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养生小常识

2019-10-20 │ 生活中养生小常识 中老年养生保健小知识

小中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病名中风轻症。《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谓小中之证,风之中人较轻浅,不至如脏腑血脉之甚,止及手足。治疗切不可用正风药深切治之,反引病向里,只须平和之剂调理。

预防中风有六个小决窍m.Ys630.cOM

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中风,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风两大类,通俗地说,就是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梗死)。卒中是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第二大致死原因,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

发生中风,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脑中风的症状很容易识别,一般表现为口角歪斜、偏侧肢体麻木无力,有的还伴有头痛、呕吐、不会说话或说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话,严重的可能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脑出血的发生一般很突然,在用力时或情绪激动时(如吵架、生气时,打麻将赢或输时)发生,而脑梗塞则多见于半夜或清晨醒来发现自己无法起床,还有的中风发生在平常活动中甚至仅从椅子上站起时。

话又说回来,中风是完全能够预防的。只要饮食合理,注意控制血压,多参加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可以将中风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近来中风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的事实也充分说明中风预防的效果。

尽管我们目前还不能全面说出死亡率下降的所有原因,但毫无疑问中风病人死亡率下降与近来重视中风的预防有关。人们已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减少或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防止肥胖,减少胆固醇食物的摄取,以及禁止抽烟等。控制和去除危险因素肯定能够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预防中风有下面一些措施:

稳定情绪

极度愤怒或紧张均可诱发中风,故患者应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狂喜、暴怒、忧郁、悲哀、恐惧和受惊都会诱发中风。

防止便秘

大便干结,易使腹内压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强,血压骤增,造成脑动脉破裂而发生中风,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定时大便,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油炸食品。

饮食低脂、低盐

动物脂肪易使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中风的可能性;食盐过多,可引起水钠潴留,使血压进一步升高;长时间血压升高可诱发中风。

忌饮食过饱、看电视时间过久,忌随意突然停药

腹部饱胀影响心肺功能,还可造成大量血液集中到肠胃,使心、脑等器官供血相对减少,容易诱发中风。

久看电视,大脑持续紧张,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进一步升高,有些电视情节紧张,场面惊险,易使情绪激动,容易发生中风。

患者应遵医嘱服药,若擅自停药,可以造成血压大幅度反跳,导致中风的发生。

坚持适度的锻炼

每天坚持散步,做体操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防止中风。

早治小中风

小中风的主要表现为自觉半身无力或半身麻木,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发生小中风的患者在一年内有42%发生中风。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

相关阅读

生活中的意外小伤的偏方


日常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各种磕磕碰碰,这里就介绍几个小偏方解决这些小问题。

1.小磨香油治磕碰伤

材料:小磨香油适量。

用法:当我们不小心磕伤、碰伤,出现青斑、

应迅速在伤处抹点小磨香油。

2.南瓜叶止血消炎

材料:南瓜叶适量。

制作:南瓜叶洗净,晒干,研为粉末,密封储藏,备用

用法:先将伤口消毒,再将南瓜叶粉末涂敷伤口。

适用范围:磕碰伤

3.白矾液治蛇伤

材料:白矾适量。

制作:将白矾放于锅中,加热,使其溶化

用法:趁热将白矾液滴于伤处。

适用范围:蛇咬伤。

4.土升麻治蛇毒

土升麻鲜叶500克左右,捣烂后以80~150克榨汁内服,余下的榨汁外擦。外擦要从患者中毒的上部(近心端)往下(远心端)擦,直至伤口。

5.蜂蜜蒜泥治蜜蜂蛰伤

材料:蜂蜜30克,大葱2根。

制作:大葱洗净,捣烂成泥,然后加入蜂蜜,搅匀。

用法:涂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适用范围:犬、蛇咬伤,以及蝎、蜂螫伤等。

6.鲜桃叶治狗咬伤

材料:鲜桃树叶适量。

制作:将桃叶洗净,放入嘴中,嚼烂成饼状。

用法:先将伤口用盐水洗净,如果伤口没有化脓,可将药饼直接敷在 伤口上,一般1贴就能够治愈; 但如果伤口已经化脓,那么则应将药敷于伤口周围,每曰换药1

次,直到痊愈。

适用范围:狗咬伤。

7.氯霉素眼药水治蚊虫叮咬

材料:氯霉素眼药水1~2滴。

用法: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在患处滴上氯霉素眼药水,均匀涂擦。

适用范围:被蚊虫叮咬者。

这些药方简单有效,成本低廉,是解决生活小伤的好助手。

小理中圆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方剂领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条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中药方剂。那么你知道小理中圆吗?

