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关键是通

2019-10-15 │ 老人养生关键是通 女性养生什么是关键

功效堪比蓝莓还能抗癌,关键是太便宜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功效堪比蓝莓还能抗癌,关键是太便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子又名李实、嘉应子,春天花开如雪,夏天果实成熟,饱满圆润,果肉甘爽,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种史。

其中,以皮色殷红、果肉橙黄、味美可口的浙江桐乡李最为驰名;上品萨摩李,以紫皮红肉、香甜多汁而闻名遐迩。舟山群岛金塘岛盛产李子,有谚道:“吃了金塘李,夏天不生痱。”

中医认为,李子味甘酸、性凉,有清肝热、生津液、活血利水之功效,特别适合胃阴不足、咽干口渴、小便不利者。唐代药王孙思邈云“肝病宜食之”。

现代医学认为,李子有促进胃酸与消化酶分泌及促进胃肠蠕动作用,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病、食欲不振者不错的食疗佳品。实验发现,李子能促进血红蛋白生成,对贫血症也有一定裨益。yS630.COM

抗氧化能力出类拔萃

以色列食品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使用一个人造胃,将不同的鲜果汁分别添加进人造胃中,对消化火鸡肉时所产生的氧化剂水平进行测定,3小时内检测人造胃的氧化和抗氧化水平。

结果显示:

红肉李子的抗氧化效果远高于其他水果。新鲜红肉李子富含的抗氧化剂是石榴的3倍,是苹果、香蕉、红葡萄酒的5倍多。研究还显示,吃一个李子,可抵消食用200克牛、羊等肉食所产生的自由基。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研究机构人员也称,他们的实验显示,一个李子的抗氧化剂含量相当于一把蓝莓,即吃一个李子和吃一把蓝莓,其效果是一样的。

赫赫有名的蓝莓,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物之一。

在41种水果和蔬菜中,蓝莓所含的抗氧化植物营养成分独占鳌头,花青素含量也居蔬果之首,被认为是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其性能比维生素E高50倍、比维生素C高20倍,被誉作“黄金浆果”;有预防心脏病、痴呆、癌症及增进记忆与视力之功效。

但蓝莓价格贵、来源少。伦敦圣乔治医院首席营养师凯瑟琳·柯林斯说,李子价格便宜,不含脂肪,热量又低;每天吃上两三个李子,就能满足人体对抗氧化剂的营养需求,堪与营养甚丰的蓝莓相媲美。

李子最好连皮吃

提醒注意的是,将新鲜李子洗净后最好连皮一块吃下,因果皮中含有很多抗氧化剂和有益健康的色素化合物。

研究人员还发现,李子所含植物营养素能抑制乳腺肿瘤的生长,但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生长。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李子在延缓衰老、预防疾病上颇有建树,因而被誉为新一代“超级水果”。

科学家指出:

每天能吃几个新鲜李子或李脯肉、李干,以增强体内抗氧化剂水平,无疑对防御慢性病的侵袭及延年益寿颇有裨益。

民间流传有“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之说,其一说明李子确为令人喜食的水果,其二说明多食李子对人不利。多食易“助湿生痰,损伤脾胃”,一次超大量摄入抗氧化物质恐对健康不利,好东西吃得过多也会适得其反。另外还需提醒的是,吃李子后不宜多喝水,否则容易引起腹泻。

相关阅读

久戴耳机影响听力 关键是控制音量


本文导读:现在的很多人都会无论是走路、学习、办公等都会习惯性的戴上耳机,聆听音乐,甚至把音乐开得很大,感觉很忘我的状态,他们却不知道,这种方式正在慢慢的侵蚀着听力。


戴上耳机听听音乐,对于每天挤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上下课的人来说,是一种打发无聊时间的好方式,既不影响他人,又能自娱自乐。然而,专家提醒,长期戴耳机,特别是习惯大音量听歌会导致听力渐进性受损。

出现头昏、耳鸣、耳堵,或者每天佩戴耳机超过3-4小时的,都是听力易受损的高危人群。专家建议,戴耳机的声音最好不要超过播放器最高音量的2/3,每次听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戴耳机损伤听力属渐进性,易被忽视

长期戴耳机不仅会损伤听力,而且这种损伤是难以再生恢复的。 与其他感官一样,耳朵里有专门的听力 感受器 耳蜗里的纤毛细胞。我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感受器受到刺激了,纤毛随声音震动而摆动。

