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饮食和养生的原则

2019-10-30 │ 秋天的饮食和养生的原则 自然养生

秋天多和大自然亲切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关于四季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秋天多和大自然亲切”,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秋季本是萧杀之季,古代素有“秋后算账”,“秋后问斩”等说法。秋,在五脏为肺,在五行属“金”,为冷兵器出鞘之时。金旺克木,肝属木,肝气容易郁结,情绪容易低落。

所以情志调摄上应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多与自然亲近,在空气好的地方多做深呼吸,以宣肺气,防止金旺克木。

加之处暑是丰收的节气,植物果实成熟,户外风景迷人,此时很适合外出郊游散心。

提醒,运动方面,不要剧烈出汗,汗太多会耗伤阴液,我们说秋冬要养阴,所以运动时不要剧烈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

1、散步

秋季可以做一些深长呼吸的运动项目,比如说散步,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等等。

2、笑

“笑”,是养护肺腑诸多方法中最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中会不自觉的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

而且经常“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3、登山

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精选阅读

秋天红枣养生功效多


天气慢慢的变凉了,夏季吃西瓜的狂潮就过去了,相比之下在秋季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人开始吃秋季的水果,而在秋季的时候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果就是枣,那么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秋季吃枣健康好处吧。

那么,大枣都有哪些功效?能治什么样的病呢?

1、补气养血:

这一点是大枣最主要的功效,在中药里面大枣被列为补益药,也是因为这一点。

如果您过度劳累,身体疲乏无力,吃上几个大枣马上就会浑身有劲儿。因为大枣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主要为葡萄糖,还含有与人参中类似的达玛烷型皂甙,具有增强人体耐力和抗疲劳的作用。有人给小鼠每日灌服大枣煎剂,共3周,小鼠体重明显增加,并且在游泳试验中,比没有服用大枣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大枣有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的作用。

贫血的病人长期服用大枣也可改善贫血症状,大枣中富含钙和铁,其补血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常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大枣对病后体虚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2、健脾胃:

有些人脾胃功能弱,消化不好,可以吃点大枣来解决。大枣能增加胃肠道黏液分泌,纠正胃肠病损,保护肝脏。《群芳谱》记载:“十月取大枣,中破之,去皮核,小火反复炙香,煮汤饮,健脾开胃甚宜人”。就是在大枣成熟的季节,把枣劈开,去掉枣皮和枣核,用小火慢慢烤,直到闻到香味飘出,然后用这样的枣煮水喝,健脾开胃的效果很好,您不妨试试。

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大枣五至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大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以治疗饮食过饱所引起的胃胀、呕吐等症状,现在还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3、安神助眠:

大枣安神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失眠,吃几个大枣也能解决,而且没有服用西药的副作用。

可以在晚饭后将5~7枚大枣煎汤,临睡前喝汤吃枣,能加快入睡。也可加入少许甘草,安神效果更佳。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里面有个“大枣葱白汤”专治心烦失眠,用大枣10枚,葱白3根,将大枣洗净浸泡后剔去枣核;葱白洗净;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加入大枣,大火烧沸,小火煮约20分钟,再加入葱白煮约10分钟后,去除葱白即成。于睡前吃枣喝汤,疗效很好。

还可将大枣制成枣膏服用,安神效果也很不错,用鲜大枣1000克,洗净去核取肉捣烂,加适量水用小火煎,过滤取汁,混入500克蜂蜜,于火上调匀,即成枣膏,装瓶备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连续服完。

因为大枣兼具安神、补血的双重效果,古代又常用来治疗脏躁证,相当于现在的更年期综合症,病人主要表现为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悲伤恼怒,甚至哭泣,中医用甘麦大枣汤疗效确切,这个方子是以大枣为主要原料,和甘草、小麦同用,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大枣的安神效果也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大枣中所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双-葡萄糖甙A)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其中被分离出的柚配质C糖甙类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所以大枣具有安神、镇静之功。

4、美容抗衰:

这是许多女性朋友非常关注的,只要您坚持吃枣,美容效果比用化妆品都好,因为大枣是补充气血的,能从内而外调节肌肤,而这样的美容效果才是最好的!

