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五大方法

2021-08-16 │ 中医养生的五大方法 中医常见的五大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秋季宝宝要防五大疾病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科学的中医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医养生秋季宝宝要防五大疾病”,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秋季儿童要防五大疾病

过敏性鼻炎

最近过敏性鼻炎小病人之所以有点多,是因为秋季天气干燥,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孩子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因为空气的污染比较严重,孩子得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比较多。要是孩子连续打十几个、二十几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是已经中招了。

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首先得知道是孩子对什么过敏,然后敬而远之。目前的过敏源测试可以准确地找出让孩子过敏的罪魁。在日常生活中,温差较大时要注意添衣服,加强保暖;孩子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秋季腹泻

首先要防秋季腹泻,把好宝宝的入口关十分重要。比如在喂养宝宝前用水洗烫餐具;让宝宝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避免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其次,父母要注意天气变化,早晚要为孩子增添衣服,小婴儿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另外要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室内通风。如果宝宝不幸患了腹泻,父母们应让孩子吃些稀饭、面条、清蒸鱼肉、豆制品等容易消化的食品,如果宝宝需要喂奶粉,要喂稀释的奶粉,最好选择去乳糖奶粉。因为此时宝宝还没恢复好,糖分不容易消化。

感冒

每到季节变化,孩子的呼吸道总是最容易受到侵犯。虽然现在家家基本上都有空调,但实际上小空间里人造天气与外界气候的差异,让孩子们更容易中招。

秋季是季节交替的时候,气温不恒定,一天中温差较大,孩子活动量大,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小孩,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非常容易出现早晚受凉、中午受热等情况,从而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如果抵抗力差或者治疗不及时,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气管炎、肺炎。

不想让感冒来犯,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宝宝的抵抗力,有氧锻炼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当秋季来临时,父母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适当的耐寒锻炼对宝宝适应严寒的冬季气候有好处。而且,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胃肠道和肺部有益。

哮喘

秋天里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秋雨绵绵,潮湿的环境使霉菌加速繁殖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哮喘发作。

专家建议:

宝宝经常停留的房间要求保持通风、干燥。为减少积灰,最好不要铺设地毯,也不宜给宝宝玩毛绒玩具。床上用品应该经常曝晒和拍打,将可能诱发哮喘的尘土、皮屑、螨等拍打出来,床罩以及床上用品应定期用开水烫洗以杀死尘螨。刺激气味等也是引起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切忌在汽车尾气、花粉、扬尘过多时开窗。同时,宝宝在运动后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天气变化,避免着凉而患感冒,让宝宝少吃过冷、过甜和油腻食品以及含防腐剂和色素的食物。容易哮喘的孩子,家里忌养宠物。

皮肤过敏

最近几天,到医院皮肤科、哮喘专科看病的小病人有点多,这些小病人都有皮肤干痒、鼻子痒、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过敏引起的。夏秋转换季节时,许多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因为花草、树木的花粉混杂在空气中,从鼻子进入体内后导致的秋季过敏症。要防过敏自然得先找出过敏源,目前,儿童医院的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过敏源的检测结论,而且脱敏成功率也比较高,83%的敏感孩子通过两三个月的治疗都能脱敏成功。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养生之针灸五大疗效


养生导读:针灸是中医独有的一种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确实很好,除此之外,针灸还有很多疗效,现在主要运用于5类病症的治疗。而这些病症里,疗效特别好的有100多种,现详解针灸的五大疗效。

一、针灸对疼痛疾病的止痛。

关于针灸对痛症的止痛,有一件70年代轰动一时的事件:当年有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随尼克松访华,阑尾炎发作,在北京协和医院做阑尾手术,术后第二天感觉腹部胀痛难忍,医院针灸科的刘医生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通过穴位扎针及配合艾灸熏烤,最终解决了患者腹部胀痛的问题,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

其实我国早在60年代已经在针式镇痛基础上,使针麻有了较大发展。当时最早做针麻的是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运用于扁桃腺的针麻,这次应用成功以后,国家对针麻很重视,当时在全国都开展针麻。
1、颈椎病颈痛的止痛。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攻的就是镇痛,又以颈椎病颈痛的止痛为主。疼痛包括很多方面,从头到脚,三叉神经痛,颈痛,心绞痛等,在临床方面,还运用到急救。

