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春季养生

2019-10-20 │ 抑郁症春季养生 髌骨软化症老人吃什么养生

新生儿硬肿症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新生儿硬肿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概述】

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 scleredema)是一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诊断】

1.临床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生后不久或1周内的婴儿多见,多有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的病史,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见于夏季。患儿体温降至31~35℃,甚至26℃左右,可用我国自制的低体温计(30~40℃)检测。哭声低弱或不哭,不能吸吮,肢体自发动作少,皮肤先为深红色,后转为暗红色,严重者呈苍白或青紫。四肢和躯干冰冷,脉微弱不易扪及。皮肤和皮下组织先有水肿,以后变硬,严重者似硬橡皮样。硬肿先发生在小腿、面颊和肩部,以后大腿外侧、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因胸腹硬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因面颊硬肿而不能张嘴。患儿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反应低下、尿少甚至无尿,以后口鼻流出血性液体,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2.实验室检查(参见以上所述)

3.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见表1。

也有根据硬肿范围、一般状况、体温,以及有无休克、肺出血而分为轻、中、重度者。

4.皮肤硬肿范围诊断 按照皮肤硬肿范围大小分轻、中、重三度。轻度:硬肿范围小于30%;中度:硬肿范围在30%~50%;重度:硬肿范围大于50%。

5.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诊断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Ⅱ度:水肿较明显,皮下脂肪弹性基本消失,肤色稍暗红;Ⅲ度:水肿明显,皮下脂肪弹性消失,似橡皮样坚硬,肤色暗红。

6.危重硬肿症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妇幼司儿童急救项目办公室所拟定的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规定以下两项指标。

(1)肛温在30℃以下,硬肿Ⅱ度以上,不论范围大小。

(2)肛温在33℃以下,硬肿Ⅱ度以上,范围超过60%。

凡符合上述两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危重硬肿症。

【治疗措施】

1.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措施。①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幅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③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④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⑤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2.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3.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1~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滴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

【发病机理】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综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儿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

低体温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①低体温时周围循环阻力下降,血液淤滞,组织缺氧。中心血循环量则减少,心率减慢,尿量减少。在复温过程中血循环量增加,如尿量不随之增加,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发生肺水肿和肺出血;②低体温时呼吸减慢,有时呼吸暂停,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又由于营养进入量不足,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因此重型硬肿症酸中毒也较重;③低体温时糖代谢不完善,病初起可能出现高血糖,但由于糖消耗增高,继而发生低血糖;④低体温时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减少,肝素样物质也减少。种种原因都可引起凝血障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感染时由于休克更易发生DIC。

【临床表现】

本症多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内,体温不升,在35℃以下,重症低于30℃,体核温度(肛温)可能低于体表温度(腋温),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硬肿首先出现在下肢、臀部、面颊和下腹部,然后至上肢和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重型硬肿症可发生休克、肺出血和DIC。

病情分度根据1989年全国新生儿学组会议讨论的标准见表1。

表1 新生儿硬肿症病情分度

* 身体各部面积%的估计: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①血小板计数 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 000/mm3)。

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d内者20s,日龄在第5d及以上者15s。

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④血浆凝血酶时间 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⑥3p试验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预防】

预防重于治疗,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

【预后】

个别地区硬肿症仍为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凡体温低于30℃,硬肿面积在50%以上,早产儿和严重感染引起本症时病死率高。肺出血常是致死的原因。

相关阅读

新生儿硬肿症中药方剂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生儿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因为新生儿的各项机能还不完善。那么,这种病症应该怎样治疗呢?治疗的中药方剂是什么?新生儿硬肿症的症状是什么呢?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所致的一种疾病。患病的小儿以出生后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水肿,表现为全身皮肤发凉,肌肉硬肿,或伴哭声低微,吸吮困难等特征。

本病常见于1个星期以内的初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弱儿更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本症若硬肿面积大,全身症状严重,则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1.外治疗法

