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服用阿胶养生

2019-10-12 │ 夏季服用阿胶养生 养生膏方服用季节

服用中药莫忽视“忌口”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服用中药莫忽视“忌口””,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人服用中药后要达到应有的效果,除要保证药材质量合格、药师调剂准确无误外,调剂后向患者认真交代注意事项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向患者交代的几个方面中:煎药方法方面包括:1.煎具的选择。2.煎药用水及水量。3.煎煮火候及时间。4.煎煮的次数及煎出量。5.特殊药物的处理(先煎、后下、烊化等)。以上内容各医疗单位和各中药材的零售企业对此均有交代,并且非常重视,要求非常严格,故笔者对此就不加细述了。而另一个需要交代的方面则是服用中药后的忌口内容。此内容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也是患者非常关心的,而患者往往总是得到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的答复,这只是最基本的注意,由于内容太泛泛,患者很难采取重点注意。

笔者在调剂中就遇到患者服用含荆芥的中药方剂后吃鱼,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经查阅,《中医临床用药禁忌手册》中有明确记载荆芥忌食鱼,服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经向病人交代后,病人停食鱼肉症状消除。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特将几种常用中药的忌口内容归纳如下:

1.人参、党参:忌萝卜、绿豆、山楂(《品汇精要》)。

2.地黄:忌葱、蒜、萝卜 (《品汇精要》)。

3.茯苓:忌米醋 。

4.甘草:忌鲢鱼。

5.薄荷:忌鳖肉 。

6.地龙:忌豆腐。

7.火麻仁:忌牡蛎(《药性》)。

8.郁李仁:忌牛羊肉(《得配本草》)。

9.白豆蔻:忌食鱼(《苇航纪谈》)。反驴肉、无鳞鱼(《本草纲目》)。

10.土茯苓:忌铁器服时忌茶(《实用中药辞典》)。

11.大黄:忌冷水(《药性论》)。

12.细辛:忌生菜(《药性论》)。

13.薤白:忌与韭菜同服(《随息居饮食谱》)。

14.仙鹤草:驱绦虫时忌服油、酒类饮食 (《实用中药辞典》)。

15.丹参:忌醋(《本草备要》)。

现代研究丹参不宜与牛奶、黄豆及细胞色素同服,以免降低丹参作用。此外丹参与抗癌药如争光霉素同用可促进肿瘤转移。(《中医临床禁忌手册》)。

16.半夏:忌羊血、饴糖 (《药性论》)。

17.桔梗:忌猪肉(《药对》)。

18.白前:忌猪羊肉、菘菜、饴糖 (《得配本草》)。

19.龙骨:忌鱼 (《药性论》)。

20.肉桂:忌葱(《药性集要》)。

21.代赭石:忌咖啡、茶叶,以免铁质沉淀有碍消化(《中医临床禁忌手册》)。

22.石菖蒲:忌羊血、饴糖(《中医临床禁忌手册》)。

23.何首乌:首乌含鞣质服用时不宜与含铁离子的药品同服,也不宜与磁石、赭石、禹余粮等药同用(《古今中药炮炙初探》)。

忌猪肉、血、无鳞鱼(《首乌传》)。忌葱、蒜(《本草纲目》)。

24.石决明:忌食山桃,食后令丧目也(《雷公炮炙论》)。

25.全蝎:忌冷水(《药性折衷》)。

26.黄连:忌猪肉(《药性论》)。

27.附子:服药时不宜饮酒(《实用中药辞典》)。

28.使君子:服后饮茶易致呃逆(《实用中药辞典》)。

29.威灵仙:恶茶及面汤(《海上集验方》)。

30.骨碎补:忌羊肉、羊血、芸苔菜 (《得配本草》)。

31.黄精:忌酸、冷食物(《贵州民间药物》)。

总之,做好调剂后中药忌口的交代对提高中药的疗效、保证安全、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Ys630.com相关知识

