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表面有很多穴位,不同的穴位进行按摩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关元穴是人体比较常见的穴位,关元穴一般位于人体腹部的下方,在肚脐下方三寸的地方是关元穴的主要穴位,经常按摩关元穴对身体有很大好处,还可以预防一些身体疾病,对身体非常好。
关元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穴位解剖
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关元穴的作用
关元穴意义: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被关卡不得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走小肠经所处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关元穴的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主治病症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
现代又多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等。
关元穴主治中风脱证,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以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关元穴有保健、强壮作用。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关元穴的好处
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并且都认为刺激该穴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灸法。艾灸关元穴一定要掌握火候,要温而不烫,灸的时间要长,持续地温灸,达到热量内透,自觉腹内热乎乎,暖洋洋,像融化般的舒适状态。灸到红晕为度。艾灸关元穴见效后,腹内的寒气会立时感觉消散。每次灸的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依个体的舒适度为限,隔日一次或每周灸两次即可。
如果您是阴虚体质者,那么艾灸关元穴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配合下肢肝经上的太冲穴等,体质不同灸的穴位和治疗效果也不同。
关元穴是人体保健要穴之一,艾灸关元穴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健康长寿、增强体质。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此穴位有精宫、丹田等别名。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食、精冷、中风 脱证、虚劳羸瘦等等。
曲池穴位是人体比较重要的穴位,位于人体胳膊肘外侧,在肱骨以及手肘弯曲关节的部位,经常按摩曲池穴可以有效改善肩周炎,以及颈肩部位的疼痛,身体高血压等疾病,还可以预防一些身体疾病,以及感冒。
按摩曲池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按摩曲池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皮肤粗糙、手肘疼痛、眼疾、牙疼等
3、治疗上肢瘫、麻、痛等
4、缓解高血压、贫血等
5、治疗咽喉肿痛、牙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等
主治病证
中医病症:半身不遂,肩痛,臂细无力,肘臂挛急或弛缓,肘中痛难屈伸,手臂红肿,腰背痛;腹痛,吐泻,便秘,痢疾,肠痛;瘰疬,瘿气,湿疹,丹毒,疥疮,瘾疹,皮肤干燥;头痛,眩晕,耳鸣,耳前疼痛,目赤痛,目不明,牙痛,颈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乳少;瘛疭,癫狂,善惊;胸中烦满,咳嗽,哮喘;热病,伤寒,伤寒余热不尽,疟疾,消渴,水肿等。清热要穴,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病。
西医病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肘关节炎,高血压病,皮肤病,流行性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麦粒肿,乳腺炎,甲状腺肿大,过敏性疾病等。
胃痛是在哪个位置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大部分在左季肋部,小部分在上腹部。上与食管下端相连,下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与食管连接处称贲门,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称为幽门。胃从左膈下自左向右横跨上腹部。胃的形态、大小和位置的变异,取决于体型、体位、胃壁张力、胃的膨胀度以及邻近器官有无对胃的压迫等。胃痛的原因
1、胃寒痛:胃寒痛证见喜手按热饮,痛时持续,伴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脉沉迟,舌苔白腻。中焦受寒所致,属实证,治宜温中散寒,方用厚朴温中汤。兼饮食不慎,寒食交阻,疼痛加剧者,酌加神曲、山楂等以消食滞。胃寒痛如恶寒或呕吐白沫,宜用桂枝,不宜用紫苏。紫苏行气宽中,可用治脾胃气滞,胸闷、恶心呕吐等,但偏重于风寒解表,不若桂枝通阳化气,治里虚寒证最适宜。2、胃气痛: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证见胃脘胀痛,胸闷痞塞,得嗳气则舒,或伴腹胀,大便困难,脉多弦滑。治宜行气散滞,常用香砂枳术丸。较重者结合用沉箱降气散。胃气痛多由肝气引起,恼怒之后,肝气横逆犯胃,常见胁满胀痛,时有太息。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调气散。凡肝气引起的胃痛,经久不愈,极易化火,治宜宣泄苦降,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3、胃虚痛:胃虚痛证见空腹痛,得食或得温则缓解,伴泛酸胃寒喜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虚弦。此证与脾关系密切。因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凉,脾喜温;胃当通,脾当守,两者作用不同,但相互为用。胃虚痛,其病机偏重于脾气虚寒,治宜黄芪建中汤温养中气。艾灸能治好鼻炎吗
