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季节的养生

2019-11-06 │ 四个季节的养生 对四个季节养生

中医讲春日养生 四个辩证法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医讲春日养生 四个辩证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天气回暖,万物吐芽生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其自然,向上、向外疏发。中医养生学认为,应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加以协调几对辩证关系,才能保障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捂与冻。

为适应气候变化,古人有“春捂秋冻”之说。春季天气变化大,捂,才能抵御寒邪侵入机体,使阳气旺盛,抵抗力增强,有效地预防多种春季传染病。在春天气温上升时,仍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增减衣物。

静与动。

人体在春季阳气舒发,周身气血调和,经脉松弛,阳气较易散泄。春日锻炼要注意控制运动量,以参加活动量小的运动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使阳气受损。晨练宜舒缓柔和,动静结合,老人宜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活动,以达到吸纳春阳、吐故纳新之目的。

阳与阴。

冬季天气寒冷,阴气外逼阳气内敛,人体新陈代谢趋缓,万物蛰伏,是蓄养待发的时期。到了春季,阴气下沉,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趋于活跃,体内之阳与外界春之阳气相应滋长,因此春日是养阳的佳期。但是,天气变化不定,风邪易入,又值百病滋生之时,要特别注意阴阳之调,以防损伤到人体正气。

甘与酸。

春季人体处于肝旺之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亢升,损伤脾胃,故不宜过多食用;而甘辛之品利于养肝护脾,因此可适当进摄如葱、枣、花生、蜂蜜、新鲜黄绿色的、水果及干果等。春季进补的原则,应以平补为主,忌大辛大热的滋补品。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大量花粉,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季节。有慢性疾病或是过敏体质的人,春天一定要忌口,忌服“发物”,如虾、蟹、咸菜等食物,否则旧病极易复发。M.ys630.CoM

总之,春季是体质投资的最佳时节,春光明媚,生机盎然,吐故纳新,阳气舒展。因此,春季养生要与充满活力的季节特点相顺应,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使精神饱满,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ys630.COm精选阅读

春日中医养生法则


春天是净化调养身体的最佳季节,也是旧病易发的季节。春季怎样养生才能达到防病健身之目的呢?今天教你春季养生10大法则。

养阳

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养阴

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养脾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养肾

春天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好时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黄瓜及香瓜等。

老中医的四个养生保健小窍门


自创民族颈椎操 68岁的吴大真是中医内科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她的锻炼方法很特别,是做民族舞蹈动作。比如蒙古舞的抖肩膀动作,有节奏地前后抖动肩膀,对颈椎很有好处。还有朝鲜舞的经典甩臂动作,甩开手臂自创民族颈椎操

68岁的吴大真是中医内科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她的锻炼方法很特别,是做民族舞蹈动作。比如蒙古舞的抖肩膀动作,有节奏地前后抖动肩膀,对颈椎很有好处。还有朝鲜舞的经典甩臂动作,甩开手臂的同时有节奏地转动手腕儿、脖子,弯曲膝盖,一个动作下来,活动了身体的四个部位。吴大真把这套动作称为民族颈椎操。

手把核桃也健身

吴大真的老伴王凤岐也是名。他的健康秘诀是玩核桃,手握核桃,没事在手里转转,可以很好地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劳宫穴有助开窍醒神。以前,王凤岐爱玩蛐蛐儿,但总低头,颈椎不舒服。后来,他就改抖空竹了,这样全身都活动了。

王凤岐和吴大真的观点一致,他们都认为,运动要与爱好相结合,要随年龄而变。自创民族颈椎操

68岁的吴大真是中医内科专家、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她的锻炼方法很特别,是做民族舞蹈动作。比如蒙古舞的抖肩膀动作,有节奏地前后抖动肩膀,对颈椎很有好处。还有朝鲜舞的经典甩臂动作,甩开手臂的同时有节奏地转动手腕儿、脖子,弯曲膝盖,一个动作下来,活动了身体的四个部位。吴大真把这套动作称为民族颈椎操。

手把核桃也健身

吴大真的老伴王凤岐也是名。他的健康秘诀是玩核桃,手握核桃,没事在手里转转,可以很好地按摩手掌心的劳宫穴,劳宫穴有助开窍醒神。以前,王凤岐爱玩蛐蛐儿,但总低头,颈椎不舒服。后来,他就改抖空竹了,这样全身都活动了。

王凤岐和吴大真的观点一致,他们都认为,运动要与爱好相结合,要随年龄而变。

中医:按摩四个穴位可防感冒


按摩四个穴位防感冒,今天我们也跟着学学吧。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该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耳后约二指宽的凹陷处。用俩拇指点揉数十下,可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热感冒患者。

第二步:揉大椎穴

该穴位于颈后正中部位,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食指、中指用力揉动一百至两百下,可起到强颈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的高热不退症状。

