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季节应怎样养生

2019-11-02 │ 长夏季节应怎样养生 长夏季节养生

长夏季节 老人应防湿邪入侵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您对四季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夏季节 老人应防湿邪入侵”,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进入梅雨季节后,老王头的关节痛又犯了,早上起来感到关节僵硬,活动后又酸又痛,而且感到特别疲劳,身重不想活动。到中医院看病,医牛说是感受了湿邪。

长夏时节阴雨天气多,空气中湿度大,气压偏低,气候最为潮湿,故由脾所主。空气的湿度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这个季节既炎热又多雨,湿度最大。加之因身体暴露,或因出汗沾衣、涉水淋雨、居室潮湿等原因,湿邪侵体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气血亏虚,阳气不足,夏季养牛的基本原则是养护阳气。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对于老年人而言,湿邪尤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被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特别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再如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寒邪束表、胃气闭郁,临床可见恶寒无汗、头重如裹、肢节酸痛等症状。湿邪侵犯老人的肌肤筋骨,容易诱发关节疼痛,既重又酸,若固定一处,即为著痹。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往往反复发作。因此,老年人尤其要有效防止湿邪的侵袭。

居住环境不潮湿 加强室内通风,但晚上睡觉前最好关上窗户,或将窗户开一窄缝,拉上窗帘,睡觉时盖好被子,不要着凉。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不管是吹空凋还是外出,不可过分贪凉,防止受湿、受寒。衣服一定要晾干,防止多雨潮湿导致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如果穿凉鞋走在雨水里,回到家要及时把脚擦干,换上干燥的鞋子。少穿透气性差的雨鞋和运动鞋,内裤、鞋袜湿后要及时更换,清洗后暴晒,保持干爽,也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

防暑降温不放纵 有的老人只顾眼前舒服,或在暑热外蒸、大汗淋漓时,过于避热趋凉,或在露天席地乘冷过夜,或在穿堂风处歇息,或以风扇、空凋伴睡,从而导致风寒阴湿之邪乘虚而入。所以,老年人要保护体内阳气,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而避热趋凉。乘凉时要注意盖好腹部。要谨防冷气病,即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环境下工作和牛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饮食清淡健脾胃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牛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干净;隔夜饭最好不吃,要是吃应先回锅加热;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是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慎食高脂、高糖、高盐等油腻或是辛辣食物。老人胃肠功能较弱,夏天消化功能差,应节制饮食;可以选择一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如薏仁、丝瓜、木瓜、马齿苋等;水果也要选择一些不太腻的品种,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适度;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可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长夏季节不妨经常食点辣椒,既可以促进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又可帮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的现象。

相关推荐

春季谨防湿邪


“清明时节雨纷纷”。南方多数地区清明节前后会出现潮湿天气。专家说,过于干燥的空气对人体有害,相对地,过于潮湿的空气也让人体由内到外都有不适反应。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

以下6点注意能减少湿侵人体导致的不适:

1.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

2.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

3.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

4.即使衣服难干也不要勉强穿不干的衣服。

5.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6.天气好时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

两则祛湿方

1.健脾祛湿温补方

材料:淮山10g,茯苓10g,溪见草10g,猪骨若干(脾胃差的选猪肺、猪脾脏更佳)

做法:整锅煲老火汤

分量:2-3人用

2.和中化湿方:

材料:木棉花15g,鸡蛋花15g,槐花15g,薏米15g,猪肘瘦肉1两,炒扁豆15g,陈皮或砂仁6g

做法:整锅煲汤

分量:1-2人

中医:长夏防湿要淡补


上海市著名丁学平医生说,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又被俗称为“秋老虎”。正如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时令 湿邪侵袭

“长夏应脾而变化”。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饮食 祛湿健脾

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中医上说,因为湿困脾,生清降浊的功能削弱,吃油腻或者过甜的东西就容易产生呕吐。所以饮食尤其要控制,喝酒也要控制,因为酒亦主湿。因此,在长夏季节里,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所以也有“长夏防湿要淡补”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吃些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丁医生推荐“早饭有一碗粥、晚饭备一碗汤”。同时,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

起居 谨防着凉

虽然眼下丝毫未见秋色,但稍有大意,就容易诱发感冒。尤其是邻近秋分的时候,温差大,中午热早晚凉,暑湿隐藏在身体里。早上着凉之后就产生伏暑,伏暑的症状表现为发热、腹泻。越是邻近秋分温差大的时候,越要小心预防着凉。

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提早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以往,不少人刚过立秋,就开始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专家提醒,这些疾病并不一定全是感冒。过敏性鼻炎也是立秋后的高发疾病。无论如何,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另外,在户外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穿衣保暖。

