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心养心先静心

2019-11-06 │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静心 女性养生茶配方

静心养神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静心养神”,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静心养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但神气主宰一切生命活动是易动而难静,故养神的关键在于静心。《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说明了静心养神可以使正气充聚而不散乱,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即使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也不易罹患疾病。

静心养神贵在安心处世,光明磊落,从容温和,排除杂念,驱逐烦扰,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做到安静和调,神清气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恬淡虚无、静养心神,而是终日为名利而斤斤计较、忙忙碌碌、躁动追逐与背道而驰,则很难享其天年。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倡导的静养思想并非是虚无缥渺的绝对的静,其与那种什么事都不想干,整日冥思苦想,一心梦想“得道成仙”的做法有着本质的区别。清代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指出:“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又指出头脑“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老。唯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他主张心神宜相对静,心神不用不动固属于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具有静的含义。我们所提倡的静心养神主要是指思想专一,勿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要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扩展阅读

中医养生重在养神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由此可见,养生重在养神。养神具体怎样做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顺应自然。

古代人能够长寿是因为饮食节制、作息常规、不过度操劳,从各个方面保持形体和精神健康。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身体却出现了亚健康,就是因为违背了自然规律、醉酒纵欲,生活无规律造成的。

2.精神内守。

思想安静,真气运行通畅,精神守护于内,疾病就不会产生。精神内守主要包括:心情安定而没有恐惧心理,不讲究吃穿,避免不正当的嗜好、欲望,乐于生活。

3.清静养心。

静心能使人长寿,可通过练习各种入静保健法来做到。孙思邈提出的自治,自克,自悟,自解,是指善于排解,自我心理调节,以达到气静神定。另外,也可以从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音乐、跳舞、散步等方法,控制情绪。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陶冶性情,驱除烦恼与忧虑,使思想专一而达到静心之目的。

4.良好心情。

七情太过生百病,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若七情反应过于强烈持久,也会引起疾病。

如何保持好心情呢?一是淡泊名利,忘掉个人得失。要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二是知足自乐。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特别是学会比下有余,心情才会舒畅。三是不要妄想。总是回忆过去的荣辱悲欢,或事到眼前畏首畏尾,以及期望未来的荣华富贵,都称为妄想,会增添烦恼。四是善于面对逆境。对生活的艰难,以乐观豁达的胸怀面对。五是有童心。六是要心宽。凡事不计较,如此自然快乐。七是要性子慢。性格和缓,不急躁,难得糊涂。八是要耳顺。凡事顺其自然,无论听到什么,收得起,放得下,别太敏感。

5.道德高尚。

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是指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可以免除敌意,驱除烦恼,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从心理上讲,助人为乐,心怀坦荡,不图回报,自然也就少了心情压抑。使身体得以放松,从而延年益寿。

针灸美容 健形养神


通过针灸调节使其精充气足,容光焕发。针灸既可以改善局部盆腔的血运,又能通调面部血运,既调整了内在脏腑功能,又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针灸还能调节雄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过旺的皮脂腺分泌,起到由内而外、表里贯通、气血畅达的疗效,使失衡的机能状态趋于平衡。

健形养神

神,又称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一个人的精神容貌则是人体精、气、神的充分体现,而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神赖气血奉养而精明。根据中医形神合一及形与神俱的理论,针灸临床历来注重形与神而强调以神为主。针灸就其保健延年、美容美形方面可谓形神兼备,以神养形,以神治形,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积极因素,调理脏腑,运行气血,使肌肤得濡润,毛发获滋养。若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面容憔悴,皮肤苍老晦暗、弹性减弱,皱纹渐增,腹部脂肪堆积等,可以通过针灸调节使其精充气足,容光焕发。

通经消斑

黄褐斑,临床上很常见,是指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发于鼻部、额部、颧部、口周和面颊等处,多无自觉症状。笔者根据临床观察认为黄褐斑往往与一些妇科疾病相关,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女以血为本,其生理特点,则以经血为重点,首重调经。脏腑和调,精气、津血上荣,黄褐斑自然消退。针灸既可以改善局部盆腔的血运,又能通调面部血运,既调整了内在脏腑功能,又可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

