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的原则

2019-10-12 │ 秋季养生的原则 秋季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防燥滋养的三个原则 预防秋季皮肤瘙痒症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防燥滋养的三个原则 预防秋季皮肤瘙痒症”,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下面,我们一起从饮食、穿衣等四个方面预防皮肤瘙痒。

原则一:减少皮肤油脂的丢失并及时补充油脂

南方人洗澡勤,特别是常洗热水澡,往往会把身上的油脂清洗过多,加重皮肤的干燥。

医生建议,洗澡的水温以32℃为宜,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不要泡澡,不必天天使用沐浴露。洗澡后,趁着皮肤还有些湿润时全身涂抹润肤霜,在手脚、膝盖、关节处则涂抹油性多一点的润肤产品。

原则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

要皮肤不干燥,就得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减少体内水分的缺失。同时,注意摄入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带,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等蔬菜,以及胶质丰富的食物如猪蹄、肉皮等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像咖啡、浓茶、辣椒、葱、蒜或酸性食物,这些都会加重皮肤瘙痒的症状。

原则三:最后选择宽松、纯棉类衣服作贴身衣物

穿着对皮肤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穿纯棉的衣物(尤其是内衣),不要穿化纤或针织材料的衣物,因为后者容易引起静电和瘙痒;其次衣服要穿得宽松,不要紧绷在身上。查旭山还特别强调要穿长衣裤,以防直接吹风皮肤更加干燥。

在滋养之外,我们还得注意的是,秋冬季如果洗澡过于频繁,并大量使用浴液,就会使正常角质细胞过多脱落及皮脂膜进一步变薄,导致皮肤屏障破坏,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由此可见,洗澡虽为个人卫生习惯,但也会有诸多禁忌,对于洗澡要注意四大不宜:

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

许多人每次洗澡唯恐洗不干净,尤其是一些有洁癖的女性,洗澡时间往往超过半小时,个别的甚至一个小时。

Ys630.com相关知识

皮肤瘙痒症的偏方


皮肤瘙痒症在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科疾病,这个疾病对于人们的生活中影响是看病情的。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肯定是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也是会受到影响的。对于皮肤瘙痒症的治疗,一些民间的偏方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如果大家想要学习一下的话可以往下看看。

药醋疗法:取苦参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适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时,加入苦参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2~3次,连用5~7天。

药酊疗法:取夜交藤、鸡血藤、乌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适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时,加入药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连用5~7天。

药浴疗法:取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5~7天。

填脐疗法:取红花、紫草、山栀、大黄各等量,研为细末,加冰片适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加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2周。

足浴疗法:取苦参、癣皮、蛇床子、虫衣、红紫草、防风各1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1剂,连用5~7天。

填足疗法:取刺蒺藜、何首乌各等量,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晚洗浴后,取药末适量,加米醋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晚贴敷,次晨取下,连用7~10天

上面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皮肤瘙痒症的偏方资料,希望对一些患有皮肤瘙痒症的患者会有很好的帮助。患者在选择治疗疾病的偏方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心急,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对症下药的,同时应该在使用前向医生进行咨询。

中医治冬季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是冬季的常见病症,尤其多见于皮脂腺和汗腺机能减退的中老年人。瘙痒呈阵发性,昼轻夜重,用手搔抓,则愈抓愈痒。笔者介绍几则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验方:

外洗方

何首乌30克,艾叶38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白芷10克,石楠叶10克,黄芩10克,松节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甘草10克,芒硝10克,薄荷5克。将上药放入搪瓷盆内,加入半盆水,煮沸约30分钟即可。待药液温度适宜时,以毛巾蘸药液擦痒处,每服药可用3~4次。

拔罐方

选吸力大的火罐,在神阙穴每次拔罐5分钟左右,每天拔1~2次。神阙穴为后天之气舍,在该处拔罐,可行气活血,血行则风自灭,瘙痒止。

敷脐方

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荆芥、地肤子各1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用药末10克,以蜂蜜调膏敷脐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5天为一疗程。一般用2~3疗程即可获愈。