一旦纤毛摆动太厉害,就容易损伤坏听力。听到大的爆破声、长时间呆在卡拉OK房后出现短暂的 爆聋 就是这个原因。戴耳机虽然没有明显察觉到听力变化,但这种损伤是渐进性的,并且常常被忽视。耳蜗纤毛刺激过度会导致敏感性降低,长此以往也会损伤听力, 而这种耳蜗受损导致的感音性耳聋目前仍然是一个世界难题,大部分是不可逆的。

超过85分贝,耳蜗纤毛细胞受损

当然,不是所有声音都会导致听力损伤。一般正常人说话的声音在40-60分贝左右,上课的声音大约为70分贝,但听耳机时候的音量往往会去到85分贝以上(85分贝以上会损伤耳蜗的纤毛细胞)。特别是在嘈杂的户外、公共交通环境中,外部环境噪音过大,想要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就必须提高音量,势必对耳蜗带来过大的刺激。


需要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的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的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更加安全。

另外,接收声音除了通过空气传导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颅骨传导。特别是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听得累了可以将头戴式耳机戴在头骨上,同样可以听到声音,而且减少了对耳蜗的刺激。

按摩按走常见病关键是找准穴位


一、头痛:百会穴能解大部份头痛

户外高温炎热令人头晕,一进到室内低温的冷气房,原本扩张的血管、肌肉瞬间收缩,更令人头痛难耐。

按摩方法:此时可以按压头顶的百会穴(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手腕的神门穴(仰掌、握拳,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则有镇定放松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阳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侧边头痛的困扰。

如头痛偏在前额,试试按摩合谷穴(将大拇指第一指节的横纹,贴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处往下压,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舒缓症状。

二、眼睛疲劳:顺着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围至感觉酸胀

长时间盯着电脑、电视、看书、看文件,眼睛酸涩难受,可按压眼部四周的穴位缓解。

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且刺激整个眼部周遭肌肉,舒缓不适。

贴心提醒:眼压高、青光眼、高血压者或眼睛有红肿热痛时,切忌按摩穴道。

三、过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有过敏体质的人夏天待在冷气房症状将更明显。低温会刺激鼻腔、气管,尤其藏污纳垢的冷气滤网蓄积大量尘螨,容易诱发呼吸道问题,不停流鼻水、打喷嚏、咳嗽。

按摩方法: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缓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法令纹处,印堂穴则在两眉头中间,两个穴道都能散鼻部郁热,按压至感觉发热即可解决困扰。至于喉咙痛或咳嗽,试试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于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处,是气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气。少商穴属肺经,位于大拇指指甲根部内缘,是治疗咽喉症状的特效穴,能缓减咽喉疼痛。

另外,平时保健可以按压风池穴,位于脖子与后脑交接处的凹陷,约在发际之上,风池穴走胆经,帮助清热。

四、肩颈酸痛:大范围按摩肩颈及上背部

肩颈僵硬酸痛几乎是每个上班族的困扰。

按摩方法:解除颈部的不适,可双手抱头按风府及风池穴。风府穴在后脑发际往上约1指幅中央处,风池穴则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专家提供的简易方法是,从风池穴循着发际慢慢按到耳朵,其中有许多穴道,都能放松颈部。

舒缓肩部僵硬,可试试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约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贴在右肩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点就是天宗穴。

不过如果背部穴道自己按不到,可以请家人朋友帮忙。例如常用的肩井穴,一人坐着,另一人站在背后双手前臂放在背按摩者坐的肩井穴(在耳朵垂直与肩膀交会处)前后。也可请自己家人在上背部做大范围的按摩,触碰到的肩中俞、肩外俞穴都能缓解紧绷的肌肉。

五、肠胃功能失调: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的穴道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肠胃功能失调的毛病,虽不是大病,但症状发作时相当恼人。

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

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别急着吞胃药,按摩或热敷足三里(膝关节下方3寸)、按压中脘穴、天枢穴都能减轻疼痛。至于平时肠胃功能的保养,可按摩脾经和足三里穴,强化肠胃功能,脾经为足部大拇趾外侧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轻压或热敷5~10分钟。

六、生理期不适:三阴交能止痛去寒

不少女性饱受经期紊乱、经量过多、经痛的折磨,有些人甚至要吃止痛药才能减轻疼痛。

按摩方法:经痛时试试看刺激行间穴、三阴交。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解除肝气郁滞之害。

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经期间单纯只有腹痛的人,应该是寒气太重、凝结小腹,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试试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补气)、等穴道,均可解决生理周期不稳定。

七、手脚冰冷: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体质虚寒,血液循环不良,经常手脚冰冷的人,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呼吸道及肠胃都会有问题,尤其是老人下肢冰冷,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症爆发的主因之一。

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可滋阴补肾,脚掌底前半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延伸到足跟连线约三分之一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舒服的症状。

涌泉穴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皇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常常按摩涌出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多种困扰。

八、失眠:合谷、神门穴帮助安神

台湾有四分之一的人睡不好。按压穴道有助气血运行顺畅,帮助你入眠。

按摩方法:先试试神门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

合谷穴能行气止痛、内关穴友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纾缓心悸、胸闷及失眠症状的效果。

按压穴道到底几次最好?

