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季节养生

2019-10-20 │ 小儿季节养生 春季小儿养生

小儿姜片虫病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小儿姜片虫病”,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对于小儿姜片虫病的认识,应该很多人都不熟悉。小儿姜片虫病的症状比较复杂,容易引发很多并发症,炎症、出血还有水肿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治疗小儿姜片虫病需要及时有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小儿姜片虫病的防治等知识!

一、临床表现

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脱落以至溃疡;病变部位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虫数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白蛋白减少,各种维生素缺乏;还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肠梗阻。严重感染的儿童可有消瘦、贫血、浮肿、腹水、智力减退、发育障碍等。在反复感染的病例,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致死。并发症:变态反应、肠梗阻、粒细胞浸润。

二、诊断

检获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依据。辅助检查:各种虫卵浓缩法可提高检出率。但诊断为姜片虫病还需考虑寄生的虫数和临床表现,前者可用计卵法得到粗略的印象。虫卵应与粪便中其他吸虫卵如肝片形吸虫及棘口类吸虫卵进行鉴别。m.Ys630.CoM

1、者来自有食水菱、荸荠等水生植物的地区,曾有生吃的病史。

2、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度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重者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甚至消瘦,浮肿,贫血,肝脾肿大等。

3、验室检查,周围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粪检查有虫卵或见棕红色叶状成虫排出。

小儿姜片虫病防治

一、治疗措施

防治原则包括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猪粪便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体;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勿饮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在流行区开展人和猪的姜片虫病普查普治工作,吡喹酮是首选药物;选择适宜的杀灭扁卷螺的措施。

1.驱虫选用下列处方

槟榔30克,打碎后用清水500毫升浸1夜,浓煎1小时,早晨空腹1次服下,连服2~3天;槟榔10克,黑、白五各15克,研为细末,分两包,空腹糖水冲服,连服3~5天;槟榔30克(打碎)、榧子肉30克(打碎),生大黄6克(后下),广木香4.5克冰煎服,连服2~3天。

2.调理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化湿理气,适用于本病轻症驱虫后调理。若纳呆食少,加神曲1克、谷麦芽各10克;大便推,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盗汗者,加龙骨30克;八珍汤加减,补益气血,适用于本病重症驱虫后调理。若乏力形瘦,加黄芪10克、莲子肉10克;贫血,加制首乌10克、红枣5枚;浮肿,加泽泻10克、苡仁10克。

二、预防

加强粪便管理,防止人、猪粪便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水体;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勿生食未经刷洗及沸水烫过的水生植物,如菱角、茭白等。勿饮生水、勿用被囊蚴污染的青饲料喂猪。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儿姜片虫病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之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孩子因为年纪小,免疫力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容易生病。而且是各种各样的疾病防不胜防。希望大家能多学习照顾孩子的医学常识,避免疾病的发生!

扩展阅读

肝包虫病


【概述】

本病是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因误食犬绦虫卵,在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后,经门静脉至肝脏发育成包虫囊肿。少数系由泡状棘球绦虫的蚴虫所引起的泡状棘球蚴病。肝包虫侵犯右叶最多,左叶和左、右两叶者均较少。临床分两种类型:①单房性包虫病(包虫囊肿或囊性包虫病)。是有包膜的囊状体,生长缓慢,囊的内壁(生发层)向腔内长出子囊,子囊内壁长出头节。②泡性包虫病。在肝内形成灰白色质硬的小囊泡,不含囊液而含豆渣样物质。

【诊断】

1.临床表现

①囊性包虫病。有牧区生活史或有与犬密切接触史。早期一般无症状,尔后右上腹逐渐发现生长缓慢的肿块,有饱胀感,肝区不适、隐痛。肝脏肿大,触之囊性感,囊肿压迫胆总管时可有黄疸,压迫门静脉或腔静脉则可出现腹水,下肢浮肿。胃肠道受压可表现有消化不良等症状。囊肿破入腹腔则产生剧烈腹痛和过敏性休克。并发支气管瘘时,痰中带粉皮样物。②泡性包虫病。生长较快,肝区可有刺痛、胀痛,甚至剧痛。肝脏明显肿大,肝区触及较硬的肿块,表面不平。晚期常伴有消瘦、黄疸、腹水、发热等。

2.包虫囊液皮内试验(卡松尼试验)

