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老人养生

2019-10-28 │ 春夏之交老人养生 春夏之交养生知识

春夏之交保健要六防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做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夏之交保健要六防,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夏之交保健要“六防”

养生要讲节气,春夏交替时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各地降雨量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提醒,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要顺应节气变化规律,做到“六防”。

第1防:防余寒

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建议早出晚归者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

此时湿度大,风湿顽疾易复发,因此不要久居潮湿之地,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穿衣要护住关节,可穿七分袖或七分裤衣服。

第2防:防过敏

春暖花开,桃杏争艳,杨柳飘絮,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了,此时最易诱发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专家指出,防过敏的根本办法还是调理好体质,推荐晒项背。由于背部有各种重要俞穴,因此晒太阳以晒项部背部为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第3防:防疫病

春末夏初,气候温暖湿润,蚊、蝇、细菌迅速繁殖生长,易传播疾病。居家防蚊虫,要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蚊香、药物、光源等来驱蚊杀蚊。每日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衣被尽可能置于阳光下暴晒,定期洗晒日常用品、玩具等。

为防疫病,室内可常熏艾,也可用中药如苍术、艾叶、山柰、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肉豆蔻、藿香等自制香囊挂于床头或随身佩戴,以起到芳香化湿、祛风驱瘟的作用。

第4防:防伤脾

现在空气湿度相对较大,而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

提醒,在遵循“少酸多甘”的同时,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不要迫不及待地喝冷饮,以免损伤脾胃。推荐健脾强身茶:炒薏米、大麦茶一起用沸水冲泡,泡淡为止,能健脾祛湿。

第5防:防肝亢

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起肝阳上亢,继而诱发春末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牙痛、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的“春火”,老百姓俗称的“上火”。

防“春火”,除了避免熬夜,注意调整情绪,饮食上要定时定量。推荐一道桑葚茶作为茶饮:鲜桑葚果3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能养阴生津、养血柔肝。

此外,按压太冲穴(在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每日按压1--3分钟,揉100--300下,也可助防肝亢。

第6防:防过汗

出汗过度会影响夏季的气血健康。因此,养生谨记“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八段锦等。

汗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上升与津液固护,才能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

为维持阳气上升同时固护津液,可艾灸足三里穴(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胫骨旁开1横指处),每穴15分钟。
.

Ys630.com相关知识

春夏之交 教你怎样“暖宫”


春夏之交,很多女性都容易出现困重乏力、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量少、痛经、血块)、皱纹色斑增多加深、手脚干涩、潮热盗汗、阴部干涩瘙痒等各类症状。尤其是30多岁的女性,中医认为,此类病症病因是宫寒,这个子宫,不仅仅是孕育宝宝的那个房间,它包括子宫、卵巢和整个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功能。为了拒绝衰老,要防宫寒,下面就跟中医学学怎样暖宫。

百病起于寒,一旦子宫受到寒湿入侵,血气遇寒凝结,就容易造成月经不调和痛经、容颜憔悴衰老、甚至不孕等。春夏之交,不冷不热,阳气生发,此时调理宫寒效果事半功倍,能预防夏季炎症复发,为冬天和来年身体健康打下很好基础。中医调理温暖子宫,补虚调养强身健体,从根本上激活子宫和卵巢功能,让女人保持鲜活状态。针对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炎症、盆腔粘连等,内服膏方调理,结合热敷贴、神阙灸、保留灌肠、中药面膜、拔罐和刮痧等外治,驱寒除湿,畅通气血,一两个月后色斑皱纹消褪,经期有序,腰酸腹痛症状消失,脸色红润,精神体力明显增加,夏天时炎症不再复发,冬天手脚温暖,人感觉年轻好几岁。凡想赶上八九月份最佳怀孕时间的女性,现在用中医暖宫,能达到优生优育的效果。久久健康网小编温馨提示:女人宫寒易老,暖宫很重要。除了中医热敷、刮痧等疗法外,还要注意饮食。如今初夏时节,天气逐渐升温,但不要为了贪凉而吃生冷食物。除此之外,要注意多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都有助于防止衰老。

春夏之交 八大计谋防传染病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筑起“防病壁垒”:

第一,孩子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春夏之交是病毒传播疾病高发的季节,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保证充足休息,不要让孩子太过疲劳,以防免疫力下降。其次,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第二,吃得清淡多洗手

别让孩子的肠胃负担过重,少吃油腻、燥热、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一旦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病毒就会有机可乘。平时应清淡饮食及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时洗手,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

第三,喝开水、勤消毒、吃熟食

由于肠道病毒特点是室温下可存活数日,50℃可以迅速灭活,烧开的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在手足口病的疾病流行期间,要注意食用和饮用新鲜熟食。

专家介绍:肠道病毒对一般的物理化学因素抵抗力强,天气潮热的季节最有利于肠道病毒繁殖,所以家长需要定期用沸水煮孩子的玩具、毛巾、衣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餐具要放进高温消毒柜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曝晒。尤其是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注意切断主要传播途径。

第四,可适当服用板蓝根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家长可适当让孩子服用一些板蓝根、维生素C。同时,增强孩子的体格锻炼,有利于防止手足口病的流行。

第五,日常饮食

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1)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2)宜吃的食物: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多摄取充足的碱性食物,如海带、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疏果。