利祛痤疮

痤疮,又称粉刺,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若不及时治疗或防治不当,可遗留终身难愈的瘢痕而影响容貌。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主要与雄激素、毛囊和皮脂腺内微生物有关。根据中医辨证分析,可将痤疮分为肺胃湿热型和血瘀痰凝型,通过针灸既可以清肺胃之热,又可以化痰浊之瘀,促进毛细血管血流,加强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并能抑制面部皮脂腺分泌,疏通皮脂腺排泄孔道,防止脂栓形成,消除粉刺。针灸还能调节雄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过旺的皮脂腺分泌,起到由内而外、表里贯通、气血畅达的疗效,使失衡的机能状态趋于平衡。

夏季养生应如何静心?


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一旦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就易出现心烦意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胸闷等症状,也难怪人们将其称为苦夏。中医上讲冬储夏耗,夏天是消耗的季节,一有闪失,体质就会下降影响健康。面对漫长的炎炎夏日,如何养生健康度夏呢?

护心阳

1.避免过食冷饮

由于天气日渐炎热,很多人会吃些冷饮来消暑,但中医认为春夏养阳,过食冷饮会损伤体内阳气。尤其是从冰箱中刚取出的水果和饮料温度很低,不宜立即食用,以免肠胃受低温刺激出现生理功能失调,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不适症状。胃肠功能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病史的人更要注意。日常饮食上注意不要食用太多油腻的东西致使在体内形成垃圾阻滞心阳的正常运行。

2.避免居处环境过冷

由于人们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这样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促使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所以,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室温以不低于25℃为宜。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门窗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3.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午睡是夏季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又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还可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并注意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受寒。

4.保持心平气和

夏属火,与心相应,赤日为炎,令人心烦,烦则更热,所以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注意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要心平气和,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有助于达到养心的目的。

护心阴

温热的天气使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在护心阳的同时也应注意养护阴津。

夏季腠理发泄,出汗较多,饮食宜适当食酸味及咸凉食品。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咸性寒凉,可起到清火散热的作用,同时补充出汗过多丢失的盐分,以防过汗伤心阳。常用食品如赤小豆、桃、李、绿豆汤、酸梅汤,可养阴清热解暑。此外,夏季补水宜多吃果蔬,如苦瓜、冬瓜、西瓜,这些果蔬含水量多且有去火消暑的功效。相反,荔枝、芒果、火龙果、菠萝这些偏热性的水果易上火,不宜多吃。

夏季阳热盛于外,阴潜伏于内,正如自然界地下井水寒凉,人体胃肠功能也因炎热而下降,肾气不足。人与自然界均为外热内寒之象,故夏季饮食不可过寒贪凉。过食冷饮,则易伤脾胃,令人吐泻,胃肠功能较弱者不宜过食肥甘之味,以食清淡易消化食品为宜;脾胃虚寒的人应注意少食如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性凉的水果,以免造成脾胃损伤;过敏体质者慎吃芒果、菠萝等;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而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葚、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患者慎食。

除此之外人们日常茶饮宜选择辛凉散表热的菊花、桑叶、竹叶、荷叶等以助解毒散热,避免饮用苦寒性的金银花、黄连、莲子心等伤心阳的茶饮。

春季应该如何养神呢?


清心养神。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恶抑郁,与春天升发之气相应。如不注意调摄情志,则肝气郁滞、神气浮躁、神明紊乱,出现头昏眩晕、心烦失眠、妄想狂乱等症。高血压病患者易出现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有发生中风的危险。糖尿病患者情绪波动,血糖则难以控制。患精神分裂症的人,春天易复发犯病。因此,每一个人要学会调控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养性》中指出,调摄情志应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一旦遇到烦恼时,做到自讼、自克、自语、自解。学会自我宣泄,使心神免受伤害。沈括在《苏沈良方养生说》中说得好:(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心)和则应物者顺,外轻内顺,则生理备矣!因此,要有一颗平常心,清心寡欲,以保持心神的宁静,即可内轻外顺、气血通畅、脏腑和谐、阴阳平衡,无形中起到与春天升发阳气相适应的保健功效。

