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穴

2019-10-12 │ 春季养生穴 养生小肠常识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图”,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循行】 ①起始于小指外侧末端(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②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③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④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堆),⑤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散络于心,沿食道,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 上行的一支:⑥从缺盆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 又一支脉:⑦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⑧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相通。【本经穴】 少泽(井),前谷(荥),后溪(输),腕骨(原),阳谷(经),养老(郄),支去(络),小海(合),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交会穴】 大椎(督脉),上脘(任脉),中脘(任脉),睛明(足太阳),大杼(足太阳),附分(足太阳),和髎(手少阳),瞳子髎(足少阳)。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少泽穴 (SI1 Sho z) 前谷穴(SI2 Qin gǔ)

后溪穴(SI3 Hu xī) 腕骨穴(SI4 Wn gǔ)

阳谷穴 (SI5 Yng gǔ) 养老穴(SI6 Yǎng lǎo)

支正穴(SI7 Zhī zhng) 小海穴(SI8 Xiǎo hǎi)

肩贞穴(SI9 Jiān zhēn) 臑俞穴(SI10 No shū)

天宗穴(SI11 Tiān zōng) 秉风穴(SI12 Bǐng fēng)

曲垣穴(SI13 Qū yun) 肩外俞穴(SI14 Jiān wi shū)

肩中俞穴(SI15 Jiān zhōng shū) 天窗穴(SI16 Tiān chuāng)

天容穴(SI17 Tiān rng) 颧髎穴(SI18 Qun lio)

听宫穴(SI19 Tīng gōng) 手太阳小肠经穴

ys630.coM延伸阅读

手太阴肺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导读:手太阴肺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之一,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手太阴肺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下面一起来看看。

手太阴肺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手太阴肺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见上图)

1、中府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云门穴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天府穴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4、侠白穴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5~l寸。

5、尺泽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手太阴肺经的其它穴位,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6、孔最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解剖]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直刺0.5~l寸。

[附注]手太阴经郄穴。

7、列缺穴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8、经渠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l寸。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手太阴肺经的另外3个穴位,请继续关注下面的内容。

9、太渊穴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10、鱼际穴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11、少商穴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图,你了解清楚了吗?

小肠经不通按摩那里


人体上的穴位都和人的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当这些器官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达到缓解疾病症状的效果。而小肠在人的身体中也起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但是出现肠胃问题影响到小肠不通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按摩经脉来缓解不同问题。而当小肠经脉不通的时候应当按摩哪里呢?

如何通过按摩小肠经上的穴位来打通健康的经脉。

化生气血的小肠经的穴位,我只说4个,不到整条经上穴位总数的1/4,但或许只有一个对您管用。那您就守好这一个吧,关键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够了。

清心除烦之要经

有人说,脑才是思维的中枢,心不过是个“血泵”,与情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一个人心脏跳动的缓急强弱,也就是心脏自身的节奏韵律,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变化。改变了心脏跳动的节律,也就改变了人的心理状态。曾有报道说,有个性格温和的人,移植了心脏以后,性格完全改变,变成了一个性情暴躁的人。

心脏到底有没有思维、情志、意念等精神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已,我们可以暂且不去管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效就是硬道理”。当我们运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在自己的“手少阴心经”上尝试按摩一番之后,便会真切地体会到,这条经对调节我们的情志有巨大的作用。《灵枢?口问》上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太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经》上也说:“(心)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这些金玉良言都是在告诉我们,养生必须养心,如果心神昏乱,却想身体健康,根本是不可能的。

也许您会问了,养心又谈何容易呢?《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话虽然是至理名言,却不好操作。于是《内经》上又说了些具体的养心之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海味山珍,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管是名牌西服,还是廉价布衣,都穿得落落大方;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两首古曲),都听得声声悦耳。还有“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也就是说,以让“身心保持愉快”为生活的第一要务,以“让精神感到满足”为事业的最大成功。如果您能按此心法来养心,何愁万病不祛,清福不来?