2、腰背疾病方面的止痛。如坐骨神经痛,膝盖膝关节的疼痛,止痛效果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三以上。

3、对关节疼痛,如类风湿、痛风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通过针灸和艾灸的办法,可以快速解决疼痛问题。

4、针灸对内脏疼痛的镇痛。



二、针灸对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睡眠障碍治疗比较有效。

据统计,现在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患者日渐攀升,针灸因为其特殊的疗效,可以极大的减少药物的用量,同时减少发病率。

针灸对轻度和中度精神的抑郁比较有效,如抑郁、焦虑、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等,都有一定的效果。现在省中医院的针灸科也着重在研究针灸对精神、心理类疾病的治疗。比如精神分裂这类的病,比较难治,我们针灸科还是以针灸为主,同时也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三、针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比较有用。

符教授告诉我们,神经系统类的疾病,在中医里面叫脑病。脑病包括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又分为脑出血和梗塞,而且主要是梗塞类。出血方面原因也很多,但是针灸对出血主要是对机体功能的恢复,讲的是运动,感觉,语言的调节比较有用。

四、针灸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花粉过敏、湿疹、荨麻疹、其他过敏源过敏的疾病。

我们熟知的天灸,主要是减少感冒发作的程度和次数、预防感冒。



五、针灸对结缔组织病的治疗。

针灸治疗结缔组织病,最典型的为风湿、类风湿、痛风、红斑狼疮、银屑病、银屑性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等。

在针灸治疗这一类疾病时,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针灸就可以了,一点药都不需要服用;有一些则说针灸是不行的,全部都用药。符教授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有偏见在里面。实际上这种疾病在急性期,在活动期的时候,通过针灸和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针灸不同穴位治疗不同背部疾病。

1、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选 穴:肾俞、大肠俞、委中。

操 作:进针后施提插捻转补泻法。

防便秘五大饮食误区


导语:如何治疗便秘,饮食调理便秘无疑是最受推崇的治疗便秘方法。注重饮食的确可以有效帮助缓解、治疗便秘。但饮食治疗便秘却很容易将人导入几个盲点,揭秘治疗便秘的5大饮食误区与便秘者应该多吃的5大食物。

五大饮食误区

一、大吃水果蔬菜

大家都知道蔬菜、水果中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并且水分充足,能有效帮助缓解便秘。但如果食用过多,则会引起胀气和腹痛等症状,对于胃肠功能差的人,如果多吃水果不但不利排便反而会对肠胃造成刺激。

二、多吃香蕉

香蕉能帮助润肠、通便,也是常被用于改善便秘的一款受推崇食物。需知只有熟透的香蕉才具有通便效果,没熟透的香蕉如果食用了不仅不能帮助改善便秘,反而会加重便秘。

三、大量喝茶

许多人都认为喝茶能帮助“清火”,必然也能起到一定改善便秘的作用。其实便秘者并不适宜多喝茶。因为茶具有收敛作用,喝多了反而会加重便秘。建议多喝水即可。

四、吃清淡不吃油

许多人都认为导致自己便秘是因为大鱼大肉吃太多,为改善便秘转而吃得特别素。其实便秘者需多吃些油,尤其是香油,能够有效帮助改善便秘,因为油脂有润滑作用。

五、不吃肉

有人认为不吃肉能够帮助缓解便秘,其实不吃肉反而会使便秘加重。这是因为胃肠的运动也是需要动力的,而正常的饮食是保证其正常运转的基础动力,否则体内的废物很难被排出体外。

中医养生的五大原则


一、顺应自然

人生存于自然界中,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人体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如夏季要出汗,秋季皮肤干;

水土环境不同,人的生活习性也会产生差异。若不明此理,随心所欲,机体无法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则疾病迭起。如有的人为求时髦,冬天衣着少而露,以致感冒、关节酸痛;有的人只图舒适,夏天长时间孵空调,最后生出空调病。

