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穴

2019-10-20 │ 春季养生穴 春季养生保健穴

别再乱吃药!身上有6个神奇止痛穴,哪痛按哪里

生活中身体总会出现一些疼痛,忍一忍熬过去,还是立刻吃药解决?其实,我们身上就有很多天然“止痛开关”,通过按压穴位可止痛,方便又有效!

头痛:揉列缺穴

受风感冒而突发剧烈头痛的时候,我们可以掐按手腕处的凹陷处的列缺穴。当剧烈头痛时,可用指尖点按列缺穴,力度要有疼痛酸胀的感觉,维持点按3分钟左右,可以有效缓解头痛。

牙痛:掐按合谷穴

民间有句俗话,叫做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若牙痛是因牙齿本身的问题,要尽快寻求牙医帮助,若不是牙齿本身的器质性病变,可掐按合谷穴来快速止痛。

揉穴时用拇指指尖,按于对侧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压0.5~1分钟。按揉合谷穴治疗牙痛一般采取交叉按揉的方法,就是左侧的牙痛按揉右侧的合谷穴,反之亦然。要注意,孕妇牙痛是不可按揉合谷穴的。

胃痛:揉足三里穴

因为吃了冷饮、吃了冷风、吃得不恰当等引起胃痛时,可掐按大腿外侧的足三里穴。

掐按时可用手指或用梳子背、笔尖等用力按压,力度以有酸痛感为宜,维持3分钟左右,可快速地缓解胃痛。

腰痛:揉委中穴

腰痛常表现为突然发作,腰背部剧烈酸痛,俯身仰身都很痛,中医认为,一般多由于感受了风寒等外在的邪气,或是气血运行不畅等导致的。治腰痛首先要进行正规检查,除此外,还可试试按揉委中穴。

委中穴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重要穴位。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背痛:按压后溪穴

办公族因长期伏案使背上的督脉受到了压抑,长期下来很容易悲痛频发。而按压后溪穴可将被压抑的督脉解放出来,使身体中的阳气上升,邪气下降,自然就会舒服一些。

按摩时,可以用一手的拇指指尖抵住另一手的后溪穴,边按压边揉动,按摩3~5分钟,感到有酸痛感为佳。

脚痛:捏太白穴

很多人喜欢去逛街或徒步旅行,但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这时不妨脱下鞋捏捏太白穴,就能发现脚部疼痛得到缓解。

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

相关阅读

正营穴神奇止痛穴,一按灵!


正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正营穴具有平肝明目、舒筋活络、吸湿降浊、疏风止痛、平肝熄风的功效,按摩正营穴可缓解治疗头晕、头痛、目眩等。

正营穴穴位位置


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取穴方法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在目窗后1寸,在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穴。

功能作用

功能:平肝明目、舒筋活络、吸湿降浊、疏风止痛、平肝熄风。

主治疾病: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

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颊车穴、下关穴具有活络止痛的作用,治牙痛、牙关不利;

配太冲穴、阳白穴、风池穴治目赤肿痛、眩晕、头痛;

配头维穴、风池穴、外关穴具有散风活络止痛的作用,治偏头痛;

配印堂穴、外关穴、风池穴具有定眩止呕的作用,治目眩,呕吐。

按摩疗法

用大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

怎么退烧最快?​你身上有个退烧键,快速退烧按按就行!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退烧键,按一按就可以,方便实用,而且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今天要介绍给大家~

快速退烧键,每个人身上都有,超实用!

这个退烧键就是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项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我们如果低下头来,颈部和背部的交界处,有一个高凸的骨头,其下缘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大椎穴为什么能清热退烧呢?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大椎是督脉和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的交会穴,是“纯阳主表”的穴位,对一切表证有效。

所谓的表证,就是在体表处,尚未入里,正处于和阳经气血“搏斗”的病邪。如恶寒、发热,就是典型的表证。

也就是说,刺激大椎穴,可以刺激全身的几乎所有阳经。因此,大椎穴可以用来解表、退烧。

大椎穴经常被用来放血,从而达到解表退烧的目的。但是作为咱们老百姓,还是应该力求安全。我们可以准备牙签5个,用橡皮筋困在一起,作为一个简易的“梅花桩”。

做法:发烧刚刚开始的时候,用“梅花桩”来反复地点按大椎穴,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退烧解表作用。用力以能够耐受为度。每天刺激3次,每次刺激36下。

中注穴在哪里?按中注穴有什么作用?