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其方法是将无感染的包虫囊液滤去头节,高压灭菌后作为原液。一般用1∶1000、1∶100、1∶10的等渗盐水稀释液0.1ml,由低浓度开始,在前臂屈侧作皮内试验。15分钟后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色丘疹,红晕直径1cm为阳性。若阳性反应在6~24小时后出现,则为延迟反应,仍有诊断价值。本试验阳性率为75%~95%,但有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阳性率可达70%~80%。

4.血化验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5.B型超声检查

肝区可见液性暗区,并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大小。对肝泡状棘球蚴病需结合病史及卡松尼试验进行诊断。

6.肝核素扫描

直径2~3cm者,肝内可显示占位性病变。

7.X线检查

肝影增大,横膈右侧升高或隆起。肝区可显示阴影或有钙化影,肝前下方囊肿可显示胃肠道受压征象。

8.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肝包虫病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1.囊性包虫病

手术原则为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外囊的处理可采用囊壁内翻缝合,腔内不放引流或填入血运良好的大网膜。囊肿破入腹腔者,彻底清理全腹腔,尤其是盆腔内的包虫内容物。破入胆道者处理原发病的同时,尚须切开探查胆总管,清除全部包虫碎屑,并作胆总管引流或内引流手术(RouX-Y吻合术)。破入胸腔内,先尽快治疗继发性胸内病变,待病情允许再行处理肝内之原发病变。

2.泡性包虫病

争取手术根治,根据病变范围,分别选用肝叶、半肝或肝部分切除术。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剔除术或局部注射甲醛溶液或口服甲苯咪唑试验治疗,400~600mg,3次/日,3~4周为1疗程。

肺包虫病


【概述】

肺包虫病(肺包虫囊肿、肺棘球蚴病、肺棘球蚴囊肿)为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幼虫(棘球蚴)在肺内寄生所致,是肺部较常见的寄生虫病,人畜共患。本病最多见于畜牧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等,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

【诊断】

大部分无并发平的肺包虫病诊断不难,主要根据①曾在流行地区居住,有犬、羊等动物接触史。②包虫病的X线表现较典型,可见单发或多发边缘锐利的囊肿阴影。③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在5%~10%左右,甚至可高达20%~30%,直接0.15~0.3)109/L。有时咳出物或胸水中能查到囊肿碎片及囊、头节或小钩。④其他诊断方法包括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包虫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集试验等免疫方法。

目前对肺内块状阴影在X线或超声导引下经皮或经纤支镜穿刺取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的不少,但需注意,疑为包虫囊肿的忌行囊肿穿刺,以免引致囊液外溢,产生过敏4反应或包虫病播散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措施】

主要是手术切除,无特效药物。目前试用的有甲苯米唑及丙硫苯唑,有使生发层和原头蚴退化变质的作用,临床上能看到一些疗效,症状有所改善,部分囊肿停止增长或缩小。还有吡喹酮,临床效果不明显,或可在术前应用以减少术后复发。目前药物疗法仅用于多发囊肿无法手术的患者。肺包虫囊肿一般呈进行性生长,能自愈的极少,绝大多数迟早将因囊内压力增设而破裂,产生严重并发平,因此要及时确诊并进行手术。

手术方法主要有内囊摘除和肺叶切除2种。根据囊肿大小、数目多少、部位、有无并发感染及胸膜是否粘连决定手术方式。术中要注意防止囊肿破裂,囊液外溢入胸腔或胸壁软组织,以免引起包虫病变播散或过敏反应。

麻醉:一般全麻气管内插管,如无特殊必要,不用双腔插管,手术间不需要单侧肺萎缩。较大的囊肿,如双腔插管不顺利,操作过程中囊腔有破裂可能。手术过程中囊肿在摘出前都有破裂,有从呼吸道吸入囊液或内囊碎片的危险,要注意。

切口:如行肺切除,后外侧剖胸切口,一般从第5肋间或肋床进胸,便于处理肺门。

单纯囊肿切除或在较近囊肿处做切口。

手术方法:

1.内囊完整摘除法 开胸分离粘连后,因囊肿多在近周边处,肺表面有时可见到覆盖的纤维蛋白层。摘除前在肺周围用纱布填满覆盖,仅露出准备作切口取囊部位,并准备好有强吸力的吸引器,便于囊腔意外破裂时及时吸出其内容物,避免污染胸腔。然后小心切开囊肿外包绕的肺纤维层,刀稍倾斜,免垂直接切入内囊。因内囊压力较高,外囊切开一小口后,即可见白色内囊壁从切口膨出,延长切口,请麻醉师从气管插管用力打气,借助肺压把内囊腔推出。一般因内外囊间无粘连,可以把囊腔完整取下。内囊取出后,外囊上有细支气管口漏气,先用纱布堵上,然后缝合修补,其残腔壁较多的可切除或内翻,然后缝合,完全消灭残腔。

