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灸养生

2019-10-13 │ 泥灸养生 冬季养生三九灸

夏不灸神阙冬不灸命门是真的吗?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夏不灸神阙冬不灸命门是真的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艾灸是生活中非常流行的一种医疗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非常的受欢迎,民间人士大量利用艾灸来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但是艾灸有一些注意事项是人们需要注意的,例如,夏不灸神阙冬不灸命门是真的吗?下面就来看看讲解吧,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夏不灸神阙冬不灸命门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完全不可信。

神阙穴应该在戌亥之间打开

,戌亥分别为9月和10月(指阳历),因此这个时候灸疗较好。男女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男以气为本,女以血为根。

夏天是可以炙神阙穴的

。俗称“肚脐眼”的神阙穴,还有命蒂、脐中、气舍、环谷、维会等名称,正如保健要穴足三里一样,艾炙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在治病保健,延年益寿中作用显著,自古以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冬病夏治好时节三伏天,怕冷,易感冒,有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都可以通过三伏天炙神阙穴进行益气补阳、扶正祛邪。

其实做为保健穴神阙与足三里都是可以常炙的,

只是在中医理论中三伏天是一个当炙时节,那过了三伏天还有没有当炙节气了呢?当然还有,冬至加前后4天,共9天也是中医提倡炙神阙的当令时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除此之外

,还需要提醒一下,有部分人群腹部皮肤很薄弱,在艾炙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所以在艾炙的这一段时期内,不能系皮带,因为皮带头是铁的,这就是一个过敏源,一般用灸法不要灸得皮肤出水或出现过敏,否则应该停止灸法。如果发低烧是皮肤过敏引起的应该停止,如果不是过敏引起的低烧,则说明你腹内的确有问题,应该去检查一下。凡事皆有正反面,所以艾炙这种好方法也要适度使用,易敏人群可尝试之后根据自身反应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总之,以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为前提进行艾炙为宜。

ys630.COm精选阅读

铺灸真的很有效果吗?


大家都知道针灸这种治疗方法,就是利用特殊的针刺入穴位,进而达到治疗以及调理身体的目的。在生活中,喜欢做针灸的朋友比较多,看起来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并不会有多么疼痛。与之相比,铺灸也是比较讲究的,用到的东西也比较多,那么问题来了,铺灸真的很有效果吗?

铺灸是艾灸传承上的历史性突破和创新,是历代艾灸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的融合。更是对传统艾灸功勋卓著的贡献。道家铺灸是由传统铺灸(敷灸、长蛇灸、隔物灸、火龙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时它又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长蛇灸(火龙灸)每年三伏天灸一次,每次起大泡,一月才能愈合,对于养生而言是不适合的;隔姜灸用姜片,姜的用量小,面积小;隔药灸药物单调,也是量小,面积小。

道家铺灸将传统的姜片改成用姜泥,道家铺灸法是将中药物制作成粉剂,再通过对于人体不通的体质判断,症状辨析铺于施灸部位。并将生姜加工成姜泥,铺于药粉之上。最后根据人体阴阳不同的情况,放置上艾绒制作的艾柱去点燃,施灸!这样陈艾绒+中药+姜泥+药物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可以说道家铺灸集几种灸法为一体,结合了传统铺灸长蛇灸的治疗原理,弥补了传统隔姜灸隔药灸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温热舒适不起泡,功效强劲,让消费者第一次就灸感强烈、效果明显。

灸法中施灸范围最大、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的一种方法。火力足而柔和,药物多而渗透力强,穿筋透骨,热气通达全身,非常舒适。中医的三种治病疗法中,针、灸、药,往往都是单一的去临床应用。传统铺灸也只是局限在“灸”这个范畴。而道家铺灸是通过道家的阴阳理论和中药与灸法的结合。通过辩证以后,无论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均能施灸,且效果明显,疗效很快!突破了传统铺灸的应用局限性!道家铺灸法是将中药物制作成粉剂,再通过对于人体不通的体质判断,症状辨析铺于施灸部位。并将生姜加工成姜泥,铺于药粉之上。最后根据人体阴阳不同的情况,放置上艾绒制作的艾柱去点燃,施灸!陈艾加诸药,姜泥加中药,双管齐下,芳香走窜,穿筋透骨,五味五气,内合五脏,气味择经而行,各归其所,完美结合,妙不可言。

什么是长蛇灸?长蛇灸有什么功效?


中医的奇妙之处在于,它的一切材料都取之于大自然,稍微加工和搭配就能达到其功效,那么什么是长蛇灸?长蛇灸的功效有哪些?

什么是长蛇灸?

长蛇灸是民间的一种习惯用法,因在施灸时必须沿脊柱铺敷药物,形如长蛇,故名长蛇灸。在医学上,长蛇灸又称督灸,是在督脉上施以隔药、隔姜或隔蒜灸的疗法,其施灸面广,艾柱大,火气足,温通力强,非一般灸法所及,所以补充阳气效果更好。

长蛇灸功效

长蛇灸通过激发协调各经络,能够平衡阴阳、抵御病邪、温补督脉、调整虚实,从而达到保健、治疗疾病的目的。

哪些人适宜做长蛇灸?

适合于督脉诸证和慢性、虚寒性疾病,如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腰痛(腰椎、胸椎、颈椎骨质增生和腰肌劳损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虚劳消痰(迁延性肝炎、乙型肝炎、神经官能症等),慢性胃肠疾病,产后恶寒等。督灸疗法每周治疗一次。在三伏天治疗效果更好。

常感冒不生大病 是真的吗?