【处方】红豆莪茂(煨.乘热碎捣)、缩砂仁,各一两。草豆蔻(煨)、青皮(去白瓤)、陈皮(去白)、干姜(炮)、京三棱(煨.乘热碎捣)、肉桂(去粗皮),各二两。良姜、牵牛(炒香熟),各三两。阿魏(醋化.去沙石.研)三两。

【炮制】上为末,水煮面糊圆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气弱,中焦积寒,脾虚不磨,饮食迟化,吃物频伤,胸膈满闷,胁肋疗刺,呕吐哕逆,噫醋恶心,腹胀肠鸣,心腹疼痛,噎塞膈气,翻胃吐食,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粒,生姜橘皮汤下,温汤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上文主要介绍了小理中圆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小青龙合剂(中族)的说明书


当今社会压力很大,导致很多人出现头疼脑热、全身乏力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向您推荐小青龙合剂(中族),该药物对于治疗发热镇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许多人对此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专业的养生保健大夫向您推荐小青龙合剂(中族),这样能让您的身体尽快的恢复健康。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小青龙合剂

商品名称:小青龙合剂(中族)

【适应症/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规格型号】100ml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有 效 期】0 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5021828

【生产企业】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看完上述对于小青龙合剂(中族)的介绍,您对于这种解热镇痛抗炎药是否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呢?药物的选择对于治疗来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了药物的重要性,选好药选对药才能准确有效的治愈疾病。

郄中


经穴别名。出《素问刺腰痛论》: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刺其郄中。王冰注:郄中,委中也。即委中。参见该条。

委中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简介

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别名:腘中,郄中,血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其他:合穴,膀胱经下合穴

位置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头。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主治

①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② 腹痛,急性吐泻。

③ 小便不利,遗尿。

④ 丹毒。

治疗腰背痛要穴,曰头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

配穴

衄血剧不止:委中、隐白。

腰脊强痛:人中、委中。

腰背痛:委中、昆仑。

遗溺:关门、神门、委中。

股膝内痛: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中暑:人中、十宣、委中。

急性腰扭伤:龈交、压痛点、委中。

操作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主治便血: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

穴道名解

1、委中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2、腘中 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腘窝横纹处中点,故名。

3、郄中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

4、血郄 血,指委中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5、膀胱经合穴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

古代文献

《灵枢》: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趾外廉,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委中央。

《图翼》:大风眉发脱落,太阳疟从背起,先寒后热,然汗出难已,头重转筋,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遗溺,小腹坚,风痹髀枢痛膝痛,足软无力。凡肾与膀胱实而腰痛者刺出血妙,虚者不宜刺,慎之!此穴主泻四肢之热。委中者,血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脊强反折,螈癫疾,足热厥逆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

中管


经穴别名出《脉经》。即中脘。见该条。

中脘,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标准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法: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针灸按摩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中蜂蜜


蜂蜜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保健食品之一,蜂蜜也有很多的种类呢,中蜂蜜是什么样的蜂蜜呢?蜂蜜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看下面的文章吧。

中蜂蜜就是中华蜜蜂产的蜜。也叫土蜂蜜。土蜂蜜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多种成分,经常食用有清热解毒、补中润燥、养颜、抗衰老等功效,

中蜂蜜为居家常备,馈赠亲友的最佳补品. 很多人都认为土蜂就乡下农民大叔养的蜂,就是土蜂!其实这种说话错误的,

土蜂不因为它有个土字它就土,土蜂也叫中华蜂,是本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商业养蜂90%以上都是养意蜂去了。

