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意见

2019-10-19 │ 老人养生意见 男性养生生意

怡情养生 绘画里的养生意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分辩关于饮食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怡情养生 绘画里的养生意境”,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自古至今,勤于书画而获长寿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若问书画家的长寿奥秘,无非是每日写写画画,持之以恒而已。生理与精神能得到很好协调,是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而绘画活动能使人达到这一境地。

绘画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在绘画中发现美、表达美,同时也是一种磨练意志的过程。因为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会端正姿势、调整呼吸、内视自己、控制感觉,把意识集中于一点,进入万念皆空的艺术创作境界。现代医学认为,处在这种境界中,人的生理反应有四个特点:大脑皮层稳定;能量消耗减少;血液中的乳酸盐降低;心平气和,头脑清醒。这种状态是很好的一种养性过程。yS630.cOm

老年人多从事艺术类活动,如看画展、画画等,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老年人在画画时,脑、眼、手都在同时进行,由大脑来总体控制支配,协调工作,通过画画刺激了大脑的兴奋,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另外,老年人还应该多看画展,色彩的刺激也会增强大脑的活跃度。但要因人而异,有些老人的眼睛对过于鲜艳的颜色可能会不适应,建议可看一些色彩淡雅的山水画展。看画展除了能开阔心胸和眼界、调节心情、减少烦躁和焦虑外,还可通过欣赏绘画作品的特点和画技,增强老人大脑的活跃度,起到一定预防痴呆的作用。

现代都市白领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他们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调适,会使其身心过度疲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时间练习绘画确有养生之功效,修心养性,修复心灵创伤、滋润生活提升思想境界等等。

yS630.Com相关推荐

怡情养生 书画与养生有何关联


一、书画与养生的概念:

书画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民族智慧,从甲骨文到汉字大约300多年的历史,书画艺术流派较多,发展到今天它已经远远超过一门艺术的门类,已经与养生学、生命学密切联系在一起。

古人云:书画者多长寿。寿从笔端来。练习书画可以养生与长寿。

毛泽东讲:若要字写的好,天天要起早,练习书画本身就是体育运动。

二、书法与养生:

汉代杨雄曾云:书,心画也。书法与人的生命活力联系在一起了。

三、书画养生的医学机理:

人的衰老是从大脑的老化开始,书画养生使人情绪愉悦,起到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书画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书画过程思想集中,凝神静注,进入忘我的境界,书画时姿势上头正身直,脚要按稳,臂要展开,腕平肘起,指实掌虚,五指齐力,以求墨迹完美。这与太极拳有相似之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相济有相通之处。

书画过程手、指、掌、腕的动作,给大脑不同区域以有益的刺激,大脑对于信息综合分析发出指令调节,使手变得灵巧。书画在运笔时刺激大脑皮层兴奋,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增加,是大脑细胞间信息传递加快,使大脑的供血增加,改善大脑的功能,起到养生的目的。这就是生命在于脑运动。

老年人练习书画可以防止手抖的毛病,防止脑痴呆。

书法练字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协调性.

书画养目:学习书圣王羲之秀美的字对于人生是一种极高的享受。学习颜真卿端正的字体,就好像聆听一首抒情的小调,可以使人性格稳健、厚重。

书画艺术与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的研究证明,专心致志,凝神静思,静中求动能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达到平衡状态,肌肉和关节得到锻炼,书画应该是一种医学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书画状态会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血气通融,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锻炼。

四、书画养生学:

养生必养心,养心必宁静,宁静必练气,练气必学书法。

书法与静功的关系。静中求动,形神和一,心静体松,以意引气,书画能够养气,也能助气。书画是看不见的静功和看得见的动功。练习书画要求全身投入,一心一意,排除杂念,平稳呼吸,意守丹田,将自身的感觉,通过柔软的毛笔将刚劲有力的字写在纸上,这实际是一种气功的过程。书画的过程实际就是养生三宝精、气、神的练习过程。古代就有书法既心法的说法。

动其稍节,工于腕踝经常旋转手腕有助于防治百病。因为腕踝是气血容易阻滞的部位,也是脏腑病变很容易反应的部位,因此经常旋转手腕、脚腕,就可以疏通经脉,达到调和气血,养生保健的功效。

练习书画使人进入一个宁静的境界,挥笔泼墨、古木野藤、飞瀑流泉、奇花异草等等绝妙的世界,使人得以享受。

学习书画四力一、毅力:二、眼力:三、腕力:四、精力。

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这个气,就是丹田之气。

练习书画下笔之前要气沉丹田,凝神静气,万虑皆息,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意力并用,隐隐似有一股暖流贯穿全身,自然就会写出挺拔秀逸的字来。

书圣王羲之讲:作书成字,蓄气力为先.