俗话说:“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真正的病根在心,岂是药力所能及?但药能减轻病痛,正如酒可令人昏眠,在我们尚未“明心见性”之前,还将是我们的伙伴。

而按摩心经,就是最好的药,就是最纯的酒。沿着心经的走向,可以找到以下要穴:极泉穴在腋窝中,点按可使心率正常,又治劳损性肩周炎;少海穴在肘纹内,拨动可治耳鸣手颤及精神障碍;神门穴在掌纹边,点掐可促进消化,帮助睡眠,预防老年痴呆;少府穴在感情线,可泻热止痒,清心除烦,通利小便。此外还有4种常用调心的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牛黄清心丸和人参生脉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参选而用。以下顺口溜也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心慌气短食不下,可服柏子养心丸。口燥盗汗大便干,快用天王补心丹。夜晚难眠心烦热,牛黄清心神自安。常服人参生脉饮,气阴同补功效全。

​什么是头部穴位图?


大多数人看到穴位时就会想到中医,中医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也是博大精深,深远而悠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将来了解一下关于头部穴位,头部穴位是什么?有利于我们治疗哪些病状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头部穴位。

神庭穴定位在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0.5寸处。主治: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鼻渊、癫狂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上星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囟会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前顶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百会穴定位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风府穴定位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

看完以上的解说大家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头部穴位,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理论来判断自己平常时一些小的病痛、喉咙痛、目痛等各种病状。但是归根结底我们也要去寻医,要接受正确的治疗方法,科学的得到治愈的方法。

曲池穴位准确穴位图及作用


曲池穴位描述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备l穴)。

曲池穴位准确位置图

曲池穴位的作用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

②热 病

③高血压

④癫狂

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

⑥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患

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证。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髑、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大椎穴位准确穴位图及作用


大椎穴归属督脉,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大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取穴方法

首先正坐低头(当低头的时候两个椎骨才能分开,突出的脊凸才能摸得到,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就是两个椎骨之间,上面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大椎穴位的作用功效

1、舒缓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霍乱、呕吐、风疹、颈椎病、发热、中暑;

2、治疗面部色斑、粉刺、湿疹、过敏皮肤、黄疸;

3、治疗肩背疼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

养生按摩小肠经 补气养血


气色不好的人,通常都是因为血气不畅通。想要血气畅通,当然要懂得保养体内的经络。在中医养生学里面,就会教给我们很多按摩通穴的方法。
我们就来看看,我们所指点的这一个,如何通过按摩小肠经上的穴位来打通健康的经脉。
化生气血的小肠经的穴位,我只说4个,不到整条经上穴位总数的1/4,但或许只有一个对您管用。那您就守好这一个吧,关键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就够了。

清心除烦之要经


有人说,脑才是思维的中枢,心不过是个“血泵”,与情志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一个人心脏跳动的缓急强弱,也就是心脏自身的节奏韵律,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变化。改变了心脏跳动的节律,也就改变了人的心理状态。曾有报道说,有个性格温和的人,移植了心脏以后,性格完全改变,变成了一个性情暴躁的人。美国医学家阿拉特拉斯博士也曾说:“心脏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智慧脏器。”
心脏到底有没有思维、情志、意念等精神方面的功能?自古以来,科学家们一直争论不已,我们可以暂且不去管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效就是硬道理”。当我们运用古人“心主神明”的思想,在自己的“手少阴心经”上尝试按摩一番之后,便会真切地体会到,这条经对调节我们的情志有巨大的作用。《灵枢?口问》上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太主也……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内经》上也说:“(心)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这些金玉良言都是在告诉我们,养生必须养心,如果心神昏乱,却想身体健康,根本是不可能的。

脚底穴位图 按摩脚底穴位的功效


导读:从脚底穴位图上来看,人的脚底上也布满了对应各个器官的穴位,按摩相应的穴位会使得对应的器官产生一定的功效。认识脚底穴位图,了解脚底上每一个穴位的功效以及作用,这对我们养生保健的帮助很大。

认识脚底穴位图,了解脚底按摩的原理: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脚底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

