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的养生小常识

2019-10-24 │ 午睡的养生小常识 春季养生几大好处

午睡10分钟精神2小时 每天午睡有三大好处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保健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午睡10分钟精神2小时 每天午睡有三大好处”,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午睡的3大好处

每天午睡,有益心脏

2007年,哈佛公共健康学院对2.4万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40%。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午睡45分钟还能降低血压。

其实并不需要长时间午睡,当有困意的时候低下头闭目养神效果也很好。

没有床也要打个盹,有助性健康

美国国立睡眠基金会的一项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女性觉得自己太疲劳了,以至于连性欲都没了。

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24岁的男性如果每天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其体内的睾丸激素水平只相当于15岁的男孩。睾丸激素水平下降会降低性欲和在性生活中的“操作能力”。

睡眠和性生活一样,不一定非要局限在床榻上。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午睡,坐在办公桌前也能偷睡片刻。如果条件受限,无法在沙发上睡,在地面上铺个瑜伽垫或健身垫也能解决问题。

在12—13点间午睡,避免体重增加

哥伦比亚大学早期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睡眠模式和肥胖症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每晚睡眠5—7个小时的人比那些每晚睡眠7—9个小时的人肥胖可能性增加了50%。

每晚只睡2—4个小时的人,肥胖可能性增加了73%。

12—13点间,大部分人的体能都会出现衰退,最适合午睡。也不要太晚午睡,下午15点后午睡就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

yS630.Com相关推荐

健康午睡十分钟不喝咖啡也精神


上班族工作劳累,每天都头昏昏,特别是下午提不起精神,很多人就会喝茶或者喝咖啡提神。如果中午午睡十分钟,那么你下午不用喝提神的茶饮也能精力充沛!下面小编来教大家如何健康午睡。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上了半天班,许多上班族都会在中午午睡一下,下午上班才有精神。然而,正确的午睡姿势、时间,也决定了午睡品质的好坏,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午睡时间长度以10分钟效果最好,一旦睡超过30分钟,精神反而会更差、更累;而中午有机会小睡一下,绝对比喝咖啡提神有效!

人类之所以容易在午后打瞌睡,有一种说法是,可以维持4~5小时活跃状态的脑细胞,在经过一整个上午的工作和能量消耗后,转入抑制状态,特别是在中午午餐过后,血液集中于消化道,使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便容易使人昏昏欲睡;也有一种说法是,人体原本即倾向两段式睡眠,一次在晚上,另一次发生在下午,因此,不管晚上睡眠是否足够,一天之中会想小睡片刻,是人类正常的生物需要。

特别的是,午睡还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天会比冬天容易感到想睡,主因是夏天气温较高、暑气逼人,皮肤血管容易扩张,血液大量集中于皮肤,引起体内血液分配不平衡,脑部血液供应相对不足,而使人提不起精神。加上夏天天热夜间比较晚入睡、早上则醒得早,睡眠时间变短,睡眠品质不佳的情况下,便需要藉由午睡来补充睡眠。

午睡超过30分钟精神更差

专家指出,就生理时钟来看,饭后约2~3小时的精神确实会变差,并且与中午的饮食有关,如果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炸鸡、薯条、汉堡等高糖、高脂、低蛋白及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是吃得太多,就容易使血糖偏高,加剧血液集中消化道情形,使人感到倦困。

而有些人需要午睡,还可能是一种晚上睡眠不足的警讯,如果发现自己一睡午觉就睡很久,那么极可能意味著睡眠不足,需要更多的夜间睡眠,而非只是午睡。

近年来已有多篇国际医学文献证实,午睡确实能达到提振精神的作用,但时间长度以维持在10分钟左右的效果最好。研究中分别在受试者午睡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及1小时时进行检测,除观察其睡眠深度,了解清醒后的精神状态,结果发现,醒来后以睡10分钟者能获得最佳精神状态,而睡超过30分钟的人,精神反而变得更差。

专家解释,因为人有“睡眠惯性”,午睡如果睡太久,就不容易被叫醒。在刚起来的半小时,会有轻微的头痛或全身无力感,需经一小时的缓冲才能恢复正常,因此,午睡时间最长不宜超过半小时,否则就会进入深度睡眠,醒来反而觉得昏沉沉,甚至打乱生理时钟,影响晚上睡眠。