莫忽视眼睛症状


眼皮跳多为眼肌疲劳

医生,我最近右眼老跳个不停,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有什么法子让它不跳啊?29岁的阿雄供职于某IT公司,每天长期跟电脑打交道,既是爱好,也是工作。最近工作越忙越不顺,而右眼也越跳越厉害,同事称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让他小心点。虽然他也觉得将眼皮跳跟工作顺不顺利扯到一起实在不靠谱,但右眼断断续续跳了十来天,实在没办法了,只能上医院找医生。

都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我再不信,跳久了也心烦啊。阿雄向医生诉苦称。

这种说法没有半点科学依据,你其实是用眼过度,典型的眼肌疲劳。黄仲委诊断后建议他多休息,适当热敷双眼并做眼保健操。阿雄试了几天,右眼果然不跳了。

专家提醒

根据眼睛症状解读健康

黄仲委归纳出以下多种易观察到的常见眼部症状与全身疾病的关系,眼部出现变化时,大家不妨仔细观察,对照看你的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眼白出血:

无撞击因素要重视慢性病变

当眼睛被撞伤或磨损时,眼白浮现一片鲜红色,看起来非常骇人,其实,这只是眼表出血所致,一般是因球结膜的血管破裂所引起。但如果没外部撞击因素影响,则可能是血管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或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在眼部的表现。此外,用力咳嗽、习惯性便秘或少数妇女月经期也会出现眼白出血。

黑睛白环:

注意退行性改变或动脉硬化

这种环呈白色,通常约1毫米宽。代表一种有遗传倾向的退行性改变,有可能是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眼部表现。

浅谈“中药忌口”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如清代章杏云所著《调疾饮食辨》一书中云: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

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

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

吃中药需忌口


导读: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它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俗话说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这充分说明了忌口的重要性,不少中医文献中都有忌口的记载。


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目前民间中的忌口可以说是太过于苛刻而且盲目。只有正确的服药、忌口,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疾病才能得到彻底的治愈,下面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规的忌口。

在服药期间忌大寒大凉饮食。如冰啤酒、冰淇淋、夏天不得喝冷饮。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绝对不可以吃。不得喝绿茶、花茶、绿豆汤以及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凉茶。但可以喝乌龙茶、普饵茶以及各种发酵类茶。一边补阳,一边消耗阳气,你想干什么呢?

忌浓茶。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禁食生冷水果。除了龙眼、荔枝和榴连外,其它水果多为寒性,难以消化,影响药效。生冷类水果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水果。

特别是不能吃西瓜、柿子、柚子、杨桃。待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吃些苹果,但也要切片热水烫泡片刻后吃,不可过多。水果虽然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如果我们正常饮食,永远不会缺乏的。

禁食腌制食品。如榨菜、酸菜、豆腐卤、咸蛋、咸鱼等。这都是阴寒性食物,影响中药中的阳气。

中药服用禁忌


二、中药什么时候服用三、哪些中药不宜长期服用

中药服用禁忌

1、中药服用禁忌

在喝中药的时候,我们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辛辣的食物,如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鱼腥的食物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不然有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如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发物的食物一般会促进疾病的恶化,所以我们在吃中药的时候最好也不要吃发物类的食物,如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吃中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不然会影响身体健康,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油腻的食物我们也需要注意最好不要吃,不宜消化,有损脾胃,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吃中药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避免食用酸涩类的食物,会刺激肠胃,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

2、中药的炮制

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3、中药用药的原则

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味道的反映。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

中药什么时候服用

1、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2、有三类药物通常严格要求空腹服用:首先,治疗胃溃疡、胃黏膜糜烂时,常用海螵蛸、白芨等中药,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在胃内壁产生一层保护膜,这类药物应尽可能选在饭前空腹服用。

3、一些泻下的药物,如治疗便秘的大黄等,也应该空腹服用。

4、滋补类药物也多建议空腹时服用。

5、安神药应该选择在睡前约1小时服用。

6、驱虫药也应该在睡前服用,利用晚上时间充分杀虫。

哪些中药不宜长期服用

1、朱砂有安神镇静、清心解毒之功效,是历代中医治疗心悸心慌、失眠癫狂的药品之一。若长期或超量服用,会对消化系统、心血管、泌尿系统等造成一定危害。

2.雄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分解后会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某些细胞的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

3.乌头类药物属温经通阳之品,常用来治疗痹证。乌头类药物中毒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症状。

4、有些服中药治病的病人由于治病心切,想要“药头下重点”,有些病人治愈后还继续服用中药,为的是“去根儿”,结果某些症状却久治不愈。结果证明他的症状是由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

喝中药有什么忌口?


