泡在植物油内24小时,用温火煎至药物变黄,把药捞出,即可使用。

三、刮痧方法

先将刮痧液轻薄的涂在白斑处的皮肤上,使其均匀的覆盖白斑,又不能流到它处,用右手持刮痧板,使刮痧板与皮肤呈45 角,用适当力量由上往下刮,直至表皮有红色或暗红色痧点出现为止。若无刮痧板,也可用边缘圆滑的铜线,或用瓷勺边缘刮。

刮痧手法的轻重,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身体健壮无其他脏器疾病者,用重刮;皮肤999皮肤网表面可见红色或暗红色痧点,并可融合成大片,5~7天 痧点消失,可每周1次,一般7次为一疗程。体弱多病者可轻刮;每天轻轻梳刮白斑表皮,表皮不见痧点,1日可刮数次。

四、注意事项

术前应检查刮痧板边缘,如边缘不圆滑,或有缺损便不能用来刮痧。术前应对白斑病灶及器具进行常规消毒。刮时用力应均匀,不得刮破皮肤。外伤型白癜风,应慎用或不用刮痧疗法,尤其不能刮破白斑以外的正常皮肤,以免发生同形反应。孕妇忌用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发展


中国刮痧健康法是在传统刮痧疗法的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刮痧工具外部构造、表面光洁度等方面更加适合人体各部位刮痧的需要,而且以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更加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之法的特点,而且亦避免了金属类器械所造成的疼痛、易伤皮肤、产生静电等不良反应,亦避免了瓷器类、生物类器械易碎、不易携带等因素,还避免了现代化学用品如塑料制品给人体皮肤可能造成的危害。

中国刮痧健康法不仅在刮痧工具上选择更为合理,而且更在刮痧手法上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肉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

由于以上特点,中国刮痧健康法的治疗范围得到的扩大,已能治疗内科、妇科、男科、儿科、外科、皮肤 科、伤科、眼科等十一大类400种病症。在理论方面,中国刮痧健康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比传统刮痧疗法的经验方法有系统地提高。

刮痧疗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由原采粗浅直观单一经验的治疗方法发展到今天有系统中医理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绿色生态自然疗法。中国刮痧健康法以其易学、易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特点必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刮痧的禁忌症有哪些


刮痧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中经常能够用到刮痧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刮渣的禁忌症有哪些呢?大家在刮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情况,例如刮痧板最好要单独使用,因为是直接接触皮肤,互相用的话可能会被传染疾病。还有如果患有一些疾病的话,是不能够用刮痧的方法来治疗其他疾病的。

一、刮痧的九种禁忌症状

1、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2、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刮痧,因为这类患者在刮痧时所产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3、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4、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7、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8、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9、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二、刮痧保健:沿经络轻刮肌肉部位

刮痧是从老祖宗传下来的简易保健方法,不只是针对中暑的散热而已,也是治疗和评估病症的方法。所谓出痧,是人体内在郁热或是内脏疾病经由刮痧,而呈现在身体表面的特殊表现,一般人最常用于夏天中暑、祛除风寒和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昏症状。

原则上,刮痧是以经络的走向为主,而且是刮在肌肉丰富的区域,不可刮在骨头上,例如肩胛骨边缘,或是脊椎骨正中间,因为骨头与表皮间的距离比较薄,刮痧时若是太过用力,很容易造成明显疼痛或破皮受伤。

刮痧治疗法


刮痧 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刮痧所揭示的中西文化差异令不少人沉思不已,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什么是刮痧吗?

刮痧原理

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脊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很多,过去民间有用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这些工具,使用既不卫生,也不便于消毒,现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专门的刮痧板,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医药商店有售。

刮痧的适应症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的过程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 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肥胖的刮痧疗法


肥胖以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睡倦怠,动则气短为特点。

人的体重增加,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脂肪组织的堆积过多是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组织或体腔中水分过分潴留,以及肌肉发达等,也可使体重增加。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为超重,而超过20%,就属于肥胖了。肥胖又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而分为轻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和重度肥胖(超过50%)。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主要为形体肥胖,嗜睡倦怠,动则气短或乳房肥大,腰酸腿软,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早泄,舌淡而胖。

(二)治法

(1)选穴膻中,中脘上下部位、脐周、天枢、关元、肾俞、三阴交、丰隆、足三里。(见图9-3-l、图9-3-2、图9-3-3、图9-2-1)