很多人认为感冒是个小毛病,时不常来个症状较轻的小感冒,说不定会给你的免疫系统打补丁。

其实不然,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金荣华教授说,侵扰我们的感冒一般多由病毒引起,病毒侵入我们的身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抵抗反应,于是产生免疫力,而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是有针对性和有效期的,它仅针对感冒病毒的某一型有免疫力,而对其他疾病或者感冒病毒的其他类型无效,而且这种有效期一般也不超过一星期,所以并不能依靠感冒来增强免疫力。

另外,小感冒经常会闯大祸。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欣说,如果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诱发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感冒可以诱发或加重病情,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对糖尿病患者,感冒可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血糖稳定。对于少年儿童和青年,如果感冒时不休息,反复感冒,病情会隐性发展成心肌炎。它可以导致猝死,是并发症中最凶险的一种。

为防止感冒带来更大的伤害,陈欣强调患者要做到早诊早治。多饮水多休息对感冒患者确有好处,但不能只依赖它而拒绝用药。用加强活动出汗来治疗感冒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大运动量会大量消耗热能,削弱人体抵抗力,那将会加重病情。所以,患了感冒一定要遵从医嘱使用药物。

灸神阙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


目前研究主要认为,中风后尿失禁、尿急、尿频是由于大脑排尿中枢以及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额叶、顶叶、基底节区、内囊、小脑、脑干等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

急性期常发生急性尿潴留,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更明显地表现为尿失禁(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尿)、尿急、尿频等。尿路感染是神经源性膀胱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每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感染史。由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尿,降低了尿路对细菌的抵抗力,感染往往反复发作,不易完全控制。感染又可加重膀胱功能的异常。

导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治法之一,适用于尿潴留以及频繁发生尿失禁的患者。国内大多采取留置导尿法,但长时间留置导尿,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几乎为100%。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效果欠理想,长期使用多有较明显副作用。

通过不断实践,结合贺普仁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与金针王乐亭的经验,总结出隔姜隔盐灸神阙的方法,用于中风后排尿障碍的治疗并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评价治疗前、后72小时排尿日记及尿失禁分级状况,发现:

①与治疗前比较,该疗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尿频症状,有效地减少日均排尿次数,有效地减少夜间护理人员被叫平均次数;对照组治疗后尿频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②与对照组比较,该疗法可有效减少白天急迫性尿失禁和夜间睡眠尿失禁的发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分级状况。

③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情况,发现该灸法可能有助于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

④安全性方面,该疗法安全性高,依从性强,看护不力引起的烫伤问题,认真操作可完全避免。为解决艾灸烟雾可能产生的过敏等问题,可安排患者在治疗室中进行灸法治疗,避免影响他人。另外,该疗法操作简单,家属易于掌握,出院后可以继续进行家庭治疗。艾条价格便宜,易于购买;生姜、食盐为日常生活用品,非常经济。

治疗方法:取神阙穴。食用盐填满肚脐(神阙穴),把生姜切成厚度约0.7~0.8cm,形状近圆形的姜片,其最小直径不小于4cm。将艾绒捏成底面直径约3cm,高约3cm的圆锥体,置于姜片之上。再将姜片和艾绒置于填满食盐的神阙穴上。点燃艾绒,待其全部烧尽,连续灸2壮,每日1次。患者同时接受针对卒中的常规针灸治疗,以手足十二针,即双侧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为主穴加减,平补平泻手法。以上治疗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

从病因学而言,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明确排尿障碍原因非常重要,是对下尿路排尿功能进行分级的惟一客观指标,可以比较精确客观地揭示下尿路的功能状态,同时将患者主观感觉与膀胱储存和排放能力具体联系起来,为临床提供一系列实用参数。

目前一般认为,控制排尿的大脑皮层病灶以及神经传导通路的永久性受损,会影响主观抑制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的能力,导致膀胱反射亢进,逼尿肌对压力、疼痛和膨胀的刺激反应呈反射亢进状态,呈不稳定性膀胱,膀胱内压增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扩约肌松弛,导致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常伴有泌尿系统感染。

因此,在治疗前、后进行包括膀胱充盈期的膀胱顺应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稳定性、膀胱感觉以及排尿期最大尿流率的逼尿肌收缩压等内容的尿流动力学检查,将有助于探究隔姜隔盐灸的作用机理。

另外,隔姜隔盐灸法改善尿频、尿失禁的机制是否与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间接加强了膀胱的稳定性有关?该灸法有利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是否与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减少,从而提高了尿路对细菌的抵抗力有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测定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进一步研究来回答。

温灸美容棒的作用,什么是温灸?


针灸是通过找到人体相对应的穴位,进行针刺转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实在中医里面灸法可不止针灸一种,那么什么是温灸呢?

什么是温灸

温灸属于针灸范围之中,但不用针刺,而是通过点燃艾绒的热力进行治疗。中医认为,艾叶具有通畅经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养生保健的作用。而西医分析,艾叶中含有一种主要成份为苦艾醇、酷艾酮的挥发油,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艾绒燃烧后生成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有清除自由基的效果。

为什么要做面部温灸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造成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导致一些列面部问题。人体因年龄、表情、工作压力、气候及保养不当会造成面部肌肤硬块、气结、筋结,从而导致出现了面部的暗哑无光、色斑、浮肿等一系列的皮肤问题。 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结合,通过美容师在顾客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温灸所具有的特殊温热功效再配合纯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不但替代了美容师手工按摩,还让顾客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对产品更好的吸收,让顾客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通过中医的经络气结理论,再配合拨经、通经的手法,促使肌肤气流顺畅,促进肌肤对产品的吸收,从而达到延缓肌肤的衰老、增加肌肤的含氧量。

晕灸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

关于晕灸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其实,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1.原因

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 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 临床表现 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

3. 预防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其实同样适于晕灸。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1)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 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4.处理方法

(1)轻度晕灸 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 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