针对很多疾病,大家都会想到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疾病是通过内部调理身体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治疗得更加彻底,而且中药治疗疾病的成本通常都会低很多,最关键是中药治疗的副作用非常小,而且近些年来,中医药行业发展非常快,中药治疗疾病的能力更加强大,那么人在喝中药后不能吃什么东西呢?

喝中药有什么忌口?

1.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不易消化,且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而服用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时,应忌食生冷食物。

2.忌油腻。油腻食物可助湿生痰,滑肠滞气,影响消化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后进一步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症等患者更须忌食油腻之物。

3.忌腥膻。

中药中的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等,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是发挥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腥膻味的食物与这类芳香药物起对抗作用,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则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及牛羊膻味。对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体质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除忌食腥膻之物外,还应少吃家禽、家畜、鱼类、海鲜等发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否则部分病人容易产生过敏而加重病情。

4.忌辛辣。

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而伤阴。如服用清热解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寒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应忌食辛辣,如葱、姜、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否则会促发炎症,病程迁延。

5.忌萝卜。

除服理气化痰药之外,服用其他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行气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补益作用而达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服任何中药时都不要喝浓茶,因浓茶中含鞣酸较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吸收而降低疗效,应以喝白开水为主。如平时有喝茶习惯,服用中药期间可饮少许绿茶,而且应在服药一小时以后再喝。

中药应该如何服用?


每次吃药医生总是会叮嘱什么药在什么时候吃,一次的剂量又是多少,饭前还是饭后等等一系列用药方法。每种药都有不同的特性,医生会根据它的药性来安排我们的用药方法。这样的现象一般是西药的服用方法。那么大家知道中药是怎么服用的吗?正在为服用中药而苦恼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不像西药,只需分时、分量,它在煎煮方法、服法、用量、服用时间、服用温度等方面都有讲究。

首先,服用中药有温度要求。中医将外感风寒、寒邪犯胃引起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归入寒证,要热服药汁,才能达到趋赶风寒、健脾温中的目的。而用寒凉药治热性病证,如肺炎、支气管炎、风热感冒等疾病出现的口干、舌红、便秘等,宜凉服或冷服。对于一般的汤剂,如滋补类中药,温服即可。

其次,服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一般情况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药与泻下药宜在空腹时服,对胃肠刺激性的药物及其他一般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宁神安眠的药宜在睡前服。

再次,内服丸剂、散剂均可用温开水吞服,加酒是为其升提宣通,用淡盐水送服是为了引药入肾。当然,中药的服法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要求,那就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了。

最后,要注意服药后的护理。例如服发汗药后即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不出汗,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服发汗药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饮。

中药的服用方法与西药有所不同,正在服用中药或者打算采用中药治病的朋友们都记住以上的方法了吗?中医上一直说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是药三分毒,药在治愈我们身体疾病的时候,它也默默的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危害。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中药黄芪服用方法


黄芪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大众化的中药材。黄芪最主要的效果就是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补气,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一味有着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的中药材,因此在中医温补的药方里基本上都能看见有一味黄芪。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重要黄芪的服用方法有哪些。

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黄芪是可以泡水喝的,不过一定要刚烧开的开水,那样才能够泡出药味,不过最多也只能析出十分之三四的药效而以,有点浪费药才,建议应以煎煮为主那样效果更佳。

黄芪的用途非常广泛,不仅能直接用来入药,还可以添加在各种粥汤里面作为食疗的主要药材,而且用黄芪直接泡水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黄芪不同的服用方法所需要的分量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上面具体的介绍,与其他药材配伍请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

吃补肾中药有忌口吗?


