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体经络养生知识

2019-10-12 │ 有关人体经络养生知识 人体经络养生

人体有多少条经脉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体有多少条经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人体有多少条经脉

1、人体有多少条经脉

人体内经脉一般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西藏密宗功家所描述的中脉,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这十二条经脉,此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之正气,并使按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的周天运转,其实这十二经络,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

2、人体经脉的分布

十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3、人体经脉的走向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部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灵枢。逆顺肥瘦》中的说法:“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与手三阳经相交;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与足三阴经相交;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与手三阴经相交,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如何疏通经脉

1、升温是疏通经脉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这时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湿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2、梳头促进血循环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经脉的运行时间为什么时候

1、肝经丑时(1:00-3:00),此时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2、肺经寅时(3:00-5:00),此时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3、大肠经卯时(5:00-7:00),此时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ys630.coM延伸阅读

人体脊椎有多少节


脊椎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脊椎内部是有脊髓存在的,一旦脊髓出现问题,生命机能也会就此而终结。这就是为什么在运动过程中,人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弄上脊椎,否则很可能会导致终生瘫痪。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于脊椎不是很了解,那么人体脊椎有多少节呢?

人的脊骨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五个部分,其中颈椎骨有7节,胸椎骨有12节,腰椎骨有5节,骶椎、尾椎共有10节,人的脊骨从上到下共有34节。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脊柱的长度,3/4是由椎体构成,1/4由椎间盘构成。

结构

脊柱由26块脊椎骨合成,即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由于骶骨系由5块,尾骨由4块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块组成。

这样众多的脊椎骨,由于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相连系,能维持相当稳定,又因彼此之间有椎骨间关节相连,具有相当程度的活动,每个椎骨的活动范围虽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动,范围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体堆积而成,其前与胸腹内脏邻近,非但保护脏器本身,同时尚保护至脏器的神经、血管,其间仅隔有一层较薄的疏松组织。椎体破坏时,在颈部,脓液可聚集于咽后,或沿颈部下降至锁骨下窝,亦可沿臂丛至腋窝;在胸部可沿肋间神经至胸壁,亦可波及纵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脓肿,可流注至腹股沟下方,亦可绕过股骨小转子至臀部。

脊柱的后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横突及棘突组成。彼此借韧带互相联系,其浅面仅覆盖肌肉,比较接近体表,易于扪触。脊柱后部的病变易穿破皮肤。

在脊柱前后两面之间为椎管,内藏脊髓,其周围骨性结构如椎体、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变而侵入椎管时,即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甚至仅小量出血及肉芽组织即可引起截瘫。

人体面部有多少穴位


人体面部有多少穴位

1、人体面部有多少穴位

人体面部大致上有几十个穴位,其中更主要有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穴、瞳子髎穴、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神庭穴、承光穴、当阳穴、五处穴、曲差穴、眉冲穴、素髎穴、兑端穴、龈交穴、迎香穴等等。

2、按摩人体面部穴位可以护肤美容

面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祛病养生,还能有效去除角质和废弃物,并补充营养及水分,从而改善肤色,使皮肤得到完全的放松和恢复。面部按摩要求手法要稳定,部位要准确,力度要适中,快而有序。脸部穴位除了美容,缓解疲劳,还可以瘦脸。我国传统中医学中的面部穴位按摩可以达到脸部”减肥“的目的。通过按摩刺激脸部及耳部的穴位,让疲劳、浮肿的脸恢复活力。

3、人体面部与五脏有什么对应关系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庭为首面,阙上为咽喉;阙中(印堂)为肺;阙下(下极)为心;下极之下(年寿)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为脾;方上(脾两旁)为胃;中央(颧下)为大肠;挟大肠为肾;明堂(鼻端)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

人体面部主要穴位怎样取穴

1、太阳穴怎么取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此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2、客主穴怎样取穴

寻找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取穴姿势,位于头部侧面,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即是此穴(又名上关穴)。

3、耳门穴怎样取穴

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

4、听宫穴怎样取穴

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5、翳风穴怎样取穴

定位此穴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势,翳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朵下方耳垂后遮住之处(当耳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人体面部穴位主治哪些病症

1、印堂穴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此穴治病举列:“穴道指压法治疗鼻内脓疙疽”。

2、承浆穴主治输通帮助大肠协调、帮助膀胱排出多余水分;(膀胱一天排尿6——7次是正常;少于5次不正常;超过7次是肾虚的表现)控制激素分泌,保持肌肤张力,预防面部松弛,牙痛、口角歪斜、流口水,落枕。