运动健神。冬去春来,气温渐渐升高,人体阳气渐趋于表,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各器官负荷加大,而对大脑供血不足,机体尚不能马上协调适应,人会感到疲倦,出现春困现象。对付的好办法就是外出锻炼。《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因此,在春日的清晨或傍晚到空气清新的野外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做健身操、放风筝等,常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解除春困烦恼,可使人体健神清。

养精保神。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三宝,神由先天之精生成,需后天的滋养才能旺盛。《服气经》中说: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春天要有规律的生活,节制房事,不妄作劳。风和日丽的天气到清静宽敞之环境中调息净心,可使周身气血通达,起到养精保神作用。

睡眠安神。古人称睡眠为眠食,清代曾国藩说: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故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名言;世界卫生组织把睡得香确定为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春三月如何进入甜蜜的梦乡呢?一是顺应自然规律,做到起居有时,夜卧早起;二是讲究睡姿,睡觉时宜卧如弓,以右侧卧位为好,利于全身放松,睡得安稳;三是先睡心后睡眼,如《老老恒言》中说: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虑,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四是有良好的睡眠环境,居室要幽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床铺舒适。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得香,自然体健神爽。

食养补神。宋代陈直在《养生奉亲书》中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亦说:由饮食以资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生。春季为肝气当令,合理的膳食是滋养精、气、神之本。因此,饮食上应遵循唐代医家孙思邈说的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原则,常吃护肝养脾的甘性食物。如小麦红枣粥可养血益心安神;山药粳米红枣粥健脾益气养神;绿豆鲜藕粥清热生津宁神;竹叶粥、百合粥润燥清心益神等。各人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机体的阴阳盛衰来选择好饮食,方能起到补养神气、强身健体的作用,安然度过三月阳春。

房事调谐,保精养神


房事调谐,保精养神

性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之一,正如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意思是说,房中之事既不可绝,也不可太过,独身或禁欲不利于健康长寿,恣情纵欲也有损于机体健康。适当的房事生活不仅是天性之需,也是人生延年益寿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房事调谐以养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所十分重视的,更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内容。

《抱朴子·释》说:“人食不可都绝阴阳,不交则坐致雍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难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清代医学家徐灵胜也认为:“故精之为物,欲动则生,不动则不生,故自然不动者有益,强制者有害,过用衰竭,任其自然而无勉强,则自然之法也。”这些观点都反对禁欲,女不可无男,男不可无女,依存,正常的房事生活是生理和生活情趣上不可缺少的。调谐房事,保精养神,正常适度,有利长寿,因为正常的房事生活可以协调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而且是人体健康的心理需要。

长久调谐适当的房事生活,可使人体肾精充沛,五脏调和,肌肤润泽,精神焕发,身强力壮,耳目聪明,容颜光采。而频繁的房事生活致使精失过多,最后引起早衰。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视力减退,耳鸣耳聋,小便失禁,鬓发早白和脊柱僵直等,甚至可能导致生命的死亡。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房事要调谐适度,避免损伤,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也是养生延寿不可缺少之术。

节欲保精,养神养性


节欲保精,养神养性

房室养生家认为房室养生要节欲保精,否则就谈不上房室养生。节欲保精,现在很多人都把它解释成:节制性欲,保养精气,固摄阴精。其实这种解释很不全面,节欲不单纯是节制性欲,欲指欲望,包括财欲、权欲、物欲、情欲等。节欲是指节制奢侈的欲望,减少过度的思想负担和精神紧张,要清心养神,恬淡虚无,精神松弛,去除烦恼郁怒,避免增恨忧愁。节欲静养可以修复心理创伤,恢复功能障碍,保养肾精。如对金钱财产、权力官职、名望地位过度的追求,势必耗精伤神,在追求这些欲望时常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精神紧张,耗精伤血。

节制情欲,合理安排性生活,可减少体力消耗,保精养神。元代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节欲才能养精,养精才能全神。肆意淫乐,沉迷不起,贪图声色则恰如“破骨之斧锯”,“流浪于生死之海”,最终弄得“目盲耳聋,肌肉消瘦,形同枯槁,命如朝露”。

