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养生方式

2019-10-12 │ 中医推拿养生方式 中医养生经络推拿

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推拿治病的根本原则。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就推拿临床具体而言,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本;病变部位和症状表现部位,病变部位是本。如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部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则是本,治本就要首先解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不解除受压,只在下肢使用手法,舍本求末,徒劳无效。有些疾病,虽然推拿的作用不能及本,只能治标,但不了解本,治标也是盲目的。如骨折发生疼痛肿胀,在对位固定后,动静结合,适当地施以推拿手法,可帮助消肿止痛,恢复功能,可是在未明确疼痛肿胀是骨折造成的情况下,草率推拿,就会贻误病情,加重损伤。所以,尽管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有其局限性,治病中还必须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原则。

选取穴位和部位。伤外科疾患一般是以痛为输,局部取穴,因为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病变,其症状表现部位大多即是病变部位的区域,但如果急性损伤,局部疼痛肿胀剧烈,就应该:先选取邻近的穴位和部位进行手法操作,待病情稍有缓解,再在局部操作;内妇科疾患,需重视循经取穴和随症取穴,并且又可根据内脏传入神经与体躯传入神经的相互关联,在体表部位选取手法刺激点;小儿推拿取穴,不外乎按照伤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的不同范围而选部位的深浅以及不同的疾病而决定。一般情况下,如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运动器官的陈旧性损伤等,手法刺激量较大;患者体质弱,小儿患者,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运动器官的急性损伤及内妇科疾患,手法刺激量较小。

在推拿临床中,尚须注意:
1.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
2.癌症一般不作推拿;
3.皮肤病病变损害处,皮开肉绽及烫伤处一般不宜推拿;
4.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推拿;
5.脱位处以整复手法为主;
6.妇女在怀孕期和月经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7.患者饥饿时及剧烈运动后,推拿时需防止晕倒。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推拿治疗痛经


中医推拿治疗痛经

1、中医推拿治疗痛经

穴位:

气海:肚脐正下方1.5寸。

关元:肚脐正下方3寸处。

三阴交: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

肾俞:在后腰,与肚脐相平,脊椎旁边1.5寸,左右各一穴;阿是穴:两侧腰部最痛的部位;另外还有一个腰阳关(以脊椎为纵坐标,髋骨最高点为横坐标就可以找到),每个穴位按摩几秒钟。

有痛经的女性平躺在床上,家人站在一旁帮她按摩,按摩时可以采用推法(用手掌根前后推),也可以用揉法(用手掌根作圆周运动),不论顺时针倒时针,以达到发热、酸胀感为宜。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2、缓解痛经的办法

2.1、饮食均衡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经痛,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2.2、补充矿物质痛经保健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2.3、避免咖啡因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咖啡因。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肠。

2.4、禁酒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则限制在1一2杯酒之间。

2.5、勿使用利尿剂许多女性认为利尿剂能减轻月经的肿胀不适,但拉克医师反对这种方法。利尿剂会将重要的矿物质,连同水分排出体外。拉克医师建议,不妨减少摄取盐及酒精等会使水分滞留体内的物质。

3、突然痛经很厉害怎么办

3.1、服用止痛药:当经痛开始时,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药。止痛药约在20-30分钟后起效,且持续12小时。这种方法不建议长期使用。

3.2、艾灸法:选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使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10-15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3、按摩法:病用双手掌互相摩擦,直至发热,在脐下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大约200次。或点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3.4、热敷法:下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子宫痉挛,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能够缓解痛经。如果用加热的中药热敷,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效果会更好。

女性痛经的原因

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女性痛经要如何检查

1、双合诊及三合诊:通过双合诊及三合诊可以检查一些导致痛经的病因,如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盆腔炎、卵巢肿瘤等妇科疾病。肛诊可检查子宫骶骨韧带结节状是否增厚,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方法。

2、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能够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从而能够准确的诊断出引起痛经的原因,该检查可在诊刮之后进行。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1、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体弱,或有严重其他系统病变者可仰卧位,用法或一指禅在缓肩或上肢治疗,并配合患肢的被动运动,以外展,外旋为主。

点揉天宗,秉风,肩髃,曲池,合谷,拿肩井。

四指推或一指禅推肱二头肌长腱,并配合小幅度的外展活动。

在结节间沟做轻柔而缓和的弹拨法。

肩部摇法,拔伸法,肩部扳法。

肩部大鱼际擦法,以透热为度。

上肢抖法,指间关节拔伸。

2、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筋络节,节属骨,骨为肾所主,人值中年之后,形体渐退,肾气将衰,肾气衰则不足以生精养髓,疏弛骨节,髓不足以养肝,则筋纵。若因动之太过,或跌仆闪挫,或劳伤筋节,气血瘀滞,筋拘节挛,日久,则筋肌节窍滞僵,或因气血失于疏导而瘀滞,或为风寒湿邪所客,寒凝气聚,气血痹诅,筋肌节窍失于濡养,筋肌拘结而不得舒张,节窍不得屈伸而僵固。脉络不通,不通泽通,久之筋脉失养,拘挛不用,发为本病。