人只有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使生活起居、思想行为等随时适应自然界各种变化,保持体内外的协调,才能防病保健,有利长寿

二、运动形体

形体好比是生命活动的宅宇。它内含精、气、神,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形体又是人抗御外邪的重要屏障,人的皮毛肌肤、血脉筋骨、脏腑组织等均有抗邪抵外的功能。因此,养生防病须重视形体的调摄。《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说明了动形以防精气郁滞的道理。运动形体还能增强脾胃机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关于老人的纵向研究表明,坚持适量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者,90岁后多数能独立生活。

三、调节正气

即保持人体正气的充盈及其正常活动。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充满全身,运行不息,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盛衰和运行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强弱寿夭。

如生活起居违逆了四时的变化,可引起气的耗散或气的运行障碍;

劳累过度、性生活不节可导致气虚;

久卧久坐等过逸行为,则往往造成气行郁滞;

饮食不当也会伤气;

情志失常则最易损气和滞气。

另外,乱用补药,往往损伤正气于无形之中。

四、固护阴精

阴精,指肾精,也包括其他脏腑之精。中医视精为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五、静神内守

这里的神,指精神思维活动。养生要保持精神思维活动的清静内守。一般来说,人生活在社会中,精神思维活动常易扰动而难安静。

用神不当,长期过激或突然剧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调节适应能力,会耗伤精气,引起气行紊乱,阴阳失调,脏器受损而发病。因此,从养生防病角度而言,应常使精神清静内守。

这样,精、气、形可得到休养生息。精神情志常宜和悦愉快,避免躁、忧、悲、惊、怒等不良情绪。经常进行静坐、欣赏音乐、书画等艺术活动等,可以产生良好的调节效果。所以,静神内守不是消极的静止不动和逃避尘世,而是提倡合理用神,这样对机体具有积极的休养调节作用。

痔疮引起的五大疾病


痔疮的出现给患者的身心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痔疮如不及时治疗的话,还有可能因发五大疾病,具体如下:


一、引发多种肛肠疾病


痔疮是肛肠疾病里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也是最普通的。它就像一个引火线,可以引发多种肛肠疾病,如肛裂、肛瘘等。如果痔疮引发了其他肛肠疾病,数病状共存,这会给治疗带来非常大的难度,恢复时间也会加长,最影响工作和学习。虽然不至于对人的身体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但这却是所有肛肠患者最害怕的结果。

二、引起脱垂、顿甚至坏死


内痔通常分为Ⅰ、Ⅱ、Ⅲ期。在症状方面:Ⅰ期只是为无痛便血,并不会有太大影响。Ⅱ期为黏膜脱出后可以还纳,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直肠脱垂的结果。达到了Ⅲ期时会经常出现 顿,严重时甚至坏死。一般Ⅰ期内痔发展的时间比较长,症状也比较轻,可当其发展至Ⅱ期时,疼痛会大大加重,由Ⅱ期发展到Ⅲ期的时间会非常短,到达Ⅲ期时症状明显,如这致坏死后果将非常严重。


三、长期便血易致贫血


便血是痔疮的主要症状。Ⅰ期内痔属于初期,其出血较多。Ⅱ期内痔属于中期,其出血可多可少。临床上,Ⅰ和Ⅱ期内痔病人是最多的。由于Ⅰ、Ⅱ期内痔症状较轻,极易被患者忽视或采用保守治疗,久而久之,随着失血量的增加,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昏、虚弱、记忆力下降、甚至眼花、耳鸣、久坐久蹲后突然站起可致虚脱或昏厥、食欲下降、腹胀下腹浮肿等严重的贫血症状。


另外还有一种由痔核粘膜糜烂引起的贫血。由于内痔大多伴有痔核粘膜糜烂,糜烂较重部位正好有小动脉时,大便时会形成喷射状出血,且量很多,极易引起贫血。若粘膜糜烂较重,加上患者长期大便干燥,反复擦伤糜烂之粘膜,引起慢性出血,日久也能引起贫血。


四、容易引发妇科炎症


第四就是女人的专利,由于肛门和阴道接近,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不慎进入阴道,引发各种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