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减少黑色素的形成,预防色素沉着及老年斑的产生。维生素A有助于改进皮肤的水屏障特性,不会让皮肤干燥。维生素B族有调节皮脂腺分泌的作用。常食大枣可使人面色红润,神采焕发。故俗话说得好:“一日吃三枣,终身不显老。”



秋天多喝蜜、少吃姜


营养学家提出,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因为,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了适应秋天这种干燥的特点,那么,我们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液",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于我们人体的伤害。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但是,如果我们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水份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替我们提供了一条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那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这种方法,与我们现代医学中的给病号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蜂蜜是大自然赠给我们人类的贵重礼物,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成份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现代医学也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秋燥时节,一方面要多喝盐水和蜜水,另一方面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我们人体的危害。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比如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不受秋燥的伤害,当秋天来临之际,我们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拒食生姜",以便安然度过"多事之秋",以保自家身体健康!

秋天多喝粥养胃又健康


夏末初秋,在吃过了太多生冷食物之后,人体脾胃功能容易减弱,免疫力会有所下降,这个时候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尤其是喝一些粳米和滋阴润肺,养脾健胃的食材熬的粥之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效果,让肠胃得到滋养的同时,还不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也不会导致肥胖,那么秋天喝什么粥好呢?

百合粥润肺止咳

百合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当将百合和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当清水烧沸后改小火熬成粥,参加白糖调味食用。功效:百合性平味甘,味苦,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淀粉,多糖,果胶以及多种生物碱,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效果。用来百合熬粥食用,不光可口,并且有极好的安神助睡眠功效。

红薯粥通便排毒

新鲜红薯250克,粳米150克,适当白糖,红枣和芝麻将红薯洗净,连皮切块后放入锅中,加入洗净的粳米和清水煮成稀粥,加红枣和芝麻调味即可。成效: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铁,铜,硒,钙等十余种微量元素,用红薯和粳米熬粥食用能够通便排毒,健脾养胃,秋天常喝红薯粥还能有用下降血液中的胆固醇,削减皮下脂肪,合适高血压病人食用。

喝粥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乱喝,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秋天的粥类有百合粥或者是红薯粥。大家都知道红薯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同时也可以滋补肠胃,对于一些高血压啊,胆固醇高的人群可以多吃一些这样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大家不妨多吃些这样的食物,秋季更健康。

秋天盖什么被子好_秋天盖多厚的被子


导读:秋意正浓,正是早晚温差大之时,2020秋季晚上睡觉记得要盖被子。那么秋天盖什么被子好呢?秋天盖多厚的被子?秋天盖被子的学问可不少,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秋天盖什么被子好。

秋天盖什么被子好?

如今市场上各种材质的被子五花八门,价格差别也很大,什么样的被子最适合秋2020冬季使用?

1、棉花被:棉纤维细度较细,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腔,保暖性较好,是使用最多的被子。优点:静电少、压身。缺点:重量较高,患高血压、心脏病、血液循环不良的人及老人、孕妇等不宜使用,纤维容易板结,回弹性较差,要时常翻新。

2、羽绒被:羽绒被分鹅绒和鸭绒两种。鹅绒比鸭绒蓬松度好。一般来讲,绒子50%以上才叫羽绒被,绒子含量越高,保暖性越好。同样体积的被子,羽绒被的重量仅为棉被的13,羊毛被的12,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吸湿性、透汗性。由于羽绒被轻的特点,适宜患高血压、心脏病、血液循环不良的人及老人、孕妇、儿童等使用。

3、蚕丝被:蚕丝被有透气、轻软、触感舒适,保暖的优点。蚕丝成分是动物蛋白纤维,含十几种氨基酸,对人体有益。因此女性最好选择蚕丝被,对皮肤水分保持和美肤有一定效果。适合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

4、羊毛(羊绒)被:羊毛纤维具有良好的卷曲特点,保温性是不容置疑。悬垂性很好,因此贴身性好。羊毛纤维可以吸除相当于本身重量13的湿气,舒适保暖。还具有很好的悬垂性,因此贴身性较好,特别适合那些睡觉不老实的人和小孩,如爱蹬被子,防止一觉醒来着凉感冒。

5、纤维被:纤维被可分单孔、四孔、七孔被子等,纤维孔数越多其保暖性、弹性、透气性也就越好。但千万不要购买便宜纤维被,便宜被子大多采用回收塑料再回炉的瓶片,保暖性差,容易过敏。宜选择品牌的四孔被、七孔被。

秋天盖多厚的被子?

