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生活保健养生

2019-10-06 │ 老人生活保健养生 老人去康养生活

老年生活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没有更好的不同人群的养生方法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老年生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到老年,对生活的认识和年轻时有了很大不同,比如有的老人就走进了“颠倒轻重”的误区。

一是重子孙,轻自身。在有些家庭中,白发苍苍的老两口至今还在看黑白电视,并不是因为他们经济拮据,而是儿女结婚时把钱给他们买了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随后又为接踵而来的孙子、孙女们买衣服、食品,逢年过节,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家来还要盛情款待。老两口认为,现在是孩子们的世界,反正自己年纪大了,啥事都好凑合,能过得去就行。

二是重娱乐,轻健康。老年人退休后,天天都是星期天。业余时间多了,娱乐活动本应丰富多彩,但有些老人却迷上了“修长城”,本想娱乐,结果却有损健康。一位老汉原来上班时还经常早起锻炼身体,退休后反而沉湎于打麻将,白天“战斗”了一天,晚上还要接着干,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结果变得面黄肌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三是重积累,轻消费。多数老年人是从艰难岁月中过来的,因此他们生活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积月累地把钱往银行里存,至于存钱日后派什么用场,他们则不管。他们不知道,节俭是对的,但时代已经不同了,消费的观念也应该改变改变,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过好自己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ys630.coM延伸阅读

太极拳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学太极拳可是从57岁开始的,算来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虽说没练到“太极神功”的份儿上,但也练得身强体壮、“返老还童”。原来的肠胃炎、支气管炎都好了,细算起来还真为国家节省了不少医药费。练太极拳不光增强了我的体质,更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增添乐趣,心栽梅花报春风

一开始,太极拳给我一种神秘感。我是老观众了,以前经常在公园里看别人练。刚退下来时,那种“清闲”真让我不习惯,于是我就跟着学太极拳消磨时光。谁知这一学,我才发现,太极拳不仅舒筋活血,还可调整心态。通过练太极拳我总结了四句话:从招式上看形体美,从要求中思考学问,从练习中找出差距,从进步中体会乐趣。

磨炼意志,学做苍松傲风雪

学太极拳我体会要过好三关:寻师关、适应关和恒心关。我先买了教学书籍,但学起来不得要领。拜了较有名气的陈老师为师,受他指点,才走上正道。陈老师要求严格,每天都得练基本功,我当时快60岁了,开始时还真不适应。后来在老师和拳友的鼓励下,总算坚持了下来。经过科学安排训练强度,我的体能逐步提高了。练功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练功也是练毅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后,我终于学有所成,后来还被济南市体协评为杨式太极拳的辅导员。

开阔胸怀,但作杨柳育新枝

习武最讲的是武德。我在公园练拳时,常有人观摩请教。后来我想,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打太极拳使身体健康起来。我每年都举办一两次太极拳辅导班,不收学费,义务传授。到目前为止,我指导的学员已有300余人,这也算是为全民健身和普及太极拳做点贡献吧。

陶冶情操,愿作修竹结千竿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可修身养性,我在不断提高拳艺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健康。在办辅导班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大批拳友,我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我还自编了6套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等项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相信我和拳友们的努力,定能让太极拳术如茂密的竹林,蓬勃壮大。

老年人理财 晚年生活也时尚


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纷纷组建自己的小家,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出现了。这段时期,因子女已经成家,教育费、生活费支出减少,老年人的资金累积到一定数目,家庭理财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退休老人来说,投资理财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时尚。但退休老人进入晚年的年龄状况和相对有限的工资收入,决定了他们是一个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对保守稳健的投资群体。如何既能让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又能保证生活的充实和思想的愉悦?本期,记者就中老年人如何理财作了采访调查。

现状

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少老年人在理财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理财就是省钱、存钱或者盲目赚大钱。日前,记者就老年人理财问题在万州老年大学对30位学员进行了调查。