脚底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

脚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之顺畅。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细胞产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免打针、免吃药、疗效神奇。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艾灸足三里穴位图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太阳-头部穴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血管性头痛,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底出血,青光眼,青少年近视眼,麦粒肿,中心性视网膜炎,眩晕,感冒、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目疾,牙痛。

「经外穴」

太阳

位置: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血管性头痛,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底出血,青光眼,青少年近视眼,麦粒肿,中心性视网膜炎,眩晕,感冒、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目疾,牙痛。

方例:高血压头痛:太阳、印堂;前额痛加攒竹,额顶胀痛加百会、四神聪,项强加风池,眩晕欲仆加头维。

血管性头痛:太阳(患侧)、太冲(患侧)、合谷(健侧);配穴:风池、率谷。

急性结膜炎:太阳、风池、合谷、睛明。

电光性眼炎:太阳、攒竹、内迎香。

青少年近视眼:太阳、四白、攒行、手三里;风池、合谷、百会、承泣、球后、睛明。

麦粒肿:瞳子髎(双)、太阳(双)、印堂(双)、合谷(健侧)。

眼底出血:太阳、承泣、鱼腰、风池;肝气郁结加太冲、肝俞;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太溪;脾胃虚弱加足三里、三阴交;外伤络破加膈俞、合谷、太冲。

青光眼:太阳、风池、印堂、鱼腰;肝火盛加内关,肾虚加肾俞。中心性视网膜炎:风池、太阳、鱼腰、球后、睛明、四白、合谷。

拔牙针麻:太阳;上牙加四白,下牙加承浆,上下磨牙加颊车。

刺灸法:斜刺或横刺1~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禁灸。

其它:奇穴

腰椎疼按什么穴位图


一、腰椎疼按什么穴位图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腰部酸痛的毛病,通过腰部按摩,可以舒筋通络,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强健有力。

揉命门穴。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与肚脐相对。右手或左手握拳,以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压揉9次,再逆时针压揉9次,重复压揉36次。坚持按揉此穴,可起到温肾阳、利腰脊的作用。

揉肾俞穴。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双手握拳,将拳尖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压揉,再逆时针压揉。每天坚持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的作用。揉腰阳关穴。腰阳关穴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约与髂脊相平。左手或右手握拳,以拳尖置于腰阳关穴上,反复按揉。该穴为督脉上阳气通过处,每天按揉,可起到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的作用。

揉腰眼穴。腰眼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处,与阳关穴相平。双手握拳,用拳尖按揉此穴,可起到活血通络、健腰益肾的作用。

拿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正中点处。双手对搓至热,以两手同时拿揉(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施力)两下肢委中穴,时间约一分钟。可舒筋活络、解痉止痛。

捶腰阳关穴。以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阳关穴36次。每天叩击此穴,能起到振奋阳气、强健腰膝的作用。

旋转腰臀。两手相互摩擦至热。然后,两手叉腰,大拇指在前,其余四指按住两侧肾俞穴,先顺时针旋转腰臀部9次,再逆时针旋转9次,连续36次。每天活动腰臀部,可舒筋活血、通利关节、强健腰肌。

捶腰骶。以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用拳背部有节奏地叩击腰部脊柱两侧到尾骶部,左右各叩击36次,具有活血通络、强筋健骨作用。

擦腰。搓手至热,以两手掌面紧贴腰部脊柱两侧,一上一下为1遍,连续擦100遍。具有温经散寒、壮腰益肾的作用。

二、腰疼的治疗偏方

1、逆行方法治疗

治疗腰痛其实大可不必到医院进行,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那么可以尝试着倒退行走,并且最好保持膝盖部分不出现弯曲,手臂前后自由摆动。每次可以行走两百步左右,每天坚持两三次,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有效的减缓腰疼。

2、按摩穴位

用我们的拇指或者食指按摩腰部的穴位,常见的位置有大腿后方、小腿肚。内踝等等。每个穴位按摩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分钟左右,等到感觉到酸麻的时候就可以换一个位置。每天按照三餐时间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腰疼。