初雪已至,又到了养生保健的黄金时节了。如果畏惧外面的寒冷,不妨试试按摩穴位养生的方法,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中注穴就是一个很好的保健穴位,那么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中注穴在哪里呢,又有什么功效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注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中注穴的作用

位置:中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方法:仰卧,先取脐中下1寸的阴交,再于其旁0.5寸处取穴。

生理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中注,在肓俞下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一寸,灸五壮。”

穴名解:穴为冲脉、足少阴之会,神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与本穴相交,足少阴脉气由此经冲脉注入胞中,故名中注。

中注穴意义:肾经冲脉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表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利湿健脾。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燥结,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委中穴、气海穴俞穴治腰背痛;配血海穴、肾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阴交穴、中极穴治妇科病、月经不调、卵巢炎、睾丸炎、附件炎。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于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中注穴这个穴位的

按6穴缓解初期感冒


初冬气温骤降,很多人冻感冒,老百姓称为伤风。所以对于这段感冒高发期间,养生要注意提到自身的抵抗力,感冒初期也可按摩急救穴位。

如果已出现初期伤风症状,如咽部不适、喷嚏、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少量咳嗽、轻度畏寒和头痛,但还没有发热,这时可以配合按摩以下几个穴位:上星、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外关,有利于缓解感冒症状,加快恢复。如果伴有头痛,可按摩太阳穴;若伴有咳嗽,可按摩尺泽穴。

如果想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建议每天自我用手指按摩迎香、合谷、足三里2 ~3次,每穴3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皮肤微红为度。同时注意经常让室内通风,坚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多睡觉,以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天气变冷的时候建议做做艾灸,可以每天用艾条灸足三里5~10分钟。艾灸的热度可以温暖身体,同时能够起到活血通经的作用,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不妨试试。

男性身上有两个长寿穴,你知道在哪里吗?


对男性保健而言,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关元穴。关元穴又称下丹田,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功效。另外,腰酸、腰痛也是中年男性常见的症状,揉按腰眼也是一个缓解腰痛的好方法。

关元穴

位置: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所在。

按摩关元穴时,以关元穴为中心,手掌分别向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按摩3~5分钟,然后随着呼吸频率按压关元穴3分钟。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艾灸关元穴,每次灸10分钟左右。坚持按摩或者艾灸关元穴,都有很好的强身健体作用。

腰眼穴

位置:腰眼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的凹陷中。找寻腰眼穴可以用双手叉腰,从正中线开始量出一个手掌再多一点的距离,就是腰眼穴的位置。

按摩腰眼穴时身体要坐正,两手握拳放身后,用食指或中指拳眼按压腰眼穴,同时做旋转动作,用力按揉,以感觉酸胀为宜,每次可按摩5分钟左右。

太阳穴痛按什么穴位


太阳穴痛按什么穴位

1、太阳穴痛按什么穴位

太阳穴疼按“回春”妙穴

太阳穴是“回春”妙穴,书中认为,经常按摩此穴,可延缓衰老,保持青春。此外,对某些特殊部位,无须止痛药,按压太阳穴就是除痛良方。太阳穴下存在着丰富的大脑神经,按压太阳穴,可给予疲惫的大脑良性刺激,消除疲劳及因疲劳产生的压力感或胀痛感。因此,按摩太阳穴能有效治疗头痛、牙痛及眼部疲劳等症状,可用双手掌根置于太阳穴处,顺时针按摩20次,逆时针再按摩20次,可稍用力按压。

除疾病引发的头痛外,此病大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因恶性精神刺激发作,或因脑力劳动繁重、时间过长,导致人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头痛。按压太阳穴,可激活神经细胞,舒张血管,调节大脑过度兴奋或过度压抑状况,从而改善紧张、疲劳等不良状况,缓解头痛。具体方法如下:头痛较轻,简单、重复按压太阳穴,即可改善症状;若头痛加重或持续发作时,就需取风池、合谷、百会三穴配合按压才行。

2、太阳穴痛的原因

脑疲劳的产生,可来自身、心这两个方面。从身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原因:一是用脑过度,导致物极必反,久而久之,大脑疲劳容易而恢复却十分缓慢;二是护体不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脑功能的正常发挥,比如颈部气血不畅,便会造成营养物质的输送困难。