中药补肾效果一直是非常的不错的,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服用中药来让身体恢复健康。不过,服用中药并不是只要喝了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禁忌,免得会让药效打折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吃补肾中药的忌口,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服用期间禁止抽烟喝酒

中医告诉我们,想要获得最好的效果,那么在服用中药补肾期间最好不要抽烟或者是喝酒,这是因为烈酒中含有大量的甲醇,而香烟中则是含有尼古丁,这些物质对于身体的各种器官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我们在肾虚的情况下都不改变这种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喝中药是不会出现任何效果的,就相当于没喝,或者是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容易伤害身体健康。

第二:禁止饮用一些刺激性比较强的饮料

日常生活中刺激性比较强的饮料有很多,例如咖啡、可乐都是属于其中。由于可乐还有咖啡中含有一定的咖啡因,这中物质在进入身体后会损害身体器官,还会降低药效,对于身体非常的不利。

第三:滥用药物

日常生活中服用补肾中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能够自己胡乱服用。并且在服用中药之前要做好辩证工作,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身体也能够快速的恢复健康。如果胡乱能够药物,不能调养好身体,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

第五:避免服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吃补肾中药的禁忌还应该从日常饮食方面注意,少吃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生姜等等,这些食物对于肠胃的伤害比较大,特别是一些肠胃功能比较弱的患者要少吃,不利于肠胃吸收,从而影响身体对于中药药效的吸收。不过,生活中也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护肾功效的食物,例如韭菜、人参还有鸽子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同时,如果患者朋友处于患病或者是在感冒期间,那么建议暂时不要服用具有补肾功效的中药。各种类型的药物之间都是具有一定的相克作用,如果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属于感冒,那么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差,这个时候如果服用一些具有进补功效的中药材,那么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吃中药有什么需要忌口?


中药治疗一些疾病以及调理身体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因为可以更好的避免副作用伤害,但是吃中药期间要讲究一些禁忌,服药期间禁忌生冷油腻食物,同时西瓜、香蕉、菠萝、龙眼橘子等,这些水果也要避免食用。

1、服用中药时,凡属生冷、油腻、腥臭、不易消化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都要避免食用,进而确保发挥中药的最佳药效。

2、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冰、西瓜、香蕉、菠萝、龙眼、荔枝、芒果、橘子、空心菜、番瓜、 竹笋、糯米、辣椒、鸭肉、酸菜、芹菜、地瓜叶、茄子、大白菜等。

3、忌发物。 “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旧病,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新病的食物。一般来说,患过敏性哮喘、皮炎及疮疖不能吃鸡、猪头肉、鱼、虾、蟹、韭菜等发物,这些东西容易产生过敏,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4、忌茶,服药期间千万不可饮茶。茶叶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物质,而且越浓的茶中,所含的鞣酸就越多。而大部分中药都富含生物碱、重金属盐等。如果两者同服,则鞣酸会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还会降低疗效。同时,茶叶也不宜在服用镇静、催眠、镇咳类药时饮用,因为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会与药性发生冲突。服用中药期间最好是以喝白开水为主,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汽水都不宜喝。 服食西药与服食中药之间需间隔两个小时。

5、胃肠有积滞时,饮食宜清淡,不能食用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蛋、鱼等,这些食物容易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同时,不宜多吃以淀粉为主的食物,否则容易产气而致腹胀。

“同名同姓”中药莫混淆


中药中有同名异物现象,易引起混淆。中药名称的标准化、规范化,应以《药典》中所收载的名称为准,处方中不用别名。现列举部分同名异物中药加以区别。

一、紫金龙和虎杖

紫金龙:为罂粟科植物藤铃儿草的根。本品辛苦微寒,具有镇痛止血、消炎降压之效,内服用治各种疼痛,外用可治外伤出血,以止血之功为优。

虎杖:别名紫金龙,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及根。本品微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祛痰止咳等多种功用。内服治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等,外用治烧烫伤、跌仆损伤,以活血散瘀见长。