3、肩周炎推拿注意事项

肩周炎患者在处于疼痛期时,其肱二头肌长头肿胀、局部炎症未消退之前,不可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按摩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此时患者应适当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活动,再炎症消退之后再按摩治疗。

单纯借助按摩疗法治疗,不配合功能训练,患者肩周功能较难恢复。因此,患者采用按摩疗法治疗的同时,要配合肩部功能锻炼。进行功能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常用练习如爬墙练习、体后拉手、甩手摇臂等。

按摩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程较长,尤其是对于疼痛期患者的治疗,其第一个疗程治疗期间疼痛会越来越严重,部分患者会中断治疗。此时必须要与患者治疗前讲明,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肩周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做好局部保暖工作,避免受凉,也要注意避免受到外伤。

肩周炎患者处于粘连期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治疗时要注意,初期松解粘连不宜强行撕开,要以主动训练为主,后期可适当加重手法。

哪些人容易患肩周炎

教师易患肩周炎

慢性累积性疲劳损伤系指在长期的周而复始的重力作用下,虽然受力一般仍在肩关节软组织强度内,但组织出现了慢性疲劳,强度和韧性即下降,有的表面无特殊变化,但内部组织结构已出现损伤或病理改变。

例如:教师工作,每日写教学方案和上课写黑板字,耗力并不大,但是却需要肩臂许多肌肉参与协调,所以易引起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疲劳。长期的累积,即可发生内部的慢性损伤,成为易患肩周炎的因素。

老人易患肩周炎

5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当存在着生理的一过性自主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时,有新陈代谢障碍和软组织退行性变,对于损伤反应不易修复,进一步发展,可致肩部某些肌肉疼痛性痉挛,废用性萎缩。特别是炎性组织的异常修复、粘连等,最终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形成典型的肩周炎。

肩周炎如何护理

手指爬墙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到最大限度,在墙上作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请患者注意,以上四种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三到五次,一般每个动作做三十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中医推拿治疗胃肠感冒


中医推拿治疗胃肠感冒

1、中医推拿治疗胃肠感冒

1.1、中医治疗婴儿胃肠型感冒有一口诀,即“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天门穴又称为天庭,位于两眉中印堂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开天门操作时,要注意将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天门穴能够祛风解表,调和阴阳。坎宫穴位于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上,推坎宫操作时,要先用两拇指确定眉弓中点,自眉心向眉梢推按,其余四指放于头部两侧用来固定,坎宫穴能够治疗婴儿胃肠型感冒所导致的发热、烦躁不安等症状。太阳穴位于两眉梢后凹陷处,在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揉太阳穴时手法要轻柔,不可击打,可以将手掌搓热后放置于太阳穴处,顺时针转揉,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按摩该穴能够解除疲劳,缓解婴儿胃肠型感冒造成的全身无力酸软的症状。

1.2、大多数胃肠型感冒与湿气内滞相关,所以在按摩疗法上也应以化湿为辅。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的凹陷处,即项后正中发际线至大椎呈一条直线,在按摩手法上可自上向下推或刮,至有轻度瘀血时可停止。

2、中医如何治疗胃肠性感冒

2.1、中医学认为,解表是解除肌体表层病邪,和中是调和胃肠道。藿香正气的两项功能正好对应胃肠型感冒的两个方面,所以能很快见效。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方中以藿香为主药,既能辛散风寒,又能芳香化浊;配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芳化湿浊。本药对夏季感寒伤湿,脾胃失和者最相宜。近代常用以治疗急性胃肠炎属湿伤脾胃、外感风寒者;外出旅行、水土不服以及饮食失和等造成的头昏、乏力、恶心、胃口差、腹胀、泄泻、发热等,均有较好效果。

2.2、传统的藿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后才能服用。为了解决服用不便的缺陷,后世的医学者将藿香正气散制成了丸剂、水剂等多种制剂。其中太极藿香正气液是采用现代药物提取技术制成的浓缩型液体剂型,其特点是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太极藿香正气液不含酒精,口感好,适用老年、儿童、酒精过敏者服用,特别是现在开车的朋友,更不用担心酒驾。