食疗方

猪血200克,猪板油100克,带衣花生仁100克,饴糖少许。上品加水煮熟,早晚两次分服。每两天一剂,3剂为一疗程。

汤药方

生地黄、当归、赤芍、金银花、大青叶、白鲜皮、地肤子各12克,白术、野菊花、防风、甘草各10克、黄芪、白蒺藜、丹参各2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6剂即可获愈。

在治疗期间,忌食辣椒、葱、蒜及饮酒、浓茶、咖啡等,也不宜食用鱼、虾、蟹等海鲜产品,以免食物过敏加重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症的症状有哪些


导读:皮肤瘙痒症的症状有哪些?皮肤瘙痒症,中医称痒风、风瘙痒。皮肤瘙痒症的症状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皮肤瘙痒症的症状。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性皮损而自觉瘙痒之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的症状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该疾病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瘙痒。虽然发生皮肤瘙痒不一定是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最初皮肤瘙痒仅限局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皮肤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由于不断搔抓,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

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瘙痒症的症状会更加表现的淋漓尽致,瘙痒开始变得特别的剧烈,可见于全身或局限于肛门、阴囊或女阴部。为阵发性、痒感剧烈,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病人常用手抓挠不止。因抓挠过度而发生抓痕、血瘀,日久可出现湿疹化、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局限性皮肤痞痒症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常见的有肛门痞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头部瘙痒症等。

皮肤瘙痒症的症状有哪些

1、全身性瘙痒症

多见于成人,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严重者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饮酒、咖啡、茶、情绪变化、辛辣饮食刺激、机械性搔抓、温暖被褥、甚至某种暗示都能促使瘙痒的发作和加重。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样变、苔藓样变、脓皮病以及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老年性瘙痒症。多发于老年人,常以躯干最痒,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等因素所致,女性患者可能是绝经后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2)冬季瘙痒症。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也可发病。多发生于秋末和冬季气温急剧变化时,病人常在进入温暖的室内或睡前脱衣时,便开始瘙痒。

(3)夏季瘙痒症。常以湿热为诱因而引起瘙痒,夏日汗液增多可使瘙痒加重。

2、局限性瘙痒症

(1)肛门瘙痒症。多见于中年男性,患蛲虫病的儿童也可患病。瘙痒一般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有时可蔓延至会阴、女阴和阴囊。因经常搔抓只是肛门皮肤肥厚,亦可呈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等继发性损害。

(2)阴囊瘙痒症。瘙痒主要局限于阴囊,有时也可累及阴茎、会阴和肛门。由于不断搔抓,引起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及继发感染等。

(3)女阴瘙痒症。瘙痒常发生于大、小阴唇。因不断搔抓,阴唇部常有皮肤肥厚及浸渍,阴蒂及阴道黏膜可有红肿及糜烂。

(4)其他:如头部瘙痒病、小腿部瘙痒病、掌跖瘙痒病。此外尚有遗传性局限性瘙痒病,多见于20~30岁妇女。

以上是皮肤瘙痒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家除了要及时的将皮肤瘙痒的症状了解,最好还是了解一下皮肤瘙痒的护理方法,这样就能减轻皮肤瘙痒带给大家的伤害了。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皮肤瘙痒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皮肤瘙痒的护理方法

瘙痒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在治疗上首先应去除可能的病因(如内脏疾病)。另外,去除可能加重的因素如搔抓、烫洗、大量的皮肤清洁剂、限制饮用酒类、浓茶、咖啡及辛辣食物,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再配合适当的治疗,外用药物,疾病可逐渐好转。

针对皮肤瘙痒进行的预防和护理还是很多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出皮肤出现瘙痒的原因,然后控制、治愈原发疾病;皮肤瘙痒患者尤其要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以及易致敏的物品;患者要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皮肤瘙痒患者的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等等,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科学规范地进行治疗。