书画有人称为纸上音乐运动,也有人称为纸上的舞蹈。

书画不但可以养生而且可以治病,特别治疗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

五、我国历代书画家与养生:

国内医学专家研究得出可使人长寿的20多种职业中,书画名列前茅。

被毛泽东称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的舒同曾经讲每天写字一小时,可以使人气血畅通,疾病减少。

六、左手书画与养生:

人类的右脑负责人的思维,是空间形象的作用,也是人类想象力的中枢。大脑通过锥体束交叉的作用,左手的运动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特别左手的手指、指腹的精细动作通过神经的传导作用与右脑,开发右脑的功能。

左手书画对于右脑也是一种开发,右脑开发以后人的思维、绘画能力大大增强,有利于养生,加强右脑的形象思维可以防止脑萎缩和脑痴呆,延缓脑老化间接起到抗衰老和长寿的作用。

七、近代名人字画一展。

欣赏书画也是一种养生的方法,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

怡情养生 修身养性常抚琴


中国源远流长,连古琴这样的一种用来娱乐的器皿也被浸上文化的光泽。常抚琴不仅让你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还有怡情养生之功效!

一曲《流水》在这空旷且赋予音乐灵感的屋子里回旋,仿佛盈满了我静谧的心扉,思绪便随着这般悠扬的琴声来到了梦里的山林溪畔,或曲膝盘退,或直腰挺立,耳边伴的是潺潺流水,看的是小舟翩翩,阳光和煦而柔和,放眼望去,烟云袅袅,岸边错落有序的古楼一片,依山绕水的韵致,完善了尘世里的残缺,营造了思想里的完美,促成了我心中的音乐景致,若思想再能化作蝶,我定会在这烟云缭绕之境恣意飞翔。

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文殊院,空林琴馆就位于其中,古朴、典雅的装饰风格像是从岩土中自然萌发的殿堂与温婉澄碧的溪流爱慕相随,与雄奇竞秀的诸峰和谐相对。

馆主李雪梅老师属于气质美女,身着旗袍,淡扫娥眉,与琴馆的雅致风情相得益彰。围着根雕琴桌坐定,馆主先谈起了古琴深厚的底蕴:古琴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它那清幽脱俗的声音早已和悠久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和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及其他人文思想融合在一起。诚然,古琴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因此,古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很多人都认为,抚琴是件修身养性的事,对此,李老师也是深有体会: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它不是大众的表演艺术,不在于他娱的表演意图,而是以自娱的养生之修行为主旨,目的就在于养生、修德。

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一书中说: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他认为琴的主要功用是教化和修身。因此,古琴艺术一般不称琴艺,而尊为琴学。琴学理论和中医养生观可谓颇有相通之处,同源于包容性及强的中国古代哲学。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上看,古琴的外表就蕴含了天文地理、社会关系之种种,乃天地宇宙之缩影。

在古琴的演奏中,本身就讲究主体精神状态与客观环境的交融。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要养德。孔子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因此,无论弹琴或是听琴,都能培养人高尚情操,陶冶性情、提升修养、增进道德,使人外而有礼,内而和乐。通过琴乐感通精神,影响行为,端正人心,从而达到养德养生之目的。

李老师感叹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古琴馆都已商业化,让乐器也变得神秘起来,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高不可攀,若你真是爱琴之人,待你心静之后经常去抚摸它,美好的曲子也不难出自你手。我修习琴学已有20多年,一直尽量保有它自己原本的文化底蕴,即便改曲风也会在它的文化之上,琴馆也会不定时的举行一些大小型音乐会,让爱琴友人真正有地方分享,同时在这里的学生也能学以致用,将真正的古琴文化发扬光大。

来到琴馆,若不听上一曲似乎有枉此一行的感觉,李老师笑语:那我就献丑了。琴音初起,古韵徐徐入耳,像是屋檐弹放的雨声,聚集而汇成了碧水潺潺,烟雨曼妙的溪水平添着心境里的诗意。紧锁的心绪随着乐声里的水流如落叶浮水而缓缓流动。每个音符里都潜伏着最真挚的情感,如果说人会离去,情会消散,世间的一切都有可能瞬息万变,那么我们大可放心把情感存放在这美妙的乐声里,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你的意念是轩昂还是消沉,它都将是这辈子最无私伴你心海左右的知己。

