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

2019-10-19 │ 处暑养生 处暑运动养生

处暑保健 祛暑养身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饮食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处暑保健 祛暑养身》,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伏天的养生不仅要祛暑清热,还要预防疾病。夏季高温,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夏季养生保健容易发现一些夏季疾病和不适。

三伏养生防暑治未病

食养篇

膳食平衡 袪暑养身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的增多也将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故饮食上应以补气去火为主,具体到不同体质的人群,其食养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

平和质: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调养应以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为主。在饮食上沒有品种上的禁忌。

痰湿质: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怠。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阳虚质: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调养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宜食温热的食物,如荔枝、龙眼、羊肉等。

气虚质: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调养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阴虚质: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调养应以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为主。宜食清润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黄瓜等,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

湿热质: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阳热质:此类人体格壮实、面色红润、声高气粗。调养应以生津养阴为主。宜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黄瓜、苦瓜、西瓜、梨、苹果、冰糖等。

妙招推荐

爽口美食清润补

根据三伏闷热,暑邪极易耗气伤津,引发各种虚症的特点,再综合考虑到夏季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不佳等因素,《养生杂志》特意邀请海棠晓月雅苑的王崇进和李刚两位大厨为我们做出几款夏季清补类美食,让你吃出一夏健康。

桃仁拌木耳

食材:木耳25克,鲜桃仁20克,香醋10克,香菜、小米椒、生抽、葱油各5克,盐、味精各3克、鸡精2克

做法:将木耳放入温水中泡发,去杂洗净,撕成小片,稍微拿开水焯一下,焯好后迅速放凉水内过凉;再将鲜桃仁洗净后一起与调味品拌匀装盘即可。

食养功效:润肺止咳、益气凉血。适合肺气虚弱者食用。

巧拌虫草花

食材:虫草花75克,松柳15克,香菜5克,蒜泥、小米辣、香油、葱油、味精各3克,生抽、鸡精各2克

做法:将干虫草花润发好,择净后焯水待用;松柳在沸水中焯40秒左右,取出后晾凉,拌入上述调味品装盘即可。

食养功效:补肾益精,益肺平喘。适合肺肾两虚者食用。

宫保野生蘑菇

食材:鲜口蘑300克,花生米100克,葱弹子20克,白糖15克,盐、鸡精3克,味精5克,生抽10克,老抽2克,醋8克

做法:将口蘑洗净后,改刀为小块,加盐焯水10余秒,起锅后过油至金黄备用;锅下油,加姜、蒜片、干花椒、干海椒爆香,加葱弹子,下口蘑炒匀,再放调料,勾微芡炒匀,起锅装盘。

食养功效:宜肠益气、宣肺解表。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

荷香牛肋骨

食材:牛肋骨500克,椒盐辣椒面、姜、葱20克,料酒100克,盐、香料10克,胡椒面5克

做法:先将姜、葱、料酒、盐、胡椒面、香料放于牛肋骨中腌制24小时,让这些香味彻底渗入牛肋骨中;之后把牛肋骨放入沸水中焯水,去净血水即可;然后把整块牛肋骨放入常规卤水中卤制,卤好晾凉;放入烤箱中,烤至干香;取出冷却后改刀装盘,稍作装饰即可。

食养功效:安中益气,强筋壮骨。适合体虚盗汗者食用。

松仁玉米

食材:松仁30克,玉米400克,青红椒10克,鸡精、香油5克,味精3克,盐2克

做法:玉米焯水断生,约两分钟即可;松仁过油炸至金黄,晾凉备用;将青红椒切成细小颗粒状;锅内下油将青红椒粒炒出香味,下玉米,放入鸡精、味精、盐炒匀后,下松仁和香油再次炒匀即可装盘。

食养功效:扶正补虚,润肠通便。适合体虚便秘者食用。

总结:三伏天要做好祛暑气的防护,心情保持稳定。不要情绪激动,过度运动。(文章原载于《养生杂志》,刊期:2012.08,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ys630.COm精选阅读

保健养身汤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保健身体,强身健体的时候到底该给自己吃点什么类型的汤对于身体的改善好,对于疾病的治疗有效果,对身体有滋补的效果吗?很多人觉得汤的做法有很多种,但是自己完全掌握不了到底哪种糖类对于身体的滋补更好,对于体质的健美更好,所以说汤的制作方法也经常有不合理的,那么保健养身汤有哪些?