3、颊车穴主治浮肿、过多摄人糖类的肥胖者。

4、迎香穴主要消除眼部疲劳,改善眼袋、黑眼圈,主治消除浮肿、鼻塞、预防皮肤松弛。

5、承泣穴有趋风、明目功效,主治目赤痛、眼睑肿、斜视。

6、鱼腰穴主治提高帮助调节胸部机能、改善眼部疾病。

7、神庭穴主治舒缓情绪、放松、减压、改善疲劳。

人体的血液有多少毫升


人体的血液的量跟自身的体格有关的,越是体格健壮的人血液的寒凉越是比较高。像100斤体重的人,大概有4000毫升的血液,血液最大的成分就是水分。当一个人身体失血量达到百分之三十的话将会有性命危险,就要及时的补充人体的血液,输血的时候一定要检查血型看是否匹配。

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8%,如果体重50公斤,血液就约有4000毫升。这些血液约80%参与血液循环,其余约20%贮存再肝、脾、肺和毛细血管等被称为人体的“小血库”中。失血对人体的影响随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速度的不同而不同,若失血量小于全部血液的10%,人体只需将贮存血液动员出来参加循环,就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若失血量达总血量的20%时,机体经代偿后仍不足以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的正常水平,就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而失血量在短时间内超过30%,若不及时输血就会危及生命。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失血量在800毫升以上时,会出现面色、口唇苍白,皮肤出冷汗,手脚冰冷、无力,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微弱等症状。当失血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时,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口渴、头晕、神志不清或焦躁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状。健康的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约为相当于体重的8%,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全身血液总量为4公斤,约4000毫升。失血量少于总量的10%时,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失血达800ml-1000ml(净血量)或失血达人体总血量20%就会引起休克。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总的血量约为体重的8%左右。若体重为100市斤,则血量为8市斤。即4公斤。合体积为4000毫升,其中血浆占一半以上。 健康人的血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状态下也有变动。一般说来,男子的血量比女子要多些;肥胖人由于脂肪较多,其每公斤体重所含血量少于正常。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相信我们对经络养生并不陌生,大家平时做的按摩、足疗、针灸等都是经络养生法。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中医学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及推拿学的理论核心。

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形成的,与脏象、气血津液等学说互为补充,独到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疾病、拟定治则、处方遣药,特别是针灸、推拿以及气功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故有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之说。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经脉系统

1.十二经脉

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二)络脉系统

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作用。)

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浮络: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脏藏精气而不泻者为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者称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足字。

(二)具体名称

十二经脉根据各经所联系的脏腑的阴阳属性以及在肢体循行部位的不同;具体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是指伸侧)的称阳经,属腑。

阴经

(属脏) 阳经

(属腑) 循行部位

(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手 太阴肺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阴心经 阳明大肠经

少阳三焦经

太阳小肠经 上肢 前线

中线

后线 足 太阴脾经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阳明胃经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下肢 前线

中线

后线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

(一)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具体分布特点如表5-3.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在四肢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躁八寸处交又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二)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流注,是人身气血流动不息,向各处灌注的意思。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十二经脉则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分布于全身内外上下,构成了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又名十二经脉的流注。其流注次序为: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至足厥阴肝经,再流至手太阴肺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整体循行系统。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三)足阳明胃经

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

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胫部分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侧端。

足背分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胃,络脾,并与心和小肠有直接联系。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四)足太阴脾经

1.循行部位: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漏谷穴)走出足厥阴肝经前面,经膝股内侧前缘至冲门穴,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通过横膈,夹食管旁(络大包,会中府),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2.分支: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横膈,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注入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脾,络胃,与心、肺等有直接联系。

经络养生法:了解人体十二经脉

针灸美容有效吗?针灸美容可以调节人体经脉


针灸美容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人体共有多少穴位


穴位问题是一个在中医学上非常重要的学问,因为中医治疗疾病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会使用到按压穴位的方式。并且按摩也是主要对人的相关穴位进行按压,起到缓解肌肉僵硬和疲劳感的效果。这也足以看出穴位在人的身体上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一般人来说,一个人的身体上大概有多少穴位分布?

1、人体总共有多少穴位

穴位一般在中医治疗和一些按摩上面会用到,正确使用穴位可以对身体有很多好的帮助,但是如果并不了解穴位的朋友就不要盲目的乱按了,因为有些穴位是不好的。人体总共是有830个标准穴位的。

目前国家标准经穴显示:人体周身409个穴位名,830个穴位,有60个单穴,770个多穴。

409穴位名中,一名多穴的有349个,共770穴位;一名单穴有60个,共60穴位。全身共显示830穴位。

标准穴位显示有:十二正经两侧穴位618穴,加任督单穴52穴,加经外穴160穴,共830穴,不包括反射区。

2、穴位的解析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黄帝内经》又称之为“节”、“会”、“气穴”、“气府”等;《针灸甲乙经》中则称之为“孔穴”;《太平圣惠方》有称做“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为“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素问.气府论》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说明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3、身体疼痛部位对应穴位