五、导致肛周长期湿疹


由于痔块脱出及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肤,而导致皮肤瘙痒和肛门湿疹。严重时甚至偶有蔓延至臀部、会阴及阴蒂,局部可出现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病程长,肛门周围皮肤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皲裂、渗出、瘙痒、反复发作,并发病时间长。


所以说,一旦发现有痔疮的话,患者务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以免病情恶化。

中医专家提醒 要谨记吃姜五大禁忌


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等油性的挥发油,还有姜辣素、树脂、淀粉和纤维等,所以民间流传着生姜治百病之说。因为。所以,姜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孰不知吃姜也有很多的禁忌,中医专家提醒 要谨记吃姜五大禁忌。

生姜还有健胃增进食欲的作用。气候炎热时,唾液、胃液的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可增进食欲。

姜的吃法很多,例如喝姜汤,吃姜粥,炒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制扁食、水饺馅时加点姜末,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于醒胃开脾,提神,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有助胃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该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几个问题是应该注意的: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鲜姜洗干净后即可切丝分片。

2.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疗中暑。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

4.不要吃腐烂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那种烂姜不烂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5.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原则,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中医祛痰五大方剂


咳嗽有痰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有的时候痰多而且不容易好,很是影响生活和学习,其实中医治疗痰多的妙方很多。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痰多的方剂有哪些?怎么样治疗能快速见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中医教你咳嗽痰多的有效护理办法

咳嗽同时有高热症状时,睡觉时垫一个冰枕头可缓解,也可用冷手巾敷额头,洗个冷水澡也不错;只是单纯的咳嗽严重,就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寒冷的冬天,要带好围巾,多喝热水,不要去空间不流通或太过干燥的地方;如果咳嗽咳到呼吸困难的程度,要马上准备氧气袋给氧,否则会发生意外。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医治疗痰多的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治疗痰多的没有什么副作用,还可以按摩治疗。以上介绍的相对应的各种情况的症状都有治疗方剂,有这类症状的可以试试。

中医解读 足底养生保健的五大秘方


中医养生有很多种秘方,中医足底养生就是其中一种养生妙方。中医足底养生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中医足底养生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中医解读 足底养生保健的五大秘方。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二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施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三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四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五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到天亮。

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中医养生防衰五要旨


中医养生学说之所以长盛不衰,行之有效,是因为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形成,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强调整体性,善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保养精、气、神

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精,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精主要由肾来管理,常常有肾精之称。人始生,先成精,精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而且主宰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生殖、衰老过程。

气是维护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微物质。是推动人体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它既是物质的代称,也是功能的表现。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健康无病,故古人说:气是溺年药。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气可能是免疫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故气不可耗,不可滞,滞耗则多病。

神,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大脑)所主。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故《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因此,清心寡欲以养神,人体就能保持健康、益寿延年。白居易诗云: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到三十生白发。这是神耗而早衰的真实写照。经常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宽广,是养神的首务。



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虽各具其特性,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则仅存,亡则俱亡。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明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指出: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则精气又生神之本也,保精以储气,储气以养神,此长生之要耳。有医家认为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要养生保健长寿延年,必须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而扰。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气功中的静养功法,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保养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精足,气旺,神全,则精神焕发、行动矫健,老年人能鹤发童颜,延年益寿,青年人可长葆青春,推迟衰老。此见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均是调摄精气神的好方法。

二、生活要有规律

据《黄帝内经》记载,上古时候人的寿命是比较长的,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后世则不然,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其原因在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修其天年,度万岁乃去。后世的人则以酒为乐,心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放半百而衰也。也就是说,生活有规律性,人就会延年益寿;生活没有规律性,人就会早衰短寿。



首先是饮食要有规律,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饥过饱,不宜偏食。《灵枢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援食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保障人体器官的能量供应,久之可致早衰。反之,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过量,也是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进食过多,超过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就会损伤脾胃,不能正常地腐熟运化水谷精微,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现代临床证实,饮食过饱,暴饮暴食,不仅影响消化器官的功能,还可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突发心脑血管病。长期的不节制地饮食,尤其是中年以后不注意这一点,过剩的脂肪沉积形成
肥胖症、脂肪肝。血液流速减慢、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脑血管硬化,可使人提前衰老。所以有饭吃七分饱,不用医生找之说。