目前中医界并没有准则,但共识是按压穴道若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压15~20秒,再休息5秒,反覆做10~15分钟,若为解除疼痛,则要持续按压到感觉痛点有舒缓迹象。力道要按到感觉,但不至于疼痛难受。

敲打经络跟按穴道效果是一样的。取穴时,1寸为一指宽(拇指)、1.5寸为两指宽、2寸为三指宽。

出生缺陷不可逆转关键是预防


在母亲怀孕期间就形成,出生时就存在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就叫做出生缺陷。随着我国卫生状况和生育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出生缺陷所造成的胎儿和婴儿死亡比重在逐渐增加。在严重出生缺陷儿当中,有30%-40%在出生后很快死亡,40-50%终生残疾,严重地影响着将来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河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点2005的调查显示,全省每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达到了13.78,目前年实际发病人数高达5万6万。

出生缺陷和残疾所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且是不可逆的,因此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是预防。中国目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指孕前的保健和遗传风险评估;二级预防指在怀孕期间依靠临床检测诊断技术,做孕早、中期孕妇血生化指标、染色体异常和超声筛查,减少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指对已出生新生儿早期诊断、治疗,避免或减轻致残。其中一级和二级预防是最重要环节。卫生部产前诊断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廖世秀主任指出,如果这些出生缺陷和残疾干预措施能够落实,就有可能将现有出生缺陷和残疾减少半数以上。

然而,目前我省很多群众对这一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2006年河南省出生缺陷项目县基线调查的11515名妇女表明:有1.38%妇女为高危人群,而这些高危人群中实际上仅有3人做过产前诊断,占高危人群的1.89%。对不做产前诊断的原因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不必要检查,还有部分人是因为经济问题。廖世秀主任介绍,按河南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工作统计,2010年度进行产前诊断的2704例高危孕妇中共发现严重畸形胎儿162例,占高危人群的5.99%。照此比例计算,河南省内存在大量因为意识问题漏网出生的先天缺陷儿。

女性秋冬季养生关键是补气血


本文导读:秋冬季节,女性朋友尤其需要注意补益气血。那么女性秋冬季节吃什么补气血呢?


秋冬时节,不少女性朋友时常感到心慌气短、疲乏无力、腰膝酸软。专家告诉我们,这往往是由于气血两亏引起的,通常还有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等病症 结伴而来 。中医认为,气血是女性健康之本。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女性在月经前、后及行经期间,会有轻度下腹疼痛、坠胀、腰酸、乳房胀痛及乏力等感觉,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四肢冷,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月经不调、痛经是由于脏腑、气血、经络、内分泌等的不平衡引起的。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的状况下,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平衡关系。一旦破坏平衡,就会引起诸多疾病。

秋冬季节,女性朋友尤其需要注意补益气血,可以选用乌鸡白凤丸。乌鸡白凤丸以血肉有情之品乌鸡为君药,重补阴血,滋肝肾,清虚热。以人参、黄芪、山药大补元气,补气健脾,滋生化源;鹿角、熟地黄、白芍、当归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地黄、天冬、青蒿、银柴胡滋阴生津,清虚热,共为臣药。香附、丹参、川芎疏肝行气,活血调经;桑螵蛸、芡实、牡蛎补益下元。收敛固涩,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滋阴助阳、柔肝调经及健身益智功效。适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腰腿酸软、行经腹痛、体弱乏力、阴虚盗汗等症,临床疗效很好,被誉为妇科良药,被很多女性视为 闺中密友 。

7种干果堪比良药


健康,是无价之宝,很多人为了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大肆购买保健品营养品。实际上,药补不如食补,食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要我们选对食物,那么平时吃的食物同样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当然食补的疗效是有限的,如果身体有大碍还是需要及时就医。下面7种干果零食最适合患者吃。

高血压:杏干

杏干的钾含量是香蕉的3倍,而钾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近期研究发现,钾的摄入量大于钠的摄入量,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

痛风:樱桃干

樱桃中富含花青素,对关节炎、痛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美国密歇根大学一项近期研究发现,富含樱桃的饮食可使炎症降低50%。建议每天吃两次樱桃干,每次约132克。