2.内囊穿刺摘除术 在囊肿部位周围用纱布涂擦,或用双氧水冲洗以杀灭原头蚴。过去常用甲醛涂抹,有进入支气管漏口发生严重支气管痉挛的可能,现已不用。残腔中有支气管漏气要一一缝合,再从周围至底部全层(较大的可分数次)缝合,消灭残腔。

3.肺切除 用于囊肿已破裂,肺组织有严重感染,并发支气扩张、肺纤维化、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肺癌不能除外的患者。手术中如有可能最好先游离出支气管,钳夹住,避免术间挤压肺组织时,囊腔破向支气管,引起病变播散或窒息死亡。

4.特殊类型包虫病的处理 如同时有肝及肺囊肿的,可以一次手术。双侧有病变的先处理病变较大或有并发症的一侧,肺囊肿有支气管胸膜瘘的,先闭式引流,待感染控制,体力恢复后再行肺切除。

治疗结果:1979年钱中希报告,胸部手术死亡率0.9%,近年来已无死亡,手术效果良好,个别病例复发,原因为:①术中留下较小的包虫囊肿。②术间囊液外溢,头节脱落,移植复发。③再次感染,复发患者再次行肺切除,效果也多良好。

【病原学】

细粒棘 球绦虫的终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小肠中,卵随粪便排出后污染食物,人(或羊、猪、牛)进食后,在上消化道中卵壳经胃液消化而孵化成幼虫,即六钩蚴,后穿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至门静脉系统(肠系膜、大网膜和肝)。大多数蚴滞留在肝内(约75%~80%0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进入小循环至肺(约占8%~15%)及其他器官,如肠系膜、网膜、脾、盆腔、肌肉、皮下组织等(棘球绦虫生活环见图1)。

六钩蚴进入肺后,逐渐发育成包虫囊肿,约半年长大至1~2cm,由于肺组织疏松、血流循环丰富及胸腔负压吸引等因素,六钩蚴在肺内生长速度比在肝肾内快,平均每年增长至原体积的1~2倍,达2~6cm左右,囊肿最大的可达20cm,囊液重达3000g以上。包虫囊肿含有外囊和内囊。内囊是包虫囊肿的固有囊壁,厚度仅1mm,压力却高达13.3~40kpa(100~300mmHg),易破。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分泌无色透明囊液,产生很多子囊和寄生虫头节,如脱落于囊腔内,即成为包虫沙。外层无细胞,多层次,半透明,乳白色,具有弹性,外观酷似粉皮。外囊是人体组织对内囊的反应形成的一层纤维性包膜,包绕着整个内囊,厚约3~5mm。内外囊间为潜在腔隙,无液体和气体,也不粘连。

肺包虫囊肿80%为周边型,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右肺血流量略多,与肝脏较近,二者之间有较丰富的淋巴管相通,这可能是右肺多见的原因。囊肿多为单发,占65%~75%,多发者一般是2~3个,一侧或双侧。约17%~22%并发其他部位囊肿,肺、肝并发的最常见,占13%~18%。

【病理改变】

肺包虫病的病理改变除囊肿本身外,主要是巨大囊肿对肺的机械性压迫,,使周围肺组织萎缩、纤维化或有淤血、炎症发生。5cm的囊肿即可使支气管移位、管腔狭窄,或使支气管软骨坏死,进而破入支气管。表浅的肺包虫囊肿可引起反应性胸膜炎,巨大的囊肿还可能破入胸腔,大量头节外溢,形成许多继发性包虫囊肿。位于中心的囊肿偶有侵蚀、穿破大血管致大出血和。少数包虫囊肿有钙化。如囊肿破向细支气管,空气进入内囊外囊之间,可形成多种X线征。已有感染或破裂的的囊肿可合并胸腔及纵隔脓肿或脓胸,肝包虫囊肿破裂后可能与胸腔或肺、支气管相通,形成肺包虫囊肿-胆管-支气管瘘。

【临床表现】

根据我国1950~1985大组病例分析,肺包虫病占人体包虫病的14.81%(2408/16258),男多于女(约2:1),儿童占25%~30%,40岁以下的占大多数,年龄最小1~2岁,最大60~70岁。