吃饱饭后休息一下再午睡

至于午睡的最佳时间,不宜一吃饱马上就睡,最好能走一走或休息一会儿再睡。国外研究均是在下午3点左右让研究案例午睡,专家认为,这可能与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国内上班族应该很少人可以在这时间午睡,而且如果接近傍晚才午睡,也会有影响晚上睡眠之虞,因此对于国人在哪个时间点午睡最好,目前还有待更多研究探讨。

国人晚间睡眠时间普遍不足,平均不到6小时,中午小睡片刻可帮助恢复脑力及精神,曾有研究指出,午后小憩比喝咖啡提振精神有效;而另一份研究报告则显示,每天午睡45分钟,工作效率将提高35%,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也会增加50%。

但午觉是否绝对必要,却有个别差异,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午睡,只要身体好,夜间睡眠充足者,不睡午觉也没关系,端看个人生理需求,对于重度使用脑力的人、学生、体弱多病者或老人家,午睡则可帮助维持体力、恢复疲劳。

专家强调,一般人午睡可提振下午的工作精神,也不会影响夜间睡眠,但如果本身有睡眠障碍者(如:失眠),就不建议在白天午睡,以免使问题更为严重。

至于有些上班族习惯在假日“补眠”,专家说,这属于作息失调,与是否午睡无关。睡眠不足是现代人最主要的睡眠问题,许多上班族因熬夜、晚睡,习惯利用假日来补眠,一睡就睡到中午,结果影响到晚上的睡眠,又变得睡不著、延迟入眠,隔天再硬撑著起床上班,恶性循环,甚至有人因此作息失调,长期倚赖安眠药,实在很不好。

专家:看屏幕1小时休息10分钟


前段日子有媒体报道说,一位男士因为玩了一夜手机游戏“找你妹”,一觉醒来左眼一片漆黑,医院检查结果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引起眼睛暂时失明,俗称“眼中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卫说,相对比较罕见的“眼中风”来说,长期不科学用眼的人更要关注视力下降、干眼症、视疲劳、虹膜炎等。

王卫说,临床上年轻人因玩游戏患“眼中风”的非常少。“我当医生20多年中,只见过1例年轻的‘眼中风’病例,是个20岁的小伙子,发病前曾经通宵玩游戏。”一般来说,“眼中风”在发病前有一些先兆,如一时性失明、眼前黑雾或波纹、视物模糊等,这时就应马上找医生检查。与“眼中风”相比,其他的因为迷恋电子产品带来的眼病更值得关注。王卫说,最常见的就是视力下降和视疲劳,此外,还有可能诱发青光眼等。

让现代人离开电子屏幕,恐怕很难。王卫说,使用电子产品一定要把握好度,平时可多参加户外活动,分散自己对屏幕的注意力。看电子屏幕1小时最好休息10分钟;可以经常远眺或闭目休息,也可以按摩一下眼部周围的穴位,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

每天10分钟 做个丰满美人


要想做个丰胸美人,每天只需花10分钟呵护胸部,就能使你如愿以偿。这套丰胸运动的动作简单,每天花上10分钟,让你拥有坚挺的完美胸部。

第1节抬高胸部运动

双手向内曲肘,下手臂重叠在胸前成口字型;由上手臂带动,缓慢向上提高到额头前面,然后再下放回到原本的预备位置。上下来回相互进行10至20次。

第2节集中胸部运动

伸直背脊,抬头挺胸,你也可以在胸前用双手夹住书本等物,切记,撑开肘部是关键,此时要轮番吸气后吐气,同时将手臂向前伸直,如同要使劲按压双手手心一样。胸部用力,缓慢进行10次左右。