节制物欲、权欲等奢侈的欲望更能起到蓄精养神的作用。如权欲熏心,必须整日谋划如何击败政敌,终日思考如何拉帮结派,为升官发财勾心斗角,为算计对手出谋划策;整天计谋别人,不免要有亏心事,做贼心虚,一方面受到良心的自我责备,另一方面害怕别人陷害自己,惶惶不可终日,既耗精伤神,又劳伤心血,肾精暗耗,必然有碍于性功能的发挥。

节欲保精,不仅可提高性和谐和性愉悦,而且能有效地保持性功能,使人精力旺盛,避免因纵欲而精神不振,意志衰退,影响工作和学习。节欲有利于优生优育,《广嗣纪要》说:“须当修省积精,以养天真,寡欲情而益眉寿。如此则惜精爱身,有子有寿”。

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重养神


古医籍《寿世保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精神健康,才能真正长寿。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古代养生家强调指出:神强必多寿。这里所说的神强实为脑神健全之意。只有脑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动、脏腑协调、肢体运动、五官通利,使全身处于阴阳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所以说,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长寿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又在于养神。

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们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排除杂念。保持心地纯朴专一,顺乎天理,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们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著名医家石天基作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脏所伤则精神涣散,精神涣散则神志衰减,神志衰减则诸病丛生。以上三者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类疾病有50%~80%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等。

对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所谓养神,主要是指注意精神卫生。要做到安静平 和,神清气和,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怨天尤人,急躁易怒。起居有常,养其神也。如果人们只注意养身,加强饮食营养,不懂得养神,不善于养神,是难以获得健康长寿的。自古以来无数事例表明,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能过古稀之年者不多见,而胸怀开阔情绪乐观者,往往可享高寿。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人进入老年之后,由于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性格情绪等都会发生改变,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神,往往可产生孤独、忧郁、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从养生角度讲,老人晚年能否保持良好性格、乐观情绪、高尚涵养和欢畅心境,对延年益寿意义重大。因此,老年人在注重养身的同时,更应重视养神与调神。

总之,养生宜着重精神。神的充耗与安乱,关系到人的健康长寿,故养生应当养神。人们若能遵循古训,修德养性,培养情操,健脑全神,方能享人生天年之寿。

养神酒的功效与作用


环境的恶劣变化让我们的身体来不及调整,所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 疾病的产生。要想能够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袭,我们就应该在平时调理身体,让身体做好准备。中药方剂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养神酒这种方剂。

【处方】当归身60克 大热地90克 甘杞子60克 上白茯苓60克 山药60克 苡仁30克 木香15克 枣仁30克 川断30克 麦冬30克 丁香6克 建莲肉(去心)60克 大茴15克 桂圆肉240克

【功能主治】补血健脾,养心安神。治心脾两虚,惊悸,健忘,失眠。

【用法用量】将茯苓、山药、苡仁、建莲为细末,余药切为饮片;共装入细绢袋,入好酒10升,隔汤蒸透,停数日饮用。每次10~20毫升,每日1~2次。

【摘录】《同寿录》卷一

看了上面对养神酒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静心安神按什么穴位


一、静心安神按什么穴位

心烦失眠,甚至头痛眩晕时,抽出少许时间刮刮眉、握握拳。这两个小动作可以按摩到攒竹与劳宫这两个养生穴位,可缓解烦躁情绪,宁心安神。

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眉头处,临床表示,通过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以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目视不明、眼睛疲劳等常见疾病。学生眼保健操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攒竹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按摩劳宫穴有助于清心火、安心神,临床上此养生穴位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

采用揉擦方式按屈,每穴按压5分钟,每天2-3次。位于手掌心的劳宫穴,也可借助笔帽等钝性物体进行按摩,左右手交叉进行。

二、吃什么可以静心安神

1、莲子百合瘦肉汤

功效:润肺、安神、清心、益智、益肾气、补虚损,对于神经衰弱导致的心悸失眠等具有良好效果。

做法:莲子50克,用热水浸泡,至发涨,去心;百合50克洗净;瘦肉250克,切成块状,下沸水锅中漂去血水,加入莲子和百合以及姜片等,大火烧开后,调至小火炖至莲子熟软,调味便可。

