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

2019-10-06 │ 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 养生老人

老人最怕得肺炎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日常生活中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养路上网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最怕得肺炎,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到老年,全身及呼吸道的免疫机能减退;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糖尿病等的老病号都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其中,肺炎在65岁以上老人死亡原因中居首位。

由于许多老人伴有多种疾病,而肺炎又常累及多个脏器,就会出现所谓多米诺骨牌现象,以至不可救治。因此,要重视老人患肺炎的严重危害。

老人的肺炎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发病隐蔽。老人的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有时肺部病变已广泛,但发热不明显,体温多在37.5℃-38.5℃,咳嗽不剧烈,痰不易咳出,胸痛较轻,白细胞也不增高甚至偏低,或仅有嗜中性粒细胞偏高,往往需要借助X射线检查才能证实。

其次,肺炎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常见致病菌,但基础疾病多或反复感染的老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因此,用药时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但必须兼顾革兰氏阴性杆菌。

如果老人既往体健,没有基础疾病且轻度感染,可选择青霉素类药物静脉滴注,用药时应把每日总剂量分3-4次给药。对于伴有基础疾病的轻、中度感染的老年患者,一般感染程度加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的几率增加,可考虑选择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2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重症肺炎同时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应及时用广谱高效抗生素。

第三,老人吸入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多,常反复感染。

由于吞咽反射功能减退、吞咽障碍、呼吸道清除功能减退等因素,使吸入性肺炎在老人中发病率明显增高。治疗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或替硝唑。由于免疫功能减退,有的老人用过多种抗生素,很容易出现菌群失调而继发感染,还常见肺部真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时,最好联合使用氟康唑预防二重感染。对反复感染的老人,还要注意最近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同一类抗生素近期重复使用容易导致耐药。

最后,老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能有效地预防肺炎。肺炎球菌多糖疫菌(ppV)能抵抗23种肺炎球菌的攻击。流感疫苗的广泛接种也使得流感杆菌脑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预防肺炎有效率为53%。

扩展阅读

原来老人最怕这些!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死亡是每个人不愿提及并且惧怕的。而对于老年人,尝尽人间百味后,对死亡却没有那么惧怕了,他们更怕的是这些。

认知能力下降

老人身体会随着年龄慢慢变差,但最重要的就是认知能力也会退步。这就包括记忆力、知觉、听力、嗅觉等等。他们会对最亲的人感到陌生,会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没有知觉,反应也会变得迟钝。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发生了变化,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所导致。

孤独

老年人年龄大了,儿女也都有自己的家庭,不时常陪在身边,平时的感觉和心情无法得到宣泄,慢慢的就会产生孤独感。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老人多出去交一些朋友,多参加社交活动,在家里感到孤单寂寞时,朋友就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平时也要适当地出去透透气,适当做一些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生活也会充实很多。

丧偶

我们常能看到,老年夫妻一旦丧偶,因为经不住失伴的悲痛,便可能很快也跟着“走”了。而有研究证明,伴侣去世的半年内是死亡危险期,这期间的免疫功能竟只有平常的1/10。所以老人对另一半的“走”要有心理准备,平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可以转移悲伤阴影。

儿女不孝

老人为子女操心一辈子,为的就是他们能幸福,自己也能安享晚年。但是有些子女并不把老人当回事,不但不尽赡养之责,反倒给老人添不少麻烦。

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他们也很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影响,所以平时子女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不要让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老人最怕生活不能自理


老年人最担心什么?据美国MSNBC网站4月25日报道,美国一项在线调查发现,在2.8万名被调查者中,大约1/3的人表示,他们对衰老最大的恐惧是不能照顾自己,连累家人;近1/5的人担心将失去智力;只有7%的人说,他们最担心将来满脸皱纹、苍老不堪。 基于此,近6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保持身体健康。比如,他们会坚持吃健康食品、积极锻炼,或采取服用抗衰老补品、进行激素疗法等其他预防性措施,以达到健康长寿。