第3节扩胸运动

伸直背部肌肉并且抬头挺胸,双手合十至于胸前,这时彻底撑开肘部,双肩不要摆动,要平心静气;始终保持让胸部用力的状态,同时在手心上用力,相互推压般缓慢地向左右移动。

当手到达中心位置时,进行吸气,左右交互动作10至20次。同时动作重点是胸部用力而不是臂膀。全身挺直,只有两只小臂相抵成直线左右动作,舒缓的吸气吐气。

第4节集中并抬高运动

双手平举在肩膀两侧,双手手心向下;双臂向胸前位置交叉合掌;手臂伸直,向上抬高到头顶上方,双臂贴耳侧;再缓慢向下放回到胸前位置。缓慢进行10次左右。

除此之外,日常的一些运动也可以达到丰胸效果。 游泳: 游泳除了对肺部和保持健美身材有益外,对乳房的健美最有帮助。尤其是蝶泳和自由式,这两种泳姿最易使胸部肌肉强韧,并使乳房丰满。

俯卧撑: 俯卧床上,身体放正直,双手支撑身体时收腹挺胸、双臂与床成90度角;卧低时胳膊弯曲;身体不能着床。如此卧撑,起初十来个回合,以后渐次增加,可起到锻炼胸部肌群、丰满乳房的作用。

哑铃法: 仰卧于床上,用两手持哑铃于两乳上方。这时两臂要自然分开,腰背肌肉要收紧,胸部向上挺起,同时吸气并收缩胸肌,伸臂并举起哑铃至两臂完全伸直。稍停后,轻轻呼气落下,哑铃收回原位。连续做数次。

注意,做时胸部要始终挺起。 仰卧于床上,两手掌相对持哑铃向上伸直,然后深吸气,屏气将两臂缓缓向两侧下方伸展至约120角,使胸肌充分伸开,最后收缩胸肌恢复预备姿态。就这样反复连续做数次。

注意,做时胸部要始终挺起。

每天快走10分钟就护心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近日发表的最新论文指出,每日仅需快走10分钟就可降低老年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者选取了1600多名60~64岁的志愿者,让他们连续5天穿戴心率和运动传感器,每日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打理花园和慢走)和中高强度活动(如跳舞、割草坪和快走),并记录下其数据。同时,研究人员分析了老人体内几种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分别提示炎症、血管功能、胆固醇水平等,从而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其中,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它由肝脏生成,当存在全身性炎症或炎症部位生成白细胞介素时,C-反应蛋白的水平就会升高;血管功能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密切相关,后者是一种能溶解血栓的蛋白质;瘦蛋白和脂联素可用于了解胆固醇,瘦蛋白是一种防止过饿或过饱的激素,脂联素能调节血糖水平和脂肪酸分解。

研究结果显示,每进行10分钟中高强度活动,男性瘦蛋白水平就会降低3.7,女性降低6.6%;每进行10分钟低强度活动,男性和女性的t-pA水平都降低了0.8%;若不活动,则男性白细胞介素水平升高0.6,女性升高1.4%。研究人员指出,降低患心脏病风险的关键在于改善血管功能。老年人久坐不动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不利影响。60岁以上人群哪怕每天快步走10分钟,都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每天做这动作五分钟 相当于健身1小时


下蹲5分钟等于锻炼1小时

下蹲活动可使周身血管规律性地收缩舒张,减少心脏外周阻力,改善微小血管的弹性,减少心脏负荷,还能降低血压。

反复下蹲、起来、再下蹲,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加强了,回心血量增加,能有效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

同时,下蹲动作比较简单,不需要大脑积极思考,可以放松精神,也是减压的好办法。

下蹲时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身体协调性,增加人生活的积极性。重复活动更可以增加大脑对身体屈伸活动的控制性,使人能适应身体的突然屈伸变化,降低摔倒的风险。

同时,适当的蹲起活动可以增加髋、膝关节的活动,适当增加灵活性。

下蹲活动需要胸背部及腰腹部肌肉的配合,甚至有的动作需要上肢的配合,实际上这是对周身肌肉整体活动的训练。

下蹲时要全身放松,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脚尖朝向前方,下蹲幅度以膝盖刚刚超过脚尖为宜。

动作幅度和频率要因人而异,不要过快过多,保持微喘稍累即可,保证锻炼之后的酸痛第二天能自然解除最适宜。

10分钟变靓


在你每日必须早起的早晨,却如噩梦一般难以清醒,巴不得再多睡一分钟后的结果就是顶着一张邋遢粗糙,暗黄不堪的脸去上班,实在不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今天女人私房话小编就来教你利用晨起10分钟快速改善粗糙暗淡肌肤的方法,让你的肌肤一整天都红润有光泽。