一曲终了,我突然爱上这无词的音韵,李老师说:这便是古琴的魅力,不管你是否懂它,但只要用心聆听便会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我亦是如此。是啊,浮躁的日子总需要这样的一片净土来感化,这既不浮华,又不煽情的音声不是谁都可以弹奏或是聆听。旷世绝伦的人生舞台,总是上演惊心动魂的篇篇章节,激奋过后的沉稳岁月里真正可以懂你的又有几多,所以脆弱的心必须需要遇上知音。稍等片刻,那么请让我把这灵魂安放于此吧。

结语:古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古典音乐的享受,更是传统的洗礼。(文章原载于《养生杂志》,刊期:2012.10,作者:尹洪丽,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怡情养生 玉石促进人体机能协调运转


中国的玉石养生历史悠久,《神龙本草》、《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石可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玉器除了用于佩戴、把玩、作按摩工具外,还有服食玉屑的。有学者认为古代玉器很多,现在存世稀少,可能与汉代兴道教,人们开始服食玉屑有关,估计许多古玉器都被古人捣碎吃掉了。我也展开想象一回:月宫里的玉兔捣的恐怕也是玉屑,是预备给哪位缘者吃了升仙的吧。

玉之美,美在德行与灵性。养玉在身,可以让人镇定身心,宁神而静志;养玉在心,可以让人淡泊名利,宁静而致远。

玉石是由多种矿物组成,具有、漂亮、稀少的特点。自然界有数千种矿物,其中美观、耐用又适合加工,作为玉石的只有百余种,而可以到宝石等级的则仅有十余种。玉石的化学成分主要由含钠、钙、镁、铝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含水硅酸盐组成。玉石主要形成于火成岩的结晶作用,岩石经高温熔融变质重新结晶而成,以及由上述两种作用而形成的玉石,再经流水冲刷、搬运与沉积后,和砂砾混合而形成玉石的砂矿、沉积矿。

玉石的颜色多种多样,如白玉最名贵的是纯白色而又细腻无瑕的羊脂玉;绿色是翡翠之宝,以绿的纯正、浓淡相宜为上品,要绿得如雨后冬青树叶受阳光映照所呈现的青翠碧绿为最佳。其他还有黑、灰、黄、红等颜色,但均要求透明无瑕、细而匀润、晶莹剔透、小巧玲珑为佳品。

古人认为,玉是阴阳二气的纯精,是和谐的物化表示,相信对人体健康肯定有神奇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玉石有神奇的生、化和物理特性,经过打磨的玉石会将效能积聚,形成一个电磁场,佩戴在身上,能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促进人体机能的协调运转。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玉石之国的美名,古人视玉如宝,作为珍饰佩用,人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认为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因而玉石不仅作为玉锁、玉板指、手镯、脚镯、挂链、鼻烟壶以及摆饰、装饰之用,还用来养生健体。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有魏晋南北朝食玉成风、宋徽宗嗜玉成癖、杨贵妃含玉镇暑等。

现代科学研究玉石后,认为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等,佩戴玉石可使其所含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玉石还可产生特殊的光电效应聚焦蓄能,形成电磁场,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生理机能更加协调地运转。玉石尚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物理特征,当光点对准人体的某个穴位时,能刺激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治疗保健作用。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常佩戴玉镯可得到长期的良性按摩,能祛除老人视力模糊之疾,可蓄元气,养精神。此外,由于人胸口穴位众多,长期佩戴挂件,经过翡翠流线体与人体皮肤的按摩接触,依气血顺畅之需要,轻擦之后,使人们的皮层活跃,微细循环畅通,增强毛细孔的弹性,使皮肤滋润光滑。佩戴中国的传统雕刻品如观音、佛等,还有避邪、祈福之效。

养生先养心 “论语”里的养生秘诀


孔子,圣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儒学的开创者。这些,我们都知道;除此之外,孔子还应该是一位养生专家,他的关于养生保健的言行,在《论语》中不难发现。

孔子自己说过,是寡母将他抚养大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孔子的话来看,他小时候的营养也不怎么样,可能对他的身体成长有些影响。但孔子最终活到73岁高龄。73岁放到现在来说,不算什么高寿,但那个动荡的时代,人均寿命也就30多岁,相比之下,那时的孔子绝对是个寿星了!究其长寿的原因,在于他的养生保健之道,而这道,则来源于他的人生观和生活之间,是实实在在的。孔子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他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系统地读了一些古典书籍,《论语》和《道德经》是用时最多的。在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里,孔子主张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养生先养心。