芹菜枣仁养生汤;鲜芹菜90克,酸枣仁8克,加适量水共煮为汤,弃去芹菜和酸枣仁渣饮汤。此为一日量,分中午饭后和晚上临睡前两次分服。这款药膳有平肝清热,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虚烦不眠、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健忘、血压高时头晕目眩等病证。

小麦黑豆夜交藤养生汤;小麦45克,黑豆30克,夜交藤10克,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汤,弃去小麦黑豆夜交藤药渣饮汤。此为一日量,分两次饮服。这款药膳有滋养心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心烦等证。

百合枣龟养生汤;龟肉50克,百合15克,红枣10枚,调料适量。龟肉切块,大枣去核,与百合共煮,加调味品,煮至龟肉熟烂即可,饮汤食肉。此为一日量,分两次食用。这款药膳有滋阴养血,补心益肾的功效,适用于心肾阴虚所致失眠、心烦、心悸等证。

鲜花生叶养生汤;鲜花生叶15克,赤小豆30克,蜂蜜两汤匙。将花生叶、赤小豆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为汤,抛弃花生叶,调入蜂蜜,饮汤食豆。此为一日量,分两次饮服。这款药膳有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

葱枣养生汤;大枣20枚,带须葱白两根。将大枣洗净用水泡发,带须葱白洗净,切成寸段备用。将红枣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再改用文火炖约20分钟,加入带须葱白后继续炖10分钟即成,食枣饮汤。此为一日量,分两次服食。这款药膳有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证。

如果在给自己保健身体的时候喝这些汤的话就能够得到这样的好处,保健养身汤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得到保健身体的功效,保健养身的时候还可以在汤里面添加一些自己能够接受的药材,比如说红枣,枸杞,用来熬制汤的时候里面加入这些药材都是可以治病的。

养身保健茶都有什么


茶对身体帮助较多,常见茶具有排毒养颜功效,因此喝茶都是可以放心进行,不过不同茶对身体帮助不一样,因此选择茶的时候,需要先对茶进行了解,这样在喝的时候,才会知道它对身体有怎么样帮助,养身保健茶是很常见的,对养身保健茶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

养身保健茶都有什么:

刺儿茶

刺儿茶嫩叶精加工而成、含有丰富的VE和硒元素

酸溜根茶

配方:山楂10克、荠菜花10克、玉米须10克、茶树根10克、糖少许。

山楂茶

配方:山楂10克。

普洱茶

配方:普洱茶叶、干菊花5朵。

纤素减肥

配方:绿茶凤尾茶三七花菊花山楂荷叶等(另秘方部分不宜外宣,秘方配料均采用生长在云南大深山1500米高原天然野生奇特植物)。

陈皮茶

配方:陈皮4克。

擂茶

配方:生米、生姜、生茶叶各适量。

八仙茶

配方:细茶500克,净脂麻375克,净花椒75克,净小茴香150克,泡干白姜、炒白盐各30克,粳米、黄粟米、黄豆、赤小豆、绿豆各750克。

保健茶

配方:绿茶、北沙参、丹参、何首乌各15克,白糖适量。

薏仁茶

配方:炒薏仁10克、鲜荷叶5克、山楂5克。

荷叶茶

配方:荷叶3克、炒决明子6克、玫瑰花3朵。

葡萄茶

配方:葡萄100克,白糖适量,绿茶5克。

美肤茶

配方:绿茶末适量,软骨素1克。

消脂茶

配方:茶叶生姜诃子皮各等份。

玫瑰花茶

配方:玫瑰花5克。

灵芝茶

配方:灵芝草10克,绿茶少许。

保健茶

配方:北沙参丹参何首乌各15克,白糖适量。

大麦芽茶

配方:炒麦芽5钱、山楂5分。

桑叶茶

配方:桑叶、山楂、槐花、葛根、菊花、决明子。

在对养身保健茶都有什么认识后,选择这些茶都是可以放心进行,以上对养身保健茶制作都有介绍,对它们制作上也不是很复杂,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对养身保健茶喝的时候,每次也不要过多进行,喝的太多对身体也是会有影响的。

养身保健茶有哪些呢


长期饮用保健茶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对加强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都有一定的好处。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在这方面近些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保健茶的各类还是很多的,虽然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有着很长的历史,但是我国在保健茶方面也有其独到的特点。

保健茶首先在西方流行。中国保健茶是以绿茶、红茶或乌龙茶、花草茶为主要原料,配以确有疗效的单味或复方中药制成;也有用中药煎汁喷在茶叶上干燥而成;或者药液茶液浓缩干燥而成。

1、绿茶+菊花茶

绿茶含有芳香族化合物搭配菊花茶能溶解脂肪,化浊去腻防止脂肪积聚体内,而维生素B1、维生素C和咖啡因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与消脂,叶皂素 也能令你更苗条。另外,绿茶可增加体液、营养和热量的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在体内。 菊花茶则对过分玩乐而造成的疲劳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清爽的口味更 是消退食物的腻感。

2、普洱茶+迷迭香

迷迭香在西方是一种香料,用于烹调调味。用迷迭香来泡茶,能消除节日因进食过多油腻食品而导致的胃气胀、腹胀等问题,还是一款很不错的减肥茶哦!而普洱茶更是女性的福音,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调节生理机能,维持身体健康。

以上只是介绍了两款保健茶,其实保健茶的种类还是很多的,根据不同的成分所带来人们的效果与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共同点都是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效果,长期饮用能够很好的对身体进行调节,预防疾病和保健的效果。

处暑时节做传统保健操养护心肺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冷的交替时期,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易诱发咳嗽、感冒等疾病。此时应着重保养脾胃、肺脏,以保障夏季郁积体内的湿热排出以及预防秋燥。

日常起居小贴士

为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处暑时节应注意调养情绪,闲暇时可以养花种草、写字下棋来缓解压力对抗抑郁。

处暑时节不必过早换上厚重衣物,早晚注意保暖,可坚持冷水洗脸、擦鼻、甚至冷水浴来增强防寒抗病能力。但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

宜早睡早起,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处暑运动指南

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

传统保健操:

一、每日寅时(凌晨3-5点),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吞咽津液。

二、清晨闭目叩齿21次,咽吞津液,用两手搓热后,扶熨眼睛,3秒,8次,不仅明目,而且对肝、肺、心都有益处。

此外,也可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食疗方养肺润燥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芝麻菠菜

[配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冰糖莲子百合

[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玄参红枣茶

[配料]玄参10克,红枣20枚。

[做法]将红枣洗净去核。连同玄参一起放入锅内,用清水4杯,以慢火煎至2杯。熄火后搁置30分钟再饮用。

[功效]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滋阴凉血,利尿止咳。

处暑养生 处暑吃什么最养生


不知不觉中九月已经到来,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许多人还没有注意到天气已经转凉。你知道处暑节气吗?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吃些什么呢?怎样才可以在处暑节气健康养生呢?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走进下面这篇文章,给大家找出答案。

处暑是什么意思

立秋来了没多少天,这不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也到了,许多人都不了解二十四节气,更不了解处暑这个节气。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从地理天文上的解释为处暑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简单概括为到了处暑节气后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但午时的温度仍然不低,不过是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但俗称的“秋老虎”还是不容小觑的,但夜晚会比较凉爽,昼夜温差开始拉大。