倒计时10分钟:倒立醒肤1分钟

当早晨朦胧间睁开眼,其实只有你自己明白是不愿意起床的,这时候,拿开你的枕头,做个倒立醒肤,30秒一次,做两组。

在这一分钟当中,你的肌肤会因为倒立带来的血液通畅效果而唤醒肌肤每一个细胞,激活的细胞带来的是高效率的新陈代谢,这样肌肤才能扫除灰暗感。

倒计时9分钟:毛巾热敷30秒

不管你昨晚是在加班还是在熬夜,晨起的肌肤暗沉感是逃不掉的,在进行了1分钟的倒立热身后,抓紧时间利用30秒用热毛巾对肌肤进行热敷,更进一步巩固了改善暗沉的护肤效果。

早起的肌肤必然浮肿与暗淡,利用热毛巾热敷肌肤,将毛孔充分打开,其实是让毒素与废弃物初步排出的一个过程。

倒计时8分30秒:彻底清洁肌肤1分钟

你绝不能忽视早起的肌肤清洁,因为这时你体内的毒素与废弃物都停留在肌肤表面,不及时扫除会让你的面色灰暗一整天,是再多粉底与遮瑕也盖不住的。

利用2分钟将清洁步骤做到位已经足够,在早起清洁肌肤时千万要记得肌肤不能贪凉更不能过分刺激,用温和的流动水清洗,肌肤表面的保护膜才不会被破坏。

倒计时7分30秒:敷一个水膜5分钟

在春季时节,千万要记得给肌肤补水,早起进行过一系列的醒肤程序过后,这时候泡一个纸膜,用爽肤水将纸膜浸润敷在面部,5分钟的时间,绝对会让你的肌肤大大提升一个等级。

其实为肌肤敷一个水膜,已经代替了基础护肤的第二部--爽肤水的护肤效果。而且面膜的覆盖效果,肌肤像盖了一个棉被一般,会比正常使用化妆水营养的吸收度更加好。

倒计时2分30秒:保湿乳液+按摩2分钟

接下来进行基础护肤的第三步--保湿乳液,肌肤在进行了清洁、爽肤的过程中后,补充进去的水分与营养需要有一层类似保护膜似的物质将水分、营养牢牢锁住。特别注意一点,在晨起的肌肤,血液流动不够通畅,在乳液保湿过后,进行适当的肌肤按摩,不但能让吸收效果更好,还能让面色更加红润。

倒计时30秒:审视美丽的自己 30秒

自信的女人最美,所以在每天结束9分30秒的护肤之后,利用最后的30秒,对着镜子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看一下自己的肌肤今天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哪里长了颗痘痘,哪里冒出了一颗黑头。这个步骤是绝对不能少的!

每天发呆10分钟 保护心脏更健康


正如发动机对汽车的作用一样,心脏是延续人体生命的动力源。《黄帝内经》中讲到:“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也就是说,只有保护好心脏才能长寿。而护心重在细节,只要日常生活中做出点滴改变,就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本期,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为你总结出一些简单有效的护心方法,不妨每天试一条,为你的心脏健康加分。

1.爬楼梯。研究证实,每天多爬4000~5000级楼梯能平均降低11毫米汞柱血压。每天爬200级楼梯,一周5次,持续8周,心肺功能提升18%。不过,膝关节不好的人要尽量少爬楼梯。

2.拥抱。与爱人相拥,不仅能让两人关系更亲密,还会为心脏健康加分。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称,每天10分钟的肌肤接触(牵手、拥抱),能帮你有效减少压力、降低血压。

3.看场恐怖电影。偶尔扰乱心脏的节拍就像按下心脏的复位按钮,有助于心脏维持更有力的跳动。不妨偶尔看一场恐怖电影或读一本惊悚小说,让心脏快频率跳动一会儿。

4.发呆10分钟。研究发现,每天适当发会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降低25%,心脏病患者发病的风险也降低。研究发现,当冠状动脉病患者的精神压力达到平时3倍时,更易死亡。

5.骑自行车。常骑车可以让你更快乐,心脏健康也能得到保护。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发现,骑车和抗抑郁药物有几乎同样的治疗效果。

