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养生保健常识

2019-10-10 │ 高原的养生保健常识 利用季节养生

高原营养的有效利用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关于养生保健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原营养的有效利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食物的有效利用

在高原地区对供应的食物要做到有效利用。发挥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如绿豆、大豆可以生豆芽,增加维生素C的来源,大豆可作豆腐或豆浆,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蔬菜易被丟弃部分如芹菜叶、萝卜缨等含维生素较高,都应食用。但在高原地区如作霉豆或霉豆腐时,要严防杂菌混入,否则极易食物中毒。如有效利用食物尚难保证维生素的需要时,应供应维生素(A、B、C)制剂,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野生动植物的利用

在高原特殊地区,一时食物供应受阻或供应的食物过于单调,难以保证人体需要时,在能采集到野生植物的季节和地区,可以釆摘野菜和野果食用,补充营养素的来源,但要辨别有毒和可食植物,防止中毒。在必需捕获野生动物食用时,要严防伤害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的河流有鱼,可供食用。在高寒或无人居住的地区,燃料不易获得,所以在出发时应注意携带。

高原营养的实际问题很多,虽经长期的研究得到许多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但有些问题如:高原营养需要量,营养与高原适应,高原食物(包括野生食物)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营养与高原指甲凹陷症发生的关系;食品保鲜,食物生产等都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近世纪由于高原医学的发展,人们不断揭示高原缺氧对人体的影响和高原适应不全症发生的本质,提出了促进高原缺氧适应的综合措施,其中营养因素的作用,在实践中已被证实。所以应进一步加强高原营养的研究,以不断提高高原居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Ys630.com相关知识

高原营养的食物问题


高原有些地区气候严寒、干旱,时有风雪冰雹、植物和某些家畜生长受到影响,当地不能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和某些肉蛋类食品,所以在这类地区主副食品一般要从平原或低海拔地区供应。因此,在采购和供应食物时应注意:

品种多样,便于烹调,有利调济就餐人员饮食习惯和口味。

食物质量优良,富含营养素。

适当供给调味品和刺激食欲的食品,如辣椒、姜、葱、蒜、酱油粉、醋、味精等。

在凉爽干燥季节供应部分新鲜蔬菜和水果。

必要时可供应部分鸡、肉、鱼、蔬菜和水果罐头及脱水菜,严寒季节可供应冻鸡、鱼、肉类等。

有的地区易发生缺碘性甲状腺肿,应注意供应含碘多的食物。

高原运输线长,在运送食物时,夏季应注意预防霉烂变质,冬季应注意预防冻裂冻坏。

如有条件,可饲养家畜,生产蛋、肉、乳类食品,修建暖房,生产蔬菜,就地供应。

对高原的营养调查


有关学者对西藏拉萨(海拔3600米)的藏民进行了营养调查,藏民以酥油、糌粑、奶茶、牛羊肉等为主食,吃蔬菜少;对甘肃玛曲藏族牧民进行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其食物结构与拉萨藏民有所不同,食物有大米、全麦粉、青稞与糌粑、茶、牛羊肉、奶及奶制品、酥油等。从主要营养素摄取量来看,钙和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都有不足;缺乏症的发病率较高,主要为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缺乏病。

有关学者对居住在新疆和西藏高原1〜4年约2000余名的男性青年进行了营养调查,当时所摄取的食物主要由平原运进高原供应,主食有大米和面粉,副食有肉类罐头,大豆,鸡蛋粉、干菜、咸菜等,缺少新鲜蔬菜、水果、鱼肉、蛋类等食品。

新疆地区蛋白质、钙和维生素B2摄取量偏低、西藏地区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取量较少,不能满足需要。

高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病较多,其中西藏地区维生素B2缺乏病较为严重,舌粘膜脱落,饮食时灼痛,影响就餐。缺乏病发生的原因主要由于膳食中维生素供给的不足,如果供给维生素制剂或膳食改善,可以防治缺乏病的发生。

对高原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高原营养需要量国内外进行过许多调查研究,但看法尚不一致。有些作者认为高原低温缺氧对人体是一种应激刺激,基础代谢增高,分解代谢加强,需要量增加,但有些作者在实验中得不到需要量应当增加的根据,这可能由于实验条件和实验对象的不同所致。