处暑应该怎么吃

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护肺阴。因此,这个时节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处暑过后,天气开始干燥,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医书中就有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

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

吃热不吃凉

九月的天气是变化多端的,也许上中午还是高温天气,下午晚上便是寒冷无比。所以在处暑这个节气之中,大家不仅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凉的食物。因为秋季逐步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所以在饮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

处暑排毒小秘方

处暑时节,由于受了一个长夏的湿气干扰,有些人会觉得四肢沉重浮0肿而且精神不振,选择这个可祛除湿气的小秘方茶,就可将体内的湿气排除,达到祛湿排毒、提神醒脑的作用。

用紫苏、藿香各5 克,广陈皮3 克,用开水焖泡10~20 分钟即可。

处暑应该注意什么

早晚加衣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有的人体质较强,即使天冷了也能很好的抗寒,而有些人体质略弱,在秋寒之际很容易就患上一些疾病。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在早上上班出门前,最好能带一件外衣,防止夜晚降温。尤其像老人孩子,以及一些体质很差的人们,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

保持空气流通,晚上关窗

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既保持了室内空气清新,又抑制了细菌的滋生。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关窗,夜晚温度低,冷风侵袭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发作。

规律作息

因为夏季的高温从而让很多人都懒得出门,继而养成了懒惰的行为。很多人在夏天都睡到十一二点,生活没有规律,导致身体缺乏营养,而到了秋季,身体体质下降,很容易会得这样那样的疾病。所以在处暑节气,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早上早起一会,出门锻炼会身体,晚上早点休息,对身体很有帮助的哦。

均衡营养

天气转凉后,人们会食欲大增,在干燥季节多吃些滋阴润肺多酸的食物很好,如银耳、梨、藕、葡萄、苹果等,少吃辛辣食物,适当“贴秋膘”。

适度锻炼

天气凉快之后,随着体感舒适度的提高,运动的人也多了起来。登山、步行、打太极都是耐寒锻炼的项目,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按摩头部

如果是风寒引起的感冒,按摩头部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是找到百会、风府、风池、天柱等穴,按压50次,早晚一次。喝姜汤也适用于初期患风寒感冒的患者。

鼻炎等患者要注意

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类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提前准备好相应药物,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尽量不要到户外活动。

处暑怎样解秋乏

我们常听到一句老话叫“春困秋乏”,经历了一个夏天,很多朋友身体的消耗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处暑这段时间,我们正处在一个秋乏的阶段。身体疲乏无力、犯困,就是这段时间的一个普遍现象。

专家说,“秋燥”是指在秋季发现的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分温燥和凉燥两种。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病症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

“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初秋时节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大家在初秋时节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汤、菜汤、豆浆、牛奶等,而生葱、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应少吃,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红枣糯米粥、百合粥、莲子粥等。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

预防“秋燥”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精神调养,要尽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适应秋季收敛之性。

穿衣要“酌情增减”

处暑时节,暑气逐渐散去凉意渐生,民间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说。专家表示,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春捂秋冻”,不能死搬硬套,冻得适度才行。

专家指出,处暑时节暑热尚未退尽,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

“秋冻”还可引申为秋季的其他养生保健方面,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应长期坚持。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从字面上理解,处暑的“处”就是结束的意思,说明这个节气处于一个暑天将要结束的时段。“秋老虎”到了这个时候也在慢慢地退去,所以处暑以后天气才开始慢慢地凉爽起来,不过在处暑这个节气上天气还是偏向于闷热潮湿,我们还得做好各种祛湿防暑的功课。

总结:夏季的闷热已经慢慢退去,秋季的清爽也随之到来。通过文章的阅读,大家都知道在处暑节气应该注意什么了吗?在这个节气中,无论是在饮食还是生活上,一定要注意好养生,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处暑保健 祛暑养身》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处暑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