(2)定位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脐中旁开2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l_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俞,然后刮胸部膻中,再刮腹部中脘上下、脐周、天枢、关元,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至丰隆。

(4)刮拭方法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肾俞穴,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脘上下、关元,应一次到位,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腹部脐周穴和天枢穴,不宜重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至丰隆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可不出痧。

二、病案

董某,女,38岁。诉五六年来形体逐渐肥胖,并伴眩晕、闭经,漏乳等症,体重增至88千克。患者形体呈均匀性肥胖,眩晕耳呜,步履不实,时欲倾跌,肢体重滞不利,手握不紧,心悸间作,咳吐大量白色稠黏细沫痰,痰出则神清气爽,口干欲饮。月经常延期或闭,舌苔腻,脉象沉滑。取膻中、中脘上下部位、脐周、天枢、关元、肾俞、三阴交、丰隆、足三里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隔日1次。2周后,形肥减,腹围小,眩悸均轻,大便三四日一行。4周后体重已降至76.5千克,肢体灵活,两手伸摄自如,体力增加。

刮痧疗法的起源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刮痧法的萌芽阶段,刮痧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历史之发展,刮痧未能像针灸等疗法一样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刮痧最初适应证仅为痧证,痧证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王荣《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挑草子。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对痧证的描述:((/乙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

在明代医书中,多沿用了危氏的说法,但将沙字变为了痧。如明代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载有绞肠痧一症。清(康熙年间)郭右陶《痧胀玉衡》使痧病的证治始备,在痧病病源方面《痧胀玉衡痧原论》中指出;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闷痧、落弓痧噤口痧、角弓痧、扑鹅痧、伤风咳嗽痧、痘前痧胀等4 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极少见。

痧病主要特征有二: 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

痧病主症多现头昏脑胀,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蓄为瘀;遇食积痰水,结聚而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

痧病治疗方面《痧胀玉衡刮痧法》指出:背脊颈骨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土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清代论述痧病的专著日渐增多如叶桂《温热湿痧三种》,陈延香《中暑痧症疗法》,韩凌霄彻痧要编》,王凯《痧症全书》,沈金鳌《痧症燃犀照》,王士雄《吊脚痧证》、《绞肠痧证》,欧阳调律《痧法备旨》,胡风昌《痧症度针》等数十种专著。

刮痧疗法的发展


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确切的发明年代及发明人,难以考证。较早记载这一疗法的,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

《痧胀玉衡》记载刮痧的方法有: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民间刮痧法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选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类症证。刮痧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既在民间流传不衰,也被医家广泛重视。

斑秃的刮痧疗法


斑秃是一种以头部毛发突然发生局限性斑状秃落,局部皮肤正常的皮肤病。

本病以头皮突然出现圆形、椭圆形脱发为特征,边界清楚,脱发区为一个或多个,病区皮肤光滑而柔软。脱发区边缘的毛发比较牢固,不易拔出,说明病情已基本稳定,周围发根松动,用手抓一抓掉下几根,说明病情还会有所发展,秃块可逐渐增大,数目也逐渐增多。多数患者在发生斑秃前是没有预兆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在脱发前头皮局部有异常的感觉,如灼热、刺痛、压迫感、麻木感、蚁走感、瘙痒感。本病临床分为风盛血燥、气滞血瘀、气血亏虚3型。


一、风盛血燥

(一)症状

临床特点为局部脱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边界明显,局部皮肤平滑、柔软,伴头晕口干。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肺俞、膈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外关、血海、合谷。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及背部大杼,然后刮背部从肺俞至肾俞,再刮前臂外关、合谷,最后刮下肢血海。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及背部大杼,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手部合谷和和下肢内侧血海,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气滞血瘀

(一)症状

特点为毛发干枯少泽,情志抑郁或易怒,两胁胀痛,暖气则舒,舌紫黯有瘀点。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肺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行间、太冲、阳陵泉、三阴交。(见图9-1-2、图9-1-3、图9~1-4、图9-2-1)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行间: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背部大杼,再刮背部从肺俞至肾俞,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至行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及背部大杼,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外侧阳陵泉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太冲至行间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气血亏虚

(一)症状

特点为毛发干枯,面色白光白,体倦乏力,舌质淡。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肺俞、脾俞、肝俞、肾俞、足三里、气海、关元。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