贫血:无花果干

每天吃4个无花果干可满足四分之一的铁日需求量,有助于防止贫血。无花果干与富含维生素C的橙汁一起食用,更有利于身体对素食中铁的吸收。

骨质疏松症:葡萄干

葡萄干富含硼,有助于降低绝经妇女骨质流失的危险。葡萄干可与富含钙的酸奶一起吃,再增加富含硼的碧根果(美国山核桃),效果更好

疲劳乏力:红枣

疲劳时人们爱吃甜食,升糖指数较低的红枣是很好的选择,不会导致血糖猛升。红枣可与坚果一起食用,以增强饱腹感。

便秘:吃梅干

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两次,每次6个梅干(大约50克),缓解便秘的效果比药物更好。梅干富含山梨糖,有助于增加大便湿度,具有通便功效。

膀胱炎:蔓越橘干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每天两把蔓越橘干(42.5克),可降低女性膀胱炎患者尿样中大肠杆菌的“黏附性”。其关键原因是蔓越橘中的活性物质原花青素具有抗黏附的功效。

这些干果好吃又防病,爱吃零食的朋友们,可以购置一些作为茶余饭后的美味。

这些食物吃错堪比毒药?


荔枝:荔枝是水果中的珍品,色美味甘,营养丰富。中医认为,荔枝备五行之粹美,可以通神、益智、健气。不过荔枝中含有一种可以降低血糖的物质,吃得越多,血糖越低,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荔枝的吃法

误:日啖荔枝三百颗。

正:1、荔枝不能当饭吃,一天不要超过半斤,还要在饭后半小时吃。

2、如果将荔枝连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箱里冰后再吃,不但可以避免上火,口感也更好。

3、有个偏方:荔枝壳泡水喝,可以解荔枝毒性。

豆浆:豆浆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在这个DIY的年代,为了卫生我们会选择自己磨制豆浆。需注意的是:生豆浆里含有一种皂毒素,会使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豆浆还是种善于伪装的毒药。它在真正被煮沸消失毒性前先会假沸。即当豆浆加热到80C时,会出现泡沫,且随着温度增高泡沫越来越多,形似沸腾,其实并没真的烧开,毒素依然存在。

误:煮豆浆时中途添加生豆浆。

正:煮豆浆时先用旺火,当出现泡沫上溢时,再改用小火,直到泡沫逐渐消失为止。从外面买回的豆浆,也最好再次烧开。

白果:这种很有禅意的果实不仅鲜嫩,还有美容和药用价值。但核仁中含有对皮肤及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的银杏酸和银杏酚。中毒后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随即开始烦躁不安、恐惧怪叫,逐渐四肢无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和昏迷。接触核仁和肉质外皮还可能引起皮炎。

误:白果不能生吃,熟的一天最多吃4~5颗,吃10~50颗就有中毒危险了。

正:1、吃的时候去除果仁中绿色的胚芽。避免接触果核。

2、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只要用白果壳30g煎水服就成了。

桑葚:历代本草均对桑葚极其推崇,认为有滋阴益肾、养血生津的功效。但桑葚所含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会抑制肠道内的多种消化酶,造成细胞中毒死亡,甚至发生出血性肠炎和鼻出血。也有人对桑葚过敏,出现腹泻及面目红赤,耳内、鼻腔内、上眼睑内、咽喉部肿胀瘙痒。

错误:贪嘴

正确:桑葚性寒,不要多吃,脾胃虚寒、大便稀薄者更要注意适量。

果仁:果仁是零食中的主力,但很多果仁在炮制前是有毒的。容易中毒的果仁有苦桃仁、枇杷仁、亚麻仁、杨梅仁、李子仁、樱桃仁、苹果仁等,它们都含可以杀死细胞的氢氰酸。即使是甜杏仁,一次吃多了也一样有中毒表现。

错误:生吃

正确:1、不吃没经处理的果仁。既然超市里有那么多甜的咸的成品果仁,我们就支持一下,不要自己DIY了。

2、实在想感受生活,一定要将果仁去皮去尖,热水泡上它一天,煮的时候不加盖,让有毒的氢氰酸充分挥发。

太胖太瘦疑是脾虚 调理脾胃是关键


本文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依然不忘对美的追求,但太胖太瘦都从来不是对美的真正诠释。但偏偏有那么多的胖子和瘦子,在中医看来,胖子和瘦子都可能是因为脾虚导致的。


脾虚的症状

消化道:便秘or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肌肉:肥胖or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 肉轮 ,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妇科:白带过多or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睡眠: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

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症状外,你还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边齿印比较明显,就是脾虚的表现。