意蜂易饲养,繁殖快,产量高,还会产蜂胶、花粉、蜂王浆。(中蜂产的花粉相当少仅够维持蜂群发展,蜂胶是不产的,蜂王浆也是很少)。我国养意蜂也有几十年历史了,所以,这个土蜂是不是土蜂不是在乎它够不够土,而是在乎是不是土蜂蜂种。

蜂蜜的功效与作用

(一)护肤美容

新鲜蜂蜜涂抹于皮肤上,能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

用法:蜂蜜面膜:用蜂蜜加2-3倍水稀释后,每天涂敷面部。也可用麦片、蛋白加蜂蜜制成面膜敷面,使用时按摩面部10分钟,使蜂蜜的营养成分渗透到皮肤细胞中。

(二)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

优质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表明其防腐作用极强。实验证实,蜂蜜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法:在处理伤口时,将蜂蜜涂于患处,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感染。

(三)促进消化

研究证明,蜂蜜对胃肠功能有调节作用,可使胃酸分泌正常。动物实验证实,蜂蜜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可显著缩短排便时间。

用法: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有良好功效,且无任何副作用。蜂蜜可使胃痛及胃烧灼感消失,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长高。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常服用蜂蜜,也有辅助作用。

(四)提高免疫力

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实验研究证明,用蜂蜜饲喂小鼠,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用法:国外常用蜂蜜治疗感冒,咽喉炎,方法是用一杯水加2匙蜂蜜和1匙鲜柠檬汁,每天服用3-4杯。

结语:蜂蜜其实是很好的美容佳品,但是呢,用多了总会没太大的好处的,所以食用蜂蜜也要适量哦,蜂蜜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哦,大家可以买一点来品尝一下哦。

中郄


中郄 经穴别名。出《脉经》。

①《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中都穴别名。

阴都穴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阴肾经。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 腹胀,肠鸣,腹痛,便秘,妇人不孕,胸胁满,疟疾。

[配伍] 配巨阙治心中烦满;配三阴交、血海治闭经;配中脘、天枢、足三里、四缝治纳呆及小儿疳积。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冲脉、足少阴会穴。

②《中国针灸学》作委中穴别名,见委中条。

委中穴

委中穴是人体穴位之一,委中穴位置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该穴的治病疗法有:按摩疗法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增强性活力的指压法等。

基本信息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穴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别名:腘中,郄中,血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降后归于此部,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委阳穴。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在腓肠肌内、外头之间;布有腘动、静脉;有股后皮神经、胫神经分布。

操作: 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一般情况下不应当直接选择直刺,虽然委中穴一般较深,但是应当先探查(触摸其搏动),然后可以选择稍稍外移一点后直刺。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主治

①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② 腹痛,急性吐泻。

③ 小便不利,遗尿。

④丹毒。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伤等。

主治腰痛: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主治便血: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主治便血

穴道名解

1、委中 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

2、腘中 指本穴所在部位为腘窝横纹处中点,故名。

3、郄中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

4、血郄 血,指委中穴的气血物质为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也。郄,孔隙也。血郄名意指本穴气血为膀胱经水湿吸热后的气化之气,亦即是血的气态物。

5、膀胱经合穴 本穴物质为膀胱经气血汇合而成,故为膀胱经合穴。

穴道治疗

委中穴治疗腰背疼

腰酸背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亚健康形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患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发作时按摩一下委中穴,腰背疼的症状就会缓解。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它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中医学认为,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

按摩委中穴的具体方法如下: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委中穴,连做204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本穴,连做30次。

此外,膀胱经最活跃的时候为下午3点到5点,在这段时间刺激委中效果更好。

注意

委中穴的委中刺血纯属泻法,临床应用治分虚实寒热,实热证宜取。虚寒证当忌。操作必须熟练轻巧恰到好处。体位多取俯卧位,对于急性腰扭伤或下肢疗毒瘀血疼痛较剧者,或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l-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另外,误伤腘动脉或腘静脉引起血肿,易致感染,实为针家之戒,临床上不可貌然,对于体质素虚、精血不足、病久体衰、孕妇、贫血、一切虚脱之症和习惯性流产、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安中片


[处方来源]