这应该是孔子首推的健康理念。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要长寿,就要有高尚的道德作为基础,要加强思想修养,修养好健康的心态。也就是说,养生要先养心。心怀仁术,仁慈宽容,可以节制贪欲,调控喜怒。从而让平和的心梳理易乱的情绪。心气畅通了,血脉也就特别畅达,身体和心灵就会和大自然保持一致,阴阳和谐,健康延年。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的人,心胸是开阔的,因此也就不容易淤积忧愁和怨气。经常怨声载道,郁郁寡欢,是很容易变老的。因此,这种不良情绪一定要全力克服。

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意思是说,如果父母还健在,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哪怕你真的老了也不要说,要谈自己是不是孝顺,赡养老人做得够不够好。不可以对父母是否慈爱品头论足,说三道四。通俗地理解,就是在家中,要保持快乐的样子,不要唉声叹气,精神不振。这是一种营造快乐家庭气氛的方法,对大家都有好处。健康快乐的家庭和人际关系,对身心的健康是很有作用的。这一点,现代人很有感受。

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是一种美德,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一种养生的方法。试想,一个对生活缺乏信心和热情的人,会快乐吗?对那些无所事事,无聊俗气的生活方式,孔子是极为反对的。在他看来,人的一生是宝贵的。活者,就要尽量多做有益的事情,使自己变得充实起来。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是他所不能够原谅的。这句话意思是说,每天吃得饱饱的,但不用一点心思去做事情,这样的人想有所作用,是很难的啊!的确,光吃不干,光说不行动,结果只能是幻想,是一场空。要想有充实健康的人生,就要去热爱,去行动。

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做和落实,哪怕结果不完美,但过程是积极的,也就可以健康长寿。因为这时候的你是快乐的,发自内心愿意的。那么,孔子又是如何做的呢?前面说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他的追求。事实上,孔子是个多难的人,3岁丧父,17岁丧母,67岁丧妻,69岁丧子,几乎遭遇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幸。虽然勤勉奔波、古道热肠,却最终不得志,但他对生活从没有失去信心,没有沉寂。就是晚年,还能够静下心来,潜心整理文献,编书立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健康的人生。

尊重别人,快乐自己。

这是孔子时常注意的一种养生方法。尊重别人,是心态;快乐自己,是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熟悉的名言,是对他人尊重的最好说明。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意为:以说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孔子以此为标准来告勉自己,也是劝告他人。多说别人的好话,实际上是打开自己的内心,扩大心理容量。心胸扩大,阳光自然就会进来,有利于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人格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这些都是长寿的基本保证。

科学的养生方法。

以德养生,是健康长寿的前提。孔子用他的理念告诉我们,呵护心灵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做不到位,健康就会打折扣。这是令人人信服的,就是在今天也很有教益,且得以延用。具体到生活中的养生方法,对孔子而言,是丰富的,值得推崇的。

首先是音乐养生。

孔子是个喜欢音乐的人,曾陶醉于《韶》而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孔子精通音律,晚年曾经整理了300多首可以谱曲演唱的诗歌。孔子无一日不歌(惟丧事除外),可见他对音乐的酷好,对音乐疗法的重视。孔子能够咏能唱,抚琴的时候神情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可见对孔子音乐的运用已深入到内心和精髓。想想那画面,绝对是一种享受。音乐疗法时下很流行,对释放现代人们紧张的生活压力和郁闷、浮躁的欲望心态,很有好处。应该说,在这方面,孔子是个首创者。

其次是运动养生。

动静以义是孔子所提倡的。对动静的辨证探索,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在仁者静的同时,孔子还十分重视动的作用。周游列国的颠沛流漓,是他最大的运动。当然,他还用射、御等多种锻炼的方法来传授给弟子们。

师友弥补养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是孔子的谦虚,但他谦学的态度却是易见的,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乐多贤友是孔子交友方面的主张。好的朋友,可以使自己的缺点得到弥补,人格得到修缮,心灵的尘埃就可以除去,这无疑是种温暖内心的健康方式。孔子说朋友有益的也有损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友和损友,会对健康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因此特孔子别注意交益友,用以拓宽修心养性的健康途径,这种是无形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饮食养生。

这一点,要多说几句,在《论语》里,关于这方面提及的不少。吃喝拉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生理行为,不可不为之。而吃又排在首位,对于怎么吃、吃什么,孔子都是很有讲究的。孔子特别强调科学地饮食,讲究卫生安全,提出过八不食原则。孔子平时以素食为主,说肉虽多,不使胜食之。劝大家,肉不可以多吃。尤其是冬天,那个时候应该没有大棚种菜吧,因此蔬菜不会太多。席间的肉品往往占据主角。冬天人们不常外出,运动量也小,多吃的肉食容易在脏腑内积食聚热,多吃反而会使体力下降,中老年人在这一点上反应更明显。因此,孔子说肉不可多食是有依据的。我经常和一些养生保健专家聊天,他们也常提到这一点。