加利福尼亚州的基斯·韦伯就是其中之一。他非常注意饮食、定期锻炼,还会服用包含欧咪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剂精氨酸等的一系列补品。他说:“我并不是想活到100岁,而是想过有质量的生活,能够照顾自己。我现在66岁了,但外表和行动就像50岁的人,比不少40岁的人还有精力。” 当被问到他们是否希望自己比朋友和家人更长寿时,近2/3的人表示只有在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他们才希望如此。得克萨斯州的泰勒说:“我不在乎能活多久,只要我能照顾自己就行。我的4个祖父母活到85岁以上,但80岁以后,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大大降低了,这可不是我希望的。”

也有大约10%的人表示,他们根本不担心衰老。因为衰老只是人生旅途中正常的一部分。 不过,更多的被调查者表达了和韦伯、泰勒一样的观点:老人们正在寻求获得更健康、质量更高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延长寿命或留住青春容颜那么简单。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迹象。

老人春寒防肺炎


春季,尤其是早春时节,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骤然升高,这是为什么?

中医认为,五脏属肺,肺为"娇脏",对春季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阴时雨的天气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极易受寒邪侵袭,导致肺虚,引发肺炎。从生理上看,老年人呼吸道老化,支气管上皮萎缩,杯形细胞增生,清除功能下降,加之胸腺退化,T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差,极易发生肺炎。

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肺炎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直线上升。据临床观察,出现以下情况,应高度警惕:

一是原因不明的精神萎缩,不思饮食或卧床不起;

二是感冒后迁延不愈,出现呼吸加快,面色潮红,口唇发绀;

三是短期内眼眶下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手足发冷;

四是神疲力乏,表情淡漠,嗜睡;

五是"老慢支"等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痰多色黄或混有血丝。

老年人肺炎关键在预防

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要合理营养,在补充足量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物的同时,适当多吃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木耳、芝麻、萝卜等。

三要注意居室卫生。老年人居室应经常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

四要根据中医"百病从寒起"、"风为百病之长"的理论,注意防病、防风保暖以防寒邪侵袭,引起感冒。

老人养生最怕5个字


有人说,老年人如同夕阳,照样能发热发光。然而,活出色彩是有前提的,就是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让身体和心理都保持在最佳状态。《生命时报》采访众多权威专家,为老人们总结了5个必防的字,以作提醒。如果你家也有老人,请一定告诉他们。


摔:1/3老人都摔过


可能你正慢病缠身,或者你身体还算硬朗,但不论处于哪种情况,摔倒都是容易导致老人伤残的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65岁—80岁、8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发生跌倒的几率分别高达30%和50%左右;加拿大一医疗服务中心2009年的数据也显示,每年每3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曾跌倒过,其中又有近半数不只跌倒一次,而且有近半数的人因跌倒而受伤,发生骨折几率很高。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教授说:“要规避这种风险,至少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补充钙和胶原类物质以强健肌肉和骨质,预防骨质疏松。比如,在多喝牛奶之余,老人,特别是女性,可补充一些钙剂。


其二是注意老年人居室的布置和房间设施的安排,去除屋里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地面要防滑、通道要无障碍物,清除所有杂物。家具要固定妥当、常用物品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最好在浴室或通道处安装上适宜老人的扶手。家具的高度、床的高矮以及摆放的位置尽量方便适宜老人,诸如:桌子应比年轻人用的稍低些,以70―75厘米为宜;老人最好在床头放一盏灯;通向卫生间的过道装一盏夜灯;在床头准备一个手电,也有应急功能。此外,一双跟脚、防滑的软帮鞋是老人的最佳选择。


堵:肠胃怕堵,心更怕堵


交通堵了是闹心,人堵了,就是闹病了。对于老人来说,最不能堵的一是消化道,二是心。


在人体中,最易堵的无疑是消化道,高芳堃指出,对于消化功能已走下坡路的老人,黏、糯的食物是最大忌。老人多半牙不好、口又重,软、黏、甜的粽子、年糕、糯米团子就像是专门针对老人这些特点而设计的。然而,这些食物“入口容易消化难”,轻则胃不舒服,重则发生胃黏膜出血,甚至肠梗阻。


