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教你怎样避免

2019-10-20 │ 夏季养生教你怎样避免 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六步教你学会煎中药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步教你学会煎中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快节奏的生活有时候会让我们迷迷糊糊的,病了,打一针,吃点药就了事了,可是许多病症用中医的方子来治疗的话更有效,更彻底。对于8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煎药应该算是一项技术活儿吧。其实煎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如何熬药吧。

一、备水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等。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用蒸馏水是最好了。不要使用矿泉水,水中的矿物离子会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螯合,影响药效。

二、选锅

瓦罐沙锅最好。最佳煎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1.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为主的药物宜浸泡1小时。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2.加水量: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四、煎煮

在药材浸泡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煎煮了。

1.煎药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2.煎药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3.包煎: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则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3.煎药次数:理论上讲,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但实践证明,个别药物如白头翁一次煎煮煎出成分即可达90%以上,大多数药物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之后再煎效果不大,故一般煎中药以煎煮两次为佳。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五、过滤

汤药煎煮好后,应立即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其实,到这一步熬药就算完成了。不过,在煎中药过程中还有一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

六、特殊处理

1.先煎: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Ys630.com

2.后下: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Ys630.com相关知识

春季防过敏六步曲


导读:温暖的春天到了,在这个万物都苏醒的季节里,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但是这也是许多过敏症状多发的季节。尤其是皮肤过敏,在春季最为常见。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春季皮肤过敏怎么办呢?皮肤过敏吃什么好?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推荐6个妙招,可以帮你轻松应对春季过敏症状哦。


春季皮肤过敏

春季皮肤易过敏 六步曲巧妙隔离过敏源

又是一年春来到,可是有很多人却在这个春季皱起了眉头,原因只在于又过敏了!什么是春季过敏?春季为什么这么容易过敏呢?一旦过敏了应该怎么办?

春季常见的过敏症状

首先是花粉过敏,花粉散发出来飘浮在空气中,有过敏性体质,或有哮喘病史的人吸入某些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逐渐诱发哮喘。

其次是荨麻疹,就是平常说的风疙瘩,尤其是有过敏体质或有鼻炎的人最容易得。主要是由于对花草、尘螨、皮毛过敏引起的,皮肤表面大片大片的小红疙瘩,又痒又疼。春季常见的过敏病症主要就是这两种,还有一些如湿疹等等。

防敏第一步:洗脸的水温

首先,防敏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好洗脸的水温。有的人觉得天气冷,就用热水洗脸,或者图省事,在洗澡的时候一起把脸也给洗了,其实这都是不对的,热水容易让毛孔增大,破坏脸部的皮脂膜,从而造成过敏也不能用冷水洗脸,因为肌肤在容易敏感的状态下,无论热水还是冷水,都肌肤都会产生不良的刺激,所以,最好是用温水洗脸,水温只要比冷水稍稍高一点就行。此外,也不要被冷风吹,也不要晒太阳。有的人喜欢拿热毛巾敷脸,其实这也容易造成肌肤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春天最好不要热敷

防敏第二步:洁面的轻柔

有些人是油性皮肤,总会觉得脸洗得不干净,所以洗脸的时候就使劲搓,有的还用两遍洗面奶,这些都是不对的,过干的皮肤更加容易过敏,而过度清洁就会让皮肤变干,所以等于是增加了肌肤过敏的机会。因此春天洗脸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轻柔二字,适度清洁就可以了。还有拍爽肤水的环节,也是轻拍即可。

防敏第三步:保湿的坚持

有人以为,春天空气里的湿度增加了,补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其实保湿对皮肤仍然很重要,尤其是对干性皮肤。早春的时候最好使用一些纯保湿的植物性的喷雾,经常给面部补水,肌肤健康了,也就没有那么容易敏感了。

防敏第四步:防晒的保护

防敏还要防紫外线,所以虽然是早春,外出也要记得擦防晒。防晒霜尽量选择刺激性低的,防晒系数在20-30就足够了,先在前臂内侧或耳后内侧这些皮肤比较嫩的地方拭擦一点,48小时内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就可以使用了。

防敏第五步:护肤也要减负

太多的护肤品也会加重肌肤过敏的可能性,所以如果你发现肌肤好像不是那么舒服了,就要开始给肌肤减负了,比如防晒和隔离选一种就好,所以既然用了防晒霜,隔离霜就没有必要用了。如果还是担心肌肤的负担过重,那么外出戴帽子、撑伞都是既保险又实用的好方法。还有的人会走进防敏的误区,比如有的人发现自己皮肤比较红,就用比较厚的粉底去盖,这样反而会刺激皮肤,加重皮肤负担,甚至会发展成皮炎,所以如果发现皮肤比较红了,就要为肌肤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了。