(1)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透骨草各15g,丁香9g,草乌、乳香、没药各7.5g,肉桂6g。研末,加羊脂100g,凡士林900g,拌匀成膏。调均匀涂于纱布上,加温后,敷于患处,每日1次。用于阳气衰弱证。

(2)生姜、生葱、淡豆豉各30g。研细混匀,酒炒,热敷于局部。用于寒凝血瘀证。

2.针灸疗法

(1)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

(2)温灸,局部用艾条温灸。

3.推拿疗法

万花油推拿法,万花油含红花、独活、三棱等20味中药,功效为消肿散瘀、舒筋活络。抚法、摩法、搓法可理气和中,舒筋活血,散寒化瘀,兴奋皮肤末梢神经,扩张毛细血管,使血液向周身回流,改善皮肤温度。其中,双下肢肿明显者用抚、摩法;整个双下肢似硬橡皮状伴有水肿者用抚、搓两法。

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症状

本症多发生在生后7~10日内,体温不升,在35℃以下,重症低于34℃,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色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可呈灰白色或青紫色。

硬肿首先出现在下肢、臀部、面颊和下腹部,然后至上肢和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范围比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重型硬肿症可发生休克、肺出血和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按中医辨证,如果患儿体质虚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仰头取气,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皮肤肿硬、苍白,范围广泛,皮肤暗红,尿少或无尿,是阳气虚衰证,病情比较重。

如果患儿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皮肤硬肿,不能捏起,硬肿先起于小腿、大腿,继而臀部,甚则波及上肢及面颊。患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面色晦暗,是寒凝血涩证,病情相对比较轻。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独到的了解了吧!这个中药方剂虽然效果不错,但还是请到医院就收正规的治疗哦!

新生儿低钙血症


【概述】

血液中总钙的正常浓度是2.5mmol/L(10mg/dl),当血钙总量低于1.75~2mmol/L(7.0~8.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时称低钙血症(hypocalcemia),是新生儿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

【诊断】

1.母孕期可能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早产儿及有窒息史者多见。

2.多于生后数小时至2日发病,有不安、惊跳、肢体震颤、喉痉挛、惊厥等。发作间期小儿一般状况良好。

3.血钙低于3.5mmol/L(7mg/dl)或游离钙低于1.75mmol/L(3.5mg/dl)。

【治疗措施】

钙剂治疗有特效。出现者用10%葡萄糖酸钙,剂量每次1.0~2.0ml/kg,用5%葡萄糖液释释一倍后静脉缓注,速度一分钟不超过1ml,必要时6~8小时后重复用量一次。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心率,如在80次/min以下则停止注射。要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以免发生组织坏死。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剂,每次0.25g,一日2~3次,维持血钙在正常范围内,晚期低血症的小儿,宜改用母乳或配方乳喂养。

甲状旁功能低下所致的惊厥不易控制,除用钙剂外,可加用大剂量维生素D 10000~25000IU/d,或用二氢速固醇(dihydrotachysterol)0.05~0.1mg/d,4~5天后改隔日或隔二日一次,疗程可达2~14个月,以助尿磷排泄,以上两种治疗需常查血钙,维持总血钙稍低于2.5mmol/L,以免血钙过高沉积在肾脏。

低钙惊厥可伴低血镁症,治疗则在用葡萄糖钙后加静滴2.5%硫酸镁,每次2~4ml,每日一次,否则惊厥不易停止,一般注射1~2日后即可止惊,以后改为口服10%硫酸镁,浓度不宜过高,每次1~2ml/kg,每日2~3次,共5~7日。血镁过高抑制呼吸,此时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早产儿不应肌注硫酸镁,以免发生局部坏死。

【病因学】

钙的平衡主要依靠甲状旁腺和降钙素(calcitonin)的调节,如调节功能不正常,或胎儿贮钙不足或出生后磷进入量过多都可引起代钙血症,具体病因如下:

1.早期低钙血症发生在出生后2天内,多由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抑制所致,因在妊娠后期孕母血中的钙经胎盘主动输入胎儿的量增加,抑制了甲状旁腺功能。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和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甲状旁腺功能比足月正常新生儿差,钙的贮存量又少,发病率较高。有人主伙刚出生后的几天内血中降钙素较高,和低血钙也有关。早期发病者的血钙常低于1.75mmol/L。

2.晚期低钙血症发生在出生3天以后,高峰在第一周末,多见于牛乳喂养的新生儿,因磷摄入量过多,使血钙降低。血钙值常低于2.00mmol/L。

3.少数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引起的低钙血症,发病可早可晚,症状持续较久,达3周以上,但大部份患儿随年龄的增长甲状旁腺功能的发育仍可赶上正常婴儿,故仍属暂时性。

4.偶见孕母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患腺瘤,本人可无症状,但血钙已高,严重抑制了胎儿甲状旁腺功能,婴儿出生后出现持久性低钙血症,有时新生儿的这种疾病成为诊断母亲甲状腺肿瘤的线索。

【临床表现】

症状轻征不一,主要表现为不安、惊跳、震颤和惊厥,偶而出现喉痉挛和呼吸暂停。发作新时期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正常新生儿的击面神经试验(佛斯特征)呈阳性反应,故无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1.低血糖症 低血糖和低血钙均可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但低血糖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而低血钙则发生在任何类型的新生儿。

2.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 新生儿的血镁平均值为0.82mmol/L(2.0mg/dl),当血镁低于0.62mmol/L(1.5mg/dl)时称低镁血症,症状与低血钙血症相仿,两者不易鉴别,且可同时存在,血液生化测定有助于诊断。

3.缺氧缺血脑病 多发生在早产儿和窒息儿,颅内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4.DiGeorge综合征 表现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不全,伴胸腺缺如、免疫缺陷和小颌畸形,有时伴主动脉弓异常。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低钙惊厥。胸部X线片上无胸腺影,有助于鉴别。

新生儿猝死综合症


对于家长们来说,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而在新生命到来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尽心尽力的照顾自己的宝宝。如果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不小心猝死的话,这会对家长们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有一种现象叫做新生儿猝死综合症,它主要是指的一岁以前的婴儿猝死。接下来为家长们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新生儿猝死综合症。

一、婴儿猝死综合症

婴儿猝死综合征是1岁以下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婴儿猝死综合征很难掌握,因为它不是某种单纯的疾病,而是用来表述1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并经全面医学调查和法律调查(包括尸体解剖)都无法确定死因的现象。婴儿猝死通常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发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打击。

二、婴儿猝死原因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婴儿猝死的原因。在过去30年里,研究人员对婴儿猝死有了很多了解,但对其原因仍然没有确切答案。很多专家相信婴儿猝死发生的原因包括有潜在畸形(比如,存在影响呼吸的脑部缺陷)的宝宝俯卧睡觉,或者在生成的关键时期受到二手烟等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大脑、自主神经系统、婴儿护理与睡眠环境、传染病与免疫以及遗传,来寻找婴儿猝死的原因。

三、婴儿猝死的预防

1.仰卧睡觉

从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婴儿猝死综合征联合会等共同发起“仰卧睡觉”运动以来,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率已经下降了40%。

2.孕期要注意自己和胎儿的保健

为了保证婴儿的健康,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风险,需要注意孕期保健和营养。

3.别让婴儿吸二手烟

让婴儿周围的空气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和在其他环境中都是无烟的。

怎样护理新生儿,新生儿护理常识


我们都知道,婴儿刚出生时,体质比较虚弱,抵抗力比较差,如果不注意日常的护理,可能是引起新生儿的一些疾病问题。那么新生儿应该怎么护理呢?以下这些护理知识新晋爸妈们需要注意啦。

一: 口腔清理

1: 婴儿出生时,要迅速清理口腔,防止婴儿误吸羊水,导致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新生儿口腔皮肤娇嫩,以免误伤孩子。