当出现瘙痒症状时,患者一定不要盲目的用药,很多激素类药物会加重皮肤瘙痒的程度。特别是一些含激素的外用药膏如皮炎平、无极膏、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醇霜,在刚开始一涂之后可能使某些皮肤症状很快消失,可是在长期使用后很有可能会发生涂药部位皮肤异常。另外用了激素类药物后容易产生依赖性或耐药性,而且还可能导致过敏,造成患处皮肤出现干燥、粗糙、脱屑,甚至有浅细的裂纹。

只要我们做好日常护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皮肤瘙痒症的发生的。

肛门瘙痒症


【概述】

肛门瘙痒症(peritus ani,pA)是一种常见的局部瘙痒症。肛门部有时有轻微发痒,如瘙痒严重,经久不愈则成为瘙痒症。它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一般只限于肛门周围,有的可蔓延到会阴、外阴或阴囊后方。多发生在20~40岁中午、老年,20岁以下的青年较少,很少发生于儿童。男比女多见,习惯安静和不常运动的人多发生这种瘙痒症。继发性瘙痒症有明显致病原因,容易治疗;自发性或原因不明的pA不易治愈,也常复发,约占全部病人的50%。

【诊断】

根据典型的肛门瘙痒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对本病不难诊断,但要明确病因则比较困难。一般肛门局部有原发病变为继发性瘙痒症,否则为原发性瘙痒症。此外还应进行全身体检,有针对性地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尿糖、血糖、糖耐量试验及活组织和涂片等检查。

【治疗措施】

1.治疗原发病或合并症如痔、肛瘘、蛲虫病等。给于相应抗生素或抗菌药治疗合并感染。

2.避免不适当的自疗,不少肛门瘙痒病患者不愿到医院就诊,采取不当的自我治疗,如用热水烫洗,外用高浓度皮质类固激素或含对抗刺激药物,自购某些粗制家用理疗器械自疗等,这些方法弊多利少,仅能有暂时抑止瘙痒,日久致使病变迁延增剧,应劝告患者停用。

3.注意卫生,不食或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浓茶和咖啡、烈性酒等。衣裤应宽松合体,贴身内衣以棉织品为好。

4.局限性肛门瘙痒病的药物治疗应以局部外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所用的各类药剂,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炎症介质类制剂、各种镇静剂等对肛瘙痒并无明显止痒作用,但都有不少副作用或不利影响,在没有明确适应证情况下应避免应用。

5.对仅有局部瘙痒而肛门皮肤正常者,以4%硼酸水清洗冷敷肛门,若加冰块使水温在4~5℃左右冷敷。患者蹲位以纱布或脱脂棉冷敷肛门,可收立即止痒之效。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约5min,冷敷后以干毛巾拭干局部,扑以普通爽身粉,保持干燥。此型肛门瘙痒不宜外敷软膏,软膏妨碍散热,增多汗液易诱发瘙痒。宜用清凉干燥洗剂,如白色洗剂,炉甘石洗剂等。

6.肛门皮肤呈粗糙肥厚的苔癣化损害者多有合并感染,可用适当抗生素或抗菌药剂,感染控制后,施行局部包封治疗;在清洗局部后,以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局部消毒,用注射用强的松龙注射液或去炎松注射液以注射针将药液滴于皮损部位,务使皮损充分浸入药液,患者感瘙痒减轻,局部药液干燥,再按病灶大小贴敷普通橡皮膏或含有止痒剂的软膏,也可用含有药物的成膜剂或凝胶剂作膜状包封。此方法宜于睡前施行,6~8h后去除硬膏或成膜包封物,清洗局部,涂以干燥洗剂或止痒气雾剂喷涂。此法对缓解瘙痒促使苔癣化损害消退有佳良效果。

7.注射疗法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皮内,破坏感觉神经,使局部感觉减退,症状消失,局部损伤治愈,约50%以上的病例可永久治愈。但严格瘙痒者易复发,需再次注射治疗,注射药物不仅破坏感觉神经,也可破坏运动神经,常发生轻重不同的感觉性肛门失禁和括约肌功能不良,但过一时期可自行恢复。