需要理财吗?需要的占60%;不需要的占40%。

目前主要采用什么财务管理方式?53%全部储蓄;37%一部分储蓄,一部分购买保险;10%投资(国债/股票/房产)。

对目前所采用的理财方式是否满意?40%较为满意;46.7%一般,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理财方式;13.3%不满意,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最想实现的理财目标是什么?26.7%想资产增值,今后生病时不为儿女添负担;46.7%要各项投资收益多,能多为儿女积聚财富;26.6%想和老伴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采访中发现,退休老人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养老、治病、护理等。中国银行万州分行的理财专家李先生指出,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多数老年人手中会有一笔积蓄,并且有一定的养老保险金保障;另外,一些文化水平较高、有技术的老年人,退休后还有一些额外劳动收入。所以,步入老年更是进入了人生理财的重要阶段,安排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晚年幸福。

调查一:退休以后开始理财

63岁的赵宗淑(化名)女士,是一名退休的中学教师。去年5月,操持完小儿子的婚礼之后,一下子感觉到了“空巢”的寂寞。恰巧那时中国股市经历了几年的熊市后发生了明显转折,她有时到女儿家去看外孙,常听到女婿大谈股票、基金,女儿也参与炒股,而且已经见到投资收益。股票、基金真那么好赚钱?她动心了,于是开始谋划自己的理财生活。

当月,她就去开设了账户,倾向于炒股票。不过赵老师并不着急,在入市前,先认真学习了一些相关知识,具体操作时又请女儿女婿当参谋。刚开始,由于是外行,加之心态不稳,频繁操作,资产收益是负的。在银行工作的女婿认为她的投资风险过大,一旦行情不好,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于是特地制定了相对保守的投资计划,按3:3:3:1的比例配置资金,即3成买基金、3成买股票、3成买保险债券、1成存银行。

此后,赵老师基本上按女婿的建议进行操作。一个月后,她的资金账户有了12%的收益。到了今年3月中旬,她的投资收益更是高达86%。“几只股票和基金的表现都不错,我打算长期持有。”赵老师高兴地说。

张先生原是一家工厂的退休职工,现在却是证券交易所大户室最有名的技术派投资者,不少人都找他做参谋。

张先生是1995年入市的老股民,证券交易所大户室开设时,他是第3名入场者。他退休后便专心于研究股市,对国家经济政策、大政方针的分析颇有见地,市场感觉很敏锐,经过股市十几年的磨练,已成为老练的投资者。

养老投资莫入五大误区

养老,这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养老还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计划养老还太早

说到养老,许多人都认为那是60岁以上的人的问题,与己无关。其实,养老计划应在青年时就开始。有些年轻人收入不菲,但每月钱还不够用;而有些有理财意识的人就买基金、买保险、炒股票、买房子等等,为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误区二:省吃俭用留子孙

中老年人都是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那时样样凭票证,计划供应,因此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但现在中老年人的工资、退休金也不少,市场上商品又丰富,理当好好享受生活。长辈们吃得好,玩得好,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子女们才能安心工作,这比留钱给子女还有意义。

误区三:投资理财太保守

许多中老年人平时生活需要用钱时,就从工资卡、退休金卡中支取,对卡内资金也不闻不问,最多把余钱从活期转定期。但现在储蓄利率是负利率,余钱存银行不但不能保值增值,还在贬值。中年人应在对投资市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适当投资一些国债、基金、股票,尤其是保障型的保险,如意外伤害险、重大疾病险、住院补贴险。

误区四:社会养老不合算

一些独居或生病的老人,除了居家养老外,也可选择社会养老,虽然支付了一定的费用,但老年人起居有人照顾,平时有伴聊天、娱乐,也减少了子女的后顾之忧。有些老年人或子女觉得社会养老不合算或没面子,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分这是大势所趋。

误区五:精神养老不重视

老年人都有退休金,可谓衣食无忧,但现在子女成家后,大都与老年人分开居住。一对老夫妻单独居住或老人一个人独居越来越普遍。老年人最缺的还是精神养老,建议子女买房时最好离父母居住地近点,这样既能常回家看看,也方便老年人经常到子女家走走。

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很重要 怎样过好健康的晚年生活


很多老年人一旦退休之后,就会感到自己很无聊,不知道怎样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且会感到抑郁和烦躁不安,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无所适从。其实老年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起来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那么老年人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呢?