由感染至出现症状一般间隔3~4年,甚至一、二十年。症状因囊肿大小、数目、部位及有无并发症面不同,早期囊肿小,一般无明显症状,常经体检或在因其他疾病胸透时发现。囊肿增大引起压迫或并发炎症时,有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巨大囊肿或位于肺门附近的,可能有呼吸困难。如食管受压,有吞咽困难。侧见肺尖部囊肿压迫臂丛和颈交感神经节,引起pancoast 综合征(患侧肩、臂疼痛)及Horner征(一侧眼睑下垂,皮肤潮红不出汗)。如囊肿破入支气管,囊液量大的,有窒息危险,子囊及头节外溢,能形成多个新囊肿。患者常伴有过敏反应,如皮肤潮红、荨麻疹和喘息,严重的可休克。囊肿破裂感染的,有发烧、咳黄痰等肺部炎症及肺脓肿症状。少数囊肿破入胸腔,有发烧、胸痛气短及过敏反应。

多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囊肿较大的可致纵隔移位,在小孩可能出现胸廓畸形。患侧叩诊浊音,呼吸弱,有胸膜炎或脓胸的则有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为包虫病主要诊断方法,在本病流行区,有接触史的,单凭胸片大部分可以确诊。囊肿早期直径在1cm以下的,仅见边缘模糊的炎性阴影,直径2cm的为轮廓清晰、边缘锐利的类圆形阴影,密度均匀而稍淡,低于心脏及实质性肿瘤的密度。至能明确诊断时已6~10cm左右,密度接近实质瘤一般为单发,也有多发的(图2)。作为含液囊肿,立位透视吸气时膈肌下降,头、足径稍增加,呼气膈肌上升时,则横径稍长上下稍短(包虫呼吸征)。大囊肿可呈分叶状或多环状。下肺野的囊肿坐在膈肌上,使膈机位置下降,甚至凹陷,有时需行人工气腹纵隔推向对侧,在下叶的纵隔受影响少,而右肝顶部的世大囊肿则明显使心脏向左移位,这个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少数病例有肺不张及胸膜炎。

如囊肿小支气管被侵犯穿透,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则出现一些特殊X线征(图3):①少量气体进入内外囊之间,立位摄片气体上升至囊肿上部,局部有一弧形透明带(新月征)。②如气体进一步进入内囊,出现液平面,其上方见有代表内囊及外囊的2个弧形阴影(双弓征)。③当内囊破裂萎陷,皱缩的内囊浮于液面上,囊内液面上能见到不规则影(水上浮莲征)。

如囊肿破裂,内容物咳净,又未发生感染,胸片上表现为薄壁边缘光滑的含气囊肿。以后囊腔逐渐缩小,仅留有一些纤维化阴影。如囊肿破后发生感染,则囊壁增厚,周围有慢性炎症出现的可见肺浸润片状影。如破入胸腔,有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巴贝虫病


巴贝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染的寄生虫病,人一旦感染上此病,急性发作时,症状有些像疟疾。此病轻重悬殊,轻者只会产生发热、虚弱等不适感;而重者可在几天内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巴贝虫病的相关知识。

病因

巴贝虫原虫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等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蜱媒原生动物。巴贝虫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田鼠巴贝虫,田鼠是主要的自然保虫宿主。硬蜱科中的鹿蜱是常见的传病媒介,幼蜱吸感染鹿的血时被感染,可将巴贝虫传给人。成虫蜱有时也可将巴贝虫传给人。巴贝虫进入红细胞后发育成熟,然后进行芽殖无性繁殖。被感染的红细胞破裂,释出原虫,后者又可进入其他的红细胞。巴贝虫病也可经输血传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1~9周。临床类型发病初期症状轻重悬殊。根据病情轻重,可有轻型、中型、重型之分。慢性患者的原虫血症可持续数月以至数年。

1.轻型

可能仅有低热或体温正常,略有疲惫和不适感、轻微头痛、虚弱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

2.中型

起病急骤,高热达39℃~40℃,恶寒战栗,大汗不止。头痛剧烈,肌痛,甚至周身关节疼痛。有时畏光,精神抑郁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但无脑膜刺激症状。脾脏有轻度至中度肿大,淋巴结无异常。无发疹现象。

3.重症

起病时临床表现同中型。危重患者,溶血性贫血发展迅速,伴发黄疸、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障碍等。有脾脏摘除史的患者临床表现常较严重。重型多于起病后5~8天内死亡。