⑴酒精皮下注射:酒精能溶解神经髓鞘,不损伤神经轴,使感觉神经末梢变性,皮肤失去感觉,直到神经再生,注射方法有两种。①分区皮下注射法:将肛门周围分成4区,每次注射1区。皮肤消毒后用长针皮下注射1%或2%普鲁卡因溶液5~10ml,针留在原处,再注射95%酒精5~10ml,注射药物应分布均匀,不可外流或有张力。也不可注射到皮内,以免皮肤坏死;更不可注射到肛管括约肌内,以防括约肌瘫痪。注射后热敷,给镇静药止痛,间隔5~10d,再注射另1区,将4区完全注射。②多处皮下注射法:局麻后,用极细针头经多处穿刺,将95%酒精3~10ml注射到肛门周围皮下,每处距离0.5cm,每处注射2~3滴,避免注射到皮内或括约肌内。

⑵亚甲蓝皮内注射:将0.2%亚甲蓝溶液注射到肛门周围皮内,使内神经末梢感觉消失,瘙痒消退,注射溶液是0.2g亚甲蓝和0.5g普鲁卡因溶于100ml蒸馏水内制成,肛门部皮肤涂以红汞溶液,用细针将溶液注射到肛门周围皮内,每处注射3~4滴,将瘙痒区全部注射。总量不超过20ml,注射后肛门部复以无菌纱布,用吗啡或可待因止痛。

8.手术疗法

自发瘙痒经过上述治疗后不见好转或多次复发的可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除去肛门部皮肤神经支配和切除肛门部皮肤两种。

⑴皮下切开术:于肛门两侧,距肛缘5cm,各作一半圆形切口,切开皮下脂肪,将皮片向内侧分离显露外括约肌下缘,并向肛管内将皮肤由内括约肌分离到肛门瓣平面。再将肛门前后方皮肤由深部组织分离,使肛门两侧伤****通。最后将切口外缘的皮肤向外分离1~2cm,止血后将皮片缝于原位,有时需放引流,外盖压迫敷料。手术前需准备肠道,手术后控制排粪3~4日。效果,各家报告不一,多数取得良好效果,但有复发病例及伤口感染和裂开的报告。

⑵切除缝合术:沿肛缘由前向后作一切口,在切口外侧再作一弯形切口,将有病变皮肤包括在切口内,切口两端相连,切除2处切口之间的半月形皮肤,缝合伤口。对侧同法切除。切除皮肤后可止瘙痒,但伤口有时发生感染。

【发病机理】

肛门瘙痒症多见于中年人。部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病的局部症状,则多见于老年人。局限于肛门局部的瘙痒症多与肛门及直肠疾病有关或继发于肛门直肠疾病。局部炎症充血使皮肤循环增加,温度上升,臀间又是不易散热的部位,促使汗液排泄增多,湿润浸渍,引起不适和瘙痒。初发病患者常以热水烫洗或较长时间外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涂敷,虽可一时缓解瘙痒症,日久可形成瘙痒不良刺激更瘙痒的恶性循环,使局部症状更形增剧。嗜食辛辣食品也可引起肛门瘙痒,卫生习惯不良,不及时清洗肛门会阴,隔裤搔抓摩擦,可使瘙痒加剧。着装不良,穿着窄小的衣裤,或穿质地不适的内裤如某些化纤织物或厚实而粗糙者,使臀围汗液不易散发及摩擦也可诱发肛门瘙痒。见于儿童的肛门瘙痒以蛲虫病患者居多,雌性蛲虫蠕出肛门排卵,形成机械刺激引起肛门瘙痒。

【临床表现】

pA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瘙痒和继发性瘙痒。

(一)原发性瘙痒

原发性瘙痒不伴有原发性皮肤损害,以瘙痒为主要症状。

(二)继发性瘙痒

继发性瘙痒症产生于原发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伴有明显的特异性皮肤损害和原发病变,瘙痒常是原发病变的一个症状。如肛瘘、肛门湿疹、湿疣、神经性皮炎、肛管直肠肿瘤、蛲虫等引起的肛门瘙痒均属此类。