第三步:拿肩井穴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

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患者。

第四步:揉足三里穴

该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三指宽处。可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点住,而后慢慢揉动数十下。该穴被称为人体的强壮穴,揉动之下,有疏风散热、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夏季养生关注四个穴位


穴位疗法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它之所以得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普遍认可,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临床有效性。今天,我们就跟随平安健康网中医编辑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穴位治病和夏季养生要关注的4个穴位。

穴位疗法为什么能够治病

穴位治病,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经络。通俗一点来讲,通过刺激激发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网络,让人体产生自我修复,自我防御。穴位养生为什么好?好就好在不需要花很多钱,又非常安全可靠,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穴位疗法多久才能看到疗效

穴位疗法既可以急救,也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病。急救方面最常见的,例如夏天中暑,用手指头掐人中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说胃痛,按合谷穴(手的虎口处,靠近食指侧)就可以了,这个穴位可以起到急救的效果。穴位疗法并不是使用很长时间后才有效果,只有一些慢性疾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起效。比如瘫痪的人,通过治疗几个疗程之后会有很大程度的恢复。当然穴位养生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受益。

夏季养生穴位疗法来帮忙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强的时候,很容易心浮气躁。所以夏季养生,一定要养神,要做到心平气和,但是有的人容易急躁,做不到心平气和,穴位可以帮助你。

内关穴 我们把手心向上,用力握拳的时候,手腕上能看到两根筋,两条筋之间,距离腕横纹两个拇指宽度处就是内关,内关穴是心包的络穴,一穴通两经,具有调节情绪、调节睡眠和调节心脏的作用,夏天心情不太好的时候,脾气大的时候,睡不好觉的时候,都可以按这个穴位。内关穴对一些胃肠问题也有调节作用,比如消化不好、恶心呕吐。

涌泉穴 涌泉在脚底,去掉脚趾头,把剩下的脚掌三等分,在上三分之一的凹陷处,这就是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按摩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按10分钟。按摩时可以稍稍用力些,以自己能承受、并感到舒服为宜。

中医治疗哮喘 推荐四个中医处方


本文导读:哮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哮喘的发作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也和环境因素有关。哮喘属于慢性疾病,治疗起来不是很容易,而中医方法对于治疗慢性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侨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治法】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方名】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出处】焦树德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方名】七子定喘汤。

【组成】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以上方剂皆出自有名的中医专家,他们在治疗哮喘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各位患者朋友不妨试试以上处方。当然对于严重的哮喘患者来说,建议去医院接受治疗。

中医治疗落枕的四个方法


本文导读:落枕是常见的病症,那么落枕怎么办呢?如何治疗落枕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落枕的四个方法。


落枕或称 失枕 不叫烙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

落枕的诊断要点

1.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

2.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3.患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落枕的症状及诊断要点,可以让人们更活动诊断落枕,人们一旦有落枕,要及时的做热敷,适当的活动脖子等。


用毛巾包取一冰块冷敷于痛疼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两次,严重者可每小时敷一次。适宜于落枕48小时内。

冬季四个节气的养生要点


本文导读:一年中有24个节气,冬季里有4-5个节气。那么冬季节气如何养生呢?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冬季四个节气的养生要点。


立冬刚刚过去,它代表着秋天已经过去,冬季已经走向我们。古代人们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而中医也认为养生应该顺从自然,顺从二十四节气气象的变化。而且我们的内脏的盛衰也与四季的变化相关,所以根据节气的变化进行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讲讲冬季一些节气的养生要点吧。

小雪

小雪在每年的11月下半月,小雪反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将要变成雪,在这时天气寒冷,又处于季节的变化之际,而且冬季阳气不足,容易患上风寒感冒。我们可以多晒太阳,保持乐观心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补足我们的身体的缺失的阳气。

在这个节气应该以温补益肾,预防高血压为主。我们可以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来补足肾气,包括黑米、黑豆、黑木耳、黄鳝等,他们可以快速的帮助我们身体的恢复热量,还可以润肺生津。当然冬季是我们高血压的多发季节,而小雪时更是多发时段。我们可以多吃如山楂、西红柿、芹菜、萝卜等保护心血管、降低血压的食物。

冬至

进入冬至后,就要开始进入最冷的时候了。在冬至前后,我们就更应该注意保暖,把应该带的手套、围巾、口罩等防寒保暖工具带好,让我们在最冷的几天里不至于着凉。

冬至我们应该要积蓄能量,巧妙进补。而且很多地方都有冬至这天进补的习惯,认为冬至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这时候进补是最佳的时间。但是我们也不可以乱补,可以多吃富含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动物内脏、瘦肉类、鱼肉等,当然还可以适当吃一些甲鱼、羊肉、桂圆、荔枝等。