《部颁标准》中药第5册

[处方组成]

桂枝180g、延胡索(醋制)180g、牡蛎(煅)180g、小茴香120g、砂仁120g、高良姜60g、甘草120g。

[性 状]

本品为浅褐色的片;气香,味微甘、苦、涩。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和胃止呕。用于胃脘疼痛,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适 应 症]

慢性胃炎,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6片,儿童一次2~3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

急性胃炎、出血性溃疡禁用。

[剂型规格]

每片重0.2g。

[储 藏]

密封。

[生产厂家]

小核桃


核桃是一种很常见的坚果类食物,也是很多人最爱的零食之一,当然开核桃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些比较容易开的核桃,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小核桃的吃法和营养价值。

小核桃

小核桃怎么吃

小核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很多人都嫌核桃太难吃了,很麻烦,在这里,小编分享几种常用的开核桃的方法给大家。

方法/步骤

一般我们购买小核桃,如果是包装的话,会送我们一个起子,就像是开瓶器一样,因为核桃都有一个小缝隙可以撬开。

没有起子的话,可以选择用锤子或者是扳手,不过在敲的时候要注意,别砸到自己的手了。

放在门缝里,然后使劲夹,核桃自然就会裂开了哦。小心别夹到了自己的手。

买专门的工具,核桃钳,不过这个需要你的手腕有力些,女生的话可以叫男生帮忙。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先将核桃放在蒸锅里用大火蒸几分钟,然后再立即把它浸入水中冷却,取出后就会发现核桃壳的表面有一条条的裂纹,沿着这些裂纹把壳掰开,这就取出完整的核桃仁。

牙咬,一般如果你的牙齿不是那么硬的话,小编建议你还是使用工具好了,毕竟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从如何使用工具进步的。

核桃的营养价值

其卓著的健脑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核桃属于胡桃科落叶乔木干果。我国栽培核桃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张华著的《博物志》一书中,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核桃的故乡是亚洲西部的伊朗,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我国。现今核桃分布我国各地。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普通核桃和我国野生核桃资源,精心培育了许多优质核桃新品种。如按产地分类,有陈仓核桃、阳平核桃;按成熟期分类,有夏核桃、秋核桃;按果壳光滑程度分类,有光核桃、麻核桃;按果壳厚度分类,有薄壳核桃和厚壳核桃。我国各地还有许多优良的核桃品种,如河北的石门核桃,其特点为纹细、皮薄、口味香甜,出仁率在50%左右,出油率高达75%,故有石门核桃举世珍之誉。

新疆库车一带的纸皮核桃,维吾尔族人叫它克克依,意思就是壳薄,含油量达75%。这一品种结果快,群众形容它一年种,二年长,三年核桃挂满筐。山西汾阳、孝义等地核桃以皮薄、仁满、肉质细腻著称。陕西秦岭一带的核桃皮薄如鸡蛋壳,俗称鸡蛋皮核桃。最好的品种绵核桃,皮薄肉厚,两个核桃握在手里,稍稍用劲一捏,核桃皮就碎了。此外,杭州出产的小胡桃,做出椒盐五香核桃,也很受南方人欢迎。

药用价值

核桃的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应用广泛。祖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宋代刘翰等著《开宝本草》中记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述,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锰含量日渐降低,铬有促进葡萄糖利用、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可见经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体,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补药,其实每天早晚各吃几枚核桃,实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补药还好。 核桃是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作糖蘸、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法很多,将核桃加适量盐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健忘、耳鸣、尿频等症。核桃与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核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核桃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核桃堪称抗氧化之王。

美国饮食协会建议人们,每周最好吃两三次核桃,尤其中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因为核桃中所含的精氨酸、油酸、抗氧化物质等对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中风、老年痴呆等是颇有裨益的。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否则会影响消化。有的人喜欢将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剥掉,这样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所以,不要剥掉这层皮。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良好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核桃仁中含有锌、锰、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锰含量日渐降低,铬有促进葡萄糖利用、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冬季,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可见经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体,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补药,其实每天早晚各吃几枚核桃,实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补药还好。