初起肛门瘙痒较轻,肛门皮肤无明显变化,多为阵发性。久病患者瘙痒较剧,持续时间较长,尤以夜间更甚,过度的搔抓或机械刺激使肛周皮肤增生肥厚粗糙,肛门皱襞加深,局部有抓痕、血痂、渗液,皱襞缝中残留粪便污垢,更重者可合并感染见有脓泡或脓性分泌物,潮红肿胀。病变可扩展至会阴、阴囊、女性外阴甚至双臀部皮肤。临床检查可发现有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或经实验室检查发现有糖尿病、蛲虫病、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瘙痒症的偏方


瘙痒症是指没有原发性皮肤的损害只是皮肤的瘙痒。我们要将瘙痒症和其它皮肤的疾病区分看来,例如神经性皮炎,湿疹和虱病等等。瘙痒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采用外用的治疗方法,也可以采用系统的治疗方法,瘙痒症还可以采用偏方来治疗。

1.全身性瘙痒症常为许多全身性性疾病的伴发或首发症状,如尿毒症、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恶性肿瘤及神经精神性瘙痒等。全身性瘙痒症的外因与环境因素(包括湿度、季节、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或化学物质刺激)、外用药物、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及患者皮肤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功能减退致皮肤干燥等有关。

2.局限性瘙痒症的病因有时与全身性瘙痒相同,如糖尿病。肛门瘙痒症多与蛲虫病、痔核、肛瘘等有关。女阴瘙痒症多与白带、阴道滴虫病、阴道真菌病、淋病及宫颈癌有关。阴囊瘙痒症常与局部皮温高、多汗、摩擦、真菌感染有关。瘙痒的发生主要是由化学介质如组胺、p物质、激肽和蛋白酶等的释放所引起。

瘙痒症的偏方1、芥末猪肚

材料:猪肚400克,芥末20克,香菜10克。

制作:猪肚洗净煮熟,切丝后加调料,后入芥末、香菜末。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

瘙痒症的偏方2、猪大肠绿豆汤

材料:猪大肠适量,败酱草15~30克,绿豆50~100克。

制作:将猪大肠洗净备用,绿豆洗净浸泡20分钟,然后取出装入大肠内,两端用线扎牢,同洗净的败酱草一起加清水适量煮烂熟,食盐少量调味,分数次服食,饮汤,吃大肠和绿豆,隔日一次。七次为一个疗程。

瘙痒症的偏方3、冰糖银耳茅根银花汤

材料:银耳10克,冰糖100克,竹叶5克,白茅根30克,金银花10克。

制作:将竹叶、白茅根各洗净,加适量水煎煮,每煮沸15分钟取药汁一次,反复三次,三次药汁合并备用,再将银耳用温水浸泡涨开,洗净后与药汁同入锅,小火煎至银耳烂熟后,加冰糖调匀,最后把洗净的金银花撒入银耳汤中,稍煮沸后即可服食。早晚餐服食,5~7天为一疗程。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瘙痒症,我们知道瘙痒症是常见的一种疾病,想要治疗好瘙痒症,我们必须采用外用的治疗方法还有可以采用系统的治疗方法和物理治疗的方法,上文介绍了治疗瘙痒症的偏方,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冬季瘙痒症的偏方


冬季瘙痒症是一种季节性的皮肤病,这种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的生活,所以很少有人能做到及时的去医院就诊,这样导致了很多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其实有很多偏方对于治疗冬季瘙痒症都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治疗冬季瘙痒症的一些简单的小偏方:

药醋疗法:

取苦参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适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时,加入苦参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每日2~3次,连用5~7天。

药酊疗法:

取夜交藤、鸡血藤、乌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适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时,加入药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连用5~7天。

药浴疗法:

取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5~7天。

填脐疗法:

取红花、紫草、山栀、大黄各等量,研为细末,加冰片适量,混合均匀,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少许,加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2周。

从上述说的几种偏方来看治疗冬季瘙痒症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患者在使用以上偏方治疗冬季瘙痒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严格按这偏方来治疗,这样更有利于辅助偏方更好更快的达到治疗的效果,希望以上所述偏方能缓解你的病情。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