小寒

为第23个节气,大约在1月6日左右,进入小寒之后,寒气已经积累地太多了,我们应该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多做体育锻炼、增加免疫力也是。

这时我们应该养肾防寒,注意保暖消化。小寒这时,正值我国传统节日 腊八节 ,我们有喝腊八粥的习惯,而古人认为喝粥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可以遵守传统,用喝粥来防寒保暖。而且粥容易消化,适合养胃。我们可以选用人参、黄芪、阿胶、何首乌、枸杞等加入粥中以提高身体阳气,达到防寒保暖作用。还可以在粥中加入羊肉、甲鱼、虾、黄鳝等一起烹饪,不仅美味,还营养丰富。


顾名思义,这个节气将会是天气寒气聚集的最高点,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风大,温度低,呈现出冰天雪地的景象。在这个节气,气温剧变,应该多注意护心护脑,因为这时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加重或者发作,这天不适合外出。

但是大寒时处于春节前后,正是一年中最忙的一段时间,人体容易疲劳,我们更应该注意滋补养肾,驱除寒冷。适宜多吃核桃、板栗、羊牛狗等肉、龙眼肉、枣、蛋、猪血、松子、芝麻等,以取阳气,达到驱除寒冷,滋补身体的功效。

中医提醒 四个部位要春捂


虽然已过惊蛰节气,但是寒意仍然很浓,老话说春捂秋冻,在此时节有些部位最需要捂一捂。

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小贴士

神门穴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神门穴保健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肾俞穴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小贴士

肾俞穴主治: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肾俞穴保健方法: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每天按揉肾俞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小腿

有些人在天气寒冷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这种表现属于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位置: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位置: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小贴士

足临泣穴主治:头痛、眼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头痛、腰痛、肌肉痉挛、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

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眼痛、腋下肿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脚气、瘰疬。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另外,还可在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或艾灸,有助于胃肠保暖。

小贴士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保养,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腹胀、泻痢脱肛、中风脱证等有独特的疗效。

神阙穴的保健方法:

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180下。

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穴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淋证中医辩证


虽然大家对于淋证这个词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大家对于淋证的临床表现还算是有一定的了解。其实淋证是我们平时经常能见到的,它的临床表现就是尿频、尿痛、尿滴沥等症状。淋证的中医治疗手段也是被大家普遍所认可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淋证中医辩证内容。

淋证的辨证要点及证治分类:

1.辨证要点

临床辨证首先应辨别六淋之类别。其次,须辨证候之虚实,虚实夹杂者,须分清标本虚实之主次,证情之缓急,最后须辨明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2.证治分类

(1)热淋

症状: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加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常用药: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萆薢、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2)石淋

症状: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药:石苇散加减。

常用药:瞿麦、扁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石苇、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

(3)血淋

症状: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

常用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

(4)气淋

症状: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方药:沉香散加减。

常用药:沉香、青皮、乌药、香附、石韦、滑石、冬葵子、车前子。

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针灸根据我们人体的穴位来进行取穴,然后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治疗各种疾病。因此,针灸怎么取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那个穴位进行施针,针灸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一)近部取穴


腧穴在什么部位,就能主治这个部位所发生的内外病证,尤其是头及躯干部的腧穴多以治疗局部病证为主。比如,面部、手部的穴位利于面、手部局部的皮肤美容,单纯性肥胖以腹部肥厚明显者应取腹部的穴位,脘腹部穴位能治疗消化道胃肠疾病,妇女经带病少不了腰骶部、少腹部的穴位,背部腧穴调理相对应内脏。

(二)远部取穴


这是十四经取穴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除了主治所在部位的病证外,还可以治疗较远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穴位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既可本经取穴,也可异经取穴。远部取穴的主要依据是: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②经脉阴阳表里关系;③脏腑与经络络属关系;④五脏之间的阴阳五行功能关系等。如胃经的足三里用于调整脾胃消化道功能;针刺肝经的太冲治疗肝郁黄褐班;带下多而清稀、子宫脱垂取百会);清降虚火用涌泉风痰阻络,口眼歪斜取丰隆等等。

在临床上常远近取穴相配,如头部前额病变近取印堂、阳白,远取合谷、内庭;口齿病近取地仓、颊车、下关,远取合谷,内庭;胃腑近取中脘、粱门、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公孙;肝脏近取期门、章门、肝俞,远取太冲、支沟等。

(三)腧穴特异作用


有些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比如,大椎、曲池、合谷泻热;水分、阴陵泉利水消肿;足三里、关元、气海强身健体;百会能升提清阳中气等。

(四)对症取穴

针对具体症状选取穴位,又叫经验取穴。如虚脱灸百会、神阙、关元,针足三里;汗多取合谷、复溜;失眠取神门、三阴交、太溪;多梦取心俞、太冲、神门;便秘取天枢、支沟;皮肤瘙痒取曲池、血海、三阴交。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