调理 让脾胃回归正常

饮食规律: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忌寒凉: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饮食清淡:平时吃饭忌 肥甘味厚 ,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按摩: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作息规律: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长时间脾虚的人易得结石、囊肿,所以平常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好的生活方式,小病小治,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治疗,防患于未然。

按摩人体6处 堪比补药


按摩人体6处 堪比补药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奔去,那么你想身体健康吗,答案肯定是想,而,按摩是中医疗法中常见的一种,能够很好的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说起六味地黄丸,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种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在吃。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也是药店里常年的畅销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我们在吃六味地黄丸的时候除了希望能够治疗疾病外,还希望能够保护身体。可见,大家对于我们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视啊。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人身上有六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经常对它们进行适当按揉,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如果用药物配合穴位,还能收到双管齐下的效果。中医是我国治病的一种传统方法,而多种多样的中医疗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也都非常常见,按摩就是其中之一。

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

根据这六味药的特性,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经常用手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补益肾、肝、脾;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泻肾、肝、脾之火、湿。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补肾阴、清虚热的效果,还能避免因药物剂量不当造成的危害。

按摩是生活中常见的养生方法,而且慢慢的所以的人都开始接受了,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最准确的方法那么是能够达到好的保健效果的。实际上,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若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了。

生活当中,我们工作累了或是身心俱疲的时候按摩一下身体会倍感轻松,同时对于防治身体一些病症的发生也是有帮助的。经常运用中医按摩一下身体6处真的是能够起到同比吃六味地黄丸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肾阴亏的朋友们最为有效,不防尝试一下吧。

按摩这几个穴位胜吃补药

中医里有很多穴位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这些穴位如果经常按摩的话,会起到益寿延年,增强体质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也会去一些养生馆或者美容院进行按摩,美容师会经常按摩以下8个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1、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临床观察表明,按压、拍打足三里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腹泻、恶心、痛经等疾病,而且还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肩周炎并有很好的疗效。按压足三里治疗肩周炎时需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

具体做法为:患者取端坐位,放松双上肢,取患肩对侧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轻渐重进行按压,持续3分钟,当患者感到被压足三里穴周围酸、麻、胀、痛难忍时,嘱患者猛抬举患肢,并停止按压。这时患者会感到患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鼓励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动作。上述治疗每3日施行1次。

2、极泉穴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3、关元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4、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5、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6、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按摩内关穴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这些病,特别有效于预防心梗发作。

操作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按摩人体6处 堪比补药


按摩人体6处 堪比补药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奔去,那么你想身体健康吗,答案肯定是想,而,按摩是中医疗法中常见的一种,能够很好的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说起六味地黄丸,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种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见,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在吃。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也是药店里常年的畅销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我们在吃六味地黄丸的时候除了希望能够治疗疾病外,还希望能够保护身体。可见,大家对于我们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视啊。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人身上有六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经常对它们进行适当按揉,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如果用药物配合穴位,还能收到双管齐下的效果。中医是我国治病的一种传统方法,而多种多样的中医疗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也都非常常见,按摩就是其中之一。

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

根据这六味药的特性,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经常用手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补益肾、肝、脾;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泻肾、肝、脾之火、湿。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补肾阴、清虚热的效果,还能避免因药物剂量不当造成的危害。

按摩是生活中常见的养生方法,而且慢慢的所以的人都开始接受了,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最准确的方法那么是能够达到好的保健效果的。实际上,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黄丸。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若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了。

生活当中,我们工作累了或是身心俱疲的时候按摩一下身体会倍感轻松,同时对于防治身体一些病症的发生也是有帮助的。经常运用中医按摩一下身体6处真的是能够起到同比吃六味地黄丸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肾阴亏的朋友们最为有效,不防尝试一下吧。

5、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6、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按摩内关穴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这些病,特别有效于预防心梗发作。

操作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按摩这几个穴位胜吃补药

中医里有很多穴位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这些穴位如果经常按摩的话,会起到益寿延年,增强体质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养生,也会去一些养生馆或者美容院进行按摩,美容师会经常按摩以下8个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1、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临床观察表明,按压、拍打足三里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胃痛、腹痛、腹泻、恶心、痛经等疾病,而且还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肩周炎并有很好的疗效。按压足三里治疗肩周炎时需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

具体做法为:患者取端坐位,放松双上肢,取患肩对侧下肢足三里穴,用拇指由轻渐重进行按压,持续3分钟,当患者感到被压足三里穴周围酸、麻、胀、痛难忍时,嘱患者猛抬举患肢,并停止按压。这时患者会感到患肩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加,并鼓励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动作。上述治疗每3日施行1次。

2、极泉穴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3、关元

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4、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