预防方法

1.避免媒介蜱类活动季节进入疫区。对家畜要定期灭蜱,包括畜体和畜舍及其环境的灭蜱处理。

2.加强畜间检疫,早期发现患畜,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并给予积极治疗。

3.消除家栖和周围的野生啮齿动物,并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4.集体和个人均应采取防蜱措施,如注意从衣服上检蜱,穿着防护衣袜,使用杀蜱和驱蜱剂。

5.对疫区的献血者,应做认真的检查,任何有疑似病史及久住疫区者不宜献血。

6.对接受输血者的血源,严格检查以保证不被感染。

结语:巴贝虫病是一种人兽均易被感染的传染性疾病,病情较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此病轻重悬殊,轻者可自自愈,重者能致人死亡。平时一定要注意减少跟动物的接触,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对于疫区的血源也应着重检查。

贾第虫病


贾第虫病,是贾第鞭毛虫,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为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蓝氏贾第鞭毛虫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已引起各国的重视。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患者,以无症状带虫者居多。潜伏期多在两周左右,甚至可达数月不等。临床症状视病变部位而异,其表面多种多样,症状轻重也有不同,亦或无症状,也可能引起从间歇性腹部胀气直至慢性吸收不良等临床表现。

患者无自发运动,对任何刺激都不产生反应,此时,许多反射如吞咽、防御,甚至瞳孔对光反应均消失,并可引出病理性反射。

一、神经调控治疗其为新型的癫痫常用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脑异电状态的调节,使脑部的代谢条件及调节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继而改变了人体内环境,抑制了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避免了手术风险和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

二、迷走神经刺激术在患者左侧上胸部皮下植入一个接近于起搏器的刺激器,用导线将刺激器和左侧迷走神经连接在一起。可减少癫痫症的发作,但是大多数不能够完全消除病症的发作。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为用药要早、剂量充足、服药准时、长期用药。患者在确诊为癫痫后,要坚持长期用药,以控制病症的发作。且在病症发作停止2年以上,才可以停药,为癫痫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四、生酮饮食疗法该方法为选用脂肪含有比例较高,含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的饮食配方,在体内产生酮体,模拟饥饿时患者身体的反应,进行治疗。因该方法需一定的技术监测,患者和家属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实施。

另外,意识和呼吸都消失时,也不要仓促进行人工呼吸。因为如果呼吸道阻塞着,即使进行人工呼吸,空气也进不了肺,人工呼吸也是无效的。总之,此时让患者仰卧,把手放在患者颈后,另一手(最好用右手)按着额部,尽力向后扳,使头向后仰一会儿。

小儿肿病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小儿浮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而致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

《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肿病有二:一者气肿,因脾胃虚而气攻腹,腹胀,误行转药下之,致虚气上附于肺,行于四肢面目而作肿也。二者水肿,因上焦烦渴,饮水无度,脾胃虚而不能约制其水,肾反乘脾,土随水行,上附于肺,肺主皮肤,脾主四肢,故水流走于四肢皮肤而作肿也。因水气引起的浮肿,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临床以小儿急慢性肾炎较为常见。针对不同情况,治疗用发汗法,如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利水法,如五苓散、五皮饮;益气补脾法,如参苓白术散;滋肾壮水法,如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等。亦可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胆水、小肠水、大肠水、膀胱水,辨证施治。详见各条。

小儿腹泻病的偏方


小儿腹泻病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孩子拉肚子,最折腾的还是当妈妈的.但是妈妈们除了可以想尽办法给孩子一些软胃的东西,还可以通过一些偏方来解决孩子的小儿腹泻病问题.但是提醒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开很多的药,这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像小儿腹泻病这样的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偏方呢?

小儿腹泻病的偏方

用大蒜治肠炎腹泻一法:

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可正常.

肚脐敷药治腹泻

将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药敷于肚脐上,上面用消毒棉纱盖住,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伤湿止痛膏封住.

藿香正气水可治婴幼儿腹泻:取净布一块(纱布最好),折成5-8厘米对方4-6层,先将藿香正气水在水中预热,再把布块放到患儿肚脐上,待药温适宜时倒在布块上,以充盈盖并固定,小于6个月患儿2-3小时取下,6个月以上患儿时间黍长取下,1日3次,2日即可见效

对于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偏方只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在选择偏方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停止服药.具体偏方对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效果如果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的,如果孩子的腹泻状况比较严重还是建议妈妈们选择比较专业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