不能完全治好,但可以辅助治疗鼻炎。鼻炎的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肺,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窍,肺气虚寒者很容易患的鼻炎。第二个是肾脏,肺肾两虚者,很容易患的鼻炎。而艾灸可以温散寒气、活血行气、温通经络、调和阴阳等,对鼻炎是有好处的。当然,不能完全治好,只是可以辅助治疗鼻炎。想要彻底治疗鼻炎,补正气是治病之本。建议你去找好的师进行调理,把五脏六腑调理好了,身体健康了,鼻炎自然也就好了,关键是要坚持治疗,因为鼻炎是属于慢性疾病。鼻炎艾灸哪个部位
1、迎香迎香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2、鼻梁鼻梁,人体的一部分,位于眼睛下方,嘴巴上方。人体呼吸器官鼻子的重要组成部分。3、印堂两眉间为印堂。印堂,是一个人精气元神聚集的地方,即我们的额头。4、攒竹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可吸热生气。5、阳白阳白,人体的一个穴位。足少阳胆经穴。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疏风清热,清头明目。6、太阳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主治头痛、偏头痛、缓解疲劳、牙痛等疾病。7、肺俞肺俞穴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鼻塞,骨蒸潮热,盗汗等。脾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表现症状有: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精神不济、如厕异常、湿气重、早起不适等,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调理身体脾胃虚弱的方法有很多,如:食疗法、针灸法、按摩法等。而中医学中的穴位按摩法治疗效果俱佳,本文就介绍下脾虚按摩哪个位置才能更好的改善脾虚。
脾虚按摩三阴交穴
位置: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方法: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同前。
功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脾虚按摩天枢穴
位置:脐旁开2寸处。
取穴方法: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
方法: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按揉30次。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脾虚按摩隐白穴
位置:足大趾甲根部内侧。
取穴方法: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方法: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同前。
功效: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脾虚按摩阴陵泉穴
位置:胫骨内铡下缘。
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方法: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旋转揉20次。
功效: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脾虚按摩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
方法: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左右旋转按压30次。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脾虚按摩公孙穴
位置: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
方法: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同前。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
对于很多在备孕的夫妻来说,想要怀孕也是需要经过几个过程的,首先女性要在每个月正常的排卵,精子还要顺利的和卵子结合,并且这颗受精卵要成功的在子宫着床,这样受精卵才能开始进行生长发育,虽然这些过程都是默默的在进行的,但是当受精卵着床的时候,很多的女性都会感觉到疼痛。
着床哪个部位会痛
一般没有疼痛,事实情况是受精卵从受精到着床这一过程,几乎都是无声无息的进行的,除了有少数孕妇会有生理性的着床出血和些微的痉挛以外。所以精子着床一般不会痛。最快在性生活一周后建议做血检HCG检查来确定是否怀孕,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妇产科医生们所熟悉和最常使用的“妊娠试验”激素.血hcg是怀孕的重要判断依据。一般正规的厂家的试纸是比较准确的,如果正确按试纸的要求进行操作其准确率在98%以上的。但是要在性生活14天后检测才有效果。精子着床的感觉是什么
