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养生运动方法

2019-10-20 │ 盛夏养生运动方法 盛夏季节养生

盛夏饮水太多 谨防“水中毒”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如何避开有关四季养生的认识误区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盛夏饮水太多 谨防“水中毒””,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读:炎热的盛夏来临,炎炎夏日,为了解渴,很多人喜欢大量饮水。在一般人印象里,多喝水是好事,但专家提醒,过量饮水可导致水中毒。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有些人在干渴得难受时,或在剧烈运动后,一口气喝很多的水,觉得很痛快、很解渴,殊不知这是错误的饮水方法。

养生保健专家指出,人出汗时,不仅丢失水分,同时丢失盐分。出汗后只喝水,水分经肠胃吸收后又通过汗排出体外,出汗又失去一些盐分,不断喝水和大量出汗就会使血液中的盐分越失越多。血液中的盐含量低,吸水能力也就降低,水分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出现低渗脱水,使细胞水肿,人就会出现头晕、眼花、肌肉疼痛、痉挛等水中毒症状。长期超大量饮水和短时间内大量饮水,都会造成水中毒。

保健专家表示,预防水中毒,要做到科学喝水,一是适量饮用淡盐水,补充体液盐分;二是缓慢饮水,一次不要喝太多、太猛;三是不喝温度过低的水。

保健专家还表示,夏天需要多喝水,最好每天喝四杯水。早晨晨起时喝一杯,可以洗肠子、利大便;中午喝一杯可以缓降血压;傍晚喝一杯可以冲洗膀胱、清利小便;晚上睡前半小时喝一杯,有利于养心安神。

精选阅读

盛夏刚过,还需谨防阴暑伤人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尤以年老体弱者和儿童更易发生。中医学认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人们对阳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

阴寒袭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阴暑发病多因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阴寒潮湿之地,或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觉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正如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换而言之,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黏滞,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

预防阴暑要注意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诱发此症,尤应加强防护。一旦患阴暑,治疗宜用解表化湿之法,可选用中成药六一散、藿香正气丸(水)内服。或用中药香薷、桔梗、杏仁、陈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温服,1日2次;或选用香薷、厚朴、扁豆花、苏叶、佩兰、陈皮、茯苓,水煎温服,1日2次。头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荆子;寒邪犯胃,致胃气当降不降,腹部胀满,纳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春季要注意蔬菜中毒 这些要谨防


春季马上就要过去了,虽然要迎来了久违的的夏季的,但是小编还是要说的是在春末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饮食的小常识哦。春季很多的食物都会有农药的喷洒,所以要注意蔬菜的中毒问题,下面介绍的这些食物要谨防食用。

1、四季豆和菜豆

四季豆和菜豆它们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皂疳和胰蛋白酶抑制物。烹调时,应先将其煮熟,然后捞出,再加上调味佐料焖煮,便可解毒性。

2、新鲜黄花菜

所含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经氧化会产生有毒物质,食后会引起类似急性肠胃炎症状,极易误诊。而干黄花菜在加工时经清水充分浸泡,已将大部分秋水仙碱溶出,所以一般不会中毒。这样的食物会出现中毒的情况,出现肠胃等问题,不妨在春季的时候少吃这样的食物吧。

3、蓝紫色的紫菜

蓝紫色的紫菜水发后若呈蓝紫色,则说明在海中生长时已被有毒物质环状多肽污染。这些毒素蒸煮也不能解毒,不可食用。

温馨提醒:除了以上蔬菜,白果、杏仁、木薯等食物也都带有一定的毒性,不要过多食用。

上面介绍了春季注意蔬菜中毒问题的一些介绍,上面的这些食物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出现中毒的情况就得不偿失了,上面介绍的四季豆啊,还有菜豆,黄花菜,还有紫色的蔬菜,这样的食物在春季最好还是不要食用的好。


小暑养生:盛夏来临谨防“情绪中暑” 夏日中暑分三型


中暑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相信大家都有童年时在外面大太阳下疯玩,回家后感觉十分难受的经历吧。但这个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可能就不是每个人都明了的。

中暑在医学上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也就是我们都曾经历过的热射病,这个名字很形象,可以解作:火“热”的太阳照“射”所引起的疾“病”。当然,这样解释只是为了好理解,照射的也可以不是太阳,而是火炉、火堆等,只要能发出足够热量的都算。第二、第三种类型分别是热痉挛及热衰竭。本文主要谈谈热射病和热痉挛。

先说热射病。我们知道,人的体温是很稳定的,基本就在37摄氏度上下浮动。这个结果是由我们脑袋里面一群叫做“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造成的,这群细胞通过控制热量的产生、散发之间的平衡,使我们的体温维持在既不太高又不太低的水平。

人体内部像个大火炉,每天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肌肉的收缩都要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是如何散发掉的呢?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汽车发动机是如何散热的:发动机旁边有许多水管,冷水流过后变热,然后流走,就这样把发动机冷却下来。而在人体,这些水管就变成了血管,管里流的是血液而不是水。人体内部的血液是热乎乎的,到达皮肤下的血管时,就开始把热量排出体外。这其中又依靠着三件法宝:一是辐射,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差不多2/3的热量是这样散走的;二是蒸发,也就是靠出汗来完成的,大概会散发掉1/4的热量;第三是对流,大概散发掉1/10的热量,吹风扇可以使人凉快,主要就是加大了对流作用。

人体内部的热量越高,体温调节中枢就会越忙——忙着发号施令,让心脏跳得更快些,血液流得更快些,皮肤下的血管多开几条备用通道以加大血液流量。一般来说,它们都干得很出色,但是当产热太多,或者散热出了故障,产热大于散热时,就发生了热射病。