尤其是晚饭,老年人最好别吃糯黏的食物,平时想吃时也要适可而止。当然,消化道通畅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要消除便秘,为此,老年人要做到适当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喝水,平时做做揉腹操,晚饭不要吃得过饱,饭后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再外出活动。


不仅身体通道会堵,心也会堵,老人堵了心,麻烦更大。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科医师西英俊指出,不管是因为心情不快而大发脾气,还是暗自生闷气,都对身体无益。尤其是老人孤独、自卑等负面情感更多,因而身体受情绪所累的问题也更突出。


西英俊建议,为避免老人的不良情绪,子女要记得多嘘寒问暖,老人自己也要学会调节:遇到问题及时沟通,把怒火扼杀在摇篮里;有愤怒应及时适当表达,比如采用“幽默发脾气法”,学会自我调侃。平时多参加社区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也能防止坏心情找上门。


独:不独居、不孤独


年轻人通常会很享受独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却最怕独居一室的孤寂。这种没人说话,没人照顾,“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带来的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甚至媒体曝出“独居老人去世个把月才被发现”的新闻,也已不算新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老年人的孤独,源自他们各方面能力衰退后引发的不安全感。而要消减这一负面情绪,按照护航理论,他们应该获得3个圈子的支持,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其他人。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父母退休后,在家吃喝不愁,平时还有不少娱乐爱好,过得很潇洒,根本用不着自己总去关心。”李娟说,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项关于国民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丧偶老人来说,家人的关怀是最主要的;而对于老夫妻俩来说,由于有了相互间最基本的家人关怀,朋友的支持才相对凸显出来。但无论如何,老朋友间的关心都无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外,年轻人更要“常回家看看”。李娟说,看老人时,买些礼物没问题,但千万不能把它变成一种形式,“平时给朋友礼物还总要附上一张卡片呢,给老人的怎么能干巴巴就送出去呢?”拿出礼物的同时,别忘了多聊两句,说说过去的事,让老人回忆起自己当年身强力壮、风华正茂的状态,这对于帮他们找回自信、激发乐观心态都非常有益。


另外,对于丧偶老人,最好不要让他们独居,如果不得已必须如此,也要提前给老人设置好联系家人、亲朋、近邻的电话快捷键,并请周围邻居或小区物业人员多加探望。当然,最要紧的,是自己尽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药检查不能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长生表示,心脑血管疾病缠身是大部分老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300万以上,其中,漏检查、漏服药、漏治疗是主因。


“很多人都觉得,有这些基础疾病的老人应该忌生气、忌着急,以防血压升高,甚至因此导致猝死。其实,因此而发病的几率并不是特别高,即便发病,也是因为血压等指标本来就控制不到位。”马长生认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其实是求“稳”,即用药不能漏、监测不能漏、及时跟进病情调整治疗不能漏。只要保证了以上前提,即便偶尔发发脾气,着急一回也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这在老年人身上比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屡见不鲜。高芳堃说,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机体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能力也都比较差。因此一旦着凉感冒,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转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烦的是,老人在被病原体感染、发炎后,其临床体征通常表现不典型,多见精神倦怠,很难引起重视和注意,贻误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高芳堃建议,老年人及其亲属应多了解一些老年病相关知识。如果老年人感觉浑身酸软、无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时进行身体调理,如果是初发感冒,可以服用感冒冲剂、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些。如果经过调理后,情况还没有改善,而且出现了咳嗽等症状,就要尽早去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最易患病的时节,应格外注意保健。”


除了上面重点提到的5个字外,老人还忌“猛”忌“急”。高芳堃指出,很多时候,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的老人,会因为急着起立,突然改变体位导致头晕而摔倒,因此,老人起身时要缓要慢,干活时用劲也不能过猛。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最怕得肺炎》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