【健康链接】

预防“秋老虎”伤人

1.阳光依旧肆虐,要注意少晒太阳,尽量在阴凉处作业。

2.要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

3.每天吃1-2个梨(雪梨或沙梨)、西瓜、香蕉等凉性水果。

4.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马蹄、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及新鲜水果和蔬菜、瘦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黄花鱼、鳗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芡实、核桃、乌梅、芝麻等。

5.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工作和生活时,空调温度保持在23℃-27℃,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好早起早睡。

7.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夏季多吃赤小豆等食物可防湿邪 慎食生冷物品


广东的天气潮湿闷热,而进入夏季之后,火热之气亦旺。中医专家指出,风湿症、湿性皮肤病在此季节最是高发,在夏季的养生中,尤其要提出“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的养生观念,养生的重点应该是防湿热之邪,在饮食上不妨多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

推荐凉茶:热湿茶


中医专家说,夏季虽说气温升高,但有时昼夜温差较大,雨后尤甚,因此体弱者早晚要适时添加衣服,避免被雨水淋湿,以防风寒。而一旦受风着凉可喝生姜葱白红糖水以防感冒。在起居上也要以防湿邪为主,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注意避风雨,以免外感湿邪。被雨水打湿的雨衣、雨伞以及洗后的衣服,尽量不要放在室内。平时应穿着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

在起居上还可增加一些除湿辟秽浊的措施,比如在室内摆放石灰盆除湿干燥剂,燃点檀香或藏香等。多运动以除湿邪,雨天外出不便时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对场地要求不高的运动方式。

南方人本身内湿较重,而夏季外界环境湿度也高,内湿、外湿的共同作用,容易因湿郁肌肤、肠胃积热、饮食不适等原因诱发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脚气、下肢溃疡等。

中医专家说,对于湿热邪气的预防,可配合饮食调养,比如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黑木耳、西红柿等。此外,还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而忌食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比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煎炸烧烤食物等,尤其应慎食生冷物品。同时要注意照顾脾胃,日常烹饪多用生姜,煲汤可适当加陈皮、砂仁等以健脾胃。

秋季养生有五防防秋燥防湿邪


秋季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现在正是初秋时节,天气逐渐的凉爽起来了,在这个夏秋交替的时节,我们也要做好日常的保健养生。俗话所,多事之秋,那么怎么能健康的度过初秋时节呢?秋季养生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秋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1.防湿邪伤脾
俗话说,“秋瓜伤肚”。入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2.防秋燥伤肺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就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而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筋络阻痹,还可出现四肢痹证。
3.防脾虚失聚
夏季天气发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应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食欲大振,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大增。“肥人多湿”,如果湿邪困脾,就会减弱脾的运化功能,造成脾虚失聚。所以,肥胖者在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应注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龙驹发布网如赤小豆,龙驹发布网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并注意增加热量的消耗。
4.防阳气损耗
秋令时节坚持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部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应防运动过度。秋天因*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做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轻松,平稳,缓慢,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果运动过度,则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所以,每次运动前还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5.防无病滥补
中医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养生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要做好哪些预防工作呢?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秋季养生要做好的“五防”,为了能够健康的度过多事之秋,我们要加强日常的保健哦!

春季如何可以预防湿邪肆虐


春季已经到了哦,我们告别了寒冷的冬季,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春天是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欢的一个季节了,春季的气温是非常的好的了,很适合我们的生活,但是春季北方非常的干燥,而南方有非常的潮湿了,并且春季的时候雨天是非常的多的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湿气的准备的哦。

春季阴雨连绵,湿气过重时,人会感觉困倦、身体四肢沉重、少食欲、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中医提醒市民,在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室内最好进行抽湿,在这个季节,要多运动,必要时多饮祛湿汤。

相对湿度65%以上时,湿邪肆虐

湿邪是非常的可怕的了,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非常的不利的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避免湿邪的好方法的哦,在春雨连绵的季节里,邪气可从人口鼻、肌肤而入,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了,我门一定要及时的将湿邪排出体外,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的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湿气袭人时,人多不觉察。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红毅说,湿为天地间蒸腾之气,当空气相对湿度在65%以上时,微生物滋生活跃,水分过剩,是为湿邪。

李红毅介绍,湿邪阻滞黏腻,所到之处无不沾染受害。湿邪可以侵袭人体任何部位:感湿于头面,可见头痛、头风;患于腰脚可见腰痛、脚气;外伤于皮肤可见皮疹;入于肌表可见发热、恶寒;入脾胃则恶心、腹胀,入于气血则为倦怠乏力。湿气过重时,人会明显感觉困倦、身体四肢沉重、少食欲、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春季已经到了哦,但是春季的时候北方非常的干燥了,,而南方有非常的潮湿了,尤其是春季的时候雨天是比较多的了,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潮湿的准备了哦,尤其是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哦,拒绝湿邪肆虐,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做好我们养生和保健的工作,。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