1、感到反胃。有些人在受孕之后的前几个星期,就开始了害喜的症状。你可能会觉得想吐或反胃,虽然害喜也叫晨吐,反胃的症状却不仅限于早上。你可能整天、整夜都觉得反胃想吐。2、乳房变得更柔软。如果你的乳房感到刺痛、柔软又肿胀,你可能怀孕了。这种症状在受孕之后的前几天就可能出现了。如果你在突然之间认不出自己的乳房,你可能是怀孕了。不要担心,在你的身体适应大量的荷尔蒙之后,这种疼痛就会消退,你的乳房就不会再感到不舒服了。3、感觉疲倦。黄体素(一种荷尔蒙)的大量分泌,会让你觉得筋疲力尽。几乎所有怀孕的妇女都深受这种症状之苦,你可以再观察其他的症状,以确定你的怀疑。4、频繁上厕所。受精卵在子宫壁着床之后,就开始分泌绒毛性腺激素(hCG)。这会刺激你频繁的排尿,所以你会比原来上厕所的频率增加。
孕妇在经过一个漫长的怀孕时期,在大约四十周的时候就要面临着生产了。孕妇生产前的症状会十分明显,而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阵痛,这是临产前一定会有的经历,但是临产阵痛是哪个位置疼呢?这一点孕妇一定要详细了解。阵痛指的是子宫的收缩情况,有的孕妇会感觉全身疼痛,说明这个疼痛还是很严重的。
一、产前阵痛位置
产前阵痛会持续8~16个小时。阵痛时间分为两个阶段。潜伏期和活跃期。
潜伏期:该期间持续时间不定,一般需要8~16个小时。
活跃期:又分加速期、最大加速期、减速期。孕妇快接近分娩期时,会出现子宫收缩,开始时会一天数次疼痛,持续时间约30秒,阵痛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1、
由于胎儿挤压使子宫收缩,所以,孕妈妈在产前阵痛的话,全身都会感觉到疼痛。2、
胎儿出生的时候子宫肌肉、阴道和会阴处等软产道被拉伸,能够感觉到组织和皮肤被拉伸的疼痛感。3、
骨盆的神经被胎儿的头压迫着,产妇的腰、臀部、脚后跟都非常疼。产前阵痛是什么原因在临盆前,准妈妈通常会在子宫收缩中感到一阵阵地疼痛,这种疼痛是有规律性的,一般是3分钟一次,每次30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前阵痛”。分娩临产前阵痛是哪个位置疼
二、产前阵痛原因
1、
由于产妇子宫收缩造成疼痛。当胎儿在产妇子宫发育完成后,产妇的子宫会开始收缩,以便胎儿从子宫颈下降,子宫通过收缩推动胎儿娩出。2、
胎儿伸长身躯压迫产道造成疼痛。进入产程后,胎儿蜷缩的身体会伸长以便经产道娩出,产道被胎儿挤压造成阵痛。3、
胎儿下降至盆骨,压迫骨盆神经、骨头造成疼痛。分娩临产前阵痛是哪个位置疼
三、缓解阵痛的方法
1、疯狂幻想镇定
准妈咪对于宝宝到来都会有一些美好规划,可以在心里构想美好的场景和画面,以此转移对分娩痛的关注,能有效镇定忧惧、减少疼痛感。准爸爸在旁边说情话也有一定作用。
2、适度按摩缓解
当产妇躺着、站着还是蹲着等待分娩时,准爸爸可以为准妈咪进行适度按摩。当然,准爸爸要先提前练习按摩指法,在关键时刻既能缓解分娩不适症状,也让产妇有极大地安慰感。
3、科学催眠分娩
催眠分娩是指产妇在自然又安全的深度放松状态进行分娩,此时产妇仍然具有完全的清醒意识。催眠分娩可以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4、温水协助减压
当人体泡在温水里的感觉是非常放松、舒适的,水的浮力大大减轻了所承受的实际重量,所以也减少了宫缩间隙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在医院分娩池的产妇越来越多的原因。
5、调整正确姿势
准妈咪面临生产的时候,可以通过来回走路、依靠着丈夫或者墙面,前后摇摆骨盆等姿势来为背部释放压力,绝对比孕妈咪平躺在床上干等宝宝出生要来得舒服。
6、通过声音发泄
在生产过程中,准妈咪可以大声地喊出来,这能让疼痛和焦虑消散,不用担心打扰到别人。此外,产房内也可以准备一些轻音乐和激昂的音乐,分散产妇对宫缩的注意力。
乳房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志。胸部丰满度取决于女性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因素和激素水平。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乳房的发育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减少等因素影响,而从中医角度认为,阳虚或是脾胃等也会影响到胸部的发育。因此,如果想要丰胸,艾灸疗法具有补气养血,强健脾肾的功效,特别适用于促进胸部发育。
艾灸丰胸取穴:
1、关元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疾病】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更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肝腧:
【标准定位】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鹰窗:
【标准定位】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胸肋胀痛、乳痛等。
4、膻中穴:
【标准定位】任脉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疾病】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胸部 任脉之图
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5、乳根穴:
【标准定位】足阳明胃经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疾病】妇产科系统疾病:乳汁不足,乳腺炎;
6、天溪穴:
【标准定位】位于乳头向外延长线上,将手的虎口张开,正对乳房四指托住,拇指对着乳房外侧两处(第四五肋间)即是天溪穴。是进行丰胸按摩不可忽略的穴位之一。
艾灸方法: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除艾灸外,经常按摩膺窗、乳根、天溪等穴,对丰胸有很好的帮助。
灸器推荐:关元、膺窗、肝俞可用单孔灸盒,其他穴位取站位或座位,用艾条直接灸,距离2-3CM为宜,温热自己感觉适度。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