1、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年人要想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那么在平时应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跟自己的老年朋友们一起跳跳舞或者去钓钓鱼,还可以学习一些书法或者画画,还可以种一些花,或者跟老年朋友跳跳舞和唱歌,这样都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开阔,变得更加丰富。可以在丰富的生活当中体验到幸福快乐,那么就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坚持运动


并不是老年人就不能够运动,老年人更应该注重运动,在平时坚持有规律的运动,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年轻,可以充满活力,但是要注意不能够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还要注意不能够过度运动,应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同时还要注意早晨不能够太早的进行晨练,应该在吃早餐后半小时再运动。


3、保持健康饮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会变得低下,身体多个器官功能也会慢慢的退化,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平时的饮食健康,要保持饮食多样化,在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鱼肉鱼肉可以给人体补充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同时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但是要注意晚饭要避免吃得太饱,保持七分饱就行了。


4、学会与家人相处和睦


老年人在平时要多和家人多沟通交流,要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可以带带孙子孙女,这样能够维持家庭和睦的状态,能够给子女分忧解愁,而且能够享受天伦之乐,那么就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变得愉悦,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健康,可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家人怎样与老年人相处呢?


家人在平时也要学会与晚年的老年人相处,在平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如果老人家比较唠叨的话,要有耐心去倾听老年人所说的话,同时还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要让自己脸带微笑,可以感受到亲切的感觉。同时在平时还要了解老年人在平时的喜好和性格,那么就能够更好的与老年人接触,可以促进与老年人的感情。在与老年人谈话的时候应该多提及老年人喜欢的话题,比如老年人的家乡和亲人,还要提及老年人年轻时候的一些事迹,应该避免谈老年人不喜欢的一些话题,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太极拳让我的老年生活充满活力


俗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学太极拳可是从57岁开始的,算来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虽说没练到“太极神功”的份儿上,但也练得身强体壮、“返老还童”。原来的肠胃炎、支气管炎都好了,细算起来还真为国家节省了不少医药费。练太极拳不光增强了我的体质,更丰富了我的老年生活,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增添乐趣,心栽梅花报春风

一开始,太极拳给我一种神秘感。我是老观众了,以前经常在公园里看别人练。刚退下来时,那种“清闲”真让我不习惯,于是我就跟着学太极拳消磨时光。谁知这一学,我才发现,太极拳不仅舒筋活血,还可调整心态。通过练太极拳我总结了四句话:从招式上看形体美,从要求中思考学问,从练习中找出差距,从进步中体会乐趣。

磨炼意志,学做苍松傲风雪

学太极拳我体会要过好三关:寻师关、适应关和恒心关。我先买了教学书籍,但学起来不得要领。拜了较有名气的陈老师为师,受他指点,才走上正道。陈老师要求严格,每天都得练基本功,我当时快60岁了,开始时还真不适应。后来在老师和拳友的鼓励下,总算坚持了下来。经过科学安排训练强度,我的体能逐步提高了。练功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练功也是练毅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后,我终于学有所成,后来还被济南市体协评为杨式太极拳的辅导员。

开阔胸怀,但作杨柳育新枝

习武最讲的是武德。我在公园练拳时,常有人观摩请教。后来我想,应该让更多的人通过打太极拳使身体健康起来。我每年都举办一两次太极拳辅导班,不收学费,义务传授。到目前为止,我指导的学员已有300余人,这也算是为全民健身和普及太极拳做点贡献吧。