能量和三大营养素比例。

人体在高原地区,无论基础代谢,休息和运动时的能量消耗都高于平原,其原因有:一是气温每低10°C(参考标准温度为10°C)需增加能量3%〜5%,才能维持热平衡,二是呼吸加快,失热增加,据估算,高原(4540米)产热量的21.0%丟失,比平原(18.3%)丟失的多;三是基础代谢率增高,消耗能量增多;四是着装笨重,山路崎岖难行,重体力劳动时,能量消耗可增加6.9%〜25.0%。动物实验的结果也表明,在缺氧环境,摄取足够的能量,对维持体重和氮平衡十分重要。

维生素需要量。

通过对4800米高原进行了成年男子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摄入维生素A3500〜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2〜2.5毫克,维生素B21.5〜2毫克,维生素C75〜100毫克较为适宜。

矿物质需要量。

人体进入高原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造血机能亢进,红细胞增加,有利于氧的运输和缺氧的适应。铁是血戏蛋白的重要成分,所以铁的供给量应当充足,一般认为,如体内铁贮备正常,每日膳食供给10〜15毫克以满足高原人体的需要,但高原妇女铁的供给量应比平原适当增加。

水的需要量。

高原空气干燥,水的表面张力减小和肺的通气量增大,所以每日需水较多。据对珠穆朗玛峰登山者的观察,在5800米高度时,每日水的出入量大于平原30%。为保持尿排出量在1〜1.5升,使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每日应饮水3〜4升,如维持体液平衡则需水约5升。

但初入高原,常无口渴感,不饮水,所以初期失水对人体是一种威胁,应引起重视。在剧烈登山运动中,每4小时应饮水1升。久居高原适应以后,饮水量则与平原相同。

高原缺氧症状


平时在放假后大家会到一个高原地区旅游,高原确实值得一去,因为在高原的这个地方有很丰富的环境,还有居住的人群,不仅仅可以体验当地的特色,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可是当真正上到高原以后会发现,越往上走就会感觉到呼吸越困难,而且还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高原缺氧的症状就是其中之一。

概述

高原上有许多自然特点,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后,在低压、缺氧的条件下,人体要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节,以达到其适应高原生活的目的。机体在调节适应过程中,临床上即可出现一些症状(也称应激反应),这些反应随着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等因素的不同,反应程度也有显著的差异。

具体体现

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后,人体出现的调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的变化,在平原,正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平均为18次,轻度缺氧时,首先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随缺氧加重频率也进一步加快,人们可感到胸闷气短,经适应后,逐渐恢复到原来水平。肺通气量的加大是人体缺氧情况下代偿适应性机能。

2、循环系统的变化。

(1)脉搏(心律)频率,平原地区正常人每分钟脉搏为72次,是呼吸次数的4倍;当进入高原后,心脏增加收缩次数,以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初到高原时脉搏可增至80-90次每分,个别人可达100多次,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可恢复。

(2)血压:平原人正常收缩压为11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0-80毫米汞柱,初进入高原后,由于血管感受器作用和体液等影响,使皮肤、腹腔脏器等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保证心脏冠状动脉、脑血管内的血液供应。适应后亦可恢复正常。由于高原缺氧条件下体循环、肺循环和微循环的变化都比较大,血压表现也不稳定,这和微循环的功能状态是分不开的,因此不能以内地血压值作为高原标准,更不能测两次血压就确定为高血压或低血压。

(3)血象变化:平原地区红细胞正常数值一般男性为450-500万/立方毫

米,女性为350-4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12-14.5克%,女性11-13克%,低于此数值即为贫血,高于此数值即为红细胞增多,并随海拔增高,其数值亦增加,据西藏医科所在3658米到4700米之间的调查结果,每升高100米时,红细胞约递增13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约递增0.36克%。两者在高原上的一定数量的增加仍属生理现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发展成为病理性变化,则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多血症面容、心慌气短,手指紫绀,这时要采取一定治疗措施。

3、消化系统变化:进入高原后消化腺的分泌和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除胰腺分泌稍增加外,其它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物增多较平原时减少,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可出现食欲不振、腹涨、腹泻或便秘、上腹疼痛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紊乱症状,当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可逐步恢复,少数人这些症状持续较久或反复出现等。

4、神经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在轻度缺氧时,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如情绪紧张、易激动、欣快感等,继而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等。如进入较高海拔由兴奋转为抑制过程,表现嗜睡、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少数重着意志丧失甚至昏迷,若转入低地后又恢复正常。神经症状的表现轻重常与本人心理状态和精神情绪有密切关系。如对高原的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反应就多些,相反,在进藏路中一路歌声一路笑,精神愉快者出现反应就较少。但适应一段时间后均能有所恢复