二、桂皮和肉桂

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细叶香桂等的树皮。桂皮辛温,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其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作用与肉桂类同而力弱,多用于寒湿痹证,或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

肉桂:别名桂皮,为障科植物肉桂的干皮或枝皮。本品辛热,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多用于肾阳不足、心腹冷痛及上热下寒证。又善入血分,温通经脉,用治寒凝血瘀之痛经、闭经。此外,少量配伍于补益气血方药中,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妙用。

三、豆蔻(姜科、肉豆蔻科)和草豆蔻

姜科豆蔻: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本品辛温香燥,既能温化中焦之寒湿以醒脾和胃,又能宣化上焦之湿以通畅气机,适用于上中二焦之湿阻气滞证。

肉豆蔻科豆蔻:别名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为种仁。本品辛温,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常用于脾肾虚寒所致之久泻久痢、滑脱失禁等症,又能温中行气,治疗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

草豆蔻:别名豆蔻,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本品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治寒湿内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冷痛、恶心呕吐等。

四、金不换、三七、菊三七和土大黄

金不换;为防已科植物华千金藤的块根。本品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善治胃痛、痢疾及痈疽肿痛、跌打损伤等。

三七:别名金不换,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三七苦甘温,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是跌打损伤之要药。

菊三七:别名金不换,为菊科植物草三七的根茎。功用与三七相似,但散瘀止血作用弱,可解毒消肿,多用于跌打伤痛、疮痈肿毒等。

土大黄:别名金不换,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本品苦寒,可清热解毒、行瘀杀虫,用治肺痈、腮腺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烫伤等,内服外用皆可。

此外,大金牛草、地不容、白接骨、虎头蕉等,亦称金不换,因来源不同,药用有别。

五、文蛤和五倍子

文蛤:为帝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本品咸平,具有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之功,善治痰热互结而致的瘿瘤、瘰疬等。

五倍子:别名文蛤,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等叶上的倍蚜科昆虫寄生的虫瘿。五倍子酸而咸寒,收敛固涩,兼有降火之效,对各种滑泻、遗精自汗而兼虚热者,用之最宜。外用又能收湿敛疮,可治疮疡溃烂难愈之症。

六、重楼和拳参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茎。本品苦寒,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用治一切痈疮肿毒、咽喉肿痛、虫蛇咬伤等,外涂内服皆效。其水煎剂,尚有平喘、定惊之效。

拳参:别名重楼,为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本品苦酸寒,用治痈疮肿毒、咽喉肿痛,功同重楼,但本品味酸,有收敛之性,常用于痔疮便血、赤白痢疾等。

七、竹黄和天竺黄

竹黄: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本品性淡平,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定惊化痰,多用于风湿痹证、四肢麻木等。

天竺黄:别名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被竹黄蜂咬洞后于竹节间贮积的汁液,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本品性甘寒,功用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治痰热惊风,热病神昏,为儿科要药。

八、黑脂麻和亚麻子

黑脂麻;别名胡麻、黑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种子。本品甘平,可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用于肝肾阴亏、精血不足而致的须发早白、久病脱发或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等。

亚麻子:别名胡麻,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本品祛风润燥,善治风毒所致皮肤干燥瘙痒或津枯便秘,而补肝肾、益精血之力弱。

上述几组药材,虽名称相同,却是异物。有的尽管同类同效,但不尽相同,或功用截然不同,为避免混用,建议处方中不用别名。

几 对 容 易 混 淆 的 中 药

五加皮和香加皮

五加皮性温、味辛、苦。具有消炎抗菌、镇痛、解热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四肢痉挛、腰膝酸软和体虚乏力。香加皮性温、味辛、苦有毒。具有明显的强心、利尿、消水肿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风湿性关节炎、心慌、气短和下肢水肿等症。两药作用完全不同,不可相互替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