2、柏子仁炖猪心

功效:安神、补血、养心、润肠,既可以治疗心悸失眠,也可以治疗阴虚血少等症状。

做法:柏子仁10克,猪心250克。猪心洗净放入沸入锅中焯去血水,取出洗净,用刀将猪心划开,将洗净的柏子仁放入猪心内,隔水炖熟便可食用。

3、合欢花蒸猪肝

功效:养肝安神、明目养血、舒郁理气,亦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失眠食谱。

做法:合欢花10克,在水中浸泡五小时左右,洗净并且沥去多余水分,放人蒸锅中。再将150克已切成块的猪肝放在合欢花上面,加入少许盐调味。隔水蒸熟,便可食物猪肝了。

三、吃什么水果能静心安神

1、荔枝

荔枝是水果中的珍品,色美味甘、营养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荔枝可以安神、益智、补气。因而对治疗思虑过度、健忘失眠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荔枝不能当饭吃,一天不要超过半斤,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吃。如果将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箱里冰后再吃,不但可以避免上火,口感也更好。

2、龙眼

早在汉朝时期,桂圆就已作为药用。《名医别录》称之为“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故也。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的功效。无论是吃鲜果肉,还是泡酒饮用都能起到补血安神的功效,尤其是治疗神经衰弱特别有效。

因其食性温润而滞,素有痰湿、胃火及风热袭肺者不宜用;热体体质、阴虚火旺、糖尿病、痛疽疔疮、月经过多、尿道炎、盆腔炎等各种炎症及舌苔厚腻者忌食。小儿及青少年均不宜多食。

3、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钾、锌等多种使人安神镇静的元素,同时还富有具有芳香成分的醇类和羰类化合物。因此,苹果浓郁的芳香对人的神经有很强的镇静作用,能催人入眠。

苹果核不能吃。苹果核里含有氢氰酸,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如果你吃苹果时候不小心吃了苹果核,一定要吐出来。积累到了一定量会中毒的。基酸如果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很多的话,就会导致我们头晕、呼吸不顺等现象。

4、香蕉

香蕉实际上就是包着果皮的“安眠药”,它除了含有丰富的复合胺和N-乙酰-5-甲氧基色胺之外,还富有能使肌肉放松的镁。香蕉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B6和镁,前者能让人远离忧郁,后者可对抗紧张情绪、消除疲劳,睡前吃它有安眠功效。

我们说香蕉可充粮食,但不能空腹大量地吃。因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钾、磷、镁,对于正常的人,大量摄入钾和镁可使体内的钠、钙失去平衡,对健康不利。所以不可空腹食过多的香蕉。

5、枣

中医养生学认为,冬枣具有味甘、性平,可益心、润肺、合脾、健胃、养血安神、调百药、解药毒等多种功效,深受人们喜爱。与其它果品相比,它营养丰富,是苹果的70倍、梨的140倍,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被誉为“百果王”、“活维生素丸”。

大枣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蒸熟的枣相对于生枣更易消化,脾胃功能比较弱的人可以把大枣放入碗中直接蒸熟后食用。

静心方能养生 中医养生方


静心养生的精髓是静神。历代医学名家也极力倡导静神以摄生防病的观点。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者,内无所蓄;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极静笃,臻于自然,就是说在思想上要保持内心清静安宁,不贪求妄想,就可精神健旺,预防疾病。宋金时代河间学派的创始人刘完素也强调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

静心养生,必须防微杜渐。因为心神的损伤,大多由微而甚,积渐而成。所以《事林广记防患补益》告诫说:居安虑危,防未萌也,切不可以小恶为无害而不去。稽康在《养生论》中曾批评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的错误态度,强调要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应随时注意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积累了许许多多静心养生的方法,这些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形体或心理的操练,另一类是通过食疗或药物的辨证调和。

本文所介绍的几种静心养生的方法是我在继承发扬历代儒家、道家、佛禅以及中医学有关清心养生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创立的一套简单易学而又卓有成效的静心养生的方法。