陶冶情操,愿作修竹结千竿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可修身养性,我在不断提高拳艺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身心健康。在办辅导班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大批拳友,我们切磋交流,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同提高。我还自编了6套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等项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相信我和拳友们的努力,定能让太极拳术如茂密的竹林,蓬勃壮大。

中年生活也要有性的陪伴


女性,尤其是中年左右的女性,出现“头疼”、“没精神”、“神经衰弱”等现象,实际上是由于缺乏性生活或性高潮过少而造成的。但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许多女性并不知道这点,还以为真得了什么怪病,或归咎于工作不顺、家务太累、孩子不省心。这些女性在日常生活里,往往比其他人更易怒、唠叨、多事。

随着性知识的逐渐普及,有些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缺的是性生活与性高潮。但在现有的婚姻与家庭之内,受到种种限制,她无法单方面改变这种状况。结果,她会在生活的其他一切方面,对丈夫加倍索取补偿。

男性,尤其是中年男性的情况恰恰相反。许多忙于各种各样事业的人,常常是由于精神负担过重、心理疲劳长期积压,使得自己的性欲下降。他们心里有数,但嘴上不说。因为他知道:如果舍不得放弃自己的事业,这种性欲低下是无法根本解决的。好一些的男性,会拼命在其他方面努力补偿,最常见的是在名、利两方面提高自己,以便使妻子觉得夫贵妻荣,脸上有光,也就掩盖了性生活方面的矛盾。如果是一个缺乏责任心或根本没把女人当人的丈夫,就更可能“破罐破摔”,对婚姻与家庭更加冷漠与疏远了。

生活最折磨人之处,就在于它总是把两种分别的不如意,加在同一对夫妻头上。

对此,笔者没有灵丹妙药,只想劝告这样不幸的夫妻:不要就性论性,应该来些“农村包围城市”。妻子先从主动改善家庭生活的气氛开始,协助丈夫缓解事业的心理压力。丈夫必须做出一个早晚都要面临的人生抉择:究竟什么对你更重要?如果选择事业,那最好不要耽误一个女性。如果你还同意性不仅是自己单独享用的事,而是关系到另一个人的幸福,那么也请从生活其他方面开始逐渐放松自己,直到能把对待事业的那种热诚投入婚姻、夫妻日常生活和性中。▲精液过敏,必须戴套有人对花生过敏,有人对花粉过敏,还有人对男性的精液过敏―――这可不是开玩笑。

有个女性读者告诉我,只要丈夫不戴安全套和她过性生活,她就会突然胸闷、阴道内有烧灼感、痛痒夹杂。这些症状来得快,去得也快,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消失。有的人说,结婚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如阴道或会阴部水肿、瘙痒、心悸,甚至恶心、呕吐等。这些都是精液过敏症的表现。

男性精液内含有来自精子和精浆成分的数十种特异抗原,它们是体内其他组织所没有的。有些男性精液中抗原物质的抗原性特别强,若女性恰好是过敏体质,同房之后便会发生一系列反应。症状常因人而异,程度也轻重不一。有时,女性可能只对某个男性的精液过敏,也有可能是对所有的精液都敏感;还有些时候,即使男性戴着安全套,或是没有在阴道内射精,女性仍会出现上述症状。

对于那些结婚多年,突然出现过敏的女性,也许是她们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比如开始使用一种新的避孕方法、接受了子宫切除术或怀孕等;若男性正在服用某种药物或吃了某种食物,如青霉素或花生等,也可能导致女性过敏。

如果女性对精液过敏,在性爱时必须要使用安全套,尽量减少过敏几率。同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还要提醒的是,女性在检查时,要尽量找到过敏原,以便对症治疗。

如何对待晚年生活厌世心理?