上面已谈到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是辐射,而辐射要求外界温度低于人体,这样才会像水往低处流那样,热量也往低处散发出去。如果外界温度比人体还高,这条路就算完全堵死了。前段时间,印度某些地区的气温高达50摄氏度,这时人体的散热途径就不能依靠辐射了。如果人体不能大量出汗或局部环境没有空气对流时,人体无法把积聚的热量散发出去,这时人就会患上热射病。

人体出现热射病时,体温调节中枢还会继续努力工作,加快心跳速度,让更多的血液流到皮肤下,让更多的汗腺活动起来以排汗。但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热量还是越积越多。而人体的细胞很娇气,不适应在高温下吃苦,过不了多久细胞就会受不了而“鞠躬尽瘁”,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汗腺衰竭。这样的后果就是体温越来越高,当体温比正常温度升高5摄氏度,也就是42摄氏度时,细胞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就开始变性,当超过50摄氏度,只需几分钟细胞就会死亡。

除热射病外,还有热痉挛。热痉挛是因为汗里含有氯化钠,当大量出汗时,体内的盐也丢失,此时肌肉就会痉挛。肌肉痉挛是很难受的,大家如果有游泳时抽筋的体会就容易理解了。

千万不要小看热射病,它的死亡率可达5%~30%。对热射病的治疗当然首先是降温。降温有物理方法,比如浸在冰水里、吹风扇、放冰袋,如果这种办法不行,就须要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氯丙嗪等药物来降温。

热痉挛的病人除了降温外,最主要是补充从汗里丢失的盐和水分,只要治疗及时,病人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常态。

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也越来越炎热,虽然空调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但我们不是蜗牛,不能把空调背在身上到处走。所以,直接暴露在大太阳底下的时候还是很多的。要减少中暑,就要知道如何预防。预防其实很简单,不要在太热的环境下工作太久,保证足够的通风等散热措施,及时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等就可以了。

7日,小暑,盛夏伊始。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气温升高,天气炎热,人们在注意防止身体中暑的同时,更要提防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即“情绪中暑”。

专家张东生说,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发生与气温、出汗、饮食情况和睡眠时间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钙、镁、钾、钠等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有研究数据表明,16%的正常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天气太热,导致大量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以及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造成“情绪中暑”。

张东生表示,“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如果觉得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患上夏季情感障碍症了。

为了预防“情绪中暑”,养生专家建议,天热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当温度超过33℃时,要减少工作量或暂停工作,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体能消耗过多、有损身体新陈代谢。

情感障碍患者要时刻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祛火的食物,少饮烈酒,少抽烟。

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在盛夏时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

夏季饮水六注意


若未养成喝茶习惯,又不喜欢喝冷饮的,在挥汗如雨的夏天,就必须讲究喝水的学问了。那么,喝水又有哪些学问呢?

一是饮水莫待口渴时

不少人的生活习惯都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喝水,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

二是大渴勿过饮

人若在大渴时,最易一次饮水过多,从而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如果一旦出现大渴难耐的情况,应缓缓饮水,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三是睡前不宜多饮水

因为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体只是维持基础代谢,各种代谢都进行得非常缓慢,不需要过多的水分,而且睡前饮水过多,不利于夜间休息。

四是用餐时不宜喝

因为进餐时饮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五是晨起喝水有助健康

因为早晨饮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六是最好喝矿泉水

因为矿泉水不含糖分,没有剌激作用,不像一些饮料具有剌激性,也不像果汁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分。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均视矿泉水为最佳保健饮料。


盛夏:空调别开太猛


因空调诱发的疾病越来越多,如穿衣过少吹空调落下的肩周炎甚至月经不调,老年人不适应室内外温差而诱发的中风,以及小孩因为吸入空调滤网积聚的灰尘而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等。

空调与月经不调

28岁的张小姐在一家会计师行上班,为了保证办公室里的电脑不过热,张小姐所在的会计师行总是把中央空调的温度调得很低。去年夏天她刚到这家公司上班还不到3个月,就奇怪地发现自己原来很正常的月经来得越来越少,而且很不准时,此外她还常常感觉手足麻木、头痛头胀。医生分析,女性躯体在寒冷刺激下,会影响卵巢功能,使排卵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月经失调。于是,医生给张小姐开了几服调经养血的中药,并叮嘱张小姐呆在办公室的时候要多穿一件保暖的衣服。张小姐遵照医生的指示,第二个月的月经又重新正常了起来。

老人易惹上“空调病”

有老人及婴幼儿的房间,空调切忌温度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最好在6℃-8℃之间。离开空调房后不要马上到室外,先让身体有个适应调节的过程。此外,很多家庭在夏天一开空调就门窗密闭,使得室内缺少新鲜空气,有的空调过滤网积聚大量灰尘,这样一来,致病菌就容易在空调房内寄宿、生长繁殖。这些因素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小孩来讲,都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因此,夏天开空调,最好早晚开窗一小时左右,让室内更换新鲜空气,此外,空调滤网最少一个月就要清洗一次。

空调与肩周炎

专家指出,吊带装和空调是空调性肩周炎的“罪魁祸首”。吹冷风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肌肉痉挛,这样一来开始会出现肩颈痛、双手麻痹等症状,病情进一步恶化就会形成肩周炎。专家劝告女士,盛夏最好随身带一件薄外套,进入空调房内把外套披上。另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应每隔一小时就做些柔软运动,如转转头、活动一下肩关节等。

“空调病”防治策略: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温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7℃;长时间坐着的办公者,需适当增添穿脱方便的衣服。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