一、视觉松弛法

视觉松弛法是通过我们心理想象去描绘身体各部分的图像。无论我们身体各部什么时候活动,我们的心里都会即刻开始描绘身体那个部位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变化的图形,绝大多数图形并不被意识到。当我们通过任何一种神经器官看到什么东西时,我们的脑子里便立刻描绘出能引起某些记忆的画面来。每次我们体会到什么时,我们的身体和脑子便回忆起某种曾经发生过的变化来。

为了说明脑子中想象的图画与身体活动的相互关系,我们不妨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将一个小圆石或圆锥形物体系在一根细线的端头,用食指和大拇指抓住细线的另一端,让重物能自由旋转;然后保持手和手臂的平衡,再闭上眼睛,努力想象你在不断转动物体,且重物随着顺时针方向不断旋转的图象;一分钟以后,睁开眼睛朝下看,看旋摆物如何摆动。实验结果,旋摆物往往像你所想象的画面一样,随着顺时针的方向不断旋转。这说明想象中的情形影响到手,成为手中的微型动作。

就像我们有能力用图画创造运动一样,我们也能用画面创造松弛的心境。当我们完全意识到脑子中对某个体会动作和事件有清楚印记时,我们也就有可能刺激整个身体各部去回想这一经历过的事情或感情。当我们重又想起害怕或使人气愤的事件时,我们的心脏就像当初处理这件事时一样激动。同样,当我们回忆起积极、放松的时刻,我们也可能重新使身体各部回到当初的那种松弛舒适的心境中去。

用画面松弛身体的过程简单易行,即假设一个舒服的姿势,闭上双眼,在脑海中想象一个你真正感觉放松、恬静、愉快的姿势。在这个画面里,注意观察发生的情形、四周的色调、静寂的气氛以及清馨的空气;注意你所熟悉的东西的形状,注意任何变动,即让你自己在这种情形中回想积极的感觉,从回想中获得乐趣,以及通过心灵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在临床实践中,我常采用的是引导式视觉松弛法,这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快速松弛方法。具体操作是这样的:你以舒适的姿势坐在方凳上,由他人站在你的身后,抚摸你的双肩、背部,并缓慢地朗颂以下导语,你则微闭双眼,让自己的想象力随着导语不断推进,描绘一幅幅生动,愉快的画面,并充分体验与这一情景有联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导语如下:

平稳、深沉地呼吸以准备放松肌肉。缓慢地吸气憋住气缓缓地吐气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呼吸。当你再重复这一呼吸动作时,在脑海里描绘一幅舒适的图画,想象你在放松自己。你漫步在海滩边,听着海涛声,哗哗阵阵凉凉的、清爽的海风微微地从你脸上,头发上吹过,体验凉凉的海风吹在你身上的感觉。平稳、深沉地呼吸,想象你在小树林里散步的情景:你慢步在小树林中的小路上,小草、野花、露珠、阳光,还有尽情鸣唱的小鸟,这一切把你的视觉、听觉和空间都化为了一体,你深深地吮吸着对周围的感受,一浪接一浪的快意流过你体内的每个细胞。此刻,你心中充满了宁静。

暂停15秒钟,再继续:

缓慢地向前走,平稳、深沉地呼吸。你来到兰花陈放的亭园,兰花盛开,千姿百态。有的像飘飘欲仙的醉翁,有的像含情脉脉的少女;有的像身着素装的公主略带几分高雅,有的像山里的春姑透着几分野气。虽说兰花开放时没有桃李的灿烂、牡丹的雍容华贵、水仙的冰肌玉骨,但却另有一番说不出来的动人风韵。兰花的颜色雅淡有致,有雪白的、深紫色的,有淡黄浅绿而花舌上带有紫色斑点的,偶尔也有红色的。一阵凉风拂来,那兰花独有的芬芳沁人心肺,你已经醉了。

暂停30分钟,再继续:

遐想,作深呼吸动作,让自己沉浸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之中回想那情形、声音、气味、感觉和心境,让自己重新体会那些幸福的时时刻刻。缓慢晃动你的身体,平稳、深沉的呼吸,享受回忆的快乐。

晃动2分钟后,再继续:

回到清晰状态中来,并保持平静。意识到你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已经重新又体会到了当初所体验到的那些愉快的享受。停止晃动,慢慢睁开双眼,静开双眼,恢复清醒的感觉,平静下来。

引导式视觉松弛法更适合于女性操练。对于某些人,引导式视觉松弛法可使其达到深度松弛效果。

6招中医静心养生法

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

火气大这句话就像炙夏的孪生兄弟,人人耳熟能详。反应在身体上,如口干舌躁、长面疱、嘴破等等。更常见的是,心烦躁怒、情绪起伏大。

为什么夏季特别容易烦躁?从中医的角度看,夏季属火,阴虚阳亢,阳亢火气就大,表示内里(躯壳里)热量高,当阴阳不平衡,身体和心理健康将受到影响。

人们从事夏季养生时,通常只注意生理方面的调养,情绪养生经常被忽略。如何降低心火,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

1.该睡不睡肝火旺

中医师认为,经常作息颠倒、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继续分解工作,能量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气虚体弱。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

2.运动量别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

3.不吃太浊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浊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体重量,精神昏沉。中医古籍记载,常吃水里游的伤精,吃地上走的伤气,吃天上飞的会伤神。料理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应少吃。

4.少吃冰凉食物

从情绪养生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驾驭大起大落的情绪。

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

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体质属热而虚的人,不妨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凉补,祛热补气。

5.先气和再心平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6.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当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

中医话“养神”与养生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

精神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它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方面表现出来。古人所谓的神与精神,与现代所说的精神、心理活动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强调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得神则昌,失神则亡”。察神的存亡,对判断正气盛衰、病情轻重以及预后好坏都有重要意义。

望神是望诊中的重要方面。望神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中医认为,神与五脏均有联系,但与心脏关系最为密切。正如《内经》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神藏于心,外候在目”,“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在,所以察眼神的变化又是望神的重要内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患者两眼灵活、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声音洪亮、呼吸正常者为有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情较轻、预后多良好;而病人表现为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志昏迷等为“无神”或“失神”,表示正气已伤、病情危重、预后不好;此外,久病、重病患者,本来精神已极度衰微,而突然出现“精神转佳”、“面红如妆”等“假神”现象,称为“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应引起特别注意。总之,中医认为“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所以,历代医家在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和康复中,都非常重视“养神”、“安神”。

如何养神?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方法:

形神兼养古人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内经》指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具,而尽终其天年。”也就是说,必须重视生活规律、调节饮食、锻炼身体,保证身体健康,精神才能健旺。

以静养神《内经》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淮南子》亦云:“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这都说明了以静养神的道理和必要性。特别是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间较长,劳累或心情烦乱时,都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睡眠以保养精神。此外,在工作之余,即使闭目养神(一定要排除杂念)十数分钟,对精神和体力的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养心安神“心藏神”,心脏有病,心神躁动不安,则“五脏六腑皆摇”。所以,必须重视养心以安神。如心血虚则神不守舍,治疗则当养血安神;心火亢盛,扰乱心神,则宜降火安神;痰火扰心,神志不安,则当清心豁痰。此外,若肝郁化火、扰乱心神,则当泄肝安神;若心肾不交,心神不宁,则又当交通心肾。

调情安神中医认为,七情过度会耗精伤神。如《内经》指出:“怵惕思虑者则伤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恐惧者,神惮散而不收”。又如《彭祖摄生养性论》说:“喜怒过多,神不归室。”

所以,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开朗,“戒怒”、“慎思”,避免各种不良精神剌激,是调养精神的重要方面。

保精养神精充则精神健壮,精气不足则神浮躁而不安。所以,可采用修身养性、加强营养、节制性欲、调整睡眠等方法以保精养神。

此外,还可采用松静功法、食疗(龙眼肉、百合、莲子等)等方法以安神。

怎么让浮躁的孩子静心下来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不良,有浮躁的心理表现,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有所注意,引起孩子浮躁的心态的原因比较多,和生理方面的原因有关,也和平时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有关,作为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定要有所耐心,不要让孩子养成攀比的习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

(2)家庭教育。

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