二: 脐带护理

1: 配合医生保持脐带的干燥清洁,如有发炎现象,要及时消炎。脐带剪开几日后会自行脱落,要小心护理。

三: 保持恒温

1: 新生儿应在温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再抱到自然温度下,温室温度应该控制在25度,婴儿体温要保持在36.5度。

四: 睡眠护理

1: 注意睡眠充足和睡姿。睡眠充足新生儿才有体力进食,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宝宝更好生长发育。

五: 眼部清理

1: 为了防止新生儿患上眼炎,需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清理眼睛。及时为孩子清理眼角周围异物,保护孩子视力。

六: 特殊生理现象

1: 新生儿长“马牙”、女婴阴道分泌红色异物、婴儿生理性黄疸等都是正常现象,但若这些症状长时间未消失,则需立即就医。

七: 皮肤护理

1: 新生儿皮肤娇嫩,需细心护理,穿宽松衣物,随时保持干爽清洁。新生儿皮肤细嫩,不宜接触尖锐物体。

八: 健康环境

1: 新生儿应在通风且无噪音的房间内休息。通风保持空气清爽,无噪音让新生儿安心休息,心情平和。

九: 照顾新生儿一定要特别

注意,需要给宝宝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要保持室内通风,另外不要让宝宝太热,因为太热也特别容易引起宝宝湿疹,另外平时也要多观察宝宝的大便情况,因为大便情况也能够更好地判断出宝宝对母乳或者奶粉是否能够更好的吸收。

新生儿肚子硬一直哭闹


很多妈妈在摸宝宝的肚子的时候,会发现宝宝的肚子是硬邦邦的,而且一摸就哭闹,这是因为宝宝消化不良,或者便秘引起的,新生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容易受凉,妈妈给宝宝穿的衣服少了,没盖被子,或者是吃的凉了都会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宝宝气血不足,饮食容易在肠道内积聚,引起便秘。

一、消化不良,造成腹胀

宝宝着凉引起消化功能减退,从而造成腹胀,这时候宝宝的小肚子摸上去就会硬硬的,所以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给宝宝换尿布、换衣服的时候动作要快;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也要注意室温和水温,及时给宝宝擦干,洗澡时间不要过长等。

建议:可以适当给宝宝喂一些益生菌,来缓解宝宝的肠胃不适感。不过即使是益生菌,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二、便秘引起的

引起新生儿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来介绍几种常见的:

1、母乳不足:如果母亲乳汁不足,宝贝总是处在吃不饱的半饥饿状态,宝贝可能二三天才大便一次。除大便次数少外,还有母乳不足的表现,例如,吃奶时间长于20分钟、吃后无满足感、体重增长缓慢、睡不踏实等等。

2、母乳蛋白质含量过高:母亲的饮食情况,直接影响着母乳的质量,如果母亲顿顿喝猪蹄汤、鸡汤等富含蛋白质的汤类,乳汁中的蛋白质就会过多,婴儿吃后,大便偏碱性,表现为硬而干,不易排出。

3、奶粉不易消化:奶粉的原料是牛奶,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钙盐含量也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结成块,不易消化。

4、疾病因素:如肛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也可引起便秘,此外,便秘还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关。

三、有可能是胃肠道狭窄、不全、栓塞等情况引起的

引起胃肠道狭窄、不全、栓塞的主要是胚胎发育畸形引起的。对于在新生儿时期可体现出幽门或者十二指肠阻梗,左上腹可触及囊性肿物,伴呕吐,可呕血或者便血等情况。

注意:新生儿期如反复出现咳嗽、气喘、青紫、吞咽困难、呕吐等,应该立马送医诊治,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四、喂养不当引起的

喂养不当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以后在喂养的时候注意避免就好。

1、喂完奶没有给宝宝拍嗝,立马放在床上;

2、夜里躺着给宝宝喂奶;

3、吃空一侧乳房之后,觉得宝宝吃饱了,另一侧乳房的奶存着让宝宝下次吃;