防敏第六步:医生的帮助

如果肌肤已经过敏了,就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了。敏感肌肤的人常见的现象有毛细血管扩张,一般的护肤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用医学的方法才能解决,一个是光子嫩肤(俗称彩光),一个是脉冲染料激光,这两种都可以。敏感皮肤容易在春天出现的症状之二就是痤疮和脂溢性皮炎,比较常发生于油性皮肤的人,痤疮一定不能用手去挤压,挤压之后容易出现疤痕和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的表现症状是皮肤泛红、脱屑、瘙痒,除了洗脸时要注意适度清洁之外,饮食上也要配合,尽量吃得清淡一点,多吃一点豆制品。脂溢性皮炎过了急性期,也可以用光子嫩肤来治疗。

春季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春季皮肤过敏如何护理,着实愁煞了无数深受皮肤过敏煎熬爱美女性。春季气温忽冷忽热,紫外线随着气温的回升逐渐的加强,再加上随风舞动的花粉、柳絮以及浮沉等等,让人们的肌肤很容易吃不消,皮肤过敏自然就会找上门来。春季皮肤过敏如何护理呢?

主动预修护

如果你在往年已经有过春季皮肤过敏的情况发生,那么在今年的换季之初,就预先做好防敏感的护肤功课吧,事先预防通常会比事后修护更容易一些。给肌肤补充足够的水分,是加强肌肤耐受性的首要关键,因为干瘪的肌肤细胞是没有能力来构筑健康的肌肤自我防护屏障的。除此之外,一些低刺激性、能强化肤质的精华素也是好选择,它们能令肌肤的耐受性加强,从而减少敏感现象发生。

Tips:

1.阳光、脏空气、灰尘等都有可能成为敏感源,所以当肌肤出现敏感状况时,白天要更注意防晒隔离护理。当然,隔离霜要选择低过敏度的。

2.如果是易敏感肤质,换季期间请不要贸然转换全套护肤品。因为肌肤在抵抗力较弱的状态下,对新成分可能会非常敏感。

舒缓强镇静

无论是偏干或偏油的皮肤,都有可能因为护理不当而使皮肤越来越脆弱,肌肤敏感的困扰也会随之而来。此时的皮肤,会迫切地希望得到修护,但同时又因为皮肤细胞的机能下降,会虚弱不受补,有时连精华都可能成为刺激源,让泛红、肿痒等不适反应再度升级。此时肌肤最需要的是一款质感轻盈的水质修护精华,既有及时舒缓镇静肌肤的作用,又能修复屏障功能,唤醒细胞活力,提升对外界刺激的防御力。

Tips:

1.肌肤敏感时,保湿精华可以适当使用,但是那些针对性更强的美白、抗皱精华请务必慎用。因为这些精华中的有些成分,对于敏感肌肤而言,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

2.不要随意去角质。无论如何,去角质的产品对肌肤都会有一定的刺激性,敏感时期慎用去角质产品。

舒缓肌肤的六步按摩方法


压力导致的肌肤问题不是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让我们对它了解更多,沉着应对这些相伴而生的困扰。

第一步:减缓压力

用拇指指尖轻轻按压眉头上方,持续3秒钟后释放,而后对眉毛至发际线间区域反复进行自下而上的按摩动作。

第二步:消除紧张

用食指轻轻按压太阳穴,持续3秒钟后释放。

第三步:完全放松

用食指轻轻按压内眼角区域,持续3秒钟后释放。

第四步:促进微循环

从下颌两边开始,用食指和中指,以画圆圈的动作,轻轻按摩整个面颊,直至太阳穴处,以促进面部的血液运行,增强肌肤的弹性,可按摩60秒钟左右。

第五步:增强肌肤弹性

将手指并拢,用手掌轻轻拍打面部,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使皮肤受到轻微的震动,可拍打数十次。此法可保持皮肤的红润光泽,增加其弹性。

第六步:增强舒适感

掌心轻轻按压脸颊,逐步向外按揉至耳部。耳垂后的凹陷处被称为耳下腺,这里最容易堆积老旧废物,用中指按压,然后捋着脖子的筋向下按摩。

中医教你煎中药 煎中药的全过程


本文导读:中药该怎么煎?如何才能煎好中药?需要喝中药的人首先要知道如何煎中药,下面让中医教我们煎中药的方法。


煎中药也是一门技术活,中药煎的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中药的功效,但是,如果煎不好药性就会大大降低,中药该怎么煎?下面让中医教我们煎中药的全过程。

中医教你煎中药 煎中药的全过程

一、煎煮前

1、清洗煎煮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草药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丢失。

2、浸泡煎煮前用凉水浸泡药材约半小时,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汤水中,同时也能增加汤药的浓度。

二、煎煮中

1、用水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2、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3、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4、复煎一服中药在煎煮两遍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三、煎煮后

立即滤取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四、煎煮器

瓦罐沙锅最好最佳煎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温馨提示:注意先煎、后下

先煎 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而 后下 ,则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通常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必须先煎1~2小时,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等,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煎中药的全过程,看过文章后你知道如何煎中药了吧。