高原作业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


热能消耗增加

人从平原进入高原的初期,发生代偿性反应,使基础代谢消耗能量增加;一般性活动,能量消耗也增加。据报道,初进入高原,如果从事的劳动强度和海平面相等比已适应高原环境者能量消耗为多,第五天热能消耗量增加3%〜5%,第九天增加17%〜35%。并且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热能消耗也增加得越多。

糖代谢增强

研究发现,人进入高原时,糖原分解和异生作用加强,葡萄糖利用增加,这说明糖代谢增强。不论进入模拟高原环境或实际高原,人体进食高糖饮食都能提高缺氧耐力。

将进入高原人员分为两组,一为高糖膳食,一为低糖膳食,两组比较,前者呼吸气体交换好,一为高糖膳食,一为低糖膳食,两组比较,前者呼吸气体交换好,肺泡氧分压高,动脉血氧分压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也高。从人体三种主要产热营养素效果看,也说明人在缺氧环境下,食入高糖比食入高脂肪、高蛋白质有利。

蛋白质分解增加

人在高原缺氧初期,一方面食欲不振,摄入食物总量大减,随之摄入蛋白质量也不足,另一方面,因高原条件使机体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减少,出现负氮平衡。如果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则负氮平衡可以得到纠正。机体在高原缺氧适应过程中,为了提高血氧饱和度,逐渐发生代偿性反应,表现为红细胞数增加、血红蛋白增加、血球容积增大及毛细血管增多。这些变化均说明,蛋白质营养在高原缺氧适应过程中的作用。


维生素摄入不足和消耗量增加

由于高原作业者食欲减退,使维生素摄入不足,而代偿和适应反应又使维生素消耗量增加。所以,高原易发生维生素不足而使缺氧耐力下降。很多维生素对高原缺氧的适应均有利,如维生素A、Bl、B2、C、pp、B6、Bl2、E及叶酸等。

维生素Bl糖代谢中起作用。我们每天从谷类、豆类、水果、糖果、纯糖或淀粉等食物中得到了糖。这些糖被分解为葡萄糖,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的能量可供机体使用。

高原作业者对营养供给的要求


增加总热能供量

由于人进入高原时,热能消耗量增加,供给量也应增加。体重为60公斤的人进驻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其每日热能供给量:在休整中应为13389〜15471千焦,行进时则应为17573〜20083千焦。

糖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工作人员的不同劳动强度,每日糖供给量以400克〜55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50%〜55%。

蛋白质供给量应高

根据高原作业者不同劳动强度,每曰蛋白质供给量以100克〜130克为宜,占全日总热量比应在12%〜15%。

脂肪供给量应适宜

虽然人在高原条件下,对饮食脂肪有较高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对脂肪热能的利用可增加,但脂肪氧化不全产物一一酮体会在体内大量生成,使其在血和尿中含量增高。酮体在体内蓄积,会使机体在缺氧时耐力下降。所以,高原作业者,脂肪供给量应适宜,每日以100克〜130克较好,占全日总热能比应在25%〜30%。

维生素供给量应增加

从实验结果看,在高原反应期,每日维生素Bl的供给量,应高于平原的5倍左右,约5毫克〜10毫克;反应期后改为2毫克〜2.5毫克。为了满足高原作业者生理的需要,平时应每日供给维生素A3500国际单位〜5000国际单位,维生素Bl为2.0毫克〜2.5毫克,维生素B2为1.5毫克〜2.0毫克,维生素C为75毫克〜100毫克。

应增加铁的供给量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与交换,它是通过构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实现的。机体为了从高原缺氧环境中提高对氧的摄取量,以减轻组织缺氧状态,会出现代偿性反应,使作为运氧工具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所以,高原作业者为了适应机体的需要,应增加铁的供给量,一般每日供给量为15毫克〜20毫克;有利于发挥这种代偿作用。如果铁的供给量不足,就会出现代偿性贫血。

如何去掉高原红


高原红其实就是指的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朋友们,脸部的皮肤出现片状的红斑块,这类的情况就称之为高原红了。想要去除高原红其实还是可以的,比如先要给皮肤的角质层进行修复,通过一些有效的护肤品来进行。

首先就要给角质层做修复,可以使用一些比较温和的护肤品来修复肌肤,纯植物配方的洗面奶、乳液、芦荟胶等等。同时减少洗脸次数,不是很脏就不要洗了;