每个人在经历世间的风风雨雨之后,都要跨入人生的暮年。劳累了一生,谁不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充分享受一下生活的乐趣呢?然而,不幸的是,有些老年人迫于各种压力,却厌恶人世,视余生为畏途,心理处于极度压抑、消沉甚至绝望的状态。

老人产生厌世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类:

其一,外在原因:其中包括最为普遍的受子女或其他亲属的抛弃虐待,使生活失去依托,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理感到极度的压抑、空虚、孤独、失望和悲观;此外,家庭纠纷,经济拮据,老年丧偶,夫妻离异等等,都可能使老人感到晚年生活的无趣无望,产生严重的丧失感和绝望感。

其二,内在原因:最多的情况是体弱多病,病魔缠身,久治无效,对生活失去信心和乐趣;还有些老人性格孤僻偏执,不善社交,觉得生活孤单寂寞,苦涩乏味,产生厌倦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不贪恋人生?老人厌世现象在我们社会中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切和重视。要克服和消除老年人的厌世心理,既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同时也更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怀和帮助。社会各界尤其是老年人的家庭应为老人创造一个安全、康乐、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使每一个老人都沐浴在和煦温暖社会大家庭的阳光之中。作为老年人的子女和亲属要孝敬和尊重、体谅老人,不仅要在物质上,更重要的还要在精神上多给老人以照顾和关心。任何虐待、歧视甚至抛弃老人的做法都是不道德的、违法的行为,都要受到社会的谴责。作为小辈和晚辈,最可贵的莫过于对老人的体谅、关怀和扶助了。如果老年人的子女和家属都以这种态度对待他们,使老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快慰和幸福,他们怎么会厌世轻生呢?

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讲,人老了,在性格、脾气和习惯等方面会发生某些微妙的变化。总的倾向是变得多疑偏执,爱发牢骚,怨天尤人,过敏任性,抑郁胆怯,适应性和坚韧性明显减弱,而依赖性显著增强。这些变化使得一些老年人与子女家人在心理上拉大了距离,使老人感到自己已是不受欢迎的人,从而产生了悲观厌世心理。因此,老年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弱点,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生活洪流之中,努力克服各种心理衰老现象,要热爱生活,积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多与青年人交朋友,使自己从孤独、苦闷和郁郁寡欢中解脱出来。

当心便秘影响您的晚年生活


便秘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长期便秘会引起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心烦失眠和头昏等症状,还可诱发或加重痔疮、肛裂、脱肛、前列腺肥大等疾患,甚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猝死的发生。而老年人又特别容易发生便秘,据统计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30%以上,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便秘可以是功能性异常,也可以是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老年人以慢性功能性便秘多见,也有因其他内、外科疾病所致。药物性便秘也十分常见。除有些药物有致便秘的副作用外,还应该警惕治疗便秘的药物本身就可以引起医源性便秘,如酚酞、液体石蜡、甘油、琼酯、硫酸镁等,长期应用后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使肠蠕动和排便反射麻痹,形成顽固的“泻剂成瘾性”便秘。有些中药如番泻叶等,“服之即下,停之又秘”,同样可致“成瘾”。

便秘可因大肠自身的病变引起,也可因肺所致。排便是大肠的事,怎么会与肺有关呢?中医讲肺和大肠是一家,肺降,大肠才能降;同样,大肠不降也会引起喘咳、气臭等,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于大部分青壮年而言,便秘多属于实证、热证。但老人的便秘多见肺热肠燥型便秘、中气虚型便秘、阳虚型便秘和冷秘,虚证较多,因为人体的阳气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衰弱,大多数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肾阳虚症状,常常表现为大便干涩难解、四肢欠温、畏寒喜暖、腰膝酸软,或腹中冷痛、得温则舒。

中医辨证治疗

肺热肠燥便秘症状为:干咳痰少而黄、鼻干咽干、气粗口臭、舌苔偏黄。可用麻仁丸,或者黄芩3克、麦冬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服,效果不佳可服清肺抑火片或者大黄片(0.3毫克-0.5毫克),平时多吃杏仁、梨、麻子仁、核桃仁,喝菊花菜、绿茶,多吃蔬菜少喝酒。