3.1、肩颈酸痛:风池穴、肩井穴

肩颈酸痛通常是指由后脑根部、颈部至肩胛骨部位之间的疼痛,大部分的肩颈酸痛是因肌肉疲劳或韧带受伤而引起的。可多按压风池穴或拍打肩井穴改善肩颈循环。

风池穴位于耳后头枕骨下,发际内凹陷处。

按摩方法:双手交叉放在头部后方,以拇指顺时针按压风池穴,直到感觉酸麻即换方向。按压时必须“从浅到深,从慢到快”循序渐进,切勿操之过急。

肩井穴位于肩膀肌肉凸起处(肩膀中央最高点)。

按摩方法:以右手空心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心拍打右肩井穴。根据个人情况拍打10~20分钟左右。

3.2、头痛: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

工作疲劳、承受巨大压力,很容易出现各种小毛病,例如:头痛。当头痛来袭时,不妨先用穴位按摩的方式紧急处理。

按摩方法:用左右掌心上下搓揉两侧太阳穴,同时配合适当的按压力度,持续按压几秒松开后再按。可重复进行至感觉比较舒服为止。

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


二、人体12经络按摩要注意什么三、哪些人不宜按摩人体经络

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

1、人体12条经络名称

1.1、手--少阴--心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足--厥阴--肝经

1.5、手--太阴--肺经

1.6、足--太阴--脾经

1.7、手--太阳--小肠经

1.8、足--太阳--膀胱经

1.9、手--少阳--三焦经

1.10、足--少阳--胆经

1.11、手--阳明--大肠经

1.12、足--阳明--胃经

这十二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所以它们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脏,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十二脏器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只要看是那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十二经络排列来看,是按两组来分,一组是按手足分,一组是按阴阳分。

2、人体经络时表

2.1、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2.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2.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2.4、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1.5、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6、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1.7、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1.7、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

1.8、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1.9、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1.10、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1.11、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

3、人体12条经络按摩有什么好处

3.1、活血止痛

可以利用按摩推拿可以让气血正常运行,改善身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减轻身体的疼痛。如果是因为外伤导致的伤科疾病,也可以通过正骨手法纠正位置。

3.2、调整机能

体表穴位和我们的内脏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按摩来刺激体表穴位,可以达到调理脏腑机能,让阴阳保持平衡的效果。

3.3、消除疲劳

通过刺激身体一些穴位,消除消除身体和精神的疲惫感,像对一些用眼过度,视力感觉疲劳的话,可以自己做一些保健按摩,可以改善视疲惫感,提高工作效率。

人体12经络按摩要注意什么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窍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人体温度多少正常


很多人在自己发烧的时候不懂得自己体温上面的变化,所以常常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生病了。对于人体温度多少是正常的,这是没有一个固定准确的数字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不同,体温方面也是不同。男性和女性的体温不同,老人和小孩的体温也是不同的。想知道更加详细的话,可以往下看看。

有些人甚至会认为人体的体温是不会有变化的,也就是说是一个固定的值,其实不是的。人体的体温在早上和中午是有一定的变化的,到了晚上又是不同的值。这个是大家要注意的。

大多数人认为,正常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体温在天体各个部位是不一样的,每日早、晚也不一样。另外,男女之间也有差异。那么人体的正常体温究竟是多少呢?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5~37.2 ℃ ,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 ~0.6℃ ,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 ~0.5 ℃ 。在一天的生物节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 时最高,但一天之内相差应小于1℃ 。另外,男、女的体温也有不同,女子体温一般比男子约高0.3 ℃。女子体温还与月经有关,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说,人体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为36.2—37.2度,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度。

正常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体温底于正常称为体温过底。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度或过低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

上面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人体温度多少正常的知识,对于自己身体上面的一些知识,大家应该要去多了解。如果可以及时知道自己的体温变化的话,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请康,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

腹股沟经脉曲张症状


经脉曲张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那种皮肤表层的经络出现凸起的情况,一般在情绪激动、紧张以及其他一些情况下可以出现,只有是有经络的地方,它是都可以出现的,并且引起它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甚至有可能你都不知道,它或者是某种疾病,那么腹股沟经脉曲张的症状是什么?