鼠标手怎么治 简单六步骤点穴防治


白领OL长期坐在办公室与电脑亲密接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电脑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了。也有很多职业是与电脑有关的,尤其是一些it族的人,常年玩电脑,导致出现鼠标手,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医教你怎么样预防鼠标手吧。

1、预备式

取坐位,将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摇腕关节

用手去握住你另外有小毛病的手指,然后稍稍用力地沿着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来牵拉摇动半分钟到一分钟。

作用:主要是止痛活血,顺滑关节。

3、按揉曲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余四指放在肘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调节脏腑,活血止痛。

4、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侧手三里穴,其余四指附在a title=按摩穴位对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具有理气和胃,通络止痛之功效。

5、捏揉腕关节

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侧,其余四指放在背侧,适当对合用力捏揉腕关节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6、合按大陵穴、阳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阳池穴,适当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滑利关节,疏通经络。

上面是给大家介绍了中医预防鼠标手的详细方法,特别提醒那些电脑it族的白领,工作上班一段时间后就要注意活动下手,不要一直保持工作的姿势,那样对身体不好,多多做下上面给大家介绍了预防方法,让你有个健康的身体。

鼠标手怎么治,简单六步骤点穴防治


白领OL长期坐在办公室与电脑亲密接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电脑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了。也有很多职业是与电脑有关的,尤其是一些it族的人,常年玩电脑,导致出现鼠标手,下面一起来看看中医教你怎么样预防鼠标手吧。

1、预备式

取坐位,将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摇腕关节

用手去握住你另外有小毛病的手指,然后稍稍用力地沿着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来牵拉摇动半分钟到一分钟。

作用:主要是止痛活血,顺滑关节。

3、按揉曲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余四指放在肘后侧,拇指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调节脏腑,活血止痛。

4、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侧手三里穴,其余四指附在a title=按摩穴位对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具有理气和胃,通络止痛之功效。

5、捏揉腕关节

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侧,其余四指放在背侧,适当对合用力捏揉腕关节0.5~1分钟。

功效: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6、合按大陵穴、阳池穴

将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阳池穴,适当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

功效:滑利关节,疏通经络。

上面是给大家介绍了中医预防鼠标手的详细方法,特别提醒那些电脑it族的白领,工作上班一段时间后就要注意活动下手,不要一直保持工作的姿势,那样对身体不好,多多做下上面给大家介绍了预防方法,让你有个健康的身体。

专家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一、中药煎煮前要做什么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中药煎煮宜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三、中药的煎煮程序

①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

②加热火候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四、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3步骤教你熬中药


虽然现在的科技非常的发达,医学的技术也是越来越发达,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更喜欢中医的治疗,喜欢用中药来调理自己的身体,那您知道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您知道熬中药用什么锅更好呢?那就来看看熬中药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吧,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很多人认为熬中药就直接用家里的锅就熬了,没有什么时间规定,也没有确定好加水的量,就直接熬制了,这样是不对的哦。

一、熬中药用什么锅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

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熬中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

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上面教您的这种加水方法,是非常方面的,也是非常容易操作的哦,赶快学习起来吧,操作步骤您学会了么?

三、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有很多的,药材的选择,药材浸泡的时间,煎药的温度、熬制的时间等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所以一起来看看要注意什么吧。

1、煎药前的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

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

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怎么煎中药 煎中药的方法


本文导读:中医开好中药后,一般都需要煎煮才能服用,煎中药就成了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了,怎么煎中药呢?


西医开的西药,一般直接用温水吞服就好了,但是中医开的中药,大部分都需要煎煮后才能服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煎中药,关于水量和火候都不动的把握,下面就让中医教大家如何煎中药。

怎么煎中药

煎煮汤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制剂形式,煎药用水和火候都有一定要求。

用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

煎药时先用适量水在容器内浸药令匀,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

至于火候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发散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都应避免久煎,应当用 武火 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 文火 略煮即可,以避免久煮而致香气挥散,药性损失。

而补益滋腻药物则大多可以较久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力完全。其他如贝壳、甲壳、化石及多数矿物药入汤更宜久煮。

在一个处方中如果各个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有显著差别,就应当分别先后,次第煎煮,其中的芳香药等则须待矿物、贝壳及某些根类药物先煮沸约10分钟后再放入。

有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植物种子,可用纱布包裹煎煮,使不致浮散,以便饮服。

方剂中的液态药物(竹沥、姜汁等)亦不入煎,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得。

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川贝母)通常多制成散剂与煎得的其他药物药液同服。

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龟板胶等则当另行烊化然后混合其他药汁服用。

服药方法

汤剂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的。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服药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1、一般说来,滋补药宜在饭前服;

2、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

3、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


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三次。病缓可服二次;而病重病急的可隔四小时左右眼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千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等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