中气虚便秘症状为:气虚乏力,肝门下坠,便后气短虚弱,脉弱无力。可服人参3~5克泡水吸或炖肉,重者可服补中益气丸。

阳虚便秘症状为:腰腹发凉、四肢冷、神惫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白,脉沉而弱。可用桂附理中丸。

冷秘症状为:腹部发凉、肛门不温、小便清长、舌淡白、脉沉缓。可服理中丸、烧姜煨汤,此外可用艾条灸肚脐(神阙穴)、关元(脐下三寸),重者可服半硫丸(半夏、硫黄)。

西医常用疗法

老年便秘者可选用微生态制剂。这类制剂可以清除体内“垃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保持大便通畅,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少。常用的有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的双歧三联治活菌(培菲康)、丽珠肠乐等。

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内服缓泻剂。单纯性便秘患者,可选用通泰胶囊和乳糖果。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但不宜长期服用。老年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先用西沙比利(该药禁止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药同服)。

简易外治疗法

肥皂条通便法切成小手指粗的条状,插入肛门。

甘油栓通便法甘油栓是甘油胶制成,用手持栓剂缓慢插入肛门。

开塞露通便法开塞露是用50%甘油或少量山梨醇制成,将开塞露的塑料管顶端剪去,缓慢插入肛门,将药挤入,尽量使药保留15分钟。

咸萝卜条通便法用食用咸萝卜切成长2厘米、断面1厘米的小条,涂点润滑油轻轻插入肛门(咸萝卜条为高渗盐液,可吸收组织中水分而稀释粪便,同时刺激肠管蠕动而排便),一般保留5-10分钟即可自行排便。

老人晚年生活的四个误区


时下有不少老年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让自己陷入了晚年生活的误区。

误区之一:懒惰散漫的生活

有的老人觉得自己辛苦劳累了大半辈子,现在完全可以歇口气了,可以自由散漫地过日子了,于是,失去了生活目标,生活起居也变得没有规律。有的老人过分放纵自己,嗜烟贪酒,娱乐无度,饮食无常,这样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之二:过分依赖子女

有的老人认为,人老了,离天远了,离地近了,常常轻视生存价值,失落悲观。晚年生活过度依赖子女,与外界隔离,专为儿孙做家务。有的老人把财产全部交给子女支配,自己一切处于被动之中。这样的生活会给老人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逆差”,使之无所适从。有的老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而产生焦虑情绪,多愁善感,对生活感到厌烦,以致失去生活乐趣和生存意义。

误区之三:过度发挥余热

一些老人不顾年老,只想赚钱,结果因操劳过度而损害健康。老年人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智慧,老有所为,合理地为社会和家庭创造财富本无可非议,但应量力而行。有的老年人也像青年人一样加班加点、拼命赚钱,这实质上是在用健康来换取金钱。

误区之四:再婚问题上的自我封闭

有的老人丧偶后在再婚问题上自我封闭,长期与外界隔离,这样会带来诸多身心疾病,对延年益寿十分有害。老年人丧偶后,应该面对现实,大胆地追求人生幸福,营造晚年幸福生活的港湾,才是健康长寿的正确途径。