秋天盖被子不用太厚!首先,盖着厚被子睡觉,人会有压迫感,不能放松全身,因而无法睡得香甜;其次,秋2020冬季开窗少,室内氧气含量相对小,厚棉被压在胸上,会造成轻微的缺氧;厚棉被灰尘多,吸入呼吸道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一定的伤害,尤其是患肺病的人,更容易引起疾病复发;厚棉被透气性不好,虽然晚上暖和了,但也会使毛孔打开,第二天起床更容易受风寒。

一般人睡觉时室内温度在20℃-23℃最为适宜,在20℃以下人就会因冷而蜷曲身躯并裹紧被子,但超过23℃就会感到热,要掀被子了。秋冬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即使盖着被子也会感到露在外面的肢体和脸非常冷,不知不觉就会形成蒙头大睡的姿势,对呼吸新鲜空气非常不利。

除此之外,能否能够迅速的进入睡眠与被窝之间的温度也是有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根据研究了解,被窝的温度在32度-34度之间认识非常的容易进入睡眠的。

当被窝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用身体将被窝进行焐热,这样不仅仅会消耗人体的热能而且还会让人体的表面进入一段时间的寒冷刺激,这样会让你的大脑兴奋不容易睡着,从而就会推迟睡眠时间或者是造成睡眠的不安定。

被窝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最好。被子不能漏风,否则会觉得很冷,最好的办法就是盖大一些的被子。另外,单层被子太薄不保暖,太厚不舒服,如果盖两层纯棉薄被子,保暖效果和舒适程度最好。

秋天晒被子要注意什么?

秋意渐浓,许多家庭都把闲置了几个月的棉被拿出来在阳光下晒一晒。因为被子中会存留一些人体的皮屑、汗液等,即使是干净的被子,连续3个月不晒,里面也会滋生几百万只螨虫,而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有效杀菌。晒被子时,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细节:

首先,棉被可以直接晒。上午11点到中午2点,阳光最充足,这个时间段晒一下被子,棉纤维就会达到一定程度的膨胀。羽绒被和羊毛被不要在太阳下曝晒,在阳台等通风处晾1小时就可以了。

其次,化纤面料或混合纤维面料的被子,不宜在阳光下曝晒,因为化学纤维长时间处在高温下会释放出化学物质。这类被子可以先覆盖一层薄棉布再晒,保护被面不受损害。另外,羊毛被和羽绒被的吸湿性和排湿性非常好,晾晒时最好也盖一块棉布。

晒好的被子切忌拍打。因为棉花的纤维粗而短,易断裂,用力拍打会使纤维变成棉尘跑出来;合成纤维一般细而长,容易变形,拍打后纤维一旦缩紧不容易还原,成为板结的一块;羽绒被更不能拍打,否则羽绒会断裂成细小的羽尘,从而影响保暖效果。此外,被子经拍打后,表面的粉尘及螨虫的排泄物会飞扬起来,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所以说,晒好的被子,只要用刷子刷一遍,去掉浮尘就可以了。

以上是Ok为你整理的秋天盖被子的注意事项,这些要点要注意了。

秋季养生:秋天多食西兰花


据美国癌症协会网站报道,美国营养学家号召人们在秋季多食用西兰花,因为这时的西兰花花茎中营养含量最高。

有人把西兰花叫做“天赐的良药”和“穷人的医生”,这是因为常吃西兰花有爽喉、开音、润肺、止咳的功效,长期食用还可以减少乳腺癌、直肠癌及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西兰花对杀死导致胃癌的幽门螺旋菌具有神奇功效。西兰花是含有类黄酮最多的食物之一,类黄酮除了可以防止感染,还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剂,能够阻止胆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结,因而减少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

有些人皮肤一旦受到小小的碰撞和伤害就会变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K的缘故。补充的最佳途径就是多吃西兰花。

中央机关烹饪协会的侯玉瑞说,西兰花不仅抗癌效果一流,口味也相当不错,它与鸽子蛋、虾仁和适量的乌鸡、枸杞子等熬制成兰花鸽蛋汤,可以达到营养互补,并利于西兰花营养吸收的效果。此外,用西兰花、鲜虾仁,加入适量盐、鸡精、淀粉和色拉油烹炒的西兰花虾球也是一道非常好的家常菜。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