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运动调养

2019-11-02 │ 秋季养生运动调养 女性秋季饮食进补养生法

秋季宜调养 进补有讲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积极而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秋季宜调养 进补有讲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障睡眠 加强晨练

目前仍是处暑时节,人们往往有这种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喉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

有关专家介绍说,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发展为病症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此外,处暑期间某些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因此,处暑时节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预防秋燥。

专家表示,预防秋燥的好方法便是增强体质。首先,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及睡眠质量。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其次,要加强晨练。晨练应该从早晨刚醒来时开始,早晨醒来后好先在床上练习叩齿、咽津等,然后再下床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少食辛辣 多吃蔬果

专家提醒,为防秋燥,在饮食调理方面应注意少食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数蔬菜和水果性寒凉,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以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但食用新鲜果蔬一定要适量。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秋季进补 不能随意

秋季也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进补也不能乱补,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有关专家表示要注意几点: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品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以药代食。

实际上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延伸阅读

秋季养生 秋季进补宜用中药 秋季养生 立秋起居易早睡早起


秋季养生 立秋起居易早睡早起

今年立秋是8月7日,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立秋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是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避免卧睡贪冷。此外,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不适宜高强度的运动,应避免过度出汗,同时还可选择“鸣天鼓”等保健运动。

秋季养生 秋季进补宜用中药

秋季万物收藏,人体也宜收敛。秋燥易伤肺,肺旺而肝弱,脾胃也会受其影响,故这一时令用药,以润燥为主,辅以滋养气血。可选药物如下。

1、养肺润燥药:麦冬、天冬、石斛、玄参、生地黄、沙参、玉竹、黄精、阿胶、白芍、天花粉、百合。

2、润燥化痰药:百部、枇杷叶、马兜铃、川贝母、罗汉果。

3、润肠通便药:蜂蜜、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当归、何首乌、胖大海、桑椹、黑芝麻。

4、补养肺气药: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胡桃仁、冬虫夏草、山药。

秋季宜冻


秋季中穿衣服基本与春季相似,这是因为温度的高低以及早晚的温差变化均和春季雷同。所不同者春季宜“捂”,即以保暖为要而秋季宜“冻”,即需适当地受凉,这是大家熟知的“春捂秋冻”的传统观念。

之所以要冻者,是锻炼人的耐寒能力,以迎接冬寒的到来。

但这是对正常的健康者而言的,以下的6种人便不宜秋冻。这6种人分别是:心血管病患者,有溃疡病者,脑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统病者(如老慢支、哮喘),关节病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体虚弱的老人和孩子。

这主要是因为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的畅通与此同时也能影响气管的收缩,甚至引起支气管的痉挛,导致呼吸不畅,痰涎易于堵塞支气管。关节部分肌肉少、皮层薄,寒冷刺激后,使关节局部血流失于通畅,滑膜亦因此而凝滞,使骨关节发生疼痛。

服装的选择选择以棉织品为上乘。内衣可穿毛线衣,外出时防天气变化可外穿毛织品的风衣。服装不宜似夏季那样宽大,宜稍稍紧身为度。

秋季养生:宝宝喝水有讲究


宝宝秋季养生有很多的讲究,从秋季的特点上来说:雨水渐少,天气渐凉,气候变得日趋干燥,此时很多幼儿会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鼻塞、咳嗽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秋燥”症。所以,对于宝宝来说,秋季预防干燥最好的方法就是调理饮食。

从宝宝秋季养生的角度上来说,何谓秋燥?秋燥临床上大致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类型。温燥:症状为发热、咳嗽、口干、舌苔黄等。凉燥:症状为发热、口干、恶寒、怕冷等。

宝宝秋季养生——多喝水养肺

引起秋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过于干燥引起,使身体里缺水。传统医学认为,养肺可以驱走燥邪。为了防止宝宝被燥邪侵扰,妈咪一定要多给宝宝的身体补充水分——

1.妈咪要比其他季节更注意让宝宝喝水,保持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2.让宝宝直接从呼吸道“摄”入水分,即把热水倒入杯子里,让宝宝的鼻孔对着杯子,把水蒸气吸入呼吸道,进入肺部,使上下呼吸道黏膜不再干燥。每次吸入10分钟左右,早晚各做1次。

3.给宝宝多洗几次澡。传统医学把皮毛比喻为肺的屏障,秋燥最先伤及皮毛,进而伤肺。多洗澡有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肺脏与皮肤保持气血通畅,使肺得到滋润


秋天吃肉有讲究进补也要有规


秋天是滋养进补的好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这个季节给自己和家人做一些大补的肉类食物。其实,秋补也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可一蹴而就。秋天吃肉,秋天进补,也都是有讲究要规律的。本篇我们就来说一说,秋天怎么吃肉最健康。以及哪些人在秋天进补肉食的时候需要格外留心。

秋季怎么吃肉最健康

夏天脾胃功能多较弱,进补前应先调理脾胃。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系统不能一下承受,即“虚不受补”,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进补前要先调节胃肠功能。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脾虚患者: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些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或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胃火旺盛者: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人及儿童: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

吃肉会很滋补。但是也要适可而止,因为不是所有人的体质都适合这样大量的吃肉进补。肉吃太多,对身体也是负担。因此,适度原则,要找到跟自己身体相融合的一种养生食疗方式,才是最主要的。

初秋进补宜清补


初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十分必要。专家提醒: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夏季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初秋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专家建议,初秋可“清补”,即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对身体大有裨益。

专家还认为,时常活动四肢也可令脾气健旺。所以,在初秋气候宜人,不冷不热时积极锻炼也不失为“进补”的一种好办法。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