晚年生活要健康 8道防线不能松


人一过花甲之年,就讲究起养生保健来,在晚年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老人晚年生活需要牢记8道防线。
防线一:65岁开始防跌倒
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居民中,21%~23%的男性和43%~44%的女性曾跌倒过,其中,约20%~30%的跌倒会造成老人中度以上的损伤。因此,从65岁开始必须严防跌倒。首先,老人应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如多喝牛奶、多吃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并养成晒太阳的好习惯。其次,活动要慢。不论是从床上起身,还是外出走路都不能着急,以防意外。再次,清除家中可能造成跌倒的障碍。比如,浴室要防滑,厕所最好装上扶手,屋内过道不要堆积杂物,灯光应足够明亮,尽量不要使用过高的储物柜等。最后,选择合适的运动。运动能够增强下肢肌力,改善平衡,但建议选择不太剧烈的活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美国研究人员甚至发现,70~90多岁的老人练习太极拳48周,跌倒风险会降低25%。
防线二:每天1个荷包蛋
鸡蛋是小型营养库,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卵磷脂含量都较高。有不少老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可能危害健康。其实,只要保证吃鸡蛋的数量控制在每天一个,并不会因此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
不仅如此,鸡蛋中所含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建议老人每天吃一个鸡蛋,煮为首选,如煮白鸡蛋、煮荷包蛋等。这种烹饪方式最易于营养物质的存留,且有助于更好地被体吸收。煎鸡蛋不作推荐,不仅含油量高,还易生成致癌物。
防线三:一周三顿清蒸鱼
有医学研究证明,每周吃3次鱼,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约30%。海鱼中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还对大脑有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症。建议多吃海鱼,海鱼含锌量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含有的维生素A和D、钙、锰、碘、硒等微量元素也比肉类丰富,更利于老人的营养平衡。每周可以吃3次鱼,但具体摄入量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不同而各异,可自行掌握;吃鱼以清蒸为好,比如清蒸鲈鱼、清蒸黄花鱼等;虽然三文鱼等深海鱼营养价值高,但不建议老人生吃。
防线四:中午必须打个盹
有些人觉得老了自然“觉少”,所以不太重视补觉。事实上,老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夜间容易失眠,更需要通过午睡为身体“充电”。老人午睡应注意3点:一是在中午11点到1点之间午睡,时间不能太长,30分钟左右为宜,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就会进入深睡眠状态,影响夜间休息。二是午餐不宜过饱。三是必须躺平,并注意保暖,不要靠在椅子或沙发上打盹。
防线五:60岁后半年体检一次
进入60岁大关后,老人身体机能开始明显走下坡路,因此建议将体检频率增加到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态。现在正规体检机构都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老人定制的体检套餐,可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总体而言,除了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血糖血脂、眼底、骨密度等常规项目外,老人还应重视防癌筛查,心脏、脑部及胃肠检查等。另外要提醒的是,拿到体检结果后应及时请医生解读,遵医嘱进行调整;体检结果要保存好,以便和下次结果做对照,也可在需要治疗时给医生做参考。
防线六:流感疫苗年年不落
感冒不算大病,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忽视不得。老人多体质较弱,慢病缠身,一旦感冒极易引发炎症,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威胁生命。感冒大致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防范普通感冒应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C,规律饮食并合理运动增加抵抗力。预防流感则应重视每年按时注射流感疫苗。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可能每年都会发生变异,且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此外,雾霾天最好少出门,一旦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护呼吸道。
防线七:急救盒、急救卡不离身
老人最怕出现意外,特别是在没有亲人跟随的户外场所。这就要求他们随身携带急救盒,盒面贴上老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住址、子女的联系电话等。盒中则应装好常用急救药物,冠心病患者需要随身带适量的硝酸甘油;哮喘病人应随身带哮喘喷剂;糖尿病人可带少量口服降糖药、饼干和糖果;癫痫病人可适当带一些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急救卡则应注明自己所患的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急救盒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比如,高血压患者易中风,导致昏迷不醒,急救卡上可以标注“不可随便移动身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哮喘急性发作会出现急剧的呼吸困难,急救卡可标明“需搀扶坐起,并喷吸入剂”;糖尿病老人易发生低血糖,突然昏倒,急救卡可以写明“需要一些糖水或一块糖”等。
防线八:每年旅游一回
老人不能“宅”,只有更多地融入社会,才能远离子女在外的孤独寂寞感。无论与老友聊天、散步,还是结伴出游,都有健脑健心的效果,易于延年益寿。比如,早上出门做个晨练,上午到超市买点东西,下午找老友聊天叙旧,晚饭之后散步消食。还可以给自己定个旅游计划,每年出次远门,或国内或国外,见识好山好水,陶冶心情。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生活》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生活保健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