核桃是食疗佳品。无论是配药用,还是单独生吃、水煮、作糖蘸、烧菜,都有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止咳平喘、润燥通便等良好功效。核桃的食法很多,将核桃加适量盐水煮,喝水吃渣可治肾虚腰痛、遗精、阳痿、健忘、耳鸣、尿频等症。核桃与薏仁、栗子等同煮作粥吃,能治尿频、遗精、大便溏泻、五更泻等病症。核桃与芝麻、莲子同做糖蘸,能补心健脑,还能治盗汗。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核桃还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胃痛等症。

核桃的功效与作用

核桃美容效果非凡

助美颜

若久吃以核桃仁磨粉煮成的核桃粥,能营养肌肤,使人白嫩,特别是老年人皮肤衰老更宜常吃。

核桃还能抗衰老

核桃仁中所含维生素E,可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物质,所以核桃有万岁子、长寿果之称。

吃核桃对心脏也有好处

益心脏

核桃具有多种不饱和与单一非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因此吃核核桃对人的心脏有一定的好处。

失眠也可以尝试吃核桃

治失眠

经常食用核桃仁对肾虚引起的失眠有医治作用。服法为用核桃仁5个,白糖30克,捣烂如泥,放入锅里加黄酒50毫升,小火煎30分钟,每日1剂,分两次服。

食疗作用

核桃味甘、性温,入肾、肺、大肠经

可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主治肾虚喘嗽、腰痛;(核中木质隔层)味苦、性温;补肾,涩精。

1.破血祛瘀。用于血滞经闭、血瘀腹痛、蓄血发狂、跌打瘀能等病症。

2.润燥滑肠。用于肠燥便秘的大便难解。本品苦泄散瘀,入肝经血分,有较强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之功,适于血分瘀滞较重者。此外,兼有润肠、止咳之功。

总结:以前以为核桃只是一个比较有营养的食物而已,没想到居然这么的有营养,除了补脑外还有这多的功效和作用,看来以后也是可以多多食用一些的嘛。

补中益气丸


组成: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当归、白术、升麻、柴胡(口服液:原方加陈皮、生姜、大枣)。

制剂:大蜜丸,每丸9克;水泛丸,每丸6克;口服液,每支10毫升。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临床上常用于中气下陷、脾胃虚弱所致的体倦无力,食欲减退,腹胀久泻、子宫脱垂等病症。

临床妙用

1.治疗感冒

用法:取补中益气丸2丸,苏叶3克。先将苏叶捣碎开水浸泡,以滤汁为引送服药丸,2次/日。

效果:应用补中益气丸加苏叶治疗老年气虚感冒患者50例,其中痊愈者48例,显效者2例。

2.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法:口服补中益气口服液,10毫升/次,3次/日。

效果: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75例,经用药15~20天后,治愈者70例,占93.33%;好转者3例,占4%;无效者2例,占2.67%。总有效率为97.33%。

3.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

用法:口服补中益气丸,15天为1个疗程。

效果:34例中,治愈者20例,占58.82%;有效者8例,占23.58%;无效者6例,占17.65%。总有效率为82.35%。治愈者经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治疗耳鸣

用法:内服1丸/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

效果:治疗耳鸣患者19例,均有效。

注意:

1. 阴虚实热者忌用。

2. 水亏火旺所致的吐血、衄血(鼻出血)者禁用。

附子理中丸


药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对一些治疗感冒、咳嗽、发烧、过敏的药物,都是是很容易购买,而且这样药物在使用上,都是比较简单,那这样药物在购买之前,也是要进行了解,这样对使用后,才不会对自身健康有损害,那附子理中丸也是很常见的药物,这类药物对疾病治疗,都是有着很好效果。

附子理中丸是一个对治疗胃部问药物,这类药物使用上,也是不能随意,也好根据患者自身症状进行使用,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帮助,使得不会危害到患者身体。

附子理中丸

功效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作用

1.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不欲饮食、手足发凉等症及脾肾两虚,寒凝不化所致之精神倦怠,形寒肢冷,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