腹股沟疼痛(inguinal region pain)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腹股沟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此区较为薄弱,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腹股沟的疼痛,常见的有腹股沟淋巴结炎、妇科疾病、精索静脉曲张等。及时医治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静脉曲张症状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

主要症状是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这是最常见的静脉曲张的症状。

2、静脉曲张的症状还有腹水、肝脾肿大;静脉曲张患者会有呕血、黑便;双下肢广泛水肿患肢疼痛,运动时加剧,有时静止时疼痛,夜间加重。

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肢体发冷,肢体潮热,静脉曲张患者患肢变细,变粗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等一系列静脉曲张的症状。

4、腿部有酸胀感,静脉曲张患者晚上重,早上轻皮肤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皮肤有脱屑、瘙痒、足踝有水肿。这些静脉曲张的症状同样较为常见。

5、傍晚脚踝或膝盖处可有轻微肿胀;

6、痉挛、腿抽筋,如睡觉时小腿抽筋等。

7、静脉曲张的表现症状在早期无明显变化,有些静脉曲张患者常感患肢沉重、胀痛、易疲劳,休息后可缓解。

8、静脉曲张患者的小腿浅静脉渐现隆起、扩张,静脉曲张的表现症状有时静脉曲张的症状可卷曲成团或囊状,尤以站立后明显,抬高腿后消失,这些表现出来的静脉曲张的症状,我们自己是可以感觉出来的。

9、静脉曲张的病程长者,静脉曲张的表现症状小腿下端、踝部皮肤有色素沉着、瘙痒、湿疹。部分静脉曲张患者可并发血栓静脉炎,局部静脉曲张的症状呈红肿硬块、压痛。

针灸美容有效吗?针灸美容可以调节人体经脉[!---empirenews.page--]


针灸美容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


我们正常的温度大家平时的了解应该都是36.5度,也会感觉我们的体温是不变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人体的体温在不同的天气下也会不一样的,而且每一天的早上和晚上也会有一些差别,男和女之间温度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呢,不同部位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呢,大家都了解我们正常情况下的体温吗,大家又知道吗,我们身体不同的部位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温度高一点,有的温度低一点,但是一般的情况下温度都是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5~37 .2 ℃ ,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 ~0.6℃ ,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 ~0.5 ℃。在一天的生物节律中,清晨2~5 时体温最低,下午5~7 时最高,但一天之内相差应小于1℃ 。另外,男、女的体温也有不同,女子体温一般比男子约高0.3 ℃。女子体温还与月经有关,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说,人体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为36.2—37.2度,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度。

正常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体温底于正常称为体温过底。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度或过低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腋窝),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发热,38℃以下是低热,39℃以上是高热。 以上就有危险了测体温时,应先将体温表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签蘸酒精擦拭消毒。现在多数是把体温表挟在腋下试温,年龄小或昏迷的小儿可采用肛门测温。测腋下温度时,要先擦去腋窝的汗,再把体温表有水银柱的一头放在腋下夹紧,5分钟后取出。测肛温时,先在肛表圆头涂些油类物质以起润滑作用,再缓缓插入肛门2厘米左右深,3分钟后取出。肛门测温时,要用手扶着体温表,以免小儿弄碎体温表刺伤肛门。看体温表时,应横持体温表缓缓转动,取水平线观察水银柱所示温度刻度。体温表用后,要用75%的酒精消毒。

正常人体温一般上午比下午高,刚出生1个月的小儿上午比下午高0.25℃,6个月的小儿上午比下午高0.5℃,1岁以后高1℃。 、神经方面:女人皮肤里的“传感器”比男人身上的灵敏,女性有繁殖后代的使命。在怀孕期间,子宫内的胎儿需要恒温环境,而子宫在躯干内,所以,女人的躯干需要得到更加周密的保护。要实现这一目标,女人皮肤里的“传感器”必须更加敏感2、激素方面: 女性卵巢形成黄体,黄体分泌孕酮会使体温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对孕酮(又称黄体激素)作用极为敏感,一定量的孕酮(12,8nmol/L)即可引起体温升高3、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应该是一个原因 小孩高,婴儿专家回答: 体温不超过口表37℃,肛表37.6℃是正常体温。 口表是在嘴里测量体温的体温计幼儿正常体温该多高 (腋下) 孩子出生后,正常的体温较成人稍高,且易波动。这是因为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一般小儿的正常体温在37~37.2摄氏度左右,少数小儿一天中最高体温可达37.4摄氏度。除此之外,小儿体温在一日之间可有较大波动,年幼儿一日之间体温可相差0.5~1摄氏度,稍大点的则在1摄氏度以上。饭后、运动后、洗澡后、大哭后、大量出汗后及天热、午后体温较高。相反,上午和睡眠时体温较低。由于个人的正常体温有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孩子的正常体温均能达到37.2摄氏度,或每日上下午体温均有0.5~1摄氏度的波动。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大家要注意我们平时的体温出现的异常的变化,特别是有的孩子会出现低烧的现象,体温就会维持在37度以下的话,而且长时间内都维持在这样的温度的情况下,我们就要重视了,应该要经常给孩子测量体温,避免出现什么意外的现象。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