第二就是饮食,饮食方面一定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还有烟酒等等。同时可以多吃一些水果来修复皮肤,葡萄、西红柿、柠檬都效果很好;

然后就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不论是生病还是健康都需要坚持这一点;

还需注意做好防护工作,不要让皮肤暴露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夏季注重防晒冬季注重保暖等等;

可以使用一些修护肌肤的面膜,高原红本身就是因为皮肤受到刺激才会引起的,所以说如果怕肌肤受到刺激可以选择自己做面膜不用去买。用水果蔬菜制作纯天然的面膜,比如说绿豆面膜就非常好而且简单;

还可以在洗脸的时候对红色的部位进行按摩,按摩可以加快血液流通,舒张毛细血管。高原红去除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湿和补水。

小孩可以去高原吗?


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处于高原地区,比如非常有名的青藏高原,如果去西藏旅游的话,一定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尤其身体条件不好的人一定要多加小心,因为大家都知道,高原地区的含氧量非常低,身体不好的人容易出现喘不上气的症状,所以要提前准备氧气瓶等相关设备,那么小孩子能不能去高原呢?

小孩可以去高原吗?

如果没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等,应该没有问题。但孩子太小,肺功能差,去高海拔地区还是有一定危险,建议等孩子大点再去。

如果去的地方海拔比较高的话个人不是很建议带孩子去的

指导意见:

严重的高原反应小孩未必是可以承受的,其余的来看并无什么大碍的,别着急担心了

目前宝宝在南方生活。温度适宜,气候潮湿。如果去高原宝宝容易缺氧,不适合去的。

指导意见:

根据叙述宝宝刚两岁不建议去高原地区,因为高原地区容易造成缺氧,呼吸困难,不适宜宝宝生活。

最好三岁以上,而且不要让小孩子做剧烈运动。因这这样会呼吸急促,容易有高原反应。注意千万别感冒,在高原感冒了,容易引发肺水肿之类的大病。另外,高原紫外线过强,小孩子皮肤稚嫩,千万要注意保护好。

四岁的孩子,考虑身体机能和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建议不要到高原地区,容易受到高原反应或者缺氧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想带孩子去高原,但是很担心他的身体是否能够承受,很是困扰。

指导意见:

高原,也是高海拔地区,一般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氧和高原反应。不知道孩子平时体质如何,如果体质一般的话,建议随身带个小型氧气瓶。就能有效的防止高原反应了。智力是不会有影响的。放心好了。如果他能适应高原,回到平原之后,身体会比普通的小孩子更加好,更加健康的。

从高原回来头晕


生活中,很多人去高原的地方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身体上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如果高原反应适应了之后,就不会出现头晕的现象,高原上空气比较稀薄,但是如果习惯之后,然后在回到平地上,有些人是会不适应的,就会出现低原反应,一般安静的休息几天症状就会消失了。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

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高原回来后遗症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地势都是比较低的,即便生活的地势比较的高也不会超过高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第一次去高原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会出现恶心想吐,头晕甚至是晕厥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会在离开高原后任然感觉特别的难受,有强烈的后遗症感觉。所以在离开高原后还得多关注自己的身体。

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的低氧环境本适应前所发生的一种反应,一般仅表现为生理功能的改变,很少引起脏器的器质性改变。急性高原反应对于急速进入高原的人来说,较易发生。

经短期休息,对症治疗,症状在l––2周内可逐渐减轻或消失。极少数人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转为慢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反应亦属功能性,一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反应症状较重者,转移到低海拔地区或平原后,症状可迅速消失。因此,不管是急性高原反应还是慢性高原反应,一般都不会留下后遗症。高原病能否留下后遗症,要具体分析。

高原肺水肿只要及时诊断处理,不会出现后遗症,且治愈后绝大多数人能继续在高原工作。高原血压异常者返回平原后无需治疗血压即可恢复正常,亦不会出现后遗症。高原 心脏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昏迷等症,多数能获痊愈且不留后遗症。但重症高原心脏病患者转低地后,病情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然而部分患者心脏扩大却不易恢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原心脏病、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时,则会遗留心功能减退、脑功能减退、肢体及语言障碍等后遗症;个别高原昏迷重症病例,由于脑细胞损害较重或发生脑出血,治愈后可遗留 视力模糊 、 记忆力 减退等症状。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