孔子还说到了喝酒。

唯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饮酒没一个限量标准,但不要喝醉。少饮是有好处的,活血化淤嘛。但喝得过了醉了,是要伤身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孔子主张食物要精制细做,是要讲究的。有没有道理呢?我曾经查过资料,说是冬天的时候,人们的活动量减少,这时候把饭菜适当做细些,有利于肠胃的有效吸收,便于食物营养充分释放,对身体迅速汲取热量很有好处。还有,老年人牙齿不好,肠胃消化功能下降,常吃粗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病,肉切得细易熟易嚼易消化。

吃的东西要卫生,质量要好,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

就是吃相,也是孔子关注的。食不言,寝不语。讲的是吃饭的时候,尽量不多说话。为什么呢?就是怕这时候发生呛咳、喷嚏、流泪什么的。因为人们在咽食的时候,呼吸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大嚷大笑,呼吸便又开始了,会和咽食同时进行。在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的,比如说吃鱼的时候要小心,不然鱼的小骨头也就是那鱼刺要卡喉的;以前我们经常听老人们道小孩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恐怕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了,往往忽略了吃相。

再回头说说孔子的八不食。

食馊,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即:食品馊而变味不吃,鱼肉不新鲜不吃,食物颜色变样了不吃,食物味道不对劲了不吃,烹调不妥的食物不吃,过了季节不时新的果蔬不吃,不吃从风光闹市买的酒和熟食,没有一定调味或佐料调配不妥的食物不吃。这是孔子对自己四季饮食定下的的标准和原则,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乏超前意识。虽然对那些不按一定方法割下的肉有点挑剔不吃,但同时说明孔子对生命的负责态度和对身体的爱护程度,是严肃和自律的。这对今天大吃大喝的人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嘲示和警告。看看那么多肥胖的男人和女人,看看那么多男人腆起的大肚子,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一部《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观和人生观,也看出了他的。修身养性,养心健体,也已为我们所共识。这些儒学的经典内容,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冬季里养生食谱


冬天气温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保阴潜阳,多吃热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以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顺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推荐的冬季养生食谱能让你在冬天摄取均衡的营养,健康享受冬季。

冬季养生食谱:白菜粥

原料:大白菜、姜、粳米

做法:

1. 将大白菜择洗干净,切成粗丝;

2. 姜洗净切成丝备用;

3.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 坐锅点火,倒入猪油烧热,下白菜、姜丝煸炒,起锅盛入碗内;

5. 取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倒入粳米,用旺火烧沸;

6. 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炒白菜,调入盐,味精拌匀;

7. 将粥再略煮片刻即成。

冬季养生食谱:杭式果羹

原料:板栗、桂花、藕粉、白糖

做法:

1. 先将鲜板栗用刀纵向斩一刀,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

2. 离火,加入适量冷水,倒入大碗内

3. 将板栗趁热剥去皮壳,放入盘内,上屉用旺火蒸5分钟左右,取出切成小丁

4. 炒锅洗净,置旺火上,加入冷水1000克,倒入栗子肉丁和白糖,烧开时撇去浮沫

5. 锅内放入糖桂花,用藕粉和冷水50克调稀勾芡,便成果羹,盛入碗内即可。

冬季养生食谱:奶香麦片粥

原料:粳米、牛奶、白糖

做法:

1. 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 坐锅点火,加入600克高汤煮沸后,再转入小火熬煮成粥

3. 在粥中冲入鲜牛奶,用中火煮沸

4. 加入麦片及白糖,搅拌均匀,出锅装碗即可

冬季养生食谱:砂锅排骨粥

原料:猪排骨、生菜、葱、姜、青豆、生菜

做法:

1. 猪排骨洗净,剁段,过油炸透

2. 生菜洗净,切丝

3. 葱姜洗净切末备用

4. 粳米洗净,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5. 粳米放入砂锅内,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 旺火烧沸

6. 转小火慢煮半小时

7. 猪排骨段入锅,撒上青豆和生菜丝,继续煮20分钟

8. 再加入盐、味精、胡椒粉搅拌均匀

9. 稍焖片刻,撒上葱末、姜末,即可盛起食和用。

相宜冬季食用的食品还有很多,大家要多注意饮食,才能起到冬季养生的作用。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怡情养生 绘画里的养生意境》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养生意见”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