4、哺乳妈妈吃了易产气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宝宝的腹胀不舒服。

新生儿大便


新陈代谢是每一个生命体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它能让你的排除体内的有害物质,让你的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如果一个人不能正常的排便,那他的身体状况就出现问题了,所以正常的排便对人体非常的重要。最近,有研究显示,婴儿的第一次排便和以往的排便大不相同,婴儿第一次排便叫做胎粪。

胎粪是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次排出的大便,颜色墨绿,胎粪的组成也和正常大便有所不同,多数是胎儿还在母体子宫内时喝进去的羊水以及自身胃肠道中脱落的细胞等,胎粪没有臭味,且粘度很高,关于胎粪,它还有以下的特点。

胎粪(又称胎便)在医学术语中指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与他们往后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胎粪是胎儿在母体时所消化的物质构成,包括有肠黏膜的上皮组织、胎毛、黏液、羊水、胆汁、水份以及从皮肤和消化道脱落下来的细胞。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基本上无菌,所以胎粪差不多可以说是无菌的。与其后婴儿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胎粪的黏度很高,就好像沥青一般,而且无嗅。新生儿粪便的典型改变是从胎粪过渡到黄、绿色的大便大约需4到5天。正常来说,胎粪应该在出生后数天内排出体外,而随着婴儿饮奶后,粪便的颜色开始因为与消化后的奶混合而变得偏黄色,直至体内所有胎粪都被排出为止。胎粪的颜色与鸦片相似,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因此认为胎粪的作用是帮助胎儿在母体内安睡。

在孕妇的子宫中,胎儿悬浮在羊水里。在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这种液体保护着婴儿。而胎儿在子宫中是会吞咽羊水的,吞咽的羊水中就包括了上述所说的胎粪中的各种物质(胎毛、皮肤脱落细胞等),吞咽的羊水将被过滤吸收并从尿中排出回到子宫的羊水里,而它所包含的那些物质将被留在肠道里,这种循环保证了在九个月的妊娠过程中羊水处在一种干净、健康的状态里。这个过程大约每三个小时发生一次。如果胎儿在子宫中排出了粪便(胎粪),那么婴儿有可能把它吸入肺中,造成胎粪吸入综合症。

初生婴儿第一次排出体外的粪便,与他们往后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胎粪是胎儿在母体时所消化的物质构成,包括有肠黏膜的上皮组织、胎毛、黏液、羊水、胆汁及水份。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基本上无菌,所以胎粪差不多可以说是无菌的。与其后婴儿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胎粪的黏度很高,就好像沥青一般,而且无嗅。正常来说,胎粪应该在出生后数天内排出体外,而随着婴儿饮奶后,粪便的颜色开始因为与消化后的奶混合而变得偏黄色,直至体内所有胎粪都被排出为止。胎粪的颜色与鸦片相似,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因此认为胎粪的作用是帮助胎儿在母体内安睡。

正常胎粪1.新生儿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O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搓捻开还成墨绿色,无臭味,进食后2~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未加辅食前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有时稍稀或带绿色,略带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宝宝肠道内有许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在肠道中帮助分解食物,促进吸收,还能在肠道内营造一个酸性的环境。肠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因此很难在肠道内生存致病。添加辅食以后,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每日1~2次。

3.人工喂养的宝宝便便: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较母乳喂养的粪便颜色浅),质地较硬,因奶粉中蛋白质较多,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的臭味,每日1~2次,有时有奶块。若同时加淀粉类食物,大便次数不多,但量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

4.辅食添加后的宝宝便便:添加辅食以后,宝宝的主要食物不是以奶为主,而是向成人食物过渡,米、面、蔬菜、肉、豆制品等都成为宝宝的食物。这时的便便呈香蕉色。

胎粪它不像普通的粪便那样臭气熏天,从胎粪能看出宝宝的健康状况,而新生儿第一次大便也预示着宝宝的胃肠道功能是正常的,如果新生儿大便的性状出现异常,那么妈妈们就要有所警惕了,及时就诊是最好的方法。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