2. 胃、十二指肠溃疡: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较好的疗效。

3.腹泻:有报导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人参健脾丸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用参苓白术散合用附子理中丸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4. 其他:附子理中丸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过敏性紫癜,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通过以上介绍,对附子理中丸治疗种类也是有着很好认识,对腹泻的人群都是可以选择它,而且对出现一些过敏性问题的疾病,也是可以适量选择,如果不知道是不是该选择它,都是可以通过医生建议选择,这样利于疾病改善。

中精之腑


人体器官名出《灵枢本输》。即胆。六腑除胆以外,都是贮藏或转输浊物,只有胆是贮藏精汁,故名。

胆位于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胆呈囊形,附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肝和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胆汁,并参与饮食物的消化。

位置

胆囊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它的外型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其容积为30~50毫升,分为底、体、颈三部。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结石常嵌顿于此。胆囊管长约2~4厘米,直径约0.3厘米,其内有螺旋式粘膜皱襞,有调节胆汁出入作用。胆囊管及其开口处变异较多,手术时常易损伤此处。

形态

1.胆的解剖位置: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与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

2.胆的形态结构: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灵枢本脏》),清净之腑(《千金要方》),中清之腑(《难经三十五难》)之名。

功能

储存浓缩胆汁在消化期间,通过神经调节,使胆总管括约肌收缩,胆囊扩张,胆道内产生压力梯度。胆汁分泌压为2.933Kpa(22毫米汞柱),胆总管静水压1.46Kpa(11毫米汞柱),胆囊内压0.400~0。933Kpa(3~7毫米汞柱)。肝胆汁因压力差进入胆囊。胆汁储存主要发生在夜间空腹时,但括约肌的关闭不完全,仍有部分胆汁进入小肠。据报道,空腹时仅有50%的胆汁进入胆囊。

胆囊容积约50毫升,它借助其浓缩功能,增加了胆汁的储存。通过吸收胆汁中的90%的水分,约可储存500毫升胆汁,将大部分胆汁酸池储存其中。研究表明,胆囊粘膜逆电化学梯度吸收氯化钠是钠泵的作用,继而产生渗透压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胆汁浓缩5~20倍。

胆囊粘膜可吸收游离胆红素、游离胆汁酸和卵磷脂,但对胆固醇的吸收很有限。对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汁酸几乎无吸收作用。

胆囊造影剂通过肝细胞分泌入肝胆汁,进入胆囊后不被吸收,浓缩后可使胆囊在X线下显影,胆囊浓缩功能受损或胆囊管阻塞时,胆囊不显影。胆囊粘膜受损使造影剂吸收增加,也是胆囊不显影的一个因素。胆囊胆汁pH值较肝胆汁低,这是由于胆囊粘膜分泌H+和H+一Na+交换的结果。亦可能是胆囊粘膜吸收HCO3-,使胆囊胆汁酸化。

排空胆汁

胆囊排空也需要胆囊和胆总管括约肌的互相作用。胆汁排空时胆囊平滑肌收缩,括约肌松弛。

胆囊的静水压约0.863Kpa(8.8毫米汞柱),与胆总管区无明显差异。进食1分钟后,胆囊压力上升到1.363Kpa(13.9毫米汞柱)。此后2分钟内有约1.5毫升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然后胆囊压力降低,胆流停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所产生的。约7分钟后,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胆流又重复出现,进入稳定状态,每分钟排出约0.6毫升胆汁,胆囊压力增高持续约90分钟。第二期反应主要是缩胆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肠时由小肠产生的。缩胆囊肽有收缩胆囊和舒张胆总管括约肌的作用。胆囊最大排出量约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

胆囊每天分泌约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为粘蛋白,为乳白色的碱性液体,起保护和润滑胆囊粘膜作用。胆囊管阻塞时,胆汁中的胆红素被吸收,同时粘液含量增加,外观为白胆汁,当钙盐分泌增加时,可在X线下表现为钙胆汁。

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有调节胆道内压的作用,胆总管阻塞4小时胆道内压并不增高。但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括约肌作用减弱,胆管壁增厚,粘液腺体增多,以适应将更多胆汁排入肠道。

常见病

胆囊炎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

胆结石

胆结石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一般有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类治疗手段。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