3、应对胃肠感冒偏方

3.1、食疗小妙方生姜汁:呕吐严重者,可取生姜适量榨汁,加入少量温热水随服,止吐效果好。

3.2、薏米桔皮粥:取新鲜桔皮30克,薏米100克,先将桔皮洗净切成细丝,然后加水煮沸后将桔皮丝捞出,加入大米煮粥食用,可起到止吐、消食的作用。

3.3、三汁饮:取荸荠、白萝卜、鲜藕适量,洗净后榨汁随时服用,可清热去心火,效果较好。

胃肠感冒的症状都是什么

1、呕吐: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2、腹泻:主要为肠子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响吸收的功能,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外加肠蠕动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腹痛:因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而感觉到疼痛,或是肠壁上的黏膜因发炎而红肿痛,红肿虽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疼痛。

胃肠感冒护理方法有什么

1、保持空气新鲜

胃肠型感冒居家护理很重要,妈咪应注意保持居室内的新鲜空气,遇有气候变化及时为宝贝增减衣服。

2、勤换衣物

如果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出汗多,每次出汗后应及时将湿衣服换下,以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

3、忌口

发热期间多给宝宝饮开水,食易消化食物,口味清淡为宜,忌食辛辣、冷饮、油腻、油炸食品。

中医推拿治疗 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异常,便下稀薄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婴儿腹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夏秋两季发病率高,2岁以内易患病,若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可影响小儿生长及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1、内伤乳食

婴幼儿脾胃功能薄弱,若小儿喂养不当(饥饱无常、乳食无度、突然改变食物性质、饮食不洁)损伤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失职泄泻

2、感受外邪

寒、热(暑)、湿之邪皆能引起泄泻,以湿邪引起发病为多见。寒、热(暑)邪常与湿邪合邪为病。寒、热(暑)邪、寒湿、暑湿、湿热之邪(从表入里或直接入里)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泄泻。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相对较多,故脾胃负担较重,谓之脾常不足,构成泄泻发生的内在因素,若长期饮食失调、禀赋素虚、大病久病之后失调脾阳不振消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水谷不分并走大肠泄泻。

临床表现

1、伤食型

腹痛腹胀,泄泻量多,酸腐秽臭,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口臭嗳酸,口渴纳少,呕吐酸溲,舌苔厚腻微黄,脉滑数,指纹沉滞,色紫。

2、寒湿型

便稀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指纹色红或淡红。

中医推拿治疗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异常,便下稀薄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乳食及粘液为特征的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婴儿腹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夏秋两季发病率高,2岁以内易患病,若病情严重或治疗不当,可影响小儿生长及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1、内伤乳食

婴幼儿脾胃功能薄弱,若小儿喂养不当(饥饱无常、乳食无度、突然改变食物性质、饮食不洁)损伤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失职泄泻

2、感受外邪

寒、热(暑)、湿之邪皆能引起泄泻,以湿邪引起发病为多见。寒、热(暑)邪常与湿邪合邪为病。寒、热(暑)邪、寒湿、暑湿、湿热之邪(从表入里或直接入里)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泄泻。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气相对较多,故脾胃负担较重,谓之脾常不足,构成泄泻发生的内在因素,若长期饮食失调、禀赋素虚、大病久病之后失调脾阳不振消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水谷不分并走大肠泄泻。

临床表现

1、伤食型

腹痛腹胀,泄泻量多,酸腐秽臭,常伴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口臭嗳酸,口渴纳少,呕吐酸溲,舌苔厚腻微黄,脉滑数,指纹沉滞,色紫。

2、寒湿型

便稀多沫,甚如水样,色淡臭味小,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小便清长,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指纹色红或淡红。

3、湿热型(包括暑湿泻)

腹痛即泻,大便黄褐热臭,一日十余次,可表现为暴注下迫,便如水样,亦可为泻下粘滞不爽。肛门灼热发红,身有微热,烦躁口渴,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红。

4、脾虚型

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或食后即泻。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有大量奶瓣及食物残渣,日泻数次至十余次,食欲不振,精神疲惫,睡时露睛,面黄唇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指纹淡红。

中医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调和脾胃,化湿止泻。

2、手法处方:推脾经,推大肠,运内八卦,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3、方义: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调和脾胃,助运化湿。运内八卦调中理气,并能起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调中止泻。

4、 加减治疗

⑴ 、伤食型: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推脾经用补法,推大肠用清法以健脾消食,调腑止泻。

⑵ 、寒湿型: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化湿,温中止泻。

⑶ 、湿热型(包括暑湿泻):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以清热化湿,调腑止泻。

⑷ 、脾虚型: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