(3)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以内。

(4)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除。多上厕所,千万不可忍尿。

(5)少吃盐,每天应限制在2~5克以内。

(6)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尤其是啤酒、绍兴酒。

(7)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动物内脏(肝、肠、肾、脑)、水产(鲍鱼、蟹、龙虾、三文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贝壳食物)、肉类(牛、羊、鸭、鹅、鸽)、黄豆、扁豆、菠菜、椰菜花、芦笋、蘑菇、鸡汤、麦皮。

第六,适量的带氧运动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应以养气、行血及固肾为主,气血通畅,则尿酸不会积聚。例如游泳、打太极拳。

第七,固肾治本

平日可按“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配方煎水饮用,以收滋阴补肾功效。中医学认为,固肾有助排泄尿酸。

第八,药浴疗法

痛风的病变部位是在脚上,中药浴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加入各种中药来治疗各种风湿、痹病症。

(1)每天晚上有条件者,用姜水(姜半斤煮沸1小时成黄水汁)洗脚,温度要适体为佳。

(2)熏洗方:伸筋草,透骨草,红花,海风藤,五加皮,牛膝,炙乳没,防风,川草乌,木瓜,艾叶。

药浴具有如下优点:

(1) 直接吸收;

(2)加强药效;

(3)汽雾吸入;

(4)心理放松。

春夏之交阳光暖 重点晒晒4部位


导读:春夏之交,日光暖而不晒,正是享受太阳进补的大好时机,而享受日光养生,不妨重点晒晒4个部位。

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晒头顶,且最好能晒到正午的阳光,即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具有通畅百脉、调补阳气的作用。

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均分布在后背,经常晒晒后背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士,人体阳气充足,就可以抵御一切外邪入侵,身强体健。让阳光直射背部,只需不多时,就会感觉全身暖暖的,很舒服。背部的诸多穴位经络,尤其是督脉(位于后背正中线上),也能受到阳光的濡养,使通体调畅。此外,中医讲背为阳,心肺主之,经常晒晒后背,还有强壮心肺的作用。

晒腿脚祛寒气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阳虚体质的人一年到头腿脚都是冷冰冰的,这种情况最应该晒晒腿脚。阳光不仅可以带走腿脚的寒气,还能加速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此外,小腿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穴,平时经常按揉或针灸,可以强壮身体、调理脾胃,让足三里穴接受阳光沐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晒手心促睡眠

晒太阳时,有一个地方可能很少顾及,那就是我们的手心,而手心恰恰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即劳宫穴(把手握成拳头状,中指指尖抵着的地方就是劳宫穴)。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在和煦的阳光下,不妨把双手摊开,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起到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强心益气的作用。

春夏之交重在“养阳” 4个要点打造健康身体


春天是指立春开始到立夏,其中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雨水、谷雨等六个节气。而今年5月5日为立夏,在这春夏之际,阳气正是上升之际,这个时候,养生的关键在于让阳气更加合理、茁壮地生长,所以,任何破坏阳气升发的做法,都是跟自己作对,对养生极为不利。


春夏之交重在养阳

招数1 不超过11点睡觉

春夏养阳的第一步就是早睡早起,这才能顺应天时。春夏之际,日出时间较早,日照时间渐长,人们在这时候也该早些起床,晒晒太阳,以提升人体内的阳气。而晚上就不宜熬夜,中医师说,因为熬夜伤阴,阴虚则阳无以生,可以说,熬夜既伤阴又伤阳,尤其不要超过子时(即晚上11点)才睡觉,不然,就有可能阴虚火旺。

招数2 多运动,不贪凉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而推动这个运化过程的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动了才有阳气,动了才能运,脾阳才会更好地发挥其运化作用。

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宜出汗过多,注意补充水分,以免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而耗气;运动方式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而定,比如快步走或慢跑等,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能够每日坚持便最好,如果平时没有时间,周末也要抽时间出去走一走。

此外,随着气候日渐变暖,很多人开始贪食冷饮,女士们过早穿上短裙,甚至露脐装,男士们也喜欢在运动后选择冷水洗浴。李建军说,此时阳气正处于生长壮大的阶段,就像嫩芽渐渐长成枝条。天气也忽冷忽热,本来就极易损害阳气的生长,若是再贪凉饮冷,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真要吃冰冻食品,夏至过后比较适宜,因为这时阳气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比较强。

夏秋之交防“秋燥” 润肺最重要


导读:时下正值夏秋之交,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皮肤干燥,便……

时下正值夏秋之交,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就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简言之,秋季养肺,重在养阴。中医专家提示,秋季养生可遵循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的原则。另外,在养肺的同时也要注意养脾、养肝。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以及经络等五方面进行调养。

养肺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的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的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精神调养主要是要内心的安宁。

再者,秋季养生,起居也要与其配合作出调整。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早起,有益于秋收。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在饮食调养方面,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如: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

其次,秋季饮食要注意少辛增酸。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的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天气,导致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可以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均对健脾胃、补中气有极好的功效。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东阿阿胶搭配糯米,以滋阴润燥。

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胶、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较温和食物,以益胃生津。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和动物内脏,老年人不宜吃新的粮食,容易引发旧疾。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