偏食也是致病之因,衰老之由。中医特别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杂粮,兼收并蓄,才能摄取多种营养物质,使人体的营养趋于平衡,也就是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如果偏嗜,就会造成很多疾病。如《素问五脏生成论》说:多食减,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技;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灵枢五味》也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悦心。事实证明,食盐过多,大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细胞中的水就脱离细胞使其稀释,作为防护手段而增加血容量;随着摄入大量的水,使血液体积血容量持续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心脏加大压力驱动大量血液,血管壁则由于扩张逐渐失去柔性,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血压升高。体内盐分过多还能抑制碘活动,碘失去活力就会破坏胺质,降低激素分泌,使皮肤变黑,或出现褐斑或雀斑,或皮肤干燥。所以每日进盐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高血压病人若每日摄盐量限制在0.5克以下,血压会逐渐下降。饮食五味为人体所必需,且又不能多食,所以《素同生气通天论》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

吃甜食容易引发五大疾病


本文导读:甜食是很多人非常喜欢吃的,那么吃甜食好吗?过多吃甜食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吃甜食容易引发的五大疾病。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女性吃甜食过多,会加速细胞的老化,还会催生白发。这是因为糖属于酸性食品,大量吃糖会使体液由碱性变成中性或弱酸性,促使细胞衰老,导致头发变黄或变白。因此,专家提醒广大女性,吃甜食一定要有度。

危害二:骨质疏松症


大量的糖类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乳酸等,这些物质会使机体呈酸中毒状态。为了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体内的碱性物质钙、镁、钠就会参加中和作用。体内钙的不足会使肌肉硬化和张力减弱,调节血压的机制紊乱。大量钙被中和,就会使得骨骼缺钙而出现骨质疏松症。

危害三:胆结石

美国的科研人员发现,50岁以上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导致胆结石。研究人员认为,过量的糖会增进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胆汁内的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比例严重失调。过量的糖还会自动转化为脂肪,导致人体肥胖。肥胖并不会使所有的人长结石,但对中老年妇女来说却会引发胆结石。

秋季常按身体五大要穴保健康


养生导读:天气慢慢转凉,冷热交替容易引发各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适当刺激人体五大要穴,可明显改善人体神经、内分泌、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常按身体的哪五大穴位可以保健康。

常按身体五大要穴保健康

1、足三里穴----人体保健第一要穴

位置: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之说。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常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对解除急性胃痛效果明显。

操作:以拇指每日按揉足三里2至3分钟,力度以感觉局部酸胀为宜。紧急情况下,如胃痛急性发作,而裤子穿得紧,可用笔尖隔着衣物刺激此穴,以症状缓解为度。

2、三阴交穴----针对妇科病皆有效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又名女三里,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对于妇科病,刺激此穴皆有效,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脚底肿胀、手脚冰冷等。

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5至6天起,每天花1分钟刺激本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

3、关元穴----对症阳虚畏寒、宫寒不育

位置:位于下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古有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之说。

作用:此穴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点按或灸穴位15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阳痿、早泄及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突发的昏厥。

操作:可用隔姜灸法,用一片薄薄姜片上面扎一些小孔,贴在关元穴上,然后用艾柱来灸,一次15分钟左右,感觉穴位处潮红即可。阳虚畏寒、宫寒不育者,疗效更显著。

4、膻中穴----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位置: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还可以治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病症。

操作:可双手交叉,握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将一手四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打圈按揉或从上自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延年益寿。

5、涌泉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

位置:位于足底部,脚趾向下弯时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

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结实、行走有力。按揉此穴,还可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阳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均有疗效。

操作:每晚温水泡足后,先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涌泉,左掌按摩右涌泉,直到足心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此穴,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做到清静平和,才可事半功倍。

多事之秋,大家在家无聊的时候,就可以多多按摩以上推荐的养生穴位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