6.每天吃早餐。美国哈佛大学一项针对3900人的调查证实,坚持每天吃早餐的男性发生超重和胰岛素耐受的风险分别减少了41%和44%,而这些都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7.补充叶酸。叶酸也叫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菠菜、西红柿、胡萝卜、花椰菜、莴苣等蔬菜中含量丰富。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16%。

8.不憋尿。台湾的一项研究发现,膀胱压力增大会导致心跳每分钟多跳9次,血流收缩19%,而这足以诱发心脏病。

9.多大笑。美国马里兰大学心血管教授米歇尔·米勒表示,经常开怀大笑能赶走日常琐事带来的压力,为心脏减负。

10.喝点蜂蜜。研究发现,蜂蜜有强大的抗氧化特性,能够帮助对抗心血管疾病,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11.养一只狗。养宠物不仅能给人带来安慰和快乐,还可以提高心脏的适应能力,帮你更好地处理压力。

12.多聊天。孤独的人很难处理好压力,患心脏病的风险也更高。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追踪调查2000多位男性30年后发现,与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人相比,性格内向的男性死于心脏病的几率要高出50%。

13.两天喝一小杯酒。适量摄取酒精,能降低患动脉血栓的风险。调查显示,每周喝酒3~4次比每周喝酒少于一次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32%。

14.多吃西红柿。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可以有效防止有害胆固醇沉积在血管中。

15.多喝水。身体缺水对心血管病人来说非常危险。每天喝1000毫升水,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60%。

16.常吃柚子。每天吃柚子能减少动脉收缩46%,降低坏胆固醇水平10%以上,还能降低超过5毫米汞柱血压。

17.做仰卧起坐。腹部脂肪的减少,能降低心脏病患病风险。在1分钟内做仰卧起坐次数越多的人,在未来13年身体就越健康,心脏也更有活力。

18.勤洗手。德国一项长达3年的研究发现,那些最强的抗体往往守卫在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如心脏动脉、脖子、腿等。因此,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也能有效护心。

19.背一首诗。研究人员发现,每天背诵诗歌半小时能显著降低心率,减少压力水平,有效保护心脏。

20.远离二手烟。研究发现,每周3次暴露在香烟烟雾中超过30分钟,患心脏病的风险提高26%。

21.常漱口。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人员称,常刷牙、勤漱口,减少口腔细菌,能降低200~300%的心脏病风险。

22.少吃薯条。《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项针对8万名女性连续14年营养习惯的记录发现,女性膳食中摄入大量反式脂肪酸与患心脏病有重要关联,尤其在炸薯条中含量最高。

23.充足睡眠。研究称,疲惫的人体内一种凝血蛋白的含量升高,它会大大减少心脏和大脑的血流量。那些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比8小时充足睡眠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高40%。

24.早餐吃根香蕉。研究表明,每日摄入的钾少于3500毫克容易导致高血压。不妨在早餐后吃根香蕉,或选择烤地瓜和菠菜作为晚餐,葡萄干、西红柿、木瓜等食物中含钾量也较高。

25.偶尔吃素。研究显示,在每天的菜单中减少一些肉类,多吃点谷物、豆类、坚果等,坚持1个月,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降低近30%,能有效预防心脏病。

26.吃把南瓜籽。每30克南瓜籽中含有超过1/3的人体每日必需镁含量,而体内镁含量不足与多种心脏病风险因素相关,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动脉斑块形成等。

27.每周性爱两三次。研究显示,每月性爱不足1次的男性比每周性爱两三次的男性心脏病风险高45%。

28.吃葡萄。最新研究发现,不仅适量饮用葡萄酒对心脑血管健康有好处,吃新鲜葡萄也能降低胆固醇水平。

29.控制咖啡因摄入。摄入过多咖啡因后,血压将平均升高4毫米汞柱,心跳每分钟多跳2次,长此以往,会加重心脏负担,带来健康隐患。

30.勤通风。几乎所有的大型家用电器,包括热水器、洗衣机、烘干机等都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大量吸入一氧化碳可以让人在数小时内丧命,但长期微量接触也会损害健康,它能促进斑块形成,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因此,家里和办公室都要勤开窗通风。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