3、公鸡食疗法

腰疼的治疗方法千万不能够忘记这种,选择刚刚开始啼叫的公鸡,宰杀干净之后可米醋一起熬煮,在起锅之前加入少量的红糖。一天吃一只鸡,并且按照三餐服用,六天为一个疗程。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腰疼,但是胃酸比较多的患者不能够服用。

4、抖腿治疗

站在地上或者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都可以,放松身体。将双手按压在大腿的后方,然后有顺序的左右抖动双腿。每次保持一两分钟是时间,只有一有空闲就可以做,可以有效的治疗腰疼。

5、热水瓶塞

首先应该用手指按压腰部,找打最疼痛的那个点。然后将热水瓶塞取出之后用纱布包裹好,直接放到患部。两三秒之后就离开,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烫伤,连续三五次的时间皆可以了。每天按压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是一种比较有效腰疼的治疗偏方。

6、牵拉腰

患者直接趴在床上,然后可以令家人或者朋友帮忙,拉着患者的脚踝牵拉,十次之后换另一边,连续进行好几天之后可以有效的缓解腰疼。

7、推小腿

身体放松,然后用手掌根部慢慢的上下按摩小腿,可以用一些力气。每天坚持推小腿,可以有效的减轻腰部疼痛。

8、捏跟腱

可以跪在床上,然后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可以按压自己的脚后跟、跟腱。可以用些力气,等到酸痛之后放开。么天坚持按摩,可以减轻腰疼。

9、甜瓜子白酒

将甜瓜子放在白酒中浸泡,半个月之后去除。烘干之后细细的研磨成为粉末。每次需要使用的时候去除和黄酒一起送服,可以有效治疗腰疼。

10、生姜熟附羊肉

这道腰疼的治疗偏方不仅能够治疗腰疼,同时还能够治疗膝盖疼痛。将舒服片用水煎好,随后放入已经切成小块的羊肉、生姜,小火熬煮知道羊肉焖烂。

三、如何治疗腰椎疼痛

伸腰法:如不适宜做悬垂锻炼者可选择伸腰锻炼。方法: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随着双臂缓慢上举的同时用鼻缓缓吸气。双臂高举过头顶,抬头仰望天空,腰部向上直撑到最大限度,停片刻。然后,随双臂慢慢放下的同时用嘴慢慢呼气。照此法反复做36次,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最好选择空气清新地方做。

注意事项:以自己能够承受的力量做,不要急速用力,适应后可逐渐用劲。

倒走法:倒走时要选择平坦而又安全的场地进行退步走。方法:走时要挺胸收腹,平视前方,双手自然前后挥动,尽量少回头。倒走速度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要循序渐进,每次一般倒走15分钟,每日两次。

注意事项:要控制好速度,小心摔倒。平衡功能差的人不宜采用此法。

下蹲法:两脚叉开与肩同宽,双手平举,缓慢深蹲,脚尖着地,脚跟抬起。下蹲要到位,初练下蹲时,可扶墙等物半蹲,逐渐增加下蹲次数。每日做2次,每次下蹲36次。

注意事项:动作轻柔,下蹲要慢,防止摔倒。开始深蹲有困难,可先浅蹲再深蹲。

悬垂法:利用门框或单杠等物进行悬垂锻炼。方法:悬垂时要放松腰部和下肢,使重量自然下垂,以达到牵拉的目的。悬垂的动作一定要缓慢而轻,避免因跳上跳下操作腰椎。悬垂锻炼要逐渐增加运动量,并持之以恒。

注意事项:动作要轻柔,缓上慢下,尽量让家人在一旁协助保护。

脚上有哪些穴位 详细脚部穴位图解


涌泉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疾病: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大敦穴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缓解焦躁情绪的指压法等。

太冲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增强性能力的指压法等内容。

太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湿疹。

太溪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申脉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主治病症:

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

丘墟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症状:

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网页: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压法等。

昆仑穴

取穴方法: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使头脑清晰的指压法。

行间穴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主治病征: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假性近视。

里内庭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主治症状: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治疗麻疹。

下痢穴

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下痢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2趾中间向里2厘米处。主治病征: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下痢非常有效,指压时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压6秒钟,左右脚各1次,如此重复15次。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