从心的角度来看,也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时代更强调既拼体力又拼脑力。二是家庭、学校、个人,面对严峻的升学形势与谋职形势,被迫人为地加大了大脑的工作强度,消耗过大而摄入不足,自然会导致脑疲劳。

3、太阳穴痛鉴别诊断

应与太阳穴痛进行相鉴别诊断:太阳穴痛致太阳穴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治疗太阳穴疼痛的时候又必须了解太阳穴疼痛的原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手术治疗太阳穴疼痛之前一定要清楚太阳穴疼痛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最好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太阳穴的特性

1、太阳穴是颅骨骨板薄弱的部位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2、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

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

如果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太阳穴痛怎么快速缓解

热毛巾

热敷只要对风寒感冒,受凉,血管痉挛,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用热毛巾或者暖手宝之类的东西直接敷在太阳穴上,起到很快缓解疼痛的作用。

冷敷

冷敷是缓解太阳穴疼痛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用冰袋或者凉毛巾直接敷在额头,能够快速缓解头痛症状,特别是感冒发烧,酒后引起的太阳穴疼痛效果很好。

针灸

中医针灸治疗太阳穴疼痛效果很好,起效非常快,主要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用银针针灸,需要找专业医生。

身上有湿疹


湿疹这种症状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平时没有去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引起的,我们一般要保持居住的环境干燥卫生,这样才能够预防细菌的滋生。对于身上有湿疹的朋友来说,你们应该要自己的看医生,然后注意你们的饮食以及居住环境,这样子可以让你们尽快的恢复。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身上有湿疹应该怎么去处理它吧。

首先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对症治疗。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

不要过多的使用肥皂热水清洁皮肤,另外要注意不要用力搔抓,未经医生诊断不可私自用药涂抹以免加重病情,平常要多晒被子注意尽量保持贴身衣物干爽!

中医理论,湿疹饮食失调,脾胃失调,或吃太多辛辣,油炸,生冷食物,胃的伤害,所以选择正确的食物是,预防湿疹的症状第一行防御。

而且关键是治疗湿疹可能出现,或加重引发的原因,了解更多的历史,工作环境等,检查发现致敏源,对症治疗,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注意饮食,因为食物会削弱脾胃湿毒,加剧病情恶化。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避免吃的食物等原因,造成中毒:竹笋,韭菜,蘑菇,芒果,菠萝,榴莲等。夏季阴雨天气,空气是潮湿的,所以它必须是一个经常移动,所以加强运动,都有助于改善湿疹湿疹的朋友。

湿疹患者平常宜适量锻炼,平时应该进行一些节奏较慢,又能够有效活动到每个关节的运动。注意在运动中多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都是很好的。

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运动中碰坏湿疹,以免病势加重,而且很痒人也不好受。从中医的角度说,湿疹是湿热体质者体内湿气重不能好好排出、经体内热一蒸而发于体表的结果,运动出汗和吃排湿气清毒气食物都是排湿减毒的,都有助于湿疹改善。

从西医角度看,湿疹是皮肤抵抗力低或天气条件不佳时的一种季节性皮肤过敏,吃点过敏药和消炎药就行。总的来说中医注重预防西医见效神速,但都会要求你合理安排饮食作息,保持适量运动。

身上有红点


对于患有乙肝的人来说,如果是出现了身上有红点的情况,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乙肝症状,临床上将其称之为蜘蛛痣。需要提醒乙肝患者的是,如果是身上出现了蜘蛛痣的话,则表示您的疾病可能有所恶化,在这个时候请你一定要注意及时的对于乙肝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

如果是想要解决身上有红点的情况,乙肝患者首先要做好疾病的治疗,这样才可以让蜘蛛痣消失,而对于还未出现蜘蛛痣的乙肝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蜘蛛痣的出现,避免乙肝恶化的可能。

蜘蛛痣往往在面、颈、手、胸、臂、背等处出现,形态酷似蜘蛛,中心是一个小红点,周围放射出许多细小的红丝,整个直径约0.2~2厘米,也有少数人可发生在口、唇、耳等部位。如果压迫蜘蛛痣中心的那个小红点,可使整个蜘蛛痣全部消失,不过蜘蛛痣出现的个数因人而异。

蜘蛛痣是由于乙肝患者肝功能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下降导致的。蜘蛛痣常见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身上,蜘蛛痣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恶化。

同时,专家提醒乙肝肝功能正常并不代表肝脏没有损伤,有很多已经得了肝硬化的乙肝小三阳肝功能都是正常的,尤其是感染乙肝多年的患者,最应该警惕肝硬化的发生。身上出现蜘蛛痣、肝掌、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失眠多梦、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尿黄、腹胀腹泻、面色灰暗、发热、眼黄、尿黄、皮肤黄等症状都是乙肝恶化的迹象,要尽快到医院检查确诊。

了解了身上有红点是因为乙肝导致的蜘蛛痣,如果说您本身没有乙肝疾病,却依然出现了身上有红点的情况,则首先建议您做一下肝功能检查,看肝脏是否症状。另外也有可能是过敏导致的身上有红点,如果是这样的话更容易解决一些。

身上11个神奇的“止疼穴”,再也不用止疼药了


当疼痛发作时,你是忍一忍熬过去,还是马上吃止痛药缓解?其实,千百年来,我们的古人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医痛疗伤,为后世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他们发现,人体有多个穴位有着神奇的止痛作用,加以正确地按摩,能有效地缓解疼痛。

痛经——八髎穴

在人体的骶部,即臀部以上、腰部以下,有8个穴位,分别为左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合称“八髎穴”。

中医认为,痛经是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需要通调气血、温经化淤。

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根摩擦这个区域,达到透热的程度为宜,能够从外而内调理胞宫,起到止痛的目的。

头痛——印堂、太阳

印堂穴,在前额,两眉头间的中点。太阳穴,在眉梢旁。

头痛时,用手指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推至太阳穴,往返3~4遍;然后用五指拿法,即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在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从头顶到颈部,往返4~5次。

头被称为“诸阳之会”,是髓海所在,只有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髓海才能得以滋养。按摩这两个穴位能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因此可以止痛。

牙痛——合谷、下关

合谷位于双手虎口的最高点,下关在面部,耳朵前方,颧骨下方的凹陷处。

感觉牙痛的人,可以用手指或指关节按压脸部的对应部位,并且可以按疼痛一侧的合谷、下关穴,时间约10分钟。

其道理在于,手阳明的脉络入下排牙齿,足阳明的脉络入上排牙齿,合谷、下关都是阳明经穴,按摩即能止痛。

胃痛——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

吃得不合适,或者精神压力大了,很多人都有过胃痛的经历。治疗胃痛,需要理气,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按揉这里能疏通胃气、和络止痛。

心口痛——内关

手腕横纹往上约三指宽处,就是内关。

心脏不好的人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以按内关穴。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对其进行点、按能够活血通络,起到止痛的作用。一般需按5分钟。

腹痛——神阙

神阙就是肚脐。

腹痛的病人,自己用掌根揉神阙穴10分钟,能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中医认为,神阙位于中下焦之间。揉、摩神阙穴能温通血脉,调和中下焦,疏通胃肠气,达到止痛的目的。

腿痛——伏兔、膝眼、解溪

伏兔在大腿前部中间,离膝盖一掌的距离。膝眼位于膝盖骨两侧的凹陷处。解溪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中央凹陷处。

人过了30岁,关节就开始退化,腰腿痛经常困扰着中老年人。通过按摩3个穴位,能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

按摩时,一方面按揉伏兔、膝眼、解溪3个穴位,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伸曲和旋转练习,能起到舒筋、活血、镇痛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穴位按摩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但要想彻底治疗,还需要找专科医生,进一步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揉按脑户穴可缓解头痛 脑户穴在哪里


导读:脑户穴在哪里?揉按脑户穴可缓解头痛,那么脑户穴在哪里?脑户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脑户穴在哪里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出处

《针灸甲乙经》:脑户,一名匝风,一名会额,在跳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此别脑人会。

脑户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脑户。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

取穴方法

正坐位或俯卧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取穴。

简易取法

正坐位或俯卧位。在头部,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

皮肤呻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

清头明目,镇痉安神。

主治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穴位配伍

脑户配通天、脑空,主治头重痛;脑户配胆俞、意舍、阳纲,主治目黄,肋痛,食欲不振。

操作方法

刺灸法:刺0.2-0.3寸;可灸。

临床运用

近年来临床用于功能性失语的治疗。

穴位养生

揉按脑户穴可缓解头痛,大拇指的指尖互相叠加向下,用指腹或者指尖按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分别用双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回大约按揉3至5分钟。

以上就是脑户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